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士长近期掌握内容1
护士长近期需要学习的内容:
十一、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一)为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实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做到能级对应,应明确各能级护士标准。
(二)根据护理人员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技术水平、理论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以及组织沟通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后,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确定护理人员的不同层级,并实施分层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三)全院临床护士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性质分为N0、NI、N2、N3、N4、不分级人员、专科护士、带教老师。新毕业护士定级为N0级,N0~N4护士必须逐级进阶。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岗位津贴等),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四)制定并明确划分每一层级护士的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职责。实现护士个个有责任、层层懂管理、人人能把关,从而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
(五)在层级管理体制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科护理相适应。
(六)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按计划对护士进行分层级培养和培训。根据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进行分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定期培训,重点突出,以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求。考核成绩记入技术档案。
(七)建立病区护士分层使用考核小组每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于次月1号前上报科护士长审查后于5号前上报护理部。考核结果与病区绩效挂钩。
(八)每年度护理部会同人事科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1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解聘、晋职、晋级、奖惩、任免等重要依据。
(九)护士分层管理考核内容包括护士工作能力、护理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工作态度、人际合作能力、创新及学习新知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
(十)鼓励大专以上护士积极报考护理研究生,参与护理科研。
(十一)建立临床护理专家制度,夯实专科护理,重点培养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ICU、RICU、NICU、PICU、EICU、CCU),手术部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肿瘤专科护士、深静脉置管护士(PICC),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疑难重症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
(十二)着力培养医院高层次护理师资,已满足护理培训要求,使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护理骨干脱颖而出,促进医院护理管理、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二
十二、护士分层级管理试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深入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和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其工作潜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高效、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二)护士分层级管理分级原则
根据护士的能力、年资、职称、学历水平等综合因素,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将护士分为N0-N4五个技术层级,制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计划,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突出专业内涵。同时按分层级原则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层级护士分管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充分体现能级对应。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护士分层管理制度
1、为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实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做到能级对应,应明确各能级护士标准。
2、根据护理人员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技术水平、理论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以及组织沟通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后,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确定护理人员的不同层级,并实施分层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3、全院临床护士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性质分为N0、NI、N2、N3、N4、不分级人员、专科护士、带教老师。新毕业护士定级为N0级,N0~N4护士必须逐级进阶。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岗位津贴等),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4、制定并明确划分每一层级护士的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职责。实现护士个个有责任、层层懂管理、人人能把关,从而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
5、在层级管理体制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科护理相适应。
6、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按计划对护士进行分层级培养和培训。根据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进行分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定期培训,重点突出,以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求。考核成绩记入技术档案。
7、建立病区护士分层使用考核小组每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于次月1号前上报科护士长审查后于5号前上报护理部。考核结果与病区绩效挂钩。
8、每年度护理部会同人事科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1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解聘、晋职、晋级、奖惩、任免等重要依据。
9、护士分层管理考核内容包括护士工作能力、护理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工作态度、人际合作能力、创新及学习新知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
10、鼓励大专以上护士积极报考护理研究生,参与护理科研。
11、建立临床护理专家制度,夯实专科护理,重点培养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ICU、RICU、NICU、PICU、EICU、CCU),手术部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肿瘤专科护士、深静脉置管护士(PICC),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疑难重症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
12、着力培养医院高层次护理师资,已满足护理培训要求,使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护理骨干脱颖而出,促进医院护理管理、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护士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体,为了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各级护理人员必须在护理岗位上工作。护理岗位包括:临床科室、供应室、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急诊科、门诊部各科室(含分诊室、门诊导医、换药室、注射室、综合治疗室)、CT室、MRI、B超室、介入治疗室、住院处、医院感染科、预防保健科、血液净化中心、高压氧、病案室、体检科、检验科抽血室。
(二)护理人员的使用及调整应经护理部批准后,上报人事科备案。
(三)为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已进入临床岗位工作的护理人员至退休原则上不做调整,因年龄和身体的因素需要调整的护理人员,则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调整理由,经科室护士长审批后,护理部讨论批准,同意并签字后交主管院长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经院长办公会讨论批准后实施,如系调离护理岗位者需按规定从调离之日,下月起不再享受护龄津贴、10%工资补助及其他护士待遇。
(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五)护士必须持有效护士执业注册证上岗,凡无注册证者,不允许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六)招聘护士管理规定:
1、招聘护士时须由各科室提出用人计划,报护理部、人事科审查,经院长办公会讨论批准后,由人事科与护理部进行招聘人员的面试及录用。
2、招聘后由用人科室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后由护士长写出鉴定,人事科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3、在合同期内,招聘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服从管理,听从分配,努力工作。如有违反规章制度给科室造成严重影响者,科室有权解除聘用合同。
4、合同期未满时招聘者不可随意提出辞聘,必须辞聘时,应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待新招聘人员到岗后方可离开。
5、招聘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与正式护士同等享受培训与在职教育,按规定记继续教育学分。
6、连续两年护士执业考试不合格者自动解除聘用合同。三
十四、医院护士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工作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护士条例”特制定本院护士管理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二)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职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方能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未经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其申请注册,按护士条例第二章执业注册应具备的条件执行。
(三)建立我院护士执业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记录于护士技术档案中,定期进行评价。
(四)医院保证护士执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取消护士福利待遇等。
(五)护士执业,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六)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应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七)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向科主任报告。
(八)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九)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十)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医院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安排,积极参加医疗救护。
(十一)医院应注重对护士的在职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毕业后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继续护理学教育等,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不断强化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十二)医院护士必须按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业务技术,自觉接受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完成年规定的学分。
(十三)医院应积极为护士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国家、省级护理学术会议、各种类型的学习班,选送优秀的护理人员到省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借鉴先进经验弥补自身不足。
(十四)医院积极支持护士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建立合理的护理人才梯队。积极鼓励中专学历的护士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深造取得大专、大本学历。
(十五)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咨询的义务。
(十六)医院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定期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十七)医院接收进修生,大中专在校护生见习或生产实习,必须按教学大纲及医院实习生、进修生管理规定、临床带教管理规定进行,并由工作五年以上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
(十八)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医疗机构护理岗位配置标准执行。
(十九)医院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应授予院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以资鼓励。并为积极推荐市、省及全国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十)医院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护理部提交院长办公会,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1、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导致患者死亡。
2、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3、服务意识差,工作不负责任,泄露患者隐私导致护患纠纷造成不良影响者。
4、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医院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二十一)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三
十五、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扎实稳妥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依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制定护士岗位管理制度。
(一)护理岗位设置
1、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2、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是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3、根据岗位职责,结合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条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二)合理配置护士数量
1、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临床护理岗位要结合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2、病房、重症医学科、消毒供应中心、手术部、急诊科及其他部门护理人员配备应符合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护理人员配备标准要求
3、根据不同专科特点及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需要24小时持续性工作的临床护理岗位应当科学安排人员班次,护理工作量较大、危重患者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护士人数,护士排班须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专业护理。
4、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护士积极性
1、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
2、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等情况。护理管理岗位考核还应当包括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等情况,业务水平测试主要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完善护士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护士的工作业绩、技术能力、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项目的评价。
(四)加强护士岗位培训
