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完成时间:
目 录
一、风险管理概述 ······················································································· 1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 1
(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概述 ········································································ 1
二、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2
(一)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现状 ····································································· 2
(二)平安保险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1、保费增长过快的表外风险严重 ····························································· 3
2、资产总量高速增长但结构不合理 ·························································· 4
3、核保核赔制度不完善 ········································································· 5
4、公司部分员工的从业行为不合理 ·························································· 6
三、加强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对策 ·································································· 6
(一)强化费率管理避免定价风险 ·································································· 6
(二)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 ··········································································· 7
(三)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风险 ·································································· 7
(四)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 8
四、总结 ·································································································· 10 参考文献 ·································································································· 1
2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担心温饱的问题,所以,保险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日益提高,保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我国很多保险公司在对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上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重大的漏洞。如今中国的保险公司日益发展,很多国内的保险公司越做越大,但是公司越做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缺少自我风险管理的能力,本文在对中国保险公司的领头羊中国平安保险的风险管理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平安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平安保险 风险管理 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进保险监管和实践,加强对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由2010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4位。中国保险机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入选G-SII是我国保险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影响和地位的认可。面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日益国际化,我国保险公司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在国际的大围环境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概述
1、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衡量
通过风险源的识别可以分析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通常包括物质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技术环境风险、经
济环境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等几个方面,它们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来自外部,我们称之为非保险风险;通过风险标的的识别可以认识到保险公司的主要受损标的是金融资产还是人力资本;通过识别各个经营环节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明确保险公司的销售、承保、定价、理赔及投资风险与危害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风险。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业破产,除此之外,风险还会使保险公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丧失额外收益,这种结果也是保险公司的危害。从危险因素入手,保险公司可以结合保险经营各环节进行风险分析。
通过风险衡量,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损失概率,可以使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对损失幅度的预测,可以让保险公司了解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后果,进而集中力量处理损失后果严重的风险,对保险公司影响小的风险则不必过多投入,如可以采用自留的方法处理。
2、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
所谓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损失控制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其能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使企业不丧失获利机会。制定损失控制措施必须以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为依据,才能确保损失控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风险评价时特别要注意间接损失和隐蔽损失。
损失融资指在意外事件发生时通过获取资金而支付或抵偿损失。它的主要措施包括自留、保险以及以合同方式将损失转由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人承担。在大中型公司中往往都有一个正式的损失融资计划。通过购买保险合同降低风险是另一种选择。按保险合同要求公司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当有符合合同条款的损失发生时保险公司为规定的损失支付资金。保险合同降低了购买保险一方的风险, 它把损失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而保险公司则是通过损失分摊的原则降低自己的风险。
二、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现状
平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确立了以“促进公司三大支柱业务(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以及整个集团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长期目标。建立了覆盖全面、运作规范、针对性强、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的合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先进的内控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客户利益维护建立了坚实的保护屏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安保险公司针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做了一些相对应的改变,由公司的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规章制度,由员工去严格执行,不管是销售过程的规范都好,还是整个公司的核保制度的完善都好,还是说整个公司的资产结构方面都好,都是有一些“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去进行一个规范和完善,使公司有一个非常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让它在未来即将面临的国际的大范围的挑战中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平安保险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保费增长过快的表外风险严重
