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12:2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

第一篇: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

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

来源: 1999-11-15

(市地名委1999年11月15日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的管理,根据《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区、建筑物的命名、更名、使用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的命名、更名除应当遵守《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不以人名命名;

(二)一般不以外国地名命名;

(三)不得侵犯他人的名称专用权;

(四)以本市行政区划名、区片名作专名的,应位于该地域的范围之内;

(五)一般不使用通名重叠;

(六)一般不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世界”之类的词语,确需使用时,申报人应当提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书。

(七)使用'广场'、'中心'等通名的,在通名前应当有表明主要功能的词语。

第四条 居住区、建筑物使用以下通名的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村,指外环线内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以及外环线外相对独立的居住用途的建筑群。

(二)城,指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且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商业、办公等用途的建筑群。

(三)广场,指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占地在8000平方米以上四周由道路围成相对完整的非居住用途建筑群,且有2000平方米以上集中的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消防通道)。

(四)中心,指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且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具有某种专门功能的非居住用途的建筑物。

(五)大楼,指8层以上或者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建筑物。

(六)大厦,指12层以上或者建筑高度在36米以上的建筑物。

(七)公寓、园、苑,指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建筑群。

(八)花园、花苑,指绿地面积占整个用地面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建筑群。

(九)别墅,指容积率不超过0.35的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建筑群。

(十)山庄,指地处靠山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建筑群。

(十一)楼,指7层以下或者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的建筑物。

第五条 居住区、建筑物名称使用本规定第四条以外的其它通名,由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名办')另行制定。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名:

(一)两个名称的汉字书写完全一样;

(二)在其它已批准的名称前增加或者减少“上海”和“新”、“大”之类的词(同一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产权所有人申请命名、更名的除外)。

第七条 两个名称的汉语拼音书写完全一样为同音。

第八条 从建设工程筹建起至申领房地产权属证件前,由开发建设单位申报地名。

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件后,由产权所有人申报地名。

第九条 申报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的,地名申报人应当向所在区、县地名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地名办')申报,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写明所在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绿地面积、集中空地面积、幢数、层数、楼高、功能、特点、拟申报名称、名称由来与含义、合建的单位、产权情况、产权所有人的数量、注销的地名等)。

(二)建设工程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图)》复印件;

(四)《房地产权证》复印件;

(五)有关的证明文件(业主委员会或者其他产权人出具的同意命名或者更名的证明,并签字盖章);

(六)该建设项目的城市分幅地形蓝晒图(市区1:500;郊县城镇农村1:1000或者1:2000;用地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1:1000或者1:2000;用地面积在2平方公里以上的1:10000);

(七)总平面设计图(图上应标有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地面积等各项技术指标);

(八)《建设工程命名征询单》;

(九)景观效果图、模型照片或者实景照片。

上述资料除第(六)项一式三份外其余为一式两份,市和区、县地名办各留一份。

第十条 地名申报人应当如实填写《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一式两份、不得复印),经单位盖公章后(如是筹建处等临时机构的,应加盖其上级主管部门公章;两个以上单位合建的,或者产权共有人共同申报的,应共同盖章),报送区、县地名办。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命名、更名申报不予受理:

(一)产权所有人对命名、更名意见不一致的;

(二)房地产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三)不能提供有效的建设项目工程权属或房地产权属证明的。

第十二条 居住区、建筑物的命名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区、县地名办收到《建设工程命名征询单》或者地名申报材料后,对申报名称中的专名、通名进行初审。若申报名称不当,应及时通知申报人重新提出申报名称。

(二)申报名称若无不当,区、县地名办收到《建设工程命名征询单》或者地名申报材料三日内,将《地名重名、同音查询单》报市地名办;市地名办在收到《地名重名、同音查询单》三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区、县地名办。如发现重名、同音或者明显不当,区、县地名办应及时通知申报人重新提出申报名称。

(三)区、县地名办初审同意的,收到《建设工程命名征询单》或者地名申报材料十日内通知申报人,并发给申报人《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和《地名注销申报表》。

(四)区、县地名办收到申报人送交的《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后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同意的,发给地名批准证件;不同意的,应予书面答复申报人。对拟注销的地名,经调查核实后予以注销。

其中属市地名办审批的,区、县地名办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内审核完毕,并在《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上签署意见,盖章后报送市地名办。

第十三条 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相对独立的居住用途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名称,由市地名办审批。其它由区、县地名办审批。

第十四条 建筑物更名的,按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申报,并交还原地名批准证件。

第十五条 区、县地名办批准和审定注销的地名,应当在十五日内抄送市地名办备案。

第十六条 市或者区、县地名办应当在三个月内将批准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通过市级报纸向社会公布;地名公告的费用由申报人承担。