1、建立并完善护士培训制度。根据本医院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愿望,制定、实施本医院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以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加强新护士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以临床科室带教培训为主,在医院内科、外科等大科系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专科护士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消毒供应、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护士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从事护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参加管理岗位培训,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等,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五)护士岗位设置要求
符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岗位设置名录及岗位管理要求 三
十六、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扎实稳妥推进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实施,依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工作应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建立护士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岗责明确、能级对应、公平公正、优绩优酬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三条
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
第四条
医院护理岗位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岗位名录详见附件)。护理管理岗位是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其他护理岗位是护士为患者提供非直接护理服务的岗位。
第五条
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应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护理管理岗位人数占全院护理岗位的百分比不应超过10%。
第六条
根据护理工作量、技术难度、护理风险等因素,将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分为四类。
(一)一类护理岗位:工作量、护理风险、技术难度大,危重患者多的岗位。
(二)二类护理岗位:工作量、护理风险、技术难度适度的岗位。
(三)三类护理岗位:工作量、护理风险、技术难度小的岗位。
(五)四类护理岗位:不需要常规轮值夜班的护理岗位。第七条
设置临床护理教学岗位。
第八条
重症医学科、急诊急救、手术部、血液净化中心等对专科护理技能要求较高的临床护理岗位设专科护士岗位。
第九条
细化护士岗位设置名录,制订岗位职责说明书,落实各级岗位人员职责。第十条
凡不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不作为护士统计,不享受护士相关待遇。第三章
岗位人员配置
第十一条
建立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分级进阶管理体系,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护士职称、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等要素,分为N0-N4五个技术层级:
(一)N0级(试用期):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二)N1级(成长期):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内的护士,具备独立分管病情稳定患者的能力。
(三)N2级(熟练期):从事护理工作6年以内的护士,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及护师,具备独立分管病情较重患者的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N3级(骨干期):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具备独立分管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能承担临床教学和专科指导等工作。
(五)N4级(护理专家):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护士或专科护士(经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学会培训并考核合格),能负责疑难、危重患者专科护理,承担护理咨询、全院护理会诊以及专科指导、护理研究等工作,创造条件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
第十二条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激励性的用人机制。通过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健全护士进阶考核标准,对于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可以破格进阶。
第十三条
不同岗位护士的配备要求:
(一)病房应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配备护士,普通病房实际护患比>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夜间值班护士不少于2名;特、一级护理患者平均比例≥30%的病房,可适当增加比例。
(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与患者比≥2.5~3:1。
(三)CCU、新生儿监护室护士与患者比≥1.5:1。
(四)神经内外科、新生儿和母婴同室病房护士与患者比≥0.6:1。
(五)普通门诊平均每天每100人次就诊患者配置至少1名护士。
(六)急诊观察室护士与患者比≥0.5:1。
(七)急诊抢救室护士与抢救床比≥2:1。
(八)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3:1。
(九)产房平均每月每15人次分娩产妇配置至少1名护士(不含剖腹产手术)。
(十)血液透析室护士与透析床位比>0.4:1。
第十四条
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
第十五条
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原则上,N2及以上护士可以作为人力资源库的储备。储备的护士数不低于全院护士总数的3%。
第四章
岗位培训
第十六条
制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计划,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突出专业内涵,体现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
(一)N0:新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岗前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患沟通。护士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三基三严培训,以及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应当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以临床科室带教式为主,在医院内科、外科等大科系进行轮转培训,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N1:继续教育、专科知识技能、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等。
(三)N2:重症护理、临床带教,重点岗位进行准入培训等。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N3:管理技能、抢救技能,掌握个案护理、循证护理知识、专科护士培训等。
(五)N4:高级研修、对外交流或访问学者等。
第十七条
制定并实施护理管理岗位人员培训计划,按照要求参加管理培训,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等,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第五章
绩效考核
第十八条
依据护士分级体系、护理岗位类别等制定与护理垂直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绩效分配方案,护理部参与或直接负责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
第十九条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日常工作和表现为重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内容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
(一)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包括护士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二)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护士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的情况,其中护理管理岗位还应当包括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情况。
(三)业务水平测试主要包括护士规范执业,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条
护士的收入分配、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并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第二十一条
医院要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着力搭建护理管理的系统信息平台,为提升护理绩效管理工作效能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六章
保障护士权益
第二十二条
医院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护士编制,不得随意减少编制内护士职数,不得随意增加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
第二十三条
医院应当根据服务规模、床位数量和床位使用率等因素,动态调整护士配置数量,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第二十四条
医院应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的规定,保证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职业防护管理。第二十六条
护士职称晋升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向高风险、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护理岗位倾斜。
第二十七条
不在护理岗位名录的人员,一律不得按照护士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晋升。第二十八条
保证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和参加继续教育权利,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以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
(十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病区(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抽血、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1)至少在重症医学科(ICU、CCU、RICU、PICU、NICU、EICU、SICU等)新生儿病室、急诊科、手术部、手术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根据性别及科室的不同,我院采用两种颜色来区分,男性用浅蓝色、女性用粉色,新生儿使用腕带颜色同成人。
(3)在进行各项诊疗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并与床头卡进行双向核对,准确识别患者身份。(4)腕带上信息的字迹要清楚、准确。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过敏史、血型、手术部位等。“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5)“腕带”原则上佩戴患者的左手,佩戴时应松紧适度,以容纳一手指为宜。(6)患者腕带佩戴时间从住院至出院全程。
4、在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介入科之间转接流程),应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急诊科与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之间。(2)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与病房、重症医学科之间。(3)产房与病房(或NICU)之间。(4)介入科与病房之间
5、各级质控组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情况,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有记录。
(十四)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各护理单元应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主动报告并及时据实登记。
2、各护理单元应有防范处理不良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发生的时间,发生后的影响,并根据发生缺陷的程度,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对疑似输液、输血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护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签名或盖章。
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6、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原则
(1)主动性:医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主管部门报告显性或隐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非惩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不予责任追究和处罚;对主动发现并及时报告重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7、发生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上报护士长、科主任。48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以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8、护士长应对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处理意见、整改措施报护理部。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电话)护理部,6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9、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对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安全情况进行研讨,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0、护理部每月30日前将收集到涉及本部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整理后,于下月5日前上报医务科。
1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如不按规范报告,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给予处理。
1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及监管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全院年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5例。
13、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护理不良事件鉴定小组会议,对各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作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
14、激励机制
(1)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及时报告后避免或减轻事件进一步不良发展的,给予表扬或奖励。(3)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
(4)定期对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的部门/科室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5)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奖励人民币50元~100元。(6)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50元~100元。(7)对积极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个人每件奖励10元-100元。
(8)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护理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给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9)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个人年终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处以罚金。(10)每年将典型的有参考性的案例汇总后,隐去当事病区和当事人,组织全院医护人员集中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注: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临床科室
1、错抄、漏抄医嘱影响患者治疗者。
2、护理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换错药、错用时间、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输液输血意外等。
3、输液前未仔细检查,液体内有絮状物、杂质给患者输入者,静脉输液渗入皮下,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局部组织感染坏死,经治疗后,无不良后果者。
4、执行治疗(包括术前准备)多做、少做、漏做、做错。该禁食的未禁食,影响检查、治疗及手术者。
5、采集血标本时,错抽、漏抽、抽错量、抽血试管选错、标本未及时送检或损坏、丢失,而需重新采血者。
