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

时间:2019-05-14 11: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

第一篇: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

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

牛弩韬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194.78亿元,同比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5元,增长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64元,增长24%;实现进出口总额4849万美元,增长49.4%;其中出口3710万美元,增长5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1-8月份,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6.94亿元,增长3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8亿元,增长30.7%。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1-8月份,全市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45亿元,增长2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50家“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71亿元,增长19.8%。上半年,全市工业化率达20.6 %,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7亿元,增长2.5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23%,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三农”工作再创佳绩。夏粮连续5年增产增收,总产283.1万吨,平均亩产448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平均亩产452公斤,居全省第一位。畜牧生产全面回升,上半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0.6%、8.6%和7.0%;新增规模养殖场(户)34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涡阳高炉镇陆杨村、蒙城小涧镇尖山村等4个村入选省级特色产业示范村,利辛王人镇吴营村、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村等成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典型。全省新农村建设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现场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谯城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新农合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1-8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6亿元,增长22.1%。新增“万村千乡试点工程”连锁农家店310家,专业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增长33.9%。农发行亳州市分行、邮储银行亳州市分行正式成立,建行亳州市分行、徽商银行亳州市支行、华安证券亳州营业部获准设立,国元保险入驻亳州,市信用担保投资公司挂牌成立;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和各类保费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0.7亿元、17.7亿元和4亿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住宿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发展载体不断夯实

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全市新建、续建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7.1亿元。人民群众多年期盼的魏武广场建成开放,宋汤河城区段改造二期工程基本竣工;涡河城区段治理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居民还原房工程如期开工;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作进度加快,芍花西路建设、人民路西段和汤王大道配套完善工程顺利实施;市南部新区控制性规划加紧编制,希夷大道、魏武大道向南延伸工程即将开工;市区及三县城市园林绿化、道路硬化亮化、供水及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稳步推进,涡阳县、蒙城县被列为省规划修编试点县。城市综合执法、土地管理和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打击土地非法买卖、非法占用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市经济开发区路网设计及控制性详规调整工作全面完成,药都大道东段工程、亳涡公路开发区段改造、还原小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实施。亳州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建成区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蒙城经济开发区和利辛工业园区分别完成投资3.9亿元和1.4亿元,建成区面积均超过2平方公里;涡阳工业园迁址获省政府批准,机械加工等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加快。1-8月份,县区工业园区共新建道路27公里、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新批准进园企业36家,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及试产企业28家。

(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1-8月份,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48个,到位资金6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615万美元,增长45.3 %。成功举办了2008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24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共签约项目64个,比上年增加37个;总投资44.2亿元,是上年的2.47倍;其中,合同签约项目54个,比上年增加45个;合同投资32.9亿元,是上年的5.23倍。签约项目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本届药博会参会客商之众、签约项目之多、项目档次之高、引资金额之大,均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彰显出亳州作为“中华药都”的风采和魅力。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1-8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1亿元,增长34.3%。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1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增长69.1%;列入市“1468”战略布局的9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增长17.2%。江苏雨润集团在蒙城投资3亿元、年产3万吨休闲食品项目顺利开工;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三星化工“586”项目、板集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板集煤矿、刘店煤矿、金源化工二甲醚项目、东升肉鸡深加工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明年上半年可望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中能安驰汽车制造、森威板业、全森木业等项目基本建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

(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取得新进展。1-8月份,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353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351万元,保障了18.6万农村低保对象和3.2万名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实现了新农合县区全覆盖,参合农民435万人,累计支付补偿资金1.67亿元,受益群众23.4万人次;新改造项目学校75个,提前6个月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拨付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8亿元,受益学生75.4万人;资助高校、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2万人次,发放资助金1251万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38套,发放廉租房补贴105万元;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64个,完成投资5289万元;建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68.6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改造市区自来水支管网124公里,完成投资2389万元;“十八项民生工程”和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其他项目也都按序时进度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1-8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7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1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89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2.2亿元、失业保险金427万元,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227万元;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万,参保总数达23.8万人。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坚持全民发动、群防群治,战胜了突如其来的手足口病疫情;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69个寄宿制项目学校、1910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全部建成,13个改善城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项目中有10个基本完工,亳州师专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达8913人,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科技工作不断加强,11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二夹弦”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有降,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环保工作力度加大,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编制、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物价、统计、质监、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无线电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6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88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2%和32.8%。继续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和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亳州的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和老同志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发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亳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帮助亳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土地、资金、环保等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根本缓解,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解放的深度和改革开放的力度还不够,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亟须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样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周边地市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和王金山书记考察亳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皖北三市发展的政策机遇,按照市委提出的“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卧薪尝胆、奋发有为,努力缩小发展差距,赶上全省发展步伐。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全市上下要按照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第二季度经济工作督查调度会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年内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突出工业强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在工业,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我们要把工业强市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和主攻方向,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把工业园区作为聚集资源、引领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主抓工业不动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亳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提升“125”行动计划。围绕“1468”战略布局和“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加强对50家“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把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把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把特色企业做优做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家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要进一步做好工业生产大宗原材料及煤、电、油、运等调度工作,改善服务,排忧解难,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经营、提高效益。

狠抓重点项目不放松。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包保责任制,完善项目工作协调调度机制,突出抓好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市“1468”战略布局的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刘店煤矿、板集煤矿、中能安驰汽车生产、瑞福祥小麦深加工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2008年徽商大会、厦洽会和药博会签约项目落地,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三星化工与河南永煤集团战略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超百亿元煤化工项目尽快开工。着力推动与淮北矿业集团的务实合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煤炭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抓住省重点支持皖北三市发展的机遇,积极主动搞好对接,争取上马一批新建项目,储备一批待建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发展。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产业向上下游延伸,重点培育壮大谯城区现代中药、蒙城县汽车制造改装、涡阳县煤化工、利辛丝网纱门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力争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争取成立省级中药研究所,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检测和产品研发中心,推进市级科研孵化器建设,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向广度深度发展。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加快古井热电公司、三星化工集团节能技改工程和利辛县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实现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工作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业发展更快、农民增收更多、农村更加繁荣稳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调整秋季作物种植结构,在抓好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做大中药材、蔬菜、林木、畜牧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继续推行“一村一品”,重点支持省市级102个试点村和12个示范镇的产业培育,力争年内形成专业村镇300个。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通过外引内联,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粮食、林木、中药材、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继续推进低洼地治理,搞好大中沟疏浚配套,大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确保年内新增除涝面积21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7万亩。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村镇规划编制步伐,大力开展空心村整治,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土地复垦置换等政策,统筹城乡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环保小康行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多元投资、社会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抓好企业帮扶、单位帮建、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等措施落实,让更多群众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政府要真心真意地关心他们的生活,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三)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民生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3 R3 S9 ]' t4 r" g# T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以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曹操纪念馆、涡阳老子文化园、蒙城庄子祠、利辛西淝河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积极筹建亳州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精心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实现旅游业大发展、大提升。

大力发展金融、证券和保险业。抓好徽商银行、华安证券入驻及工行亳州支行升格工作,组建谯城区农村合作银行,完成涡阳县、利辛县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工作。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完成已安排的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任务。支持国元保险等保险业机构发展“三农”保险,开发符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保险品种。加强银政企合作,整合政府融资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改造提升商贸物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各类市场建设,健全城乡生活和生产资料营销网络,确保年内建设或改造农家店500家以上。加快电子支付平台建设,实施药材质量信息化管理,提高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化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家乐福、苏果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整合、改造现有物流企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继续坚持走城市化带动发展的路子,以城市大建设促进城市规模大扩展、功能大完善、品位大提升、经济大发展。

着力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年内开工魏武大道、希夷大道向南延伸工程,启动105国道与307省道连接线工程,加快市南部新区建设,增强全市人民的发展信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进亳州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建设,继续搞好老城区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工作。加快涡河城区段治理、城区道路配套完善和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供水管网建设,积极筹建涡北水厂,力争尽快实现市区公共供水全覆盖。年内开工亳州火车站改扩建项目,争取许泗高速亳州段批准筹建。加快三县县城建设步伐,完善功能,做大规模,聚集人气,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

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建立市区联动、调控有力的长效机制。强化土地管理,盘活闲置土地,扎实开展打击土地“两非”专项行动,下决心净化土地市场。继续开展“扮靓城市,爱我家园”活动,下大气力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确保完成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年度目标任务。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亳州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敢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善于借开放搞活的力量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只有这样,亳州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加快以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攻坚步伐。按照“彻底改、改彻底”和“三个置换、两个结合、一个体系建设”(即:政府置换土地、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要求,加快古井集团产权改革、瑞福祥公司资产置换、九方制药公司资产重组等改制工作,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尽快完成市及县、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加快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改革。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的工作思路,采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等形式,突出产业招商、节会招商和亲情招商,招老乡,招大商,进一步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争取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稳步扩大中药材、农副产品等特色产品出口,确保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000万美元以上。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坚持全民创业、企业为本,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各类创业基地,为全民创业搭建良好平台。借鉴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经验,实施创业全程代理服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促进政策,强化引导扶持,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冒尖,宽容失败,进一步营造创新可贵、创业光荣、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让企业家放手放胆放心发展。

