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款纠纷八大疑难问题的司法应对
工程款纠纷八大疑难问题的司法应对
2008/11/18 22:17:41作者:朱树英 摘自: 编辑:蓝天
文字显示大小选择:【 大 中 小 】
自2004年开始三年内解决全国范围内的拖欠工程款、这是国务院94号文件的明确要求,用司法手段解决拖欠工程款则是解决工程款拖欠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律师办理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绝大多数是工程款案件或与工程款有关的案件,某种意义上说,解决工程款拖欠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正是当前律师办理工程纠纷案件的第一要务。同时,由于建设工程合同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相当多的工程款纠纷案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许多案件成为久拖不决,久拖难决的积案、悬案。面对工程款诉讼案件,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尽管刻苦用心、绞尽脑汁,但由于我国整个建设工程的立法框架对工程款问题的调控办法相对薄弱,法律、法规层面的立法严重缺乏操作性条款,以致出现两大障碍性难题。首先,法官判案难以援引有针对性的法条。本人曾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有关建设工程案件的判决书。2001年,最高院下判了24个有关建设工程的二审案件,竟没有一个案件援引《建筑法》下判。第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相同的、相类似的案件,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判法各不相同,同样是垫资承建工程,有的法院判有效,有的则判无效。在工程案件审理中的司法严重不统一已构成色彩斑斓的司法奇观,这不仅是律师办案难解的迷惘,也是法的天平失衡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公平保护的建设领域中的司法难题。
早在两年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就着手解题,准备给出一个统一的司法答案。经过无数次的研讨、论证和反复的修改、完善,最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施工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讨论稿)》(下称司法解释)很快将正式出台施行,有关工程款纠纷的处理以及其中一系列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终将有统一的执法标准和尺度。纵观该司法解释的全文,有关工程款的结算标准和解决工程款拖欠的条文占了相当的比例,对矛盾突出的疑难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对于规范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准确审理,对于完善和推进建设工程的立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进作用。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有关工程款纠纷案件,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八大疑难问题:
1、对严重拖欠工程款的背景下,作为最底层的农民工工资如何保护;
2、一个项目先后签订几份合同即黑白合同,应以什么作为计价依据;
3、拖欠工程款应计取利息,利息应如何计取;
4、拖欠工程款可以顺延工期,凭什么可顺延,顺延应具备什么条件;
5、垫资是否违法,如何准确认定,应如何处理;
6、发包人迟迟不确认工程结算应以什么作为处理依据;
7、造价鉴定应如何把握,鉴定结论是否自然可作为判决依据;
8、审计报告和结算协议发生矛盾,应以何为准。
上述问题之所以成为疑难法律问题,是因为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情况为当初立法时所不能预料,立法本身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现有法律法规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明确的、直接的法条依据。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不失为目前阶段立法难以一下子完善前提下最有实效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一:用连带责任制度对农民工工资给予特殊保护
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拖欠工程款派生的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且农民工工资问题还往往因为工程转包或不规范分包使问题更加复杂。在立法层面,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合同载体劳务合同,甚至在目前建设工程法律框架中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有所涉及。对于农民工的拖欠工资问题,司法解释第29条对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特别的保护性规定:“违法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已全面实际履行合同并形成事实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实际施工人以分包人、转包人和发包人为共同被告起诉的,请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应予支持。”司法解释作出这样的
规定,可以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寻找到依据。该法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本人认为司法解释对解决农民工工资作这样的规定有法律依据。
此外,针对实践中与农民工工资直接相关的劳务合同,司法解释第7条还规定:“当事人主张总承包人、分包人与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劳务作业承包人签订的劳务作业分包合同性质为转包合同;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这一条司法解释的相应规定,事实上确认了劳务合同的合法性。至于劳务合同与转包合同的区别,主要视这两种合同指向的标的。劳务合同仅涉及人工费,不涉及分包工程;转包合同不仅涉及劳务,更主要的是合同指向的标的是分包的工程。从技术层面分析,劳务合同只计算人工报酬,一概只包人工;而转包合同计算的是分包工程的价款,是包工又包料的承包形式。
应对措施二:黑白合同以中标备案合同的计价标准为结算依据
