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

时间:2019-05-14 11: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

第一篇: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水移字[1996]68号 【发布日期】1996-10-29 【生效日期】1996-10-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

(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移字[1996]68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保障贫困移民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的发展,依据国家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结合我省境内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处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照水库管理隶属关系,由相应的人民政府负责。

第三条第三条 水库移民工作要改单纯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提高移民自身发展能力。

第四条第四条 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系指在建国以来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因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生活水平较前下降,必要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至今尚未解决温饱和实现脱贫。

本办法适用于处理1985年底以前建成的由省、市、县管辖的大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第二章 分级负责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省管辖的岗南、黄壁庄、邱庄三座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由省负责协调规划,提供经费资助;移民所在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工作,制定移民遗留问题规划,安排落实所需配套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第六条 市、县管辖的十四座大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由市、县人民政府协调并制定规划,安排落实所需资金和组织实施。在市统筹规划下,省在市政府审批的规划内核定重点项目,择优选项,给予必要支持。

第七条第七条 根据水库管理隶属关系,按防洪保安、用水比例,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分别界定水库工程的受益范围。依据受益大小,确定承担处理移民遗留问题和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分担办法及实施方案;组织水库受益范围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实行对口支援,受益范围内的小康县(市)、乡(镇)、村和盈利企业,在对口帮扶中积极发挥作用,采取无偿支援、经济合作、技术服务、劳务吸纳等形式,帮助移民安置县、乡、村发展经济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第三章 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政府应把处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列入“九五”计划和扶贫攻坚计划,继续坚持开发移民方针,把重点放在开发式扶贫上,依靠科技进步和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移民安置区农业经济发展。到2000年,对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移民,稳定实现温饱;对已解决温饱的要达到当地农民生活水平,采取移民摘帽不脱钩的办法,逐步减少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小康。

第九条第九条 凡目前因资源匮乏,确无生产生活出路的移民,由当地政府根据环境容量综合评价和群众要求,统筹规划,组织部分移民异地搬迁,确保这部分移民有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逐步脱贫致富。移民异地搬迁安置,应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分批实施,到2000年基本完成。

第十条第十条 凡有异地搬迁移民任务的市、县,通过资源容量调查评估,由市移民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规划前期工作,按移民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协调审查批准后实施。外迁经费按人计算,省确定对异地搬迁移民安置补助标准并给予适当补助,不足部分应由市、县和群众自筹解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实行目标与项目管理。依照处理移民遗留问题规划,移民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各市今后每年均向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一次目标落实情况。在项目管理方面,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我省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凡有水库塌岸滑坡减少移民耕地和超过原定淹没、搬迁范围造成损失的地方,按水库管理权限和受益范围,由水库管理单位提出界定塌岸滑坡减少耕地面积作超过淹没搬迁范围的意见,报水库主管部门审核,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合理补偿处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所需资金可列入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年度预算或计划部门年度计划。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因水库调洪运用库水位被迫超征地高程、移民住房高程,造成倒塌房屋、淹没耕地、果树、企业、网箱、鱼池、水利、通讯、电力等设施损失的,由各级民政部门按社会救灾给予解决。

第四章 建立库区建设基金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依据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市两级分别建立库区建设基金。库区建设基金从以下方面筹集:

(一)省计划、财政主管部门按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规划的实施方案,每年在年度计划和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随着不断加大处理移民遗留问题工作力度,所需要专项经费应相应增加。

(二)市计划、财政主管部门按照处理大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每年在年度计划和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

(三)省管岗南、黄壁庄、邱庄三座水库,石家庄、衡水、邢台、唐山等市受益,四市应承担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经费,按省计委、财政主管部门每年分别安排上述三座水库移民专项经费总额的1∶1比例匹配,其中石家庄、衡水、邢台三市按受益大小分担经费。

(四)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有移民遗留问题的水库,在其受益范围的水利水电工程水费外加征移民扶助基金,加征标准为农业、工业、水利发电及城镇生活等各类用水水价标准的10%。

