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21 小说阅读-情节(含解析)
考点强化训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情节
(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去上学,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她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就死而 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已经于3年前因病去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钱看电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
B.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来都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是因为女孩给了他最初的温暖,这成了他生命的动力。
D.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E.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答案:BC 解析:A项,“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电影”与原文情节不符,原文中是先拒绝,后来又“勉强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上进的学生。D项,“插叙”应为“补叙”。E项,“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
2.(考点题)倒数第2自然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②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埋下了伏笔。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
解析: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主要是照应上文和引起下文,内容上主要是揭示小说的主旨。
3.小说中的刘兵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②学业、事业有成:不仅学业有成,而且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③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感到伤心;对少年时同桌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桌,并希望如有需要的话能对同桌有所报答。
解析:联系全文,可知其重感情、有自尊心、事业有成等,结合文本分析即可。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
答案:(示例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①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②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的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
(示例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①小说要表达的是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②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如果同桌有什么难处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③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
解析:探究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但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合理。另外,必须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赤之茧 [日]安部公房
日暮时分,人们赶回自己的居所,而我却无家可归,只好继续在房子与房子间狭窄的夹道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街上房屋鳞次栉比,却没有一个容许我栖身的地方,这到底为什么呢?„„我又开始念叨着这个早已重复了千遍万遍的疑问。
靠着电线杆,我发现旁边有一截被人落下的绳子。我突然产生了上吊自尽的想法。绳子斜着眼睛盯着我的脖子,一边说道:兄弟,休息吧!的确,我也想休息啊,但是却不能休息。因为我还没找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我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
夜幕每天都会降临,人们每天都会休息,为了休息就必须有一个家。看来我应该也有一个家才对。猛地,我发现自己也许从根本上误解了什么。说不定我不是没有家,而仅仅只是忘记了拥有家这个事实而已。没错,就是这样。比如„„我在偶然路过的一座房子前停下了脚步。很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心里想着。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走,去敲门——
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我也堆起笑容,绅士般地点点头。
“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我的家吗?” 那女人转瞬间板起了脸:“啊?你是谁?”
我莫名其妙地语塞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说明。我是谁?在此时此刻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是,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呢?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不管怎样,如果你认为这里不是我的家,请拿出证据来。” “啊„„”女人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这让我感到有些恼火。“没有证据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了。” “可,这是我的家啊!”
“那又怎样?是你的家,不见得就不是我的家,是吧?”
代替回答的是女人冷若冰霜的面孔和随即关闭的窗户。啊,这就是女人笑靥的真实面目。难道某种东西属于他人,就不能同时为我所有吗?从刚才那个女人表情的转变之中,我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一荒谬论调的本质。
但是,为什么一切都是别人的,而不是我的呢?哪怕至少有一个既不是我的,也不是别人的东西也好啊!我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施工现场和材料堆置场的水泥管就是我的家。但那也正逐渐地成为他人的所有物,最终完全地被占有,从我的眼前消失,丝毫没有顾及我个人的感受与意愿„„或者说,在他人干涉下,那些水泥管彻底地转变为与我的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
那么,公园的长椅呢?当然很棒。如果那里真的是我的家,如果没有人拿着棍棒赶我走的话„„没错,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可是警察却对我这样说道:
“喂,起来!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更不可能是你的东西。” 日暮时分,我不停地往前走。房屋„„不曾消失,不曾改变,伫立在地面之上纹丝不动的家家户户。在那之间是一条不断变化着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裂隙——夹道。我不停地往前走。我还没有理解自己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因此我还不能把自己吊死。
啊!是什么东西缠住了我的脚?若是吊颈的绳子,请不要这么心急地催促我嘛!不,好像是具有粘性的丝线。捏着线头拽过来一看,线的另一端在鞋子的破洞里,随着我的扯动一点一点地往外冒。这玩意儿真奇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双手不断地把丝线拉出来。紧接着,更加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身体渐渐地偏向一侧,无法与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了。是因为地轴倾斜,引力方向改变了吗?
