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根据《上海市市级宣传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财教〔2014〕34号)、《关于印发<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沪文广影视〔2016〕995号)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活力,塑造静安文化品牌,全面推进静安文化发展,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
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由区财政预算安排。第三条(管理部门)
静安区文化局负责编制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发布年度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受理项目申报,组织项目评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组织项目验收。
静安区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条(使用原则)
专项资金根据本区文化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二章 使用管理
第五条(项目指南)
区文化局根据文化发展规划和当年文化工作实际情况,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并向社会公布,明确专项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六条(项目申报)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中规定的申请资质。项目内容应符合年度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中确定的支持方向和重点。申报单位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在规定时间内向区文化局进行项目申报。所有申报补助的项目应是在本年度能实施完成的。
已获得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第七条(项目评审)
区文化局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后,按下列程序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一)预审。对不具备申报资质的单位或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材料将予以退回。
(二)评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项目使用计划。
第八条(项目公示)
拟扶持的项目将通过区文化局网站、微信平台,以及《静安报》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区文化局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申报人。
第九条(资金拨付)
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区文化局完成资金拨付。其中,对未完成的项目按进度分批拨付,项目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后付清全部款项。
第十条(项目验收)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备齐验收申请材料,向区文化局提出验收申请。区文化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扶持项目进行验收评审,并选择重点项目进行巡查。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使用监督)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本区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接受相关机构和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专家管理)
区文化局建立文化专项资金评审专家库及评审专家管理制度,明确专家资格、权利、义务、管理等内容。第十三条(绩效管理)
区文化局组织实施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跟踪和绩效评价,并结合绩效跟踪、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是审核项目承担单位申报后续资金和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法律责任)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挤占、截留和挪用。对已获得其他财政同类支持又重复申报,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将不予拨付资金,暂停该申报主体资格1年。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除将已拨付的专项资金全额收回上缴财政外,取消该单位3年内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并视情节严重情况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应用解释)
本办法由静安区文化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执行。原《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闸北区公共文化活动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闸文发〔2012〕22号)不再执行。
第二篇: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静安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社会活力,创新 社会治理,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 体制,进一步规范静安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 项资金”)使用管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根据《中 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关于 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沪委办发〔2014〕13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 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1〕19 号)、《关于加强新 形势下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沪委办发〔2011〕51 号)以及《中 共静安区委、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静委发〔2011〕3 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指区财政设立用于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的资金,重点扶持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管理运作规范、社会效益 突出的,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资金账户设在静 安区社会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社建办”)。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
(一)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二)公开公平,依法合规;
(三)分类扶持,注重绩效;
(四)不重复补贴。
第四条 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由区政府分管区长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区监察局、区社建 办、区发改委、区人保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部 门。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社建办。
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静安区社会组 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经管委会授权,具体负责专 项资金资助过程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
第五条 扶持对象:
(一)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类社会 组织;
(三)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具备行业协会性质的社会组织;
(四)其他确需扶持的社会组织。
第二章 培育扶持
第六条 初创期经费补贴。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 织以及枢纽型、支持型、专业社工类社会组织,在本区登记成立 后,符合一定的人员从业要求,经认定,给予一次性初创期经费 补贴3 万元。
第七条 房租经费补贴。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社会组织,给予房租经费补贴:
(一)本区登记的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区 内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租赁协议,经认定,给予日租金30%、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的补贴,补贴年限最长为三年。
(二)本区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专业社工类以及具备行 业协会性质的社会组织,在区内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租赁 协议,经认定,给予日租金40%、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 补贴,补贴年限最长为三年。
(三)属本区重点发展产业的新入驻的行业协会、商会,在 区内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根据租赁协议,经认定,给予日租金 50%、建筑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的补贴,补贴年限最长为三年。
第八条 人员经费补贴。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社会组织,给予人员经费补贴:
(一)本区登记的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引进
专业人才、吸收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就业,符合一定的人员 从业要求,经认定,按照每人每年1 万元的标准给予社会组织人 员经费补贴,一个社会组织补贴人数最多为3 人,补贴年限最长 为三年。
(二)本区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专业社工类社会组织,具备行业协会性质的社会组织以及获得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 级评估5A 级的社会组织,引进专业人才、吸收全日制大专及以上 学历人员就业,符合一定的人员从业要求,经认定,按照每人每 年2 万元的标准给予社会组织人员经费补贴,一个社会组织补贴人 数最多为3 人,补贴年限最长为三年。
第九条 活动经费补贴。社会组织在区内主办具有国内外影
响力和一定规模的展览、会议等活动,经认定,给予支出经费30% 的专项补贴,一个社会组织一年补贴最多不超过15 万元。
第十条 其他确需扶持的社会组织补贴。对符合下列情况之 一的社会组织,给予确需扶持补贴:
(一)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传播精神文 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经认定,给 予一年5 万元的补贴。
(二)符合第五条扶持对象所述类型的,在社会管理、社会
服务等领域急需的,需要重点扶持的,有项目带头人和项目团队,具备公益项目运作经验和成效的专业项目团队的,经认定,给予 一次性运营补贴1 万元。
第十一条 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经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200 万元至300 万元用于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对符合静安发 展所需、具有发展潜力、良性有序运作的社会组织,经认定,给 予场地设备等的支持。
第三章 能力建设
第十二条 鼓励社会组织在区内,围绕其行业、领域开展面 向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培训,根据培训规模、课时给予支出经费 50%的专项补贴,一个社会组织一年补贴最多不超过2 万元。
第十三条 鼓励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专职从业人员,根据工 作需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根 据等级,按照每人500 元至2000 元的标准给予个人发展补贴,每人每年最多享受一次,一个社会组织一年补贴最多不超过3 万 元。
第十四条 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开发、培 养、使用、评价和激励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品行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社会组织 人才队伍,激励保障经费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十五条 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形成内(外)向型培训 相结合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培训经费在专项资金中列 支。
第四章 评价激励
第十六条 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获得区级、市级、国家级
各类荣誉的,经认定,分别给予2 万元、4 万元、6 万元的奖励。
第十七条 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中的专职从业人员,获得区 级、市级、国家级各类荣誉的,经认定,分别给予其所在社会组 织1 万元、2 万元、3 万元的奖励。
第十八条 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的各类研究成果,获得市 级、国家级各类荣誉或者被各类期刊、杂志等刊登或转载的,经 认定,给予5000 元至1 万元的奖励。
第十九条 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等级评估,首次获得3A 级、4A 级、5A 级的,分别给予1 万元、5 万元、8 万元的奖励。
第二十条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每两年一次的静安区突出贡献 社会组织评选,经评审认定的,给予10 万元至20 万元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静安区最佳实践公益品 牌项目评选,经评审认定的,给予1 万元至3 万元的奖励。
第二十二条 鼓励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吸纳社会资金参与
静安区社会建设和管理,经认定,给予投入社会资金30%的奖励,一个社会组织一年奖励最多不超过6 万元。
第五章 项目资助
第二十三条 公益创投项目补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 万 元至300 万元用于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资助,鼓励社会组织积 极参与区域社会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本区登记的社会组织,申请当国家、本市
等各类定向资助项目获选的,经认定,给予项目预算10%的补贴,一个社会组织一年补贴最多不超过2 万元。
第六章 申请流程
第二十五条 符合扶持条件(公益创投除外)的社会组织,应于每年3 月底或9 月底前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申请 材料。服务中心集中受理、预审通过后,报管委会办公室初审。通过初审的材料报管委会专题会议审核,确定扶持资金。经区政 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管委会办公室将扶持资金拨付至申请单 位指定账户。服务中心在受理申请后90 日内将办理结果反馈给 申请主体。
第二十六条 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机 制、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等事项所涉及的相关经费,根据 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经管委会讨论研究审核通过后,由管委会 办公室按照相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七条 管委会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指导 和监督,每半年召开专题会议对初审通过的社会组织申报事项进 行审核,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部门的职能对专项资金各项工作进 行管理监督。
第二十八条 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各项补贴、奖励、专项经费 的实施,负责各项评选活动的组织落实,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 和动态管理,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上社会组织使用专 项资金的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或绩效评价。
第二十九条 社会组织应当依法合规开展相关活动,专项资 金必须专款专用。对专项资金使用审计存在问题的社会组 织,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限时整改、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次年的 申请资格;对违法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以及弄虚作 假,套取、转移和挪用专项资金的社会组织,一经发现,予以通 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的相关专项资金,并取消其3 年内的申请资 格。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区社建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海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doc
附件
