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五篇)

时间:2019-05-14 11: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

第一篇: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意见(摘自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手册)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的阶段性教学质量综合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为进一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强管理,制定本意见。

1、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1)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不同专业可以有所侧重)。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检索资料、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制订方案、测试设备、模拟设备、模拟处理、数据处理、撰写论文、分析与评价、口头表达、独立工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以及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命题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所选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紧密结合的实际题目一般应占设计(论文)题目总数的80%以上。

(2)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较宽,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3)有一定的工作量,深度、难度适中,使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部分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适当增加内容和提高要求。

(4)原则上每人一题。如数名学生同做一个课题,则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原始数据。严禁照搬照抄以往毕业设计内容。

(5)在选题方式上,为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可采用自选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报教务处备案。题目确定后以任务书的形式通知学生,以便学生有所准备。

(6)题目一经选定,不得中途随意更换。如确因不可预知的因素需要更换题目时,必须在毕业实习结束前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改题。

3、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是规范管理,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由学生在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导师协商,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之前填写,进行开题报告工作,经导师及所在系负责人审定后开始执行。

开题报告中各项内容的撰写应贴合课题,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能反映出缜密全面考虑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能达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独立工作的目的。切忌简单敷衍,空话套话。

开题报告排版打印应按照学校下发的《开题报告》表的要求进行,指导教师意见以手写为好。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一部分,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4、指导教师

(1)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各单位要选派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助教或在读研究生可协助指导。

(1)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各学院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应≥50%,第一次指导毕业设计的青年教师应配老教师作指导。

(2)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5~8人,其中有指导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青年教师不超过5人。

(3)指导教师职责

①认真做好课题准备,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题目、专题、目的、任务、内容、要求、日程安排、参考文献等),并及早向学生布置课题任务。

②审批学生拟定设计方案(或科研计划)和工作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并按规定时间向所在系领导汇报。

③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辅导和答疑工作,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特点和程度,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和优秀学生的培养。

④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设计(论文)的指导思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查,在设计(论文)完成时,向答辩委员会提交考查意见,写出评语。

⑤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

⑥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结合专业实践,重视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4)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可在评语中建议答辩委员会给予该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降等或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5、毕业设计的格式与工作量

(1)为使学生掌握撰写技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基本方法,统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技术标准和规格要求,所有说明书和论文报告必须按以下格式编写。

①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②指导教师评语;

③特邀评阅人评语;

④答辩委员会评语;

⑤毕业设计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⑥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目录(统一按1,1.1,1.1.1等层次编写,并注明页码等);

⑦正文(包括文献综述。如正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可在正文前列出符号表。计量单位统一用国际标准制,引用的技术数据或重要论断要注明出处);

⑧主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⑨致谢辞;

⑩附录(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以及外文文献译文等。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

(2)为保证综合训练,所有学生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完成下述有关工作量:

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8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两篇,且要求翻译一篇与本专业或本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不少于3000汉字;中外文摘约300字,关键词3~5个;译文要作为附录的一部分与论文一同装订成册。

为使学生掌握现代研究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安排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

设计类课题必须有技术经济分析;设计图纸量视各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工科专业学生必须有用计算机绘制的图纸;

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篇幅一般为1.5~2万字左右(文法学院:1~1.5万);

软件课题要附学生参与编制的软件开发有关文档、软硬件资料(如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等)和有效的程序软盘,并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同论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译文一起存档;

任何课题都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新科技,使学生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应做到: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问题科学;符号统一,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

译文要求:用词恰当,表达准确;中文译文用毕业设计(论文)用纸书写,译文和外文原文装订成册,与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一起上交。

(3)毕业设计(论文)的印装: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要用我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每页20行,每行20-22字。提倡用计算机录入并打印论文。打印时,用B5纸,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左装订),1.5倍行距。

“摘要”字样...........................小二号宋体、加黑

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

目录:小二号宋体、加黑、居中

目录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黑

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论文正文:

第一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三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二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四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三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四号黑体、加黑、靠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用新罗马12

页码.................................小五号居中,页码两边不加修饰符

(4)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毕业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即文中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脚注: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文末注: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然后在全文末单设“参考文献”一节,按标号顺序一一说明文献出处。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要求,但都要按国标著录。科技文献一般用文末注的方式,其著录格式为:

①科技书籍和专著注录格式:

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码

例如:

[1] 高景德,王祥珩,李发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8.120~125

[2] Tugomir Surina, Clyde Herrick.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Copyright 1964 b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20~250

②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

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出版年,卷(期)号: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

例如:

[1] 李永东.异步电机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电气传动,1991,4(1):52~56

[2] Colby R.S.A State Analysis of LCI fed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IEEE Trans, 1984, 21(4):6~8

(5)基本要求的执行

①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本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进行审查;

②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审查在毕业答辩前完成,审查合格者经系(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签字后方可参加答辩; ③审查不合格者,应要求修改,达到标准,才能参加答辩;

④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由系(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在其答辩前进行审查,要求同校内一样;

⑤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及其附件应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才能装订。

(6)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及其附件应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装订整齐,否则答辩委员会有权不给其答辩。

6、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每个学生独立写出自己的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按规定的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由指导教师评阅后,交答辩委员会评审。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参加毕业答辩。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回学校进行毕业答辩。各学院都应开展公开答辩活动,以起到示范、交流和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2)各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各专业成立相应的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全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各学院院长或教学副院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一般不少于5人;答辩小组的任务是主持具体课题的答辩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由本专业(学科)的教师或与课题有关的教师组成。新专业初次答辩可适当邀请院外学术水平较高的1~2名专家参加。结合生产实际或科研任务的课题,在答辩时如请校外人员参加,必须经答辩委员会同意。

(3)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除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外,还应由系(教研室)指派至少一名评阅教师对其进行评阅,写出书面意见。同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在学生答辩时进行提问。

(4)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的要求,各答辩小组必须认真执行。要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取消其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①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1/3者;

②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者。

(5)学生答辩前应写出书面提纲,内容为选课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参考文献;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主要成果或结论。汇报发言15~20分钟,然后接受答辩委员会的质询。

(6)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签字备案。

(7)对不遵守毕业设计(论文)纪律,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受院(系)级通报批评3次以上(含3次)的学生,不准参加正常程序的答辩。学生装须作认真检查,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后,可准予在最后参加大组答辩,且成绩下浮一等。

7、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待本学院答辩全部结束后,由学院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部分意见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进行全面核定。

(3)答辩委员会负责对各答辩小组的评定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学校规定标准和要求从各小组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候选人名单中评选出本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院上报教务处。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必须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报学院审定后,统一向学生公布,事先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透露。

(4)答辩委员会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进行宏观控制使其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中优秀成绩人数比例不得超过20%,优秀和良好成绩的总人数所占比例不得超过70%。各档次成绩须按下列基本要求评定:

①优秀: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有独立见解;答辩中叙述流畅、清楚,能较深入地回答问题,基本理论知识扎实;思想作风好,工作认真踏实,遵守纪律。

②良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任务,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有独立工作能力,对某些问题有见解;答辩中叙述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无原则性错误;思想作风好,工作认真,遵守纪律。

③中: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任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有独立工作能力,答辩中叙述较清楚,经提示启发能正确回答问题,工作较认真,能遵守纪律。

④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尚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设计(论文)中的实际问题,无大的原则错误,独立工作能力一般化,答辩中叙述条理性差,基本概念不扎实,但经提示和启发尚能回答问题,工作尚认真,能遵守纪律。

⑤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主要任务,或完成的部分质量很差,有重大原则性错误;抄袭他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基本概念不清楚,多次发生原则性错误,经提示启发也基本上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工作不认真,不遵守纪律。

8、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包括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特邀评阅人评语、答辩委员会评语。

指导教师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①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课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②学生是否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收所提出的设计内容和时间,独立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③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在完成过程中所表现的创造性工作情况,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组织管理、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情况;

④毕业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情况。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特邀评阅人评语、答辩委员会评语要有针对性,减少套话,绝不能千篇一律。1

第二篇: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附录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一、规范化要求的内容

(一)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理工类): ⑴选题背景; ⑵方案论证;