啪的一声,鞋子离开我的脚掉落到地面上。我终于明白,那是我的一只腿短了一截。在抽出丝线的同时,我的腿变得越来越短。
不知所措的我茫然地单脚站立在原地,在我的掌心,已经化为丝线的我的腿同样不知所措地独自蠕动起来,顺溜地从我的指缝间滑落,自行地开始分解,像一条蛇似的紧紧地缠绕着我的身体。在左脚全都脱落之后,丝线自然地转移到了右脚。不久,丝线就像一个口袋裹住了我的全身,即使如此,身体的分解也仍然没有停止,从腹部到胸口,再从胸口到肩膀,丝线依序地脱落,再从内部加固整个口袋。最后,我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物的茧。啊,这下总算可以休息了。夕阳把空茧染成耀眼的赤红色。这才是我的家,确确实实地,谁也无法干扰,谁也无法妨害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家。然而,拥有了这个家以后,能够入住的我却已经不存在了。
茧内,时光永远驻留在相同的时刻。外边天黑了,里边也依然还是黄昏,残留在内部的晚霞还在不间断地闪动着赤红色的光芒。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家,是因为“我”不能准确地理解“家”的含义。B.由于看到“女人”亲切的笑脸,“我”心中充满希望,心情愉悦,与后文构成对比。C.小说写“水泥管”和“公园的长椅”,实际是为了说明“我”自私而狭隘的思想。D.文中两次写到“日暮时分”,以此来烘托悲凉的氛围,并衬托“我”的悲惨遭遇。E.结尾写“我”变成“赤茧”,照应标题,写出“我”在经历艰苦追求后的欣喜结局。答案:B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小说结构及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是因为‘我’不能准确地理解‘家’的含义”原因解说有误。C项,“说明‘我’自私而狭隘的思想”中,“我”的思想解析有误。E项,“欣喜结局”理解不正确。
6.(考点题)小说第1自然段的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②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人们赶回居所与“我”无家可归对比,街上房屋鳞次栉比与“我”无栖身之处对比,反衬突出“我”的孤独、苦闷和缺乏归 属感,奠定感情基调;③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④引出下文“我”对“家”的追寻。
解析:第1自然段在内容上,交代了时间,表现了“我”无家可归的孤独凄凉;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家的追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我”情感上的感伤;从读者的角度,起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7.“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这个人物? 答:
答案:①“女人”是一个不理解“我”的想法和行为的普通百姓;她表面上待人友好,实则冷漠。②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
8.结合文本内容,试探究小说中存在的象征意义或寓意。答:
答案:①寻找“家”,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探索和找寻;②“家”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归属感;③变身为“赤茧”象征着为追求自己的归属感而和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永远决裂,是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抗;④“赤茧”的赤色象征着生命之色,完全封闭的茧象征着作者与社会现实的隔离,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⑤房舍、“水泥管”“公园的长椅”等象征着一种共产主义的生活;⑥公园里的警察,象征着国家权力与国家的既成秩序。(答出4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探究“家”“赤茧”“公园的长椅”“警察”等的象征意义,例如可从家的归属感、未来生活的探寻、与社会的隔绝、共产主义生活等角度探究其象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描写
● 复习目标
1.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2.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一景三考——特点、技巧和作用。
● 设计思想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 教学资源
《小说环境描写》教学PPT
●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把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34567-
第三篇: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5外国人物传记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三十五)外国人物传记
一、[2017·湖北省巴东一中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美]麦圭尔
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他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挥官——一个只有二十六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且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物一定是位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谋得此职位。难道他真的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的二万七千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无饷可领了,且衣不蔽体,穿着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然后他告诉他们说: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他已经设法取得了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六天。他又将营队中顽劣不驯的士兵打散,把这些顽劣分子打散分布到其他的单位中,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给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他对部队的演讲,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
“将士们,你们衣不蔽体又忍饥受饿。政府亏欠你们实在太多了,却不能回报你们什么„„你们忍受艰难困苦的耐心,你们无畏横逆面对所有危险的勇气,已经赢得了全法国的赞佩。法国是你们受苦受难的目击证人。你们没有靴子,没有外衣,没有衬衫,而且几乎没有食物。可是我们的补给仓库也空空如也,而敌人的仓库却是食物满仓,现在就靠你们去占领它们。只要你们想办到,你们就能办得到,让我们冲吧!”
