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起诉状(不服工伤认定)
行政起诉状
原告:xxxxxxxx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xxxxxxxx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x,职务:总经理,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被告:北京市昌平区xxxxx局,住所地:北京市xxxxxx1号,、法定代表人:xxxxx,职务:局长。
第三人:xxxx,男,汉族,1959年5月4日出生,住xxxxxxxxxxxx,系xxx之父。
诉讼请求:
请求判令依法撤销被告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年8月5日做出的“京昌人社工伤认(2210T0318923)号”《认定工伤决定书》。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与第三人xxx因工伤认定纠纷,不服被告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年8月5日做出的“京昌人社工伤认(2210T0318923)号”《认定工伤决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原告认为被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认定书的事实采信有偏差,第三人所遭受的伤害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具体理由如下:
被告认定第三人属于工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是完全错误的。认定劳动关系的工伤,其证据要有劳动合同、劳动事实和领取劳动报酬的原始依据。而本案第三人一没有劳动合同:二没有工作的打卡考勤记录;三没有在原告领取劳动报酬的任何证据。仅凭案发后的笔录不能作为确定劳动关系及工伤认定依据。
被告的劳动工伤认定,是混淆了劳动关系和劳务派遣关系的概念,在民事关系上的判断错误,导致工伤认定的错误。
xxx虽然在原告处工作,但原告与xx不能构成劳务关系,xxx的所有劳动报酬都由xxx特卫保安服务公司进行发放,并接受xxx特卫保安服务公司的管理,这也能够证明原告与闫亮之间仅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虽然xx在原告的经营场所工作,但是其并未与原告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也不是由原告进行发放、也不接受原告的直接管理,故原告与xxx之间是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综上,原告认为被告北京市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6年8月5日做出的“京昌人社工伤认(2210T0318923)号”《认定工伤决定书》,存在认定事实上的错误,导致工伤认定的错误,依法应予撤销。原告特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撤销该认定书为感。
此致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日期:
第二篇: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法庭旁听心得体会
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法庭旁听心得体会
市xxxxx
xxx x月xx日,我参加了市普法办组织的2018法治理论知识考试抽考的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活动,在xxx区法院旁听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庭审,实地体验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审理过程。
原告na区迪高石材加工厂不服被告cq市na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一案,于xxxx年xx月xx日向cq市na区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该院提出交叉管辖申请,cq市na区人民法院报请cq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cq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得规定》第四条第(二)项的规定裁定将该案交xxx区法院审理。
xxx区法院于xxxx年xx月xx日受理该案后,依法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通知书等,被告在举证期限内提交了证据和答辩状。因xxx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xxx区法院依法通知其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
案件基本情况如下:
xxxx年xx月xx日,第三人xxx向被告提出工伤认定申请,xxxx年xx月xx日,被告受理了第三人xxx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xxxx年xx月xx日被告作出na区人社伤险认字(xxxx)x号认定工伤决定书,经被告调查核实:xxxx年xx月xx日原告的职工xxx,受单位安排在xxxx小区客户家中安装橱柜台面时,被弹出的角磨机芯片砸伤面部,经cq市xx区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1.颌面开放性外伤拌皮肤缺失;2.眶膈撕裂拌内眦韧带断裂;3.轻度脑震荡。故认定第三人xxx于xxxx年xx月xx日受到的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
(一)项之规定,认定为工伤。
原告不服该认定,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xx人社伤险字(2018)7号认定工伤决定书,责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被告认为,1.原告经营者xxx在每月的二十日向第三人xxx支付劳动报酬,第三人在原告的经营场所上班,从事的工作系原告业务组成部分,第三人受原告指派到客户家中安装橱柜台面时受伤,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2.在认定过程中,原告向被告提供的证据材料不能证明第三人受伤不属于工伤。3.被告作出工伤认定程序合法。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庭审通过核对各方当事人身份、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对案件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审理。庭审中,原告对工伤认定决定提出了其与第三人不具有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决定的事实及证据不充分等质疑,对工伤认定适用法规也提出了质疑。结合工伤认定情况,na区人社局分别对原告有关质疑当庭进行了回应与辩驳,提出证据证实行政行为合法性。第三人也委托代理人就有关事实向法庭陈述了意见、提出了证据。法庭最后宣布改期宣判。