⑶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⑷结果分析; ⑸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1.2条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正文内容序号为:一、二、三、…;⒈、⒉、⒊、…;(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写则要求书写工整。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份量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外文翻译不少于5千汉字(或2万印刷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3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二、各院(系)必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负责组织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应在毕业答辩前完成,形式审查合格者由审查小组签字后方能参加答辩。

四、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五、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其论文的形式审查一律回校后进行。

第三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解决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等能力。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查阅、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基本计划、绘图、实验的能力;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等。

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各学院及教学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处理好相关问题,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管理。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各有关处、院(部)及系分工负责,共同完成。

第六条 学校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检查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专家检查组由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组成,职责如下:

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并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试行)》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第七条 各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并成立学院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学术委员、学院办公室领导及班主任等成员组成。职责如下:

(一)制定符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及指导书;

(二)负责审查、批准指导教师资格;

(三)组织首次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教师培训;

(四)向学生和指导教师作毕业设计(论文)前的工作动员;

(五)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检查(包括纪律检查),并及时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八条

各学院须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学术委员、系或实验室负责人等7-11名成员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具有正高职称。职责如下:

(一)在第七学期末,审定各系上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负责审核本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对优秀、不及格和有异议的论文成绩进行复审(包括重新答辩),统一公布最终成绩;

(三)检查、指导系或教研室答辩小组工作;

(四)处理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其它有关业务问题;

(五)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汇总、分析、上报,总结工作经验,向学校提交工作总结和改进意见。

第九条

各系或教研室须成立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系或教研室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3-5人组成,组长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职责如下:

(一)负责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初审工作。各导师上报题目后,答辩小组负责审查题目的难易及工作量,对不合格题目提出修改建议意见;

(二)负责本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场所、方式、经费及设备仪器的分配等具体工作;

(三)负责答辩工作。

第三章

第十条

题目的选择应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以设计为主,力求结合科研、生产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问题,有利于巩固、加深和扩充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题目应具有综合性、阶段性训练的特点。

第十一条

题目的选择应照顾到硬件、软件、软硬结合、文献综述等各种类型,工科专业“文献综述”性题目不超过10%。

第十二条

题目的份量、难度要适当,尽可能将题目分为难(A)、中(B)、易(C)三档,在题目选择时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双向选择。

第十三条

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结合,扩大学生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第十四条

题目的帽子不宜太大,内容要求具体明确,尽量不用副标题;题目不得与前三届重复,并确保一生一题。

第十五条

题目必须有充分的资料、文献、数据及指定的外文资料可查阅。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10000外文单词的外文资料翻译任务;要有使用计算机和实验分析等过程。

第十六条

对于个别学习成绩优秀、实践能力强且有特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题目,但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经学院批准列入计划,并请老师予以指导。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尽可能在其所报考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十七条

凡器材、设备落实不了的题目,一般不予批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第四章

时间、地点安排

第十八条

第七学期末,由指导教师出题,经教研室和答辩小组初审,学院答辩委员会审定后,学院办公室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并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登记表报学校教务处。

第十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两周内,将由导师填写和教学副院长签字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工作计划书下达给学生。

第二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为16周,如有特殊安排,需报教务处批准。

第二十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可安排在校内,也可到校外有条件的单位完成。

第五章

指导教师

第二十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并具有中级职称者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其他人员,校外所聘指导教师也必须满足此要求。

第二十三条

导师应对所指导的课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提供必要的资料或成果供学生参考。

第二十四条

首次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教师,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指导教师培训。

第二十五条

一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有助教帮带的一般不超过8人。

第二十六条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拟定任务书和工作计划书,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核定学生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每周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耐心细致,严格要求,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放任自流。

第二十七条

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期间,出差一般不得超过一周,确需超过一周者,须向学院领导小组请假,并且要委托其他教师代为指导,被委托教师必须了解所托题目的内容和任务要求,能胜任指导工作。第二十八条

指导学生写好论文,并认真审阅,负责地向答辩小组介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认真填写教师评语。

第六章

学 生

第二十九条

课程学分(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修满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设计。

第三十条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持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独立完成任务。尊重指导教师,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有事要向指导教师请假。遵守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和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第三十一条

