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1: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曹正喜

〔内容摘要〕六盘水林业存在国有林地流失、承包合同不规范、资源消耗大、资金缺口大等问题,要加快改革、加大投入、依法管理。

〔关 键 词〕林业 发展 调研

〔作者简介〕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

六盘水市位于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决定了我市林业发展在生态立市战略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增加降水、减弱风速、改善农业小气候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林业工作和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一样,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县(特区、区)林业主管部门、林场、造林承包大户和联户承包户中,分别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和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解,认真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林业资源到2004年,林业用地面积为553.8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72.86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9.14%;疏林地面积2.9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0.53%;灌木林地面积114.8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0.7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30.68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3.60%;宜林荒山面积33.0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69%;苗圃地0.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0.04%;森林覆盖率为26%。

全市林业资源规划区国土总面积为1131.86万亩。到2004年,林业用地面积440.8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84.7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9%;灌木林地面积为102.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3.2%;疏木林地面积为2.2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52%;未成林地面积为119.4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09%;宜林荒山荒地面积为32.1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29%;森林覆盖率为25.36%。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2000——2004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91.5万亩(其中退耕地41万亩、荒山50.5万亩),退耕地造林覆盖92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3.8%,涉及退耕农户12万户、60余万人,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5%;荒山造林涉及7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0%。五年来,国家投入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费4575万元,户均获种苗费381.3元;累计得到现金补助2080万元,户均173.3元;累计得到国家粮食补助15.6万吨,折合现金2.184亿元,户均获粮食折价款1820元。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18万亩(其中退耕地2.5万亩、荒山15.5万亩),各项补助正在兑现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有林地被蚕食。近年来,水城县玉舍、杨梅林场和盘县老厂林场国有林地被当地农户蚕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盘县老厂林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当地农户和小城镇建设蚕食的国有林地3200亩左右,其中大山镇小城镇建设和农户蚕食国有林地780亩,建镇面积约300亩,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和县政府的处理决定都没有得到执行;与玛依镇相邻的318亩森林,在间伐时受到镇里阻拦,没能完成间伐任务。

(二)承包合同隐患大。起始上世纪80年代初,个体和联户承包造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造林前签订了承包合同,明确了林木的分成比例,但有的承包合同约定经公证后生效,却没有办理公证;有的承包合同没有发包方和承包方签名,仅有当时乡政府盖章,如盘县两河乡鄢官村十一、十二组村民与敖成学等十一户村民签订的联户承包合同,没有双方的签名,现在还没有间伐,也无产权纠纷;有的利益分配不尽合理,如盘县大山镇大河村肖根龙为主的二十一户联户造林3000余亩,抚育间伐收益归承包人,农户不分成,现已开始间伐,农户意见较大;有的发包方在发包时没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经过村委会的讨论,有的甚至是村委会主任说了算,没有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导致合同执行难,林权纠纷时有发生。有的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已按合同规定,将分成比例分给了发包人,现承包期限临近,承包人在承包土地上的林木又不能砍伐,而发包人提出要收回承包土地,如六枝特区林业局科技人员张中严,在木岗镇金家坝林场有100多亩林木,系1984年造林,承包合同2006年5月到期,现在又没有砍伐指标,村民组通知,若到期不砍伐,超期要求按5:5分成。

(三)林区基础设施差。全市个体和联户等非公有制造林业主,截至2002年,共计完成造林面积192.55万亩,占全市有林地(不含灌木林)面积199.72万亩的96.4%。这么大的林区,由于没有新的资金投入,无力修建林区公路、开设防火线、建设林区工棚等,更谈不上防火器材购置和病虫害的防治。据统计,水城县2004年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5起,过火面积4174.1亩,烧毁森林面积202.2亩,烧毁幼树63.96万株,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14%。

(四)森林资源消耗大。一是,近年来,竹荪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水城县种植竹荪大棚达1000个以上,六枝特区种植竹荪大棚也在1000个以上,仅新场乡就有800棚,其他县区也还有种植。按每个大棚耗材2立方米,每年竹荪种植将消耗木材4000立方米以上,且绝大多数是天然林。另外种植竹荪需要大量的腐殖土,而腐殖土基本上要从封山育林的灌木林中挖取,严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二是,农户以木材为燃料也消耗大量森林资源。据水城县调查推算,2004年全县159470户农户中,约有30000户以烧材为主,按每户每天10公斤计算,一天要烧掉300吨(立方米),一年要烧掉森林资源11万立方米;六枝特区农户以木材为燃料,每年大约需要消耗7千亩左右的森林资源,约占全年造林数的39%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盗砍林木在煤矿上销售,也造成森林资源的消耗。