(五)本办法实施前,省投入各水库移民区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周转金,按原规定到期回收后纳入库区建设基金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库区建设基金的使用管理原则:库区建设基金实行分级管理,省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省级基金,市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市级基金,县(市、区)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编报规划,组织实施年度计划。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库区建设基金,依据规划按项目投放和管理。

(一)水费外加征移民扶助基金,由水库管理单位计收后,按照水库管理单位和隶属关系,交同级移民主管部门管理,纳入处理本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基金,与其他各项库区建设基金统筹安排使用。岗黄、黄壁庄、邱庄三座水库的基金,由石家庄、唐山两市主管部门分别提出使用计划,报省移民主管部门审批,其余十四座大型水库基金,由市移民主管部门审批,报省移民主管部门备案。

(二)各级计划部门安排的专项经费和匹配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的,应用于处理水库移民交通、饮水、用电、校舍维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安排的基建投资,由省移民主管部门商省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三)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周转金,省级安排的周转金,由省移民主管部门商省财政部门审批。周转使用部分,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无偿部分用于移民区荒山开发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实行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对水库移民吃粮困难的,省每年安排口粮补贴,由省分配到市,市包干到县,掌握使用,不足部分,由市负担,结余部分,用于以丰补欠,不得截留、不得挪用。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粮食部门保证移民口粮供应,供应移民的口粮,必须以国家定购粮作为粮源,列入全省定购粮购销计划,保证供应,其供应价格严格执行国家定价。今后,随着定购粮销售价格上调等情况变化,相应核定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贴资金。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移民区的特困户和受灾移民纳入当地扶贫和救灾计划,由各级扶贫、民政部门统筹帮助解决。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按照省有关规定,在我省冀南电网范围的大型水库移民村的农业排灌用电,执行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电价。冀北电网范围内大型水库移民村用电优惠政府问题,由省经贸委负责落实。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按照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水库移民,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县以上征收机关批准,可免纳农业特产税”;利用移民经费投资安置贫困水库移民的企业,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可享受相应的所得税优惠照顾,否则,应照章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业开发资金、农田水利资金、水土保持补助费、造林补助费、畜牧水产资金、农业贷款等要适当对移民区给予照顾。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扶贫政策,将水库移民(包括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移民区)列入扶贫范围,享受贫困县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

第六章 组织机构建设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为了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省成立河北省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涉及移民全局的重大事项,负责统一协调移民方面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省水利厅,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水库移民工作任务较大的市、县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移民机构工作人员纳入各级政府编制序列,定编制、定人员、定职责、定期考核。工作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各级移民办事机构要充实规划设计、经济管理专业人员。对库区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在我省的部管辖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各项政策和规定,也要贯彻执行省有关各项政策和规定,以加快在我省部管辖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步伐。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市、县管辖的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主管市、县(市、区)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其中市、县管辖的大型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实施细则,抄报省水利厅备案。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省已经颁发的有关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管理规定与本办法相抵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冀政办〔2003〕19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3〕19号 【发布日期】2003-07-14 【生效日期】2003-07-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冀政办〔2003〕1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3年7月14日

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满足广大农民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发展目标: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省选择3个县(市)先行试点,各市也要开展试点工作,从2004年起逐步推开,到2010年,在全省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地要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小康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凡是达到小康标准的县(市)必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市要率先实现上述目标,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要提前实现上述目标,张家口、承德市要确保如期实现上述目标。

二、遵循原则

(一)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村集体对新型合作医疗要给予资金等扶持;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确定举办形式、筹资标准、支付范围和补偿比例等。(三)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既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有效运行,又使农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四)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保障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三、组织管理

(一)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实行县、乡、村联办。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在起步阶段也可以先采取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筹,逐步向县(市)统筹过渡。

(二)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省、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原则上不增加编制。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代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调剂解决,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根据需要在乡(镇)可设立派出机构(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管理。

四、筹资标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一)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相应提高缴费标准。农民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而进行缴费,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乡镇企业职工(不含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二)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无经济能力缴纳合作医疗费用的,由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可利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

