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号:深府〔2011〕177号 [内容纠错]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合理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途径,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是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的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各区要设立相应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本区节能工作的决策、统筹、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下,负责市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市、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下,负责区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二章 公共机构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各公共机构应建立详细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联络员负责将本单位的年能源消费数据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七条 各级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和能源消费计量报告制度,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至少每年报送一次本年度能源消费统计表,同时报送能源消费统计分析报告。
第八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日常节电管理:
(一)减少空调用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空调。
(二)减少照明用电。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的设计,采用限时开启、间隔开灯等方式改进电路控制,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除重大节日或有关部门通知外,夜间不允许开灯亮化办公区域的景观照明。
(三)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电脑等办公设备应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复印机背面排气孔与墙面最少保持10公分距离,以利散热。停用办公设备1小时以上的,应关闭设备电源。每天下班时,应关闭办公用电设备的电源插线板总开关或拨下电源插头。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电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测,实行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四)减少电梯用电。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第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日常节水管理:
(一)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更换老化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杜绝水龙头跑冒滴漏造成的“长流水”现象。严禁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地面、设备、器具和车辆。各单位内部绿地养护应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适时灌溉,提倡微灌、滴灌等方式。
(二)提倡中水回收。鼓励建立再生水回收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和城市污水、废水作净化处理后,成为达到国家标准的“中水”,并进行回用,减少用水量。
第十条 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加强公务车辆节油管理:
(一)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公务车辆保有数量,按规定标准配备用车,新购公务用车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和清洁能源型汽车。严格控制高油耗公务车辆的购置。
(二)推行一车一卡制度。公务车辆统一实行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和定点加油,推行一车一卡、专卡专用的智能IC卡加油制度。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定期核定行驶里程、用油额度、运行费用支出。
(三)规范驾驶。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公务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公务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合理安排公务车辆出行线路和用车人员搭配,尽量减少公务车辆空驶里程。禁止非公用途使用车辆,严格执行公务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
(四)推进公务车服务社会化。加快机关班车、接待用车和公务车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定期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 市政府采购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节能清单所列节能产品、设备为主的政府集中采购名录库,优先采购以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和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
第十三条 为公共机构服务的物业公司,每年应当明确提出具体节能管理目标、要求和措施,并由业主单位进行监督。
第三章 监管部门职责
第十四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市、区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五条 市、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制定相应的节能改造措施和计划。建筑能源审计数据可从我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中采集。
能源审计内容包括公共机构节能负责人和节能岗位落实情况,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能耗定额完成情况,节能改造情况,公车配备和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市住房建设部门应当共同承担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任务,明确投资收益分析和节能指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在适当范围内,逐步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鼓励公共机构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鼓励专业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参与政府机关的合同能源管理。
第十八条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考核的具体办法,组织、协调公共机构节能的各项监督、检查、考评和公示工作,并纳入全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住房建设、水务、交通等相关部门对公共机构节电、节水及公务用车节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不合格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公共机构年终节能考核采取单位自查、现场核查、专项检查、跟踪检查、书面调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进行。具体程序是:
(一)自查申报:各单位先行年终自查,根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出书面说明。
(二)考核评议:由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小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项打分等方法,对年度节能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初步考核意见。
(三)汇总上报:由考核小组汇总初步考核意见,并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报告。
(四)奖励处罚: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根据考核情况,核定各单位考核结果,并提出奖惩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节能考评结果经报请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后,应当予以公示或通报。
对涉及重要工作机密或不宜公示结果的单位,可由本单位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申报予以免除公示或通报。
第二十二条 公共机构对考核结果公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受理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公示信息出现错误的,经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核证后,在公示或通报媒体上进行更正。
第二十三条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设立节能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对浪费能源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在接到举报和投诉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处理,将处理情况及时向举报人和投诉人反馈。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自愿实施节能改造的公共机构,改造项目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完成节能改造项目且正常运行一年后,项目年节约经费(财政资金安排部分)可作为奖励资金按每年20%的比例、连续3年返还给被改造单位,用于该单位节能减排相关支出。奖励资金由各单位在申请下一年度预算时一同申报,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作为该单位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出。
第二十六条 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机构,可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阻碍节能检查、未按时报送能耗数据、提供虚假数据的公共机构,按《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三十七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年度考核被确定为节能不合格的单位,由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予以通报批评,并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并由市财政部门按当年全市节能规划目标相应减少该单位下一年度的能耗核拨财政资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318号 【发布日期】2009-12-22 【生效日期】2009-1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府办〔2009〕3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已经第8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推动本市公共机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率先垂范作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本市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
第三条第三条 市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在市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在区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导和监督下一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市、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分别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设置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岗位,建立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市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及节能规划,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按将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本级公共机构和所管辖镇(街道)公共机构。?
