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
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将信访问题解决在本辖区。依据《信访条例》,制定本细则,望各级各部门遵照执行。
第一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程序
第一条受理
一、信访事项必须进行登记,发生一起,登记一起。
二、受理按照以下原则办理:
(一)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受理,并告知信访人;
(二)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三)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在15日内告知信访人。答复以《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告知单》的形式书面告知信访人;
(四)已经三级认定终结的案件,信访人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提出投诉请求的,应做好批评、教育、稳定工作;
(五)属于政策咨询的,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和疏导工作;
(六)确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应当及时呈报领导或有关部门。
第二条办理
一、办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一)对属于本行政机关(以下称办理单位)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办理单位应及时与信访人办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一式两份,办理单位和信访人各持一份;
(二)办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时,办理单位应明确信访事项办理的期限;
(三)在规定的问题查处期限内,信访人可以持《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到办理单位的接待场所查询问题办理情况,但不得越级上访;
二、展开信访调查
(一)调查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做到事实查清、定性准确;
(二)办理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天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期,延期时间不得超过30天;延期的理由及时间要及时告知信访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作出办理意见
(一)调查结束后,办理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写出调查报告,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的,予以支持。
2、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的,不予支持。
(二)办理意见形成后,5日内向信访人当面反馈。请信访人在《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上签署意见并签名。谁办理,谁出具意见,谁盖公章。若该意见是可复议、可诉讼的,应当书面一并告知信访人;
(三)若信访人同意办理意见,签字后即信访终结。办理意见交信访人一份,由办理单位存档一份。办理单位要做好处理意见的落实兑现工作;
(四)若信访人不同意办理意见,应签署不同意的具体理由;若信访人拒不签署意见、也不委托他人代签时,办理单位应在信访人意见一栏中特别说明;遇这两种情况,办理单位要及时向上一级复查机关报送相应资料和情况。
第二章信访事项的复查程序 第三条复查申请的提出
一、申请人必须是不服办理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复查请求和事实依据。
三、属于信访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
四、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五、应自收到办理意见起30日内。
第四条 复查单位的确定
一、办理单位是乡镇政府(街道办理处)的,由县(市)、区政府援权的行政机关予以复查。
二、办理单位是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的,可以申请县(市)、区政府复查,也可以申请市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查。
三、凡对县(市)、区政府复查不服的,可申请政府工作部门或市政府复核;凡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复查结果不服,信访人可以申请市政府复核,也可以申请省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核。
四、垂直管理部门的信访问题,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复查。
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部门协商解决;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五条受理
复查单位确定后,应按照第一条的规定,做好受理工作。
第六条办理
一、办理复查《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复查单位受理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与信访人办理复查《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二、做出复查意见
(一)复查单位要在认真听取信访人申诉、详细查阅材料、必要时请起始单位汇报后,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
1、如办理单位办理意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处理恰当,复查机关应维持原处理意见;
2、如发现办理单位主要事实没有查清,或处理意见有政策性错误,应在复查后5日内责令办理单位重新办理,并告诉信访人。复查机关责令办理机关重新办理的,办理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作出与原办理意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见;
3、责令重新办理的,办理单位应在30日内办理完毕,并与信访人见面;若信访人同意新的办理意见,即视为处理终结,新的办理意见除存档外,应同时上报责令重新办理的上级部门;
(二)复查单位也可以直接展开调查,并做出复查意见。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
(三)复查结束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三款第二、三、四项的规定办理。
三、复查单位的复查时间,应不超过30天。
第三章复核程序
第七条复核申请的提出
一、申请人必须是不服复查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
三、属于信访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它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
四、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五、应当自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第八条复核单位的确定
一、复查单位是县(市)区政府的,由市政府或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予以复核。
二、复查单位是市政府工作部门的,由上访人选择,可以申请市政府复查,也可以申请省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核。
三、垂直管理部门的信访问题复核工作,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复核。
第九条受理
复核单位确定后,应按照第一条的规定,做好受理工作。
第十条 办理
一、办理复核《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复核单位受理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与上访人办理复核《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二、做出复核意见