他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在一七九六年四月二日开始行军。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他反而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在四次的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四月二十八日,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首次胜利后,拿破仑又向他的部队做了次演讲:“将士们!到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为一些不过是不毛之地而奋战,虽然这些不毛的石地因为你们的浴血奋战而出名,但是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在缺乏一切物资的情况下,你们却能成就一切事情。你们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赢得战斗,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横渡河流,在没有靴子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行军,并且经常在没有面包,没有白兰地的情况下空腹露宿扎营。只有自由斗士才能够忍受你们所忍受的艰难困苦!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它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他的儿子拿破仑二世从未统治过法国。但是到了一八五二年,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
拿破仑实际上是千百种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物。不论我们是欣赏他或者是憎恨他,颂赞他或者是诅咒他,我们都很难不同意他为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1.下列各项中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映了年轻的拿破仑镇定自若、毫无畏惧的品格,而这源自他知道自己将有一天必定成为法国国王——拿破仑一世的自信;同时也为其后来取得骄人战绩作铺垫。
B.拿破仑的演讲极具魅力,富有鼓动性,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使散漫、顽劣的军队变成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C.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即使对他的评价不一,有欣赏、憎恨、颂赞、诅咒,但是大家基本上同意他为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D.拿破仑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的人物。
答案:AD 解析:A项,“这源自他知道„„拿破仑一世的自信”错,于文于据。D项,“所有文艺创作”错,原文为“千百种文艺创作”。
2.“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它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一句话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赞美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拿破仑的影响,同时引起了下文“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拿破仑主义——相信政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等内容。(意思对即可)3.作者对拿破仑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结合你的认识,谈一谈这一评价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拿破仑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物,一生充满精彩的传奇。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拿破仑坚强的意志、征服士兵的人格魅力、卓越的 军事才能都超越了生命本身,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不过,他发动的战争虽然让一些欧洲国家纷纷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但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甚至法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贝多芬
贝多芬在1797年的冬日的日记簿上这样记录着:“身体无论怎样弱,我的心一定要征服它。我今年27岁了。我必须尽我所能,成遂一切愿望。” 写了这段日记之后,不久就达到了剥夺他的后半生的幸福的肉体上的大苦痛。他的聋疾发生于1798年的夏日。
贝多芬的艺术生活,在十八九世纪的交替期起了巨大变化。以前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的时代,以后是自己的乐风独立的时代。十八九两世纪之交的数年间,贝多芬正在埋头于作曲中,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差不多全不注意。因这原故,耳疾愈加重了。到了1801年,他在剧场中必须坐在第一排椅子上,方能听见歌手的唱声。
到了次年,即1802年,他的耳疾更加深起来,又常常耳鸣。他是自然爱好者,野外散步是他的最大的安慰。这时候他到野外,听不出农夫的吹笛的声响,顿时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寄送朋友。然而他终于是强者,用不屈不挠的态度,来同这聋疾战斗,他曾经对人说: “我一定要克制我的命运。”
从此以后的生活,全部是对于聋疾的苦战了。1809年,拿破仑军队侵入维也纳,炮弹飞走空中的时候,贝多芬恐怕炮弹的声音增进他耳疾,用两手指紧紧地塞住自己的耳孔,满腔忧闷地躺在床上。
聋疾是贝多芬的生涯中的一大悲哀。他的作品常是生活的反映。他能在黑暗中打出光明。故在贝多芬,音乐是苦恼的赴诉处,同时又是苦恼的逃避所。
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自来艺术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为,而贝多芬竟是一个极例。当时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有一天去访问他,看见他耳上缠着重重的纱布,蹲伏在室内。车尔尼出来对人说:“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
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他颚上的须常常长到半英寸以上。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接触过梳栉,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芯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有一次因为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滩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
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所作。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而况所写的又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可知这全是超越的灵的产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乃能得之。又可知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这伟大的精神的英雄。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的二十余年的日月,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直到进入了全聋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的拍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临终的时候,他口中还这样叫叹: “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
在这句话中可以窥见他的抱负的伟大。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为《命运交响曲》。贝多芬自己曾经指着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说:“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
(选自《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湖南
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贝多芬自从1798年患耳疾以来,从不悲观,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强者,所以他仍然照常作曲,仍然照常到野外散步。
B.聋疾是他生涯中的悲哀,也影响了他的生活、精神以及他的音乐创作,可喜的是,这些影响都是正面的,它成就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C.车尔尼去拜访他,是因为他是朋友,但是贝多芬却用纱布把耳朵缠起来,不愿听他说话。