必须按要求认真撰写论文,参加论文答辩。

第三十二条

答辩后,应将借用的所有器材、工具、设备以及毕业设计所形成的样机等交回有关的教研室或实验室。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论文撰写应简明扼要,文理通顺,字迹工整,章节层次分明,图表清晰准确。使用的符号和术语必须规范统一,引用的公式定理及参考资料,须注明出处。所有公式及绘制的工程图均须编号,工程图应按国家标准绘制。

第三十四条

论文全文字数不得少于15000字(外语专业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10000单词,且须全部用外语书写);论文是由中英文摘要、目录、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中文摘要不得少于300字,英文摘要不少于300个单词;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及背景、国内外现状、前人所做的结果等;论文正文包括方案设计、解决的问题、测试实验结果、最后完成情况等。

第三十五条

论文书写及装订格式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详细说明见《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第三十六条

软件成果必须有软件技术文件,成果的处理按导师的意见办理,否则不给成绩。

第八章

第三十七条

答辩前,学生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文件、成果送交指导老师审阅,然后交答辩小组,并准备好答辩提纲。

(一)答辩小组在答辩前要认真评阅学生的论文,验收软硬件成果,提出的疑难问题,要提前通知学生进行准备;

(二)答辩所提出的问题应为毕业设计的关键问题,如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设计和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程序编写方法、操作步骤及考核其独立工作能力等问题,力求全面地检查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答辩时,教师要积极提问。答辩时间每生不少于30分钟,其中个人报告时间15~20分钟;

(四)答辩小组成员要公平、公正地对参加答辩的本组学生评定成绩。如在成绩评定中发生重大意见分歧,可采取“同行评议”或以多数人意见为准,必要时可提交学院答辩委员会复审。

(五)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应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汇报本组学生的答辩情况,由学院答辩委员会进行审定。

第九章

考核及成绩评定

第三十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优良率不超过55%,其中优秀率不超过15%。各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优秀] 刻苦钻研,严肃认真,全面达到任务书的要求。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某个方面有创造性或新见解,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能顺利阅读外文资料。答辩时概念清楚,理解问题较深刻,语言简练。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能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无责任事故。

(二)[良好] 刻苦钻研,严肃认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外文资料。答辩时概念清楚。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能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无责任事故。

(三)[中等] 学习刻苦,态度端正,完成了任务书的要求,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论文)和答辩的基本论点正确,无原则性错误,在实验中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无责任事故,能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

(四)[及格] 达到了任务书的基本要求,设计(论文)中某些方面有局部的错误或有明显的缺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时,有些问题经启发能够回答。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能遵守纪律,发生过某些轻微的责任事故,但能承认错误,并有正确认识。

(五)[不及格] 未达到任务书的基本要求或设计(论文)中有严重错误、弄虚作假,缺乏工程设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或答辩时回答问题错误很多,基本概念不清,或在毕业设计中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事故,且无正确认识。

第三十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应贯穿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中期考核成绩、作品验收成绩、答辩成绩等几方面综合评定。

(一)平时成绩

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和爱护实验室设备、器材,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的情况。

(二)中期考核成绩

中期考核包括进度考核、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出勤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三)作品验收成绩

包括题目难易程度,软、硬件设计结构是否合理,单项及综合指标是否达到要求,作品的整体质量,是否有创新。

(四)答辩成绩

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概念掌握理解程度,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清楚。

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参照以上内容确定各项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并制定具体执行细则。

第四十条

各学院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时,须严格要求,控制各档成绩的比例,使成绩分布合理,切实反映学生的客观水平和差别,尽力避免评分过松或过严的现象发生。

第十章

总结及归档工作

第四十一条

各学院答辩委员会要督促各答辩小组对毕业设计进行工作小结,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总结组织、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经验。工作小结由答辩小组完成后交教研室汇总,再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汇总。在答辩工作结束两个月内将学院本届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报教务处。

第四十二条

各学院在每个专业中各挑选两份质量较高,有创新、见解独特或对科研、生产及实验室建设有较大实际意义的优秀设计(论文)送校教务处,经审查后入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进行推广和交流。

第四十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在答辩结束后由各学院负责整理,保存四年后统一交学校技术档案室登记归档。

归档材料包括:毕业设计题目汇总表、选题登记汇总表、论文(包含任务书、计划书、中期检查表和成绩考核登记表)及外文资料译文和对应外文原文、论文电子文档、成绩登记汇总表等。按年级班级学号分类归档。

