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

时间:2019-05-14 1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

第一篇: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

审判长、陪审员:

我依法接受本案原告人XXXXXXX有限公司委托,担任原告人XXXXXXX有限公司的全权诉讼代理人,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同时,在庭审前,也是本事件的全程见证人。5.27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我既接受XXXXXXX有限公司之委托,带车急送伤者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XX医院救治;其间与XXX家属代表及其所聘律师就补偿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因双方期望值相差巨大磋商未果;以后按照原告要求,提供了相关举证材料;今天又参加了庭审调查。对本案的案件事实有着充分的了解。

首先,我受XXXXXXX有限公司之委托,代表公司领导及全体员工,对伤者的受伤表示惋惜和同情,公司领导表态,愿意为XXX在当地最好的医院已经治疗痊愈的情况下,再给予适当的救助和补偿。

根据事实与法律,提出证明被告(某市人社局。以下同。)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违法的资料和意见,维护原告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受托代理人的当然职责。纵观本案,受托代理人认为:

一、被告工伤认定程序不合法

被告在答辩状中所列各项程序详细,时间节点明确,看似条理清晰、程序合法。但是,被告故意回避了一个关键的事实,《工伤认定办法》第九条规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第二款规定:“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做出调查笔录”。本受托

代理人认为,《办法中》的“需要”是指双方当事人意见不一,产生分歧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中的双方,正是多次协商未果,产生了巨大分歧,一方当事人才向被告申请工伤认定的。所以,对于被告在法律上是“需要”的,即被告必须履行的职责。被告无视原告根据被告要求所提供的各项举证材料,更不对当事人、事故现场及相关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和取证,草率的做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书》,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只要是在工作单位受的伤,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工伤,单位就得赔偿,甚至有关社保行政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过类似的话。难道这就是合法的吗,就是公平的吗。用人单位是合法纳税人,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当受到尊重和维护。不要认为这些与本案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实真的与本案无关,这些事实(不管社保行政部门是否清楚的了解,很多认定的轻率,伤者过度的强势意识和用人单位的无奈),在一个具体的案件里,已经成为相关参与者的常识、不言自明的社会认知或潜意识。这些事实已经深深嵌入打工人员、社保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等案件参与者的内心深处,成为这些案件参与者做出认知、决定、盲目服从的理所当然的、无需思索的条件。从另一个方面说,社保行政部门即使认定错误却受不到相应的行政处分和责罚,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行政处分和责罚。这也是人们无奈的、共知的“社会事实”。

二、被告认定事实不清楚

被告在答辩状中所表述的事故发生的经过是清楚的,但经过不一 定就是事实真相,有时甚至是掩盖了事实真相,本案恰是如此。被告认为“原告陈述XXX故意将手伸进输送皮带并涉嫌故意诈骗的情况没有公安机关的认定,也没有证据证明,原告陈述的内容全部基于原

告自己的推论和设想,原告没有认定XXX是否涉嫌故意诈骗的职权不应妄下结论”。事实是:

1、当时XXX的手还在皮带里绞着,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原告人不能也没有权力置伤者的伤情而不顾,坐等公安机关来认定是否涉嫌诈骗,原告只能紧急拆除机器,救出伤者,送往医院。

2、对于“必须先停机,再处理,未停机严禁将手伸入皮带”的规定,当班员工XX证明:“他(指XXX)应该知道,天天强调,大伙都知道,我也没想到他用手去弄”。当班值班领导XXX证明:“这次事故的发生,完全是XXX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为,根据我所知道的情况和事后了解,XXX是在未停机、机器运转的情况下,拒不听同事XX的提醒,故意把手伸入皮带造成的”;对于操作规程“全体员工是非常认真遵守的,唯独XXX不遵守操作规程造成如此后果”这就是证据,足以证明当时的实际情况。