6、专项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管路滑脱(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患者走失、自杀。
7、患者约束意外。
8、错写饮食单,而使患者吃错饮食者。
9、凡规定做皮试之药物,未做皮试给患者注射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10、未备皮或备皮划破多处,影响手术、检查者。
11、其他涉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者。----手术部
1、主要手术器械、药品准备不全,影响手术进行者。
2、体腔关闭前未认真查对清点敷料、器械,增加探查次数而延长手术时间30分钟以上者。(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
3、使用未灭菌或灭菌不合格或已过灭菌有效期的器械、敷料。
4、上止血带时间超过规定,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无急诊手术备用器械、手术衣巾、手套、敷料而影响急诊手术,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6、接台手术,两台之间未消毒手术间。
7、因责任心不强,用热水袋或电极造成轻度灼伤者。
8、因未严格查对,术中输错血或用错药。
9、接送患者或手术前、后坠车、坠床.10、手术取下活体标本或各种急查标本未及时送检,影响诊疗者。
11、病理标本丢失,影响诊断治疗者。
12、值班人员无故停止、拖延或推诿手术,影响手术按时进行者。
13、其他涉及手术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者。-----消毒供应中心
1、凡供应的灭菌物品未按规定注明锅次、锅号、有效期、物品名称、处理人、核对人者。
2、发出的各种穿刺包、产包、导尿包等诊疗包,缺少主要物品,影响检查、治疗、接产、手术者。
3、发放过期灭菌物品、湿包、破包、包内器械清洁度差。
4、因灭菌过程中操作不当,灭菌物品装放不规范,导致灭菌不合格已发放临床者。
5、其他涉及消毒供应中心安全(不良)事件者。----妇产科
1、在阴道内的纱布超过24小时未取出者、缝合会阴裂伤时穿通直肠、残留胎盘超过3平方厘米者。
2、写错或漏写婴儿腕带的姓名、性别者。
3、婴儿出生时,抱错孩子给家长及时纠正者。
4、产妇待产时,发生脱落产者(急产例外)。
5、忘做会阴冲洗、婴儿洗澡等处理者。
6、接产时产妇会阴发生Ⅲ度裂伤者(急产例外)
7、分娩意外。
8、其他涉及妇产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者。——其他
其他未涉及到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参照临床科室。
(十五)病房一般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特殊感染患者及多重、泛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应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出标识。
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并在规定地点清点。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行业标准(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
6、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7、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各种医疗废物、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处理。
8、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分开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9、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干备用。
10、重点部门: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产房、重症医学科(ICU、CCU、NICU、PICU、RICU、EICU等)、介入(导管)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血液净化室等执行相应部门消毒隔离制度。
五、危重患者病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病情风险评制度
1、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2、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
3、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管患者,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4、患者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5、每日患者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评估
①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②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③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2)呼吸系统评估
①评估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
②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③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④观察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⑤观察血气分析情况。
⑥胸腔闭式引流者:观察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水柱波动情况,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
(3)心血管系统评估 ①观察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②对心电血压监护结果及时评估并记录。③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4)排泄系统评估
①观察留置尿管情况,引流尿液颜色,性质和量。②观察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③观察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④观察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5)实验室检查
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6)对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按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执行。
6、责任护士每日评估病情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2)当发现病情变化或潜在变化时,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以下的观察,积极配合医师处理:
①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环状态。
②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③确认ICU所有的监护报警设置适当。④确认呼吸机连接是否正确。⑤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囊容量。⑥确认胸腔闭式引流管开放并引流通畅。⑦检查心率和心律。
⑧检查周围脉搏、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⑨检查术后出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⑩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⑪确认胃管的通畅和位置,观察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⑫检查特殊用药输注情况,确保给药无误。⑬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钾、血钠、PH值、碳酸氢根(3)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随时准备抢救。
(二)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
1、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1)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安全:
①昏迷、瘫痪等患者防止温度伤害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②卧位舒适,防止压疮,约束用具使用妥当,防止坠床。
③重症肌无力、鼻饲营养等患者存在误吸危险的患者床边备吸痰器。(2)危重患者监护安全: ①监护仪器定期保养,呈备用状态。②及时正确处理监护仪器报警信息。
③定时检查使用中监护仪的管道,防止脱落、受压。
④抢救仪器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旁边备呼吸气囊,三腔二囊导管使用中旁边备剪刀。(3)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①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②转运之前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的风险做出预测,并与转运科室取得联系,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
③转运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在搬运前后注意观察血压波动情况。④根据患者需用准备各种抢救药物、抢救器械。(4)危重患者治疗安全: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在患者昏迷、谵妄等意识障碍情况下更应加强查对。②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降血糖药物、化疗药物等使用时严格按要求使用,根据医嘱进行调整。
③快速大量输血时,严密观察各种输血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④确保患者各输液管道及引流管道的通畅,尤其静脉输注的通畅。
⑤口头抢救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经双方确认后方可执行,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5)危重患者抢救安全:
①由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抢救工作。护士长不在时,由值班医师和护理人员负责。有疑难问题,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
②抢救药品、器械、用物要做到五定,保证标签醒目,清点取用方便。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清楚。
③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及登记工作。
2、危重患者安全防范措施(1)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评估并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各种护理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3)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每15min-30min巡视1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4)严格落实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补充等,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
(5)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6)严格执行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熟悉、掌握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
(7)严格执行口头医嘱制度,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师复述一遍,经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8)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重要护理操作履行告义务。
(9)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真实、准确、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
(10)加强护患沟通,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家属紧张、焦虑,对患者疾病的预后担心。应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11)落实安全护理措施,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①预防跌倒、坠床,做好有高危因素患者评估,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标识,床栏或适当约束。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患者搬运时应有护理人员协助,加强对安全培训和管理。在使用平车时应使用安全带,重危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②避免患者误吸、窒息,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吸出,避免痰液稀释后患者无力咳出发生窒息
③及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无禁忌协助患者尽早进食。留置胃管患者进食前先抽取胃内容物防止胃潴留呕吐引起误吸。
④避免意外脱管,对于躁动、意识不清患者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各引流管,增加保护性约束,适当地给予镇静剂。
⑤防止压疮,做好高危因素评估,即患者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或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定时翻身,给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干躁,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⑥强化危重患者的细节管理,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专业指导,对存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十二、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一)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行动不便、残疾、孕妇、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安眠药物)、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识等。(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接诊护士对所有新入院或转入患者要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1)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助行器、床挡等。
(2)告知患者服用镇静剂等药物时,下床活动一定要小心,必要时呼叫护士协助。(3)告知患者下床时一定要放下床挡,切勿翻越。(4)告知患者不要过长衣裤,避免绊倒。
(5)告知患者行动不便时,可借助拐杖、助行器。地面湿滑时注意避开行走,防止滑倒。
(6)对有坠床危险因素患者应加床挡或适当约束。(7)告知患者如遇紧急情况、请按呼叫器寻求护士帮助。
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措施及警示标识。
5、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6、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记录。
7、患者不慎跌倒坠床时,护士应迅速到患者身边,并及时通知医生。
8、配合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进行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9、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0、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工作流程
1、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立即报告,报告方式
①口头报告:当班护士应立即(1小时内)上报科主任、护士长,护士长立即电话报告(1小时内)护理部,护理部立即报告主管院长。
②书面报告:发现者认真填写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上报表。6小时内完成交予护士长;护士长经调查审阅签字后24小时内交于护理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发生后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造成的伤害、及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的扑救措施。
(2)科室设置报告的原则,鼓励主动报告,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促进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
2、患者跌倒/坠床伤情认定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师。
(2)医师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师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判断。
(3)立即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于伤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4)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患者移至病床/推车上,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5)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6)当班护士立即通告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原因、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7)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8)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断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处理。
3、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1)预案
①凡新患者入院时,应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②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必须用床挡或约束带保护,床前悬挂预防跌倒、坠等意外事件的警示标识,并做好交接班。
