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2:4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伍应德 彭盛烈

2一、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省科技和知识权项目165项,获支持经费5985.9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91项、支持经费4412.5万元分别增长了81.3%和35.7%。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获支持经费1591万元;省级项目158项,获支持经费4394.9万元。国家级项目申报实现多个突破: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的“多用途低品质煤气流床气化关键技术与工业示范”主题项目获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立项支持,六盘水市范学院申报的“贵州高原瘰螈属、拟小鲵属物种多样性及谱系地理学研究”、“应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棉花D11染色体纤维强度QTLQFS-D11-1”、“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支持。市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引导创新能力不断显现。市级财政共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50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590万元增长112.4%。

2、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围绕《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专项、基金等)的方案》,深入推进六盘水市科技计划管理领域的改革,解决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的问题,逐步 1.作者简介:伍应德.男,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2.彭盛烈.男.六盘水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

从过去主抓项目立项管理和组织实施向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布局谋划、评估监督等职能转变;二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逐步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提高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中进一步精简评审项目、简化评审环节、完善评审机制,避免出现科技项目碎片化、零散化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深化改革专题工作。深入推进“深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教管理体制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专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正在草拟中;四是印发《关于建立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规定》、《六盘水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行后补助管理的规定(暂行)》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管理。

3、积极实施“686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产业科技创新

为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2013年全市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实施“686科技创新工程”,通过三年的实施,取提明显成效。重点围绕六个科技行动的开展,立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安排资金321万元,首钢水钢、盘县紫森源、新蓝天、恒远建材、宏狮煤机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推进;开展了高层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新增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50名;评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52家,涌现出一批以紫森源、新蓝天、安凯达等为代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科技企业;开展“三区”科技人才工作,组织188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全市基层服务;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22名,县级科技特派员205人。

4、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议定在2014年至2016年的3年期间建立总额为8250万元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就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对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开展科技攻关。2014年立项支持项目16项,安排项目经费1170万元。其中省级项目经费350万元,市级配套7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和正在组织申报之中。科技合作协议马铃薯专项项目成效显著。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雾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心,新建组培中心1个,新建马铃薯原原种基地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6600亩,发布《六盘水马铃薯地方标准体系》,建立马铃薯科技园区1个,新建六盘水马铃薯研究中心1个,为将我市打造成中国南方重要的马铃薯商品种薯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特色轻工业不断发展。盘县信友核桃乳扩建、盘县天刺力刺梨饮料、盘县饮天下矿泉水等项目建成投产,水城春、青龙春等茶产业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六枝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魔芋系列产品生产线建成投产。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贵州省宏奇药业六枝制药厂等4家中药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贵州圣济堂、盘县三特中药饮片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六盘水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五倍子生产焦性没食子酸,三才微电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各种微型无槽无刷电机,新蓝天车用焦炉气等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市乃至全省该领域产业空白。

6、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效益显现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快速发展。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园区)、六枝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哒啦仙谷科技示范园(省、市两级园)、红果智能农业科技示范园、水城猕猴桃科技示范园、钟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完成,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现代农业名特优高新科技示范、生态效益农业、农业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初步形成。目前核心区建设20214亩,示范区62500亩,辐射区100万亩以上,覆盖农户17327户;已有贵州省农熠公司、贵州水城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合作社、协会等组织32个;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17个, 绿色认证产品2个,有机产品认证2个;注册商标38个;通过项目实施共引进和推广新品种15个,推广新技术10项,制定并发布标准2个,制定规程3个;建立示范基地(场)14个;成立技术服务中心4个;有202名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业主)1.342万人次,培养二传手165人;实现经济效

益7.025亿元。

7、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知识产权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8家企业列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13家企业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10家企业成为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4个县区均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县(省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二是专利申请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2220件,比“十一五”期间的275件增长了70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5件,专利授权1324件;商标申请2363件,“盘江集团”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申请认定著名商标48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5个。三是积极开展打击专利权侵权假冒工作。共开展专项行动45次,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检查商品13600余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21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2件。四是质押融资贷款取得突破。指导企业对专利进行资产评估,利用专利申请质押融资贷款,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4项实用新型专利作质押获得400万元质押贷款,有效缓解了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存在问题分析