(一)复核单位要详细查阅材料、必要时请办理机关、复查机关汇报后,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复核意见认定的标准与第六条第二款第一项相同;
(二)复核机关可以根据信访人的申请,出具复核意见。若该意见是可复议、诉讼的,还应当告知信访人相关救济渠道;
(三)复核相关原则上主要采取书面审查的方式进行复核。如有必要也可以直接组织人员复核,并做出复核意见;
(四)复核单位的复查时间,应不超过30天;
(五)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复核的期限内;
(六)行政机关的复核意见应当主动抄告同级信访工作机构;下级信访部门应当及时将终结意见报告上一级信访部门;
(七)若信访人同意复核意见,有关机关要做好落实工作;
(八)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它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四章监督与保障
第十一条为了维护三级终结制度的权威性,市信访局将对各单位所报三级终结的信访案件进行随机抽查。
第十二条凡造成冤、假、错案者,一经查实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信访三级终结:同一信访事项,按照法定程序,经过三级行政机关依次做出处理意见、复查意见、复核意见后,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终止受理该信访事项,该信访事项处理终结。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二篇:信访问题三级终结制度简介
信访问题三级终结制度简介
一、国家《信访条例》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限期处理。(信访人也可直接到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接到信访事项转递通知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四、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五、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篇:信访三级终结相关问题与对策
信访三级终结相关问题与对策
ZHZHDY 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承继复兴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到安徽崛起实践中。我省信访各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执行,真正将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推进信访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办好每一封来信、接好每一次来访、查好每一个案件、处理好每一个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任何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的发展,都不是科学发展。要积极畅通和规范群众信访渠道,探索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信访问题解决和终结机制,扎实做好信访事项终结评议工作。要紧紧围绕“事要解决”,全力化解信访积案,最大限度控制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妥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要积极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守门接访为主动探访,提高信访工作效能。要大力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动全省信访工作再上新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所谓信访事项三级终结,是指同一信访事项经过有权机关的办理、复查、复核后,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一项法定职责,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信访工作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年办理信访事项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办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责任不到位。一是有些行政机关在受理群众信访诉求时,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感、紧迫感不强,没有认真听取信访人情况反映,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按规定的法规、政策程序办理,仅仅是简单的维持,不敢碰硬纠错,草草应付了事。二是有的领导不重视信访“三级终结”,认为意义不大,对复查复核工作应付了事,对复查复核专(兼)职人员及机构设置等都没有考虑。
2、信访事项“三级终结”断裂和误区。虽然国务院新修订《信访条例》已实施五年,但由于多种原因,推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没有完全走上正轨。一是下级办理机关与
上级审查机关不衔接。一些信访事项在基层办理比较到位,办理结果也已通报上级部门,但由于信访人期望值过高,屡屡越级上访,上级部门没有认真地调查了解、及时与下级办理机关沟通,将该问题转交当地政府限期办理的函件交给上访人,给基层造成很大压力,而信访人又对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产生了误解。二是一些信访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学习《信访条例》,对信访“三级终结”程序不甚理解,片面认为要走完三级,才算案件终结,造成部分信访事项反复在程序旋回,没完没了,甚至将法院终审判决的案件再作所谓三级终结。三是信访人不认定“三级终结”。有些信访人的诉求特别是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信访诉求,他们坚持认为就要由信访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没必要走那么繁琐的复查、复核程序,甚至把“三级终结”程序误认为是信访部门推卸责任,不听信访干部解释,坚持缠访闹访。还有一些信访人虽愿意走“三级终结”程序,当他们一旦进入就不能理智面对复查、复核结论,不愿意走法律诉讼渠道,依旧上访等等。四是信访人要求过高,难以终结。如濉溪县牛家礼、巢湖县王翠秀等多次到省、市、县反映医疗纠纷问题。对该问题有关部门受理作出较公正处理。对其信访人每次上访每次给钱而了事,反而助长投诉人更高要求,有关部门和信访部门人员无论怎样疏导、解释,就是不服。信访人虽然走“三级终结”程序,但至今仍未息诉息。
信访事项“三级终结”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各级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要明确认识做好信访办理、复查、复核工作是构建信访新秩序,促进和谐信访、依法解决问题的重要工作。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把落实这项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重在解决信访问题和“案结事了”、息诉息访上下功夫,确保信访“三级终结”办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明确法定职责,成立专门机构或设定专门人员负责做好这项工作,推进信访“三级终结”工作走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以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要求。
