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位职工福利方案
XXXXXX单位职工福利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我XX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的弘扬团队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强化XX干部职工积极投身XX事业的工作热情。我XX将建立一个良好的福利待遇体制,把为职工送温暖活动落实到具体事务当中,把单位对干部职工的关心、爱护和帮助通过工会开展的列行性工作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心中。根据我XX实际本着“勤俭节约、重点帮扶、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职工福利方案:
一、适用范围:
XX单位全体在编在岗并缴纳会员费的干部职工。
二、经费来源:
1、工会拨交经费:我XX按月根据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工会经费。1%按月上缴当地的税务部门代征工会经费集中账户,1%通过缴款书划入我XX工会账户。
2、会员交纳的会费:根据上级工会文件,工会会员应按照本人每月工资收入的0.5%交纳会费。
3、行政资助:根据工会工作和开展活动的需要经费不足时,经与本单位行政协商,由行政给予资助。
三、福利项目及费用标准:
1、生日祝福:本所在岗职工年度生日到工会领取150元的生日蛋糕劵一张。
2、病患安抚:本所在岗职工及其配偶、父母,以及退休职工患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疗的,工会应组织人员探视,并发放慰问费500元,慰问品300元。(年度限一次)
3、丧葬抚慰:本所在岗职工不幸离世,工会应组织人员到场悼念,并发安慰费2000元。职工配偶、父母不幸离世,发放安慰费1500元,岛内安排到场慰问。
4、婚事庆贺:本所在岗职工办婚事,工会将发放新婚贺金200元/人/次。(需交纳本人结婚证复印件并在领证半年内举办仪式方可享受)
5、添丁祝福:本所在岗职工生小孩,工会将发放添丁贺金200元/人/次。(需交纳准生证、小孩出生证明复印件到工会方可享受)
6、节日庆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由工会发放400元/人/次的节日礼品。
四、以上未涉及到的福利补助,由工会委员会和单位行政研究决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会委员会衡量福利发放标准是否作出调整。
第二篇:单位职工福利发放的若干规定
***单位职工福利发放的若干规定
闽 ?? [201 ] 号
***单位各部:
为体现以人为本,替职工办实事,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增强中旅凝聚力,制订本规定。
一、福利发放范围为工资在***单位发放的人员。
二、福利发放项目:
1、子女学费补贴(含内退、待岗及病休人员)。每学幼儿园、小学 元;中学 元;大学 元(限于本科)。于每年第4季度以部门为单位报账。
2、生日费(含内退、待岗、病休及退休人员)。在岗1年以上的职工每年每人 元,由工会福利委员逐月发放给当月生日的人员。
3、节日费(含内退、待岗、病休及退休人员)。元旦 元、春节 元、三八节 元(限女性)、五一节 元、中秋国庆两节 元。节日费于节前发放,如有变动调整,由工会提出方案,报***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4、女职工专项福利费(含内退、待岗及病休女职工)。每季度每 元,以部门为单位,持发票,分别于3月上旬和10月上旬报上半年和下半年费用。
5、职工体检(含内退、待岗、病休及退休人员)。在岗1年以上的职工每 年体检 次,其中女职工每 妇检 次,具体项目和标准可依性别及年龄段有所区别,由工会提出方案,报***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6、慰问职工及困难补助。为体现单位对职工的关心,对遇病、困、灾的职工给予慰问或适当的困难补助。(1)职工住院引起家庭生活困难的,可申请补助 元;(2)职工父母过世或离退休人员过世,慰问金 元,以单位名义送花圈;
(3)离退休人员或在职员工过世,单位租用大巴1辆,送火葬场。
(4)职工遇有病、困、灾的,工会可随带价值50-100元慰问品前往看望;
(5)职工因重大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视情况酌情补助,一般不超过 元。
困难补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特殊情况由部门代为提出书面申请),交由所辖范围的工会委员或小组长签注意见后,报***单位本部工会审批。
本规定于20 年 月 日起执行。
***单位 二〇一 年 月 日
抄送:***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助总
第三篇:职工福利管理办法
职工福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职工福利管理,建立良好的福利保障制度,解决职工困难,保障职工权益,使职工能切实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加强福利支出管理,规范福利支出范围,根据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职工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京工发〔2016〕24号),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福利是指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主要包括: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的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第二章福利支出的范围和执行标准
第五条 福利支出的范围
(一)购置各种职工文体活动设施或器材开支。
(二)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的面对全体职工的业余文体娱乐活动的相关开支。
(三)职工的特殊困难补助,限额1000元。
(四)单位的先进模范、为单位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照顾因公负伤和即将退休的职工,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职工大会通过,安排疗养费用。
(五)职工的预防保健及医药费开支:
1、单位为职工每年安排的健康体检费用开支
2、职工因病发生的医药费,在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下,按职工自己负担医药费的90%进行补助,最高限额不超过起付标准的90%。
(六)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医药费补助:
1、补助范围:供养的直系亲属指职工父母、配偶、又无收入者。报销父母医药费的父母双方需均无工作单位,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丧失劳动能力(需出具医院和街道证明);报销配偶医药费的配偶无工作单位且年龄60周岁以上或丧失劳动能力(需出具证明)。
2、供养的直系亲属补助数额按其供养者均摊后医药费的50%,限额为每年1000元。
(七)子女医药费补助:单位正式职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育的子女,子女医药费补助比例为50%,每名职工内补助金额1000元封顶,到18周岁止。
(八)职工或职工直系亲属大病住院、去世等临时性困难慰问支出,限额1000元,丧葬补助金、抚恤金按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执行。