海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关于率先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京海发„2012‟4号)和《关于调整区文化发展工作领导体系的通知》(京海办发„2013‟1号)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促进海淀文化发展繁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立海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区财政预算资金安排。
第三条 专项资金以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主要用于盘活区域文化资源,繁荣文化生产和消费,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提升居民文化幸福指数。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海淀区文化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管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组织实施。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与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事业项目和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产业项目,注重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支持领域主要包括:
(一)文化设施配套类。用于解决地区文化设施布局不均衡、高端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支持街道、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驻区单位、企业的文化设施对社会开放,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的美术馆、博物馆等的配套及运营。
(二)文化服务类。支持海淀区演出联盟等社团组织、驻区文化单位为辖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对区属单位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提供支持。
(三)文化活动类。支持在海淀区举办的创新性活动或有利于提升海淀文化形象的品牌活动;支持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支持街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
(四)文艺创作类。支持海淀和中关村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和公益宣传品等的创作和推广。
(五)文化研究类。支持对海淀文化的历史积淀、本质内涵、发展战略、应用对策等内容进行挖掘和研究的项目;支持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研究。
(六)文化平台类。支持文化联盟、文化协会发展,支持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展示交易等公共平台的建设运营。
(七)其他类。支持其他有助于海淀文化发展繁荣的项目。
第六条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包括公开征集项目和宣传、文化业务主管部门申报项目。
(一)公开征集项目以项目补贴、奖励等为主要支持方式,适时采取股权投资等使用方式。
1.补贴主要面向即将或正在实施、尚未完成的文化项目,以及申报市级或国家级文化项目的前期培育辅导等。支持额度根据项目投入、产生效益、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社会单位项目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区属部门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2.奖励主要面向已经实施完成且取得良好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文化项目。支持额度根据项目规模、产生效益、影响力与美誉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单个项目奖励额度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3.对海淀文化事业发展具有突出影响和特殊贡献的项目,其支持方式和额度由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另行议定。
(二)宣传、文化业务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的支持方式,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另行确定。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原则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在海淀区办理工商及税务注册、登记,并就其经营所得在海淀区纳税。
(二)一个企事业单位单一原则上只能享受一个项目支持。
(三)同一项目已经获取区政府其他资金扶持的,不得再重复申请本项资金支持。
(四)根据部门工作职能,应纳入部门预算安排的经费,如项目的评审费用等,不得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申报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项目,不予安排专项资金。
(六)其他按有关规定不予支持的项目,不予安排专项资金。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与审批 第八条 区财政局每年年底根据区委、区政府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分配方案,确定下一年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经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核后,报区政府常务会或区长专题会审批,审批通过后纳入下一财政预算。
第九条 专项资金遵循“分工负责、分类审批”的原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以下统称主管部门)进行分项管理,具体包括:
(一)公开征集项目类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确定的公开征集方案,参照《海淀区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海行规发„2012‟11号),组织项目单位在专项资金统一受理平台上申报,评审后将拟定的项目支持方案经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定后,报区政府常务会或区长专题会审批;
(二)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事业发展项目资金,由其部门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分别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使用;
(三)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财政局提出资金使用意见,报区政府常务会或区长专题会审批。
第十条 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和各支持办法,负责组织项目的征集、论证等工作,并做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对于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以及单独明确的重点项目,必须组织专家或者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参与评审。
第十一条 项目支持方案经审批同意后,由主管部门根据管理需要与项目实施单位签署管理协议或项目承诺书,由区财政部门按照相关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严格按照专项资金预算组织实施,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复不得自行调整。每支持项目的资金总额,不得超出专项资金预算,需跨支付的项目,需提前报财政部门备案。项目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项目内容的,或因政策调整等特殊因素确需调整的,由项目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意见,经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核后,报区政府常务会或区长专题会批准。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预算、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海淀区有关规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与评价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对支持资金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积极防范风险,并按项目进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主管部门对支持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总结验收,区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区审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区财政局视情节轻重,追回已拨付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一)申报内容不真实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擅自变更支持项目内容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不按规定上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
