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点击数:[931]
作者:编辑:开心嘻嘻嘻 上海市学前教育网 2005-09-14
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是面向0—3岁散居儿童为主,对其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咨询,并提供儿童教养活动场所的机构,是本市普及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和服务形式,其目的是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上海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1999〕32号)“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本规定,以规范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质量。
一、关于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举办者的要求
举办者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举办者的要求,境外的组织与个人举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应依据合作办学的有关规定。举办者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办学宗旨明确,有符合其服务项目的足够资金。
二、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
(一)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房屋、设施设备条件
1、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环境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房屋建筑、教育、卫生保健等设施设备和教玩具的配备应当符合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配置要求。
房屋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卫生部门防护标准的要求。(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紧急疏散的通道,配有各种相关的安全防范的设施。
机构内环境卫生整洁,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等经检测达到《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DB 31/8-1998)的有关标准要求。美观富有童趣,气氛宁静,通风,且采光好。
活动室等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暖性、弹性地面,儿童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应配有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的设施。
2、机构内应设有儿童活动室、家长或指导人员培训室、咨询接待室、盥洗室(含厕所)、教师办公室等基本用房。根据服务需要可配备相应的用房和场所,如婴儿哺乳室、厨房、消毒室等。
3、根据用房的功能配备相应基本的设备:如电脑、传真机、电话;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桌椅、玩具架、教玩具;盥洗卫生、尿布换洗的设施;保健橱、常用的急救物品;以及根据服务的需要配置相应的设施,如厨房操作的设施等。
4、提供的儿童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能满足儿童开展活动的需要。
5、儿童活动室使用总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考虑到儿童活动时,成人在场看护和指导的需要,儿童活动室人均不少于5平方米,活动人数增加,活动室的面积应按人均5平方米作相应的增加。
(二)早期教养服务机构人员的基本条件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内设负责人、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人员与儿童保健指导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营养员等。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指导人员与儿童的比例应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可以设专职或兼职。在有儿童活动的现场,指导人员与儿童的比例参照《关于试行<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卫妇字〔80〕8号)中日托比例的要求为1:4-5,随儿童年龄增大,比例可适当放宽至1:8。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指导人员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儿童,品德良好,服务意识强,有耐心、爱心、责任心,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1、早期教育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毕业以上的学历,有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或育婴师以上职业资格,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
早期教育服务机构负责人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早期教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的能力,能维护工作人员和儿童的正当权益,办事公正,严以律己。
2、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有育婴师以上的职业资格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资格,对2岁以下儿童实施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必须经过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儿童保健指导人员应具有职业医师资格或护士资格。
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应具有从事早期教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保育与教育;具有与家长和看护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共同探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养措施;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儿童保健指导人员应具有指导家长卫生保健和养育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负责机构内预防性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做好膳食营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指导等卫生保健服务。
三、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工作要求
(一)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内部的管理
1、主动地接受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
2、有切实可行的机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应符合正确教育理念和卫生保健制度。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在接受儿童前应当查验《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要督促家长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要做好儿童安全事故和疾病传染防范工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传染疾病,应当严格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和意外事故报告办法》(沪卫妇儿〔1998〕2号)的规定,向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3、有对机构内人员和指导人员管理的措施,规章制度完善。
4、有被接受指导婴幼儿的活动记录和被接受指导的家长及看护人员的指导记录。开展对儿童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使早期教养服务更有针对性。
5、有对指导人员素质提升的培训计划,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应有与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相同的身体健康年检记录。
6、有指导服务质量反馈的机制和整改的措施。
7、提供的餐饮、点心服务的,必须符合托幼机构提供餐点的卫生要求,应有食堂食品卫生的许可证。
8、做好公共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玩具、便器、毛巾、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达到卫生要求,并接受卫生部门定期监测。
9、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内容
应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依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来制定工作的内容,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
注重机构内环境的创设,让儿童置身于游戏活动中,与玩具、材料互动,与成人、伙伴互动,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指导的内容应针对婴幼儿的特点和家长的需求,就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与指导,体现指导服务的个别化和针对性。
设计的活动应注意婴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性、保育和教育的相互渗透性、促进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
指导应注重教与养的结合,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喂养知识,倡导和指导母乳喂养,开展常见病和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的宣传与咨询。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婴幼儿智力、体格生长发育监测和计划免疫接种等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妇幼保健机构做好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的有关工作。
(三)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形式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形式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家长的需求、地域的特点、机构的条件来设计。如父母学校、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亲子学苑、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等等。要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相结合、服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体现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申办程序