(九)职工因工负伤的医疗费用报销按工伤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对即将退休的职工、已退休职工的慰问支出。
(十一)职工子女的儿童节日慰问支出。
第三章 福利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 职工的福利费用按规定编制列入每年预算,实际支出实行总额控制,不得超过批复的福利支出项目的总额。
第七条 各项福利支出严格按照福利管理办法执行,财务科负责监督审核。
第四章 附则
第八条 本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社会福利 职工福利[推荐]
社会福利
职工福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能够给人们生活提供某种方便或带来某种实惠的措施、政策或制度。
社会福利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由国家或社会团体举办的以全体人民为对象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如,教育、科学、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性设施。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一般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或低费的服务。在免费提供服务时,这些设施的维持和发展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在以优惠价格提供服务时,则由消费者负担一部分费用,其余部分由国家负担。
第二,以某些人员为对象的特别的、专门性的社会福利事业。主要包括民政部门为残废者、孤儿、生活无依靠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福利院、教养院、敬老院等。以及由于突然性的传染病或其他灾害由政府拨付的救助款项也属于这一事业。
第三,主要由国家为照顾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需要所采取的福利性补贴措施。如对寒冷地区冬季取暖补贴,对住公房的居民给予房租补贴等等。这些福利性补贴措施随着生产的发展、条件的改变,会有所增加、减少或取消。
职工福利
职工福利是指由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单位通过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以方便和改善职工生活,解决职工个人难以解决的生活困难,保证职工正常生活,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福利事业。
职工福利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福利的一般特点,但又区别于社会福利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职工;它的任务主要是为了满足职工的共同需要或特殊需要;它同直接生产过程有密切联系,但主要在职工的生活领域里发生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发生的困难,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来保证职工正常和有效地进行劳动。
职工福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① 前提条件不同。社会保险的享受是以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为前提条件,职工福利的享受是以劳动为前提条件;
② 享受目的不同。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职工福利的目的是在劳动者获得日常劳动报酬的基础上,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进而满足职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③ 管理方法上不同。社会保险一般是通过国家立法,具有强制性;职工福利是国家规定一些原则要求,在政策上作些指导;企业职工福利的具体项目设置、享受水平,主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经济能力,逐步扩大和提高;福利基金一般由企业自行管理与安排使用。
④享受方式不同,社会保险的享受方式以个人为主,而职工福利一般以集体福利为主,主要采取建立集体福利设施的方式,以满足职工的共同需要。职工福利的内容
职工福利的内容是由它的特定的对象、任务和目的决定的。根据职工福利项目的不同形式,职工福利可划分为职工集体福利和职工个人福利。职工集体福利又划分为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和集体文化娱乐设施两个方面。职工集体生活福利设施包含有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以及理发室、浴室等内容;集体文化娱乐设施包含有企业主办的职工文化馆、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球场、职工业余学校等内容;职工个人福利的内容包括有冬季取暖补贴、探亲假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福利性补贴。职工福利的特点
1、职工福利为职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包括:吃饭、交通、住宿等日常生活问题,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2、职工福利是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帮助职工解决自己无力解决或很难解决的生活问题。
3、职工福利事业包括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两部分,以集体福利事业为主。集体福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免费或优待(包括低廉收费),带有补贴性;二是消费的形式是满足广大职工的共同需要,每个职工都有平等的使用权利,如职工宿舍、浴室、食堂等设施。个人福利主要是为个别职工的特殊生活困难提供必要的货币补贴,直接支付给困难者,如生活困难补助等。
4、职工福利事业不仅为职工的物质生活服务,而且要为改善职工的文化生活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职工福利的性质
1、职工福利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分配的,但是,这种按需分配不具有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性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产品还没达到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有限度地满足劳动者某些方面的生活需要。
2、职工福利不是按劳分配,但是,它是以按劳分配为前提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解决职工在参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的一种分配形式。
职工福利的分配特点
1、它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但又不是经常的必需,而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才需要的,如对托儿所的需要,对生活困难补助的需要等;
2、这种消费具有集体性,即必须由多数人来共同消费;
3、这些生活消费品和劳务的费用,超过了个人的经济负担能力。