D.贝多芬对于人情世故非常疏忽,又专横独断等,这让他朋友非常少。对于他周边的人来说,还得忍受他怒暴的习气。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原文“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可知他并非“从不悲观”。B项,他的暴躁,他的生活的不方便,都是负面影响。C项,他缠起耳朵,发生在车尔尼访问之前,而非不愿听车尔尼说话。
5.《第九交响曲》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它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声音的艺术却由听不到声音的人创造出来,所以伟 大。②作品本身超越了人生的大苦闷,所以伟大。③作品与作者在美丽的灵魂方面契合,所以伟大。
6.文章最后引用了贝多芬的话:“命运来叩门的声音,正是这样的。”谈的是贝多芬对自己音乐的理解,其实当我们把这句话与本篇文章所记的贝多芬经历联系起来,也会有所感悟,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命运到来是不可预测的,喜欢音乐的人偏偏被剥夺了听觉。(这可以从贝多芬突遭耳疾看出)②命运为贝多芬送来耳疾,却赠予他音乐的天赋和顽强的精神,让他走向艺术的高峰,所以命运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会开启另一扇门。(这可以从他用音乐驱赶病魔看出)③不好的命运需要我们有巨大的勇气来改变。贝多芬就是用伟大的音乐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的。④命运总是这样——坎坷与辉煌相随,大坎坷总是大辉煌的前奏,前提是迈过坎坷!
第四篇:2011年黄冈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Date2011年黄冈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强化训练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B.澳大利亚海关当局正在对代表团成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反复核对,以核实在参加过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
会以及即将参加雅典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是否有人涉嫌走私兴奋剂。
C.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调查,家长受广告的误导严重,不懂孩子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该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只是盲目地补钙、补
铁、补锌、补维生素等。
B.王老师走进高三(5)班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C.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必要的。
D.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学习三个代表,提高觉悟;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关
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B.什么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
C.江苏南通机场建成后,当地曾一阵欢喜,称“南通,不再‘难’通”。但事实上,南通机场开航至今,一直陷入亏
损境地,成为当地的一个沉重负担。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白领人士中,“文明病”与“生活方式病”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颈椎病
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
B.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
制裁行动。
C.“民告官”对大家而言,已不算新鲜,而重庆市含谷镇政府放弃强制手段,选择“官告民”依法行政的做法,的确
令人耳目一新。
D.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失衡的天平如何指向公平,畸形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如何趋向正义,农村与城市、政府与市场、产业化与公共性,天
平上的这个加减法到底应该怎么算,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C.我部经销如下商品:飞行皮服、将校呢大衣、涤丝棉袄和军用解放鞋,并备有毛毯和地毯。
D.请以《我和祖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字数在1 000字以内,严禁抄袭。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特洛伊木马、雅典娜女神,荷马史诗中波澜壮阔的航海场面,把我们带到一个令
人心潮澎湃的神话世界。
B.如果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纳入当地公办学校招生计划,让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平起平坐,并且不收任何赞助
费、借读费,那真是“利见当代,功在千秋”之举。
C.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确立的宗旨是,为中学一线教师服务,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提供一个思想解放的机会,他
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D.负责组织高考命题的省市,按照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招生录取政策、招生计划安排和招生考试日程均保持不变。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北京人艺最近推出四个轮换剧目:《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上帝的宠儿》和《洋麻将》,都是经过观众的检验,证明其确实系优秀剧目。
B.鲁迅说他同瞿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C.由于作者重回延安(贺敬之同志1940年到延安,1946年投奔于华北干革命,1956年回延安访问学习),心情格外激
动。
D.2004年3月30日,美国一批“快闪”族宣布,预计4月3日将有大批“快闪族”成员塞满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一座
体育馆,尝试用上千台普通笔记本电脑,组装出一台足以跻身全球500强的超级计算机。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何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能够迅速地让自己的产品贴近消费者,走进消费者,成为各位品牌代理商思考的问
题。
B.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C.毛泽东一贯反对主观主义的指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D.《溪源》诗集,内容丰富,有气势磅礴的长篇史诗;情节跌宕的叙事诗;娓娓动听的抒情诗;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传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成群的喜鹊飞上银河搭桥,这样牛郎和织女才能在鹊桥相会。
B.传统的学校评价,过于追求评价手段的技术化、评价标准的唯一性、评价结果的可比较性,使得学校评价越来越脱离学校教育的实际,形成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庸俗的学校评价模式。
C.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前要继续解决新闻不新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一般化的问题,缺乏说服力的问题,缺乏准确性的问题。
B.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其实这是不能叫做床的)。
C.特种食品具有防病等医食两用功能,如智力食品:补脑营养粉,醒脑饮料等在营养成分上突出补脑和增强记忆的效能。
D.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可是学生们的眼睛和耳朵被其他的媒介信息塞满,留给思维的空间就变得非常的狭窄,于是对文字魅力的体会,对文章内涵的品味也就流于表面了。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果说去年的填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还算是名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邻居”的话,那么,现在的填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连名句的“邻居”都说不上,只能戏称它为名句的“远亲”。
B.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C.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了。