3、XXX无视安全操作规程,拒不听从当班领导和当班同事的告诫、提醒,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追求这种结果发生,既不是疏忽大意因为“天天强调”,也不是不可预料因为“大伙都知道”,只能是故意。既然是故意,就有可能涉嫌自残,涉嫌诈骗。这样的推论,我认为是严谨的、科学的,也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所谓的“妄下结论”。被告认为“原告陈述XXX班前引用了大量白酒,是酗酒,没有相关证据证明”。事实是:当班值班领导XXX证明:“更重要一点,XXX班前饮酒,这也是与此事故有联系的”。这就是证据。这些如此重要的证人证言,被告却只字不提,只要求原告出具公安机关的认定和酒精检测报告,不能出具,就认为是妄下结论。而原告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做到的。由此,被告对原告的举证刁难是显而易见的。

三、被告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为工伤:1.故意犯罪的。2.酗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被告认为:“XXX发生事故的情况,没有证据证明具有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况,理应认定为工伤”。本案中有一个事实,被告在答辩状中未曾提及,本受托代理人认为,应当向法庭如实阐明:首先,XXX班前酗酒,班中不顾领导的告诫、同事的提醒,在完全没有非排除不可的故障的情况下,毫无征兆的、突然地将手伸入皮带内,造成受伤;其次,XXX刚刚被送入医院治疗,伤情尚未稳定之时,其家属及不明身份人员6人,来厂大闹,强索赔偿20万元;再次,XXX家属多次向本受托代理人和他人说:“我家欠别人外债十几万,好几年了,就是没钱还”。“这次起码还个差不多”,等等。凡此种种事实,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在内容上具有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明确的证明了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证据链条。本受托代理人认为:如前所述,原告向被告提供了较多的证据证明XXX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其行为符合故意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既然是故意,就有可能具有法定的三大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为工伤的法定情形。如此多的证据指向,被告却视而不见,而简单地归为“职工因疏忽大意未严格遵守”,更证明了被告的长久形成的行为惯性和思维定式。

综上所述,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是简单草率的。对于XXX一方的证据照单全收,对于原告方的证据视而不见,对于不利与XXX一方的法律规定,只字不提,不但无法明确本事故的全部事实,而且把全部利益均归于XXX一方,在这份认定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被告人按照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式,草率认定,应付差事的懒政行为;不难看出,这份认定书是先有了结论然后加以勉强的论证,意在造成已经认定的既成事实。那么,法律何在,天理何在,公理何在。我所代理的原告方,只能仰仗法律之天威,依靠法院的公正,来维护自身应有的尊严、应有的公平。

此致

XXX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受托代理人: XXX

2013-X-X

第二篇:A公司诉B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代理词

A公司诉B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代理词

A公司诉B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国浩律师集团(天津)事务所接受原告A公司的委托,指派我担任A公司诉B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案第一审代理人,通过法庭调查,综合案件情况,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原被告之间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应依法予以解除 2007年10月31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该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合同。该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出租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XX号房屋。该合同第五条第一款约定:“拖欠房租累计壹个月以上”,原告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截至2010年7月24日(先予执行之日),被告已经累计拖欠房屋租金共计21个月之久,且经多次催要未果。

代理人认为,《合同法》第227条明确规定:“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此外,《天津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第27条规定:“拖欠租金累计6个月以上的”,出租人有权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收回房屋。本案中,被告拖欠房屋租金长达21个月,无论是法律规定的6个月还是当事人约定的1个月,均成就了合同解除的条件。

二、被告应向原告支付房屋租金3850000元

《房屋租赁合同》第二条第1款约定:“出租房屋价格全年总计人民币220万元,大写贰佰贰拾万元整”。由于被告已经累计拖欠房屋租金21个月,故应向原告支付房屋租金共计3850000元(220万/12月×21个月)。

对于被告提到的房屋面积问题,代理人认为,房屋面积问题不属于本案的争议焦点,不应作为被告拒付租金的抗辩理由。

其一,本案租金计算标准为整体计租而非按面积计租 《房屋租金合同》第一条明确约定:“甲方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XX号总面积双方认定为3700㎡出租给乙方”。第二条第1款约定:“出租房屋价格全年共计人民币220万元,大写贰佰贰拾万元整”。