(五)护林资金缺口大。在1999年以前,没有专项资金用于森林管护,都是由业主负责管护。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县(我市六枝、水城、钟山被列入)安排一定的森林管护事业费,远不能满足管护的需要。钟山区森林面积27万亩,每年得到国家的天保资金32万元,平均每亩每年的管护费不到1.2元。现在钟山区聘有常年护林员18人,防火期增加到54人,每位护林员月工资350元,一年需要支出20万元,还有12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和防火器材。若按照《贵州省封山育林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规定:一般每个护林人员管护的面积在1500亩左右。那么,钟山区需要护林员198人,按每月350元工资,每年仅工资一项需要83.16万元。

(六)造林主体困难多。个体、联户和鼓励科技人员造林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以每亩10元—15元的投入和90年代以来与工程相结合的每亩约50元的投入,造林业主们仅靠国家这点微薄的投入之外,主要靠投工投劳建成。有的业主为造林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如六枝特区林业局科技人员张中严,1988年承包造林620亩,自造林以来一直聘请2名护林员管护,现在还欠25万元的银行贷款。由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造林业主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和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抚育间伐,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林木质量提高,致使造林业主守着“绿色银行”过贫困日子境地。如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唐兴华造林1500多亩,到目前为止不仅欠管护费就高达3万元左右,而且连基本生活都很困难;水城县玉舍乡造林大户叶文辛,共计造林10000余亩,成林的有4000亩左右,在造林初期就变卖家里值钱物品(含牛、马等大牲畜),现在靠打工维持生活。

(七)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老厂林场还有三分之一的职工居住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住房,退休和在职职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玉舍林场职工工资最高的每月仅有500多元。另外,林场职工子

女入学难也是长期困绕林场领导和职工的一大难题,如老厂林场八角箐工区到最近的入学点都在10公里以上,且完全是林间小路。

(八)森林覆盖率偏低。到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6%,与全省34.9%的森林覆盖率相差8.9个百分点,石漠化程度为全省之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三、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国有林场的改革步伐。国有林场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改革劳动用工制度,鼓励职工利用国有资源发展自营经济,在保证森林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经营产生的增量效益归职工所有,要采多种形式,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对侵占国有林地的组织或个人,能退还的、要坚决退还,不能退还的、要给予赔偿。

(二)依法征收育林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随着我市煤炭资源开发的长足进展,应对育林基金征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征收育林基金,专项用于坑木林建设。

(三)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常言道:山青水秀、林茂粮丰。县、乡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切实引导农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千万不能以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换取眼前的经济收入。

(四)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渐改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二是继续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民用燃煤的有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确保生态良性发展。三是对禁伐的非公有制造林业主给予适当的管护补贴。四是建立健全造林护林的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和关心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继续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切实提高森林覆盖率。

(五)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公益林项目”,盘县有78.8万亩以喀斯特植被为主的森林被列入,每年可得生态效益补偿金398万元,确保了管护费用。各县(特区、区)对符合条件的,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森林面积进入国家公益林项目。

(六)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有效机制。完善承包合同,切实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内的造林承包合同,应进行全面清理,在充分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承包合同进行完善;合同即将到期,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处理。

第二篇: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陈德光刘勰肖丹

〔内容摘要〕 针对我市“重工重,轻工轻”的现状,对我市轻工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轻工业 发展 调研报告

〔作者介绍〕 陈得光六盘水市经贸委

一、轻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现全市在市场上已具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共22家,其中六枝7家、盘县5家、水城县1家、钟山区9家。2005年全市轻工业企业总产值近5.2亿元,销售收入4.95亿元,上缴税收4226万元,就业人数4000多人。其发展主要以医药、酒、农产品加工、屠宰加工、茶叶加工、包装印刷、饮料、旅游小商品等行业为主。