(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

今年实施的“十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牵涉面广、投入量大、工作任务艰巨。但是,无论这些工作有多复杂、多艰难,我们都必须服从全省、全市工作大局,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带着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民生工程,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亳州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力推进“十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拓宽筹资渠道,严格建设标准,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完成全年1000公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解决22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新建或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室22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个的年度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建成二级以上标准化乡镇敬老院30所,年内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二级以上标准化敬老院的工作目标。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确保全市4415名奖扶对象资金的足额及时发放。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年内覆盖率达90%。全面开工建设廉租房,确保完成1700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住房补贴发放任务。总之,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加快工作进度,千方百计地完成“十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发展带就业,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重点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范围。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

(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和谐亳州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扩大城区公办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促进亳州师专新校区建设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营或股份制医院,积极筹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强化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广谯城区经验,提升新农合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突出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送书下乡等工程,加快市博物馆、图书馆筹建步伐。广泛开展以华佗五禽戏为代表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管理,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努力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积极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属工作。加强统计工作,精心组织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人事、编制、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物价、气象、农机、质监、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扶贫开发、无线电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市,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增强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能力。严格信访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完善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制度,努力实现信访“降量退位”。全面完成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努力建设“平安亳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8以内。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违法活动,重点整顿食品药品市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是我们的神圣职责。面对跨越发展的新任务,面对激烈竞争的新态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有作为、高效率、作风实、从政廉的要求,全面提高施政水平。

(一)解放思想,奋发有为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改变亳州落后面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奋发有为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用创新的思维拓展思路,用创新的制度激发活力,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以时不我待、自我加压、奋起直追的勇气,以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坚定改革的锐气,以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风气,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树立大投资、大招商、大建设的发展意识,突出一个“敢”字,破除一个“难”字,落实一个“干”字,努力形成只争朝夕、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的工作局面。唯有如此,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唯有如此,亳州的发展才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二)致力发展,科学发展

当前,亳州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的问题,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各级政府既要着眼长远,谋划好牵动全局、关系亳州未来发展的大事;又要立足当前,抓好近两三年支撑亳州发展的一批大项目、大产业。要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尽快形成超千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加快涡阳煤炭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争取亳州板集电厂、涡阳三星百亿元煤化工基地尽快开工,把煤电、煤化工打造成亳州第一支柱产业。打好“中华药都”这一品牌,引进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建设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古井集团、双轮集团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重振白酒产业辉煌;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资源转化,做大做强一批粮食、肉食、林木、蔬菜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传统支柱产业。抓好汽车制造、中重型汽车改装和零部件加工等重点项目,把汽车产业打造成为亳州新兴的支柱产业。坚持名城保护、新区开发、老城改造相结合,突出抓好南部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努力把亳州建设成为皖西北新兴的工业和商贸城市,再现亳州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繁荣与魅力。总之,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实现三年内全市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城市面貌大变样的目标,不断开创亳州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改进作风,务实高效

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凝聚民心的巨大力量。我们要继续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推广“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强化工作执行力。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办好政府网站和行风热线,整合政务热线平台,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政府承诺的每件事情都要有诺必践、有践必果,对一切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都要坚决惩处、决不姑息,以敢于负责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作用。继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和决策评估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积极建设节约型政府,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全面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当前亳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肩负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奋发有为,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亳州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亳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亳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氨氮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幅控制在3%以内。

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强支柱产业。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大力实施“125工业振兴计划”,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50家。发挥“中华药都”品牌优势,确保年内医药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50亿元。挖掘煤炭资源潜力,确保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年销售收入突破65亿元。以江淮安驰微车项目为重点,加快皖北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扶持培育生物医药、绿色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持续推进5个省级开发区扩区,今年每个省级开发区再扩区3平方公里。大力发展市南部新区工业区。

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中心城市。今年主城区计划实施续建项目52个、计划投资28.7亿元,新开工项目66个、计划投资34.2亿元。在继续扎实推进在建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程:(1)完善南部新区路网工程。(2)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和景观建设工程。(3)继续实施安置还原小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4)开工建设市城市规划展览馆。(5)开工建设亳州幼师新校区。(6)启动郑店子中华药都养生园建设工程。(7)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工程。(8)实施西部城区道路改造工程。(9)实施老城区道路改造工程。(10)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三县县城,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力争三县城区人口、面积扩容15%以上。创新城镇管理,建设宜居家园。推行“网格化”管理,坚决遏制私搭乱建,全面治理脏乱差。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筹建市出租车调度中心,着力解决市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执法力度,取缔非法采砂,逐步关停各类黏土砖厂,推进水系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

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四百工程”和农民收入赶超计划,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粮油高产高效优质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小麦亩产千斤市,力争粮食总产达到95亿斤。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每县区规划建设1—2个农产品(食品)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特色农业。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三县延伸,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确保菜总产量达到380万吨。继续开展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示范推广活动。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抓好水果生产,建设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确保年内谋划储备项目1000个、总投资2500亿元,谋划一批大项目,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重点推进古井产业园等一批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济祁高速公路永城至利辛段、105国道涡河大桥建设工程,继续做好禹亳铁路、亳州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石油、铁矿勘探工作。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集中精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要增长50%以上。

奋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速商业网点布局,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3家,培育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2个。加快发展旅游业,全年创建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3家。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挖掘亳州养生文化内涵,完善养生服务链条,促进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中医药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会展经济。

奋力推进改革开放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初创企业、小微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中小企业2500家、个体工商户2万户。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大力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着力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制造、电子产品进出口基地,加快建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基地,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

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发挥新医药创投基金和农业产业基金的作用,大力培育成长性企业。

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编制亳州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以梆子戏等为重点的艺术创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文物古迹保护,高度重视二夹弦、五禽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

大力弘扬亳州精神,切实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奋力推进社会建设

沈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好民生工程。坚持民生为先,确保完成33项民生工程任务。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全面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和农民收入赶超计划,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财政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强化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执法,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亳州市首届体育运动会,推动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亳州建设纲要(2011—2015)》,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第三篇:2014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22日在亳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沈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中共亳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能快则快为主调,围绕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90亿元,同比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增长15%;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市个别经济指标增幅低于预期目标。但总体上看,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于全省前列,经济增长处在合理较快的区间。1—11月份,8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5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全部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3位。尤为可喜的是: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涡阳县、蒙城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力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及时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0家、总数达626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5%;新增个体工商户34735家、私营企业3843家;减轻企业负担5.8亿元。

实施特色产业升级工程。成立十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开展十大产业专题培训,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特色重点产业不断壮大。现代中药产业呈集群化迅猛发展态势,产值同比增长21%;食品制造和农产品加工、汽车农机及零部件制造、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产值增速均在20%以上。

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3项,新获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申请专利1968件、其中发明专利764件,授权专利971件、其中发明专利105件;新增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5件,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二届省政府质量奖。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古井集团设立全市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浙江大学(亳州)技术转移中心,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入孵企业31家。谯城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称号。

扎实推进园区快速发展。加快扩区升级步伐,增强园区承载力,5个省级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新入园项目100个、开工63个,其中工业项目97个、开工6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1亿元。亳芜现代产业园起步区8平方公里的路网工程基本完成,新签约项目34个,协议总投资308亿元,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二)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各项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加快行政管理创新。成立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升格市城乡规划局,组建市招投标监管局,城乡规划建设和招投标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合并原市经济开发区和市南部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药业发展局合署办公,服务药业经济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三清”工作,共清理资金18.4亿元、房产157.8万平方米、土地5368亩。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建投集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市土地收储中心收储贷融资工作,组建市交投公司。市建投集团实现融资18亿元,拟发行的20亿元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药都地产实现融资10亿元,交投公司完成交通基础设施融资27亿元。成立亳州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以市带县的新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和运营,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财税金融管理。稳步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调整理顺市对经济开发区、谯城区的财税征管体制。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蒙城、利辛湖商村镇银行、蒙城农商行、徽商银行利辛支行开业,涡阳村镇银行、利辛农商行已获国家银监会批准筹建,涡阳县农信社改制材料已上报国家银监会待批。典当、担保、金融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提速,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贷款94.5亿元、增长22.1%,存贷比达56.2%、比年初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存贷比8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推进土地流转新机制,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00万亩,涡阳县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三项改革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