(三)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类型、出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四)政府补助实行分担体制。省、市、县级财政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和补助定额给予资助。从2003年起,在中央财政对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每人给予10元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实行分级负担。对国家及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市、县三级财政的补助比例为4∶3∶3;对非国家及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省、市、县三级财政的补助比例为3∶3∶4。合作医疗补助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省、市级财政补助不包括市区以内的农民,城市所辖区的农民合作医疗补助由当地政府安排。乡级财政是否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五、资金管理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制定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实行全县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一)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在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按照规定合理筹集、及时审核支付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二)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原则上按年由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人员)或委托的有关机构收缴,存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县、市级财政应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将支持资金逐级落实到位,划拨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省级财政根据各地实际参加人数和市、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向市级财政划拨专项补助资金。各级财政要确保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全额划拨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并逐步完善补助资金的划拨办法。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财政直接支付。

(三)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大额医疗费用支付与小额医疗费用支付相结合,在抗御疾病风险的同时兼顾农民的受益面。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合作医疗基金的,要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县(市)要根据资金筹集数额和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支付范围、补偿比例、起付点、封顶线和常规性体检的项目和方式等,防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或过多结余。

六、监督管理

(一)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定期检查、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向监督委员会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二)要尊重参保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合作医疗运行情况。采取张榜公布等形式,每季度按时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基金的具体收支和使用情况,接受参保农民的民主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合理使用。(三)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定期审计制度,并认真执行。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七、医疗服务管理

(一)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在农村建立起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到位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队伍,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中择优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服务机构,并加强对定点机构的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管理。(二)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提供服务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要规范农村药品的供应渠道,实行药品统一采购,严禁假劣药品进入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农民用药安全。

八、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促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等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二)各地要在《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本市、县(市)的实施方案或具体办法,各相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三)搞好试点,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筹资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稳步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四)要切实加强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积极参加。(五)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和乡(镇),要有专人负责合作医疗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准确掌握合作医疗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北省进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管理办法837527174

冀法审[2007]9号

河北省进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保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建筑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省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以下简称进冀勘察设计企业),是指非我省所属和工商注册地不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且进入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进冀勘察设计企业的监督管理。

设区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进冀勘察设计企业的监督管理,并接受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享有与我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相同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并接受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依法委托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冀备案手续。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备案包括单项工程勘察进冀备案、单项工程设计进冀备案(以下统称单项工程勘察设计备案)及设立进冀分支机构备案。

第六条 办理单项工程勘察设计备案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㈡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㈢工商注册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企业近三年未发生违法行为和质量事故的信誉证明;

㈣中标通知书或者业务委托书原件及复印件;

㈤已签订生效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㈥《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登记表》(见附件一)及其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注册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并在注册证书复印件上加盖注册执业印章;

㈦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单据原件及复印件;

㈧单项工程勘察(设计)进冀备案表(一式四份,见附件二);

㈨工程所在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七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的,除需要提供本办法第七条㈠、㈡、㈢项材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㈠设立分支机构申请函;

㈡进冀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备案申请表(一式二份,见附件三);

㈢办公场所的房屋产权属证明或者房屋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㈣分支机构负责人任命书原件及复印件;

㈤分支机构的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㈥分支机构的税务登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㈦《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登记表》及其养老保险证明、身份证、职称证书、毕业证书、注册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并在注册证书复印件上加盖注册执业印章;

㈧分支机构工商注册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八条 办理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备案手续,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向工程所在地或者分支机构工商注册地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办法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材料;

㈡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在备案表格上签署审核意见;

㈢进冀勘察设计企业持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到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冀备案手续。

(四)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办理进冀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核发《进冀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书》;对材料齐全,办理单项工程勘察设计备案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办理备案手续。

第九条 已办理备案手续的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㈠已经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㈡依法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证书;

㈢进冀勘察设计企业所承担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应当符合其资质证书的级别和业务范围;

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注册执业资格;

㈤具有依法取得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中标通知书或者业务委托书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合同;