目前司法实践中又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承发包双方当事人就一个工程在中标前后签订两份或两份以上合同,而数份合同的计价方式各不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往往实际履行的是未经中标备案的黑合同。对此类情况,不少办案法官无所适从,判案思路各不相同。司法解释第23条对此作出统一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再行订立与中标合同的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其他合同,应以中标并经备案的合同作为结算工程款依据。”司法解释仅对黑白合同的工程款的结算依据问题作出统一规定,这对黑白合同在司法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已经开出了最有用的药方,有助于此类疑难案件的切实解决。
至于黑白合同的不同表现以及评判标准,笔者认为黑白合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依法应招投标的工程,以是否通过招投标来判断黑白合同;第二、地方政府对工程合同有备案或审批规定的,以是否经过备案或审查来判断黑白合同;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当事人先后签订了两份内容不一的合同,以是否实际履行来判断。针对上述三种不同情况,因准确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认定其效力,第一,如果这个合同是必须招标而没有招标的,出现了黑白合同,以经过招投标的为准。第二,合同按照政府规定应当经过备案的,先后签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备案的,一份是没有备案的,以备案的合同为准。第三,先后签订的两份合
同,不属于前面有特定要求的,那么,两份合同当中,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这就是评判黑白合同的效力标准。
应对措施三:拖欠工程款应计利息,起算时间按不同情况计取
在审理拖欠工程款案件中的另一个具体问题,是被拖欠的工程款应如何计算利息。由于承包人的履约管理以及资料积累方面存在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确定拖欠工程款从何时开始,利息计算的起始时间同时成为审判中的一个难题。司法解释第21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合同对拖欠工程款利息没有约定,发包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向承包人支付拖欠工程款利息。利息自约定付款次日起算。没有约定付款时间或者按照约定难以确定付款时间的,利息自合同约定的工程款结算之日起算。难以确定工程款结算时间的,以工程交付次日起算。”
同时,对于垫资承包工程的,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合同对垫资和支付垫资款利息有约定,承包人主张发包人按照约定支付垫资款本息的,应予支持。合同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主张发包人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合同没有约定垫资,发包人未支付的款项按照工程款处理。”司法解释对拖欠工程款的利息计算,用两条司法解释对5种不同情况作了不同规定,已经能够适应审理此类不同案件不同的实际情况。
应对措施四:拖欠工程款可顺延工期,但承包人必须事先发过书面催告
催讨工程款案件还普遍存在一个复杂问题:承包人因拖欠工程款提起诉讼,发包人往往以工期逾期为由提出反诉,动辄提出数百、数千万的逾期赔偿,其目的是抵销承包人的诉讼请求;而承包人以发包人逾期付款工期可以顺延为由进行反诉抗辩,司法实践中却往往得不到法官的支持,原因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矩。《合同法》规定承包人可顺延工期的法条共有三条。《合同法》第278条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以前,承包人应当通知发包人检查。发包人没有及时检查的,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合同法》第283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资金、技术资料的,承包人可以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合同法》第284条规定:“因发包人的原因致使工程中途停建、缓建的,发包人
应当采取措施弥补或者减少损失,赔偿承包人因此造成的停工、窝工、倒运、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积压等损失和实际费用。”问题是这三条规定对顺延工期使用的词语都是“可以”。就法律意义而言,“可以”是一个任意性的模态词,对《合同法》上述三条法律规定的事由,法官有权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裁量,可以判决顺延工期,也可以判决不顺延工期。至于法官应根据什么作为标准进行裁量,法律本身并无规定。
针对法官对是否顺延工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弊端,司法解释第17条对此作出统一规定:“发包人违反合同法第278条、283条和284条规定,承包人应当及时书面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义务。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承包人有权要求发包人赔偿因此造成的停工、窝工等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有了这样的统一执法尺度,司法解释颁布施行之后,承包人及时发出书面催告即办理顺延工期签证,将成为企业合同履约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关于要求在拖欠工程款等事由的前提下顺延工期能否得到支持的分水岭。
应对措施五:垫资作有效处理,成为统一的执法标准
在工程款拖欠的案件中,另一个重大争议是垫资承包工程的合法性问题。司法实践中,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在此类案件处理时,都有自己的标准。垫资承包工程的统一的合法性标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疑难复杂问题。
实际情况是,施工中承包人垫资带资施工已在操作中很普遍,有的工程甚至已经全额垫资。问题是,由于前述各地法院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标准,司法审判中法官对此有的判垫资无效,有的判有效;有的判垫资款有利息,有的判没有利息。垫资是否有效及其做不同的处置,在涉及标的巨大的工程款案件审理中会引起当事人的利益方面的巨大反差。司法解释第6条对此作出结论:“合同对垫资和支付垫资款利息有约定,承包人主张发包人按照约定支付垫资款本息的,应予支持。合同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主张发包人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合同没有约定垫资,发包人未支付的款项按照工程款处理。”对垫资作这样的统一认定,事实上确认了垫资的合法性,既符合市场的实际和国际惯例,也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和当事人根据最高院的统一规定,作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和应对措施。这一条司法解释应当被认为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值得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应对措施六:发包人逾期不答复承包人提交的结算报告将被视为已经确认