(三)坚持多措并举、扩大开放,投资拉动效应进一步发挥。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市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组建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3个招商组,大力推进靶标招商、精准招商,实实在在地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全年实际利用市外内资819.6亿元、增长34.7%。投资5亿元的奇瑞重工农用机械装备制造、投资10亿元的太安堂人参加工和医药物流园、投资20亿元的海螺集团新型建材生产、投资20亿元的北汽集团现代农业装备生产、投资20亿元的江淮汽车零部件供应巢、投资23亿元的九州通现代中药物流产业园、投资60亿元的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投资80亿元的九洲方圆药业、投资80亿元的科创集团健康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亳州。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成立10个专业项目推进组,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推进机制。131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3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9亿元;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93个、完成投资308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2个、完成投资135亿元。古井生态产业园、杉杉服饰、东方帝维等项目建成投产,广药集团大南药大健康双产业基地、修正药业、德通绿色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利辛板集电厂主体工程今年4月有望开工。105国道涡河大桥、307省道亳涡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基本建成,济祁高速亳州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商杭高铁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的亳蚌铁路、徐淮铁路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亳州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9亿元,220千伏赵桥变等4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生产型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额3.73亿美元,增长26.5%。新增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22家,进出口额超百万美元的企业达55家、新增5家,超500万美元的企业达29家、新增4家。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7亿美元,增长31.4%。我市荣获“全国中药饮片出口城际第一名”称号,谯城区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四)坚持培育主体、强基固本,现代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着力培育种养大户,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全市50亩以上种植大户发展到4172户,规模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89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2家、省级示范社6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305家。

突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年实现粮食总产447.4万吨,创建全省首个“吨粮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蒙城县实现“吨粮县”创建目标。新增设施蔬菜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90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3.2万亩、总面积达106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6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56个。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大户1774家,总数发展到2.02万家。规模养殖比重达75%,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1个、省级7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

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1个国家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初步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实现产值22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94家、新增6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5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5家、新增45家,完成产值45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三县一区在全省第18届“江淮杯”竞赛中全部获奖;蒙城县芡河、利辛县西淝河及谯城区赵王河、油河、洺河、漳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任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9.5万亩、水利受益区23.6万亩,补充耕地9000亩;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64%。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9座,改造县乡公路200公里。

(五)坚持产城融合、建管并重,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高标准抓好规划编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城乡全覆盖、规划一张图”,亳州全域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决策民主化的方式,实行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进行多方案评审比选,建筑品位进一步提高;按照产城一体化的思路,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宜居宜业的城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大投入推进城乡建设。在市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147个、完成投资95亿元,新建城市道路64.5公里,拆迁面积141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还原小区120万平方米,10项重点工程完成任务,自来水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0%、90%和87%。获批各类建设用地3.28万亩。涡阳南部新城、蒙城城南新区、利辛滨河新区建设步伐加快,修建道路约70公里。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5.8亿元,开工项目375个,新建重点示范村26个。按照建设美丽小镇的要求,重点集镇规划建设开始启动,涡阳县高炉镇、蒙城县乐土镇、利辛县胡集镇和谯城区十八里镇等乡镇较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严管理解决突出问题。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责任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拆违控违,拆除违章建筑31.3万平方米;依法取缔非法客运三轮车5646辆,新增公交车150辆,优化公交线路14条;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清理垃圾16.5万吨,清理河道3587公里,拆除违章搭建物2.4万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私搭乱建、交通拥堵和环境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

(六)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全力推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5亿元的亳州康美国际中药城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投资22亿元的大唐国际城、投资12亿元的昌升药包材市场等项目进展顺利,涡阳万隆城市综合体、蒙城广运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利辛金龙商贸港、谯城天泉医药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积极推进“五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造农家店61个、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5个、农贸市场10个,新建便利店45个、早餐网点50个,新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4个。全市净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99家,总数达446家。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力度,曹操地下运兵道出入口改造、南京巷钱庄改扩建、华仑国际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花戏楼景区、北关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和道德中宫、薛阁塔、八角台遗址修缮保护工程加快推进,蒙城竹海湾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50亿元的木兰魔幻大世界即将开工建设。提升旅游休闲、宾馆服务产业功能,创建3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7家、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4家。全市旅游总收入78亿元,增长20.4%。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2013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29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药通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4亿元、增长60.5%,商品房销售面积265.7万平方米、增长44%。养老、托幼、文化、健身、物业管理等便民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工程、评估、咨询、劳动力等中介服务业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按照“保民生、保发展、保运转”的思路,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市完成财政支出205.4亿元、增长15.9%,其中,用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166.4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81%。投入资金80.2亿元,全面完成31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1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1万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五项社会保障完成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53元,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2%和11.3%,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均提高10%,政策范围内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27所,新增床位2932张,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提高到59%。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8万套、295万平方米。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毛入园率达76.5%;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千所村小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53.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亳州幼师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加快,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二期工程启动实施,亳州师专升格本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县级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水平,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市精神病医院、市全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市社会福利中心和3所县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投入使用。市图书馆、蒙城博物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建安文学馆正在进行设计施工招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华佗五禽戏普及面进一步扩大,涡阳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人口自然增长率8.47‰,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老龄、慈善、红十字会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统计、气象、地震、科协、档案、地方志、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扶贫开发、无线电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2.03万亩,建设绿色长廊600公里、长防林2.2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5万亩,创建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35个。建设城市绿道51公里,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2个,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省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村4个。蒙城县被全国绿化委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成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平安亳州建设,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中期任务,依法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法律意识和安全感不断增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药品药材“两打两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市及三县均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各位代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三十条具体措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全年办复人大代表议案8件、建议286件,政协委员提案370件,满意率达95%以上。大力弘扬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作为行为准则,力行开短会、发短文、办实事,切实精简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活动,建立政府重点工作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机制,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整合为民服务平台,加强12345政务服务直通车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廉政建设,继续实施“四项安全”工程,严格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回顾不平凡的2013年,面对严峻挑战和竞争压力,全市人民同舟共济、风雨兼程,携手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奋斗的足迹历历在目。我们不会忘记,每一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每一个难题的成功破解,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全体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亳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央、省驻亳各单位,向所有来亳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关心支持亳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落后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工业增速明显回落,农业基础还不牢固,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违法违章建设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为政不廉。对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扎实做好2014年各项工作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推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增长格局深度调整;全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全省经济增势强劲,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巩固,正处于大有作为的快速发展期;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综合实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必将在亳州大地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经济形势的新判断,紧密结合实际,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奋力开创亳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基调,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四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倾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方向,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合并、做大做强。完善古井集团、市建投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企业功能定位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巩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三清”成果,在三县一区全面推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2000户,新增私营企业2400家。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年内实现市县级部门预决算公开。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做好债务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理顺市区财政收支征管体制,严禁收入混库。继续做好“营改增”扩围试点,清理规范市县税收优惠政策。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确保利辛、涡阳农商行和涡阳、谯城村镇银行上半年挂牌。积极发展保险、证券、融资租赁、典当公司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市县融资平台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谋划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加快企业上市培育,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新三板”和安徽省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统筹推进城乡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工矿废弃地复垦”、“人地挂钩”、“农村宅基地”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承接落实好中央和省下放的审批事项,积极推进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切实做好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工作。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责整合,1月底前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年底前完成卫生与人口计生机构整合。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加大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管力度。

抓好社会事业改革。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探索推行药品阳光集中配送新模式。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及时落实完善生育政策。

(二)以加快转型升级为重点,拓展开发开放新空间。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的新要求,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对外开放工作。

实施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围绕重点产业、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三个重点,落实领导包保、分类调度和月度通报制度,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全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建成超亿元项目50个以上;新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0个,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济祁高速亳州段、307省道涡阳至蒙城段一级公路、202省道改造建设,推进商杭高铁、亳州机场、引淮济亳、涡河航道疏浚、涡北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争取贯穿皖北、连接中原经济区的城际铁路项目。

实施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工程。把招商引资提质提效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更加注重招才引智,坚决摒弃拼政策、拼资源、拼土地的做法,坚决防止引进落后产能和污染项目。密切关注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前沿动态,充分利用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借会招商等有效方式,着力拓展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空间,力争在重点发展产业、重大社会事业、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严格执行“六库合一”制度,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项目成功率。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60个以上;利用市外内资同比增长20%以上。

实施园区建设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机制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活力,优化功能布局,推动产城一体,提升产业承接规模、质量和集中度。加大5个省级开发区内涵提升力度,加快亳芜现代产业园扩区步伐,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现代中药、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继续抓好标准化厂房建设,探索企业进退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益。

实施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工程。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统筹做好外贸、外经、外资等各项工作。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4.7亿美元。抓好进出口企业孵化工作,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贷款,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力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三)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促进发展方式新转变。

