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2:4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

第一篇: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

合肥市人事局文件

[2005]209号

印发《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权利,根据1997年合肥市第56号政府令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合人培[2002]39号《关于转发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状,制定了《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推动我市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根据1997年合肥市第56号政府令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合人培[2002]39号《关于转发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继续教育的对象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含省、部属单位)及其它组织的种类各级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二、关于继续教育的内容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重视其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继续教育的内容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是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必修课,其具体学习内容由市人事局根据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要及人事部和省人事厅要求,统一确定并公布。

专业科目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上一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本地区实际设定,经市人事局组织专家论证或备案后,出台本行业的《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并公布。

三、关于继续教育的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年均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2天(72学时),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学时累计计算,公共科目培训的学时由市人事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总学时的1/3。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认定办法如下:

(一)参加培训、研修活动

1、参加国家部委及国(境)外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选派单位的上等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认定。

2、参加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数由主办单位认定。

3、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数由办班项目审核单位认定。

(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或课程进修 凡考试考核合格者,每门课认定15学时。

(三)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形式限于“有考核的自学”和“有指导的自学”两种。专业技术人员应向本单位申报自学方案,经认可后列入单位年度继续教育计划。

1、有考核的自学:完成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自学后,参加有关部门或经认可的施教机构组织的考试、考核合格者,持有关凭证到单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学时数。

2、有指导的自学:专业技术人员拟定自学计划,单位认可后指定指导教师。完成自学计划者,拟定自学报告,经指导教师评定合格后,报单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学时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学形式的继续教育,每年认定的学时数一般不超过36学时。

(四)参加学术会议

1、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个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个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8个学时。

2、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个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个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个学时。

参加学术会议者的继续教育学时数由单位人事部门认定。

(五)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

1、国家级课题(项目)

(1)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大小排序(下同),前5名,每年分别认定72学时、60学时、40学时、36学时;

(2)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40学时、35学时、30学时。

2、省级课题(项目)

(1)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72学时、60学时、50学时。

(2)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30学时、25学时、20学时。

3、市级课题(项目)

(1)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60学时、50学时、40学时。(2)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年分别认定25学时、20学时、15学时。

参加课题研究者的继续教育学时数由单位人事部门认定。

(六)出版著作(译文)或发表论文

1、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认定5学时。

2、发表论文(译文):

(1)在国家级刊物上:每千字认定5学时。(2)在省级刊物上:每千字认定3学时。

(3)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所收录的论文,可按40学时计算(同一篇论文学分不可累计,按最高所授学时计算)。

出版著作或发表论文者的继续教育学时数由单位人事部门认定。

(七)参加援藏、援外、国(境)外学术活动及到基层、贫困地区扶贫、支教、支医、支农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人事部门认定后,按每年72学时的标准登记本人继续教育学时。

(八)参加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者,每个模块认定12学时,外语考试合格者一次性认定36学时。

(九)通过考试取得各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者,一次性认定72学时。

四、关于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按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隶属关系实行分级管理,主要包括发证、登记和验证三个环节。

1、发证。凡是列入继续教育对象的人员,必须持有安徽省人事厅统一负印制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证书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发放,各县、区(开发区)人事部门、市直各部门或人事代理部门统一编号,编号由单位代码号5位流水号组成,市人事局备案后加盖钢印。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保管,如有损坏、遗失或者已经填满的,个人应向发放单位及时申请补发。

2、登记。证书登记经市人事局授权,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和继续教育基地负责登记,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举办的学习活动,由该基地直接登记。登记的依据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的有关证明材料。登记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项目名称、学习形式、起止时间、总学时、认定单位以及各学习科目的学时、考核成绩等。登记部门负责在“部门审核意见”栏填写意见,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印章。

3、验证。每年的1月和9月进行文武证书验证。市属单位由市直各部门负责验证,县区(开发区)属单位或县区(开发区)行政区域内其它组织由各县、区(开发区)人事部门负责验证。在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由市人事局负责复验,各申报单位负责集中送验;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档次时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复验。验证时,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所在单位应提供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有关资料。验证单位在“验证意见”栏注明验证意见,并加盖印章。