③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孕妇、儿童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④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⑤必要时开陪护证,告知家属要留院陪护及注意事项。
⑥做好入院宣教,告知患者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⑦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⑧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将患者床挡拉起。
⑨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⑩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
2、处置流程与工作流程(略)
十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诊疗与护理规范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的评估:
(1)对新入院者、病情危重、瘫痪、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神经系统疾病、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肥胖、高龄老人、疼痛、强迫体位者、石膏固定、大手术后、发热、使用镇静药等患者必须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2)对患者发生压疮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程度;急性病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24 h评估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病情稳定后每周评估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3)对患者评估后,在首次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认真填写《住院患者皮肤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
(4)各班应注意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患者皮肤评估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压疮记录内容必须与评估相符;能突出专科特点,如压疮的分期、部位、大小、潜行、窦道、基底情况、渗出液情况、周围皮肤情况等。
2、报告制度及程序:
(1)逐级上报:患者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护理人员要逐级上报: ①低风险、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
②高度风险护士长及时向护理部报告,做好交接班。
(2)责任护士对病区发生(包括不可避免压疮)或院外带入压疮,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医院名称。应及时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认真填写压疮报告表,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压疮的情况,如部位、面积、分期、局部创面有无渗出、感染及处置情况等于4小时内交病区护士长。护士长将书面材料与患者实际情况核查后签字于24h内报告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表后,2小时内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4)患者转科时,《住院患者皮肤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交转入科室继续评估填写。(5)患者出院或死亡后,《住院患者皮肤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不入病历由所在科室保存两年备查。
(6)跟踪处理:对核实的病例由护理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生压疮科室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及效果评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有记录。
3、压疮防范措施:
(1)健全的培训计划:如压疮评估表的理解与应用;压疮预防措施等。
(2)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
(3)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和已发生压疮上报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院压疮防治指导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及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
(4)详见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5、奖罚
(1)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压疮,依据护理工作奖罚规定中的扣罚规定第五条第二款:因护理不当发生压疮:1期扣100元;2期扣300元,期度扣500元并按严重差错处理。入院带进压疮患者,医疗记录、护理记录均应有详细记录(包括处理)且两对照,并有跟踪记录,未记录或医疗、护理记录不相符,按发生压疮对待。
(2)对带入压疮通过精心护理治愈,当月护理质量检查,给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加2分。(3)发现病区隐瞒不报、登记资料不真实、护理记录不完全,除扣病区护理质量分2分外,追究护士长责任。
(二)防范压疮工作流程(略)
(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压疮诊疗
1、定义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压疮的诊断(1)压疮发生的原因
①压力因素:当持续性的垂直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压(正常为16~32mmhg),组织会发生缺血、溃烂坏死。压疮不仅可由垂直压力引起,而且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
②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③营养状况:全身出现营养障碍时,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组织水肿、皮肤营养不良容易导致压疮发生。
④年龄:老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则易发生压疮。⑤体温升高:伴有高热的严重感染患者,有组织受压的情况时,发生压疮的概率升高。⑥矫形器械使用不当,常发生在石膏固定及牵引患者。(2)压疮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
①1期:淤血红润期 此期为压疮初期。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②2期:炎性侵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形成,极易破溃,患者有疼痛感。
③3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表皮水疱逐渐扩大、破溃,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疼痛感加重。
④4期: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脓液较多,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3)压疮的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好发部位亦不同。
仰卧位时: 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处、足趾处。
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3、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等。(2)局部治疗 ①瘀血红润期:
a、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加重。可采用湿热敷,禁止局部皮肤按摩,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防止造成皮肤损害。
b、对瘀血时间过长难以恢复的患者可以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但必须在皮肤充分清洁前提下使用,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导致新的皮肤损害。
②炎性浸润期:
a保护皮肤,预防感染,防止感染是本期的关键治疗。b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
c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d创面无感染时,可以单纯应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伤口。e在伤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可应用水胶体敷料,但
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一旦有过多渗出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f创面有感染时,遵医嘱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③浅度溃疡期: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
a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后使用凡士林纱布、金霉素软膏、鞣酸软膏等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
b在无感染情况下,伤口没有过多潮湿或渗出时可应用水胶体敷料,但须加强观察创面渗出和感染情况,一旦有过多渗出或感染,应立即停用,防止渗出过多引起的创面加深或感染扩散。
c创面有感染时,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后,遵医嘱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④坏死溃疡期: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 生长、保持引流通畅。
a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再进行换药处理。感染的创面应采集分泌物作细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b对大面积深达骨骼的压疮,应配合医生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组织,以缩短压疮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c特别注意不主张应用无抗菌作用溶解坏死组织药物,防止感染加深创面或感染扩散。★护理规范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营养及皮肤状况,有无大小便失禁。
(3)辨别压疮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等。(4)了解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
2、护理措施(1)营养指导
①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加创面愈合能力。②对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卧床或病重者,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可补充瘦肉类等高蛋白食物;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采用支持疗法。
(2)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压疮局部受压
①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定期变换体位,避免压疮加重或出现新的压疮。
②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减轻皮肤受压时间。(3)避免局部皮肤刺激
①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②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③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4)规范操作
①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推、拉、拖以免擦伤皮肤。(5)遵医嘱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6)创面护理
①压疮Ⅰ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
②压疮2~4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③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7)加强心理护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8)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的要点,使之能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9)注意事项
(1)压疮Ⅰ期患者禁止局部皮肤按摩,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2)病情危重者,根据病情变换体位,保证护理安全。
3、压疮预防(1)评估和观察要点。
①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
②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2)操作要点。
①根据病情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
②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变换体位或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
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④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
⑤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⑥病情需要限制体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压疮预防措施。⑦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状况。(3)指导要点
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②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皮肤干燥清洁。③指导患者功能锻炼。(4)注意事项
①感觉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②受压部位在解除压力30min后,压红不消退者,缩短变换体位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
③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第二篇:护士掌握内容
护士掌握内容
护士掌握内容
目录
1、病房责任护士职责„„„„„„„„„„„„„„„„„„„„2
2、查对制度„„„„„„„„„„„„„„„„„„„„„„„„2
3、交接班制度„„„„„„„„„„„„„„„„„„„„„„„4
4、输血安全制度„„„„„„„„„„„„„„„„„„„„„„4
5、分级护理制度„„„„„„„„„„„„„„„„„„„„„„5
6、医嘱核对程序„„„„„„„„„„„„„„„„„„„„„„7
7、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8
8、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10
9、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10
10、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11
11、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11
12、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11
13、护理缺陷的处理预案.„„„„„„„„„„„„„„„„„„12
14、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12
15、患者各种导管发生脱落时应急程序.„„„„„„„„„„„„12
16、患者用错药后的应急程序.„„„„„„„„„„„„„„„„13
17、标本采集意外时应急程序.„„„„„„„„„„„„„„„„13
18、跌倒评估管理规定.„„„„„„„„„„„„„„„„„„„13
19、预防跌倒流程.„„„„„„„„„„„„„„„„„„„„„14 20、跌倒高危患者与跌倒事件防范预案.„„„„„„„„„„„„15
21、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15
22、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16
23、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流程.„„„„„„„„„„„„„„17
24、压疮预防操作流程.„„„„„„„„„„„„„„„„„„„18
25、压疮护理操作流程.„„„„„„„„„„„„„„„„„„„19
26、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20
27、新下发护理工作手册第二部分内部„„„„„„„„„„„„(25)
病房责任护士职责
一、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系统全面的护理,且护士与患者相互知晓责任对应关系,体现护理服务连续性和全程化。
(一)、负责接待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和身体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护理重点,填写各项护理表格。
(二)、负责患者各种注射、治疗及专科护理。
(三)、完成基础护理,做到患者“六洁”,定期更换被服,床单位整洁规范。
(四)、协助患者进食,了解饮食情况。
(五)、定时巡视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按时收集各种标本。
(六)、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
(七)、经常与患者交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掌握所管患者的病情,包括姓名、年龄、诊断、治疗、异常检查化验、心理状况、健康指导、观察及护理要点。
三、定期参加查房,了解所负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治疗进展。
四、责任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难点和疑问,应及时请教更高能级的责任护士或护士长,保证护理措施实施到位。
五、病室定时通风,做好传染患者的消毒隔离。
六、负责出院、转科、死亡患者的单位处理和终末消毒。