根据合同的约定,原告的计租方式是出租房屋的整体(1-3层)而不是依据具体的面积。按照通俗的讲法,本案属于典型的“打包出租”。因此,房屋的面积问题不应成为本案的争议焦点。

其二,租赁物的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并不冲突 由于原被告双方对于出租房屋的面积没有明确约定为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根据《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应按照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中之所以约定为“双方认定为3700㎡”,便是因为在面积计算时,累加了天津市高层房屋公摊系数为1.33的公摊面积。因此,本案中出租房屋的实际面积与约定的面积并无冲突。

其三,被告放弃房屋面积鉴定申请,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庭审中,被告曾要求对涉案房屋的面积进行司法鉴定,但由于被告未支付鉴定费用,故未对此进行鉴定。

代理人认为,被告逾期不预交鉴定费用,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三、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违约金770000元

《房屋租赁合同》第四条第9款约定:“如任何一方违约而致使本合同无法依照约定履行的,应向无过错方支付本合同项下租金总额中尚未交纳部分的20%作为违约赔偿金”。代理人认为,该条款是双方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约定的内容和比例均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鉴于被告拖欠房屋租金共计3850000元,因此,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违约赔偿金770000元(385000元×20%)。

四、被告应向原告支付2008年、2009年采暖费266400元 《房屋租赁合同》第二条第3款约定:“供暖费由乙方负责,以上收费如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变动,按市政府要求相应变动”。

截至2010年7月24日(先予执行之日),被告连续拖欠了2008年及2009年两个采暖期的费用。根据天津市物价局《关于我市调整非居民供热价格的通知》,2008年、2009年采暖期非居民供价格为每平方米36元。因此,被告应向原告支付2008年、2009年采暖期供热费用共计266400元(36元×3700㎡×2年)。

五、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物业服务费56666元

《房屋租赁合同》第二条第4款约定:“全年物业服务费40000元”。

自2009年2月15日至2010年7月24日,被告已经累计拖欠物业服务费长达17个月之久。根据合同的约定,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物业服务费56666元(40000元/12月×17个月)。

六、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由原告垫付的保证金等费用476200元

因涉诉房屋如不能及时腾交原告,将严重影响原告的正常经营。故原告于2009年5月4日向南开区人民法院提出先予执行申请。

由于被告拖欠商场租户保证金等费用,导致商场租户拒绝腾交房屋。为了减少各方经济损失,原告为被告垫付了本应由被告支付的保证金等共计476200元。

原告认为,商场租户的保证金等费用均交纳给了被告。因此,本应由被告向商场租户返还全部费用。鉴于原告已经为被告垫付了全部保证金等费用,因此,被告应向原告支付保证金等共计476200元。

七、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由原告垫付的评估费112000元 庭审中,被告提出对于涉诉房屋的装修、设施等进行评估鉴定,但拒不交纳评估费用。为了使庭审能够顺利进行,原告为被告垫付了评估费用共计112000元。代理人认为,该评估费用依法应由提出申请的被告承担。鉴于原告为被告垫付了该评估费用,因此,被告应向原告支付评估费共计112000元。

综上,代理人认为本案事实清楚、正确充分,依照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原告的诉讼请求理据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支持,以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致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

代理人:国浩律师集团(天津)事务所 杨超

2010年4月12日

第三篇: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浦民一(民)初字第10187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长宁区某路某弄某号某室。

法定代表人陈某,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金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奚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某号某号厂房。法定代表人程某,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于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律师。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注册地上海市松江区某镇某路某号某室,经营地上海市闸北区某路某号一某楼某室。

法定代表人沈某,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马某,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5月18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周某独任审判,审理过程中,依法追加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于2009年7月16日、11月2日、2010年4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金某、奚某,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于某,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马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称,原告系可口可乐某公司中标的制冷设备供应商。