拖欠工程款越演越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发包人故意拖延工程结算,有的案件发包人以种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拖延结算确认,一拖数年迟迟不确认承包人提交的工程结算价款。而发包人应在什么期限内确认工程结算,现行法律、法规并无相应规定。司法解释第22条对此开出的良方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条件,承包人主张按照竣工结算文件作为结算依据的,应予支持。”这帖良方仅适用承发包合同对工程价款结算的期限有明确约定的情况,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结算的具体期限,则不能适用。而国家建设部和工商局共同推荐使用的99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部分第33条“竣工结算”中,对结算的期限有明确的约定;换言之,只要采用上述示范文本,则结算期限就已约定,这一条司法解释就能适用。
应对措施七:造价鉴定应依法有序进行,人民法院应严格控制和审核鉴定结论
在审理工程款案件中,一旦双方当事人对工程结算有争议,或者对结算的工程量和计价原则各执一词,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对策就是提交司法鉴定。由于工程款鉴定涉及一系列的专门性的技术问题,法官们又不很熟悉;再加上对工程款的司法鉴定又缺乏有操作性的法律规定,在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有的案件一审数年不出结论;有的鉴定单位自作主张,以审代判,法官却处于从属地位,造成的不当后果是审判权部分旁落;有的鉴定范围无序扩大,浪费人力、财力,法官往往不对鉴定的原则、范围和鉴定期限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审核。
对此司法解释用三条规定作出应对措施。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增加或者减少,当事人就结算工程款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或者计价方法结算工程款。结算工程款约定不明确,增建或者因解除合同停建的工程等不宜适用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参照签订合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和计价标准结算工程款。也可参照上款规定通过工程造价鉴定确定工程款。工程造价鉴定机构通过对部分工程造价鉴定即可计算工程款的,不宜对全部工程鉴定。”第24条规定:“合同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款,当事人一方主张对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工程款鉴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26条规定:“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结论所依据的方法或者标准违反合同约
定或者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应采信。”这三条司法解释规定对工程款司法鉴定的控制和审核,必将对规范工程造价鉴定起到积极有效的调控,在司法实践中也将对造价鉴定的范围确定,鉴定是否应当提起以及依法、依合同约定进行,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应对措施八:造价结算协议与审计报告发生矛盾以前者为准
在司法实践中有关造价确认还存在一个疑难复杂的具体问题,承包人经过反复努力,以自行协商或市场审价方式已经确定工程结算,但事后发包人又以工程造价应通过审计为由,通过审计部门提出一个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与已确认的结算发生差异,如是,案件审理又因对结算协议和审计报告发生矛盾以何为准陷入新的困境。由于审计的特殊地位以及可以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行政管理于民法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平等法律关系之间存在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矛盾,法官面对案件审理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难以取舍,无从解决,近年中因此类问题,各地法院向最高院请示解决方案的,已发生多起,而最高院的数次答复都很明确。司法解释第25条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合同对工程结算有约定的,一方当事人主张按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调整工程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综合上述八项应对措施并对照广大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即将出台的司法解释在对解决拖欠工程款案件的疑难复杂问题作出强有力的执法规矩的同时,也对广大施工企业的合同履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施工企业不重视,不下大力气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对签证索赔的资料的专管措施,一旦发生案件诉讼将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同时这一现状也应引起我们律师的高度重视,在司法解释颁布施行后,广大施工企业必将会进一步认清加强合同履约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律师为施工企业提供非诉讼的履约管理服务,将会出现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一点对我们律师而言不仅是扩大业务来源的重要契机,而且还提醒我们必须尽快做好提供相应的非诉讼法律服务的准备工作。(作者:朱树英)
本文关键词:工程款,纠纷,疑难问题,司法应对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1611次
第二篇:工程款纠纷答辩状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
答辩状是被告、被上诉人等针对起诉状、上诉状的内容进行回答和辩驳的一种文书。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通过法庭来解决,我们开庭前都会预先准备好答辩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款纠纷答辩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1
答辩人: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被答辩人: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答辩人就答辩人与______装饰装修工程纠纷一案做出答辩。答辩意见如下:
答辩事项:
答辩人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被答辩人不合理且不合法的请求。
事实与理由:
一、被答辩人诉称其承包的工程范围与事实不符。