(一)医药行业

现有六枝大华药业、六盘水药业、贵州神奇明湖药业和六枝宏奇药业4家医药企业。4家企业中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家,2000万元以上的1家,1000万元以上的1家。自2001年起,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GMP认证许可后,4家医药企业共有14条药品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现全市共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药品品种138个,取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药品5个,有3个新药项目正处于临床研究中,1个民族药正在进行药学审查。当前生产的药品品种为43个。4家医药生产企业中,3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是很理想,只有2003年建成投产的六枝宏奇药业公司,由于主要生产新特药和少数民族药品,且每年都有一些新药投放市场,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增长较快,2005年其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增加值1100万元,实现税收230万元,2006年上半年,在全省医药行业下滑20%左右的情况下,该厂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水平。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从业人员628人。

(二)造酒业

全市共有酿酒企业5家,啤酒生产企业1家。几家酿酒厂均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国有企业,由于人才、资金、技术及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亏损无法正常经营,在改革中,采取破产、拍卖、转产等措施进行改组改造。盘县二酒厂、六枝九龙液酒厂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重新恢复生产,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重庆啤酒集团通过承债式兼并六盘水市啤酒厂,组建重啤六盘水市啤酒公司,市政府拥有49%的股权,重啤集团拥有51%的股权。1999年公司通过3万吨改10万吨工程改造后提高了产品质量,拓宽了市场份额。2005年产销量48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00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47万元,上缴税金2007万元,实现利润237万元。现正在进行3万吨改1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底可完成改造工程,技改完成后其生产能力将达10万吨。预计到2010年,啤酒产销量达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0万元,实现税金4500万元;到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税金8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食品总厂和贵州信友实业公司核桃乳厂为省级龙头企业;水城县姜业发展公司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现有的企业中有的项目非常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也有部分企业投资不足,企业发展艰难。例如金桥食品公司、六枝雾峰食品公司,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已有好几年,但由于缺乏资金,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现在还是靠租别人的厂房临时使用。市食品总厂在1995年通过租用云南省天使土豆片厂的品牌生产“天使牌”风味土豆片,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05年生产土豆片111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94万元,工业增加值774万元,上缴税金210万元,实现利润128万元。2006年通过技术改造后增加了一条土豆片生产线,在“十一五”期间,企业准备新上马铃薯全粉和油炸薯片等生产线,计划在“十一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上亿元。

(四)屠宰加工业

全市现有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双水开发区奔牛食品公司等6家定点屠宰企业,钟山区、六枝特区各两家,盘县、水城县各一家。六盘水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奔牛屠宰厂已建成分割车间和熟食品加工车间,正准备生产销售熟食品。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于2005年通过市中小企业局向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贷款1000万元新建“PAC”生猪扩繁基地,引进美国“PAC”公司的优质种猪进行饲养扩繁,目前饲养基地已基本建成。基地建成后,将发展饲养专业大户饲养优质商品猪,初步形成优质种猪扩繁、养殖、屠宰分割、冷藏、熟食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链。2005年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0万元,税收580万元,利润 202万元。“十一五”期末,市中心区机械化屠宰厂将形成年屠宰40万头生猪能力和1.2万吨分割肉及加工能力,可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3500万元,解决500多个就业岗位。

(五)茶叶生产企业

全市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左右,茶叶加工生产企业5家,现形成品牌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水城县茶叶公司生产的“水城春”、六枝茶叶公司生产的“乌蒙剑”等产品。5家茶叶生产企业中,除水城县茶叶公司有一定生产规模外,其余均为作坊式生产,2005年5家茶叶企业生产总值不到300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就占216万元。水城县茶叶公司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发绿茶等1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并对茶叶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生产茶儿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到“十一五”末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左右。

(六)包装印刷业

我市包装印刷企业大部分始建于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市印刷厂、市报社印刷厂、水城矿务局印刷厂、六枝特区印刷厂、盘县印刷厂等,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连年亏损,到目前为止,除报社主管的印务公司能正常经营外,其它企业已破产、被兼并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2005年市印务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63.6万元,税收18万元,利润-30万元。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水城县新建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专门生产水泥包装袋,到2005年底已形成年产5000万条生产能力,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62万元;2006年预计完成水泥包装袋3500万条,但由于水城瑞安水泥公司的包装袋由水城乌蒙山发展公司从遵义进袋,不进该厂的编织袋,因此该厂的编织袋产销量大减,预计只能完成130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解决就业人员250多人。