1、体制机制不顺。2011年机构改革以来,各县(区、特区)科技局已经合并到农业局,成为农业局的二级局(正科级)事业单位,科技局人员已经成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农业和部分农业科

技工作,无法开展工业及其它行业的科技工作,更不要说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人员配备也是如此,科技人员的配备是按照农业局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来进行,围绕“3155工程”和“三变”改革来安排,对科技创新工作无法适应。由于体制机制不顺,科技经费没有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区、特区)开展并不理想。

2、创新意识不强。政府层面来看,主要是要营造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政府不能把科技创新工作看成是企业的事情。社会层面来看,全社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企业层面来看,由于引进人才困难,缺少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也缺少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入具有风险,周期长,企业不愿意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3、引才机制不活。体制内刚性引进人才框框限制较多,影响一些部门对急需人才的引进,同时,政府刚性引进人才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许多引进人才没能安排在发挥专业特长的岗位上,出现高学历人才干秘书、统计、收发等事务性工作,引进人才隐形流失严重。企业柔性引进人才难度大,困难多,与企业的效益和环境、前景有很大关系。柔性引进人才,难以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外,政府也只注重对高精尖、高大上人才的引进,不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造成本土人才流失,顾此失彼,影响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4、经费投入不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03%,离1.5%的目标差距较大,科技创新必须有资金做保障,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周期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

业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出现投入回报率低或者难以实现产业化等。需要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减少政府和企业风险。目前,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没有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科技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少,风险投资基金少,企业也不愿意投入。

5、专利意识不强。发明专利是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的成果,发明专利要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才能体现发明专利的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增加老百姓收入。但是,发明专利的申请,企业和发明人都不主动、不积极。一是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实现产业化;二是专利保护的费用高,企业和发明人不愿意承担;三是专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宣传不够;四是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6、创新氛围不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没有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不够。科技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7、缺少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专业设置重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资源配置浪费严重。职业教育的通道没能真正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升学机制没能建立,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影响我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8、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缺位。职称评定、科技(科研)成果、专利发明等没有很好的奖励激励机制,一些科研科技项目,本土科研人员不愿意承担。一些市级省级的科研项目,本市的科研人员(事业

单位公职)不能承担,如果承担或兼职也不能获得报酬,否则就可能违反规定。对本土人才的重视不够,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造成本土人才的流失。

9、科普工作,科普工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技创新的起点。目前,科普工作者较少,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没有专职科普教师,学校都是安排其他教师兼职,反应了对科普教育的不够重视,难以形成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政策建议

1.理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重点单设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职能。建议由市编委办牵头落实六盘水市区域内4个县(特区、区)科技服务管理机构即“科技事业局”单设,按正科级事业机构管理,不挂靠任何单位,原科技(知识产权局)职能、编制划入“科技事业局”。

2、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启动创新型企业工程。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创新,并对科技型企业,每年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龙头。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力争掌控尖端核心技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

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拥有发明专利。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专利成果转化。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

2、加强产学研合作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工业产业集群,提高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

——支持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或者有效专利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以个人股份进入科技型企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扶持。

3、整合高新技术创新区域

——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健全完善研发、检测、孵化等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工业园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孵化器及标准化厂房建设。

——支持工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业产业集群中的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照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给予资金补助。

4、整合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建议政府加快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推进联合办学或进行职业教育资源重组,以六盘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组建六盘水市职业教育集团,将全市(包括各县区)公办中职校纳入教育集团,并

成为集团分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和市县区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团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和优化提升,有效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

通过组建教育集团,能够有效解决中职校专业设置和招生重复、师资力量薄弱、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分散、重复浪费等问题。各中职校按照教育集团的统筹安排进行招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重点建设与主导产业相互衔接、密切结合的专业。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工业产业集群人才平台建设,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实训基地。

——增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教师、科技人员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双向交流与互动,允许相互兼职兼薪。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及科技人员晋升的条件。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者,可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不受学校岗位比例及职数限制。

——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或者联合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联合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完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和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等服务,扩大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