早期教育服务机构作为学前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对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的审批工作。民办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申办审批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送审材料与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相同,须备早期教养方案和指导方案。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的过程中,应参照申办托幼园所的审核办法,会同区县卫生管理部门对申报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进行前置审核。审核同意发许可证。申办者持审核许可证,到区县民政部门进行民非企业单位登记。进行登记后,方可举办。
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批准注册之日起30日内将同意开办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名单报市教委备案。
五、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收费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收费由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按照成本核定,报所在区县物价局和教育局备案并公示。
六、关于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管理
根据《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沪教基〔2004〕9号)的要求实施管理。区县政府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与管理,保证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管理的需求,依法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区县教育、卫生部门应经常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同时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对于教养质量高,服务态度好,有良好社会信誉度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和个人,应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遵守本规定,教养、服务质量低下,社会信誉差的机构,通过加强指导、监督,并公示检查结果的方式,责令其整改,或依法进行处理。
对招收婴幼儿进行集体教养的全日制和半日制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其申办与管理应参照托幼园所的要求。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现行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应在本规定公布后半年内进行重新申报,经审查合格发
【法规标题】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发文字号】青教字〔2003〕62号 【颁布时间】2003-7-24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青岛市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教字〔2003〕62号
各市、区教体局:
现将《青岛市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工作情况,贯彻执行。各市、区要于2003年8月15日以前对在本市、区内举办的亲子园等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经市教育局审批的亲子园等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要在2003年8月底之前,通知各单位到所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登记备案;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举办的亲子园等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要通知举办单位或个人限期到所在市、区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对符合办学条件的予以注册,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予以取缔。
二ΟΟ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青岛市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管理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青岛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托幼一体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对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管理,维护办学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青岛市托幼管理条例》、《青岛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青岛市公民个人举办托幼机构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9月1日施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个人、组织举办的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是:对0─6岁婴幼儿及家长提供早期养育指导和服务的非全日制教育机构,包括亲子园、早期教育中心、社区早期教养辅导站等。
第四条 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辖区内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资格审核、登记注册、统筹、协调、管理、指导工作。第五条 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卫生保健业务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 申办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举办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公民个人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责任能力;
(二)有符合办学条件及消防规定的固定场所及配套设施;
(三)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养大纲和相应的教材;
(四)有健全的管理机构;
(五)有必要的固定资产和不少于8万元的流动资金。第七条 任职资格:
(一)举办者身体健康,持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学历;
(二)管理者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和中等以上幼儿教育或医疗保健专业毕业学历,并具有教育或卫生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
(三)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教师应当具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具有中等卫生学校医疗专业毕业以上的学历和相应的任职资格;
(四)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禁止精神病及慢性传染病患者从事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工作。
第八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场地和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设置在安全、无环境污染、不影响采光的地方;
(二)房舍及活动场地相对独立,房舍确实不能独立的,必须有独立的出入通道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每班有活动室和盥洗室,活动室面积每人平均2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可以是社区无车辆出入的公共活动场地);
(三)每班配备适合婴幼儿使用的桌椅、玩具架、饮水桶、盥洗卫生用具(足够的蹲式便器、流水洗手等设备)及保证婴幼儿游戏、生活必须的其他设备和用品;
(四)按照规定数量配齐教具和玩具,并确保教具和玩具的安全、卫生。第九条 以幼儿园、托儿所为依托举办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向所在区(市)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备案批准后方可招收婴幼儿;单独申请举办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当向所在区(市)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民个人签署的办学申请书;
(二)办学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办学的证明;
(三)举办者本人和管理者的公民身份证、学历证明和资格证明;
(四)举办者及所聘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
(五)办学方案;
(六)办学章程;
(七)办学资金证明;
(八)办学场所的房产证明;
(九)区(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保健合格证》;
(十)安全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安全合格证》。
审批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联合举办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还应当提交联办协议书,由区(市)学前教育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批准后,方可招收婴幼儿,开展业务活动。
第三章 教养工作
第十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当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与家长共同创设适应婴幼儿养育和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婴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和婴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教玩具、图书借阅和消毒制度。婴幼儿及家长须凭区(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体检合格证书和儿童保健手册参加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活动。
第十二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当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益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第十三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玩具和教具。应当建立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制度,发生传染病应当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疾病控制机构和举办单位、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应根据《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按照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不同年龄阶段养育要点,参照《0-3岁婴幼儿心智发展方案》,结合本中心实际,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多采用自然温和、新颖有趣、充满欢乐、体现亲情的育儿方法,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不得进行违背婴幼儿教育规律、有损婴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十五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尊重、爱护婴幼儿,严禁虐待、歧视、恐吓、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婴幼儿人格和损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任何人不得在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的活动室及婴幼儿集中的其他室内、场所吸烟。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违背婴幼儿早期发展规律,进行有损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和训练;不能通过推销商品,骗取家长钱财、非法牟利;不能从事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违反本管理办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顿、停止招生、停止办学的行政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