自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三十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实并不单单只是我国平安保险公司保费增长过快的表外风险严重,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寿险保险公司公司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业务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领导追求任期内的业绩不采取长期的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保费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国民对保险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作为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已成为保险经济学界的一般共识。国内学者林宝清在1993年证明,在外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并在1996年验证了与保费收入增长在数量上呈同步相关关系。卓志(2001)认为经济快速增长是影响我国寿险消费的重要因素,且收入弹性较大。吴江呜和林宝清(2003)提出对总保费收入和财险保费收入,加权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对于保险需求影响的具体程度和结构变化,少有实证研究涉及。近年来,不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统称为经济体),如日本,瑞士,美国和英国等的人均寿险或非寿险保费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而希腊,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寿险或非寿险保费增长率保持上升态势。显而易见,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我国保险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保费增长率有所减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部门和从业者也迫切需要把握经济增长对于保险需求产生影响的长期变动趋势,用以帮助公共政策和方针的制订。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是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联系的,如果消费者有较强的意愿购买保险,但是其收入水平不高或只能购买少量保险时,就会出现自然需求大于有效需求的情形。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个体都是厌恶风险的(即其效用函数是下凹的),且保险替代品不具价格优势,对于低收入者,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其面临更大风险,而具有较大的保险自然需求,但由于其收入水平有限,不得不将所有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这就使其很难拥有更多的购买力用于保险消费。中等收入者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具备一定的购买力选择其他商品,但是由于其经济基础并不稳固,很可能在某一时期因为疾病,失业,退休或其他原因而成为低收入者,为了转移风险,他会考虑将部分剩余购买力用于保险。对于高收入者,由于已具有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可以用足够的财富来弥补风险引致的损失,所以其购买保险的意愿并不强烈,换句话说对于高收入者,随着其收入的增长,所引致的保险需求可能低于中等收入群体。同时其购买保险愿望也往往是出于“投资理财”而非“防范风险”的目的。综上所述,就保险商品而言,低收入者愿意但无能力购买,高收入者有能力但购买的意愿不强,只有中等收入者是有意愿且有能力购买保险的群体,亦即从保险的有效需求看,低收入和高收入者的较低,而中等收入者的较高。
2、资产总量高速增长但结构不合理
我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资产风险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资产总量高速增长但结构不合理,隐藏泡沫,增长方式原始,高效益资产所占比重甚小。同时由于资本经营机制不规范,造成的资金结构风险也很突出,主要是资产结构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浪费现象严重,表现在经营机构的设置方面尤为明显,而且缺乏明确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对资本市场及投资渠道的调研论证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的制定长官意志明显。
07-11年,平安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8%、184%、227%、180%、156%,呈现震荡下行趋势,近3年平安寿险的实际资本保持在500亿元之上,基本持平,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导致寿险准备金年均增长20%左右,使得最低资本要求持续
上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2011年平安寿险获得注资100亿元,发行次级债40亿元,剔除分红20亿元影响之后,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抵消资产缩水对实际资本负面影响,依靠外部融资维持偿付能力,支持寿险业务发展。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公司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当年平安寿险准备金增速仅有22%,增资199亿元之后,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仍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因此我们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对平安寿险的偿付能力扰动较大。按2011年末的净资产、次级债余额测算,平安寿险目前次级债占净资产比例为17%,未来仍有可发行次级债空间75亿元。按照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5%、8.5%为目标,测算到2015年深发展存在核心资本缺口217亿元,资本缺口326亿元;公司拟定向增发募资200亿元,与测算核心资本缺口吻合;另外仍可发行次级债空间102亿元,可弥补附属资本缺口。此外,或还存在额外的股权融资需求17亿元,次级债融资需求7亿元,合计24亿元的缺口。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平安保险的资产结构非常不合理,其偿付能力逐年下降,但是其寿险准备金却年均增长20%,寿险的实际资产过大。
3、核保核赔制度不完善
我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制度也不完善,承保理赔风险表现突出。主要是违反授权规定的承保理赔权限擅自承保定损理赔的现象仍然存在,违反承保实务规范要求盲目签单承保的现象时有发生,违反《保险法》及监管规定违规支付手续费的问题也很突出,业务中的逆选择及过度承保风险一直存在,夸大虚构保险事故进行保险骗赔的案件数量和金额都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保险理赔人员的素质不高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各种人情赔款等都会增加平安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核保作为保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业务入口的控制工具,主要功能是风险归类与选择。从业务流程上看,主要分为外勤核保、体检、核保师核保、生存 调查四个步骤。外勤核保主要就是保险代理人销售保险产品,主要是在现有营销体制下,由于利益驱动,如果管理不善,代理人极容易向客户隐瞒信息或提供不真实信息,误导客户签约,甚至故意阻碍客户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帮助客户故意隐瞒应告知信息。体检作为风险选择的重要手段,其作用非常有限,体检不能代替告知,而且基于成本和效率考虑,不能让所有客户进行体检,也不可能对客户进行无限体检。现在大多数寿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当中避免麻烦,直接
已健康告知代替体检。当前客户信息在各个公司系统内能够实现共享,但在行业内则是相互封闭的,所以造成核保师的信息量不够核保不够准确。生存调查是指保险人通过调查获取客户投保情况、健康状况、财务状况、职业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与嗜好等信息的过程。由此可见,生存调查是打击信 息寻租最直接 的手段,但由于成本比较高,往往只能采取随机抽查或者针对一些特殊件,如核保师认为有疑点的或风险保额过高的业务进行。所以容易造成核保信息不准确。
4、公司部分员工的从业行为不合理
近年来,平安保险公司在合规销售、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部分平安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过分追求业务规模指标和短期效益,存在不适当销售,将保险产品介绍成储蓄产品,误导客户,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对投连险等复杂类保险产品在客户风险测评、投保提示、引导客户抄录有关声明等方面仍然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客户权益保护和公众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加强监管,迅猛发展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销售品质和后续服务环节上可能难以保证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银监会近期制定出台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相关业务的开展,促进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推动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盲目追求业务规模,经营体制上的弊端,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规范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改变。
三、加强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费率管理避免定价风险
建立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险种的业务规模、经营期限、风险程度、技术要求,实施不同的费率管理办法,分别实行标准费率、审批费率、报备费率和自由费率;建立并实行差别费率制度,体现地域差别、被保险人差别、保险人差别;建立并实行费率稽查制度,尽快延伸保监会各地监管机构,合理确定稽查要素,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处理;抓紧建立费率管理法规体系,使其能够适合现阶段保险业务发展的要求并覆盖费率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