5、构建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积极引进研发团队和高端人才。通过团队形式引进高层次专家,培养本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给予奖励。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单位,给予奖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任专业技术职称不占单位职数限额,同时给予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本土人才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本,是留人用人的保障,本土人才安心、安家、乐业,更重要的是加大对本土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本土人才达到引进人才标准(博士、教授)应给予相应待遇和奖励。

6、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推动并完成科技企业上市,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市场实现挂牌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每户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层面要努力组织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建立主业突出、稳定经营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引导科技创新企业投资。

7、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模范人物、典型企业、高端人才、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的宣传褒奖力度。设立科技创新贡献奖和科技创新企业标兵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党政

领导干部和企业给予奖励,每两年评选表彰1次。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大项目和有功人员予以嘉奖。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创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不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落实力度。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形成的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带动企业、社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政府对各县(区、特区)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绩效评价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大科技考核指标权重,对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地区和部门,市委、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及各项统计制度。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把手”必须抓“第一生产力”,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实施细则,落实政策措施。市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各县(区、特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担当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为六盘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4月

第二篇: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市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匮乏、指导不到位,仅靠市科技局10余人要抓好

全市的科技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同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有的高层次人才中,教育类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技能创新型实用人才严重短缺;全市仅有两所高校,现有人员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市、县两级科研机构只有3个,工作仅局限于农业方面,存在人员老化问题,工作开展不正常;全市企业中,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仅有5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民营科技企业18家,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到目前为止,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2家。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与贵阳、遵义相比,差距甚远。

(三)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经费投入虽有一定增长,但按照有关规定,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年仅达到0.5%,尤其是各县科技经费的投入,除六枝特区外,其余三个县(区)都达到和超过《条例》要求,但实质上多数为“过路资金”,真正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十二五”期末,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年,我市只达到0.059%,任务十分艰巨。

(四)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含量高、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未得到很好的鼓励和支持,如六盘水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焦炉气汽车项目,该公司**年自筹资金将其专利技术与**万达公司合作研制12辆焦炉气公交车,目前仅允许5辆上路运行,剩余7辆至今仍闲置。没有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创新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科技组织建设,尽快恢复县级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的职能。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理直气壮的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要根据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是制定政府采购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优先购买市内具有自主创新的装备和产品。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我市的《重点新产品目录》,下发全市遵照执行;二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时,从企业上缴的所得税中加计扣除,鼓励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投入,加大对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尽快完善担保功能,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科技资源,推进形成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整合应用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

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各市目标考核内容,尽快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实施细则,作好目标考

核的相关工作。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市由于地理环境、基础条件等限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我市的教育、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及管理、企业管理和创新领军人才较为紧缺。今年我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认为该《试行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不大,操作性不强。因此,为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建议对《试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也用好身边人才,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推广力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市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焦炉气在汽车上应用的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亮点。为此,建议制定发展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

(六)发挥社会推动作用,着力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要予以支持和奖励。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措施,以扶持我市的企业多出新产品,同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篇:对于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安排,5 月 25 至 5 月 29 日,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调研组到县经济开发区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并赴县外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县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创新政策日益完善

连续多年出台《工业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评审办法》等创新政策,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8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 28.86,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39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 40.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4.59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44.5。在 培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53 家,科创

板上市 21 家,新三板上市 3 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

间 2 个,其中,省级众创空间 1 个、市级孵化器 1 个。

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全县专利申请量 779 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318 件,授权

发明专利 42 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4.55 件。创新平台

建设较快发展,全县工业企业共建科技机构 59 个。其中:国家

级研发平台 1 个,省级研发平台 21 个,市级研发平台 31 个,县级研发平台 6 个。全县归集研发经费投入达 2.47 亿元,科技

创新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48。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创新机制不健全

一是科技资源共享和集聚程度低,科技创新的合力优势没有形成。二是现行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科研经费等不够进准,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科研项目的跟踪问效不够,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发挥效益欠佳。

(二)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

一是部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工艺装备的研发和配套能力较弱,无法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自身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三是企业围绕自主创新研发开发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较少,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水平普遍