(一)未经登记注册,擅自招收婴幼儿的;
(二)房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婴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婴幼儿身心的。第十七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婴幼儿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
(三)克扣、挪用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经费的;
(四)侵占、破坏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房舍、设备的;
(五)干扰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非全日制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机构周围设置有危险、有传染、有污染或者影响采光的建筑和设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沪教委基〔2005〕73号)
【发布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民政局 【发布文号】沪教委基〔2005〕73号 【发布日期】2005-08-23 【生效日期】2005-08-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沪教委基〔2005〕73号)
各区县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本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早期教养服务机构作为学前教育一种新型的形式应运而生,它面向家庭、社区、给家长以及看护人员以科学育儿指导,给0-3岁儿童提供活动场所,满足了家长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受到大家的欢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也明确规定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至2007年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应普遍接受科学育儿的指导。
鉴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是一桩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服务内容是对3岁以下的儿童早期教养的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我们根据0-3岁儿童的发展特点,结合早期教养指导工作实践的要求,特制订了《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县)实际贯彻实施,并将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市教委(联系人:何幼华,联系电话:23116702)。
附件: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民政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上海市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是面向0―3岁散居儿童为主,对其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咨询,并提供儿童教养活动场所的机构,是本市普及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和服务形式,其目的是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上海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1999〕32号)“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本规定,以规范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质量。
一、关于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举办者的要求
举办者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举办者的要求,境外的组织与个人举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应依据合作办学的有关规定。举办者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办学宗旨明确,有符合其服务项目的足够资金。
二、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
(一)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房屋、设施设备条件
1、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环境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房屋建筑、教育、卫生保健等设施设备和教玩具的配备应当符合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配置要求。
房屋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卫生部门防护标准的要求。(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紧急疏散的通道,配有各种相关的安全防范的设施。
机构内环境卫生整洁,环境、空气和物体表面等经检测达到《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DB 31/8-1998)的有关标准要求。美观富有童趣,气氛宁静,通风,且采光好。
活动室等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暖性、弹性地面,儿童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应配有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的设施。
2、机构内应设有儿童活动室、家长或指导人员培训室、咨询接待室、盥洗室(含厕所)、教师办公室等基本用房。根据服务需要可配备相应的用房和场所,如婴儿哺乳室、厨房、消毒室等。
3、根据用房的功能配备相应基本的设备:如电脑、传真机、电话;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桌椅、玩具架、教玩具;盥洗卫生、尿布换洗的设施;保健橱、常用的急救物品;以及根据服务的需要配置相应的设施,如厨房操作的设施等。
4、提供的儿童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能满足儿童开展活动的需要。
5、儿童活动室使用总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考虑到儿童活动时,成人在场看护和指导的需要,儿童活动室人均不少于5平方米,活动人数增加,活动室的面积应按人均5平方米作相应的增加。
(二)早期教养服务机构人员的基本条件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内设负责人、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人员与儿童保健指导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营养员等。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指导人员与儿童的比例应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可以设专职或兼职。在有儿童活动的现场,指导人员与儿童的比例参照《关于试行<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卫妇字〔80〕8号)中日托比例的要求为1:4-5,随儿童年龄增大,比例可适当放宽至1:8。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指导人员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儿童,品德良好,服务意识强,有耐心、爱心、责任心,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忠于职责,身体健康。
1、早期教育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毕业以上的学历,有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或育婴师以上职业资格,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
早期教育服务机构负责人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早期教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的能力,能维护工作人员和儿童的正当权益,办事公正,严以律己。
2、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有育婴师以上的职业资格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资格,对2岁以下儿童实施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必须经过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儿童保健指导人员应具有职业医师资格或护士资格。
早期教养指导人员应具有从事早期教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保育与教育;具有与家长和看护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共同探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养措施;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儿童保健指导人员应具有指导家长卫生保健和养育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负责机构内预防性消毒工作的技术指导,做好膳食营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指导等卫生保健服务。
三、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工作要求
(一)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内部的管理
1、主动地接受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
2、有切实可行的机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应符合正确教育理念和卫生保健制度。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在接受儿童前应当查验《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要督促家长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要做好儿童安全事故和疾病传染防范工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传染疾病,应当严格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和意外事故报告办法》(沪卫妇儿〔1998〕2号)的规定,向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3、有对机构内人员和指导人员管理的措施,规章制度完善。