整个庭审氛围庄严和谐、庭审程序严谨有序,庭审方式公开透明,通过庭审活动,人民法院对作出工伤认定原行政行为进行了全面严格的审视,充分展现了审判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自觉接受法院的审判监督,对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树立法治政府形象、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通过旁听庭审过程,我对作出行政行为事实调查、程序规范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更加体会到行政行为中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开展庭审旁听活动,有利于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政策法规落实的人员队伍基础和法治思维基础,有利于持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让法治成为党政机关和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第三篇:不服工伤认定 可以申请复议
不服工伤认定 可以申请复议
(作者:马振勇广东品然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介绍]
汤先生于2001年11月2日受聘到深圳裕隆公司工作,任职五金部职员,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2001年11月12日,汤先生在工作中受伤。医疗终结后,龙岗区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于2002年3月13日鉴定被告为伤残九级。2002年3月20日,深圳市社保局作出《深圳市工伤保险待遇处理决定书》,认定汤先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02年4月8日,汤先生向裕隆公司提出辞职,裕隆公司批准了汤先生的辞职申请,双方解除了劳动关系。由于裕隆公司没有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和工伤辞退费,汤先生向深圳市龙岗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裕隆公司支付工伤医疗工资和工伤辞退费等共计两万余元。2002年6月26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裕隆公司支付汤先生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4684.8元和工伤辞退费15360元。
[审理情况]
裕隆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汤先生系在非上班时间和无人陪同的情况下擅自开动机器而导致受伤,其所受伤害完全是因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裕隆公司对汤先生所受到的伤害没有任何责任。裕隆公司为此支出的医疗费、住院期间的生活费、护理人员工资等均应由汤先生负担,请求法院判令汤先生不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并承担此次事故的医疗费12389元、生活费3690元、护理人员工资2700元等。一审法院认为,汤先生所受伤害已经过社保机构鉴定为工伤,并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裕隆公司诉称汤先生不属于工伤,与事实不符,由于裕隆公司已经与汤先生解除劳动关系,裕隆公司应当按照《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已修订为《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下同——编者注)第24条、第29条的规定计发汤先生在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以及工伤辞退费。
裕隆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汤先生系因工受伤有《深圳市工伤保险待遇决定书》证实,现汤先生已辞职,一审法院依法判决裕隆公司支付汤先生工伤期间工资和工伤辞退费是正确的。裕隆公司 1
现对汤先生的工伤提出异议,但其在社会保险部门作出汤先生应享受工伤待遇决定时未提出异议,应视为对该决定的认可,遂判决驳回了裕隆公司的上诉。
[律师点评]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一方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对工伤认定结论提起行政复议,能否在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阶段再对此提出异议。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认定工伤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本案中,裕隆公司虽然主张汤先生受到的伤害不属于工伤,但是并未自收到有关部门送达的《深圳市工伤保险待遇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深圳市工伤保险待遇处理决定书》已经生效,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直接采信了该证据,并据此认定汤先生所受伤害属于工伤。
第四篇: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案
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案
【案情】:
申请人:张三立
被申请人: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劳动局”)
申请人张三立对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2年1月24日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该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人张三立称:1986年在某区西河沿宏昌百货商行任经理期间,因处理纠纷被顾客打伤,经医院抢救后诊断为:颈5—6椎板骨折、颈7椎体脱位。之后,所在单位让其享受工伤待遇。2001年张得知单位未给其申报工伤认定,张即向区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2年1月区劳动局作出不能认定为因工受伤,可比照因工待遇处理,企业应继续按国家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的结论。张认为自己是从事工作而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履行职责所致的人身伤害,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1999年市政府48号令)应认定为工伤。
被申请人答辩称:2001年11月接到张的正式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我局开始进行调查、取证,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京政发〔1983〕59号)第三条规定,张被伤害的情况不符合因工伤亡事故的认定范围和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劳动部“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问题解答中规定的工伤是指企业在册职工在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工作中断的一切事故。又依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京劳社工发〔2001〕127号)规定,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张符合总工会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所规定的比照因工待遇的条件。张受伤是在1986年,《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是2000年4月1日起实施的,对他并不适用。本局即于2002年1月作出不能认定为工伤,企业应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张的比照因工待遇问题的决定。同时将《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送达张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公司。