第十七条 地名申报人接到申报名称批准的通知后,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市或者区、县地名办领取地名批准证件,交纳公告费。地名批准证件一式两份,一份交申报人,另一份经申报人签字后,随同地名申报材料由市或区、县地名办存档。

第十八条 申报人填写的《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地名注销申报表》和提交的材料中有虚假不实内容的,经事后发现,调查属实,由市或者区、县地名办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本规定中'某数以上或者以下',均包含'某数'。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1997年4月16日上海市地名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高层建筑、住宅区及其它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2004年6月21日民政部令第2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基金会名称的管理,保护基金会的合法权益,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设立的基金会。第三条 基金会名称应当反映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基金会的名称应当依次包括字号、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并以“基金会”字样结束。公募基金会的名称可以不使用字号。

第四条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使用上述字样。

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应当冠以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冠以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名称的,可以同时冠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冠以市辖区名称的,应当同时冠以市的名称。第五条 基金会的字号应当由2个以上的字组成。

基金会不得使用姓氏、县或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作为字号。

第六条 公募基金会的字号不得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

第七条 非公募基金会的字号可以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但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需经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意;

(二)不得使用曾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自然人的姓名;

(三)一般不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的姓名。

第八条 基金会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为字号,该名人必须是在相关公益领域内有重大贡献、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

第九条 基金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其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2

基金会名称需译成外文使用的,应当按照文字翻译的原则翻译使用,不需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第十条 基金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引起公众误解的;

(三)有迷信色彩的;

(四)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五)政党名称、国家机关名称及部队番号;

(六)其他基金会的名称;

(七)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数字;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第十一条 基金会不得使用下列名称:

(一)已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自撤销登记之日起未满3年的基金会的名称;

(二)已注销登记,自注销登记之日起未满3年的基金会的名称;

(三)已变更名称,自变更登记之日起未满1年的基金会的原名称。第十二条 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纠正已登记的不适宜的基金会名称。

第十三条 两个及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相同的基金会名称,登记管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

第十四条 基金会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的基金会名称。

第十五条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名称应当依次由“基金会名称”、“驻在地名称”、“代表处(或办事处、联络处等)”组成。

“驻在地名称”是指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驻在地的县或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境外基金会名称中未表明其原始登记地(国家或地区)的,应在其代表机构名称前冠以原始登记地(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第三篇: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对基金会名称的管理,保护基金会的合法权益,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设立的基金会。

第三条

基金会名称应当反映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基金会的名称应当依次包括字号、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并以“基金会”字样结束。

公募基金会的名称可以不使用字号。

第四条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非公募基金会不得使用上述字样。

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应当冠以所在地的县级或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冠以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名称的,可以同时冠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冠以市辖区名称的,应当同时冠以市的名称。

第五条

基金会的字号应当由___个以上的字组成。

基金会不得使用姓氏、县或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作为字号。

第六条

公募基金会的字号不得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

第七条

非公募基金会的字号可以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但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或者字号,需经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同意;

(二)不得使用曾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自然人的姓名;

(三)一般不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的姓名。

第八条基金会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为字号,该名人必须是在相关公益领域内有重大贡献、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

第九条

基金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其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基金会名称需译成外文使用的,应当按照文字翻译的原则翻译使用,不需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条

基金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引起公众误解的;

(三)有迷信色彩的;

(四)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五)政党名称、国家机关名称及部队番号;

(六)其他基金会的名称;

(七)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数字;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

第十一条

基金会不得使用下列名称:

(一)已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自撤销登记之日起未满___年的基金会的名称;

(二)已注销登记,自注销登记之日起未满___年的基金会的名称;

(三)已变更名称,自变更登记之日起未满___年的基金会的原名称。

第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纠正已登记的不适宜的基金会名称。

第十三条两个及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相同的基金会名称,登记管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

第十四条基金会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的基金会名称。

第十五条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名称应当依次由“基金会名称”、“驻在地名称”、“代表处(或办事处、联络处等)”组成。

“驻在地名称”是指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驻在地的县或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境外基金会名称中未表明其原始登记地(国家或地区)的,应在其代表机构名称前冠以原始登记地(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第四篇: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9月14日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2009年9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对森林的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管理林业的部门(以下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林业、农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经费保障)

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益林建设和养护、林业保险、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科学研究)

本市鼓励林业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选育和引进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林木,推广林业先进技术。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规划和计划)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编制市林业发展规划。市林业发展规划应当明确本市林业发展方向、目标、规划控制原则、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等内容。

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县实际编制区、县林业发展计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县林业发展计划应当确定本辖区林业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分区

以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求,确定分期建设计划和分类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公益林控制线)

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划定公益林控制线。

公益林控制线不得任意调整。因规划和建设确需调整的,应当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调整公益林控制线不得减少公益林用地总量。因调整公益林控制线减少公益林用地的,应当落实新的公益林规划用地。