D.电影的流畅,应该包括叙述的流畅、节奏起伏的流畅、表演的朴素流畅、摄、录、美、化、服、道各造型的和谐流畅。
1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凤„„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1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次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 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引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
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1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备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1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18.下列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
A.:。。。
B.:。,。
C.。,;,。
D.,,;,。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序号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B.。; “”。
C.,; 《》 ?D.。,“” ?
20.下面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合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 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研讨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2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
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2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2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B.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26.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2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的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29.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去年七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就明确地提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工作总方针。
B.大门口有一队老人,手执红、绿、蓝旗,上面写着“义务赈灾募捐队”。
C.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从一些考古发现中,可知史前文明的存在。然而这些文明根源于何处,是来自地球本身,还是来自太空?
30.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信访办的同志介绍说,信访办有个规定,两个工作日之内,必须把收到的来信转交到有关部门,这种高效率的作风值得提倡。
B.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的力量,先秦诸子的散文,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部《资本论》,开辟了人类社会学的新纪元。
C.《意林》出版社在2008年新书征订公告中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楚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购买的书名、册数)。
D.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有一个“月”字,这个构思实属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2011年黄冈高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1.B 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嘛”应从单引号中拿出来。D.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2.A B.引号里的句子是倒装句,问号应臵于句末,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C.前两个顿号应改用逗号。D.“三个代表”应加引号。
3.C A.第一个“围城”应加书名号,问号应改用句号。B.“事物”后改用句号,“反之”前用分号。D.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并用。
4.C A.句末的省略号改为句号。B.“这样的”后加破折号,去掉逗号。D.“办公费用”后应为逗号。
5.B A.引号改为书名号。C.冒号的提示范围不当。D.题目不能使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6.B A.顿号改为逗号。C.最后两个符号取消,分别改为前括号和后括号。D.“考试大纲”加书名号。
7.D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不当,在“都是”前加上主语“这些剧目”,并把逗号改为句号。B.句号放在后引号外面。C.括号内的内容应紧跟在“作者”之后。
8.A B.分号改为逗号。C.把句号移到后引号之外。D.“有”后面的短语改为顿号。
9.B A.“七夕”后面的逗号应移到括号之后。C.四个顿号都改为逗号。D.顿号取消。
10.D A.“针对性不强”与“一般化”之间应为顿号。B.括号里的内容应臵于“床”与“上”之间。C.冒号取消,并把“智力食品”移到“等”后面。
11.A B.“非正式联谊会”应加上引号。C.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D.前面三个顿号改为逗号,以体现层次性。
12.B A项中“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是最大的并列关系,因而“小”与“高”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虽有疑问词,但它作了“问”的宾语,句尾不能用问号。D项中考查括号内注释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行文中的注释性文字是注释句子里的“杂志”的,注释性文字结束时的句号应删掉。
13.C A项中“茫茫……主宰”与“这一切”是同位语,都作句子的主语,没有疑问语气,因此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破折号和括号的作用是相同的,用一个就可。D项错在问号的位臵,倒装问句中问号应放在问话的末尾,倒装成分后用逗号,所以这句话的标点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14.A B项是陈述句,句末应为句号。C项叹号为句末点号,应将“!”改为“,”,句末“。”改为“!”。D项“……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后的“,”改为“。”,冒号管到两方面列举完毕,故改为句号。
15.C A项“表示”具有提示作用,其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是对“三项任务”的补充说明,“任务”后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而是主题名,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尽管用了疑问副词“如何”,但整个句子是个陈述句,应将问号改为句号。C项的“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是对前面两个方面的总结,冒号使用正确,其他标点使用也没有错误。
16.D A项“好一派……”前应是冒号,对上面内容的总结。B项“能耗预测制度”前应为逗号,因为“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属大并列内部的小并列,用了顿号,这里只能用逗号。C项末问号改为句号,因为“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并非问句,而是个陈述句。
17.D A项当“××说”插入到所说的话中间时,“××说”后面应用逗号,否则前面的话就没有着落,因此A项中“张老师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选择问句中只能在问话末尾用一个问号,选择项中间用逗号连接,因此“沉沦”后应用逗号。C项两处引用都是间接引用,因此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18.C “金钱的多少,表示着人情的轻重”与“礼品的贵贱,显示出关系的亲疏”共同构成结构整齐的并列关系的复句,因而,第④处必须使用分号,据此即可排除A、B两个选项。“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与后面的句子在结构上不一致,它与“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共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第②处应为句号,据此即可排除D项。