职工福利所提供的消费品和劳务的费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和工资奖金一样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支付使用。一方面这有利于保证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和劳动力的再生产。由于个人无力负担大多数福利项目的费用,只有把这笔费用集中起来,当劳动者需要时,由集体根据客观条件来支付,才能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提高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如果把劳动者非经常的生活必需品的费用也发给个人,势必形成有的人需要而不足,有的人不需要而闲置。职工福利的分配,必须遵�“机会均等、共同享受”的原则。
职工福利的社会作用
1、职工福利事业能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劳动者之间由于生活富裕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同时,在国家、集体、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还存在着各自的物质利益。经济上的差别和不同的物质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调节,也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职工福利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通过建立职工福利来调节人们在经济上的差别,缩小由于收入上的差距所引起的不公平感。
2、职工福利对满足职工的精神生活需要,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少作用。企业通过建立职工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所等集体福利设施,开展文娱、体育及其他业余文化活动,使职工在业余时间能得到文化艺术享受,从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多种文化福利设施的建立,吸引广大职工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提高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上,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职工福利的经济作用
1、职工福利是保证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原来属于家庭的某些职能必然转为社会职能。劳动者某些生活条件将由家庭供给转为社会供给。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获得解放,大批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对儿童的保育、教育需要,就要求社会和企业建立福利设施来加以支持;随着科技进步,生产设备的更新,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文化技术要求,这就要求社会和企业在职工培训教育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2、职工福利是有限度地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必需的补充形式。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依靠按劳分配还不能完全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必须建立和发展职工福利事业,以便对消费品进行必要的补充分配。这种补充分配不仅是满足劳动者生存需要,更是满足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3、职工福利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解决职工自己难以解决的生活困难,从而使职工能够积极努力地投入生产和工作,促进生产的发展。如,通过举办职工食堂、职工宿舍、浴室等设施,为职工上下班提供交通车或交通费补贴,使职工不必为吃、住、行等生活问题发愁;有的职工因遇特殊事件,发生经济困难,通过福利补助给予解决,就能解除他们的生活困难和精神上的负担等等。
职工福利费的构成
1、国家给各单位提供的基本建设投资费用。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中,一般都包括了与职工基本生活有关的必要的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费用;
2、企业设有职工福利基金;
3、以企业的管理费中开支一部分福利费用;
4、从工会经费中开支一部分职工福利费用;
5、职工福利设施本身的收入,例如:职工电影院(场),溜冰场、俱乐部和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的收费,都可以积累一部分用于有计划地新建、扩建或修建职工集体文化福利设施;
6、企业基金、利润留成或税后留利中提取一部分用作职工福利基金。
企业职工的福利基金提取比例
根据《财政部关于提高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调整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基数的通知》规定,列入企业成本的职工福利费,由原来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和各种资金(包括超过标准工资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等)后的11%提取,改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各种资金(包括超过标准工资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等)后的14%从成本中提取,计提福利基金的工资总额不再扣除副食品价格补贴。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福利费提取标准 根据1986年12月6日《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中央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费提取标准的通知》规定,1、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费,从1987年1月起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全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的2%提取。据此计算,各单位统一按每人每月2.40元提取。
2、驻京外地区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费按驻在地的规定标准提取。
4、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地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的福利费按照工资总额的2.5%提取。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福利费使用范围
根据《财政部、内务部关于1964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费标准等问题的通知》规定,1、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属的统筹医疗费用;
2、机关、单位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理发室、浴室的零星购置费的开支;