(五)因管理使用不善,造成专项资金损失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海淀区财政局、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化委根据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市海淀区财政局办公室 2013年7月22日印发
第四篇: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废止)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颁布机构:财政部1995-01-0
1本法规已被发布日期为2007年8月22日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废止,废止日期为2007年8月22日。
财政部关于印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文字〔1995〕314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中宣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根据中共中央中发〔1992〕9号文件关于宣传文化系统所属宣传文化企业上缴的税收和利润原则上返还宣传文化系统、用于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的精神,以及我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发的《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94)财税字第089号〕中关于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决定从1994年起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了加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我部制定了《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网址:http://-1-
抄送:国家税务总局。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94)财税字第089号《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第十二条第四款,结合宣传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文化经济政策,支持、促进宣传文化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建立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 宣传文化企业是指从事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依法缴纳所得税的宣传文化企业。宣传文化企业包括:
一、宣传、文化(含文物)、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部门所属的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图书出版、发行,期刊(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等宣传文化企业;
二、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各省、市、自治区地方党报;
三、工会、青年团、妇联、军事部门和其他文教部门所属的出版机关报和机关刊物的报社、杂志社;
四、专门为出版大中小学的学生课本和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社、报社及其书刊印刷厂。
宣传文化部门兴办的从事物质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不得享受所得税返还优惠政策。
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所属的个别预算外宣传文化企业需要纳入的,由宣传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个案审批。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来源
一、从1994年至1997年,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宣传文化企业上年上缴所得税的实际入库数相应列入支出预算的专项资金;
二、由于增值税集中返还难以操作,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在预算中安排的部分专项经费;
三、原建立的城市专业电影院维修改造专款和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结余部分;
四、专项资金存款利息及专项资金借款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第五条 为贯彻落实对宣传文化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宣传文化企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对于税务部门按照规
定采用“先征后退”方式退还给宣传文化企业的增值税,各级宣传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予以集中。
第六条 宣传文化企业因下列原因缴纳的所得税,财政部门在返还时一律予以扣除:
一、财务大检查被查出的利润中上缴所得税部分;
二、企业捐赠支出超出规定比例进行纳税调整而缴纳的所得税;
三、企业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超过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纳税调整而缴纳的所得税;
四、企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超过规定标准进行纳税调整而缴纳的所得税;
五、其他违反财政、财务、税收制度规定须进行纳税调整而缴纳的所得税。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专项资金属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二、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重点用于宣传文化工作的宏观调控”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不搞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讲究经济效益。对投资少、效益好、资金回收快的项目,要优先安排,注重专项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三、专项资金按照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原则安排使用。无偿使用主要用于党和国家提倡的重大题材影片、重点纪录片、科教片、儿童片、美术片的摄制资助;重点图书和专业学术著作出版的困难补助及优秀图书奖励等。有偿使用一般用于城市专业电影院维修改造、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网点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临时性资金不足的借款。
四、专项资金不得用地楼堂馆所建设;不得用于弥补主管部门行政事业费不足;不得用于请客送礼、滥发奖金、补贴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支出。除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不得用于本规定使用范围以外的支出。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专项资金的拨款、借款和归还,一律采取银行转帐结算。
二、专项资金借款,由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与用款单位签订合同书。借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在借款期内,按年率3%收取资金占用费;对逾期不还款的,按天另收万分之三的逾期资金占用费,并从当年(或下年)有关专项资金拨款中扣还借款本金和资金占用费。
三、借款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并按期归还。不按照规定使用借款,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或逾期不还的,资金借出部门有权催交,收回借款,并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处理。专项资金借款本金和资金占用费由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按期收回,并及时转入财政专项资金专户。
四、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上年专项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汇总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或违反财经纪律的,扣减下一拨款,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第九条 建立专项资金后,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建立城市专业电影院维修改造专款规定的通知》[(86)财文字第886号],《关于建立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91)财文字第537号],新闻出版署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印发(新闻出版署直属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91)新出联字第21号]予以废止。