七、承担实习护生和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八、责任护士负责的患者数量、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岗位风险与责任护士所属能级相对应。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一)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执行门、急诊医嘱时,在相应医嘱项目的右下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人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后,在医嘱核对本上登记签名。
(四)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瓶。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瓶。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二)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四)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及时记录。
三、输血查对制度
(一)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
(二)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
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三)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编号及交叉配血报告,无误后方可输入。
(四)输血完毕后再次查对上述内容,并将血袋标签取下粘贴在配血单上保存。
(五)输血完毕应低温保留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六)输血过程中,如有输血反应,应填写不良反应登记单,交血库保存、上报。
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一)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号、血型、麻醉方式、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二)查对手术名称、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等。
(三)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四)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五)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五、“腕带”查对制度
(一)对手术和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识别标识,例如昏迷、无自主能力的患者,至少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二)“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等)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三)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确保护理工作准确无误。
二、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10分钟到病房,清点物品,阅读交班提示本。
三、交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白班应为夜班备好所需物品。
四、交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护理及器械、物品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
五、交班内容及要求:
(一)床头交接前应交清住院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死亡人数、手术、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交清新入院、手术前、手术日、分娩、危重、抢救、特殊检查等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及留送各种标本完成情况。
(二)床头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三)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整洁、安静、安全的情况。
(四)接班者
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
输血安全制度
一、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①持交叉配血报告单与病历核对受血者姓名、病案号;②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室/急诊、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③查血袋标签:献血者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血袋编号及血液有效期;④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血型(包括Rh因子)、血袋编号是否一致;⑤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字。
二、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姓名、血型、血袋编号及血液有效期;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三、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五、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六、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七、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八、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四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九、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并按《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处理。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3.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室护士或特护人员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制定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设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4.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5.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
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6.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二、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1小时巡视一次,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3.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三、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2.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一次,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常规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协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3.按要求做好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四、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一次,按常规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定期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
3.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
医嘱核对程序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为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体现“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的活动主题,在总结2011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优质护理,现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示范工程”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布置和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争创辽西区域优质医院活动,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与医院等级评审活动相结合,紧紧围绕 “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 的工作宗旨,转变服务理念,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升华整体护理,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提高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二、工作主题
“关注生命,倾注爱心”,秉承“患者之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实处,进一
步规范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创新护理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三、实施目标
遵循整体护理理念,从科学化和专业化护理着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立足专科护理发展,切实改进临床护理质量,营造社会尊重、患者满意,同行认同的护理服务新形象。
四、活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
五、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任国成
副组长:刘雅珍
郑志君
刘培敏
杨振江
孟庆元
王淑敏
崔
晟
成员:王素芹
柳玉杰
高殿海
陈跃文(财务)王立君
岳凤英
于立敏
宋 芳
贾玉华
刁 靖 下设办公室在护理部
领导小组职责:
1、落实人员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划我院护理发展方向
3、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采集护理工作意见,制定改进方案,规范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有序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护理部,王素芹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临床护士落实及相关职能科室主任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协调和保障。
六、重点工作内容
(一)、强化责任,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形象,落实我院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文明用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尊重、有礼、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塑造护士的良好社会形象。
2、全面履行对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责任,将卫生部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纳入院务公开项目,并向社会和患者公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护理部定期发放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总结点评,对表现好的护士进行表扬,并与绩效挂钩。切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由护理人员提供周到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逐步达到患者家属“陪而不护”让患者满意。
3、进一步落实卫生部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发展以专业能力和专科知识为支撑的基础护理,在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服务的同时,丰富护理专科内涵。
4、继续做好病人安全质量管理,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定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建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简化护理记录(含护士长文件书写),继续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遵循责任、安全、法律和简化原则,增加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二)、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1、建立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监督有力的护理管理组织,完善护理管理组织结构,落实行政查房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2、继续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奖金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为原则,建立护理人员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及绩效考核办法,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技术风险及住院患者满意情况,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相结合,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提升护理质量。
3、继续推行病区护士长一日二查房工作制,落实情况与护士长考核兑现,让护士长走进病房,加强管理力度。确保护理项目的落实和患者满意度。
(三)、充实临床护理队伍,保证临床护理岗位人员配置,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及《护士条例》标准,各病区床护比达到1:0.4以上,为夯实基础护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探索临床护士管理模式的改革,分步推行护理大包干,建立责任护士负责制,做到病床分管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即每个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个人管床制”“床边工作制”的工作模式,实行APN排班模式,充实中午及早晚间护理力量,让护士更加贴近病人。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前瞻性和病人安全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把问责制和非惩罚性制度有机结合,建立病人安全文化,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开展有效信息交流,将患者的意外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2、充分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特别是护士长在质控中作用,不断完善护理核心制度对临床护士持续教育训练,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保障措施到位
全院高度重视“示范工程”活动,把此项工作做为医院“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相关职能科室给予必要支持,将创建“示范工程”活动视为全院性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为落实临床护理工作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协助解决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 的时间过多问题,使一线从事基础护理的护士数量得到保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需要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如陪检、物资保障、总务科、器械科、供应室、按照请领计划下收、下送科室,建立巡视机制,主动发现、解决各种设备存在问题(水暖、电、仪器、门窗、桌椅等)
加强护理病区对护理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自查和检查。护理部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加大对基础护理检查力度,采取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形式,指导、监督活动开展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解决护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优质护理服务扎实稳步推进。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
1、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 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保留输液器、注射器和药液按有关规定处理。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
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性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地减
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平稳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7、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护理缺陷的处理预案
1、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也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
2、逐级上报:在24小时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
3、封存有关物品:输液器、注射器、残存药液、血液、药物等容器,并及时送检。
4、登记填写《护理差错登记表》。