3、慰问住院的患病工作人员少量慰问品的开支。
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
1、职工困难补助费;
2、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药费,本单位医疗部门的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工资和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就医路费等;
3、本单位职工食堂、浴室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食堂炊事用具的购买、修理费用等;
4、本单位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费用,以及托儿所、幼儿园设备的购置和修理等费用;
5、企业自办农副业生产的开办费和亏损补贴;
6、结余的职工福利基金可用于维修宿舍(包括集体宿舍和家属宿舍);
7、按照国家规定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职工个人福利补贴
职工个人福利补贴是指为解决职工某些带有特殊性的生活困难,由企业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个人的一种补充收入。职工个人福利补贴一般有职工探亲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以及其他一些补贴。
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
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是指为帮助一部分上下班路远的职工,减轻交通费支出,而建立的补贴制度。
1978年2月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的通知》,对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作了统一规定。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实行的范围是: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不包括农业人口和市属县城关非农业人口);个别人口不满50万的主要工矿区,如省、市、自治区认为有必要实行时,需报经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现劳动保障部)同意。补贴的对象为家距工作地点四华里以上,必须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或骑个人自行车上下班的职工。补贴的标准为,上下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的职工,原则上由本人负担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工作单位给予补贴。这项补贴费企业单位由企业管理费中支付,事业单位由事业经费中支付,国家机关由行政经费中支出。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
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是指国家为保证一部分寒冷地区的职工在冬季能够正常生活而设立的补贴制度。
1、实行补贴的地区和范围: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谅山阿孜彝族自治州除外)、云南(中甸、德钦县等除外)、贵州等省,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的淮河以南地区,陕西省的秦岭以南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可以发给冬季取暖补贴。西藏地区,由当地政府酌情决定。
2、补贴标准:职工冬季取暖补贴的数额一律按职工本人工资的4%计算;补贴规定有最低限额,如北京、天津的最低限额为16元。职工住在装有暖气设备的宿舍,从1977年冬季起,中央各部及部分省市改由国家免费供暖,既不发取暖补贴,也不再收取暖费用。家庭生活困难补助
困难补助的标准,根据1988年6月1日劳动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适当提高城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指出,各地可以在现行困难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参考本地区职工家计调查和职工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中的人均最低生活费用水平,加以确定。补助标准要从严掌握,不宜提高过多。提高困难补助标准所增加的经费,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的补助由福利费开支;离退休人员由原渠道开支。企业在职职工的补助由职工福利基金解决,福利基金不足的由企业其他自有资金解决;自有资金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可由营业外收入列支。对农村民办教师的生活困难补助
1、对农村民办教师的生活困难补助范围: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农村年老病残民办教师生活费的暂行规定》(88)教计字100号规定,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享受国家民办教师补助费并符合下述补助条件的现任中小学民办教师: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且连续任教满十五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且连续任教满十五年的,经县(市)以上医院证明,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
(三)因公致残,经县(市)以上医院证明,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
2、农村民办教师生活困难补助费的标准:农村年老、病残的中小学民办教师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生活补助费由原工作单位按月发放。生活补助费标准全国不作统一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自行制定。但最低补助标准不得少于现行民办教师补助费中的国家补助部分。
3、凡符合领取生活补助费的民办教师,由所在学校负责填报申请表,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发给证书。证书式样和名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自定。
4、农村民办教师生活补助费的经费来源:在不增加民办教师和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农村年老、病残民办教师生活补助费的资金来源,从国家已下达的民办教师补助费、农村征收的教育事业费附加和集体自筹中解决。为了保证经费来源稳定,各地应根据《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国发[1989]174号)的有关规定精神,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民办教师福利基金。
第五篇:国税函(职工福利扣除)