保险公司的寿险定价要合理,要遵循充足性、公平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以及弹性的原则。有种新型的计算方法叫资产份额法,主要是根据总保险费的几个基本因素,选择一个实验性保费,通过利润测试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
足保险公司的利润目标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如果相差很远,则更换新的保费重新计算,在新的保费假设下能够与保险公司的利润目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更为接近。
(二)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
资产风险的出险主要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呆账严重,违规资金运用的问题仍然存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新的寿险产品过于强调投资收益存在引发投保人信用危机的可能,这些风险导致了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保险资金管理是保险业防范风险的生命线,也是全行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保险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改善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强化披露,采取新的方式,运用新的手段,科学评估保险资金管理风险,逐步构建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个,企业供产销环节,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管住资金,可以管住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二个,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因为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资金的挪用是引起各种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资金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舞弊的发生。第三个,平安保险公司应该减少首先准备金,要达到合理的额度,加强自己公司偿债能力,关于偿债这一块可以再加大一点资金力度。
(三)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风险
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展业与管理同步的经营思想,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制定与利润相关的考核指标,并把这些指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一个,针对保险公司产品营销这一部分,一方面,完善代理合同,用合同方式规范代理人的行为,同时要 教育一线管理人员,虽然身在一线,但要树立
一级法人意识,在巨大的业务压力面前,坚持从严带队伍,敢于自我揭丑,敢于查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严格客户回访制度,建立代理人诚信考核体系,实行行业管理,搭建不良代理人黑名单管理平台,制定行业禁人制度,纯洁队伍。对如实履行外勤核保职责的销售人员,应该给予褒扬、奖励,帮助销售人员树立诚信晶牌,并帮助推销其诚信晶牌。编制内容翔实的外勤核保手册,供外勤人员随身携带使用,加强对所有外勤人员的专业化核保培训,使其具有识别标的风险的技巧和与公司核保师的沟通能力。
第二个,针对客户的身体健康方面的体检这一问题,体检无外乎分为四类,一是对一定风险金额的客户进行体检;二是对一定年龄的客户进行体检;三是对有特定告知者进行专项体检四是抽检,以验证免检设定 标准是否适中。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体检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现客户未显露的风险问题,及对告知的 健康事项,如果会随时间而变化,了解当前时刻的状况。
第三个,国内来说核保系统不够完善,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容易造成客户信息不准确,不完善,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公用的客户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公司收集到的资料,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应跨行业联网,比如与各医院相联,将客户的 医疗信息纳入平台。不少发达国家目前都建立了这样的管理平台,比如美国的MBI(国家医疗信息管理局),就能在线为会员提供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
(四)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第一点,要从保险条款的制订入手,消灭道德风险产生的温床。保险条款制订上的不完善,是引发保险纠纷的经常性原因。基于“解释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原则,保险人在因保险条款模糊引起的诉讼案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被保险人也有可能在其中获利,这在很大程度上诱使了道德风险的产生,也因此使被保险人或投保的行为变得不可控制。严格制订保险条款,在条款中列明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界定保险双方责任范围,可减少行为的不可控因素。制订条款要用规范、准确的语言,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条文和语句,有助于维护保险双方的利益。此外,在条款中采用免赔额,要求被保险进行必要的防灾防损工作等约束条件,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或事故损失扩大被保险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可制约心理风险,使其行为增加可控度。
第二点,建立与保险营销机制相配套的风险核保机制,拒绝逆选择。承保是保险经营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承保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引入保险营销机制,大批仅经短期培训的保险营销员、代理人在保险市场上大显身手,抢夺业务。营销员在展业时,求快求多,重数量较效益,减少了对投保人应有的资料调查,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予以承保,大量风险由些潜伏下来。保险公司也急于多占市场,无暇控制代理人的行为,接受了大量不合格风险,埋下了道德风险的隐患,严格影响着保险经营的财务稳定。建立与营销机制相配套的风险核保机制,旨在对风险标的进行评估和分类,把好承保关,拒绝不保风险,并对可保风险以合理的费率加以匹配,维护保险经营的财务稳定性。首先,要求保险展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通过一定的资格考试,并设置业务质量的考证制度,以经过核保部门核保后接受的业务数量来确定他们的业绩,明确展业人员的权责范围,督促他们去进行风险的第一步选择。在展业人员惧资料的基础上,核保人员还应占有更详尽的资料,如投保人的保险经历、财务状况、损失经历、职业环境、信用程度及性格特征等,力争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作出核保结论。
第三点,加强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杜绝保险欺诈的产生。传统理论认为,风险控制的任务主要由核保来承担,理赔中并不重视风险控制。道德风险的潜在性使理赔环节也应具备风险防范的功能。面临日益严重的保险欺诈和保险犯罪,理赔工作应当确立风险控制目标,不断追求高品质的理赔服务。核赔人制度通过区分不同经验、素质、能力的理赔人员,授予其特定的权限和职责,对提高理赔管理的质量有相当的作用。我国保险公司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建立独立的专业核赔人制度,扩大理赔中的风险防范力度,搜集理赔资料时,特别注意有无保险欺诈迹象,尽量作到现场查勘,以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大额案件在赔付后,应安排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发现有保险欺诈的线索暴露,立即诉诸法律追回赔款。
第四,在保后服务中强化风险管理,控制道德风险。服务手段的竞争已经渗透了保险市场。保险售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尽力保全已生效的保单,但同样可加入风险管理目标。保后服务包括收取保费、咨询服务、办理保单变更、保单贷款、防灾防损帮助等,在服务中保险双方的关系逐渐密切,对保户有更深入的了解,互相间的信任也随之加深,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有效控制
保户行为,加强风险管理。承保时可能由于资料限制或经验缺乏而能发现一些潜在风险,保后服务中一旦发现,保险公司可运用有关法律条款和权益规定,解除或约束未满期保单、或满期后不再续保,保后服务中对保户进行防灾防损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渗透,帮助他们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