2008年5月12日,原告向被告授权代理商第三人订购被告公司品牌的“SONDEX”板式换热器六台。签约之时,第三人分别提供被告的各类授权文件及证书。此后,原告将上述六台换热器交付可口可乐某公司工地。之后,被告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声称上述换热器并非其品牌产品。为此原告要求第三人予以澄清,第三人与被告共同出函证明上述换热器均系“SONDEX”品牌产品。然而时隔不久,被告委托律师致函可口可乐公司称,其所购的换热器系假冒产品,并称将追究其使用侵权产品的责任。可口可乐公司即要求原告退货、换货,否则停止原告其他所有产品的验收。原告为维护自身之商誉,原告另行采购并安装。为此产生重购费用人民币(以下币种同)684,000元、安装费30,000元、运输费用9,000元,共计723,000元。原告认为,被告一方面确认其授权代理商供应产品的品牌,一方面又发函宣称原告所购产品系假冒产品,其自相矛盾的前后陈述系愚弄原告及其最终用户的恶劣行径,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商业声誉并导致可口可乐某公司退货的严重后果,被告理应为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登报致歉;判令被告赔偿损失723,000元。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辩称,被告与原告所声称第三人之间没有生意往来,也没有授权,第三人也不是被告的代理商。2009年4月在某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涉案设备不是原告生产,故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发律师函,被告向可口可乐公司发律师函的行为是正当。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陈述,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2008年5月12日的《设备买卖合同》记载“卖方: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买方: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买卖设备:(1)上海SONDEX融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43-TKTM31二台(2)上海SONDEX供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

21-TKTM93二台(3)上海SONDEX冬季运行板式换热器S110-IS10-215-TKTM49二台……”。上述合同卖方签名人为郑晓安。上述合同签订时郑晓安向原告提供了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印章的某公司简介、确认书、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代码证、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税务登记证、授权书等。2009年4月2日,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印章的函称,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市)有限公司现场工地的设备系被告原装设备。2009年4月16日,被告委托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于某律师致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安装的使用的六台板式换热器设备是冒用SONDEX(某)品牌的设备,要求拆除假冒SONDEX产品和设备。之后,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要求原告更换涉案六台板式换热器,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的要求,另行购买相关设备进行了更换。2008年6月至12月期间,第三人向原告提供购货单位为原告、销货单位为第三人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六份,金额为541,880元。

审理过程中,被告提供涉案板式换热器设备与被告生产的板式换热器设备对比照片4组。

上述事实有,《设备买卖合同》及附件、2009年4月2日信函、2009年4月16日律师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信函各1份,庭审笔录各3份,照片4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6份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原告、第三人均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在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安装的涉案设备系被告生产,且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要求更换涉案设备的行为,也可证明涉案设备非被告生产,被告向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的行为,是被告维

护其自身权利的合法行为,并不存在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故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1,030元,减半收取计5,515元,由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周伟忠

书记员周丽萍

第四篇:原告顾XX诉被告XX服务社、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原告顾XX诉被告XX服务社、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浦民一(民)初字第19356号

原告顾XX,男。

委托代理人王XX,男。

委托代理人龚XX,男。

被告XX服务社,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XX号。

法定代表人苏XX,社长。

委托代理人谢XX,男。

委托代理人顾XX,上海市XX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XX创业社,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XX号。

法定代表人沈XX,社长。

委托代理人范XX,男。

委托代理人张XX,女。

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XX号。

法定代表人沈XX,所长。

委托代理人范XX,男。

委托代理人张XX,女。

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XX号。

法定代表人庄XX,局长。民事判决书

委托代理人傅XX,男。

原告顾XX诉被告XX服务社、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XX服务社、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的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顾XX诉称,2008年7月,原告在向其居住地政府部门办理自谋就业和出国探亲的相关手续时,发现原告《劳动手册》上的就业记录与被告

(四)劳动就业信息网的就业记录不一致,导致原告无法办理自谋就业和出国探亲的手续。原告在近一年的信访过程中,经多次与被告

(四)交涉无果后即向浦东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在被告

(四)向法院提供的证据中得知,是被告

(一)、(二)、(三)非法盗用了原告的劳动就业信息,捏造了所谓原告在被告

(一)处虚假的就业经历。被告

(四)作为劳动就业的职能部门,在被告

(一)、(二)、(三)非法盗用原告的劳动就业信息,造成原告《劳动手册》上的就业记录与被告

(四)劳动就业信息网的就业记录至今不一致的侵权过程中,被告

(四)严重疏于管理和监督,也负有侵权责任。尤其是原告通过长达一年多的维权,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多次督促下,被告