4、有被接受指导婴幼儿的活动记录和被接受指导的家长及看护人员的指导记录。开展对儿童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使早期教养服务更有针对性。
5、有对指导人员素质提升的培训计划,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应有与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相同的身体健康年检记录。
6、有指导服务质量反馈的机制和整改的措施。
7、提供的餐饮、点心服务的,必须符合托幼机构提供餐点的卫生要求,应有食堂食品卫生的许可证。
8、做好公共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玩具、便器、毛巾、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达到卫生要求,并接受卫生部门定期监测。
9、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内容
应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依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来制定工作的内容,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
注重机构内环境的创设,让儿童置身于游戏活动中,与玩具、材料互动,与成人、伙伴互动,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指导的内容应针对婴幼儿的特点和家长的需求,就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与指导,体现指导服务的个别化和针对性。
设计的活动应注意婴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性、保育和教育的相互渗透性、促进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
指导应注重教与养的结合,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喂养知识,倡导和指导母乳喂养,开展常见病和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的宣传与咨询。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婴幼儿智力、体格生长发育监测和计划免疫接种等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妇幼保健机构做好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的有关工作。
(三)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形式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工作的形式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家长的需求、地域的特点、机构的条件来设计。如父母学校、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亲子学苑、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等等。要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相结合、服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体现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申办程序
早期教育服务机构作为学前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对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的审批工作。民办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申办审批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送审材料与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相同,须备早期教养方案和指导方案。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的过程中,应参照申办托幼园所的审核办法,会同区县卫生管理部门对申报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进行前置审核。审核同意发许可证。申办者持审核许可证,到区县民政部门进行民非企业单位登记。进行登记后,方可举办。
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批准注册之日起30日内将同意开办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名单报市教委备案。
五、关于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收费
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收费由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按照成本核定,报所在区县物价局和教育局备案并公示。
六、关于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管理
根据《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沪教基〔2004〕9号)的要求实施管理。区县政府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与管理,保证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管理的需求,依法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区县教育、卫生部门应经常对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同时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对于教养质量高,服务态度好,有良好社会信誉度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和个人,应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遵守本规定,教养、服务质量低下,社会信誉差的机构,通过加强指导、监督,并公示检查结果的方式,责令其整改,或依法进行处理。
对招收婴幼儿进行集体教养的全日制和半日制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其申办与管理应参照托幼园所的要求。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现行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应在本规定公布后半年内进行重新申报,经审查合格发给许可证。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东省消防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附件1:
山东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消防技术服务,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经依法审批设立,在本省从事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电气防火技术检测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 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按照下列范围开展消防技术服务:
(一)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根据单位委托,对消防设施进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消防备案前的功能检测,对单位自动消防系统进行定期功能检测,判定消防设施状况,并出具检测报告。
(二)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机构:根据单位委托,对单位自动消防系统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对各类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平时的维修保
养,使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有效,并出具维修保养报告。
(三)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机构:根据单位委托,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消防备案前、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营业前以及平时的电气产品及其线路进行检测并判定防火性能,出具检测报告。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执业准则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立审批,依法吊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条件进行初步审查。
第六条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结构和消防技术服务工作的需要,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依法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
第二章 设 立
第七条 设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省有关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法人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
(三)有符合资质技术标准的注册资金、执业人员和相关设施、设备;
(四)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八条 拟申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单位应当填写《消防
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连同以下材料报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二)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机构章程;
(三)注册资金验资报告;
(四)营业场所及其所有权证书或者租赁合同;
(五)所有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和资格证书;
(六)资质技术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计量检定合格证书;
(七)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八)2009年5月1日以来出具的消防技术服务文件。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和实地核查,对符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要求和资质条件的,应当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上填写同意的意见并加盖公章,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连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卷宗和单位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档案报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经审查不符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要求或资质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不同意的理由并抄送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九条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符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要求,并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作出受理决定;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当场或者5个工作日内予以退回,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受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