5、科室在1周内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差错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6、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理,质控减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7、护理部每月进行差错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7、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患者各种导管发生脱落时应急程序
1、患者导管(如各种引流管、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胃管等)发生脱落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
2、积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3、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处置工作。
5、观察病情。
6、做好脱落导管的处理和护理观察记录,并上报科护士长及护理部。
患者用错药后的应急程序
1、发现用药错误后,立即上报医生、护士长。
2、封存相关物品、药物,必要时备检。
3、如为静脉用药,立即停止静脉输液,以生理盐水保留静脉通路,更换输液器;如为口服药,立即协助患者平卧,必要时清除胃内容物。
4、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判断药物毒副作用。
5、发生不良后果,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必要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记录。
6、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纠纷发生。
标本采集意外时应急程序
1、出现标本采集意外,必要时上报医生、护士长。
2、需重新采集标本(穿刺失败、标本采集量不足,真空管破损漏血,标本溶血、丢失、污染等),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交接班。
3、无需重新采集标本(真空管无负压、破损、职业暴露)、局部环境有污染时,及时妥善处理污染物,保持环境整
洁。操作者有感染危险时,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
4、患者、家属不理解出现纠纷时,立即上报医生、护士长。
5、按要求重新采集标本,及时送检。
6、将标本采集意外情况做好登记。
跌倒评估管理规定
评估表应用时间选择:
①入院时(转科)当班;②手术后当班;③高危险因子有变化时:如患者神经精神状况或病情改变时;肢体情况发生改变及增加使用影响意识或行动的药物时.④跌倒高危病人至少每周评两次;中危病人至少每周评一次。⑤第一次下床前。
跌倒危险评估总分中高危患者。采取以下管理: ①预案:跌倒高危患者与跌倒事件防范预案; ②宣教:跌倒原因和后果;预防跌倒十个措施; ③标识:床头挂上预防跌倒标识; ④记录:结果、主要问题、措施
预防跌倒流程
跌倒高危患者与跌倒事件防范预案
1.做好入院患者的评估,对有跌倒危险患者要加强预防宣教与指导; 2.加强照顾,每小时巡视一次; 3.当班责任护士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做好标准跌倒防范工作和信息沟通; 4.事件发生后应先请医生认真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
5.未出现严重后果者,护士持续监测24小时,观察对身体及心?影响,做好记录;
6.按照医院不良事件管理规定上报;
7.个案分析,根据跌倒造成伤害后果程度可分科室、护理部、医院逐级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及落实计划。
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压疮风险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痴呆、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等入院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18分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建立上报制度,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一上报。中、高度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报告、发现压疮填写“压疮发生上报表”向护理部上报。
三、“压疮发生上报表”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主任通知护理质控组实施监控。
四、加强压疮预报患者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程序,每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后在护理记录中有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五、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疮发生上报单”,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六、由于病情所致,护理人员对患者做了大量护理工作,患者仍发生压疮,称为“难免压疮”,病区
护士长应及时填报压疮报表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家会诊,现场评估确认为“难免压疮”,可不定护理缺陷,但仍需积极护理。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工作流程
压疮预防操作流程
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皮肤状态、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
告知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的目的,取得配合。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
治疗盘:皮肤保护膜、薄膜类敷料或水胶体敷料、温水、毛巾、清洁被服、祝患者情况可备减压垫(海锦垫、水垫、减压贴)。
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及时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适宜的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减压措施:
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每两小时变换体位一次,保持患者舒
适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气垫床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皮肤保护:
温水擦洗皮肤,使皮肤清洁无汗液。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褶皱。
肛周涂保护膜,防止大便刺激。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局部清理,保持清洁干燥,放置便器时防止托、推、拉等动作。
高危人群的骨突出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
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病情,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饮食,必要时少食多餐。
严格交接:对高危人群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情况。教会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创面能力。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指导功能障碍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对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是否到位,有效预防压疮发生。患者/家属是否知晓预防压疮的具体措施。
注意事项
1、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压疮评估表,如Norton、Braden等压疮危险因素表
评估,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
2、密切观察局部受压皮肤状态,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min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分皮肤。
3、对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用热水或者冰袋,防止烫伤或者冻伤。
4、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压疮护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评估患者营养及皮肤状况,有无大小便失禁。
辨别压疮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深)、潜行、窦道、渗出液等。
告知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目的,取得配合。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弯盘、镊子、棉球若干、敷料(薄膜类、水胶体、藻酸盐等)、20mL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尺。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必要时遮挡患者。瘀血红润期
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预防压疮专用贴膜保护。炎症浸润期
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充分引流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喷洒溃疡粉,外层覆盖敷料;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促进上皮组织修复。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溃疡期
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创面愈合能力。
对压疮的患者是否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疮面愈合。患者/家属是否知晓压疮的危险因素,对护理措施满意。
注意事项
1、对出现压疮的患者,应根据压疮分期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I期压疮患者禁止局部皮肤按摩,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2、如压疮出现红、肿、痛等感染征象时,及时与医师沟通进行处理。
3、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4、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床垫或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定期变换的体位,避免压疮加重或出现新的压疮。病情危重者,根据病情变换体位,保证护理安全。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压疮定义:
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
2、压疮的好发部位: 骶尾骨、髋骨、髂嵴、足跟、坐骨结节、左右耳廓、内外踝处、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内外侧、、面颊、肩峰、肘、肩胛骨等处。3、压疮的临床表现: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2)压疮I期:在骨隆突处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红斑,但皮肤完整,深色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和周围的皮肤不同。局部有红、肿、痛、麻木感;
(3)压疮II期:局部皮肤紫红色,皮下有硬结、有水疱易破损;表皮和真皮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疱或表浅的溃疡。
(4)压疮III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处,可见皮下组织,有坏死组织脱落,但坏死组织的深度不太明确,可能有潜行和窦道。浅表溃疡,有黄色渗液,感染时有脓液,疼痛;(5)压疮IV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头、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出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有潜行、窦道。感染向周边、深部扩散,可深达肌层、骨面,坏死组织发黑,有臭味,可致败血症。(6)不可分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烂(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褐色)和痂皮(黄褐色、褐色、黑色)覆盖。
4、压疮的处理: 对处于危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包括:分析危险因素、降低压力,防止再次受压、评估营养状态、纠正皮肤不良状态、控制疼痛、避免过度的卧床休息和长期的坐位,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一期压疮:加强防护措施,定期温水擦浴,防止再次受压,使之不再继续发展,除去致病原因,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水胶体或泡沫敷料外敷,加强交接班。
二期压疮: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有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直径≥5mm)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溃疡粉,用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覆盖。
三期压疮: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渗出,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对坏死组织可用
一些去腐生肌的药物或水凝胶敷料清创,并结合外科清创,创面新鲜后处理同二期压疮。
四期压疮:应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愈合。若已形成黑痂,则使用水凝胶 + 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若有黄色腐肉,使用去腐生肌的药物或水凝胶敷料 + 泡沫敷料;已形成窦道(潜行)者,渗出液多者用藻酸盐填充条,渗出液少者用溃疡糊 +泡沫敷料。感染创面可酌情用银离子敷料抗感染。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压疮:先进行清创,然后根据各期特点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采取减压措施,防止再次受压。
5、护 理
1、营养指导:良好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应给予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卧床或病重者,应给予充足的营养,可补充瘦肉类等高蛋白食物;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鼻饲,或采用支持疗法。
2、保持正确的体位: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体位,应每半小时至2小时改变体位一次,减轻皮肤受压时间。
3、避免局部皮肤刺激:内衣柔软、透气,保持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整、无皱折、无碎屑;对大小便失禁者、呕吐或出汗多者应及时擦洗干净、更换衣服和床单;使用尿片者,必须保持尿片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4、规范操作: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正确实施按摩。
5、遵医嘱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败血症。
6、加强心理护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勤翻身。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的要点,使之能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第三篇:护士长访谈内容
护士长访谈内容
一、科室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包括护士数量、护士能级、班次安排、排班情况及人员紧急替代?
二、科室患者基本信息:科室有多少张床?科室有多少患者?多少危重的?多少一级护理的?有没有高危跌倒、坠床和压疮的患者?
三、科室有多少设备?如何管理的?多长时间监测一次?
四、科室常见的病种(前五位病种)?有没有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五、什么是特殊药品?科室有哪些特殊药品?是如何管理的?
六、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是哪一年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与内涵是什么?在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效果?
七、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有哪些?科室如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
八、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哪些?有没有典型的案例?
九、科室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是什么?科室的主要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是什么?近期的实际运行指标值是多少?
十、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有哪些人员组成?多长时间召开一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改进
十二、科室是如何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的?
十三、护士长是否参加科室查房?是否参加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最近一次讨论是什么时候?护士长发言内容是什么?
十四、什么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几级?不良事件如何上报?2015年有哪些护理不良事件?对典型安全是否认真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十五、医院护理五年规划与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十六、护理部是如何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管的?
十七、医院在优质护理服务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与保障?
十八、科室是否实行了绩效二次分配?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十九、科室业务学习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最近一次学习内容是什么?
二十、护士长是否参加过管理知识培训?最近一次什么时间参加的?培训内容是什么?