第十一章

经费拨付与使用

第四十四条

每届毕业设计的经费,由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在计划财务处下达指标后,由学校统一扣除3%,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和印制优秀论文集等费用,其余根据学院承担毕业设计的实际人数一次划拨。

第四十五条

教务处根据各学院实际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数,经审核、汇总经费总额后,报计划财务处核拨。

第四十六条

经费使用必须专款专用,范围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发生的材料费、所需特殊设备费及论文打印费等密切相关费用,特别情况须经教务处、计财处联合审批。

第十二章

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

凡需要在用人单位或协作单位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学院必须提前与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联系。并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必须执行本条例的第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规定。

(二)用人单位接受学生做毕业设计,应提前将任务书和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报学生所在学院批准,经教务处同意后,方可派出学生。接收单位应严格按照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关规定操作执行,保证质量。

(三)学院不允许将任何课程学分未完成者送到校外做毕业设计。

(四)到外单位做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经费应留在校内,作为中期派老师去各点检查之费用,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回学校进行答辩。

(五)毕业设计不及格者,须补做,通过后方能发毕业证书。

第十三章

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毕业设计不及格者不发毕业证,按结业办理。一年以内可向学校申请补做一次,及格后换发毕业证,补做仍不及格者,以后不再补做。补做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办法如下:

(一)补做毕业设计可以在学生所在工作单位结合工作、科研进行,若所在单位单独承担确有困难,可联系或委托其他单位共同承担,也可在征得工作单位和学生原所在学院同意的情况下,在去工作单位前留校补做。

(二)凡在工作单位补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应征得工作单位同意,根据毕业设计题目及主要内容,向原所在学院提出申请,经原所在学院同意后,补做的毕业设计成绩方予以承认。

(三)补做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及相关责任按本条例中第五章规定执行。

(四)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得少于14周。

(五)补做毕业设计答辩由承担毕业设计任务的单位负责组织,并组成答辩小组,根据本条例第九章规定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

(六)答辩结束后,在工作单位补做的,应将毕业设计(论文)连同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登记表寄到学生原所在学院,由学院组织人员对毕业设计成绩进行复审,并将复审结果报教务处。

第四十九条

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一)凡在工作单位补做毕业设计者,一切费用由本人或工作单位承担;

(二)凡返学校补做毕业设计者,往返路费和住宿费均由本人或工作单位承担。毕业设计所用器材损耗费按当年学校所拨毕业设计经费定额,指导教师教学酬金按学生正常毕业当年的标准由本人一次向补做学院交清。

第五十条

各学院对初次毕业设计不及格者,应将补做毕业设计规定告知本人,以便其选择补做与否。

第十四章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2002级学生施行,以前所发有关毕业设计的条例和规定同时废止。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

第四篇: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化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7. 组织管理 7. 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校、院(系)分级管理;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各院(系)负责本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和质量控制。

2、各院(系)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⑴ 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⑵ 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⑶ 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⑷ 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⑸ 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⑹ 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院(系)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领导。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各院(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按要求选配好指导教师,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切实保证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工作程序 7.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7. 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即选题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4)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5)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可分为工程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和综合类型,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在选题时有所侧重。

2、工作程序 7.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以书面形式陈述课题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情况,经系(教研室)讨论审定后,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任务书必须认真填写,除提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必要的内容、要求与数据、应完成的工作外,还要按各环节拟定阶段工作进度,列出参考文献目录。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应明确各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

(3)任务书经系(教研室)审查,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字批准方可确定。任务书一经审定,指导教师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系(教研室)同意,并报教学院长(系主任)批准。

(4)选题、审题工作应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前一学期完成并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及早准备。任务书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发给学生。

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程安排

7. 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概述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四个阶段,其中开题报告阶段包括资料收集、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开题等工作。

2、各院(系)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并向学生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学生选题。

3、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2~4周内,学生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落实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和措施等。

4、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期阶段,各院(系)应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后期阶段,教务处将会同有关人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

6、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前,各院(系)应及时做好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工作。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7.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讲师或相当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可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由系(教研室)安排,报教学院长(系主任)审查。