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启动实施“1615培育提升计划”,聚焦重点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以此牵引经济整体发展。

聚焦发展重点产业。紧紧围绕现代中药千亿元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全力推进科创健康产业城、九洲方圆药业、太安堂药业、修正药业、广药集团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实现医药制造业产值170亿元。改造提升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煤电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古井配套产业园、五得利面粉等项目建设,力争板集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形成实物投资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强力推动汽车农机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江淮安驰、联滔电子、奇瑞重工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北汽集团现代农业装备生产、江淮汽车零部件供应巢项目。重点支持100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培育发展100户规模以下的成长型企业,加快建设100个重大工业项目,确保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完成发明专利申请700件;新增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18件。古井集团和浩翔农牧院士工作站力争年内挂牌成立。

加大实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落实和完善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突出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建立扩大信贷投放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确保全年新增贷款高于上年。

(四)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关键,探索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优化城镇发展布局。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按照城市在田园之上、田园在城市之中的理念,突出清水、绿树和文化三大特色,着力打造“田园城市”。制定完善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突出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镇怎么管”四大问题,重点解决已进城常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突出组团式发展,促进中心城区与三县县城共同发展,三县县城与中心集镇融合发展,美丽小镇与美好乡村协调发展。以建设美丽小镇为重点,每个县区每年选择2—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按照微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坚持严守底线、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率。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我们将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今年,在市中心城区安排建设项目247个、总投资87.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83个、投资56.6亿元,新建项目64个、投资30.8亿元。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程:1.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置还原房建设。2.实施城区水系治理和公园建设工程。3.实施新区路网完善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工程。4.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5.开工建设涡河人民大桥工程。6.开工建设市文化馆、职工之家等文化工程。7.开工建设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和体育馆,启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8.实施市人民医院二期、市养老服务中心和流浪乞讨人员安置中心建设工程。9.建设国家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0.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同时,加快数字城管和城区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市客运西站和公交港湾建设,优化公交运行线路,新增一批公交车、出租车,加强停车场位建设,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推进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健全城市管理组织体系,落实网格化责任机制,建立常态化投入机制,严格制度化奖惩机制,推进管护作业市场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治理,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责任制,规范户外广告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管理,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进一步抓好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巩固治理非法客运三轮车工作成果,坚决打击电动四轮车和“黑出租”非法营运行为。

(五)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实现“三农”工作新跃升。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继续抓好“吨粮市”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和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粮食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蔬菜面积达到195万亩。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力争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8%。加快构建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2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支持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力争年内家庭农场发展到1000家,新增6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800家,新增各级示范社160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100家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亿元以上企业超过80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市级以上产业化示范区产值超过260亿元。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以上。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完成西淝河、漳河、洺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及7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大力实施“5588”行动计划,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5座、总装机容量1380千瓦,新建和加固小型水闸48座,改造中型灌区2处,扩挖塘坝2192处,整治中小河沟607条,修复和新建机井8587眼;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8万亩。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40座,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和示范村8个。

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围绕“凡土必绿、凡地必净、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目标,在全市14736个村庄、89个集镇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年清理垃圾20万吨以上,清理河道4000公里以上,垃圾收集点达到5万个。

切实抓好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农村规划管理新机制,提升农村建设水平,逐步改变千村一面、千户一貌的状况。推进28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完善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20个,总投资6.3亿元。在示范村建设中,要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切实做到宜建则建、宜改则改。

(六)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带动,实现第三产业新突破。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年内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0家。

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万达城市广场、大唐国际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构建标志性城市商业集聚圈。扶持引导九州通、九洲方圆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中药材物流中心。支持发展邮政快递业,构建以快件分拨中心为核心的快递园区。着力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业态发展,年内争取建成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所。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办好2014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发展总部经济,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努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开展“农超对接”、“农商对接”活动,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0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20家。启动市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和改造工程,重点推进板桥口、涡北还原小区等菜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健身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积极推动信息网络消费,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

加速发展现代旅游业。围绕建设新皖北旅游中心的目标,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推动历史文化游与现代科技游相结合、休闲娱乐游与养生保健游相结合,促进文化旅游业与中药产业、白酒产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今年,重点加快木兰魔幻大世界、中华药都养生园、蒙城竹海湾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全年力争创建3A级以上景区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5家、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家。

(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文化建设新发展。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扎实做好“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亳州好人”评选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大力宣传亳州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热爱亳州、发展亳州的精神力量。加强对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营造昂扬向上、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繁荣文化市场。充分发挥老庄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等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不断提升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以实现生态文明为目标,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

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亳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全民节能,严格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大企业技改力度,组织实施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保今年我市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1%以上。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完成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工程,每个县至少建成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全面治理市区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等重点污染源,今明两年全面取缔城区燃煤锅炉,确保主要污染物持续均衡削减。凡主要污染物或重金属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管理,做好秸秆转化利用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市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继续推进农业源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完成60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任务。

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继续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在市中心城区启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推进三县创建森林县城,抓好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切实抓好植树造林,以增加冬季绿色、力争四季有彩为目标,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85万亩,建设绿色长廊590公里,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18.5%。

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重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市财政设立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做到奖优罚劣。

(九)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社会建设,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共创和谐幸福新生活。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把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一手抓援企稳岗,一手抓创业带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和创业培训力度,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6万人。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在上年的基础上,今年将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再提高10%和15%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0%以上。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新增床位1500张,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65%以上。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完善建设、分配、管理、退出机制,完成全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强价格监督机制建设,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继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做好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工作。加快市职教园区建设,确保亳州幼师新校区建成使用。加大对亳州师专升格本科的投入力度,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交流合作,确保本科班实现招生、中药执业药师培训班开班。设立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扶助专项资金,努力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孩子失学辍学。巩固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创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统计,扎实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普及华佗五禽戏,积极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推动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老龄事业稳步发展。

(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宗旨,巩固社会和谐新局面。

着眼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开展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信访工作。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积极开展网上信访,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严格实行“三位一体”包案化解和工作倒逼机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积案。

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加快法治亳州建设,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继续推进平安亳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依法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巩固药品药材“两打两建”成果,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重要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应急平台和专业队伍建设,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和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三、为民施政,勇于担当,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加快转变职能,创新治理方式,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履职尽责,提高行政效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更加注重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更好发挥政府为民服务作用。严格政府绩效管理,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和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活动,着力整治慵、懒、散、拖、贪现象。

(二)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落实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廉洁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不断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与人大、政协定期沟通协商制度,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并听取政协意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及时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

(三)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三十条规定。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会议公文办理、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依法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生产安全、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继续开展“八千干部联系帮扶万名困难群众”活动,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

(四)锐意进取,推动工作落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握新形势、新判断,强化目标导向,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进取意识,正视新问题、新矛盾,强化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努力破解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强化责任导向,一招不虚抓发展,踏石留印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加速崛起的新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亳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亳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励精图治、成果丰硕

过去五年,是亳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既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多重自然灾害等重大考验,也迎来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等难得机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市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发展三次产业,综合实力明显跃升。

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5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27。5:40。5调整为26。7:37。6:35。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在2007年基础上翻一番的奋斗目标。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42。37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财政支出突破100亿元,是“十五”末的4。4倍。2009年,我市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第二名,蒙城县、涡阳县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大力实施“125”行动计划和“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医药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食品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是“十五”末的4。1倍;全市规模企业达到552家,比“十五”末增加401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19家发展到70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7件。全市开发区已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比5年前扩大10倍;市南部新区工业组团入驻项目45个,现代中药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竣工。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节能减排目标全部实现。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累计兑付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财政性补贴资金34亿元。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畜牧振兴计划和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粮食总产达92亿斤,比“十五”末增长44。4%,连续5年受到省政府表彰;涡阳县率先实现小麦亩产千斤县目标,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全市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较“十五”末分别增长45%、42%、40%,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突破800家,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务经济加快发展,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万人次。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80万千瓦,比“十五”末增长33。5%。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苏果超市等国内知名商贸企业落户亳州,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万村千乡”等市场工程建设,新建、改建并通过验收农家店1913家,城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博物馆、曹操纪念馆、涡河公园、魏武广场、宋汤河景观带建成开放,市北关历史街区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花戏楼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2。9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升格为二级分行,邮储银行、药都银行成功组建,徽商银行落户亳州,10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五年累计新增贷款140。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5倍,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商业保险快速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不动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过去五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之大、开工项目之多,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共争取国家和省各类项目投资22。9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6。4亿元。组织实施重大项目692个,完成投资35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4倍,年均增长38%。