第九条(公益林规划控制)

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林、护岸林、污染隔离林等公益林的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公益林规划控制范围内,禁止新建除林地管理和养护设施、救护站以及其他应急避难设施以外的永久性建筑物。

第十条(公益林建设)

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其他公益林,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公益林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

公益林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标准,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商品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应当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经济林生产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引导经济林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经济林新优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和栽培技术培训等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公益林养护)

公益林养护责任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二)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三)农村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林木,由林木所有者负责养护;

(四)其他公益林,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养护单位。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养护责任单位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等。

第十三条(商品林养护)

商品林由营林者负责养护。

养护责任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商品林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

第十四条(森林防火)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相应森林防火责任和措施,发现森林火灾应当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并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火灾扑救。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扑救、调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有害生物防控)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植物检疫,编制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物资储备。

养护责任单位发现疑似突发有害生物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经确认属于突发有害生物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做好有害生物的除治工作。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负责组织落实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第十六条(国外引种监管)

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引种前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禁止行为)

在森林、林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迁移、采伐林木;

(二)焚烧香烛、燃放烟花爆竹;

(三)毁林取土;

(四)擅自占用或者临时使用林地;

(五)其他损坏森林、林木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十八条(林木迁移许可)

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迁移林木应当办理林木迁移许可证。

迁移公益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迁移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外的其他商品林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铁路、水务用地范围内除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区域内的防护林以外的林木迁移,分别由铁路、水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准予林木迁移的情况书面告知市林业主管部门。

林业主管部门和铁路、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林木迁移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林木迁移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迁移林木的品种、数量、规格、位置、权属人意见等材料。其中,建设项目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交相关用地批准文件;道路拓宽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供道路红线图、综合管线剖面图。

(二)林木迁移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二十条(林木采伐许可)

除采伐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本市按照国家有关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

采伐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应当向市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采伐其他公益林或者用材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超限额审批。

采伐经济林的,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采伐30日前,将采伐林木的品种、数量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地点、林种进行采伐,不得超采。

第二十一条(林木采伐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采伐林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伐地点、林种、面积、采伐量;

(二)被采伐林木的权属人意见;

(三)更新或者补植等方案。

第二十二条(临时使用林地许可)

因工程建设确需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临时使用公益林地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临时使用用材林地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临时使用经济林地的,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临时使用30日前,将临时使用的具体地点、面积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临时使用林地一般不超过2年,确因工程建设需要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在使用期届满30日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临时使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后,应当恢复林地。

第二十三条(临时使用林地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临时使用林地申请表》,其中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应当在申请时一并提出;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项目批准文件;

(三)被使用林地

的权属人意见;

(四)用地单位与被临时使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相关林木补偿协议和恢复植被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林地占用定额管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林地占用定额管理的要求,编制林地占用定额,经市政府审定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定额指标内对林地占用申请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占用林地许可)

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他项目建设不得占用公益林地。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占用公益林地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用地单位应当在向市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时一并提出。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在林地所在区、县补建相应林种与面积的林地。确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专款专用。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商品林地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应当书面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林地占用需要提交的材料)

用地单位申请占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林地使用申请表》;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

(三)项目批准文件;

(四)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意见;

(五)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用地单位与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林木补偿协议。

第二十七条(施工告示)

下列事项,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

(一)占用林地;

(二)临时使用林地;

(三)采伐、迁移林木。

第二十八条(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情况。

土地、农业、水务、公路、铁路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养护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养护责任单位不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林木迁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迁移林木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被迁移林木补偿标准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告知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款、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采伐经济林或者临时使用经济林地不按规定提前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的,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予以警告,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处理)

违反本规定其他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规定所称的森林,包括公益林和商品林。

本规定所称的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规定所称的商品林,包括经济林和用材林。

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上海市外债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8-05 【生效日期】1990-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外债管理规定

(1990年8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外债管理,确保本市借用外债的规模适度,债务结构合理,资金投向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外维护国家信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外债,是指:

(一)国家有关部、委及各非在沪的国内金融机构向境外筹借,转贷给本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使用,并由本市负责偿还的外汇债务。

(二)本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作为借款人向境外筹借,并由其本身承担偿还义务的外汇债务。

(三)其他以非借款方式产生的,由本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承担偿还义务的外汇债务。

第三条第三条 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对外债按照统一政策、统一计划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加强协调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市计划委员会负责对全市外债借、用、还的综合管理,协调和指导各外债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市财政局负责对本市借用外债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财务制度。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外债归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管理外国政府贷款。

(二)市财政局负责管理世界银行贷款。

(三)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负责管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贷款。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负责审批和管理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和在境外发行债券。