第五条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提高依法节能意识、全员节能意识。?
市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利用政府网站定期公布公共机构能耗状况。?
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统计、公布本级公共机构上一能耗状况,实施有效能耗监测,加强能耗数据分析,并报送上一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
第六条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标准,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标准支出财政资金。?
第七条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本级公共机构办公用房的权属登记统一管理,规划建设统一管理,调配使用统一管理,维修养护统一管理,专业物业统一管理,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设备等资源的集中整合。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分配、租赁或购置办公用房的标准参照办公用房建设及配置等有关标准执行,不得超标准建设、分配、租赁或购置办公用房。办公室设施设备按照现行有关规定配备和购置。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行政运行成本。?
第八条第八条 公共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实行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纳入效能考评体系,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本单位、部门公共机构节能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九条第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根据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结合本单位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第十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能源消耗计量器具应当依法检定合格, 能源消耗计量与监测体系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标准及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台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加强数据分析,提高能源消费监测水平。按照《关于开展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通知》(国管房地〔2009〕3号)精神和《关于印发福建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的通知》(闽政管综〔2009〕181号)的规定和要求,逐级汇总编报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为二级能耗统计管理机构,执行年报和季报制度,年报于次年4月25日之前,季报于每季度第一个月25日之前,分别汇总向省一级能耗统计管理机构报送。市直机关、各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为三级能耗统计管理机构,执行季报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之前汇总向二级能耗统计管理机构报送。从2009年开始,三级以下的直属用能单位,执行能耗“月台账”报送。各级能耗管理机构以在线网络编报的形式报送。?
涉密单位采取政务网(内网)站或纸质报表等方式,将本单位能耗状况逐级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指定专人任节能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传递本单位节能工作信息,协调督促按时报送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情况,分析能耗数据和反馈节能工作动态,提出推进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节能联络员应当接受节能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节能工作报告制度。各级公共机构用能管理机构应当每年逐级上报,落实节能工作,完成节能目标、指标情况和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消费状况等。超出能耗指标的,应向上级提供一份超标情况的说明报告。?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公司订立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具体措施,落实节能管理目标,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物业服务公司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调节、巡视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加强用能管理:?
(一)变配电、电梯等特种设备管理,应当建立年检和巡检登记制度,减少无功能耗,确保用电设备正常运行;?
(二)日常办公应当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建立巡视检查制度,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 ?
(三)空调系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使用空调期间,关闭门窗,防止冷气泄漏,浪费能源,季节交换期间,少用空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节能,改进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维护保养;?
(四)电梯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办公场所三楼(含三楼)停开乘客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行台数,高层分段运行,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下班后和节假日控制使用电梯台数和频率,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五)景观、路灯、楼宇照明系统,应当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化调控装置,楼宇照明系统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节能,加强照明系统的维护保养和巡查;?
(六)设备机房、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能设备设施应当实行重点监测,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七)加强供水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止“滴漏”和“跑冒”的现象发生;?