交通、电力、信息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济广高速公路亳州段建成通车,宁洛高速公路亳州段改造、泗许高速公路亳州段主体工程如期完工,亳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005年的6500公里增加到1万公里以上。22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5座,11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4座,全市主变电容量2500兆伏安,是“十五”末的2。7倍。信息通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不断扩大。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先后实施了主城区道路、桥梁、出入口、人行道改造工程,完善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污水管网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改造城区供水管网520公里,铺设城市燃气管网220公里,主城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35%,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历史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创建安徽省园林城市目标如期实现。市南部新区自2008年启动以来,累计拆迁46万平方米,征地15000多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集聚辐射功能开始显现。三县县城面貌变化巨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面完成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分别发展到18个、151个。蒙城县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利工程累计投资32。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8倍。投资13亿元的涡河近期治理工程顺利竣工,淮北大堤除险加固、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阚疃泵站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52万亩,解决了农村107。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2。6万户,完成生态造林1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土地流转和复垦整理步伐加快,全市累计流转土地71万亩,通过复垦整理,共新增耕地6。4万亩;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确权到户面积25。5万亩;率先在全省实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成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制度执行到位。城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行政综合执法能力不断加强。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古井集团40%股权转让、双轮集团改制圆满完成。广播电视资源有效整合,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区、乡镇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招商是第一要事,强化宣传推介,优化投资环境,成功举办5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4届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2届中国(亳州)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和2届中国(亳州)白酒文化节,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重大节会招商活动。五年来,累计引进市外内资6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68%和40。3%。淮北矿业等四大煤业集团、江淮汽车、康美药业、重庆啤酒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亳州,对外开放开始向高层次、宽领域迈进。加强与中央和省属大企业、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及芜湖市的对接交流,在产业配套、经贸往来和文化旅游合作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外贸易在困境中突破,新增海关A类管理企业11家,进出口总额由“十五”末的1846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2亿美元,年均增长64。1%。对外交往日益密切,与6个国家的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亳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从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逐年提标扩容,4年累计投入68亿元,惠及500多万城乡居民。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寄宿生补助、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政策,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认真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20所,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利辛县被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县”。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慈善救助等工作稳步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工作成效显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加大,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3。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加固、改造校舍395万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等加快实施,亳州师专新校、亳州一中南校、亳州九中、亳州十二中建成使用,华佗技师学院开工建设,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累计完成教育投入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2倍。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安徽名牌产品30个,现代中药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计划”。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医院南院投入使用,新建44个乡镇卫生院、1143个村卫生室、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78万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医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新建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19个农家书屋,涡阳老子文化生态园开工建设,“老子传说”、“二夹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谯城区梆剧团根据沈浩事迹编演的话剧《民声的印记》受到广泛好评。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新闻出版工作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市体育场建成使用,2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全部完工,“五禽戏”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有了新提高,涡阳县武术选手张军勇夺得第十六届亚运会65公斤级散打金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国土和矿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成效明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人民防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地方志办公室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国税、地税、工商、质监、人事、编制、档案、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科协、老龄、供销社、残疾人、地震、气象、无线电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加强“平安亳州”建设,全面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重点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健全完善信访接待日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信访工作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命案侦破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治市进程全面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驻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被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和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畅通与群众联系渠道,不断改进市民论坛、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在线访谈工作,落实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咨询、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推广电子政务,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注重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来,共办理人大议案20件、代表建议574件,满意率达98%;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386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公务员廉洁从政意识显著增强,良好的政治生态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地级亳州市组建10周年,也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们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全力打造园区、融资、环境三大发展平台,加快培育现代中药、能源化工、白酒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城乡、民生等各项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与2009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37。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进出口总额增长35。3%,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8%。这一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庆祝地级亳州市组建十周年活动,极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扎实开展了“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和“环境优化年”活动,组织实施重点项目261个,完成投资15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在去年人代会上承诺的十大重点建设工程,除建安路涡河大桥和105国道涡河大桥工程因建设方案调整暂未开工外,其余工程均如期完成计划目标,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3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是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科学发展观在亳州大地生动实践的一段光辉历程。五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兼程,顽强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大台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加速亳州崛起,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亳州实际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切实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转变作风,努力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五年来的宝贵经验,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就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是600万亳州儿女众志成城、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亳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亳州建设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外向度不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压力与挑战巨大;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较小,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城乡基础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资源、环境与人口压力日益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单一,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管理中仍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环境还不优,政府工作水平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个别干部存在腐败现象等。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以出色的业绩报答全市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二、未来五年,加速崛起、兴亳富民

站在“十二五”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肩负重任,倍感使命光荣、机遇扑面、前程似锦。“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是奋力赶超、加速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开展南北结对合作,为我市加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建市十年来积蓄的力量开始释放,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我们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就一定能够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按照《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为主调,牢牢抓住产业转移、加快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推动开放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工作报告《亳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委《建议》要求,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和居民收入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翻一番以上;综合实力加速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建议》,市政府编制了《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综合考虑,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着力提升产业竞争水平。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500亿元的白酒及农产品加工基地、400亿元的煤电煤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皖北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电子、纺织、服装鞋帽等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节能照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努力在产业聚集上取得突破。深入实施“125”工业振兴计划,培育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培育发展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形成2个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建设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实现增加值、完成投资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努力在产业和企业规模上取得突破。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每个省级开发区每年扩区3平方公里,力争到“十二五”末,单个开发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农民返乡创业园建设,每个建制镇建设一个2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努力在工业发展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

(二)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力争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主城区和3个县城的人口、面积均扩展50%以上。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规划建设亳州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南部新区建设,启动建设涡北新城,提升西部工业园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道东片区开发。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为2030年建成1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远期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三县县城,力争“十二五”时期新区基本建成、初步展示形象。按照建设微小城市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中心镇、特色镇,提高城镇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农民自愿、及时复垦”的原则,尽快完成新村规划,抓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完善新村配套设施,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城镇管理,抓好文明城镇创建工作,治理脏、乱、差。“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三县县城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各乡镇要争创市级文明城镇。

(三)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施百亿斤粮仓、百万亩中药材、百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四百工程”为载体,推动农业升级转型,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家,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2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43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53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5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到21%。

(四)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依托名城、名人、名胜、名产资源,打造“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和养生保健基地。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促进农民消费。合理引导汽车、文化、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保障发展能力。把交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和布局,全面建成泗许高速公路亳州段工程,积极推进济祁高速公路、亳宿铁路、商杭客运专线亳州段工程建设,争取307省道改造工程尽快开工,加快绕城快速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亳州机场前期工作,提高涡河、茨淮新河航运通航能力,力争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基本建成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实施“引淮入亳”工程,大力推进骨干河流治理工程,全面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亳州建设,实现“三网融合”,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环保执法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争创省级生态示范市、示范县和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加大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煤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开展农村集中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优质安全。

(七)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中药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中药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鼓励扶持民办教育。积极筹建亳州学院,加快建设华佗技师学院。实施《亳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启动科技创新人才等十大人才培养工程,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八)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增强和谐发展能力。坚持民生为先,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着力抓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敬老院,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继续坚持领导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亳州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法规范宗教活动,坚决打击各类邪教组织。认真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驻亳部队建设,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增强开放发展能力。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培育民营企业上市。抓好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环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探索进城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有偿退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与央企对接、与民企对接、与芜湖结对合作,密切与周边地区、友好城市之间的经贸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筹建海关和保税物流园,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支持全民创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全面加强“信用亳州”建设,打造诚信药都。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2011年,提升标杆、争先进位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发展为上不动摇、民生为先不懈怠、稳定为重不折腾,少说多做、真抓实干,提升发展标杆,力求争先进位,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力争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在皖北创一流,奋力推进亳州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利用内资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一)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抢抓政策机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坚持实行“月调度、季考查、分级管理、重点帮扶”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谋划滚动机制,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和对接争取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列入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年内实施20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138个、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开工项目128个、完成投资100亿元,全年新谋划项目不少于800个、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全力保障泗许高速公路亳州段建成通车,促进济祁高速公路亳州段开工;推进307省道一级公路和202省道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改造县乡公路200公里;积极推动商杭高铁、禹亳铁路、亳宿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涡河航道疏浚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建设补助计划;开工建设涡河涡阳三桥、蒙城三桥。优化亳州电网结构,实施伯阳50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新建、扩建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农网升级工程。建成利辛至亳州天然气管道工程,实现向涡阳县城、亳州城区及沿线部分重点镇供气,推进安庆至亳州成品油长输管道(亳州段)工程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按照招大引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落实推进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新组建若干招商中心,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实现招商引资400亿元以上。

(二)全面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一手抓优势产业扩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靠大挂强,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年内,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增长5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0家,新增亿元企业15家。