(四)仍坚持避重就轻、敷衍搪塞的工作态度,导致对原告的侵权事实延续至今,给原告在精神上造成更大的伤害。综上所述,四被告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劳动就业权和生存权,给原告的基本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且严重侵犯了原告的探亲权和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私权,致使原告在经济及精神上遭受很大的伤害。据此,根据我国《民法》、《民诉法》有关规定,原告特提起诉讼,望法院依法作出支持如下诉讼请求之判决:1.判令被告立即撤销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原告在被告

(一)处就业的虚假信息;2.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就业损失费按每月人民币3,292元计算,自非法作为之日2008年6月起至被告撤销其非法作为之日2009年9月止,共计人民币52,672元;3.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精

神损失费人民币30,000元;4.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上访损失费人民币5,000元;5.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被告XX服务社、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共同辩称,原告的劳动就业信息在2008年9月27日已经终止,对原告提出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的赔偿要求,因原告没有依据,故被告不同意赔偿。

经审理查明,被告XX服务社系为解决“4050”人员就业而成立的企业,被告XX创业社系被告XX服务社的上级单位,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系被告XX创业社的主管单位,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系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的业务主管机关。2008年7月,原告在向其居住地政府部门办理自谋就业的相关手续时发现,原告《劳动手册》上的就业记录与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劳动就业信息网的就业记录不一致,为原告于2008年6月25日至2008年9月27日在非正规组织XX服务社就业。该记录与原告的就业情况不符,原告从未在XX服务社就业过。为此,原告在到其居住地的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理申请公司创业的失业证明及为出国办理工作经历公证时,因有上述在XX服务社就业的记录而未果。事发后,原告没有与被告XX服务社联系要求撤销不实的就业记录,而是直接以信函形式向上海市XX局投诉并赴京向国家信访局反映相关情况。上述机关在接到原告的投诉后,给予了原告答复,并要求相关单位予以处理。2008年9月27日,原告在XX服务社就业的记录被撤销。2009年3月,原告在本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撤销原告在XX服务社就业的记录并要求赔偿。因劳动信息管理系统中关于原告就业信息的记载,系用人单位与原告间的民事活动的记载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或其工作人员作出,该信息记载不属具体行政行为。故本院裁定驳回了原告的诉请。原告上诉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的上诉。现原告又起诉如诉请,四被告则答辩如辩称。审理中,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因就业信息被不实记录期间,其所发生的具体的就业损失的存在。但XX服务社表示自愿补偿原告3,000元。

另查明,原告就业信息被不实记载为在被告XX服务社就业,四被告未因该就业信息的虚假记载而获利。

上述事实,由本院的(2009)浦行初字第68号行政裁定书、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2009)沪一中行终字第169号行政裁定书及庭审笔录等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因劳动信息管理系统中关于原告就业信息的记载,系用人单位与原告间的民事活动的记载,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或其工作人员或XX创业社、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作出,故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XX局、XX创业社和上海市浦东新区XX劳动服务所不存在侵权行为,所以原告要求他们赔偿缺乏依据,本院无法支持。至于被告XX服务社,因其对原告就业情况的虚假记录,导致原告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其应停止侵害行为,撤销不实记录。对于原告要求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就业损失费按每月人民币3,292元计算,自非法作为之日2008年6月起至被告撤销其非法作为之日2009年9月止,共计人民币52,672元的诉讼请求,因原告没有提供其未能因此而就业所受损失的具体依据,故本院无法支持。对于原告提出的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人民币30,000元的诉讼请求,因在财产损害赔偿中没有精神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故本院无法支持。对于原告要求判令被告立即赔偿原告上访损失费人民币5,000元,因原告在发现该情况后若立即与XX服务社联系妥善解决问题,或尽快依法选择恰当的诉讼,问题应是能较快解决的。而原告选择的上访并不是原告解决问题的必须的办法或途径,故对原告的该项诉请本院亦无法予以支持。对于被告XX服务社自愿补偿原告3,000元的表示,因该行为与法不悖,本院予以确认。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XX服务社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办理撤销原告顾XX于2008年6月25日至2008年9月27日在XX服务社就业的信息;