保险公司要建立专业管理支持体系,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拟定资产管理政策,调整资产战略配置,制定投资管理指引,按照市场原则选择专业管理机构,建立专业管理机构绩效考核机制。保险资金管理公司要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定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各类风险,定期报告风险管理状况。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设立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定期向董事会报告有关情况,及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应及时向保险监管机构报告。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不得兼任首席投资管理执行官或主管投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的聘任、更换应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平安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并超越了国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过去那种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立度量和管理的陈旧方法显然已不适应当前发展的现状,也不符合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国际保险领域,未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应当是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所谓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的中心理念是:对保险公司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连惯一致、准确和及时的度量。同时,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专司风险管理的部门,致力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且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目前,许多大的跨国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推行这一风险管理系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对风险的识别、量化度量及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而是表现在对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上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人全球经济体系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保险公司将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因此也就面临着比国内市场更大的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挑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应国际保险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思想体系,积极借鉴国际保险业成 熟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建立和健全我国保险公司风险防范体系便成为中国保险业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长莲,闫保丽.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协调发展.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2]陈昌富,企业多项目风险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3]刘笑霞,李明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过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4]张敏,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南开大学.2010年.[5]王之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及风险防范研究.天津大学.2010年.[6]张佩,中国企业年金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7]李良慧,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8]谭伟佳.审计公告制度下的政府审计风险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9]薄天云.浅谈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10]付蓉.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研究.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第二篇: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浅研
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浅研
摘要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担心温饱的问题,所以,保险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日益提高,保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我国很多保险公司在对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上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着许多重大的漏洞。如今中国的保险公司日益发展,很多国内的保险公司越做越大,但是公司越做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缺少自我风险管理的能力,本文在对中国保险公司的领头羊中国平安保险的风险管理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平安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平安保险风险管理 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进保险监管和实践,加强对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由2010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4位。中国保险机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入选G-SII是我国保险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影响和地位的认可。面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日益国际化,我国保险公司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在国际的大围环境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概述
1、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衡量 通过风险源的识别可以分析出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通常包括物质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技术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等几个方面,它们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来自外部,我们称之为非保险风险;通过风险标的的识别可以认识到保险公司的主要受损标的是金融资产还是人力资本;通过识别各个经营环节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明确保险公司的销售、承保、定价、理赔及投资风险与危害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风险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企业破产,除此之外,风险还会使保险公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丧失额外收益,这种结果也是保险公司的危害。从危险因素入手,保险公司可以结合保险经营各环节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衡量,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损失概率,可以使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对损失幅度的预测,可以让保险公司了解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后果,进而集中力量处理损失后果严重的风险,对保险公司影响小的风险则不必过多投入,如可以采用自留的方法处理。
2、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损失控制和损失融资
所谓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损失控制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其能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使企业不丧失获利机会。制定损失控制措施必须以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为依据,才能确保损失控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风险评价时特别要注意间接损失和隐蔽损失。损失融资指在意外事件发生时通过获取资金而支付或抵偿损失。它的主要措施包括自留、保险以及以合同方式将损失转由保险公司以外的其他人承担。在大中型公司中往往都有一个正式的损失融资计划。通过购买保险合同降低风险是另一种选择。按保险合同要求公司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当有符合合同条款的损失发生时保险公司为规定的损失支付资金。保险合同降低了购买保险一方的风险,它把损失转嫁给了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则是通过损失分摊的原则降低自己的风险。
一、平安保险风险管理的现状平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确立了以“促进公司三大支柱业务(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以及整个集团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长期目标。建立了覆盖全面、运作规范、针对性强、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的合规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先进的内控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客户利益维护建立了坚实的保护屏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安保险公司针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做了一些相对应的改变,由公司的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规章制度,由员工去严格执行,不管是销售过程的规范,还是整个公司的核保制度的完善,都是有一些“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去进行一个规范和完善,使公司有一个非常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让它在未来即将面临的国际的大范围的挑战中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1 存在问题:保费增长过快的表外风险严重
