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魏义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从政府到学者到普通群众,都对其有相当大的热情。我想先把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做的事情,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000年,我国开始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问组织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名列第一位。当时进入这个名录的,还有日本的能乐。但是当时我们所有的新闻媒体,只是用一个很小的篇幅报道了这件事情。而日本却是用通栏的大标题,当成他们一个国家非常大的荣誉来报道同样进入联合国的名录。
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这个差距与我们当时2001年中国和日本经济上的差距还要大,可喜的是,报纸公布中国的GDP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社会的关注程度和我们取得的成就可以说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因为我们中国现在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有26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另外还有三项被列入联合国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专门举行了由中央领导参加的,由各地的文化厅的领导,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传承人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颁证仪式,表示了高度的尊重和对这件事的重视。
中国有个戏剧改革,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进行统计,全中国大约有300多个地方戏剧种,这些剧种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讲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就是唐诗、颂词、元曲,到明清的高峰艺术就是戏剧艺术,这是中国在世界上足以自豪的事情。欧洲有许多国家,但是现在欧洲只有一个歌剧,一个芭蕾舞剧,一个交响乐,现在欧洲文化上早就统一了,话剧只有语言的不同,有英语的话剧、德语的话剧,但是形式是一样的。交响乐也是一样的,只有风格的区别和流派的区别,所有的管弦乐队全是一样。芭蕾舞剧也是,有流派的不同,有法国的、俄罗斯的,但是作为剧种只有一个。但中国有几百种剧种完全不同,有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伴奏乐器,不同的程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剧目,不同的唱腔,这点我们和欧洲文化界,有时候在交谈的时候,他们也感到很遗憾,就是在文化上他们逐渐的统一化、趋同化,而丧失了多样性。当然我是从大的方面说,从细分来说的话还有一些不同。
但是中国这几百个剧种,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已经丢失了一半还多。而剩下的这些剧目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现在的社会,而所有这些剧种的传承人、演员和从艺的人员,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要让这个剧种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思路也统统是一样的,要请一个现代作家编新戏写现代生活,请一个音乐作曲家写唱腔,他使用的唱腔一定是现代的管弦乐队伴奏的,小提琴、大提琴。要请一个戏剧学院毕业的学话剧出身的导演或者是影视导演,用西方的观念来拍这个戏。结果我们一百多个地方戏,现在越来越失去特色。
经历了一个亡国之痛的日本人开始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认识到一个民族可以没有独立的政府,甚至可以没有军队,也没有独立的经济,但是只要保证他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他自己的文化标志或者是文化的DNA、文化的精英,对日本来讲只要保留大相扑、歌舞伎、榻榻米、寿司,日本这个民族就存在。假如说没有这些东西,日本民族就没有了,所以是他们经过亡国之痛之后,颁布法律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是不重视这件事情的,从文物的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今天我们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人这一点是值得自豪的,就是我们糊涂的时候,只要我们明白过来就做的很快很好。从2001年昆曲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是每两年一次,每一次一个联合国的成员国只能有一个项目入选。所以2001年我们是昆曲,2003年是古琴,2005年是新疆维吾尔的。从2005年我们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共518项,经过国务院研究公布之后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
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全国用了三年的时间动员了10万人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到每个村,发动每个村的老干部、最年长的人和当地老的文化人,共同来做这个工作,普查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过去我们不知道的一些项目,通过这次普查,不但让社会普通的民众了解到,甚至让专家都吃惊,原来还有这样的东西。
而且最重要的一个消息,这届人大常委会开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这个保护法的基础是从2002年我们就开始向人大提出的,当时的题目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我们多年千呼万唤始终在期盼,在不断的修改。今年看起来假如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在本届人大可以通过。法律通过以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真正有法可依,也可以讲这部法律通过之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传承人,我们制定一些制度,也是四级的传承认知度。比如说这个人被认定为国家级的一个项目的传承人,现在有法律保护了,这个传承人就有他的责任,有他的待遇,同时也有他的义务。比如说国家每年可以给多少就业上的补助,不但要补助你的生活,你作为国家级传承人,你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让你的技艺传承下去。比如说规定你没人要带几个学生和徒弟,假如说你不传承,不做这个工作,根据法律你这个传承人就取消。包括这个项目已经入选国家级,经过检查你没有任何保护工作,而且在你保护的过程当中甚至出现了伤害,或者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流失有这样的现象,根据法律规定要摘掉你的牌子,所以对于法律工作我们寄予了很大希望。
我们对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未来也充满信心,也请期待我们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顺利通过,也希望我们中国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一定是一个,一方面有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有着每天都在变化的东西让我们自豪。同时也有着更多的亘古不变的遗产同样让我们自豪,也就是为我们产生的变化自豪,同时为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没有变的,而且不能变的遗产自豪。
另附世界有些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200万日元(约14万人民币)的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如今,经文部省认定的“人间国宝”已累计360位。日本已有1000项无形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其中能、歌舞伎、文乐等3项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呵护“人间国宝”外,日本政府还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用”创造条件。位于东京皇宫护城河畔的“国立剧场”,是上世纪60年代政府专为歌舞伎等传统艺术表演而修建的一座现代化艺术殿堂,有些演出场次甚至要提前一年预定才能排上。
韩国