19.A 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②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③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④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①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
20.C A项中“俗话说”后面不必要停顿,后面的冒号应去掉,“嘛”不是俗话的内容,是“耿大妈”的语气词,所以后单引号应放在“怪”后面。B项中“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怎么办”都作关心的宾语,因此“怎么建”后面用逗号,“怎么办”后面用句号。D项中引号属于部分引用,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
21.A B项中“海尔—波普”是彗星名,没有必要加引号。C项中括号内内容是对全句的补充,而非对“地址”的解释,所以句末句号应移至“地址”后,或将括号去掉,“地址”后加逗号,使括号内内容成为句中部分。D项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都是短语,中间应用逗号隔开而非顿号。
22.D A项中“三四里”是联合词组,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表示总结性的话语前用冒号,因此B项中分号应改成冒号。C项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研讨班”不是书刊名不能用书名号,应用引号。
23.D A项考查问号的用法,“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标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B项应删去双引号。C项的句号应调到引号外面来。
24.B A项中“烦恼”“苦闷”之间应用顿号。C项中“先凿哪面墙呀”后应用问号。D项中去掉省略号。
25.C A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D项应该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是《当代文坛大家文库》,这里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我们说书名号一般用在具体的书名和文章篇名上;二是“这些书”前面的这个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为止。
26.D D项中“《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用书名号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但D句中的“不朽的红岩”是电视栏目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
27.C 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28.C A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B项,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D项,括号的内容是对“斑斑”的解释,应紧接在“斑斑”后,放在逗号前面。
29.B A项,去掉冒号,“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上引号;C项,括号应在逗号前;D项,“于何处”后应为问号。
30.D A.“交到有关部门,”此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否则句意不明确;B.“力量”,此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C.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说明,不是解释“详细地址”,应放在句号外。
第五篇: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情节
第一课时
概括小说情节
【题文】
情节概括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常考查的有这几种类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到贯穿小说的线索或叙述主体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常见设问方式】
(1)请围绕主人公XXX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方法归纳】
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
(一)结构概括法
(1)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2)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二)场面概括法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线索概括法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一)完整叙述的参考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参考模板
故事较复杂、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常用模式:某人做某事。
第二课时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题文】
情节叙述手法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涉及到情节结构手法,还会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考点解读
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二.叙述手法
(一)知识积累 1.叙述人称
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注意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品中国的主人公,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常见设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三)、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叙述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②结合文本所用此情节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 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三、结构手法
(一)熟悉常见的“情节结构手法” 1.悬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3.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7.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8.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9.抑扬,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二)设问方式: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中某个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4)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何作用?(5)小说采用×××方法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一般答题步骤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类型 是哪种结构手法。
2.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 ①首先点出所用的结构手法。②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
第三课时小说情节的作用
【题文】
情节作用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三、方法归纳
第一步:从五个对应关系考虑。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古渡头》的结尾就有此作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如《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这一情节就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性格,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是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如《古渡头》一文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第二步: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5从”思维考虑作用点,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