自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三十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实并不单单只是我国平安保险公司保费增长过快的表外风险严重,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寿险保险公司公司普遍存在重业务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倾向,业务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领导追求任期内的业绩不采取长期的风险控制措施。
保费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国民对保险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作为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已成为保险经济学界的一般共识。国内学者林宝清在1993年证明,在外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并在1996年验证了与保费收入增长在数量上呈同步相关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对于保险需求影响的具体程度和结构变化,少有实证研究涉及。近年来,不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统称为经济体),如瑞士,美国和英国等的人均寿险或非寿险保费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而希腊,和土耳其等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寿险或非寿险保费增长率保持上升态势。显而易见,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是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联系的,如果消费者有较强的意愿购买保险,但是其收入水平不高或只能购买少量保险时,就会出现自然需求大于有效需求的情形。就保险商品而言,低收入者愿意但无能力购买,高收入者有能力但购买的意愿不强,只有中等收入者是有意愿且有能力购买保险的群体,即从保险的有效需求看,低收入和高收入者的较低,而中等收入者的较高。1.2解决办法:强化费率管理避免定价风险
建立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险种的业务规模、经营期限、风险程度、技术要求,实施不同的费率管理办法,分别实行标准费率、审批费率、报备费率和自由费率;建立并实行差别费率制度,体现地域差别、被保险人差别、保险人差别;建立并实行费率稽查制度,尽快延伸保监会各地监管机构,合理确定稽查要素,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处理;抓紧建立费率管理法规体系,使其能够适合现阶段保险业务发展的要求并覆盖费率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
保险公司的寿险定价要合理,要遵循充足性、公平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以及弹性的原则。有种新型的计算方法叫资产份额法,主要是根据总保险费的几个基本因素,选择一个实验性保费,通过利润测试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满足保险公司的利润目标和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如果相差很远,则更换新的保费重新计算,在新的保费假设下能够与保险公司的利润目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更为接近。
2.1 存在问题:资产总量高速增长但结构不合理
我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资产风险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资产总量高速增长但结构不合理,隐藏泡沫,增长方式原始,高效益资产所占比重甚小。同时由于资本经营机制不规范,造成的资金结构风险也很突出,主要是资产结构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浪费现象严重,表现在经营机构的设置方面尤为明显,而且缺乏明确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对资本市场及投资渠道的调研论证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的制定长官意志明显。
2015年深发展存在核心资本缺口217亿元,资本缺口326亿元;公司拟定向增发募资200亿元,与测算核心资本缺口吻合;另外仍可发行次级债空间102亿元,可弥补附属资本缺口。此外,或还存在额外的股权融资需求17亿元,次级债融资需求7亿元,合计24亿元的缺口。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平安保险的资产结构非常不合理,其偿付能力逐年下降,但是其寿险准备金却年均增长20%,寿险的实际资产过大。2.2 解决办法:加强资产风险的管理
资产风险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呆账严重,违规资金运用的问题仍然存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新的寿险产品过于强调投资收益存在引发投保人信用危机的可能,这些风险导致了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不足的局面。保险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改善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运作,强化披露,采取新的方式,运用新的手段,科学评估保险资金管理风险,逐步构建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个,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二个,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第三个,平安保险公司应该减少首先准备金,要达到合理的额度,加强自己公司偿债能力,关于偿债这一块可以再加大一点资金力度。
3.1存在问题:核保核赔制度不完善和公司部分员工的从业行为不合理
我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制度也不完善,承保理赔风险表现突出。主要是违反授权规定的承保理赔权限擅自承保定损理赔的现象仍然存在,违反承保实务规范要求盲目签单承保的现象时有发生,违反《保险法》及监管规定违规支付手续费的问题也很突出,业务中的逆选择及过度承保风险一直存在,夸大虚构保险事故进行保险骗赔的案件数量和金额都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平安保险公司在合规销售、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部分平安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过分追求业务规模指标和短期效益,存在不适当销售,将保险产品介绍成储蓄产品,误导客户,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对投连险等复杂类保险产品在客户风险测评、投保提示、引导客户抄录有关声明等方面仍然有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客户权益保护和公众教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加强监管,迅猛发展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销售品质和后续服务环节上可能难以保证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3,2 解决办法:完善核保制度控制承保风险和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完善代理合同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准确性,实现信息共享。
要从保险条款的制订入手,消灭道德风险产生的温床;建立与保险营销机制相配套的风险核保机制,拒绝逆选择。加强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杜绝保险欺诈的产生。在保后服务中强化风险管理,控制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昌富,企业多项目风险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李良慧,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刘笑霞、李明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过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王之君,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及风险防范研究,天津大学,2010年 5.张佩,中国企业年金全面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第三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保监局:
为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加强保险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公司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七年四月六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风险管理组织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监管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保险公司加强风险管理,保障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根据《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已经按照本指引规定建立覆盖全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其保险子公司可以不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风险,是指对实现保险经营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围绕经营目标,对保险经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组织架构、制度和措施。