(五)市农业委员会负责管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贷款。

(六)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负责办理日本输出入银行能源贷款。

第七条第七条 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的转贷款业务,由指定的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统一办理;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及在境外发行债券,由经批准可以办理对外借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

第八条第八条 本市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借用外债,必须纳入本市利用外资计划。

本市借用外债规模、筹措方式及资金投向由市计划委员会会同各外债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统一要求编制,纳入本市利用外资计划,报市政府审定批准。

禁止任何部门或单位在计划外借用外债。擅自对外签约借款的,其合同无效。

第九条第九条 外债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按照不同外债的特点、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安排:

(一)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主要用于农业、能源、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原材料行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业重点发展行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

(二)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包括境外发行债券)主要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有自身偿债能力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三)短期国际商业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周转,不得用作固定资产投资。

第十条第十条 禁止使用外债资金直接进口生活消费品和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禁止使用外债资金进口物资在国内市场上倒换人民币。非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外债资金不得进入外汇调剂市场调剂成人民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自借外债,由借款部门和单位负责偿还。本市统借的外债,除经市计划委员会和市财政局审查确认并经市政府批准由本市负责偿还的以外,均由用款单位偿还。外债的偿还责任在批复项目建议书时即应确定。

用款单位的偿债责任,不因机构或人事的变更而消除。用款单位不按期还本付息的,由相关的外债归口管理部门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批准后,通过银行从用款单位的外汇和人民币帐户中直接扣付;用款单位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有担保单位的,担保单位必须承担偿债责任。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借用外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一)外债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批程序:

1、用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经其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计划委员会或市政府授权的部门,由其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审批。其中限额以上的项目,由市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后转报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

2、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用款单位可持批准文件通过本市有关外债归口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向国家有关部门或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书。同时可正式对外进行技术交流、意向性洽谈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及委托有对外经营权的外贸公司对外进行商务接触,但不得签订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和其他文件。

3、用款单位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限额以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款单位在上报之前,应将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和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报市机电设备进口审查办公室(国家规定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批的限额以下项目,应报国务院机电设备进口审查办公室)取得审核意见,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一并报市计划委员会和有关外债归口管理部门。经审查批准后,列入利用外资计划,作为对外正式签约和进口物资的依据。限额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后转报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

4、签订采购合同和借款合同。采购合同由受委托的有对外业务经营权的外贸公司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借款合同由用款单位与对外借款的金融机构或转贷机构签订。

5、办理外汇(转)贷款登记。用款单位必须在正式签订项目贷款合同后十日之内,持合同副本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外汇(转)贷款登记证》。贷款到期还本付息时,用款单位应持《外汇(转)贷款登记证》和还本付息通知单,提前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办理还本付息核准手续。

6、提交项目后评价报告。项目建成后,用款单位必须在六个月内向市计划委员会和相应的外债归口管理部门提交后评价报告。其中限额以上项目的后评价报告,用款单位应委托有资格的投资咨询机构先行评价,再提交审核。

(二)外债资金用于流动资金的审批程序:

1、由用款单位向对外借款的金融机构或转贷机构提出贷款申请书、借款所需的证明和资料。

2、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

3、办理外汇(转)贷款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用款单位必须按规定使用外债资金,保证项目或资金使用取得预期效益,并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有关金融机构应努力降低对外筹资成本,对借款单位的偿债能力严格进行评估,加强资金管理,督促用款单位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及所涉人员,有关外债管理部门或其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罚或处分:

(一)突破利用外资计划,擅自或违反规定程序对外签约借款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或运用外债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外债资金用途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的。

(四)故意迟报或虚假编报有关报告书或报表的。

(五)因管理混乱,导致项目贷款未能达到预期效益的。

前款行为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市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借款,按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各外债归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政府备案。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居住区、建筑物名称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2009年9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对森林的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

    上海市深基坑管理规定

    上海市深基坑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进行和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道线的安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

    上海市著作权管理若干规定

    上海市著作权管理若干规定(2002修正)(2000年1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2002年4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19号修正并重新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著作权管理,保护著作权人和作品......

    项目建筑物名称核准申请书

    北京上筑置业有限 公司文件 京上筑字(2018)第1号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第5街区05-03-04-3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项目建筑物名称核准申请书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顺义区分......

    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2007

    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居住区绿化的管理,规范居住区绿化调整行为,优化绿地的结构和景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 发布日期:2006-01-01 字体大小[ 大中小 ]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

    上海市挖掘城市道路管理规定

    上海市挖掘城市道路管理规定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施工挖掘城市道路的管理,规范挖掘城市道路行为,有效发挥城市道路功能,维护城市道路安全,根据《城市道路管......

    上海市家畜屠宰管理规定

    上海市家畜屠宰管理规定 2004-01-16 16:3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确保家畜肉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