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全市药业企业达到120家以上,中药加工业产值达到90亿元。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利辛板集煤矿、涡阳涡北循环经济园,积极筹建利辛板集坑口电厂,推进蒙城赵集煤矿、涡阳信湖和花沟煤矿前期工作,煤炭生产能力增加到700万吨;配合做好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依托粮食精深加工、畜牧水产果蔬加工、林木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2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蒙城江淮安驰微型车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利辛江淮扬天等汽车改装和专用车辆生产,配套发展涡阳财富康达等汽车零部件生产,实现整车年生产能力1万辆,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年产值25亿元。大力扶持谯城区杉杉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筹建南部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园。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抓好国能蒙城生物发电、利辛天极之光绿色照明、天利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彩印包装制品。

大力实施古井集团、双轮集团跨越式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突出抓好民营企业发展,促其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实现1家企业上报申报材料、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目标。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安徽名牌产品4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0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加大园区扩容升级力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做强产业。抓好省级开发区建设,确保5个省级开发区再扩区15平方公里。加强与结对市县、省属大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支持扩权试点镇申报筹建省级开发园区。在产业发展上,重点规划建设现代中药、煤炭化工、白酒及农副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物流、服装加工、筛网纱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突出抓好古井白酒产业园、芜湖亳州工业园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围绕“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着眼建设百万人口城市,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编制各类规划,完善规划管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计划在中心城区投资50亿元,重点加快南部新区建设,推动老城区片点改造,启动涡河城区段沿岸开发,着力打造城市综合体、文教园区、华佗国际中药城等城市核心区。做好建安路涡河大桥和105国道涡河大桥前期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行政执法管理力度,坚决制止私搭乱建行为。今年,在中心城区重点实施以下10大工程:(1)开工建设投资48亿元的市南部新区4个安置还原小区;(2)实施投资9亿元的宋汤河西岸刘庄棚户区改造工程;(3)完成投资6亿元的市南部新区工业组团扩区5平方公里任务;(4)开工建设投资2。1亿元的南部新区市政公园;(5)实施投资6000万元的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6)实施投资1。3亿元的老城区坑塘治理一期工程;(7)实施涡河沿岸街区改造一期工程;(8)实施投资2300万元的曹操地下运兵道出口、南京巷钱庄改造工程;(9)实施投资2亿元的华佗技师学院一期工程;(10)完成投资3亿元的亳州市人民医院新院一期工程。

按照“新区拉框架、老区增功能、整体上品位”的思路,加快三县县城建设,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各类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大力加强乡镇建设,每县区确定3—5个基础较好、人口较多的集镇,按照3—5万人规模先行规划建设。开展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各乡镇逐步新建或完善一条街、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居住小区;试点镇和重点扶持镇启动建设一个工业小区、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处理场,大力改善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进镇安居乐业。

(四)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百亿斤粮仓建设工程,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组织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粮油高产高效优质创建活动,确保粮食增产2%以上。实施特色农业开发工程,重点扶持药业企业发展基地,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引导,稳步扩大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继续推进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力争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进一步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和疫病防控,力争肉、蛋、奶总产增长6%以上,新建、扩建4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新方式,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发展到1600家。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加快谯城十八里现代中药园区和大杨粮食加工示范区、涡阳义门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利辛粮食科技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

实施农业生产保障工程,全面提高骨干河流防洪标准,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扎实推进沿淮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灌区续建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完成赵王河、利阚河治理及西淝河洼地治理工程,启动油河、洺河、武家河、赵王河上段治理和20座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解决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力实施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工程和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加强农田林网和绿色长廊建设,建设新村环村林带。进一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全面启动千村土地整治工程,有序推进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

(五)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科学编制商业发展规划,加快以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天运物流园为重点的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信旺集团商业综合体、家乐福超市、沃尔玛广场、春雨光彩汽车城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加快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亳州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支持亳州百大、利辛粮油商厦、涡阳新华电、蒙城五洲华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便利店、仓储店等新型业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00家。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工程”、“摩托车下乡工程”、“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家政服务工程”,积极开展“农超对接”活动,进一步规范繁荣城乡市场。办好2011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27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2011年中国(亳州)酒文化节,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

继续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筹建中华药都养生园、文化旅游娱乐园,培育精品线路,开展宣传促销,全年旅游门票收入突破6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0亿元。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努力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80亿元以上。大力引进异地股份制银行来亳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徽商银行机构建设,支持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和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以上。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发展高中教育,推进省级优秀示 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启动亳州师专迎评和亳州学院筹建工作,继续加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建设,推进与安徽中医学院合作办学,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规划建设市职教园区、县职教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和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推进教研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2-3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2个创新型企业,组建10个市级以上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启动建设人才楼和白领、蓝领公寓。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层医改,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抓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启动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工作;加快市精神病医院、谯城区人民医院等卫生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巩固改革成果,完善基础设施,筹建文化产业园,建设市图书馆、档案馆和五位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治理专项行动,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做好征兵、“双拥”和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民团结。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国税、地税、工商、质监、人事、编制、档案、地方志、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推进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人防、地震、气象、科协、老龄、红十字会和无线电管理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

(七)继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组织协调,细化任务分解,落实配套资金,全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确保完成任务。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加快社会化养老建设步伐,提高五保供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4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做到依法和谐征迁,年内储备报批土地1。8万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6200套、公共租赁房2200套。加强物价监管,坚决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八)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命案侦破、网上追逃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行动,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满意、人民幸福是我们施政的终极目标。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全体工作人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始于群众需要,终于群众满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加强行政许可监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构建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和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务公开,坚持网络问政,办好市长热线和市民论坛,欢迎群众监督政府。凡政府出台的政策、决定的事项,必须立说立行,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二)服务人民,建设高效政府。服务人民是政府的天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以公仆的情怀、真诚的态度、细致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下大气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落实为民、为企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全面推行马上办、限时办、联合办、网上办、公开办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服务。进一步精简公文数量,精简会务活动,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发展、抓大事。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落实机制,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重点工作实行分管副市长周调度、市长月调度、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机制,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支持一级、一级维护一级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实行压力传递,做到既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继续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长和模拟仿真督查机关效能活动,重点解决少数干部精神不振、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的问题。

(三)锐意进取,建设实干政府。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少说多做,真抓实干。要坚定发展信心,咬住发展目标,以新思维谋划新发展,以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在困难中大干,在大干中赶超,在赶超中崛起。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攻坚克难。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敢于先行先试,做到实干苦干,把勇气、智慧、信心和力量,转化为兴亳富民的扎实行动,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廉洁是从政的底线,是为人立身之本。越是大建设、大投入,越要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必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整治破坏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制度,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政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警钟长鸣,珍惜岗位,珍惜名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各位代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十一五”光辉历程,我们豪情满怀;踏上“十二五”新的征途,我们信心百倍!亳州美好的未来在呼唤着我们!让我们在中共亳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兴亳富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来源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web/unit.asp?unit_code=SA 001&xxfl_id=5300&sort=0&name=提交人大报告&unit_name=亳州市政府办公室

第五篇:亳州市涡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亳州市涡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开拓进取,跨越发展

“十一五”是我县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牢牢把握产业转移和振兴皖北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发进取,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涡阳发生了较大变化。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初步核算,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2.4%;财政收入增长3.6倍,突破1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5.5%。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规模工业产值增长4.4倍,二产比例较2005年提高12.66个百分点。农业基础更加巩固。涡河治理工程顺利完成,粮食连续七年丰收,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第三产业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7%;进出口总额增长6倍。招商引资增势强劲。引进内资增长11.5倍,引进外资增长5.5倍,年均分别增长64.6%和45.4%。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8.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年均增长33.9%,项目建设连续两年获全市第一。

这五年,是发展难题不断破解、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园区建设全面破题。县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已完成投入4亿多元,入园企业30多家,扩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土地保障更加有力。复垦新增耕地2.32万亩,置换建设用地1.2万亩,累计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6.8亿元。金融平台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210.23亿元,年均增长14.4%,金阳建投、涡建投资、兴阳担保有效运营,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正在运作。各项改革稳步实施。双轮酒业、三星化工、康达集团等骨干企业成功改制,实现了保就业、保品牌、保发展的目标。财政、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突出整治“中梗阻”现象,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投资创业环境不断改善。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城市框架全面拉开。财政投入城建累计达1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0倍。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和涡北新区拉开框架。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亮化、绿化、硬化、供排水和公交车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批住宅小区、宾馆、商场先后建成,体育场、公园、剧院、环城水系治理等一批项目完善了城市功能。镇村建设全面加快。集镇和新农村规划全面完成,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高,一批重点集镇和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道路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一年县乡通、二年乡乡通、三年村村通”建设规划正在有力推进,累计投入4.38亿元,新建县乡村公路1243公里,是“十五”时期的14.1倍。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居民收入普遍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72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8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民生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由12项扩展到31项,累计投入17.5亿元,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第一名,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买房难等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平安涡阳”建设深入开展,被评为“全省平安县”。生态县建设不断深化,人口素质得到提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教育督导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优秀,一中评为省级示范高中,二中通过验收。我县先后获得“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等称号。