2、加强学习培训,广泛深入宣传。一是各级行政机关及信访部门干部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信访条例》,学懂弄通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工作详细内容,熟悉“三级终结”办理程序,举办专门培训班,研究探讨“三级终结”相关问题,推进这项工作常态化。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三级终结”办理程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结合依法办理信访事项“路线图”,让信访人懂得什么是信访“三级终结”、什么是“路线图”,正确对待自己诉求进入法定办理程序后的结论。三是提升“三级终结”的法律地位和理论指导,要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树立对办理信访事项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刻领会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的内涵,把好“三
级终结”的审查关、调查取证关、办理时效关、复查复核关和答复意见行文关等。
3、认真对待初信初访,提高初办质量。在信访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信访问题在首办时就可以得到解决,没必要都进入“三级终结”程序。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和信访部门干部要认真做好最前沿、最初始的化解工作,力争信访问题得到一次性解决,一次性息访。
4、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依法治理。要重视做好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后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多数信访事项通过“三级终结”办理程序,信访人息诉息访。但也有少部分信访人仍然不服,会继续缠访、闹访或越级非正常上访。对于这些情况,必须分别认真对待。对于确有困难和特别困难的信访人,虽有继续上访的倾向,但没有作出违法信访的行为,应积极主动做好教育疏导和思想转化工作,在不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的前提下,设法帮助信访人摆脱困境,以人文关怀促其息诉息访;对于信访人的诉求没有被行政机关支持,暂无政策法律依据可以解决的,应当积极帮助信访人通过其他可以解决的途径化解,并耐心做解释和思想转化工作,或通过其亲友说服动员,促其息诉息访;对于不符合政策法律提出无理要求或过高要求,想通过闹访、非正常上访达到其目的的,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强化工作责任,实行考评。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信访“三级终结”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三级终结”工作责任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要把责任制列入干部考核,对工作负责、办理绩效高、群众满意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要把责任制列入干部考核,对工作负责、办理绩效高、群众满意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刁难信访人、渎职失职或徇私枉法,造成冤假错案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及法律责任。
第四篇:安徽省信访事项依法终结暂行办法
安徽省信访事项依法终结暂行办法
皖信联发„2012‟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工作,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投诉请求类信访事项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且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或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已接待信访人,掌握信访人诉求,研究答复意见和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信访人继续上访的,适用本办法:
1、经过省以下行政机关复核完毕的信访事项;
2、各级行政机关信访办理、复查意见已告知信访人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复核,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期限内请求的;
3、其他需要依法终结的信访事项。
第三条
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以事实为根据、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的原则,以程序的合法性确保实体的公正性。
第四条
成立安徽省信访事项复核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省信访局),主要负责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等工作。
第五条
省复核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 1 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信访问题类别分为若干评议团,承担对拟依法终结信访事项的评议工作。
第六条
各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并依照有关规定配备、充实专职人员,保证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
第二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和复核
第七条
信访人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提出的投诉请求,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7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第八条
办理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其负责人应当亲自约谈信访人,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理由及诉求,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组织人员调查处理。办理意见应当在受理之日起45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60日)内办结,并书面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第九条
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复查机关受理复查请求后,应当在15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复核机关受理复核请求后,应当在15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第十条
办理机关将答复意见送达信访人,并告知其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查请求,仍继续上访的,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可以组织召开信访事项听证会。听证会应当在复查机关负责人的主持下公开举行,按照《安徽省信访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复查机关根据听证意见作出复查意见。
第十一条
复查机关将复查意见送达信访人,并告知其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核请求,仍继续上访的,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或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后,决定是否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核申请。
第十二条
复核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其主要负责人应当亲自约谈信访人了解相关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集体研究,提出评查意见。复核机关根据评查意见作出复核意见,并送达信访人。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评议和终结
第十三条
对已经完成三级程序的信访事项,且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或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已经约谈信访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并落实到位,信访人仍继续上访的,可申报终结。