立申请进行资料审查和实地核查,符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立条件和标准的,应当自收到设立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发给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资质证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类别;
(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名称;
(三)法定代表人姓名;
(四)住所和营业场所地址;
(五)注册资金;
(六)资质等级和执业区域;
(七)有效期限;
(八)发证机关公章和发证日期。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进行公告。
第十二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分为甲、乙两级。取得甲级资质证书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全省开展消防技术服务业务。在注册地以外地区开展消防技术服务的管理办法,由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规定。
取得乙级资质证书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只能在许可的执业区域内开展消防技术服务业务。
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应当达到甲级资质技术标准。
第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经过三年有效期,经审查仍然符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技术标准且每
年正常执业的,换发资质证书。
取得乙级资质证书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三年后资质条件达到甲级资质技术标准,业绩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申请晋升甲级资质。
资质证书丢失、损毁的,应当在省级以上公众报纸挂失,挂失期限满六个月后方可补发。
第三章 执 业
第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遵循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守执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依法独立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并对服务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资质证书规定的执业区域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消防技术服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规定的执业区域和业务范围内依法开展消防技术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限制。
第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活动时,应当依法与委托单位签订统一格式的消防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报酬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委托单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在消防技术服务合同中减少法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委托单位不得与没有规定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合同。
对自动消防系统定期维修保养的合同,应当在自动消防系统投入使用前签订。
第十七条 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应当在一个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注册任职,不得在其他机构兼职。
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应当每三年参加必要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消防技术服务水平。
第十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消防技术服务,应当指定两名以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负责实施。提供消防技术服务时,执业人员应当向委托单位出示资格证书原件。
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消防技术服务规程,对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约定的项目提供全面的消防技术服务,并做好记录,对服务过程的完整性、服务内容的真实性及与服务结果的一致性负责。
第十九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在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委托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二)违反合同约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消防技术服务;
(三)擅自更改、简化消防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
(四)伪造、变造、涂改、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资格证书;
(五)转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
(六)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消防技术服务文件;
(七)对竞争对手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其他违反执业准则的行为。
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不得在消防技术服务委托合同约定的服务报酬以外接受或者索要委托方任何财物。
第二十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执业人员管理和消防技术服务流程控制。
出具的消防技术服务文件,应当有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技术负责人的签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印章。
第二十一条 消防技术服务文件应当以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限送达委托单位,同时抄送服务对象所在地的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二十二条 消防技术服务的过程记录、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流程控制文件、消防技术服务文件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应当及时归档,妥善保管,长期保存。
第二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物价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性标准收费;尚未出台指导性收费标准的,双方可以通过合同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 省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山东省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应当向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下列备案材料:
(一)符合山东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要求;
(二)省级以上机关颁发的最高等级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在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三)注册资金、执业人员、相关设施和设备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甲级资质技术标准的证件、文书;
(四)在山东省内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常驻执业人员和有关
设施、设备符合正常执业要求;
(五)注册资金30%的资信担保;
(六)在规定执业区域和业务范围内依法开展消防技术服务的承诺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生变化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核准。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生变更的,营业执照应当与核准变更后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保持一致。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消防技术服务文件的内容进行审查。对消防技术服务文件与服务对象现场情况一致的,应当予以认可;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不予认可,发回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并对有关单位依法不予许可或给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依据职权或者有关当事人的举报、投诉,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遵守执业准则,相关技术设施、设备运用并完好有效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报告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二十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每年3月份总结消防技术服务执业情况,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初审后,报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综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
情况、初审情况以及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举报、投诉情况,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正常执业并且无违反消防技术服务执业准则行为的,应予审查合格,在资质证书副本上标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合格。
第二十九条 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执业准则的行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予以查处:
(一)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处罚款处罚,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省外注册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本省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活动未依法备案的,依法处罚款处罚;