被答辩人称其承包了答辩人所属酒店的拆除以及新址的装修及土建工程,并且将装修项目列入结算范围,该项诉求与事实不符,故意扩大了施工范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就承包工程签订了协议合同。该合同约定:被答辩人以全包的方式承包答辩人所属酒店的拆除以及新址的土建工程。合同明确约定被答辩人的施工范围为土建,并不包括装修装饰工程。被答辩人将部分装修装饰工程纳入其承包范围,将装修项目纳入结算书,违背事实。
二、被答辩人诉称其承包的实际工程量与事实不符。
被答辩人在起诉状中称其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向被告提交了工程图纸、工程量统计、工程结算表、签证单等相关工程结算材料,并称答辩人并未提出异议,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尽管答辩人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收到了相关结算资料,但并未在结算单上签字。未签字的原因是被答辩人结算的资料失实,与实际工程量差距太大,工程量重复计算严重。______年被答辩人曾交给答辩人一份结算书,结算数额为120.62358万元,而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被答辩人提交的第二份结算书结算总额为550.7064万元,差距为430.08282万元。同时,答辩人对工程总造价也进行了核算,核算总造价为59.966665万元。可见,被答辩人提供的结算书严重脱离事实,核算的随意性非常大。
三、被答辩人诉称答辩人应当支付给被答辩人的工程价款与事实不符。
被答辩人在起诉状中要求答辩人支付其剩余价款346.7064万元。被答辩人诉称该数字是通过结算总价款扣减答辩人已支付的金额而得出的.。被答辩人的此种计价方式随意性大,与事实不符。
(一)被答辩人的该项诉求的计价依据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交付给答辩人的结算书。而该份结算书与______年被答辩人交付给答辩人的结算书以及答辩人自行核算的结算书无论从实际项目工程量的核算还是工程总价款的核算都存在巨大差异,虚构成分很大,与事实不符。即被答辩人的该项诉求的计价基础就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其要求的总价款当然也是没有事实基础的。
(二)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的协议合同中约定:被答辩人应当支付答辩人80万元,其中50万元即付,30万元暂定用在天天渔港新址楼盘土建当中,最终按照所产生土建发生量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多退少补。该30万元最终应从工程总造价中核减。但是被答辩人并未在工程总造价中核减,与约定不符。
(三)被答辩人在起诉中所称,截止到答辩人最后一次付款,答辩人共支付被答辩人工程款205万元,与事实不符。截止到答辩人最后一次付款,答辩人共支付被答辩人工程款284.5210万元。
四、被答辩人诉称答辩人无故拖延支付工程款与事实不符,要求答辩人支付逾期利息不合法、不合理。
被答辩人交付给答辩人的两份结算书矛盾丛生,与事实严重不符,同申请人核算的工程总造价差距更大,双方对工程量以及工程总造价无法达成一致。鉴于对被答辩人提供的结算书真实性的怀疑,答辩人才停止支付工程款。因此,答辩人停止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是被答辩人所报工程量以及工程价款的严重失实,是答辩人与被答辩人就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总额无法达成一致所致。被答辩人诉称答辩人无故拖延支付工程款与事实不符。进而,被答辩人要求答辩人支付逾期利息也不合法、不合理。
五、答辩人认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工程范围、实际工程量、实际工程价款进行重新核定,在重新核定的基础上,明确双方债权债务,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答辩人与______工程纠纷中,答辩人认为应当对承包范围、实际工程量、实际工程造价、答辩人已支付金额进行重新核定,以达到还原事实真相的目的。在重新核定的基础上,双方就承包范围、工程量、工程价款达成合意,进而双方在已支付工程款基础上多退少补,最终解决双方争议。
此致
______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附:答辩书副本_____份;
证据材料______份。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
答辩人:
被答辩人:
答辩人就与________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答辩如下:
一、原审法院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适当,没有出现事实认定和判决结果不一致这样的低级错误,认定答辩人承建的________为死包也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答辩人承建的______,虽然是以________公司的名义签订的,但该工程属于死包工程,盈亏均由答辩人负责,该工程款的所有权属于答辩人所有。对这一事实答辩人有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第一,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与________公司签订的《内部工程承包合同》明确约定:“各承包集团对承包工程全过程负责,从工程开工前准备到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后的回访,维修都由工程集团负责,所拖欠的工程款项由承包集团负责回收。”第7条第2项又约定“工程竣工交工后,承包集团负责结清所有债权债务,承包集团解体后,公司概不负责债权债务问题,一切由承包经理负责,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弄虚作假,公司追究承包经理责任。”上述约定说明该工程是死包工程,所得款项应由承包集团所有,________公司没有任何权利主张。第二,_____年,________公司有人以答辩人侵占________楼工程款为由向检查机关举报,检查机关审查后认为_______涉嫌侵占罪(即侵占了___楼工程款_____万元)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庭上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此款究竟是属于________公司所有,还是属于答辩人所有。如果属于________公司所有,答辩人就构成侵占罪。此案经____法院和______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________楼属于答辩人死包工程,此款不属于单位财产,答辩人不构成侵占罪,判决答辩人无罪。因此,被答辩人的上诉请求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相信二审法院也不会支持其上诉请求。