第十四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申报信访事项依法终结的,应当向省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
(一)经市党政或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的依法终结申请;
(二)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备案表;
(三)信访事项审核认定报告;
(四)信访人诉求材料;
(五)办理、复查、复核意见(含复查、复核申请书或听证、评查意见及送达回执);
(六)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或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信访人情况;
(七)稳控措施;
(八)其他证据材料。
第十五条
省复核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信访问题分类,组织专家对信访事项进行评议,评议应当有专家7名以上单数参加,60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六条
评议团成员在充分发表意见后,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评议意见;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全体成员签名。
第十七条
省复核委员会根据评议意见,作出依法终结或不予终结的决定,依法终结的退出信访渠道,不予终结的由申报单位继续妥善处理。
第四章 后续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已依法终结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上报,经上级机关同意后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对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上访的,各地各部门不再受理、不再交办、不再统计、不再通报。
第十九条
对已依法终结的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办理机关应当将依法终结情况书面告知信访人,必要时可视情在其户籍所在地或经常 居住地进行公告。
第二十条
各地应当建立由信访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政府负责,综治、公安、司法、民政、信访等部门和办理机关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继续做好信访人的情绪疏导、人文关怀和教育稳控工作。
第二十一条
信访人对终结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上访的,有关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劝返接回并进行批评教育;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终结工作中存在实体不公正、程序不规范、意见不落实的,省复核委员会办公室将提出整改意见;对已终结信访事项信访人越级上访情况突出、倒流现象严重的地方和部门,省联席办将进行通报批评;对违反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存在严重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信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三级信访排查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速推进“和谐社迳”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快速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经研究,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制度
1、定期会议。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年初或年终须召开中心工作会议,总结工作,调整和充实排调队伍,制定继续排查调处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排调工作,确定排调重点,分解排调任务。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掌握本乡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发生情况以及各级排查组织排查矛盾纠纷的情况,查找原因,分析特点,加强指导,研究制定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措施。
2、不定期会议。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协调分析会议,对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协调会议由乡调解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组织实施,调解中心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准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3、定期会议由乡调处中心主任或副主任组织召开;不定期会议由主任或副主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召开,也可由其成员建议,由主任或副主任组织召开。调解中心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准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二、矛盾纠纷受理排查登记制度
1、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应受理由村调委会、社区调委会未能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
2、中心工作人员、调解人员受理纠纷时要认真做好接待服务。如果是口头申请,接待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做好接待笔录。接待笔录要严肃认真,体现当事人原话原意,不得添加任何水分。笔录原则上要有当事人的签名或手印确认。
3、受理排查纠纷登记,要使用统一的《受理事项登记簿》和《排查整治登记簿》,受理事项登记的内容包括:受理时间、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或电话、纠纷的性质、起因和简单过程等。
排查整治的内容包括:排查时间、地点、排查人姓名、被排查的纠纷种类、性质、起因苗头、当事方基本情况、责任方等,要逐项认真填写,不得遗漏。并注意妥善保管,严防遗失。
4、受理事项登记后,对当事人所反映的纠纷情况要注意保密,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泄漏。
5、调解人员将对受理矛盾纠纷的要求及时向中心主任或副主任汇报,由主任或副主任确定事件进行调处,将确定的调处时间、调处地点、调处人员及时告知纠纷当事方,确保当事方能按时参加调处。
三、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2、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要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人、重点事,加大排查力度,进行重点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
四、矛盾纠纷预警制度
1、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治安中心户长、调解信息员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
2、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或萌芽状态。
3、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群体斗殴现象)应当及时报告乡主管领导,并及时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
4、各社区、村调委会应于每月底将所掌握的矛盾纠纷隐患情况上报乡综治治理办公室。