低。

(三)全县科技创新人才紧缺

一是多数企业缺乏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二是缺少企业所

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技能人才。三是企业科技人才普遍呈现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大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一)强化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二是鼓励企业提升产学研合作开发能力,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机制和咨询制度。三是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四是注重培育壮大中小微科技企业,有序选择一批技术创新绩效明显、产权明晰、成长性好的中小微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壮大,在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二)完善激励政策,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产业创新政策,加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研发力度,引导科技创新在传统优势产业发力求突破的同时,立足“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三大首位度产业发展一批新兴业

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人才政策,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开发紧缺型产业技能人才,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三是整合财政科技预算资金,统一进行规划调度,提高科技创新资金配置效率。引导企业、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三)改善创新环境,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一是谋划好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科技项目招商奖励政策,引领创新发展。三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引进培育一批集评估、咨询、法律、财务等一体的中

介机构,多方位搭建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等创新平台。

第四篇: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宁夏是今年4月25日自治区科技大会提出的目标,自治区还将启动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三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以此作为大幅度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抓手。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科技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科技创新给宁夏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足以说明科技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了解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找出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县科技创新、实现跨跃式发展建言献策,日前,由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团到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就工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专门考察学习,并形成了《关于工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考察报告》。同时,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县发展与改革局、科技局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我县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多维药业、力成电气、金丰源实业、伊品集团四家企业,就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县政协副主席叶成、雷金丰,秘书长李世林参加了调研活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常明杰应邀参加调研。

一、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区市科技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绩显著。1998年,我县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且一直保持着这项荣誉。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1、我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共开展科技攻关、自动化控制、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13项,争取项目资金243万元,逐步培育了启元、多维、泰瑞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力成、伊品2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全县规模以上企

1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12个,2005年开发新产品12个,实现工艺创新6项,新产品实现产值8.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申报发明专利8项,取得发明专利4项。全县12家重点骨干企业近三年取得应用科技成果34项,其中23项得到了应用转化,有利地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启元药业四环素生产工艺中的主要指标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多维泰瑞泰乐菌素生产工艺属国内科技领先水平,伊品集团谷氨酸采用的“生物素亚适量大种量生产工艺综合指标和建成建材大磨群窑技术、瑞普生物苦生总碱项目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恒生西夏王的“杞浓”枸杞酒酿造工艺属于自主研发,国内独一无二。

2005年底,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增大,科技创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使科技创新对企业产业升级和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县当前和今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以上一系列数据和科技创新项目都显示出,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我县3家,三分天下有其一。“十五”期间,科技对全县经济贡献率为48%,比1995年高4%,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为40%,比九五高5%。2005年,全县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8%。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循环经济,2005年全县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48.5%,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了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2005年仅发酵工业产值达

16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2%,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全国平均数39%的近两倍。

到2005年底,我县10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启元、多维2家制药企业全部或部分通过了GMP认证,启元药业已通过美国FDA认证。目前,四环素盐、红霉素、沙利霉素、泰乐菌素、VB12单品产品居世界第一,盐霉素、赖氨酸居同行业首位。

2005年社会科技研发投入5600余万元,政府科技投入315万元,工业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研发资金超过4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3%,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企业已成为全县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贡献也越来越大。

3、骨干企业人才队伍成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我县已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建设方针。2004、2005两年,全县就有千余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并建立了优秀人才数据库。特别是骨干企业非常注重科技人才的培育,引进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维药业依靠科技人才实施菌种诱变、优化及工艺改造,泰乐菌素发酵单位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伊品集团、力成电器、建成建材等公司纷纷引进科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开发出具有行业或全国领先水平的科技产品。全县5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中专学历的职工和研发人员分别占员工总数的近1/5和 1/10,骨干企业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中流砥柱,并且企业正朝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影响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今年5月发布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

新型宁夏的决定》和《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综观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我们根据考察、调研认为,目前影响我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科技创新氛围不浓。以科技创新投入为例,2005年社会科研投入5600余万元中94.4%是企业投入的,启元、多维、泰瑞、伊品、力成5家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到全县工业企业科研经费的89%。也就是说,少数企业成为引领全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而且都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投入微乎其微。这说明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全县多数企业是在现有水平上的扩大再生产,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创新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在全县范围内氛围不浓。