国税函[2009]3号:准确把握职工福利费扣除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含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分别作了详细的说明,即《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但是,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该文件还详细列举了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应该作为职工福利费核算和管理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如,该文件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信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由此可见,税法与会计制度对职工福利费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异。
今后,企业在进行职工福利费扣除的税务处理时,只要是实际发生的符合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范围而且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职工福利费,最好直接列作职工福利费支出,用足税收政策。
必须指出的是,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对界定的职工福利费的内容究竟是全列举还是非全列举尚未明确。如果是全列举,则该文件没有列举的即使从情理上分析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支出的内容,或者按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应该作为职工福利费的支出,都不能作为职工福利费在税前扣除(即使企业列支的职工福利费没有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标准),如国税函〔2009〕3号文件没有列举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逢年过节发放给职工的各种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或者平时以各种名目为职工集体提供的衣、食、住、行、玩乐、健康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如果是非全列举,则没有列举的,其他从情理上分析应该作为职工福利费的支出,如上述逢年过节发放给职工的各种福利和以各种名目为职工提供的各方面待遇等,就可以税前扣除。因此,对于上述扣除范围问题,还有待税务部门进一步明确。在没有明确之前,笔者认为,企业在税务处理时,应按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的列支范围和标准列支职工福利费。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国税函〔2009〕3号文件已经明确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的支出,在进行税务处理时,必须列入职工福利费范畴,而不应再按照会计处理方法或以往的习惯方法列入其他范围。如对国税函〔2009〕3号文件已经明确规定的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等,即使企业已经按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等科目,在汇算清缴时,也应该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到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并不得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标准,如果超过标准,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解读国税函[2009]3号:“合理”工薪标准明确 税前扣除注意新规
2009年1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对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笔者就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析,提醒纳税人列支工资、薪金及福利费,关注扣除政策四项新规。
合理工资、薪金认定五项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国税函[2009]3号文件明确,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工资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在向“任职或雇佣关系”的雇员实际提供了服务,因任职或雇佣关系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关,这是判断工资、薪金支出合理性的主要依据。所谓任职或雇佣关系,一般是指所有连续性的服务关系,提供服务的任职者或雇员的主要收入或很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任职的企业,并且这种收入基本上代表了提供服务人员的劳动。二是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合理的。任职或雇佣有关的全部支出,包括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报酬。国税函[2009]3号文件对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着重强调了“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方为“合理”。同时,国税函[2009]3号文件对各地税务机关如何认定企业工资、薪金的合理性,给出了五项指导性原则,具体操作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企业的情况区别把握、合理裁量,并且要考虑当地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则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工资、薪金管理制度,其所发放工资要相对固定,每次工资调整都要有案可查、有章可循;尤其要注意,每一笔工资、薪金支出,是否及时、足额扣缴了个人所得税等。
国企工资、薪金总额不得超标
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上述政策说明,实施条例及国税函[2009]3号文件对工资、薪金扣除都强调实际发放,其范围也仅指工资、薪金,也就是说工资、薪金总额必须是实际发放,而且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通常所说的“三费、五险、一金”,与新企业会计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范围明显不同。企业在计算所得税工资、薪金总额时,务必至少把握下面几个事项内容:一是实际工资、薪金总额是计算税法规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税前扣除限额的基本依据。企业应当通过“应付工资”或者“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对工资、薪金总额进行单独核算;二是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即使实际发放也不得扣除,如国有性质的企业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部分的工资、薪金,不得扣除;三是超标的工资、薪金本身不得包括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之中,因此也不能将其作为计算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税前扣除限额的依据。