二、上诉人第二项上诉理由没有根据,______是否具有承建工程的主体资格,并不是本案要解决的问题,________的工程已经完工,即便其不具有承建工程的资质和主体资格,也不影响其要求支付工程款的权利。而且,被答辩人不应忽略一个事实,就是《内部工程承包合同》是由被答辩人跟答辩人签订的,作为专业的建筑工程公司,不应该不懂得建筑资质对合同主体的重要性,既然被答辩人认为________不具有承建工程的主体资格,还明知故犯,与其签订“内部”工程承包合同,那么答辩人认为,一方面被答辩人对______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应承担违法转包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对答辩人而言,这是被答辩人对自身权利的处分,或者是对答辩人的一种授权,答辩人当然享有对______的承建权利,而且从双方合同内容来看,性质为死包,盈亏均由答辩人自己承担,工程款(实际应为赔偿款)当然也应由答辩人享有。至于答辩人所用的收据和公章真实性的问题,实质并不影响工程款的权属,同时_______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收据和公章的真实性也只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将工程款支付给答辩人没有不当之处。
三、如果法院判决____万元的权利人属于被答辩人,将会造成法院同一案件民事判决和刑事判决不一致的奇怪现象,更严重的是,将会导致用民事判决否定生效的刑事判决,用民事判决间接宣告答辩人有罪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违背了基本的法理。
因此,希望二审法院坚持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驳回被答辩人旷日持久的无理缠讼。
此致
______人民法院
答辩人: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三篇:拖欠工程款纠纷
拖欠工程款纠纷案(上海仲裁)
作者:杨唐全
基本案情:
某建筑公司承建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建设工程项目,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合同签订后,建筑公司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双方办理了结算。但自办理结算后的长达7年时间里,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种种不合理理由拖延支付工程款。至建筑公司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之日,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尚欠建筑公司工程款126676元。在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之前,双方就剩余工程欠款进行了调解,因建筑公司所在地不在上海,为了减少诉累,节省诉讼成本,建筑公司同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一次性支付其11万元的条件了结双方的争议,但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提出11万元必须分三次支付,在这样无理的要求下,建筑公司委托律师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
1、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支付违约金及其利息;
2、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案的律师费、仲裁受理费、财产保全费等。裁决: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主动提出希望双方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最终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三日内,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甲方人民币合计17.8万元,其中包括欠款本金、建筑公司因本案需要支付的律师费以及仲裁受理费、财产保全费等。
2、若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按本调解协议履行第一条的义务,建筑公司有权就其全部仲裁请求事项一并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且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自愿另行承担违约金10万元。
律师提示:
1、关于律师费问题,上海仲裁委员会是支持合理的律师费请求的。当然,律师费的金额,仲裁委员会根据具体案件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
2、在约定仲裁机构时,仲裁机构的名称必须明确,避免出现不规范的写法,因
1为这样有可能造成仲裁委员会无法受理。
3、在约定仲裁时,不能既选择仲裁又选择法院,与“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或者依法向 人民法院起诉。”类似的约定是不可取的。
4、如果债务人未按裁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当向对方明示这些问题,可以在调解中争取主动。
5、合同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6、违约金具有对守约方补偿和对违约方惩罚的双重功能。违约是对双方的合意和信任关系的破坏,其不仅使正常的交易中断,而且会给非违约方造成各种损害。违约行为破坏了正常的交易关系,必须通过责任制度予以制裁,并以此预防和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对违约方的制裁和对守约方的补偿,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杨唐全律师
法学硕士,曾在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担任法律顾问,现于上海中企泰律师事务所从事专职法律服务工作。熟悉建筑工程领域的常见法律风险,多次到全国各地办理诉讼案件,多次举办预防建设施工领域法律风险的讲座,在处理诉讼与非诉讼案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
主要服务领域:
擅长建筑工程(结算、清欠、质量、工期、索赔及反索赔等)、房地产、商业交易、劳动人事、工伤事故等方面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法律服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合同评审、参与谈判、为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
联系方式: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0号东方大厦1411-1413室 专业网站:
邮箱:ytq@zhongqitai.com传真:021-68407358
电话:021-68407368手机:***
第四篇:仲裁申请书(工程款纠纷)
仲 裁 申 请 书
申请人:xxxx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住所地:xx省xx市xx区xx路xx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xxx,该公司项目经理
被申请人:xx市xx中学(以下简称xx中学)
住所地:xx省xx市xx区xx路x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校校长
被申请人:x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