(七)饮料业

我市饮料生产企业主要有盘县信友核桃乳厂、钟山区凉都乳业公司、盘县竹根水厂、六枝高尔夫矿泉水厂等企业。除盘县信友核桃乳厂外,其它企业规模都很小。盘县信友核桃乳厂,于1996年由盘县农业局组织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其“信友”牌核桃乳饮料深受消费者欢迎,在贵州饮料行业中很有影响力,但因管理不善,企业连年亏损,于2000年停产,共亏损2400多万元。2003年经盘县党委政府研究后,该厂交由盘县圣境化建公司管理经营,债务与管理经营者无关。圣境化建公司接管后于当年8月分恢复生产,生产核桃乳产品257吨,销售收入213.8万元;2005年生产770万吨,销售收入739万元,税金46万元,2006年预计生产1500吨,销售收入1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左右。该厂在2006年、2007年计划新上马核桃油生产项目和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技术改造,力争在2010年实现产销量6500吨,完成销售收入7000万元。

(八)旅游食品、小商品业

我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缓慢,有市蜡染厂、益康食品公司、六枝郎岱酱厂、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和一些少数民族民间能工巧匠小工艺品等。总体发展规模小,基础薄弱,其中市蜡染厂原租用钟山酒厂厂房被山体滑坡毁损后停产多年,至今无生产基地;六枝特区奔心牛肉干厂已因管理原因停产多年。但随着“凉都六盘水”城市品牌的树立及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小商品产业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相对偏小,整体实力不强

我市轻工企业总体规模小,截止2005年,现有企业中产值上亿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2家;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6家,其余均为小规模生产。小企业过多,管理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差。

(二)缺乏科学指导,管理水平落后

我市轻工业发展滞后,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医药产业发展来看,与我市毗临的安顺、兴义相比,起步时间基本相同,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比我们快了很多倍,从产值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医药产值都已超过6亿元,而我们的产值才1.1亿元,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左右。六盘水市轻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科学指导、无序发展、管理水平落后是主要原因。多年以来,轻工业的发展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不足,无序发展,加上优秀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市轻工业的发展处于较为落后水平。

(三)缺乏名优品牌,市场范围狭小

我市轻工业产品没有形成国内或国际知名的品牌,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小产品,影响企业对外的市场开拓,没有真正参与到国内大市场及国际大市场的流转贸易中去。

(四)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偏高

与发达地区比较,我市轻工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距很大,大多数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轻工业属粗放式经营,仍沿用过去的旧产房、旧设备、旧技术,科技含量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

(五)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矛盾突出

我市是以煤炭资源为重点的地区,以资源开发和加工的重工业项目投资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投资效益明显,回报率高,企业融资比较容易,投资业主较多。以生物医药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项目,虽然投资较小,但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项目融资困难,因此投资业主较少。所以我市轻工业虽然经历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从企业规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经营状况来看,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人才留用难,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找准优势,引导投入,发展重点

理清发展思路,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主要为:一是以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工业;二是依托大企业、重点发展为大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把握六盘水市是一个地形特殊、气候凉爽的地区,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农作物种植的比较优势,利用中药材发展生物制药企业;利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特色食品和饮料加工工业。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苦荞系列食品加工、水城和六枝地区北盘江沿岸的小黄姜加工、茶叶加工、果品饮料、猪牛羊屠宰加工。

(二)培养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坚持扶优、扶强原则,走“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如轻工业中的食品、药品、饮料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市里要重点支持,力争3-5年时间,在我市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走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的路子,带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加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产品加工型及社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提高全市产业集中度、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六枝特区宏奇药业、市食品总厂等已培养起来重点企业的优势,实现以重点带动全局的经济发展。

(三)抓好轻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一是抓好正在规划中的水城县红山轻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工作;二是在六枝特区规划建设轻工业示范基地。降低入住轻工业集中区和示范基地的门槛,制定相关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更多的外来资金投资到轻工业集中区;建议市政府专为红山轻工业集中区和六枝轻工业示范基地制定以下优惠政策:

1、免收市及以下各级土管部门收取土地出让金;