【审理与决定】:
复议机关经审理查明,1986年张三立在某区西河沿宏昌百货商行任经理期间,因处理退货纠纷被顾客打伤,经医院抢救后诊断为:颈4棘突骨折、颈5—6椎板骨折、颈7椎体脱体。申请人所在单位为申请人支付了治疗期间的医疗费,并让其享受工伤的有关待遇。到2001年4月,张始得知单位未给其申报工伤认定,张即向区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2年1月区劳动局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第三条之规定,认为张被伤害的情况不符合因工伤亡事故的认定范围和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并依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对不符合陈旧工伤认定范围和条件的工伤认定申请,企业对受伤人员已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了因工待遇,或符合享受因工待遇条件的,区劳动局在认定结论书中应 明确由企业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并写明“比照因工”。张三立被致伤的情况符合总工会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所规定的比照因工待遇的条件。为此区劳动局作出不能认定为因工受伤,可比照因工待遇处理,企业应继续按国家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的认定结论。
以上事实,有申请人提交的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企业劳动者工伤报告表、某区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证明材料、医院证明书、身份证明;被申请人向本机关提交的接待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告知书、送达回证、劳动合同书、请求补办工伤认定申请、立案调查审批表、调查笔录及调查报告、申请人单位及同事出具的证明材料、本机关的审理笔录在案佐证。
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作为区级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受伤职工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依法负有进行确认的职责。申请人受伤在1986年,能否认定为工伤,应适用受伤时的因工伤亡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即适用1983年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申请人所称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即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8号令应认定为工伤,于法无据,本机关不予支持。区劳动局所作的工伤认定结论证据充分,所依据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本机关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决定如下:
维持被申请人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评析】:
张三立1986年在宏昌百货商行担任经理期间,因处理顾客纠纷被打伤,用人单位依据当时的政策规定为其落实了工伤待遇。张三立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1999年市政府48号令),要求区劳动局认定为工伤。由于张三立受伤时间是在1986年,当时处理工伤问题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修正草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京政发〔1983〕59号)和劳动部《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根据当时的规定,张受伤害的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可以享受比照因工伤残处理的待遇。而且用人单位也按照当时的规定为张落实了有关工伤待遇。《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于2000年4月1日生效实施,对于其生效前已按当时规定处理的工伤事故不具有溯及力。正是考虑到法规实施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操作上尺度不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京劳社工发〔2001〕127号)规定对此加以明确,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区劳动局不予认定工伤是正确的。
另外,这里还有时效的问题,只是当时的规定比较宽松,没有设定时效限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2002年4月22日)的内容: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这里“15日”“30日”的期限规定不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时效。对于超出这一期限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出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这一“答复”的内容对劳动者的工伤权益保障是有利的,但对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压力加大了。区劳动局在答辩时回避了这一点,是明智 的。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第五篇: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案
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复议案
【案情】:
申请人:张三立
被申请人: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劳动局”)
申请人张三立对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2年1月24日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该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人张三立称:1986年在某区西河沿宏昌百货商行任经理期间,因处理纠纷被顾客打伤,经医院抢救后诊断为:颈5—6椎板骨折、颈7椎体脱位。之后,所在单位让其享受工伤待遇。2001年张得知单位未给其申报工伤认定,张即向区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2年1月区劳动局作出不能认定为因工受伤,可比照因工待遇处理,企业应继续按国家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的结论。张认为自己是从事工作而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履行职责所致的人身伤害,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1999年市政府48号令)应认定为工伤。