第四篇:护士长例会内容
护士长例会内容
1、总结前期护理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部护理工作。
2、通报护理查房情况,反馈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⑴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⑵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结果及存在问题
⑶护理交接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⑷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质控中的薄弱环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⑸护理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⑹护士长夜查房(夜班岗位职责履行、危重患者护理及抢救情况、病区管理以及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标本留验、病区卫生状况及护理人员仪容、仪表,劳动纪律等)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专项护理质量督查信息反馈,公布护理质量检查评价结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4、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通报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5、应用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结果对相应的护理运行机制与护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进行改进情况。
6、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护理质量管理情况。
7、各级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情况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8、围手术期患者术前访视、术后支持服务制度落实情况。
9、通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结果及问题。
10、通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及问题。
11、危重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2、护理人员三基培训及专科护理培训、继续教育和毕业后护士规范化培训情况。
13、护理人员技能定期评估情况(评估内容:专业理论和技能、质量意识、医院规章制度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应急能力等)
14、交流护理工作经验、互通信息(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缺陷管理、护理细节管理、教学、进修、参观、国内外考察、访问、学术会议等),构建护理信息平台。
15、学习管理知识及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业务、新技术。
16、通报本院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
17、护理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18、进行工作总结,解读护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季度工作安排及月工作重点等实施情况。
第五篇:护士长培训内容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具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其操作能力、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室护士的带头人:管理者、被管理者和作用对象构成管理活动的三要素,其中管理者是活动的主体,护士长即为科室和病房护理管理的主体。其思想品德、行为举止、自身素质和形象,对护理管理的成效,组织的凝聚力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高超的护理技术,是无形的力量。有资料报道,一般人的积极性有60%是靠领导者的调动,因此,护士长首先要善于做好“人”的工件,善于发现问题,不仅关注护士的工作动态还要注意关注其个人、家庭和生活中的困难,调动她们的智慧和才能,具有甘做人梯的精神,才能带出一批精明干练的护理人员。其次,护士长要对病区的人、财、物、技术、设备等信息了如指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带领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
二、护理质量控制的主导人: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是每个护理单元的领导者,护理质量管理是否落到实处、质量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态度。护士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该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甚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护士长必须非常熟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质量管理常抓不懈,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工作上要建立本护理单元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把目标分解到每位护士。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并指导她们完成。
三、制度、职责的落实及日常工作的监督人:一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必然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护士长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技巧,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地完成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与质控标准。
四、护理难题的解决人:护士长应精通本专业知识,练就精湛的技术,成为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模范,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应有能力解决护理中的复杂、疑难问题,胜任各类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处理各种技术难题,对突发事件应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环境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抢救业务的需要。
五、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人: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士长不仅要精通本专科的护理学知识,还要了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应用;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能较好地组织本科护士,学习理论、知识、技术,采取考试、考核、以老带新等多种方法,对不同年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以调动全科护理人员自觉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并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六、科室经济的管理人:护士长是一个病区的“管家婆”,收费、物品的领取、卫生材料及办公用品的监管也是其管理的内容。护士长不仅要善于处理收费问题,做到杜绝多收费、错收费、漏收费和少收费现象,还要指导科室人员合理用卫生材料及办公用品,减少浪费。
七、和谐氛围的营造人: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气氛,使工作人员心情舒畅,共同完成管理目标。护士长作为科室的领头雁,要为科室营造一种关系融洽、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根据关系场效应理论,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彼此关系融洽,就会产生群体增力作用,达到1+1+1>3的效果,这个群体就会产生内聚力;反之,就会产生群体减少作用,使1+1+1<3,这个群体就会产生摩擦力。所以。护士长的责任在于营造一种温暖、友爱、积极向上的环境气氛、同时,护士长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学会应用激励艺术,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对职工的激励性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能力只能发挥到20%~30%,当受到充分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因此,护士长应尽可能让护士对病区、集体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八、护士和患者的代言人: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护士长要善于交往,能够与持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需要和各个科室、各类人员协调与合作,形成一种融洽关系。护士长要代表患者的利益、护士的权益,识别、反映患者和护士的要求,正确处理与护士、患者甚至患者家属的关系,及时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有关人员和部门,真正为患者和护士解决困难,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九、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的协调人:护士长作为医院最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对病区实施管理,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又是医院上下沟通的枢纽,应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既要组织、领导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又要参与管理病房的行政事务,协调处理好与上级、医生、护士及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围绕集体的目标而努力。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长,仅有高涨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水平,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与时俱进,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去面对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根据护理部及科内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本科室的具体护理工作计划并确保实施。制订工作计划时应注意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不轻易改变或废止,但可根据情况变化作必要的修改。计划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方法、程序、注意事项,使执行者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十一、勤于管理及时完成各种记录: ①护士长手册:除日计划、周安排外,每周由科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审阅后签署意见。②差错登记:记录姓名、诊断、病情、抢救时间、抢救成效、护理措施、经验和教训等,以便积累临床护理的第一手资料。③护士长业务查房和管理查房记录:业务查房要求记录查房的病种,讲解的内容,提出的护理问题、要点等。④座谈会记录:对病人、陪人和护士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复和记录,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⑤讲评考核记录:本科护士考试、考核或参加全院护士考试、考核的成绩和平时对本科护士的讲评记录,好人好事等。⑥参加科内会议或护理部会议记录。⑦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要求详细记录病人姓名、病种、输入何种液体、内加何种药物、反应时何种症状、如何处理、病人后果等。⑧教学记录:记录各班教学计划、教学会议等。⑨病种护理科研总结登记。
护士长的基本素质
护士长作为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负责一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必须有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职能和职责,必须掌握护理专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相关知识。
一、护士长应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学习管理,在了解、认识科室人员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同时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护士长的自我能力及价值的体现。
二、需要敏锐、开拓、创新意识。护士长要有敏锐的思维,掌握护理管理的特点,转变护理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对困扰护理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要有识才之能、爱才之心、融才之量、育才之责;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总结、分析,找出得失的原因,发挥护士的特长优势,进行调节和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
三、护士长要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一个成功的护理管理者,应善于运用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即自身的良好形象,在群体中潜移默化地起到激励作用。一个能够得到下属尊重的护士长必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臵身表率的楷模,这样才能有感召力,做到以德示人、以才示人、以理服人;同时,注重在品格因素、知识才能因素、感情因素、用人艺术等方面的修养,有积极应对能力,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体现自身的管理才能和价值。护士长与下级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在护理管理中,护士长检查工作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可喜的现象或存在不足的问题,而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教育,那么应怎样将这门艺术弹奏好呢?
一、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护士长恰当的批评教育,就犹如一场及时雨,能使人幡然醒悟,及时改正错误。相反护士长不恰当的批评,就会使问题加重,甚至适得其反。护士长批评护士前,应根据护士的犯错原因以及错误的轻重程度,错误的性质,而灵活地选择批评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力求让每个犯了错的人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又能不失自信,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1、对轻度过失的批评 所谓轻度过失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直接影响护理及治疗效果的,性质比较轻的失误。如做完操作物品归位不整齐,本班用物乱掉乱放,交班报告抄写不工整等现象。对这类问题,护士长可以个别帮助解决,单独找其本人谈话,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让护士明白这都是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
2、严重错误的批评 严重错误问题是指严重的差错事故苗头,它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如给婴儿放臵热水袋时,没有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或者热水温度未调好致使烫伤病人。此类问题的发生,要深入调查,及时制止类似事故的发生。首先找当事人谈话,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当事人要写出书面的检查及今后个人的改进措施,其次召集全科护士召开事故分析讨论会,展开分析和讨论,制订防止事故发生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吸取教训。
3、对“缓”的问题的批评 在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中,有的并不是直接与当日护理工作有关的问题。如属于完成全年目标管理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护士长要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对护士进行指出帮助。例如在周护士会、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会、季质检工作汇报会上进行总结分析,表扬完成任务好的护士,批评完成任务差的护士,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迎头赶上。
4、对“急”的问题的批评 对这类问题的处理要讲究方法,及时指出纠正。否则它会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和伤病员的安危。例如抢救窒息病人时程序出现错乱,手忙脚乱不够镇定或给患者做青霉素皮试时,没有按常规询问过敏史等。对这类错误,要立即纠正,防止发生意外。批评护士要注意方法,不要当着病人和病人家属的面批评护士,否则会使当事人下不了台,同时也使病人失去安全感,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影响护士的威信。批评要讲究方法,护士才心服口服,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5、对不同对象的批评 在众多的护士中,每一个人的性格、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因人而异,对受护士长的批评态度也不同,有的护士能接受别人的当面批评,而不喜欢会议上的当众点名批评。有的护士对会上不点名的暗示提醒和批评能够心领神会。对老护士要注意尊重她们,有问题点到即止,对新护士既要热情又要严格,出现差错边批评边指导,做示范给她们看,做好传、帮、带,使她们及时认识到错误。总之,护理人员各有各的接受批评方式,作为护士长应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二、护士长对护士的表扬是一种激励力量,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要确保鼓励的价值不贬值,就不能滥用鼓励,护士长表扬护士时,必须按照各自特点分层次去表扬。