(三)经批准设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或者因出具失实文件给委托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处罚款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资质、资格证书;
(四)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的,依法不予许可,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证书;
(五)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依法撤销资质证书,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证书;
(六)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予以降级或者撤回、注销资质证书;
(七)未按规定时限报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情况的,注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第三十条 对未取得资质证书、超资质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未经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消防技术服务文件内容违法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其消防技术服务文件不予认可,由此给委托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该机构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协助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单位提供虚假档案材料的;
(二)对虚假或者失实的消防技术服务文件予以认可的;
(三)对符合要求的消防技术服务文件违法不予认可的;
(四)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执业准则的行为不报告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
(五)索要、收受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不正当利益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是指专业从事消防技术服务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质量负责人,不包括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人力资源、财务、工勤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研究
一、研究原因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开端重要”的观念深入许多家长的心中。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意志力、自信、乐群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开办早教机构并予以规范。在这种背景下,早期教养便成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谈到婴幼儿早期教养,必然会涉及孩子的家长及其家庭。婴幼儿身心尚不成熟,思维能力和活动独立性差,对家长依赖性强,因此家长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极其重要。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由婴幼儿和家庭教养者所构成的家庭环境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最大。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父辈家长平时大多工作繁忙,婴幼儿在大多时间里由祖辈家长照看,父辈家长常常利用周末在早教机构参加亲子活动。两代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养中处于最核心地位,与孩子的互动最频繁,情感最深厚,他们共同承担教养责任,都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研究点聚焦于两代家长。
二、研究问题
依据访谈宗旨,共设计了5个基本问题:(1)有人说“3岁前孩子尚小,照顾好日常饮食和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这么早教育”,您的看法呢?(2)您平时怎样开展早期教育?(3)您希望通过早教促进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4)有家长说“孩子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自主性”,对此您怎么看?(5)您觉得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成长?访谈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对象和情境适当加入一些追问。
三、有关两代家长早期教养观念的分析与讨论
(一)早期教养的基本观念 1.“关键期”“小时候可塑性大”“三岁看大”等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 访谈中祖辈和父辈家长都十分肯定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但问及原因,只有少数家长能够回答。第一,有的家长认为“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因此非常重视婴幼儿这一关键期的教养。如祖父认为:“从小不开发智力,大了就迟了”;又如祖母认为孩子在关键期对外界会很敏感,他说:“婴幼儿早期教养很重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很敏感,很容易接受外面的东西,智力很容易开发。”
第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如父亲认为:“孩子小,不理解大人的想法,当你去引导他,他就会向你引导的方向发展。”第三,有的认同“三岁看大”的观念,认为早期形成的某些品质影响将来发展。如母亲说:“大家说,三岁看大,我觉得有道理。性格和生活习惯在年幼时就已经形成,对以后有影响。”
研究者认为,家长重视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确是件好事,但不能夸大早教的功能,更不能迷信某些早教机构打着“0~3岁是培养神童的关键期”的幌子而对孩子发展抱有过高期望。“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所属成员国曾经对0~8岁儿童早期教养效果作过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早教对儿童发展(尤其对经济贫困家庭的儿童发展)短期效果明显且稳定,而长期效果证据混杂。早教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效果在小学或中学则会减弱或消失,但当儿童遇到高难课程或高级学习任务时,早教的成果就发挥作用了,而且早教对儿童社交能力和性格发展的正面影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早期教养的作用。2.祖辈家长重“养”轻“教”,而父辈家长“教”“养”并重
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充分考虑婴儿的身心特点是实行“保教结合”的基本依据,家长对此有何看法呢? 经访谈了解,不少祖辈家长重“养”而轻“教”,如祖母只关注婴幼儿身体保健方面:“孩子小,容易生病,三天两头感冒什么的!照顾好生活,保证身体健康就行了,在家不用教什么,到了幼儿园再说吧。”有的则认为保育是教育的前提,过分教育而不顾孩子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会适得其反,如祖母说:“我们主要是保证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孩子精力充沛了,你教什么他都能记住。有的小孩没休息好,就没有精神,你教什么都没有兴趣,给他灌输多少东西他也不愿意记。”越小的孩子生理条件越不成熟,自我服务能力越差,就越需要成人在衣食住行、卫生保健方面悉心照料。在结束对祖辈家长的访谈之后,我们采用控制性投射的技巧访谈父辈家长:“有人认为家长在早期照顾好孩子的膳食营养、卫生保健等日常生活就行了,至于教育,等孩子大些了再说。您对此怎么看?”
访谈结果表明,所有的父辈家长一致认为婴幼儿早期教养中养教要并重。其中父亲的话比较有代表性:“这(养和教育)是同步的。身体很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孩子社会交往、智力发展也很重要,少不了教育。”
研究者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访谈中父辈家长都坚持要“养教并重”,但在实际教养中,尤其遇到有关“教育”的问题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专业育儿知识和技能,他们往往只能在“做中学”。因此,父辈迫切需要专业教养信息和教养指导的支持。据有关0~3岁婴幼儿家长早教知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表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该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66.4%,了解的多是一般的普及性知识,对较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他们对专业早教服务的需求迫切。
(二)早期教养目的之一:培养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与开发智力并重
开发智力,开发大脑潜能历来是婴幼儿早期教养讨论的主题,但访谈发现家长对婴幼儿的习惯、人际交往、品德、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格外关注。他们认为这些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品质同智力一样对婴幼儿适应社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1.培养良好的习惯
被调查家长普遍认为婴幼儿的习惯包括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劳动卫生等生活习惯,礼貌打招呼的交往习惯和不抢别人东西的品德习惯。如祖母说:“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吃剩的果皮、玩剩的纸屑要及时收拾,吃饭时不剩饭不浪费,有规律的大小便,自己穿衣服、穿袜子等。”母亲对“习惯”的解释比较宽泛:“孩子的习惯很重要,比如睡觉习惯、礼貌习惯、不能和小朋友哄抢东西、打架啊,这些都是以后做人的基本原则啊。”可见,家长对“习惯”的理解包含了广泛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责任在家长。家长尤其要注意婴幼儿的“第一次言行”,给予及时的强化或者批评制止。2.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认为人际交往能力与智力同等重要,希望孩子能使用礼貌语,掌握协商、谦让、分享、自主表达意愿等交往能力。访谈发现,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动机之一就是希望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如母亲说出了交往能力的社会适应功能:“人际交往在现在社会中是最重要的,这方面能力好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培养交往能力跟培养智力的意义差不多。”祖母认为:“现在小孩还小,天真无邪,我们教她礼貌方面的知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懂礼貌。”母亲则表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主动表达意愿,想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漂亮等,希望他与别人能自主交流。”
研究者认为,家长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貌做起,这固然是好的。然而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长更应该关心婴幼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和接收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