(八)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减少行政运行投资,加强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内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合理控制会议数量与规模,健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制止能源浪费。?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并组织实施。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优先选用国家、省、市节能名目录和节能效果显著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逐步推进设计和建造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建、装修、加固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和投资效益分析,确立节能指标,并跟踪问效,对建筑节能目标和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公共机构的公务车辆应当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车辆规模,按照标准配备,优先采购低能耗、低污染、清洁能源的车辆,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全面实行“IC”卡定点加油、招投标车辆保险和定点维修制度,执行单车“公里、油耗、维修、安全、守纪”五公示制度。油耗用能单位执行月报,用能管理机构执行季报和年报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行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公务车辆编制和使用管理,对公务车辆予以统筹安排,调剂使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有关规定,由本级公共机构或委托有资质的节能评估、审查中介或服务机构,对本级公共机构用能单位实行分期、分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和审计;能源审计为每2年开展一次,重点用能单位或超额使用能源的公共机构执行强制能源审计,并将能源审计结果向社会公示,实行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制定、落实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统计和报告的情况;?
(三)建立节能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
(四)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落实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的情况;?
(五)用能系统和设备节能运行的情况;?
(六)执行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和能源审计情况;?
(七)实施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和油耗情况;?
(九)燃料消耗管理使用的情况;?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严重超额使用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公共机构应当配合节能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能源资源消耗相关资料和数据,不得拒绝、隐瞒。?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履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赋予的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监督和保障”规定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 通报未能及时整改的,由有关机关对公共机构负责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车辆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查处,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造成能源浪费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限期改正,公共机构应当及时落实。?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有关规定和要求,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资金。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合理规划节能资金用途,加强节能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共同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激励机制,并将考核、评价成绩列入单位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单位,不得评选先进单位。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22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2001]108号 【发布日期】2001-07-10 【生效日期】2001-07-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
(2001年7月10日深府〔2001〕108号)
《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文体场馆机构改革方案
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场和深圳大剧院是我市早期建设的重要文体设施,为我市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市与国内外的文体交流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也为广大市民的文体活动提供场地服务,为推行全民健身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文体场馆从设计到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场馆设计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流动不畅,冗员过多;自我改革意识淡薄,财政负担较重等。为此,必须进行改革。
一、一、场馆现状
深圳体育馆建成于1985年12月,定编90名(在编人员70名),除在1993年试行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化管理外,经费一直由市财政核拨补助,收支基本维持平衡。深圳体育场于1993年8月投入使用,定编76名(在编人员52名),经费由市财政核拨补助,不足部分主要靠物业租赁、场租及赛事收入弥补,收支大体平衡,略有节余。深圳大剧院于1989年5月部分投入使用,定编90名(在编83名),初期经费按财政补差办法解决,1994年11月调整为企业化管理,收入主要靠演出和物业出租,另财政安排少量补助,经济上较困难。
二、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文体场馆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机构改革的理论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深发〔1996〕25号文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文体场馆管理的社会化和经营的市场化,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文体事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快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文体场馆改革应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增强内部活力,提高两个效益,减轻财政负担为宗旨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三、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管理与经营分开,建立新型的文体场馆管理体制。根据深发〔1996〕25号文及深编〔1997〕31号文要求,重新核定文体场馆管理与技术人员编制,即在原下达的编制内,由市编办商文化、体育部门,按场馆管理与技术保障岗位需要核定人员编制,由市财政实行经费补差,其余大部分人员转入经营。将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组建经营部门,实行经费自给,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将设备维修及后勤事务委托社会力量承担,实现社会化。
(二)重新界定管理机构及经营部门的职责任务,调整内设机构。
1.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是:负责场馆的管理、维护;为体校、体工队训练和各项体育竞赛提供场地服务;为全民健身提供场所;承担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重大活动。