2、缺乏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从目前科技创新工作已经取得成绩的企业看,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县发改局对41家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生产企业情况调查表明,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5.5%。二是科研人才发展不平衡,影响全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并且科研人才大都集中在启元、多维、泰瑞、伊品、力成5家企业,其他中小企业科技人才较少,这样的人才布局和现状,不利于全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

3、缺乏加快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对企业而言,全县平均1.85%的科技创新开发经费,远远低于5%应投入科研经费的比例,必然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提速以及经济效益的增长。另外,自治区已经制定并出台相关的决定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每年财政科技投入高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的政策,目前执行起来也很难。

三、加快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思想认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首先,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永宁县的区域优势,用足用活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永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着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思想认识,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县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共识。科技创新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多维模式”很值得借鉴。企业要善于新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注重自主创新。造纸行业要推广高得率制浆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食品及发酵行业要利用膜分离、微波提取、微胶囊、纳米技术,提高关键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尽快实现利益最大化。

2、尽快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特色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感谢上帝赐于永宁县得天独厚的生物发酵业和酿酒葡萄深加工的自然优势环境,为生物发酵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果将我县定位在“全国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这个产业集群上,我们就能吸引全国发酵行业的顶尖科技,形成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为打造全国生物发酵“舰母”奠定基础。

3、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思想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科技创

新为依托,着力抓好永宁的发酵、酿造、制药业工艺技术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利用。引进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独特的工艺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及检验流程,保证一流水平的产品,保证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推出如启元的四环素盐、红霉素、沙利霉素,多维的盐霉素、泰乐菌素、VB12,伊品的赖氨酸等一批“拳头产品”,做活、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企业,打造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为引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4、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政府要切实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增加科技、产业投入的规定,确保每年财政科技投入高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政府出台鼓励社会创新的激励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将很有限的奖励资金重点投放在科技创新工作搞得好而且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个人的奖励上。以人为本,纳才用贤,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永宁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全县科技进步、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职能部门要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多做服务协调工作;企业要给科技创新人才最佳的工作环境、最高的工资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聚人。在全县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良好机制。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这项系统工程最主要的部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维系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发展的主动力。政府要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交流、管理的社会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涌现,使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第五篇: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宿松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县政协副主席何元功、陈森然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于11月下旬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在赴桐城市考察学习和对我县信诺捷科公司调研后,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围绕县委“三化三集中”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普及“两轮”驱动,立足“基础性工作夯实、重点性工作突破、特色性工作出新、总体工作上台阶”的要求,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宿松”发挥了应有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30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县级民营企业27家;省级优秀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2个;2007年,破凉镇花凉村被列为安庆市首批科技示范村;2008年,我县被列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县,已争取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个,市级项目5个。2007~2008年,专利申请量56件,授权量19件。到2007年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0.68亿元,利税1600万元。

二、主要成绩

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经过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绩突出,特色明显。

1、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为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型宿松”战略,我县先后出台了《宿松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宿松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宿松县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宿松县科技特派员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2007年,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申报认定、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应用成果,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奖和农业科技成果奖。今年11月份,又调研制定了《宿松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宿松县专利申请及奖励暂行办法》,拟提交县政府审查批准。同时,科技、科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县列入财政预算的科技三项经费达16万元,科普经费3万元。科技、科普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产业得到发展。在县工业园区引导、帮助支持机电制造业、轻工化工业、制造信息化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企业,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扶持我县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信诺捷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培育中天石化、森达电器、星空化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

科技兴农成效明显。我县大力实施良种良法,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建立了优质稻、中药材、水产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连年作为全市第二代、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试验示范项目县,2008年试验平均亩产达780公斤,示范成效显著,得到市农业专家的充分肯定。承担该项目的破凉镇花凉村被市科技局命名为全市首家“科技示范村”。

科技攻关成果喜人。县科技局、水产局和全美蟹业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 “泊湖生物资源快速修复及技术推广研究”的技术攻关。2007年4月,该课题参加省级成果评审鉴定,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全美公司“泊湖生态资源快速修复及技术推广开发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我县的空白。该成果促进了全美蟹业公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使该公司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水产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2008年在县工业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止11月底,全县申请专利总数达36件,首次居全市之首。