㈥已投保工程设计责任险;

㈦没有被暂扣、吊销企业资质证书及被责令停业整顿;

㈧依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的,随时受理;对备案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可以当场更正的,允许当场更正;对备案材料不齐全,需要补正的,应当在2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一条 已办理《进冀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书》的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备案书业务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不需要再次进行单项工程勘察设计备案;超出备案书业务范围的,还应当办理单项工程勘察设计备案。

第十二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提交的送审文件中,应当包括《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备案书》复印件或者进冀工程勘察、设计备案表原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进冀勘察设计企业承揽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进行审查时,应当核查进冀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建筑市场秩序,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保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

第十四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不得以分支机构的名义签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合同和出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成果文件。

第十五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河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每半年对本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和已完成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报所在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

第十七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依法委托的机构,应当对进冀勘察设计企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依法委托的机构,应当对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勘察设计活动的工作质量、市场行为、资质条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在取得相关证据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权限进行处理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记入信用档案。

第十九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进冀勘察设计企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情况纳入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冀备案手续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一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对其进行处理或者行政处罚外,2年内不得进冀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存在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㈡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级别和范围承揽业务的;

㈢伪造、转让、出借、出卖、涂改资质证书和注册资格执业证书的;

㈣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业务的;

㈤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㈥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进冀勘察设计企业在我省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未办理进冀备案手续的,按照《河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图审查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对材料齐全、符合备案要求的申请人不办理备案手续的;

㈡对材料不齐全、不符合备案要求的申请人办理备案手续的;

㈢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备案手续的;

㈣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利益的;

㈤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第二十四条 注册地在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进入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粤水移民[2012]21号).doc

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水利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财政厅2012年8月8日以粤水移民〔2012〕21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管理,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顺利实施,推进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和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06〕115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入我省后期扶持范围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其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是按照中央核定我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人口和确定每年人均600元的标准,拨付我省的后期扶持基金。

第四条 经省政府或其指定主管部门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 展规划,是各地编制与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项目的基础和依据。

第五条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由移民安置地(户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各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项目安排与组织实施。

县级政府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责任主体,其水库移民主管部门负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编报与组织实施。移民村有能力自管自建的项目,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与移民村签订责任协议,由移民村自行组织实施。

各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辖区内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的编报工作;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对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进行审批,并报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和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对辖区内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制订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指导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编报工作;对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稽察;聘请中介机构或者组织专家组,对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第六条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包括项目扶持、直补到人或直补和项目相结合三种。自愿选择项目扶持方式的,统筹前10 年的后期扶持资金集中用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和其他与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后10年的后期扶持方式选择届时视实际情况再行确定。

2006年7月1日及以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其后期扶持方式由移民村三分之二或以上户主(或代表)按程序选择确定。

第二章 计划项目的编制与审批

第七条 计划项目编制的主体单位。计划项目编制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进行,其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选择由移民村按规定程序民主决议选择,并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乡镇政府向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依据上级下达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预算数、乡镇政府对计划项目的申报意见,以及水库移民村群众的积极性与自筹资金落实情况,统筹编制本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

第八条 计划项目前期工作。自愿选择“项目扶持”或“直补和项目相结合”方式的移民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必须安排到户到人,并由户主或其委托的代表签字确认,在移民村张榜公示。计划项目应重点解决移民住房和村内供水、供电、宅基地平整、村内排水设施以及水库移民安置区水利、道路、桥梁等直接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须按照项目建设立项的有关要求,开展 必要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自愿选择“直补到人”扶持方式的移民村,后期扶持资金必须安排到户到人,在移民村张榜公示,纳入计划项目统一编报。

第九条 计划项目编报程序。省财政厅于每年的第四季度,根据中央下达我省后期扶持资金额度和省核定的市、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向各地级以上市及省直管县(市)财政局下达下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预算数。

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商同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将省下达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预算数分解下达至县级财政部门和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并指导监督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编制计划项目。