2、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

3、承诺对投资者实行向广东出售的电价。

(四)构建轻工产品整体营销网络

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利用信息和政策引导,推动轻工业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强化企业营销意识。允许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市场营销基金,增强企业营销能力。推行企业营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有效学习和实践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五)全面提升轻工业发展水平

一是全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要在产业政策上明确支持、抑制和淘汰的对象,定期改进和公布《六盘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作为指导轻工企业选择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行业和产品领域,防止盲目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要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在轻工企业发展中,要区分区域经济差别,进行经济区域性指导,引导不同地区重点发展轻工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三是对有一定规模和基础、资产存量较大、产品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的轻工企业,通过增资、改造、改制等办法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重复建设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资产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按照产业关联度,打破所有制和管理体制限制,以资本联结为纽带,鼓励企业联合和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四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以逐步改善全市产业结构布局。

(六)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效能。倡导建立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多边利益最大化经营理念,培养诚信观念,消除伪劣和欺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七)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行业准入标准来引导轻工企业发展。对国家要求实行行业准入标准的产业,要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入口关。认真做好行业规划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有效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的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鼓励优强轻工企业对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构建符合市场竞争新的产业链。

(八)坚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实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九)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

建立有利于挥发人力资本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管理,用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家。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六盘水讲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流动工作站或研究基地,通过项目合作引进人才,遵循“选人必有理,用人必有道,育人必有谋”的原则,创造一个吸引留住人才的宽松环境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轻工企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贵州省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5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后还要逐年递增20%。为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建议在市财政开设“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专户,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作为国家、省级中

小企业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投入的配套资金,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篇:六盘水市皮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皮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李 玲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市皮鞋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的分析,总结了皮鞋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皮鞋产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皮鞋产业 发展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近十年来,我国制鞋业市场高速发展。有资料表明,中国制鞋市场的发展速度是800%。在营销学上,将每年市场递增10%以上就视为产品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对于这类广大的需求市场,我们应抓住时机,因地制宜的发展已具备基本条件的产业, 把握好发展的机遇。

一、我市皮鞋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皮鞋加工起步于1995年,由自发形成,当时来自重庆璧山和温州的商家在场坝开办了手工方式生产的家庭作坊皮鞋加工,以夫妻两人从事加工为主,稍微大一点的雇工也就在3—5人。由于个体皮鞋加工具有生产环节少、管理成本低、价格低廉等竞争优势,很快打开了销路,收到了较好的效益。不但吸引了更多的外地商家,本地人也开始学做皮鞋,个体皮鞋加工户不断增多,从当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70—80家。目前,我市有85%的皮鞋加工户(60余户)进入德坞“六盘水市凉都皮鞋城有限公司”(皮鞋城),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利用闲置门面130余间,住房及加工用房1.5万平方米;年产量40—50万双,年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1000余个。平均每个劳动力月收入1200元左右,高的可达3500元。产品主要面对农村市场,畅销威宁、毕节、纳雍、赫章等周边地区,少数销往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在皮鞋产业的带动下,皮鞋城内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皮鞋经销商,主要批发经销自产的皮鞋。

除此之外,在场坝还聚集有10多户皮鞋加工户,市区范围内还有一些零星皮鞋加工户。

二、我市皮鞋产业发展态势

我市的皮鞋加工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基本形成以加工制作男女皮鞋系列为主,特别是面对我市广大的农村市场,集产销于一体的皮鞋生产链条,已初具规模。

一是加工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的开放,皮鞋加工工艺技术不断提高,鞋料的进货渠道逐渐畅通,皮鞋断底、开胶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信任,保证了产品的市场和价格。批发价从过去的 10 多元提高到目前的30—50元。目前不少皮鞋加工户购置了先进设备,皮鞋的式样向发达地区学习,并针对市场供求动态、鞋样变化等,进行鞋样设计,逐步改进后投入生产。

二是销售市场不断拓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皮鞋需求量逐步扩大,皮鞋加工户生产出皮鞋后已很少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卖。皮鞋产量逐年增加,由于价格也比较低,皮鞋在市场的销量大大增加,一些专门从事皮鞋贩运的商贩应运而生,并吸引了周边市县及外省的商贩到我市批发皮鞋,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在省内,我市皮鞋加工户的数量和产量已占首位。