五、矛盾纠纷调处制度
1、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村(居)先行调处的原则,对于调处不成功的纠纷,由村(居)出具调处意见,提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进行调处。
2、在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时,能及时调处的,组织调解人员及时进行调处,不能及时调处的,告知当事方可择日调处。
3、涉及两个或多个村(社区)之间的矛盾纠纷,由中心负责组织涉及到的村(社区)调委会成员共同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调处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矛盾纠纷交办、督办制度
1、各村、社区调委会对中心交办的有关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任务要高度重视,按时进行排查调处,对调处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可提交中心进行调处。
2、进一步明确督察督办职责,对挂牌督办、限期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协调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要认真进行检查,逐一落实。
3、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当,调处不到位,造成越级上访的,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下发督办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调处,并向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写出专门报告。
七、矛盾纠纷报告制度
1、要建立健全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确定信息联络员,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上下畅通。
2、各村、社区调委会每月对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按要求如实填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月报表》、《矛盾纠纷排查登记汇总表》等于每月28日前上报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无矛盾纠纷的,实行“零报告”制度,严禁迟报、漏报、虚报、错报。
3、健全和逐步完善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时预防、因事预防的报告机制。
信访基础台账制度
1、实行档案专管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人员。信访的调解文书案卷实行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必要的调阅、保密管理办法。
2、实行一事一卷制度。调解文书包括原始记录、调解申请书、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以及调解中心对调解未成功的纠纷处理意见及各种材料等。归档时,做好调解文书的审查,调处文书、资料要求一事一卷,装订成册,并按档案管理规定整理归档。
3、规范封面管理制度。归档后的调解文书要使用统一的卷宗封面,注明立卷时间、立卷人姓名,并根据纠纷具体情况,确定保管期限。
4、注重随时归档制度。对简易、随调随结的矛盾纠纷,应在来访的矛盾纠纷登记簿内,注明矛盾纠纷基本情况、请求事项、调解结果等,并附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予以存档。
5、分类管理制度。各类档案要放置有序,对于民事、行政等纠纷调解应分别入档。对重要案卷和一般案卷应实行分别管理。
6、确保及时调阅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所存档的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调阅档案时能及时、准确。
7、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蛀、防鼠咬,确保档案资料完好无损。
信访例会制度
(一)信访例会责任人和主持人。乡、村两级党委(支部)书记是本级信访例会的第一责任人,对信访例会工作负总责。乡级信访例会主持人是党委书记或乡长,村级信访例会主持人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二)信访全会的召开时间。乡信访例会召开时间为每月5日和20日,村信访例会召开时间为每月4日和19日,如遇到特殊情况和问题,应随时召开。每次会议所需时间,由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确定。
(三)信访例会的参加人员
1、乡信访例会固定参加人员:党委书记、乡长,乡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信访办公室主任,各村信访信息员(村治保主任、民调主任);非固定人员:信访问题涉及到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
2、村委会信访例会参加人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小组信访信息员。
(四)信访例会研究的问题。信访例会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排查不安定因素和信访苗头,明确化解矛盾的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二是研究解决下级信访例会无法解决,需要本级协调解决的信访问题;三是研究解决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疑难信访问题;四是信访例会第一责任人、信访例会主持人决定研究处理的其他信访问题。
(五)信访例会的筹备和组织实施。各村必须建立健全信访信息网络,明确专兼职信访信息员搜集信访信息;乡村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积极排查信访苗头和不安定因素;各村和各部门要及时向乡信访办提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村(村民小组)信息员要及时向村信访全会责任人提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汇集相关政策法律依据,准备情况介绍。乡级信访全会由乡信访办组织实施,村级信访例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实施。每次信访例会要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工作台帐。
三、信访例会议程
(一)总结上次信访例会工作落实情况
1、信访部门负责人介绍上次例会工作完成情况。
2、信访事项办理单位或办理人员介绍工作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3、主持人对上次信访例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工作要求。
(二)分析信访形势、排查解决不安定因素
1、信访部门负责人简要分析上月信访例会以来本地信访形势和排查出的重大不安定因素。
2、与会有关人员介绍提交例会研究解决的重大不安定因素详细情况。
3、对排查出的重大不安定因素提出化解意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三)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1、汇报信访问题。首先应由信访部门负责人报告群众信访情况、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信访案件处理进度及需要信访例会研究解决的信访工作问题;然后由发案单位和案件承办单位详细汇报案情和案件处理情况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当事人反映情况,陈述理由。
2、研究解决信访问题。与会人员要根据有关情况,对如何处理信访问题广泛发表意见和看法。在对信访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信访全会主持人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信访案件和问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和具体落实措施,做到责任到人,限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