与同伴交往方面,有研究表明:10个月前的婴儿的交往更多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10~18个月的婴幼儿能有意地发出一些行为并注意到同伴的反应;18个月后的幼儿则更倾向于与同伴交往,突出表现为幼儿间的合作游戏,互补互惠的行为明显增多。
基于此,家长应意识到交往能力要在交往中获得,应鼓励婴幼儿与同伴交往,为婴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总之,研究者提醒两代家长:第一,培养非智力品质是孩子终身的事情,不能局限在0~3岁;第二,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谦让、分享等交往品质要考虑其成熟水平和早期心理特点。3岁前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采择他人观点,他们的移情能力低,不能体察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通过教育来引发亲社会行为比较困难。因此,3岁前家长能够做到的是带孩子到人际环境中,鼓励其与人交流,但不必在意效果,切勿操之过急。(三)早期教养目的之二:“激发兴趣,减少学习压力,培养快乐的情感” 1.多数家长有矛盾心理:“教育环境所迫才框着孩子”,实际希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仍是“应试取向”。访谈中许多父辈家长不希望给孩子太多要求和压力,期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然而“环境所迫”,不得不“框着”孩子。这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和孩子皆有压力。如父亲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很累,失去了应有的快乐。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从幼儿园起家长就开始‘框着’孩子,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母亲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父辈家长的矛盾心理是孩子3岁以后开始产生的。家长和3岁前的婴幼儿都很轻松快乐,自3岁进入幼儿园起就开始面临种种压力了,因此可认为在前三年里,家长会尽量给婴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方能缓解矛盾心理
虽然“环境”如此,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中过得快乐些,或者让他们“伴着快乐学习”。对于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心理,家长们自有答案。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减轻婴幼儿的学习压力,培养其快乐的情感,但仍有个别家长出于攀比心理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发展得好,有出息,能光耀门楣。从祖母谈自己儿子的成功事迹就可见一斑:“就像我儿子在深圳做全国销售部经理,其实这个位子很多人都有实力做,但只有他略高一筹,才做到这个高度。我们看到孩子发展到这种程度很满意。对于小孙子来说,投入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培养他,就是希望开发他的智力,让他长大了也有出息。这样我们脸上也有光。”(四)早期教养的内容观
当问到“您平时是怎样开展早期教养的”这一问题时,几乎所有家长都回答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来开展早期教养活动。对资料进行编码后我们发现家长选择的教育内容可分为几大类,其中礼貌用语,协商、分享等交往能力和道德教育的内容较受重视。此外,教育内容还包括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
研究者认为,家长凭借经验或书本、网络提供的教育信息来选择教育内容,虽然可以相对划分出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但随意性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参与家长提供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都是全身心的“浸入”,可以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五)早期教养的玩具观
在回答平时如何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养的问题时,只有很少家长谈到了玩具的话题。对资料编码后我们发现,他们对选择玩具有以下看法:好的玩具要具有安全性、益智性、适宜性、低结构性、可反复操作等特点。如父亲表示:“孩子的玩具有很多,现在也买一些相对开发智力的,比如拼图、积木等,还有要考虑玩具是否安全、所适用的年龄。”母亲则指出:“对于玩具最大的感觉就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我感觉真正耐玩的玩具都是那些需要动脑筋的。”由此可见家长从婴幼儿的喜好和需要出发对玩具作出的经验性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
研究者认为,婴幼儿早期智力发展有两大方面:一是运动能力,二是动手操作能力。3岁前婴幼儿的认知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智慧源于指尖”,低结构性和可操作性的玩具是婴幼儿锻炼手指和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玩玩具能促进大脑进一步成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六)早期教养的环境观:和谐的家庭氛围利于婴幼儿成长 家庭是婴幼儿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对他们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还象征着安全、舒适和愉快。母亲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一回到家里看到爷爷在看报,奶奶在做家务,家庭成员和谐,会感觉很舒服,心情也会很舒畅。如果爸爸妈妈天天吵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亲从反面说明了这个观念:“我不相信那些暴力的、不和谐的家庭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孩子。
研究者认为,家庭和工作单位是直接影响父辈家长生存状态的两个微观环境系统,如果父辈家长不能处理好与祖辈家长、单位成员的关系,不能胜任工作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则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和睦及其生存状态,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父辈家长必须尽量避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调解与老人在日常生活和孩子教育上的冲突,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七)早期教养的个体发展观
1.家长提供发展条件,关键要靠孩子个人努力
不少家长都认为提供的经济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外因,如果孩子个人不努力也是白费。孩子必须学会独立,不能依赖家长,他们必须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和实力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2.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孩子如何做才具备发展的“内因”呢?不少家长认为“独立”就是“内因”,即一切靠自己而不依赖家长和他人,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孩子如果被家人保护过多,在家还比较活泼,到外面就放不开,与其他孩子相处比较羞怯。在家里他跌倒了,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都不去扶他,让他自己爬起来。吃饭时,让他自己吃,慢慢培养他的独立性。”
研究者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独立”的内在需求,如果家长从小宠爱孩子,孩子便有了“靠山”的观念。继而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不够独立,又给予更多的“包办代替”,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导致孩子泯灭独立性,失去发展的内因。根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岁前孩子正处在“基本的自主感”“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自主感。在此之前孩子的依赖性很强,当他们学会说话和走路,能比较独立地探索世界时,便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力量,有时还会拒绝成人的要求,这样他们也能感受到自主的力量。如果家长控制约束过多,批评过多,孩子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一种羞耻感,无法获得自主感,也就可能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中独立性的缺失。
第五篇: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9月14日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2009年9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对森林的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管理林业的部门(以下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林业、农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经费保障)
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益林建设和养护、林业保险、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科学研究)
本市鼓励林业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选育和引进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林木,推广林业先进技术。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规划和计划)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编制市林业发展规划。市林业发展规划应当明确本市林业发展方向、目标、规划控制原则、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等内容。
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县实际编制区、县林业发展计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县林业发展计划应当确定本辖区林业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分区
以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求,确定分期建设计划和分类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公益林控制线)
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划定公益林控制线。
公益林控制线不得任意调整。因规划和建设确需调整的,应当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调整公益林控制线不得减少公益林用地总量。因调整公益林控制线减少公益林用地的,应当落实新的公益林规划用地。
第九条(公益林规划控制)
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林、护岸林、污染隔离林等公益林的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公益林规划控制范围内,禁止新建除林地管理和养护设施、救护站以及其他应急避难设施以外的永久性建筑物。
第十条(公益林建设)
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其他公益林,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公益林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