二、被告XX服务社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给付原告顾XX补偿款人民币3,000元;

三、驳回原告顾XX的其他诉讼请求。

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992元,由被告XX服务社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康莉敏

审判员丁海宁

代理审判员陈欣媛

书记员朱琛

第五篇:代理词(陈xx诉成都xx文化公司出版合同纠纷案代理词)Microsoft Word 文档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员:

陈xx与成都xx图书出版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合同纠纷案,本代理人依法接受原告陈xx的委托,担任其一审诉讼代理人。代理人接受指派后,认真分析了案情及原告的民事起诉状、相关证据材料;随后,代理人依法调查收集了相应的证据材料。通过参加今天的法庭调查审理,代理人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诉讼主张合法、合理,应予支持。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请审判员参考。

一.原被告之间的《图书自费出版协议书》合法有效,双方均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1.原告与被告于2008年5月6日签订的《图书自费出版协议书》(编号:no:0026919)。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出书时间、印数等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约定。该约定满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条的对合同基本内容的要求,双方合同权利义务清楚明白,并不存在任何争议。

2.原告与被告均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原告为成人,精神正常,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告为合法注册之公司,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之资格,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同所产生的合同权利与义务应由双方承担与享有。

3.该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

(1)合同的性质问题

本案中,虽然双方之间签订的合同名为出版协议,其实为出版委托代理合同。原告系作品的著作权人,需要出版自己的作品,符合签订出版合同主 1

体资格;被告不是出版社,无出版图书的资格,不是直接签订出版合同的当事人;但是被告可以联系有出版图书资格的出版社,帮助原告实现出版图书之目的。而且双方在合同中,被告承诺的义务也是确保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而不是自己出版。从这个意义上讲,被告是接受原告委托,代为办理出版图书相关事宜的组织,其行为符合委托代理行为的特征;双方之间签订的《图书自费出版协议书》不属于《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图书出版社与图书作者之间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不受该条例规定的图书出版者实行行业准入制等规制的约束。

(2)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对代理出版协议的主体资格进行严格限定,未对代理出版行为未予以禁止。按照民法之“法无禁止即许可”之原则,原被告之间的委托出版协议并违反法律法规之效力性强制规定,没有无效的法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

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原被告所签订的《图书自费出版协议书》已由原告于2008年5月6日签字,被告于同日在该协议上盖章,协议已从签约双方签字、盖章之时成立并生效。

二.原告已正确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并不存在任何违约行为与过错

1、原告在签订合同之后,即按照双方之间的约定,将首笔合同价款3900

元支付给被告。对此,有原告向被告指定的收款人打款凭据,足以认定。

2、被告同意原告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合同价款

尽管截至原告起诉时为止,原告没有向被告付清全部合同价款,但被告

是认可了原告分期分批支付合同价款;原告并没有违约,被告理应按照双方合同之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3、原告拒绝向被告支付清剩余价款是履行自己的先履行抗辩权。

《合同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

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按照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原告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合同价款,可以在受到被告出版的图书后支付余款。被告把部分书寄给原告时,原告并不清楚这些书为非法出版物;原告正准备向被告支付剩下的合同价款时得知:经人举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局委托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对本案涉案图书予以鉴定,结论为该图书系盗用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书号之非法出版物,原告因此受到相关部门的多次传讯。自此,原告方知道被告没有按照双方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存在重大根本违约行为。在被告未完成自己合同基本义务的情况下,原告按照合同约定及其法律规定,行使自己的合同先履行抗辩权,合理合法,并无不当;

4、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被告认为原告未履行支付全部合同价款之义务,也不构成被告加害给付的法定理由,被告不能以原告未付清合同价款来抗辩自己根本违约行为具有正当性。如果其认为原告违约,有必要追究原告的违约责任,其完全可以提出反诉或另行起诉要求原告支付剩余合同价款。