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上级下达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预算数等情况,按照中央及省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并于每年的2月底前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报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条 计划项目审批。各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在收到县级(含省直管县、市、区)水库移民主管部门上报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后,可聘请有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咨询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专家组,对计划项目进行咨询评审,根据咨询评审意见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计划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严格实施,不得任意变更,如遇特殊 原因确需调整的,需按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一条 各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必须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批准后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批准情况通过“广东水工程移民网”录入“广东水库移民动态监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并报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备案。

第三章 计划项目安排

第十二条 自愿选择项目扶持方式的移民村,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按以下情况进行安排:

(一)以规划为依据。以移民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尊重大多数移民和村民群众的意愿,组织编制该村项目扶持的建设方案,并纳入县级编制的后期扶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二)优先安排在我省实施水库移民议案期间尚未进行“一村一策”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的移民村。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资金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进行安排,按统筹10年后期扶持资金即人均6000元的标准控制,其中60%直补到人安排建房,40%补助到村统筹用于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经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认定已完成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的移民村,40%的后期扶持资金可由村民按程序表决后进行安排。

(三)优先安排危房(泥砖房)比例大、新村建设规划方案可行、较早提出申请、移民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落实的选择项目扶持方 式的移民村。

(四)已实行“一村一策”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但各级政府补助到户的建房资金人均未达到3600元标准的,可按规定补足差额部分。

(五)已实行“一村一策”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且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到户部分人均达到或者超过3600元标准的移民村,暂不安排直补到人补助资金。已统筹10年后期扶持资金(人均6000元)完成危房和泥砖房改造的地级以上市,可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调整后期扶持方式,实施新一轮的后期扶持。

(六)对符合后期扶持条件但已自建房屋(包括在其它地方购房),且在实施水库移民议案期间未享受过“一村一策”项目扶持的水库移民,建房补助按同等标准直接发放到人(户),剩余的40%(人均2400元)后期扶持资金可由移民按程序表决安排。

(七)水库移民住房建设资金补助的安排以2007年为起点,每推迟一年按每人每年增加100元的标准安排,其经费来源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或后期扶持结余资金中安排。

(八)对符合后期扶持条件但未进行“一村一策”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且选择了直补到人方式的移民村,县级政府和水库移民主管部门要积极动员和引导移民选择项目扶持方式进行住房建设改造。

第十三条 以县为单位已完成“一村一策”住房建设及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选择直补到人方式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资 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发放到人(户),原则上半年发放一次。

第十四条 选择直补和项目相结合方式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和项目资金安排比例由市、县政府根据移民意愿,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确定,直补到人的后期扶持补助资金发放到个人,其余统筹用于移民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 中央核定的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人口及资金一经核定,不再调整。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在不同扶持期内适用不同的方法安排:在后期扶持的前10年(2006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后期扶持资金统筹安排,采取“生不增,死不减”的方法安排后期扶持资金;后期扶持的后10年(2016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扶持资金计划项目管理届时视实际情况再行确定。

第四章 移民村规划基本要求与建设标准

第十六条 移民村选址与规划。移民村原则上以就地建设为主,就地建设难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经当地政府和村民同意,按照《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可以村为单位,相对集中异地搬迁安置。新的安置点尽量考虑选择在医疗、教育、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等条件比较便利的地方,也可考虑靠近城镇安置,并尽可能就近兼顾利用原来的耕作区。

移民新村建设要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用地,尽量利用原宅基地及山坡地。禁止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内 建设房屋。饮用水质要符合国家标准。对可能存在地质安全隐患的集中移民安置点,实施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单位进行地质勘探和危险性评估。

第十七条 水库移民村镇规划标准依照国家《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 大中型水库移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房屋宅基地面积原则上限定为每人18平方米。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建房占地面积不得超过80平方米,丘陵地区每户建房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山区每户建房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

大中型水库移民五保户的住房改造原则上不再单独建房,可通过安排入住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或整合有关部门补助的建房资金在村内统建住房等方式妥善解决。通过统建住房方式解决的,按人均30平方米住房标准安排。