住所地:xx省xx市xx区xx路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被申请人:xx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公司)
住所地:xx省xx市xx区xx路x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该公司总经理
仲裁请求:
1、裁决被申请人xx中学向申请人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其利息共计元,被申请人xx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裁决被申请人xx公司向申请人退还属于申请人的工程款及其利息共计元。
3、裁决本案仲裁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xx中学于2011年x月xx日签订了编号为ZTS2011xxx的《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申请人为被申请人 1
承建xx市xx中学运动场改造工程,工程规模约xxxx平方米。该合同就工程承包的范围及内容、工期、质量标准、质量验收、合同价款
及支付、工程进度计划、竣工验收与结算、质量保证、争议的解决等
内容作了规定。该合同约定了开工日期为2011年x月x日,竣工日
期为2011年x月x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为xx天。合同价款为玖
拾捌万捌仟陆佰玖拾玖元整(988699.00元)。合同约定了监理单位
为xx市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同中发包人即被申请人xx中学承
诺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及其他应当支付的款
项,履行本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同时承包人即申请人也承诺按照本
合同约定施工、竣工,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履行
本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双方约定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并已经报
xx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备案。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xx中学在该合同中约定:“基础完工后,发包
方向承包方支付合同价的50%。”“工程完工全部验收合格后,办理结
账手续,留取总工程款的5%待工程质保期满后付清。”另外合同约定
了缺陷责任期为五年,质量保证的方式为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金额按通用条款的约定,为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扣留方式是在办理结账手续时留取总工程款的5%。该工程(包括申请人分包给被
申请人xx公司的道路施工工程)已按期全部完成并已通过竣工验收,申请人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但被申请人xx中学及其援
建单位被申请人xx厂还拖欠申请人工程款及其利息共计元直至今日仍未支付,因此被申请人xx中学应向申请人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其利息共计元,被申请人xx厂承担连带清偿责
任;同时被申请人xx公司分包的道路施工工程部分只应领取共计
元的工程款,而xx公司项目经理却通过伪造印章和相关资料的手段总共领取了工程款共计元,因此被申请人xx公司应向申请人退还工程款及其利息共计元。
为了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xx中学签订的《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约定(“xx.x 双方同意选择下列一种方式解决争议:向xx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等规定,特向贵委提出仲裁申请,请依法裁决。
此致
xx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xxxx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月日
附:
1、仲裁申请书副本一式四份;
2、《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编号为ZTS2011xxx)复印件一份;
3、《道路施工承包合同》复印件一份;
4、《xx市xx中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复印件一份;
5、其他证据份。
第五篇:劳动争议纠纷新情况及司法应对调研报告
劳动争议纠纷新情况及司法应对调研报告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转型期,历史遗留问题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相互交织,个体权利争议与集体利益争议同时并存,劳动关系与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关联,用工矛盾正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并以诉讼形式大量进入审判领域。为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转型期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庭对x年以来劳动争议类案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法院、一线审判人员的意见,对当前劳动争议审判的司法应对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公正高效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经济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
x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纠纷x件,同比上升x.x%,x年x—x月份受理x件,同比又上升x.x%(见图一)。劳动争议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x年劳动争议案件占全市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总数的x.x%,x年占x.x%,x年上半年则迅速攀升至x.x%,呈爆发性增长态势。市中院民四庭x年上半年新收二审案件x件,其中劳动争议类案件为x件,占比更高达全庭二审收案总数的近x/x。
图一:x-x上半年全市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量
图二:x年-x上半年各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收案总数占比