三是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据调查,我市皮鞋每销售出一双,可为生产者带来3—5 元的经济效益,为经营者带来约10元的经济效益,去年生产皮鞋40—50万双,为经营者带来了约500万元的经济效益,平均为每个劳动力带来1200元/月收益,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三、我市皮鞋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皮鞋加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量虽然逐年提高,销售网络逐步健全,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是从总体来看,皮鞋产业的发展还只是起步阶段,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与外地知名厂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规模小,阻碍了皮鞋产业的发展。现在只有70—80家加工户,基本上是手工作坊,简陋的生产和设备、较落后的管理以及不完善的体制,扩大规模很难。

二是经营管理模式粗放。据调查,皮鞋城内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的占70%以上,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极低。没有注册资金,固定资产在200万元左右的只有1—2户,平均每户固定资产在50万元左右,大部分加工户没有自己的市场,市场信息缺乏,更没有建立营销网络。

三是科技开发力量薄弱。我市皮鞋产业工艺流程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加工设备陈旧、产品档次较低,设计开发能力薄弱,以模仿外地款式为主,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四是生产的皮鞋只有几户有注册商标,更谈不上什么品牌。宣传意识不强,皮鞋加工户普遍不重视对外宣传自己的产品,不掌握市场信息,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

四、做大做强我市皮鞋产业的对策建议

制鞋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近年来,部分东南沿海企业开始把生产车间向西部地区转移,以利用西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会成为中低档皮鞋的生产基地,东部地区今后将成为中高档皮鞋的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我市皮鞋产业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皮鞋加工和加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产业,进入一个上质量、扩规模、创品牌的时期,生产经营将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确定发展目标。借鉴和学习重庆、温州制鞋业发展模式和经验,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把握机遇,分三个阶段实现规模扩张、产业链发展向创品牌提升的转变。

1、第一阶段——规模扩张阶段(2008—2010年),用2—3年时间扩大规模。随着政策的放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将极大地促进个体皮鞋加工业的发展,皮鞋逐渐占有一定的市场,皮鞋销量逐年增大,使皮鞋城内皮鞋加工户从目前近100家扩张达到500家,提供6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产皮鞋达到400万双,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2、第二阶段——产业链发展阶段(2010—2020年),用5—10年时间,建成鞋业基地。随着我市工业园区的建成和皮鞋加工规模的扩大,皮鞋城作为规模化、专业化强的皮鞋销售市场,由政府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配套,吸引一大批皮鞋加工大户、鞋料经营大户进入工业园区,并上流水线生产,皮鞋加工配套的相关服务业也相继崛起,通过5—10年的发展,把工业园区发展为鞋料、鞋材、鞋胶、鞋盒、托运、销售等多个配套行业,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大型鞋业基地,形成集产加供于一体的产业链。使年产皮鞋达到2000万双,年产值可达10亿元。

3、第三阶段——创品牌提升阶段(2020—2030年),用5—10年时间,建成“中国西南鞋城”。通过加强与国内皮鞋名牌的合作,依托名牌、挂靠名牌,使皮鞋的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有机结合。打造六盘水“中国西南鞋城”,加大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鞋文化,增强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着眼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生活环境优美、辐射功能较强”的目标,充分发挥六盘水市的气候和公路、铁路交通优势,逐渐以皮鞋加工带动皮具箱包、服装、化工、塑料、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市场繁荣、品质优良、文化发达、服务一流的中国西部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鞋业开发、生产、销售配套集散地。形成特色经济产业集群,从而推动我市轻工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担负起培植壮大皮鞋产业、提升皮鞋品牌形象的主要职责,为我市皮鞋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目标,在国土、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筹集市场建设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私营、个体经营者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皮鞋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四篇:兴国县林业发展状况

兴国县林业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属长江一级支流——赣江上游的贡江水流域。全县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4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呈北高南低走向,北部山区林地土壤属黄壤土,腐殖层较厚,植被较多,适宜林木生长,是我县木材主要生产地,1949-1995年间为国家提供统配(统购统销)木材24.1万立方米、毛竹202.7万根。南部丘陵山区林地属红壤土,土壤呈酸性,基本没有腐殖质层,大部份为马尾松纯林,林木生长缓慢。

由于战乱、大炼钢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历史原因,兴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曾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锐减,仅1975-1982年,全县有林地、无林地面积减少了24.09万亩。面对严峻的现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灭荒造林、改善生态征程,通过飞播营造了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2009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林地面积364.0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3%,活立木蓄积为712.05万立方米。