2.大剧院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是:负责剧院的管理、维护;为高水准的文艺活动提供演出场地;承担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重大活动。
3.文体场馆经营部门的职责任务是:在完成上述职责任务的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利用场馆的经营场地开展文体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部门可根据业务拓展需要,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自行设立相应机构,重新核定编制,自主聘用人员。经营人员实行经费自给管理。
4.文体场馆维修及后勤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如电工、空调工、操作工、水道维修工、卫生、绿化、司机、保卫等委托专业公司承包。富余人员在本系统内进行分流。
(三)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增强文体场馆活力。
1.鼓励文体场馆管理和经营人员竞争上岗,实现用人所长,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经营队伍,为文体场馆的社会化创造条件。
2.行政主管部门对文体场馆要实行宏观管理与调节的管理方式,主要任务是政策引导、管理法人代表及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场馆主要负责人由行政主管部门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文体场馆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在依法管理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具有内部管理和分配的自主权。管理部门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适当增加效益奖金的比例。经营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行部门经理负责制,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推行效益工资制。
(四)拓宽经营领域,逐步实现场馆经营的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经营内容应主要围绕与文化、体育相关的产业,如文体广告、文体旅游、文体娱乐、文体器材展销等,同时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出租,开展有偿服务。场馆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经营部门,逐级实行内部承包,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分配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按规定提留奖金福利,并在当年经营收入中提成一定比例上缴场馆管理部门,作为场馆下一的维修保养补充费用。
四、四、改革的配套措施及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场馆改革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员安置包括部分在编人员由财政核拨补助向经费自给的转化(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和部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是:各单位的富余人员要在系统内消化,不上交矛盾;符合现行退休或提前退休及退职条件的可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富余人员中属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的,由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固定工并补办全员改制手续;分流期间,保留固定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规定缴交社会保险金;富余人员再就业或开办经济实体,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给予优先照顾。
(二)原在编人员由于转换岗位或分流,按深发〔1996〕25号文精神,凡符合安居房分配条件的,可在三年内继续享受安居房分配待遇,逾期申请资格自动丧失。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退休等福利待遇及相关政策仍按深办发〔1997〕27号文件精神或参照政府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三)文体场馆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各有关部门应为场馆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适当调整相应政策。对场馆与其他团体合作或以融资方式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或其他经营,如演唱会、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小商品展示会、花市、户外广告宣传等等,在不违反有关政策的情况下,适当放宽限制;除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的活动外,各部门不得无偿使用文体场馆,以便为场馆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文体场馆的重大维修和重要设备的更新换代,财政部门纳入财政预算,进行专项补助;规划国土部门免收场馆中非营业性文体活动场所的土地使用费;市物价部门在调整价格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文体场馆的公用事业性质,对其水电费及房屋租赁管理费的收取标准适当予以优惠。
(四)文体场馆改革是我市事业单位分类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各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场馆机构改革工作由市编委直接领导,市编办负责协调与指导工作。市文化局、体育发展中心要由主要领导牵头,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场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专职负责所属场馆的机构改革工作,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本方案在深圳体育馆、深圳体育场及深圳大剧院实施,其它文体场馆的机构改革可参照此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
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8日)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深工作,改善非深圳户籍人才在深工作、生活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是指国内非深圳户籍人口被本市用人单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上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具有高级技师技术等级;
(三)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以上学历。
第三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是符合本规定的非深圳户籍人才在深合法工作、生活的凭证,仅限于深圳市使用,可凭证进入深圳经济特区。
第四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主管机关是市人事局、劳动局,发证机关是市公安局。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人才,应为其申办《深圳市人才居住证》,不再办理《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
第六条 申请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三)聘用(劳动)合同书;
(四)聘用人的身份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及证件照片两张。
第七条 经主管机关审核符合申办《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条件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开具核准通知书。用人单位凭核准通知书到单位住所地的公安分局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
第八条 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人员,除具有持《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人员的同等待遇外,并可享受下列待遇:
(一)其未成年子女入幼儿园、中小学就读免缴借读费,并可以报考重点中学的高中部;
(二)可办理综合医疗保险;
(三)可申请租用市、区住宅部门开发的全成本价安居房或社会微利价安居房。
第九条 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的人员,不需另外申办《劳务工就业证》。