第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适当风险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
第六条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准确预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根据公司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二)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强化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三)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业务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第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控制环节的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保险公司应当统筹规划风险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使风险信息能够在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实现集成与共享,充分满足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监控管理的各项要求。
第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定期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以及控制方式等内容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将风险管理绩效与薪酬制度、人事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相结合,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返
回
第二章 风险管理组织
第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管理层直接领导,以风险管理机构为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覆盖所有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十条 保险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应当熟悉保险公司业务和管理流程,对保险经营风险及其识别、评估和控制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由审计委员会承担相应职责。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当全面了解公司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管理状况,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对以下事项进行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和工作制度;
(二)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三)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
(四)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可以设立由相关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综合协调机构,由总经理或者总经理指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负责人。风险管理协调机构主要职责如下:
(一)研究制定与保险公司发展战略、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二)研究制定重大事件、重大决策和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及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
(三)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四)指导、协调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者指定工作部门具体负责风险管理相关事务工作。该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一)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模型;
(二)合理确定各类风险限额,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协助各业务部门在风险限额内开展业务,监控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
(三)资产负债管理;
(四)组织推动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五)组织推动风险文化建设。
设有本指引第十二条规定的风险管理协调机构的,该部门为其办事机构。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当接受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建立健全本职能部门或者业务单位风险管理的子系统,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定期对本职能部门或者业务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负责。
返
回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主要风险,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一)保险风险指由于对死亡率、疾病率、赔付率、退保率等判断不正确导致产品定价错误或者准备金提取不足,再保险安排不当,非预期重大理赔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以及由于重大危机造成业务收入无法弥补费用的可能性。
(三)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四)操作风险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错和信息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保险公司还应当对战略规划失误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风险予以关注。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与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搜集、整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为风险评估奠定相应的信息基础。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识别是指识别经营活动及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存在何种风险。
风险分析是指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发生的条件。
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大小及对保险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
第十八条 风险评估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估应当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确保评估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对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各风险之间的自然对冲、风险事件发生的正负相关性等组合效应,对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第二十条 风险评估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必要时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当对风险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新的风险,并对原有风险的变化进行重新评估。
返
回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二条 风险控制包括明确风险管理总体策略、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和方案的组织实施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制定风险管理总体策略是指保险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条件,明确风险管理重点,确定风险限额,选择风险管理工具以及配置风险管理资源等的总体安排。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对各项风险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五条 确定风险限额是指保险公司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经营需要和各类保险业务的特点,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确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及所能承受的最高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以选择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者自留等风险管理工具,确保把风险控制在风险限额以内。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风险管理总体策略,针对各类重大风险制定风险解决方案。风险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解决该项风险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和资源,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风险管理工具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解决方案,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返