第五章 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十九条 经批准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计划项目建设,由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大中型水库移民建设房屋由移民本人自行负责建设与管理,但必须符合移民村建设规划。移民村群众自愿委托施工单位统一建设住房的,由移民村集体按程序(经三分之二或以上的户主同意)推荐的代表成立项目建设管理组织,自选施工单位,自主管理。当地乡镇政府和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和监管。

第二十一条 移民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单个项目投资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必须按照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实行项目法人、招投标、建设监理和合同管理等制度;单个项目投资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下的,应在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移民村集体按程序(三分之二或以上的户主同意)推荐的代表成立项目建设管理组织,自选施工单位,自主建设管理。

第二十二条 移民村项目计划实施完成后,负责项目建设的单位应及时向移民村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向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移交项目建设档案。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应向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地级以上市水库移民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完成指标和验收结论等相关数据,应通过“广东水工程移民网”的“广东水库移民动态监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录入相应数据库并从网上逐级上报。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抽查和稽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三条 计划项目实施管理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省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管理费由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提出用款计划,送省财政厅核定,按报账制的规定从省财政资金中支付。市、县项目实施管理费参照省的规定,在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库移民专项资金中安排或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四条 列入计划的移民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 的设计、监理、建设管理费等,按国家行业规范相关规定列入工程投资概算。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计划项目咨询评审费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总额的0.5%以内控制,移民干部培训费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总额的0.3%控制,在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库移民专项资金中安排或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章 资金拨付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厅按国家下达后期扶持资金的进度,以及经省核定的移民后期扶持人口,转拨后期扶持资金到各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和省财政直管县财政部门;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按照同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批准计划项目下拨资金到县财政部门;县财政部门依据县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签发的计划项目资金支付申请,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或报账制管理,拨付后期扶持资金,并实行专账管理。属于移民个人的建房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个人;属于移民村集体的项目资金,按签订的项目建设合同(协议),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

第二十七条 采取现金直补到人方式的,由财政部门按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直接拨付到移民个人账户,建立完整的移民个人档案和后期扶持资金发放记录,移民签收与报账方式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后期扶持资金必须以自然村为单元,县级水库移民 主管部门应建立分分项目台账(具体到户到人),明晰资金拨付流程和手续,保留相关凭证,及时整理归档,完善移民项目建设档案管理。

第七章 监督检查与监测评估

第二十九条 经地级以上市批准的计划项目,必须通过“广东水工程移民网”录入“广东水库移民动态监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并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水库移民群众和社会公众监督。凡不按要求将计划项目登录上网公示的市、县,省水库移民工作局适时进行通报,并按规定酌情减少结余资金、库区基金安排。

第三十条 各级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和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三十一条 省水库移民工作局每年对全省水库移民资金计划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监测评估,并将监测评估结果通报各市、县人民政府,同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监测评估工作经费由省水库移民工作局提出预算申请,报省财政厅审核安排。

第八章 优惠政策措施

第三十二条 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扶贫、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2978号)的规定,帮助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安排下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就业培训、社保医保等项目建设资金。

国土资源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和房管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能优先办理水库移民村建设用地的手续,指导、协调移民村选址用地等工作,并按规定对水库移民村建设费用给予减免优惠。

对于确实难以完成危房(泥砖房)建设、改造的水库移民低收入家庭,市、县可出台政策给予倾斜扶持,也可采取鼓励由移民贷款、政府贴息,以及经移民村群众评议并经村民委员会认定后给予适当建房特困补助的方式解决。贷款贴息和建房特困补助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安排的水库移民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继续保留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库移民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安排的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另行制订。

第三十四条 省农(林)场、华侨农场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 项目的实施管理,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并将项目计划报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备案。具体办法可参照本办法另行制订。

第三十五条 安置我省的三峡工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依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办理。

第三十六条 市、县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细则,报省相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以往相应政策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水库移民工作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河北省精准脱贫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冀办发〔2016〕5号)-印发稿(最终版)