二、林业机构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林业系统总人数为268人,其中已列编213人、未列编55人。

局机关(31人):县核定行政编制13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已列编31人,其中公务员18人(行政编制13人、暂不明确5人)、工勤类人员13人(工勤人员编制2人、非占编11人)。

森林公安局(24人含县公安局派驻5人):县核定政法编制

18名、全额事业编制2名。已列编19名(政法编制18人、全额事业编制1人)、县公安局派驻5人。

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163人):①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林政管理稽查大队(增挂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牌子)、防火办、森防站、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县核定编制30名、不定人)、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公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县核定编制179名,已列全额拨款事业编130人。②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基地管理站,县核定编制25名,已列差额拨款事业编23人,退休人员18人(退休前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退休后未占编制)。③兴国县均福山森林公园管理局:县核定编制6名,已列全额拨款事业编6人。④兴国县园岭森林

三、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党政正确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1、森林面积快速增长。全县上下常抓植树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积极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仅2006-2011年间,完成造林33.4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2.7万亩,长防林2.75万亩,油茶林5.9万亩,“一大四小”工程造林17.24万亩,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造林3.2万亩,花卉苗木0.12万亩),新增封山育林1.58万亩,中幼林抚育间伐0.6万亩,低产林改造(含低改油茶林)3.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5000亩。现全县有林地面积327.1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9.88%、国土面积的67.86%,比1982年156.67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70.52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园管理局:县核定编制4名,已列全额拨款事业编4人。

2、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一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原则,动员全县人民广泛参与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来,全面完成了林地确权工作任务。成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搭建林地、林木流转平台。二是抓好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均福山、蕉坑、龙山、园岭、雄岗、经济林场等六个国有林场改制工作全面完成,6个林场原有职工人数600人,其中在职职工313人、离退休职工287人,改制后六个林场215名置换身份的职工已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361名退休职工和离岗退养人员全部进入了社保;林场管理的村委会划到就近的乡镇管理;一次性协议解除五个林场的银行债务921万元;蕉坑、龙山、雄岗林场成功拍卖并组建民营林场。三是抓好林业站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全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机构改革工作,通过全员竞争上岗,对乡镇25个林业工作站落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85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同时,认真做好49名因身份问题不能参与机构改革人员的养老保险和稳定工作。四是抓好森林公安派出所体制改革。实行警力重组,撤销龙山、蕉坑森林公安派出所,分别在高兴、江背设立了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由县森林公安局负责全县25个乡镇的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工作,使森林公安的林业管理职能延伸到全县各个角落、盲区,有效地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积极发展油茶、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四大产业,全力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拉长林业产业链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新植油茶5.9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3.4万亩,发展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3.2万亩,花卉苗木产业0.12万亩。

4、严格森林资源管理。一是积极防控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

通过广播、电视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组建了30名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积极督促各乡镇组建20-30名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对各乡镇半专业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森林防火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灭杀埠头、龙口、杰村等高发区域的松毛虫害,长冈乡泗望村松材线虫病疫情点已拨除。二是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取消了全县阔叶树采伐计划,并清理关闭了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做到“山上禁采、路上禁运、企业禁收”,有效减少天然阔叶林采伐量;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从严监管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林木采伐。严格控制商品林采伐指标,仅2008-2010年结余采伐指标33374立方米,远远小于县年采伐限额。2011年始,全县实行三年商品材禁伐,不下达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三是依法行政,林业执法力度加大。严格实施三年封山育林,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亮剑行动”等专项治理整顿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等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2006-2011年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619起。特别在2011年,我县林业执法取得了“六个”超历史成绩:即办案数量超历史,全年共办理各类涉林案件319起,查处人员337人;办理刑事案件数量超历史,全年共办理刑事案件57起;移诉案件数量超历史,全年共移诉案件22起;判刑人数超历史,全年共判刑24人,其中判实刑8人,判缓刑16人;所判刑期超历史,良村镇群山村唐传明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为历年来判实刑刑期最长;破获团伙案件超历史,破获了枫边乡胡小明、曾宪平等15人偷盗贩运林木团伙以及兴江乡李宗铭、杨观保等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团伙犯罪案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林业生态整体功能脆弱。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