2、对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可由系(教研室)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担任教学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问题。

3、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要严格控制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的应经系(教研室)批准,同时需妥善安排好工作,并报告教学院长(系主任)。

4、对初次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系(教研室)要给予具体指导,组织必要的试做;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准备工作和指导工作。

5、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处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7. 选择课题。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经系(教研室)主任审阅,教学院长(系主任)批准后下达给学生;(2)审定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

(3)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进程与质量的检查,同时进行答疑和指 导,并有指导记录。

(4)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5)在毕业设计(论文)结束阶段,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审阅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并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6)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指导教师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部资料,在资料袋上列出清单。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写出考核评语。

六、对学生的要求

7. 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院(系)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决定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2、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明确自己所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3、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尊敬师长、团结协作,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

4、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成果;否则毕业设计(论文)作不及格处理。

5、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因事或因病,要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学生应要求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资料整理好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字数为15000字以上。

七、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各院(系)都要组织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各院(系)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

7. 各院(系)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学院(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委员会主任由院(系)负责人或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

2、专业成立相应的答辩小组,小组的任务是主持具体课题的答辩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由本专业(学科)的教师或与课题有关的教师3~5人组成。结合生 产实际或科研任务的课题,在答辩时如请校外人员参加,必须经答辩委员会同意。

3、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参加毕业答辩。在校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回学校进行毕业答辩。

4、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除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外,还应由系(教研室)指派一名评阅教师对其进行详细评阅并给出评语及成绩。同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在学生答辩时进行提问。

5、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的要求,各答辩小组必须认真执行。要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凡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取消其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7. 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1/3者;

(2)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者;

(3)未按照撰写规范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者。

6、答辩前各答辩小组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讨论确定答辩题目,作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7、学生答辩时应写出书面提纲,内容为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主要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8、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签字备案。

八、成绩评定

7.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应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如: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和图纸、作品的质量等)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

2、评定成绩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分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20%),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成绩(占45%)(该成绩由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给出),答辩成绩(占35%)。各院(系)应结合本院(系)的特点制定出本院(系)的评分细则。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系(教研室)主任审定,并掌握整个专业成绩的平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5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要求优秀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优良率不得超过55%。

九、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管理

7.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以学院为单位,由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全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基层(系、教研室)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各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必须进行动员,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员学习学校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

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检查工作分前期和期中二个阶段进行。前期:各专业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期中:各院(系)组织期中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务处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各院(系)期中检查的情况,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4、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 7. 答辩前各专业应着重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的审查,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并组织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进行验收。

(2)各院(系)提前公布公开答辩的时间、地点。

(3)答辩工作结束后,各院(系)将学生成绩汇总在规定时间交教务处。(4)教务处组织对每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随机抽查工作。5、工作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专业要认真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本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执行学校规定和要求的情况、工作特色和取得显著效果的做法、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措施,并对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6、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保存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由各院(系)安排保存,保存期为四年。各院(系)将优秀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汇总形成摘要(字数要求为3000字)后,送交教务处计算机打印的摘要稿及电子稿各一份;由教务处编印优秀论文摘要选编。

十、附则 7. 本管理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本科生毕业设计

一、原始依据和参考文献

[1] Allan, Keith.Euphemism and Dysphemi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Channell, Joanna.Vague Languag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press.2000.

[3] 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Cambridge: CUp, 1994.

[4] 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Up, 1997.

[5] Fauconnier, G.and 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Cognitive

Linguistics, 22(2), 133-187, 1998.

[6] Fauconnier, G.and E.Sweetser.Spaces, Worlds, and Grammar.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7] Fauconnier, G.and M.Turner.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 Hidden Complexities.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8] G.Radden and K.panther(Eds).Cognitive Domains: Metonymies and Image

Schemas.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9] Grady, J.Cogni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Cognitive Linguistics

11, 335-345, 2000.

[10] 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11] 从莱庭.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2] 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3]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外语研究,2004,(4).