河北省精准脱贫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精准脱贫驻村干部的选派管理,强化驻村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以夙兴夜寐、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精准脱贫驻村干部是指省市县三级选派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以下简称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包括贫困村第一书记和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以下简称驻村工作组)成员。

第三条 省委组织部负责全省驻村干部的宏观管理,重点抓省直,督促指导市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 选 派

第四条 每个贫困村选派1个驻村工作组和1名第一书记。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1名组长,2名成员。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组由同一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兼任工作组组长;由不同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不兼任工作组组长,组长由工作组中的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至少连续 任职两年以上,脱贫任务重的村要连续任职三年,工作组成员可以一年一轮换。第一书记由所驻县党委组织部门统一任命。

第五条 驻村干部主要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中直驻冀、在冀单位在编在职干部中选派,不得以乡镇干部代替。重点选派发展潜力大的后备干部、中长期培养对象人选和优秀年轻干部。省、市直机关中基层工作经历少于两年和近两年没有选派到基层锻炼的干部,一般应纳入选派范围。

第六条 省直选派的第一书记,主要派往6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县、22个燕山—太行山地区特殊困难县和34个山区贫困县。第一书记要到贫困发生率高、班子弱的村任职,不能安排在县城周边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

第七条 驻村干部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

(二)能力较强,善于谋划,善于协调,善于跑办项目和抓发展;

(三)群众感情深,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心贴心、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

(四)精神状态好,能够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把全 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

(五)身体健康。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驻村干部:

(一)非在编在职干部(退居二线或退休的除外);

(二)党性观念较弱,工作没有激情、责任心差;

(三)纪律观念淡漠,廉洁自律意识欠缺;

(四)近两年考核被评定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第九条 因工作需要和到期返回原工作岗位的,由派出单位按照条件和程序,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组到村接任。

第三章 职 责

第十条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省委、省政府负总责,统筹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各市党委、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脱贫上;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全力做好精准识别、项目落地、资金使用、队员管理、推进实施等工作。

第十一条 派出单位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定点联系帮扶村,一定5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早脱贫早脱钩。帮扶村贫困发生 率低于4%的可脱贫出列,经过考核评估确认后,派出单位再帮扶巩固一年即可脱钩,撤回驻村工作组。

派出单位‚一把手‛应当经常听取驻村工作汇报,每半年至少到村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班子成员应当带头在帮扶村联系贫困户,全体干部职工应当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形成‚机关单位定点帮扶、第一书记和工作组驻村帮扶、全体干部结对帮扶‛的工作格局。

第十二条 贫困村第一书记按照省委关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要求,把推动精准脱贫、实现同步小康作为驻村工作的核心任务,重点做好科学制定规划、推动精准脱贫、帮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任务。

第十三条 驻村工作组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点做好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协调推进易地搬迁、引导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帮助贫困户掌握致富技能、统筹推进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房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四条 驻村干部驻村期间,脱离原工作岗位,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任务,由驻村所属县乡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日常管理以县乡党委为主。第十五条 强化县乡党委对第一书记的管理责任。辖区内出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成员擅自离岗、不认真履行职责等问题,或管理工作严重缺失的,由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门通报约谈县乡党委书记。

第十六条 党员驻村干部的党组织关系转接到所驻村。第一书记不占所驻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第十七条 驻村干部的管理制度:

(一)驻村考勤制度。驻村干部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含因公出差、开会和培训)。考勤结果按月报乡镇党委,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

(二)学习培训制度。驻村干部到岗前,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开展驻村业务培训。在村工作期间,市县每年至少对驻村干部进行1次集中培训,培训时间2—3天。党员驻村干部应当按时参加村党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

(三)请销假制度。驻村干部请假1天以内的由第一书记批准,请假3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批准,请假3—7天由县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批准。驻村工作组组长请假2天以上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县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批准备案。请假期满后及时销假。

(四)社情调研制度。驻村干部通过座谈交流、入户 走访、个别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真实情况,记好《民情日记》《工作日志》;对村‚两委‛干部、离任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孤寡老人、优抚对象等人员必访。