x.案件分布区域化特征明显。盐城x家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亭湖、盐都、大丰x-x上半年收案数占全市的x.x%,而响水法院劳动争议案件连续x年都不超过x件,差距明显(见图二)。这说明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经济发展快、流动人口多、中小企业多的地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相对较多。案件分布区域化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各地区劳动争议案件各具特点,如滨海、响水等化工企业密集,涉外省务工人员的纠纷较多,而
x等由于位于主城区,技术人才流动引发的各类纠纷相对较多。
x.诉请呈复合新型化发展趋势。大量劳动争议案件中,工资报酬、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社会保险等诸多诉求往往杂糅在单个诉讼中,法律关系复杂,审理工作量较大。以我庭x上半年受理的x件二审劳动争议类案件为例,仅有单一诉讼请求的案件仅占收案总数的约x%,两项诉请的占x%,三项诉请的占x%,三项以上诉请的占x%。(见图三)同时,除追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等传统案件类型外,一些新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也不断呈现,法律适用难度越来越大。比如由于“用工荒”的影响,一些艰苦工作岗位,企业只能就地招用一些临近退休的当地农民进厂务工,由此产生了这部分劳动者跨退休年龄后劳动关系的认定等疑难复杂问题,再如由于企业经营业态的多样,类似项目经理、包厨人员等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确认之诉等等。
图三:x年上半年民四庭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请求情况统计
x.非理性诉讼倾向明显。全市法院x年上半年已审结的劳动争议案件中,调解率约为x%,但扣除群体性诉讼,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仅为x%,明显低于民事案件x%的平均调解率。劳动争议案件的上诉率也偏高,约占一审判决案件的x%以上。此外,劳动争议一审案件中约x%的案件为劳动者主动提起诉讼,但全部支持劳动者诉求的案件仅占x%不到。调解率低、上诉率高、诉请支持率低的态势可在一定程度表明,当前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有着较为明显的非理性诉讼倾向,这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x.群体诉讼呈高发态势。据统计,劳动争议案件中群体诉讼的比例约占x%(群体诉讼指涉同一用人单位的诉讼超x件以上的案件),个别法院更高达x%以上。调研结果表明,群体诉讼的来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如射阳县洋马轧花剥绒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系列案件,即因企业改制后,职工安置分流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而引发;二是企业倒闭所引发。如民营学校滨海电子中等专业学校系列案件,即因学校经营不善,长期拖欠教职工工资,学校倒闭后欠薪教职工集中索薪引发;三是企业违规用工倒致。如大地鞋服商场系列案件中,企业以停业装修为由,诱使职工签订所谓离职申请,以逃避经济补偿金。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中,涉案劳动者人数众多,波及面广,社会敏感性强,争议事项涉及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善,极可能演变成为影响稳定的公共安全和群体性事件,一直以来都是审理的热点和难点。
二、审理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的劳动关系应是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本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只有充分保障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才能为和谐劳动关系的缔造创造物质条件,也只有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创新力才能被充分激发。然而调研中,我们发现劳动关系的现状与经济新常态的应然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正集中呈现,主要表现为:
x.工会“失语”几成常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离不开工会作用的积极发挥,然而实践中工会在职工维权方面“失语”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表现为工会沦为企业附庸。不少案件中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未经工会讨论通过,有的形式上经过工会,但明显存在记录造假、走过场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内部调处机制虚置。由于工会职能的相对弱化、集体劳动合同流于形式以及企业调解委员会机构的不完备,使得劳动争议内部调处机制没有落到实处。统计数据表明,在诉至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只有一成左右的争议经过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处理
。比如一起案件中,用人单位出示了工会讨论纪录,但劳动者当场指出事发时所谓工会委员张某某还没有进厂,单位也无言以对。由于劳动争议未能在发生的初始阶段得到化解,继而启动仲裁、诉讼程序,无疑会使争议双方更加对立,加大了矛盾的调处难度,客观上也增加了仲裁和诉讼的案件数量。
x.企业“失信”现象普遍。经济新常态转型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劳动关系中企业失信现象较为普遍。一是不规范用工。如规章制定过于苛刻,不按照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未能将规章制度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对加班时间及加班费的计算方式约定不明,未依法建立工资台账,未建立规范的考勤制度等;二是不诚信诉讼。如部分用人单位通过伪造、隐匿关键证据材料达到逃避法定义务的目的,还有的利用自身强势地位,强迫在职员工出庭作有利于企业的证言。三是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如不签订劳动合同、恶意欠薪、不缴纳社会保险等。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规避法定义务,导致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是引发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此类现象不一而足,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审判秩序。
x.劳动者“失真”逐渐凸显。实践中,劳动者诉讼“失真”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诉请不合理。部分劳动者的诉讼明显不合理且无法律依据,如劳动者将承揽、雇佣等劳务用工形式依照劳动关系主张相关补偿。调研中我们了解目前我市建筑市场存在大量实际施工人雇佣的农民工,直接向建筑公司甚至发包方主张劳动关系的案件,这类案件的当事人抱团诉讼现象十分突出,存在较大的信访隐患;二是“试试看”诉讼。我们注意到相当部分劳动争议案件明显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如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或因企业改制引起的下岗、内退等纠纷,这些纠纷在劳动仲裁裁决不予受理后,依旧大量涌入法院;三是恶意型诉讼。如劳动者旷工在先,后通过开具虚假病假证明意图蒙混过关;又如根据之前请求单位为其子女出国、申请贷款等原因而开具的与事实工资不符的收入证明进行诉讼,要求按照收入证明上的数额支付工资等等。