3、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为培育创新载体,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早在2004年,我县就与上海水产大学建立了水产技术合作关系;2007年,县工业园区有5家企业与省、市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攻关对接关系;2008年,全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又与安徽农业大学联系,达成建立县校技术合作关系的意向。同时,组织申报实施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项目,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联合实施,首批42名科技特派员已派驻乡村、企业和基地。科技工作网络、科普网络及地震群测群防监测网站等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均已建立,不仅能吸引一批创业人才,而且研发了一些科技成果。

4、科普工作日益深化

我县以“大科技、大管理”理念统揽全局,充分整合与科技工作有关的部门资源,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是申报实施一批省、市科普示范创建项目。创建1家省级优秀农技协,2家市级优秀农技协,1家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单位,2家“安庆市科普示范乡镇”,2家企业被命名为“安庆市科普示范基地”,2所学校被命名为“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二是一批县级科普示范单位已命名授牌。命名县级科普示范学校4所,县级示范农技办6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8个。三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已在全县中小学成功举办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收集科技创新作品700余件,其中获市等级奖30件,县等级120件,并有一项获得了“安庆市市长奖”殊荣。今年松兹小学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剧《小水滴旅行记》,先后参加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普剧展演,获得全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四是建设“科普画廊”。克服困难多方筹资,在县城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了长达30米的“科普画廊”。这既是科普工作的展示窗口,也是广大市民接受科普教育的宣传阵地。

三、存在主要问题

近两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虽然成绩明显,但与省市要求和与兄弟先进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创新意识不强,运作机制不活

目前,主要是存在科技创新思想认识不够高,科技创新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把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臵的现象,特别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宿松”工作,有的地方还是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与当前新时期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在工业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多注重于投资环境、投资规模等,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的形成与成果转化等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宿松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十分深入人心,有的地方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又不重要的位臵。

2、创新政策滞后,创新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对象上至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至企业及每个生产要素单位。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等,都需要人、财、物提供有力保障,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相关配套政策,但以企业为主、政府为引导的科研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致使科技创新总量不足;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还没有依法按标准到位,以至在市、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年年都不达标,导致了一些优惠科技项目难以争取进入我县。

3、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科技人才缺乏

我县工农业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步伐不快,不仅影响到我县企业的核心实力,更影响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此外,我县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县科技局在岗干部职工仅有10人,而其中是官多兵少,副科级以上干部就占7人,中高级科技人才少,复合型人才更少,不但科技专业人员缺乏,而且掌握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

四、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赴桐城市考察学习,我们体会到桐城市之所以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关键是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专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市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在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下功夫花力气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主动开拓科技创新市场,大力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氛围。桐城市的先进经验,为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全民,关键在于领导,支撑在于环境。建议进一步增强各级科技创新意识,在科技创新思维方式上、在科技创新发展方式上、在科技创新领导方式上、在科技创新增长方式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在全市、全省科技发展大背景下谋思路、争政策、抓创新、求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建议要切实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宿松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为契机,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工作大会,宣传贯彻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方针政策,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表彰激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鼓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业,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不断激发全县的科技创新意识,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建议尽快出台以科技投入、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监督考核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配套政策。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乡镇综合考核内容之中。尽快制定出“宿松县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励专项基金,对国家和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应给予大力表彰激励。同时,要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激励科技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3、加大投入扶持,提供有力保障

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省级有关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调整科技工作预算支出方式,将全县科技投入统一纳入科技三项经费专项列支项目,并在财政预算报告中具体体现,确保我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达标。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建立有利于全县科技进步创新的有效保障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4、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建议对科技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科技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其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科技综合素质。建议制定优惠政策,把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部门中来,并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服务平台。一是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围绕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二是要搭建科技开发平台,一方面积极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

在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要进一步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增强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肩负历史使命,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积极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科技创新情况,按照省政府研究室要求,我室会同市科技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县、区科技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由发改、经信、......

    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

    科技创新调研

    关于乡镇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按照区政协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营造我区自主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

    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

    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

    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陈德光刘勰肖丹〔内容摘要〕 针对我市“重工重,轻工轻”的现状,对我市轻工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关 键 词〕 轻工......

    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招商引资是积极利用外来资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拓宽就业渠道都具有十分重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5篇)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

    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汇编)

    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