(五)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工作组以县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驻村工作组组长例会,由定点挂职县领导组织。各驻村工作组可以采取分片联组方式召开工作情况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问题,部署下步工作。

(六)督促查岗制度。各级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采取明察暗访、实地走访、电话查询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在岗和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相关情况作为驻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无故脱岗的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召回换人。

(七)联系群众制度。建立‚1+5‛联系制度。每名驻村干部在所驻村联系1名村‚两委‛干部、1名党员、1名群众代表、1名致富能人和1名生活困难群众,经常走家串户,同联系群众谈心交友,帮助办实事好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八)网上交流制度。通过互联网、微信、易信、QQ等,建立专门的驻村干部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网络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九)述职评议制度。驻村工作组结合考核开展 ‚双述双评‛,每年向派出单位进行述职,向所驻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

(十)纪律约束制度。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做到‚五不准‛,即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收受群众财物,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宴请,不准在所驻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派出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

第十八条 驻村干部不能按要求履职尽责,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调整、召回:

(一)因病或家庭有特殊困难不能坚持驻村工作的;

(二)因本人素质、能力等方面原因不适合驻村工作,且经教育帮助后效果不明显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考核为不称职等次,不宜驻村工作的;

(四)未认真履行职责,群众意见较大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调离原单位或辞去公职的。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九条 驻村干部考核由所在县党委具体组织实施,重点考核精准脱贫成效和驻村工作表现。每年年底,由县委组织部门和扶贫工作部门研究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派出专门考核组逐村进行考核。第二十条 驻村干部考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工作总结。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撰写工作总结。

(二)述职测评。考核组组织召开所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听取驻村干部述职,参会人员根据驻村干部述职及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驻村干部进行测评。第一书记同时向乡镇党委述职并接受评议。

(三)个别谈话。考核组同派出单位、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谈话,听取对驻村干部的评价意见。

(四)实地查看。考核组实地了解驻村干部实施的帮扶项目以及为村民群众所办的实事好事情况,听取党员、村民意见,查阅档案资料。

(五)确定等次。根据考核结果,确定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的考核等次,驻村工作组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驻村干部的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驻村纪律执行较好的,可评为优秀等次。以县为单位,驻村干部的优秀等次比例,不高于该县选派驻村干部总数的40%,不占派出单位指标。完不成任务目标、民主评议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和长期不在岗、违规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评为不称职等次。对考核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其驻村年限不作为干部基层工作经历计算。

省市对考核情况进行抽查核实,省级直接抽查贫困村总数的3%,市级核查10%。

第二十一条 对第一书记实行任期考核。任职期满,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驻村工作组考核结果作为派出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评为一般以下等次的,派出单位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驻村干部考核等次作为其所在单位的考核等次,记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三条 各级驻村干部管理办公室会同组织部门,建立驻村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台账,跟踪了解,适时提出推荐建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驻村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应当优先提拔使用,成绩特别突出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第二十四条 省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驻村干部总结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先进典型,宣传表扬优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

第六章 保 障

第二十五条 驻村干部在村期间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均保留在派出单位,享受派出单位的各项福利待遇,帮扶工作期满回原单位工作。

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每年为每个省派驻村工作组安排工作经费5万元,其中第一书记可以直接支配2万元,按有关财务管理工作规定使用。市县可以参照省的做法,为本级驻村工作组安排一定工作经费。工作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必要的办公用品、学习资料、学习用品购臵,住房、伙食、水电、取暖、网络通信补助,公务邮寄、县内交通费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驻村期间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派往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方的,还可参照所在地同类同职级(岗位等级)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给予相应补助。乡镇和村要为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二十八条 驻村干部驻村期间享受休假待遇,由派出单位和驻村所属乡镇党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

第二十九条 各地应当大力宣传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积极意义和相关政策,大力宣传驻村干部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帮扶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驻村帮扶 工作的浓厚氛围。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我省的驻村干部管理,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驻村干部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委负责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组织部承担。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大型水库移民分级管理办法(1996年10月29日河北省水利厅冀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