1、高层次的表扬 对于一些优秀护士、护理骨干,表扬时要小而精,应选择其最突出的优点给予表扬,给予相应的优势引导。优秀护士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她们平时受表扬的机会比较多,因而护士长一般性的表扬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只有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表扬她们,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中等层次的表扬 处于这个层次的人较多,大部分护士都是优点和缺点都不太明显,但她们都有许多的共性,也潜藏着很多的因素,上进心强,工作勤恳,她们的工作更希望得到护士长的肯定和鼓励。只要护士长主动去了解、去关心她们,发现她们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契机,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她们的进取心,发挥其“优势”,这样就起到带动和提高的效果。
3、较低层次的表扬 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在一个科室里为数不多,但常因犯错误,工作责任心不强,给护士长带来不少困难。这类护士通常较容易丧失自信心,有自卑感。因此,十分需要鼓励和关心,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唤起她们的上进心。对她们的鼓励应毫不吝啬,哪怕一点的进步,小小的闪光点,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适当的表扬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成为她们进步的内动力。总之,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做好护士思想教育工作和素质的培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环节管理,对护理服务中的瓶颈问题,运用科学细化的管理方法,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具体如下:
一、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探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科内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护士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量控制,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向管床护士指出,要求责任组长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责任组长每日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评估,指导并督促本组护士完成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确保工作的落实。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的全部治疗护理负责,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
2、科室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减少交班次数,保证病人得到连续,全程,高效的护理。落实“责任包干制”每天根据病人数及病情安排护理工作,每位护士负责6-8名病人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工作,对于病情较重的由能力强的护士来负责,从而确保护理效果
3、完善各级护士的绩效考评。在工作质量,制度执行,服务满意度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基础上,增加了护士基础护理工作量的考核评分,让护士劳有所得,优劳优得,提高了护理人员积极性,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二、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对原有的护理工作流程的细节进行梳理,从细节中发现护理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改进,制定完善的流程。每项流程的设计都细致入微,不仅将专业化,整体化,人性化贯穿到流程和标准中,还根据患者要求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如再造后的入院服务流程,细化了办公护士,管床护士的服务,强化了办公护士的“四主动”:主动站立迎接,主动办理手续,主动介绍护士,主动通知医生,责任护士做到“五到位”:自我介绍到位,护送入室,安臵休息,介绍环境制度到位,评估病人到位,安排饮食到位,执行治疗护理到位,护理人员仪表,言行规范到环境要求都注入人文关怀。做到真正把病人视为亲人,使病人感受到“住院”如“住家”。
三、严抓护理安全环节
1、建立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病人首先进行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然后根据风险状况制定相应措施,并将其作为重点督察内容及值班时重点关注对象。护士长对危重症和特殊病人及时组织护理查房,进行前馈控制干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2、使用安全警示标识。动态评估病人,建立不同的标识,在病历及床头卡标注,使用管道标识,降低意外脱管率,应用安全警示标识包括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等,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安全。统一药品储存标识,内服。外用。高危。毒麻。药品严格交接,单独存放,保证使用准确性。特殊用药建立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制度,规避风险,保证病人安全
3、严格做好交接工作,具体表现在病区内交接和病区间交接。病区内交接:完善病区内普通病人,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的流程和内容。重点病人,重点时间,重点环节的巡查等。病区间交接:设立了病人交接单,病区与病区之间病情交接后签字确认。科室组织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应急能力的培养,倡导非惩罚性护
4、质量递进理念使质量控制成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建立质量递进理念,从符合性质量理念—适用性质量理念—满意性质量理念—卓越性质量理念,并将质量控制方案贯穿其中,达到提升。变“查病历记得好,问护士已做好”为“到病人床边查护理内涵”,变“宏观管理”为“精细化管理”—细化工作要求,可操作性强,深入实际,营造“我们一起干”的工作氛围,直接参与,跟踪督查各班工作,实时发现护士在执行制度,职责,等规范中问题,及时完善,发挥护士长引领,主导作用,变“走过场”为“深入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运用护理程序方法,结合专科业务要求,带护士到床边与患者深入沟通,通过看、问、查等途径,善于发现问题,指导护士工作。每日重点查:出入院、手术、病情有变化、特殊检查或治疗病人护理质量。每周全面查所有病人护理质量。质量控制标准深入人心,规范化,常态化的质量控制模式使质量控制成为我科各级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四、深化专科护理内涵
1、创立特色服务品牌,结合专科特点,针对肿瘤病人实施“爱的生命线”方案。分别在确定癌症诊断,疾病治疗阶段,晚期临终关怀时给予患者有效地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并给予家属以心理支持,将护士职业的本质“真城,爱心”体现在“生命无价我们共同守护”的肿瘤特色服务品牌。
针对呼吸科病人开展了“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服务。根据病人要求及特点完成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反馈、答疑等多样化的方法,给予及时的个性化指导,并不断征求病人及家属的意见改进工作。
2、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比翼齐飞,确保护理内涵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让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比翼齐飞。充分发掘护士的积极性,带动护士积极向上,团结主动,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真正达到“三贴近”。在危重病人的管理方面,先从基础护理落实抓起,重视终末质量:三短六洁,床单元符合标准要求,管道伤口护理,卧位,活动,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落实及时到位的同时抓好基础护理的现场质控,紧扣时间,内容,规范等要素。引导护士在专科护理知识方面应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专科知识,技能包括本科前沿性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使每一位护士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同时确保护理内涵得以提升。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面落实护士的职责和义务,是用心在为患者服务,是让生命不再孤单的全程护理,要让基础护理不漏掉一个细节,专科护理不断提升,全程护理服务的价值得到延伸,要让患者家属放心的将患者交给我们。
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作用
1.处理好尊重与自尊的关系 护士长要带头尊重医生,教育全体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医疗和护理之间的关系,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纠正那种认为护士配合医生是伺候医生、服从医生是没有自我的错误认识。要把相互尊重落实到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护士长要带头关心、主动支持配合医生的工作。经常督促检查护理人员正确执行各项医嘱,积极配合医疗所进行的各种抢救和处臵,做好医生查房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护士长要建立征求意见的工作制度,定期征求医生、护士对科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好的建议积极采纳。2.加强医护沟通
沟通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由于医护间常因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专业领域的差异,有时会出现对患者处臵上的分歧,甚至产生不健康的工作氛围,要正确认识医护关系对病人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可通过全科讨论和会议等形式,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医护关系,使医护人员获得实际经验和教训。要正确处理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关于病人监护、治疗、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沟通,对于护士搜集到的关于病人心理、治疗方面的信息,一方面及时与医生沟通,另一方面医生要重视并指导护士观察、监护要点,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科室要多组织如会餐、联欢、郊游等活动,多提供医护交流的时间和机会。3.及时与科主任沟通,取得一致意见 医护关系的协调离不开科主任的支持,科主任与护士长关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医护关系。作为护士长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科主任联系,针对问题共同提出相应改进管理办法,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努力,针对医护之间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效果要大大优于护士长单方面努力,也有利于营造科室团结向上的工作气氛。因此,护士长要多与科主任沟通,取得科主任对自己工作的支持。4.科学合理排班
护士长在排班时要动脑筋,除注意工作能力强弱搭配外,还应注意老幼搭配,不同性格护士搭配,如热情开朗与内向倔强护士搭配,这样无论是医护、护患有问题时都会有护士激动,有护士冷静;不善沟通的护士处理不当时,有善于沟通的护士补充解决,不会出现相同脾气的医护一起工作,使矛盾激化,减少医护之间不必要摩擦出现。同时ICU护士长要在排班时安排备班护士,做到24h备用人员随叫随到,减轻急、危、重病人多时护士的工作压力,避免护士急躁及出错。5.防微杜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护士长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防止问题的出现。一旦问题有可能出现,应采取措施扼制事态发展,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对医生、护士反映的问题都要重视,要全面评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于有摩擦苗头的医护人员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有效缓解不和谐的气氛,不要逃避问题,更不要等问题来找你。
6.护士长协调时要注重方式、方法
护士长协调中首先要注重沟通技巧,积极化解医护矛盾,不要激化矛盾,要做医生、护士的良师益友,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相互关心,以鼓励为主,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医护人员的优点,对于相互配合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其次,对出现问题的医护要先分别了解原因,再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出现争执,护士长事后要及时主动找当事人和解。最后,护士长协调过程要敢于大胆管理。对于错误的人和事无论医生、护士都要坚决抵制和严肃批评,决不姑息,避免软弱可欺。
7.对业务上的问题要虚心请教,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医生提出的有关于病人监护及护理方面的问题,护士长要认真听取,对于新技术、新业务要积极培训护士尽快掌握。可以采用请医生就所出现的问题及新业务进行讲课、讨论、科研等形式。总之,护士长作为医院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搞护护、护医、护患、护勤等关系的协调工作,护士长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减少内耗,使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着,快乐着,使优势的人力、物力全面发挥作用。
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控制,就意味着管理工作的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也在扩展。首先,护理观念由传统护理观念扩展到现代整体护理观念,护士不仅从事生活照顾、技术服务、疾病护理,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其次,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上讲,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的全部活动有关;从医疗发展的角度理解,护理质量应包括经济因素,如成本是否缩小,病人的支出是否合理等。护理质量的概念是从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病人日常性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简单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1)在医疗市场发育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医疗改革的新形势,这样就给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者带来诸多干扰因素,又不同程度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狠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这根主线,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多种渠道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强化其质控意识,要求护士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把关上,将质控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3)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员进行广泛爱岗敬业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弘扬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1)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修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护士长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
(2)拟定了各科室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护理质控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管理者和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控理解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地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三、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1)护理部每月组织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2)护理部经常巡视病房,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3)各科室护士长在质控小组检查前对其管辖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使护士长对护理质量工作具有计划性,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
(4)健全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强化护士长夜查房时主要检查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及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间护理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的质量控制网络。
四、做好质量控制反馈(1)定期开展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表,以病人的需求、病人的评价、病人的期望来测评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本人。(2)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 护理部每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由原来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病人的满意度达98%以上。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护士长也避免了经验管理。在质量控制反馈中,避免了已经发生的偏差再连续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