公益林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标准,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商品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应当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经济林生产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引导经济林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经济林新优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和栽培技术培训等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公益林养护)
公益林养护责任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二)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三)农村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林木,由林木所有者负责养护;
(四)其他公益林,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养护单位。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养护责任单位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等。
第十三条(商品林养护)
商品林由营林者负责养护。
养护责任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商品林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
第十四条(森林防火)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相应森林防火责任和措施,发现森林火灾应当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并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火灾扑救。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扑救、调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有害生物防控)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植物检疫,编制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物资储备。
养护责任单位发现疑似突发有害生物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经确认属于突发有害生物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做好有害生物的除治工作。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负责组织落实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第十六条(国外引种监管)
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引种前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禁止行为)
在森林、林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迁移、采伐林木;
(二)焚烧香烛、燃放烟花爆竹;
(三)毁林取土;
(四)擅自占用或者临时使用林地;
(五)其他损坏森林、林木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十八条(林木迁移许可)
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迁移林木应当办理林木迁移许可证。
迁移公益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迁移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外的其他商品林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铁路、水务用地范围内除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区域内的防护林以外的林木迁移,分别由铁路、水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准予林木迁移的情况书面告知市林业主管部门。
林业主管部门和铁路、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林木迁移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林木迁移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迁移林木的品种、数量、规格、位置、权属人意见等材料。其中,建设项目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交相关用地批准文件;道路拓宽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供道路红线图、综合管线剖面图。
(二)林木迁移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二十条(林木采伐许可)
除采伐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本市按照国家有关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
采伐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应当向市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采伐其他公益林或者用材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超限额审批。
采伐经济林的,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采伐30日前,将采伐林木的品种、数量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地点、林种进行采伐,不得超采。
第二十一条(林木采伐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采伐林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伐地点、林种、面积、采伐量;
(二)被采伐林木的权属人意见;
(三)更新或者补植等方案。
第二十二条(临时使用林地许可)
因工程建设确需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临时使用公益林地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临时使用用材林地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临时使用经济林地的,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临时使用30日前,将临时使用的具体地点、面积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临时使用林地一般不超过2年,确因工程建设需要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在使用期届满30日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临时使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后,应当恢复林地。
第二十三条(临时使用林地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临时使用林地申请表》,其中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应当在申请时一并提出;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项目批准文件;
(三)被使用林地
的权属人意见;
(四)用地单位与被临时使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相关林木补偿协议和恢复植被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林地占用定额管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林地占用定额管理的要求,编制林地占用定额,经市政府审定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定额指标内对林地占用申请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占用林地许可)
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他项目建设不得占用公益林地。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占用公益林地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用地单位应当在向市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时一并提出。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在林地所在区、县补建相应林种与面积的林地。确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专款专用。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商品林地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应当书面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林地占用需要提交的材料)
用地单位申请占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林地使用申请表》;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
(三)项目批准文件;
(四)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意见;
(五)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用地单位与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林木补偿协议。
第二十七条(施工告示)
下列事项,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
(一)占用林地;
(二)临时使用林地;
(三)采伐、迁移林木。
第二十八条(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情况。
土地、农业、水务、公路、铁路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养护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养护责任单位不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林木迁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迁移林木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被迁移林木补偿标准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告知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款、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采伐经济林或者临时使用经济林地不按规定提前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的,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予以警告,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处理)
违反本规定其他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规定所称的森林,包括公益林和商品林。
本规定所称的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规定所称的商品林,包括经济林和用材林。
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