第十条 《深圳市人才居住证》由本人携带,如该证遗失,应当及时向主管机关申请补发,申请时须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遗失证明。
第十一条《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有效期为一年或两年。续办者须于期满前一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到主管机关重新申请,经审核可办理续期手续,逾期自行失效。
第十二条 市、区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深圳市人才居住证》手续,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如有违反,将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深圳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二○○二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11月25日修改)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活动,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及公用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信息提供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掌握的、可用于识别商事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下统称“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
第四条(原则)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完整、及时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
第五条(管理机构)市政府设立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信用办”),统筹协调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考核各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监督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 使用活动。
第六条(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本市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统筹征集、整合、存储、管理覆盖全市的商事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向社会披露公共信用记录。
各区、各部门应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利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
各区、各部门应通过本单位门户网站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并与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信息保持一致。
第七条(公共信用管理机构)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负责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市公共信用中心(以下简称“信用中心”)负责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及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
第二章 信息目录
第八条(目录编制机构)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实行信息资源目录动态管理。市信用办会同信用中心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国家信用标准编制本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以下简称“市信用目录”),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九条(目录编制规则)市信用目录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信息主体的识别标识码。
市信用目录应当包括公共信用信息的具体数据项、数据标准和公 开属性。
公共信用信息的公开属性分为社会公开、授权查询等类别。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中可能涉及商事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业秘密的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列入授权查询信息,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经信息主体授权公开的除外。
第十条(组织信息目录)纳入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信息包括:
(一)基本信息:包括注册、登记、许可审批、资质资格认证、报告等信息。
(二)财务信息:包括能反映信息主体纳税、资产、负债、担保、利润等情况的信息。
(三)荣誉信息:包括被区级以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给予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的信息。
(四)监管信息:包括生效的行政处罚、行业禁入黑名单,经营异常状态,缴纳税款、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异常状态,欠税、欠缴社会保险费、欠缴住房公积金、欠薪、欠费(水、电、气),签发空头支票、银行逃废债、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违规违约及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良信息。
(五)涉诉信息:包括对信息主体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判决或裁定、商事仲裁和执行信息。
第十一条(个人信息目录)纳入个人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的信息包括:
(一)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就业状况、学历状况、婚姻状况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二)个人荣誉信息:区级以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给予表彰或授予荣誉的信息。
(三)个人不良信息:包括欠税,欠费(水、电、气、交通、通信等),刑事犯罪,行政处罚,民事判决执行情况,行业禁入黑名单,及其他依法可以记入的不良信息。
第十二条(禁止采集信息)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不得采集以下个人信息:
(一)个人的种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二)个人的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
(三)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信息。
第三章 信息征集
第十三条(征集机构)资源中心负责通过市政务资源交换平台归集本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
信用中心负责归集无法通过市政务资源交换平台归集的其他公共信用信息。第十四条(报送义务)本市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和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市信用目录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本部门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
第十五条(报送时限)信息提供单位原则上应实时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信用信息。
不具备实时报送条件的单位应当自信息生成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
第十六条(个人信息提供)信息提供单位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绩效考核)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报送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并通报绩效考核结果。
第十八条(真实性责任)资源中心和信用中心应保持信息提供单位所提供信息内容的原始性,不得擅自更改。
提供信息单位对其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提供信息单位为政府机关的,其所提供的信息直接来源于组织或个人申报的,信息的真实性由组织或个人负责。