回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对风险管理的流程及其有效性进行检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当定期对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送风险管理部门。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基本流程;
(二)风险管理总体策略及其执行情况;
(三)各类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结果;
(四)重大风险事件情况及未来风险状况的预测;
(五)对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第三十三条 董事会或者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估报告。
返
回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监管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本公司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指引及偿付能力编报规则的要求,在年报中提交经董事会审议的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定期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风险管理组织的健全性及履职情况;
(二)风险管理流程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实际运行情况;
(三)重大风险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三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对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的保险公司出具风险提示函。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风险提示函的要求及时提交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并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返
回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指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指引自二○○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平安保险公司绩效管理案例
平安保险公司绩效管理案例
一、战略高度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平安,“三大机制”尽人皆知——“竞争、激励、淘汰”,这概括了平安绩效管理的核心机制。在这一机制的约束下,平安绩效管理体系得到了严格的贯彻和落实,20年来从未松懈。
绩效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首先得益于公司将绩效管理放在公司战略的高度。平安认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绩效管理应当成为核心驱动因素。因此,在推行和实践上,最高管理者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而且亲自参与、甚至主导着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规划和发展。
其次,平安致力于通过绩效管理机制,将企业战略进行逐步演绎细化,做到目标分解到人,并建立定期问责反馈与检视的机制,同时不断强化结果应用的严格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有效支撑着公司运营,保证了目标有效实现。绩效手段环环相扣
通过多年来对各种绩效管理方法的不断实践,平安发现“横向排名、比例分布、激励淘汰”是绩效考核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也最容易被员工理解。这在平安,被形象地称为“赛跑制”。横向排名
(1)公司采用横向排名制,一年两次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排名,每个员工在每次绩效考核结束后都有名次,团队始终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有效驱动着全体员工不断进取,进而促进着公司整体绩效能力的提升。(2)强制比例分布
绩效考核之后,公司会根据考核结果,按7:2:1对员工的名次进行划分。(3)激励和淘汰
根据排名和比例分布,公司对不同业绩的员工有不同的激励和淘汰措施。
排名前70%的员工有加薪,不同排名的人加薪比例不同,同时公司也会参考物价水平和行业水平的变动;连续两年排名前40%是员工得到晋升机会的首要条件,当然也将职位空缺和年资等列入考虑。
排名70-90%的员工将没有薪资和职位变动,通常他们都是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公司会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绩效,或者调整岗位让他们服务于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与众不同的是,平安有固定淘汰比例。每年淘汰3%-5%。排名末位10%或5%的员工会被降级降薪、岗位变换、甚至淘汰。连续两年降薪的员工必须降级,通过检视,由子公司的HR做出处置决定,降薪或者转岗甚至辞退。平安认为,这是对其他95%工作好的员工的保护,也避免了公司壮大过程中可能的老化现象。平安相信,好的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对员工的提升,即使过程残酷艰难,最终员工的获益是自身市场价值的提高。考核指标的软硬结合 平安对自身愿景有着清晰精确的描述。据此,公司不断细化、演绎,分别形成长期(5-10年)、中期(3-5年)、短期目标(1-3)年。随着目标期间的缩短,集团整体战略计划不断趋于具象,最终形成每个业务线的经营目标、关键行动计划、详细行动计划。其中短期目标每年都需要重新制订、检视,通过与主管的沟通,确保自己的目标和公司的战略一致。
不同子公司,具体指标不同,但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总体特点: 与本单位业务/财务预算高度匹配;
强调多个比较维度下的实质性增长,包括与市场比、与计划比、与自己比
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与各子公司CEO问责目标高度吻合,强调结果导向、成败全责。
根据组织架构有效分解,层层落实至下一级单位。
这些目标每月都会有系统跟进员工的完成进度,主管也会及时评价、更新和鼓励员工。平安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素质模型,帮助员工确立自己的绩效目标。
一些后台职位的考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考核指标依据公司当前的发展和需要而定,考核结果会结合主管的弹性评价,并和后台其它模块的员工进行比较。例如HR最近两年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完整的绩效管理平台和制度,并执行所有人的绩效管理(现在只有50%的员工进入这个绩效管理系统),因此其考核体系中会设有与之相关的指标;在整个HR模块中,绩效经理会和薪酬经理先比较,随后HR模块再和财务模块的经理比较。当然也有硬性指针,例如HR的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目标是否实现,成本超标20%该项即不合格。
而前线职位,例如销售等,则以营业额为主要考核目标。例如分公司经理的几乎所有考核指标都和业绩有关,要求利润、营业额两手抓——没有公司以没有增长的利润或者没有利润的增长为目标,管理人员既要实现高利润下的高增长,又要实现高增长下的高利润,两者都得兼顾、平衡、保持平稳发展。不同子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考核指标会有所侧重,但这必须以盈利为底线。所有业务部门的考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必须符合考核的三大手段。
平安以结果为导向,绩效结果和员工的直接、间接利益挂钩,并根据绩效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自己的角色。所有绩效管理都将进入绩效档案,在调职、管理人员选拔中,成为参考的第一标准,也正因此,绩效考核在平安的员工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二、KPI的管理模式
“KPI”(关键业绩指标)成了平安公司内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仅公司高层讨论问题、制定决策少不了KPI,总公司、专业公司及各分支机构的月度经营检讨会更是专门围绕KPI来展开话题,KPI已经深入到平安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KPI的设计决定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平安鲜明的赏罚制度得以长期贯彻,很大程度缘于KPI指标的设计是根据客观情况和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来调置,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例如,由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代理人市场管理不严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近年来保费应收率居高不下,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而且也隐含了极大风险,因此,“保费应收率”就要列入目前产险KPI指标体系,而在国外,这一矛盾并不突出,“保费应收率”就不列为KPI指标了。
强调KPI设计对工作有指导性,即不但要知道KPI的状况,还要弄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去改善它。例如,某一段时间产险的整体赔付率上升了,接下来就分析是哪几家机构的赔付率高、哪几个险种的赔付率高、哪类风险使赔付率升高等,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办法和改善策略。