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又跨上新的台阶。全县上下唱响争先进位主旋律、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以经济发展项目化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较上年增长13.5%;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38.8%;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58.5%;工业增加值42.1亿元,增长25.9%。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在2007年基础上三年翻番”目标顺利实现。今年,在全市2009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全省二类县考核获得第八名,首次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招商第一要事,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全年引进县外项目201个,到位县外资金62亿元,增长65.7%;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增长66.2%。新引进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皖美服饰、方荣钢构、榴园水泥、晟丰建材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先后落地。

(二)坚持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建设再上新水平。5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占年计划的147.4%。46个中央投资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星化工总投资20亿元的煤化工一期项目正式动工,袁店二矿将实现联合试运转,花沟东、花沟西、徐广楼、大段家煤矿前期工作有序展开。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涡北煤炭循环经济园开始启动,投资15亿元的洗煤厂已经奠基。

(三)坚持做强工业,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开展为企业送信心、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服务等“五送”活动,“223”培育工程顺利实施,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5家,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22亿元,增长51%。能源、化工、白酒、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以上。技改投入增长78%,累计达17.6亿元,工业效益指数达240,较上年提高89个点。大力拓展园区平台,完成投入2亿多元,实现扩园3平方公里以上,发展承载能力得到提升。高炉、义门工业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

(四)坚持做优农业,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全年投入支农项目资金1.05亿元,扎实开展小麦千斤县创建活动,成为全省第一个小麦单产千斤县。“151”强龙工程积极实施,大力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达7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8家,扶持规模养殖户2791家,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8.1万亩,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沟、路、树、桥、涵、井六位一体配套治理15万亩。涡阳苔干和皖麦38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林业生产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五)坚持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呈现新面貌。坚持规划先行,认真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和片区详细规划。严格规划管理,深入开展拆违控违活动。县城建设“五大工程”全面推进。新建华都大道等18条道路,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住宅小区万象城等即将建成,涡北塌陷安置区、雷古和王大庄等一批安置小区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改造,完成城区绿化8万平方米,滨河公园建设和涡楚河、向阳河环境治理全面启动。金博商城一期基本建成,紫光公园、城建展览馆、体育场、休闲广场等建成开放,档案馆、气象站、金桂山庄即将建成,涡河三桥、大剧院、中医院新区、垃圾处理厂以及老子文化生态园等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全面推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集镇“十个一”工程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复垦土地2700亩,置换用地获批8700亩。农村公共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一批安全饮水、卫生室、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等公益项目建成使用。建成县乡公路107公里、村村通公路160公里,今年“乡乡通”目标基本实现。

(六)坚持民生为先,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年31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7.89亿元,资金类项目发放规范有序,工程类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加固改造校舍44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新建村卫生室168个,新建农村敬老院10个,集中供养率达39%。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积极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农村基层医改圆满顺利,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县医院被评为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化解扎实有效。坚持打防并举,治安形势稳步好转。坚持常抓不懈,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平稳向好。“五五”普法工作通过省市验收。?老子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散打运动员张军勇在广州亚运会上勇夺65公斤级金牌,全县首届体育大会成功召开。食品药品监管、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环保、物价、国防后备力量、人防、审计、统计、广播电视、科技、气象、外事侨务、旅游、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廉政勤政,强化政务公开。主动向县人大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议案2件、意见和建议117件、政协提案140件。自觉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办理网上市民论坛769件、群众来信430件。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干事创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以加快发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把上级政策、外地经验与涡阳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具有涡阳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尽心竭力地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政府工作顺民心、合民意;必须坚持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全县上下热爱涡阳、建设涡阳、发展涡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生动和谐局面;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盯住盯紧,抓细抓实,创新创优,务求实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拼搏进取的五年,是我们科学发展、加速发展、全面发展的五年,是涡阳历史上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得益于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奋发进取。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涡阳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够优,人均经济指标还比较低;工业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工业、大项目还不够多;改革攻坚任重道远,人才、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违法建设整治任务相当艰巨;社会保障能力需要全面提升,困难群众的安置、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有待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务求尽快解决。

二、今后五年:加快发展,率先崛起

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我们已迈入争先进位、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面对竞相发展的新挑战,我们已进入不干倒退、慢干落后的关键竞争期。纵观“十二五”,涡阳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国内外产业转移全面加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力度不断加大,我省振兴皖北的政策更加给力。我县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长期积累的投入效应不断释放,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全县人民渴望兴涡富民的愿望和斗志与日俱增。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顺应全县人民的新期待,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学苏北,看皖北,凝心聚力,奋力赶超,全力谱写加快发展在皖北率先崛起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振奋精神鼓实劲,围绕重点抓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措施抓落实,顽强崛起上台阶”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发展、率先崛起、争先进位为主题,以全面转型、优化结构、兴涡富民为主线,以“126”行动计划为引领,坚定实施以工强县、以农稳县、以城兴县、以商活县、以人立县战略,坚持经济发展项目化,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坚持以项目化为抓手,突出抓好“126”行动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项指标翻一番,规模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入三项指标翻两番,努力实现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这一目标”;基本实现打造老子文化名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两大任务”;做强煤电煤化工、白酒酿造、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六大产业”。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5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27%、32%和24%,分别达260亿、650亿、168亿和30亿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达到16:50:34,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新型能源基地的龙头效应更加凸显。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济祁高速建成通车,省道完成改造升级,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000公里以上,铁路和航运能力全面提升,涡阳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城乡建设展示新形象。到2015年,城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35万,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道家文化旅游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到2015年,力争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县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改善,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双轮驱动”,全面实施“126”行动计划。

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由初期向中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126”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

提升工业化水平。坚持以工强县战略,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竞争力强、集群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抓好煤炭经济,全力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园和煤化工产业园,打造新型能源基地。以煤电煤化工产业为引擎,带动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全面发展,提升白酒酿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实施“百十亿”工程,力争培育煤电煤化工、白酒和农副产品深加工2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超十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0家,规模企业总数不少于300家,工作报告《亳州市涡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速城镇化进程。严格规划管理,着力构建“一核、两轴、四中心、十六点”的城镇布局。依托老子故里和滨水城市优势,主攻县城,开发集镇,建设中心村,把道家文化旅游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打造老子文化名城。力争到2015年,南部新城和北部新区初具规模,城市品位有效提升,工业园A、B两区支撑有力,特色城镇遥相呼应,涡河风光带展现滨水景观,老子文化生态园5A级景区基本建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老子文化名城屹立皖北。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要靠大项目,按照建设一批工业项目、一批城建项目、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和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四个一批”的要求,每年建成一批亮点,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谋划、建设、竣工、投产和使用。围绕“126”行动计划,谋划推进全县交通、电力、水利、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县城外环线以及涡河风光带等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进生物工程、新型能源、环保材料等高科技项目;推进煤炭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把投入转化成效益,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坚持转型发展,全面改进经济增长方式。

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园区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全方位、高水平、宽领域展开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多的大产业、大项目。坚持算大帐、看长远、合作共赢的原则,实行大招商、招大商,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出口份额,落实消费促进政策,推动三大需求同步增长。狠抓全民创业,鼓励各类能人回乡创业、兴办企业,全面提升创业水平。健全帮办机制,完善督办制度,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速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人文优势,着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及商贸物流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增强我县发展软实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度利用资源,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各类资源使用效益。抓好节能减排,支持节能改造,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环评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强化保障能力。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要素,紧盯不放,全力突破,有效打造集约高效、支撑有力的园区、融资、供地等发展平台,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坚强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企业家、产业工人和务工人员的培训,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坚持改善民生,全面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各类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发挥群众和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完善调解联动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化解各类问题。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1年:开好新局,争先创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着力推进“126”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县争先进位、加速崛起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明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实现全年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启动“126”行动计划

以实施“126”行动计划为引领,着力抓好“211”工程,即年内储备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工业项目50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坚持招商第一要事。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紧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科学编制产业招商规划,全力引进大产业、大项目。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瞄准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和行业龙头,实行点对点招商、以商引商,争取产业整体招商,提高招商实效。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继续实行领导带头招商,分解招商任务责任,加强跟踪服务,确保全年引进内资7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以上。

全面加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力争煤炭循环经济园、三星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陶瓷产业园、华华印业、榴园水泥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济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S307省道升级改造。突出抓好项目进度。全年力争开工建设省市重点建设项目66个,完成投资38.8亿元。突出抓好项目谋划。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做好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盘子。