三.被告根本违约,当向原告承担违约责任

1、被告根本违约

原被告签订的《图书自费出版协议书》之第十条约定,被告应该保证该

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十八条之约定,被告保证使用全国统一书号,条形码和cpi数据。

该约定表明,原被告对涉案图书的出版是有明确约定的,按照文意解释

和目的解释,前述合同条款约定的被告的义务包括:保证涉案图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不得冒用文史出版社之名非法出版;保证涉案图书是使用文史出版社真实的全国通用的书号、真实的条形码和cpi数据的合法出版物,前述书号、条形码和cpi均是可以在相关机构及官网上查询到,不得盗用他人书号条形码和cpi数据。

按照我国的相关出版物管理法律法规,凡是盗用他人名义出版、盗用他

人书号出版、盗用他人条形码和cpi数据出版图示均是违法行为,均构成出版非法出版物行为。本案中,被告除应受到相关主管部门处罚外,其还应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原告承担加害给付的违约责任。

2、原告主张被告承担违约责任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1)合同法的履行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和完全履行。《合同法》第一百零

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2)本案中,被告根本违约,原告有权选择是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

任或是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并承担违约责任。

原告的第一项诉讼请求是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合同,是要求被告履行按

照双方协议的第十条和十八条之约定的义务,被告应该而且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原告的诉请符合合同法的实际履行的原则;

原告的第二项诉讼请求为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包括经济损失10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由于被告加害给付,导致原告被相关部门多次传讯,产生误工费、差旅费若干;由于被告加害给付,导致原告被相关部门多次传讯,原告所在的单位及其教育不管部门多次找原告谈话,产生误工费、差旅费若干;由于被告加害给付,原告销售涉案图书获利、参与评奖、参与职务晋升等机会利益丧失,其可预见到的直接与间接损失何止3、4万元?原告为维权亦产生误工费、差旅费若干。原告虽然没有产生这些费用的发票,但按照生活常理,该损失是真实而且完全可能发生的,请人民法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原告的经济损失予以认定。

原告系中学特级教师,多年来获得的各项奖项多达项,不仅在当地

教育系统颇有影响,深得同事领导赞许与肯定,深得学生与百姓尊重与敬仰;而且原告在整个江苏教育系统都是名声在外。为此,原告享有较大声望,原告一直视良好声望为生命,倍加珍惜;不成想由于被告的根本违约行为彻底破坏了原告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原告被人怀疑造假牟利,不少人对原告指指点点、闲言碎语不绝于耳;原告及其亲友承受了不公正的对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备受煎熬,身心疲惫痛苦不堪。为此,原告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元,是要求法院对被告的恶劣行

径予以制裁、惩戒,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诚信的行为,是要求被告对原告予以精神抚慰,让被告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其请求合理合情合法,人民法院应该予以支持。

三、原告的起诉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被告无时效的抗辩理由

1、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案为合同纠纷,当适用2年之普通诉讼时效之规定。

2、原告在2011年4月才知道被告违约之事实,诉讼时效当从2011年

4月27日计算

被告将本案涉案图书寄给原告时,被告一直未告知也不可能告知该图

书系盗用中国文史出版社名义、书号、条形码、cpi数据之非法出版物,原告非出版领域之专家,没有看出也不可能看得出来涉案图书系非法出版物;直到在有人举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局委托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对本案涉案图书予以鉴定。2011年4月,江苏省新闻出版局鉴定结论出来,结论为该图书系盗用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书号之非法出版物时,原告方知道被告根本违约之事实,至此,原告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原告的诉讼时效应从2011年4月开始计算,至起诉时尚在时效期限内。

3、原告发现涉案图书系非法出版物,多次找被告交涉,存在多次诉讼

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原告才被迫提起诉讼,原告诉求没有超过时效。

综上所述,被告违约之事实清楚,原告的诉讼请求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

据,合法合情合理,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以上代理意见请审判员判决时予以充分考虑!谢谢。

此致

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

代理人:2012年月日

(代笔人:叶礼辉,马上法学硕士,重庆比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电话:***)

下载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