注重KPI监测管理的时效性,发生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提出办法加以解决,减少损失。平安的KPI分析基本是根据财务、统计报表数据、人工计算,往往在月后15天左右才可拿出KPI分析报告。这种时效性和分析手段显然是不足的,平安着力建立MIS系统,逐步变滞后信息为即时信息:变完全依赖人工分析为主要指标的电脑自动计算显示;变完全由报告人讲解分析为听报告人分析与有关人员随时查询相结合;同时扩大KPI分析结果的享用范围,使KPI管理更有成效。
KPI的考核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通过对KPI的监测、分析,把形成KPI各种状态的责任与有关人员的考核奖惩紧密挂钩,更有效地促进各级、各类人员真正关心KPI状态,并想办法加以改善。KPI管理的基础是“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建立以效益为主,运用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制胜为主的战略机制。其最核心的是财务核算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巩固,不但建立起突出保险业务总收入、人均保费、百元保费利润率、业务费用率、资金运用收益率和承保理赔管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同时健全财务综合分析制度,突出财务对业务发展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三、绩效考核的透明性
2007年起平安策划建立一个电子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平安后援中心。后援中心的成立是为了其金融服务金融企业流程管理,资源整合,形成平安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平台。但是这一后援中心在平安的绩效管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绩效管理的方式、结果和沟通也通过透过IT的平台传播。
平安的绩效管理有一套严密的日常管理体系,通过机制的约束保证绩效管理过程、结果的公平性,并促进目标的有序实现 首先,清晰评价标准:
对于各级管理人员,考核双方基于企业业务及财务预算,层层分解讨论形成具体清晰的问责目标,在有效支撑公司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成为双方共同认可的绩效评价依据;对于普通员工,公司建立了一套清晰、多维度、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每一维度都有详细的等级描述。
其次,加强过程管理: 平安通过月度“绩效日”制度,通过IT系统明确要求下级主管开展月度阶段性总结,上级主管定期审批辅导,并开展阶段性评价,从而有效加强了对过程的记录与管理,有助于提升评估的精确性。
第三、严格执行“铁律”
公司以“铁律”的形式,明确了绩效管理相关规则。无论哪一层员工都必须遵循此规则,有助于保证绩效管理体系的公平性、严肃性的有效确立。
第四、开放申诉通道
绩效管理体系中设计了申诉机制,员工如果认为绩效结果不公平,可通过集团统一申诉邮箱提起申诉,将由专人按一定的程序受理。
最
五、开展专项调研
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定期发起员工绩效管理调查,收集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种种建议,发现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优化和完善。
第五篇: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问题研究1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控制人才的流失,如何留住核心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才流失已成了市场经济的常态。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双倍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这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力量,更强化竞争对手的力量。而高层流失会带走整个团队,中层离职会带走大批下属,核心骨干离职会带走大量的经验或技术。人才流失,轻则让企业伤筋动骨,重则让企业一蹶不振。因此,了解人员流失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处理,这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主要分析了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留住人才的策略。主要问题是:人才年龄结构断层,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较轻的人才留不住;人才层次结构断层,一般性的人才较多,拔尖型人才留不住;人才专业结构断层,热门专业及紧俏专业人才留不住。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力。最后针对于平安保险公司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提出了平安保险公司留住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才流失人才结构
I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tal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ow to
control the loss of talents, how to keep core talent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concerns of enterprises.Brain drain
has become the norm of market economy.Brain drain to the
enterprise is a double loss, even fatal.Because it not only
undermin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ength, strengthen
the power.High-rise loss will take the whole team,middle-level turnover will take large subordinates, the
core of the backbone away leaving experience or technology.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processing,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one annulus.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brain drain problem to restful insurance company and reason,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retain talent.Primarily: talent
age structure faults, hav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younger
talent does not stay, talent structure faults, general
talent, top talented person stay, talent structure faults,popular professional and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stay.The occurrence of this kind of circumstanc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weakening.Finally, insurance company
low-quality brain-drain problem exists, Ping an insurance compan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tain talent.Keywords: People-orientedThe loss of talented people
Talent structure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一章引言............1
1.1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2
1.3研究的方法.........2
1.3.1资料收集法..........2
1.3.2综合分析法..........3
1.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3
第二章人才流失概述.........4
2.1 人才流失概念.............5
2.2 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6
2.3 人才流失的危害...........7
2.4 人才流失的影响...........7
第三章平安保险公司的简介.......8
3.1平安保险公司的概况........8
3.2平安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9
3.3平安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10
3.3.1平安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11
3.3.2平安保险公司的部门职责...........11
第四章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2
4.1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状况......12
4.2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原因......13
4.2.1利益原因...........13
4.2.2公平原因...........14
4.2.3发展原因...........14
4.2.4文化原因...........14
4.3平安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后果......15
4.3.1成本风险..........15
4.3.2稳定经营的风险...........16
4.3.3公司政策延续性的风险......16
第五章平安保险公司防范人才流失的对策........17
5.1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17
5.2保证待遇公平.............18
5.3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19
5.4创建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19
第六章结束语..............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