职工福利费范围更详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明确,《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1.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与原有规定相比,新规定更为详细、规范。值得注意的是,下列费用不属于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
1.退休职工的费用;2.被辞退职工的补偿金;3.职工劳动保护费;4.职工在病假、生育假、探亲假期间领取到的补助;5.职工的学习费;6.职工的伙食补助费(包括职工在企业的午餐补助和出差期间的伙食补助)等。即国税函[2009]3号文件所规定的职工福利费包括的范围,与我们通常所说“企业职工福利”相比大大缩小,如企业发给员工的“年货”、“过节费”、节假日物资及组织员工旅游支出等都不在此列。
职工福利费须单设账册准确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规定,2007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国税函[2009]3号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对此,有关专业人士建议有的企业在管理费项下设“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科目,这类企业应及时调整账册,将员工福利归集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
提醒注意的是,国税函[2009]3号文件明确,政策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即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同步实施。当前,正在开始进行的企业所得税2008所得税汇算清缴就可以直接适用该文件。纳税人应当关注该文件与企业已经执行完毕的2008财务账目处理的差异,及时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从而确保所得税申报工作准确、及时、完整性。
国家税务总局颁发国税函[2009]3号《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文件对企业计缴企业所得税时所涉及的“工资薪金”范围及其总额计算和“职工福利费”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文件的上述规定,对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了具体依据。但上述规定的执行与现有的财务规定如何协调和衔接仍需要进行必要地讨论。
一、关于“工资薪金”的范围及总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规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国税函[2009]3号文件对“工资薪金总额”的范围规定为““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拨缴的工会经费”和“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允许扣除的数额,均按“工资薪金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扣除。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上述支出,第六条规定为“„„三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对计税工资该条第二款中明确“计税工资的具体标准,在财政部规定的范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企业所得税法》的前述相关规定,将原计算依据“计税工资”修改为“工资薪金总额”。
国税函[2009]3号文件,通知第一条对“工资薪金”的解释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同时,对其数额进一步明确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由此可知,企业
在计缴企业所得税时,只要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总额”按规定“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即可作为允许计算扣除数额的依据。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报酬„„„„„„”;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之前,对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拨缴的计算基数,相关财政文件规定为“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计算。
因此,对于“职工工资总额”和“工资薪金总额”两者之间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如何具体执行,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进行明确。
二、关于“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和内容
对“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和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P145页,第十章职工薪酬—
二、职工薪酬的范围——
二、职工福利费明确:“主要包括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第十章职工薪酬—
二、职工薪酬的范围——
六、非货币性福利明确:“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的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比如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住房,免费为职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的服务;或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比较上述讲解和实施条例的规定,“讲解”除列举的几项内容外,以“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予以概括。而实施细则则详细列举了一般常规支出的项目。两者之间基本上无原则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职工薪酬中职工福利费和非货币性福利所发生支出的内容可以作为计算税前扣除数额。
需要注意说明的是由于职工提供服务生产和工作岗位需要的特殊性对职工提供的“卫生保健”、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以及探亲假路费等过去是作为成本费用列支并未计入“职工福利费”的内容。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的问题
根据国税函[2009]3号文件的要求,“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对此,为满足上述税务管理要求,企业是否可单独设置“职工福利费支出”科目,按明细项目分类归集核算,月末再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的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