被申请人答辩称:2001年11月接到张的正式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我局开始进行调查、取证,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京政发〔1983〕59号)第三条规定,张被伤害的情况不符合因工伤亡事故的认定范围和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劳动部“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问题解答中规定的工伤是指企业在册职工在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工作中断的一切事故。又依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京劳社工发〔2001〕127号)规定,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张符合总工会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所规定的比照因工待遇的条件。张受伤是在1986年,《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是2000年4月1日起实施的,对他并不适用。本局即于2002年1月作出不能认定为工伤,企业应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张的比照因工待遇问题的决定。同时将《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送达张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公司。
【审理与决定】:
复议机关经审理查明,1986年张三立在某区西河沿宏昌百货商行任经理期间,因处理退货纠纷被顾客打伤,经医院抢救后诊断为:颈4棘突骨折、颈5—6椎板骨折、颈7椎体脱体。申请人所在单位为申请人支付了治疗期间的医疗费,并 1
让其享受工伤的有关待遇。到2001年4月,张始得知单位未给其申报工伤认定,张即向区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2年1月区劳动局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第三条之规定,认为张被伤害的情况不符合因工伤亡事故的认定范围和条件,不能认定为工伤;并依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对不符合陈旧工伤认定范围和条件的工伤认定申请,企业对受伤人员已按照国家规定给予了因工待遇,或符合享受因工待遇条件的,区劳动局在认定结论书中应明确由企业继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并写明“比照因工”。张三立被致伤的情况符合总工会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所规定的比照因工待遇的条件。为此区劳动局作出不能认定为因工受伤,可比照因工待遇处理,企业应继续按国家规定处理因工待遇问题的认定结论。
以上事实,有申请人提交的企业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企业劳动者工伤报告表、某区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证明材料、医院证明书、身份证明;被申请人向本机关提交的接待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告知书、送达回证、劳动合同书、请求补办工伤认定申请、立案调查审批表、调查笔录及调查报告、申请人单位及同事出具的证明材料、本机关的审理笔录在案佐证。
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作为区级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受伤职工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依法负有进行确认的职责。申请人受伤在1986年,能否认定为工伤,应适用受伤时的因工伤亡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即适用1983年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申请人所称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即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人民政府第48号令应认定为工伤,于法无据,本机关不予支持。区劳动局所作的工伤认定结论证据充分,所依据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本机关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决定如下:维持被申请人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评析】:
张三立1986年在宏昌百货商行担任经理期间,因处理顾客纠纷被打伤,用人单位依据当时的政策规定为其落实了工伤待遇。张三立依据《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1999年市政府48号令),要求区劳动局认定为工伤。由于张三立受伤时间是在1986年,当时处理工伤问题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修正草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
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试行规定》(京政发〔1983〕59号)和劳动部《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根据当时的规定,张受伤害的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可以享受比照因工伤残处理的待遇。而且用人单位也按照当时的规定为张落实了有关工伤待遇。《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于2000年4月1日生效实施,对于其生效前已按当时规定处理的工伤事故不具有溯及力。正是考虑到法规实施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操作上尺度不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工作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京劳社工发〔2001〕127号)规定对此加以明确,工伤保险实施之前符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劳动保险问题解答”中享受或比照因工待遇条件的,不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确认,有关因工待遇由企业负责。区劳动局不予认定工伤是正确的。另外,这里还有时效的问题,只是当时的规定比较宽松,没有设定时效限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2002年4月22日)的内容: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这里“15日”“30日”的期限规定不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时效。对于超出这一期限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出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这一“答复”的内容对劳动者的工伤权益保障是有利的,但对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压力加大了。区劳动局在答辩时回避了这一点,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