第四章 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披露机构)信用中心通过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查询等方式统一向社会披露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公共信用信息。信用中心应按照统一规范格式向社会披露公共信用记录,具体格式由市信用办会同信用中心确定实施。
第二十条(信息公示)信用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示可以公开的公共信用记录。
第二十一条(信息共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基于实施管理活动的需要,可以向信用中心申请共享公共信用记录。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申请共享的公共信用记录属于公开信息的,信用中心应当及时响应并提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申请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属于授权查询信息的,应当约定用途,并与信息提供单位协商一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信息查询)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登录深圳信用网官方网站或其他方式申请查询公共信用记录。
组织和个人申请查询的公共信用信息属于公开信息的,无需信息主体授权;组织和个人申请查询的公共信用信息属于授权查询信息的,应当提供信息主体的书面授权,并在信用中心窗口申请查询。
查询授权信息的具体条件和程序由市信用办会同信用中心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信息查询记录】信用中心应当对授权查询信息被使用的情况进行记录,并自该记录生成之日起保存5年。使用记录应当包括信息被使用的时间、对象等情况。第二十四条(披露期限)公共信用信息披露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荣誉信息、财务信息和涉诉信息在信息有效期内保存;
(二)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监管信息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从信息生成或生效之日起计算;
(三)个人不良信息为5年。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信息披露期限届满或失效的,转为信用档案保存。除国家司法机关执行公务需要查询外,信用档案不得再披露。
第五章 信用奖惩
第二十五条【信用承诺】建立商事主体、社会组织信用承诺制度。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在成立时,应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违法失信后将自愿接受信用约束和惩戒。
信用承诺纳入公共信用记录,在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存续期内披露。
第二十六条【政府使用】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实施日常管理活动以及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表彰奖励、政府资金扶持、人员招录等活动中,应当主动查询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共享公共信用记录,并将其作为实施管理活动的参考依据。第二十七条【守信激励】建立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守信红名单制度,通过信用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披露。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领域,可以在同等法定条件下对守信红名单所列信息主体给予政策支持或倾斜。红名单制度的具体规定由市信用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八条【失信惩戒】建立商事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失信黑名单制度,将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内有严重违法和失信记录的信息主体列入行政监管黑名单,通过信用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披露。行政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实施管理活动时,对被列入行政监管黑名单的信息主体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采取失信惩戒联动措施。
失信黑名单制度的具体规定由市信用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信息开放】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制度。信用中心依法以便捷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业征信机构等专业机构开放查询共享公共信用记录,鼓励以上专业机构在提供信息服务时积极查询、使用公共信用记录。
公共信用信息向社会专业机构开放查询的具体办法由市信用办会同信用中心制定实施。
第三十条【社会公众使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 中主动查询公共信用记录,了解交易对象的信用情况,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第六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一条【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资源中心和信用中心应当建立身份证、存取访问控制和授权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有关工作规定,保障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和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安全。
第三十二条【信息核查】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核查机制。信用中心应当定期对公共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审核,定期对信用信息完整、准确情况进行自行评估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提高数据质量。
第三十三条(信息自查)信用中心发现所征集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完整的,应当在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信息提供单位,被告知单位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查纠错,并将结果反馈给信用中心。
在信息核查期间,该条信息记录应当暂停披露。
第三十四条【信息异议申请】组织和个人对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的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信用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
第三十五条【信息更正】信用中心接到组织和个人提出的信息更正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与信息提供单位提供的原始信息进行核对,经核对与信息提供单位提供的原始信息不一致的,应当及时更 正;与信息提供单位提供的原信息一致的,应当告知社会组织或个人向提供信息单位申请更正。
组织或个人向信息提供单位申请信息更正的,信息提供单位应当自接到信息更正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或书面答复,并同时将结果书面告知信用中心。
第三十六条【异议报告】对组织或个人向信息提供单位申请更正的信用信息,信用中心按信息提供单位的书面答复及时调整。信息提供单位逾期不答复,组织或个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信用中心提交书面异议报告,信用中心应当将异议报告附加在公共信用记录该条信息后。异议报告被列入信用记录1年后,该条信用记录不再公开披露。
信用中心在组织或个人申请更正信息期间发布异议信息,应当注明该信息处于异议状态。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监督检查】市信用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相关工作的指导检查。
第三十八条【信息披露责任】 市信用办、信用中心、资源中心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在披露公共信用信息时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行政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工作人员责任】市信用办、信用中心、资源中心、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不正当手段采集公共信用信息的;
(二)篡改、虚构公共信用信息的;
(三)违反规定泄露公共信用信息的;
(四)未按规定处理和答复异议信息的。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解释】本办法由-----------解释。
第四十一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