节,由于受八十年代水土流失的影响,兴国县林地土壤大部分为成土母质为第四系红色粘土、红砂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和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等的红壤,水土流失后母质裸露,自然植被生长极不平衡,土壤肥力低,低产、低效林、残次林在森林资源中占有很大比重,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反映,全县有马尾松面积206.3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6.7%;杉木林100.3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7.6%;针叶林面积313.9万亩, 占乔木林面积的96.58%,比全市平均值高三十个百分点;全县稀疏残次林较多,平均郁闭度仅0.6,郁闭度0.5以下的森林面积138.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8.3%,且大部分分布在南部丘陵山区;平均每亩活立木蓄积仅1.95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每亩2.76立方米、全市平均每亩2.59立方米的水平,且分布不均,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存在着“三多、三少、三低”的问题,即马尾松纯林多、中幼林多、单层林多;阔叶林少、近成熟林少、复层林少;林地生产力低、林分防护功能低、森林景观档次比较低。加速中幼林、混交林培育和疏林、马尾松纯林改造、速生丰产林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2、林业产业发展规模小。林业产业尚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特色不突出。主要表现为林业产业结构仍以原木经营为主,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偏少,据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反映,全县油茶等经济林为52.3万亩,其中低产低效林达32万亩,占61%,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效益不高,缺乏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林业基层所站建设步伐缓慢,森林公安派出所仅2个(高兴所、江背所),省级木

材检查站仅2个(高兴站、大坑站),25个林业工作站中仅7个站(社富、均村、梅窖、良村、杰村、高兴、城岗站)有独立办公场所,4个林业工作站(崇贤、枫边、南坑、古龙岗站)房屋老旧急需改造,缺乏应有的功能和防护措施,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速度。

4、林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为:目前林业系统受编制约束,林业部门无法招录安排职位,林业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在职人员中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仅47人,仅占全系统总人数(268人)的17.5%;专业人才年龄老化,35岁以下技术人员仅10人,仅占技术人员总数的21%。

5、林业系统经费不足。林改后育林基金锐减,同时又实施三年封山育林的决定,规费收入大幅减少,经费缺口越来越大。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68人,财政预算拨款379.2万元,全局人员工资(含退休人员)支出732.2万元,缺口353万元。同时差额拨款人员(含退休)41人及未列编人员(含退休)63人没有列入财政全额拨款。国有林场改制后,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507.84万元、欠世行贷款180.12万元、国债造林36.55万元。

五、有关建议和请求

1、恳请国家林业局扶持我县百万亩马尾松纯林补植阔叶树工程项目资金10.9亿元。由于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差,马尾松毛虫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力下降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拟用五年时间对全县182.3万亩马尾松纯林实施补植阔叶林,以改变林相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县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2、恳请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适当提高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标准。我县已实施145.38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项目,生态公益林保

护区的群众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由于补偿过低,导致他们的生活无法保障,时而出现乱砍滥伐生态林现象。恳请从解决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入手,适当我县提高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将目前每亩15元的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20元。同时出台政策扩大我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来源。

3、恳请省林业厅解决林业基层站所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解决4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崇贤、枫边、南坑、古龙岗站)危旧房屋改造项目资金200万元,新设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社富、古龙岗所)、增设3个高速公路进口检查站(古龙岗检查站、鼎龙检查站、老营盘检查站)建设的项目资金300万元。

4、恳请省林业厅解决国有林场改制遗留问题。扶持解决国有林场改制后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世行贷款、国债造林欠款等债务合计724.51万元。

5、恳请省林业厅解决我县森林公安局机构升格问题。县森林公安局现有警力24人,承担全县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卫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任务,目前仍为副科级单位,与我县的政治大县、人口大县、资源大县的声誉不相称,恳请省林业厅将我县森林公安局机构升格为正科级单位。

第五篇: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

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

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15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19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

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

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

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下载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在发展总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离工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烟叶市场竞争和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烟叶市场......

    医药工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医药工业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休戚相关,是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广阔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

    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推动我国......

    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xx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在发展总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离工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

    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在经济上是小县,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林地面积241.9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9%,森林覆盖率53.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

    双柏县现代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现代林业发展调研报告王志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双柏县作为云南省和楚雄州林业重点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