x.程序“失灵”有碍维权。从司法实践来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运行并不顺畅。一是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空转”。我们抽样调查的x件判决生效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有约x%的仲裁裁决内容为不予受理。这里虽然有一部分案件确实是因为仲裁时效已过等原因而不予受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仲裁机构通过征询函等形式将案件“过渡”到法院。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空转”不仅使法院直接面对大量疑难复杂的劳动争议纠纷,本质也使程序本身的价值功能无从发挥;
二是诉讼冗长问题突出。一审判决案件x%的上诉率,说明大量劳动争议纠纷用尽了“一裁二审”的程序,争议解决期间较为漫长,短则一两年、长则三四年,而二审判决案件x%的维持率也说明大量案件其实无需进入二审。部分当事人滥用诉权,更是起着激化矛盾,影响和谐稳定的负面效果。三是一裁终局案件比例较低。不少案件虽经仲裁机构实质审查,但仍涌入法院,并未发挥立法者所预期的简化程序、避免讼累、大幅度减少劳动争议诉讼等积极作用。实践中,法院对实体仲裁裁决的改裁率很低,这也说明很多案件根本没有必要进入诉讼程序。
三、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司法应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于今年x月份公布。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人民法院做为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主渠道,更应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积极应对,发挥司法应有的作为和担当。
x.构建多元调处机制。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有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共同解决。我国劳动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因此必须规范劳动争议案件各类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审判等不同解决机制的作用,共同化解日益繁重的劳动争议,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当前尤其是要增强工会的作用发挥,法院审理中发现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通报,由政府督促其及时组建。对工会在协调中遇到的困难,法院可以提供相应法律帮助,以减轻劳动关系双方讼累。
x.建立裁审对接机制。裁审对接机制是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市情况来看,除个别法院与劳动仲裁部门有经常性的对接机制以外,大部分法院尚未形成相应机制。我们认为,裁审对接机制的要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劳动仲裁实质化运行。法院应当与仲裁部门密切沟通,就不予受理的范围和限制性条件等问题进行磋商,以切实解决劳动仲裁职能虚化的问题。二是建立裁审适法统一机制。应当与仲裁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新颁布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新的劳动政策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合理掌握裁判尺度,确保执法的统一性,并可适时联合出台相关规范性意见。
x.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劳动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对此,用人单位、司法部门、仲裁部门应加强良性互动,共同开展好法制宣传工作。要通过法律宣讲来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以案说法对劳动中存在的风险、责任及其规范等做深度分析,争取通过办理一件劳动争议案件教育宣传一片,规范用工制度的效果。
x.规范诉讼代理行为。我们注意到一些劳动争议案件中,存在一些律师和违法收费的公民代理人为谋取经济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挑唆当事人诉讼的问题。对这类问题,法院应当联合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共同采取相关措施,健全公民代理人审查机制、律师风险代理备案审查机制,加强对法律从业人员的管理,对调词架讼行为一经查实,坚决严肃处理。
x.善尽司法审判功能。审理中应当做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保障用人单位的生存发展并重,努力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企业生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实现互利共赢。一是案件繁简分流。对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大力推广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尽可能降低劳动者维权的时间和成本;二是坚持平衡保护。比如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平衡保护问题。我庭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劳动者与企业主因管理问题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企业未经必要程序解除了合同,劳动者诉请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企业坚决不同意。此种情况下,恢复劳动关系实际上并无可能,我们经慎重研究,没有强制恢复劳动关系,而是判令企业承担违法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责任,案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倡导诚信诉讼。对恶意提供虚假证据和变造证据、欠薪逃匿等严重违反诚信的行为,以向全社会发布典型案例的方式予以曝光等方式,打造诚信的诉讼环境,促进劳动者诚信维权和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四是加大先予执行力度。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可视情根据劳动者的申请依法先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