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加强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力争新增存贷比达到60%。积极适应国家投资政策,优化融资平台,提高融资能力。强化用地保障。继续做好复垦置换工作,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方位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快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多功能服务区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力争全年实现扩园3平方公里。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软环境就是硬实力的观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二)坚定实施以工强县战略,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重点抓好“1337”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年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1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7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全面实施。

加速培育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这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涡北循环经济园和煤化工产业园,形成煤电、煤化工一体化。加快实施三星年产20万吨乙二醇、3万吨三聚氰胺和7万吨甲醇项目,加速提升精细化工产业水平。重点扶持白酒酿造、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构筑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着力扶持骨干企业,支持三星化工、双轮酒业实施跨越发展。年内,力争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投产工业项目30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全面启动镇级工业功能区建设。坚持把镇级工业功能区与小城镇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尽快完成功能区规划编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资源向功能区集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县财政将拿出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在用地指标、出让金分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力争年内高炉、义门、陈大、龙山、马店、楚店、石弓7个功能区完成创建任务,其他乡镇逐步实施。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继续开展服务企业“五送”活动,在项目、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积极扶持全民创业。降低创业门槛,抓好各类创业园建设,为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环境。力争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500家。

(三)坚定实施以农稳县战略,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通过实施“613”提升行动,全年实现粮食增产6000万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

全力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重点培育壮大和引进一批粮食、蔬菜、药材、林木、畜产品等特色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强化政策支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商标抢注,全年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认证实现新突破,建成10万亩绿色苔干生产基地。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突出抓好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重点做好楚店粮食产业和陈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大镇和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抓好小麦、玉米、大豆高产攻关,认真实施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巩固提高小麦千斤县创建成果。紧紧围绕畜牧升级计划,全面开展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建设活动,争取我县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实施苔干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药材、蔬菜、林业等特色经济。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强化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落到实处。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完成农村公路“三年规划”,实现村村通目标。积极探索“一事一议”奖补长效机制,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坚定实施以城兴县战略,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重点实施“1516”城乡建设工程,即加快南部新城建设,实施县城建设“五大工程”,继续开展集镇“十个一”建设活动,完成60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

倾力打造南部新城。坚持路网配套建设先行。完成华都大道等在建工程,启动新城南路等6条新区道路建设,实现供排水、燃气、通讯、路灯、绿化等设施配套。坚持住宅小区建设先行。全面启动王大庄、七里顾、胜利、紫光、五里窑、五里湾、矿工新村等安置小区建设,着力加快巨人印象、西苑之家等商业住宅小区建设,年内完成100万平方米住宅建设任务。坚持公共事业和环境建设先行。注重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城南公园、向阳河公园建设,完成儿童福利中心、光荣院、新剧院建设,启动高中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政务区建设,努力把南部新城建成集办公、居住、商务、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全力实施县城建设五大工程。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加快涡河三桥建设,着力打通南北交通主动脉。加快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改造,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实施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城区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抓好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安居住房工程。完成阳光花园三期工程和涡北廉租房建设,加快煤矿塌陷安置区、工业园安置区建设,实施县城棚户区改造建设,着力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启动涡北污水处理工程,加快三水厂建设,抓好广场、游园及城区出入口绿化,全面实施滨河公园、向阳河、涡楚河综合治理。实施综合整治工程。严格规划管理,始终保持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健全长效机制,注重日常管理,持续开展交通、卫生、经营秩序整治,逐步提升城市形象。

强力推进集镇建设。加快集镇“十个一”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集镇示范街、农贸市场、居住小区、工业集聚区以及公共绿化休闲场所等建设,改善集镇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提高集镇承载能力。加强集镇综合管理。从治脏入手,重奖重惩,下大力气解决集镇脏乱差问题,搞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争创文明卫生集镇。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土地整治、户籍改革、强镇扩权工作,促进集镇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实现全面转型。

着力加快新村建设。加大旧村撤并、塌陷区综合整治和“空心村”改造力度,年内完成土地整治5万亩,新增耕地1800亩。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将涉及项目向新农村示范点集中,每个镇按规划至少完成2个综合示范点建设。切实加快农村改水、改电、改厕步伐,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让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心舒适。

(五)坚定实施以商活县战略,着力加快三产发展

做大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抓好道家文化旅游。加快老子文化生态园5A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建设,举办老子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推介、合作和招商,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扩建工程,打造国家级红色经典旅游景点。加强辉山烈士陵园建设,争创3A级景区。开发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抓好金桂山庄、紫光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建设,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大力扶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强商贸物流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完成城西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和路网建设,金博商城建成经营,启动汽车、建材、农资、农机、家居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启动中储粮农产品物流园、新华电三方物流园、交通物流园和涡北物流园建设,积极构建商贸批发、连锁零售和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商贸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连锁企业进驻涡阳,加快传统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力争全年培育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商贸服务企业3家。

做活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认真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有效激活农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息中介、金融保险和社会化养老业,进一步拓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完善外贸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六)坚定实施以人立县战略,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要素。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以人立县战略的根本任务来抓,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局面。优先发展教育,提升高中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年要大力实施高中新区和职教园区建设,建设20所幼儿园。加快科技普及和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持续加大网吧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规范社会抚养费征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高度重视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继续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强化民生保障。继续积极实施民生工程,推行惠民政策“一线实”。全面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效益。加强建成项目后期管理,建立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抓好农民创业园建设,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认真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积极实行村级干部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扶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加强应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完善信访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坚持打防并举,进一步实行综合治理,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支持武警中队和消防工作建设。认真开展广电、统计、审计、档案、地方志工作,重视工会、共青团、文联、工商联、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地震等各项工作。

四、执政为民,真抓实干

各位代表!推进“126”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开创“十二五”发展崭新局面,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及各部门的积极作为。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转型发展的宝贵机遇,大力凝聚加速崛起的智慧力量,勇于承担兴涡富民的神圣使命,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强化创新意识,提升执政水平。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破除各种制约发展的障碍,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强化攻坚克难的本领,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新招,多出实招,确保政府工作更加顺畅、更加务实、更加有效。

(二)强化发展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争先进位目标,用科学的方法谋发展,用改革的思路抓发展,用扎实的工作促发展。激发干部创业热情,重奖严惩,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落实包保责任制,一抓到底,推动政府工作在求真中发展,在务实中前进,在实干中见效。倡导“天天在状态、时时有激情、事事争先进”的进取精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天,办好每一件,脚踏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干事,实实在在做人,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减文减会,减少应酬和事务性活动,集中全部精气神,全力以赴抓大事、干实事、做好事。

(三)强化群众意识,坚持勤政为民。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观念,把服务人民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做到服务发展零缺陷、为民办事零障碍、执行落实零折扣。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倾听群众所思所盼,尊重群众各种诉求,汲取群众的聪明才智,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强化法制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整治发展环境上敢于碰硬,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占强建、串标围标、欺行霸市等行为。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

(五)强化效能意识,加强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严格“一岗双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明察暗访、督查督办、全程跟踪、行政问责制度。加强轮岗交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工作提速增效。厉行勤俭节约,力戒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放眼全县上下,处处涌动创新创业的激情;展望美好未来,我们充满决战决胜的信心。让我们在中共涡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真抓实干,赶超争先,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十二五”发展步伐,全力实现涡阳在皖北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来源地址:http://gy.gov.cn/SortHtml/1/5479642552.html

下载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亳州市初中数学

    亳州市初中数学(5)班国培总结 辅导老师 李影 2012年“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我担任了亳州市初中数学五班的辅导老师,心里充满了激动,应该说我是很幸运的。回......

    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

    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亳效办„2010‟3号关于印发《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日常考评实施细则》的通知市直各单位:《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日常考评实施细则》已经市机关......

    亳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亳州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行政执法查处分离与罚缴分离制度交通行政处罚,除依法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情形外,适用一般程序。实行执法检查与处罚决定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建立相互制约、......

    亳州市网吧行业协会章程

    亳州市网吧行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名称: “亳州市网吧行业协会”。 第二条 性质: 由合法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

    亳州市排球协会章程

    亳州市排球协会章程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团体名称:亳州市排球运动协会 第二条 本团体的性质:本团体是由亳州市广大排球工作者和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亳......

    亳州市时代项目投资有限公司

    亳州市时代项目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亳州市时代项目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由北京盛世华景投资公司与河南省星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亳州成立的一家公司大型投资公司.......

    2012年度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年度亳州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亳州市政府办公室 一、2012年经济社会和城建事业发展概述1、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亳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

    亳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大全)

    亳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简报第2期(总61期) 亳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1月29日联合普法共建和谐校园 近日,涡阳县城东司法所以“普及法律常识、培育法治理念、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