第十条 中央级专项资金,财政部根据中宣部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商定的比例,分两次拨给中宣部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安排使用。各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将使用范围报财政部审核,接受财政部门监督。
各省财政部门应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文号】京财文[2006]2731号
【颁布单位】北京市财政局
【颁布日期】2006-12-11
【生效日期】2006-12-11
【法律层级】规范性文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落实《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预算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来源于市财政拨款,重点用于扶持符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文化创意项目。专项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突出重点、专款专用、讲求实效。
第二章 资金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 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第四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人负责。
(二)负责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库和专家库,编制文化创意产业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受理资助申请,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评审。
(三)向市财政局申报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编制项目预算。
(四)预算批复后,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价。
(五)编制决算。
(六)会同财政局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五条 市财政局职责:
(一)依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项目预算编报要求,对资助项目预算进行审核,结合财力状况,安排资金并批复预算。
(二)按照批复预算及资金使用计划拨付资金。
(三)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考评。
第六条 区县政府职责:
(一)根据本区县工作实际和发展规划,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本区县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二)确保本区县申报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三)配合市财政局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区域资助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 各部门职责:
(一)根据各部门承担的政府职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二)确保本部门申报项目的承担单位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三)配合市财政局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系统资助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职责:
(一)根据项目指南申报项目,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填写项目申报文本,附相关立项材料依据。
(二)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和配套资金。
(三)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四)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三章 资助范围和资助方式
第九条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制作和交易、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和交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行业。其中具有发展前景和导向意义的、自主创新的、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项目是支持的重点。同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宣传活动、政府奖励及项目评审论证等相关管理费用经审核后也可从中列支。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专项资金不予资助:
(一)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二)已经获得市政府投资或我市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资助的;
(三)申请单位因违法行为被执法部门依法处罚未满2年的;
(四)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五)未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的;
(六)应由政府其他资金支持的。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及奖励等方式进行资助。
第四章 项目申报及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向相关的委办局或区县申报,相关委办局和区县根据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整体规划及重点工作审核遴选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报送。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在北京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状况良好,无违规违法经营记录,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项目符合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具备较好的市场潜力和明确可行的、适应市场化竞争要求的运营管理体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单位在申报项目时,需要提供项目申报书、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审报告等相关资料。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实施绩效考评的项目,按照绩效考评的有关办法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在项目申报书中予以明确。
第十四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每年二月份公布下一项目指南,发布重点项目公告。每年五月份,负责组织专家对资助申请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后,对资助项目进行评审,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库。
第十五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入选项目库的项目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报送市财政局审核批复。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项目承担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等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第五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随决算,报送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分析后送市财政局。
第十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定期对资助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书面报送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重点项目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工作。
第十九条 对于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由市财政局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细则和操作规程由市财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