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 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
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他们是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199名,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舆论监督体系完善,确保了各项制度实施的公平、公正。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的专职专家以及政府聘请的50多名非专家包括普通群众组成。由各省长、市长及国家文化财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交由他们论证,委员们将进行项目调研并撰写提交调查报告,通过审议后最终确立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的名录要公示一年,期间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并听取各方意见,如果没有被公众接受的项目将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840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法国在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工作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
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全法国已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有80万居民生活在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保护,法国政府采取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像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也在免费开放之列。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它们可以得到税收优惠。法国设立的“文化遗产日”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欧洲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1 996年,意大利当时还只有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意大利的世界遗产数目已发展到37处。
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活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考古博物馆、文物古迹、著名别墅以及一些著名的建筑等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都免费对外开放。全国各地150个城市中数百座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古迹,一律向公众开放。
除了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之外,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和电视的出现,此项技艺呈现了衰落的趋势。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头上到处都可以买到木偶,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纵观古今中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但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期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腾飞!
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华图 2010-11-24 18:26:09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白丽丽)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题目: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总字数800-1000字。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在看完贺兰山岩画后,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一发自内心的感概,不正是在警示人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延续,需要后人来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我国强大的文化武器。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发动全民一起行动,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筹、规划。然而,一些社会现状仍令人堪忧。当一些古老、特色的的当地传统文化渐渐被当代人淡忘,而外来文明却成为年轻人追逐的趣味时;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面政绩,发动全县资源“申遗”,而不顾之后的保护导致文化的衰落时;当传统的文化与习俗成为电视屏幕上孩子们看到的影像和记录时......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的记忆,忘记了我们的“根”在何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发动全民的力量。首先,要提升民众对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不仅要在宣传上下足够的功夫,还要在教育上灌输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要把“非遗”保护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来规划,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上一些民众破坏和侮辱“非遗”的现状,让民众理解文化的魅力,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政府要扶持民间组织的文化团体,民众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中,那么“非遗”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当地的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正确的保护方案,对“非遗”施行有效、可持续地保护。一方面,政府要咨询相关文物专家们的意见,统筹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划、政策和执行上做好统一的部署;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征求“非遗”传承人和了解这一内容的民众的想法,把政策真正落实到社会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民族财富。作家们常在作品中提及的古老戏曲、剪纸和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不能只成为后人翻阅名著时遐想的片段,应是一
种思想在现实中的延续,文化“活着”的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发扬光大。一个有文化积淀的民族,一个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族,才真正能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梦,需要全民一起运用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必将振兴!中国龙必将崛起!
第四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一些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有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把握不准确。
五、政府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连基本的普查工作经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六、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
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行政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
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