[15] 文 军.英语修辞格词典.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16] 谢祖钧.英语修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二、研究内容和要求

Contents of the studies:

The word euphemism comes from Greek meaning “fair speech”.Euphemism is defined i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1976)as “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 The study of euphemism can be divided mainly into two phases.The study before 21st century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yntax and pragmatics.In 1960s when sociolinguistic theorie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many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special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Later, other studies about its classification, construction manners and laws of changing.In the book, New Discoveries About Euphemism written by Shu Dingfang and Xu Jinyuan, four basic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Euphemism were well discussed.It was a breakthrough in the theories of Euphemism.Since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nature and mental mechanics of its cognition has been studied.However, the cognitive study of euphemism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echanics of its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There has been no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gniti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is a new and developing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at rose just in recent years.It provides a new point for the study of euphemism’s mechanics.The “many-space” 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theory of Fauconnier and Turner(1994, 1998)is an elaboration of the two-space model of metaphor that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he metaphor field since Aristotle(1954), and which has underpinned a string of conceptual theories from Richards(1936), through Black(1962)and Koestler(1964)to Lakof and Johnson(1980).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n contrast, posits as many of these input spaces as are needed, as well as a generic space-a conceptual space that provides the ground for the integration-and a blended space-the space in which the conceptual product is constructed.In blending, structure from input mental spaces is projected to a separate, “blended” mental space.The projection is selective.Through composition, completion and elaboration, the blend develops structure not provided by the inputs.Inferences, arguments, and ideas developed in the blend can have effect in cognition, leading us to modify the initial inputs and to change our view of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s.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s a starting point to investigate the on-line cognitiv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uphemism interpretation.Meanwhile, it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see if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benefited from and that needs to be enrich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Requirement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writing of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learnt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actical use.According to Document No.38 of Tianjin University issued in 2004 on the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s’ thesis, students should stick to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The thesis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own ideas.plagiarizing is not allowed.

2.The thesis should strictly conform to the format set by the university.

3.The length of the thesis is 6000-8000 words.

4.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upervisor, students should finish the thesis within the period from November 15th, 2005 to May 15th, 2006.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Towards the On-line Cognitiv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uphemism Interpretation

学院名称

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

英语

学生姓名

张雪

指导教师

姜明

I.Source:

The topic is self-selected.

II.purpose:

The study of euphemisms has been pursued by cognitive linguists.However, it has been mainly focu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generation.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provides a new point for the study of euphemism’s mechanics.

III.Objectives:

1.To describe the cognition of euphemism by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2.To examin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see if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benefited from and that needs to be enrich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IV.Contents: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CBT)is a new and developing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at rose just in recent years.In my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s with CBT.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paper:

part I.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uphemism

part II.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part III.The On-line Cognitiv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uphemism Interpretation

part IV.Conclusion

V.Methods:

1.Collection of euphemisms: mainly in the book named The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written by Liu Chunbao and from www.xiexiebang.com;

2.Classification of euphemisms;

3.Data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uphemisms.

VI.Time Schedule:

Nov.15~Dec.4— Topic selection

Dec.5~Dec.18— Filling in the task form

Dec.19~Jan.15— Material collection

Feb.20~Mar.5— Opening report

Mar.6~Apr.5— First draft

Apr.6~May.15— Final thesis

Early June— Oral defense

VII.Main References:

[1] Allan, Keith.Euphemism and Dysphemi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Channell, Joanna.Vague Languag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press.2000.

[3] Fauconnier, G.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Cambridge: CUp, 1994.

[4] 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Up, 1997.

[5] Fauconnier, G.and 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Cognitive

Linguistics, 22(2), 133-187, 1998.

[6]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1995,(5).

[7]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外语研究,2004,(1).

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不能□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不能□

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下载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要求(下发学生)(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要求(5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要求 (仅供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各院、系都应在这项工作结束之后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教学质量,总结工作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 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 撰写论文应简明扼要,一般不少于15000字(外语专业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10000单词,且须全部用外语书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处室文件西建大教字(2009)00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一、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工作,统一设计说明书和......

    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为保证山东科技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

    2015年山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山东理工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与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有关材料装在学......

    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字体格式要求

    3.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黑体2号 各章标题黑体3号 各节的一级标题黑体4号 各节的二级标题黑体小4号 各节的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 款项黑体小4号 正文宋体小4号 中文摘要、结论、......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 最终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应由以下部分构成: 1.毕业设计(论文)初期检查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