验证主要查验:

(1)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学时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2)参加培训课程经考试(核)是否合格;(3)是否完成公共科目必修课的培训;

(4)继续教育有关材料和签证章是否真实有效。

五、关于继续教育基地

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基本场所,由省、市、县(区)三个层次的基地组成。市、县(区)级基地实行统一申报,由市、县(区)级人事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评估;检查考核后核准确认。各基地开发继续教育活动必须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培训费用。

继续教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1、高等院校、具备《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业培训机构;

2、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

3、有一支与所承担的继续教育培训专业、培训层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较高素质的培训管理人员队伍;

4、有健全的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培训登记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后勤保障管理以及培训效果评估、跟踪反馈等制度。

继续教育基地的申报程序:

1、具备继续教育基地条件的办学机构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与认定表》,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人事局;

2、市人事局对申报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对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并确认其培训的专业范围和方向;

3、经认定的继续教育基地,由市人事局对社会发布,并同时定期发布各基地继续教育培训科目名录。

各基地如不履行培训职责,不落实管理制度,不保持师资力量,市人事局可取消其基地资格。

各培训基地根据已确认的专业范围,于每年12月和6月分别制订半年的培训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培训时间、课时数、授课教师等,报市人事局审批备案。

六、关于继续教育职责

继续教育是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部门应在市人事局的综合指导下,按系统分级组织实施。

市人事局是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和规划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对全市继续教育基地的核准确认、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

县区(开发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直各部门在市人事局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继续教育工作由其人事代理部门或直接由县区(开发区)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实施。

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市人事局制定的继续教育政策和规划,负责本行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继续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管理,本行业继续教育基地的设立和管理,并及时向市人事局反馈本行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情况。

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应认真贯彻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负责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规划、计划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和监督;保证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按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和考核。

各继续教育基地应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追踪当今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更新培训内容,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新知识的培训。同时要负责学员考核管理、继续教育证书登记以及培训效果跟踪调查等工作。

七、关于继续教育权利与义务

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应遵守有关继续教育有关规定,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八、关于继续教育的考核制度 继续教育的考核应当坚持求实、全面、科学、分类的原则,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的考核以制度建设、接受继续教育率、经费保障和继续教育成果等内容为重点,市直各部门应将属单位开展继续教育情况纳入该单位领导任期目标的考核内容;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考核以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等内容为重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所在单位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处理:

(1)对不服从本单位继续教育学习安排,拒绝参加继续教育的,或无正当理由半途放弃学习的,应给予批评教育、不予报销学习费用或者责成退还学习费用的处理。

(2)对未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3)任期内未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不能报考或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单位不可新聘其专业技术职务,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但连续三年未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事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修改稿)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登记可以采用“学时”或“学分”两种形式:

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按20学时认定,经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10学时认定,未参加培训者不能参加考试。

2、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各类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学习,按实际学习课时认定。没有明确授课时数只有授课天数的培训学习,按每半天3学时认定。

3、参加各类非学历培训,凭培训合格证书按4学时折算1学分,凡集中培训学时超过56学时的,凭培训合格证书登记14学分。完成市级、区县(自治县)课程培训并考试(含补考)合格,每科计3学分。校本培训按4学时折算1学分。

4、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课程进修,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由于本人未达到工作岗位学历要求而参加的学历学习,其学时不予认定登记。

5、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8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学时。

6、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两倍认定学时;讲授学术报告或讲座,按实际学时数的3倍认定学时。

7、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编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按每万字(本人所编写部分)6学分计算;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每门计3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依次递减0.5分。撰写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市级(院刊)、区县级第一作者分别计4、3、2学分,第二、三作者依次递减0.5分;论文评选(其级别以刊号为准,其它以主办单位的层次确定,教育学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应降低一个层次确定)凭获奖证书,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区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区县级教育专委会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5、1、1学分,校级一、二等奖分别计1、0.5学分,同一论文或著作多处发表或出版,只按其中的最高学时认定,不得重复登记。

8、科研成果获奖、项目鉴定、验收、立项按等级分别折算登记学时,如下表: 获奖成果(单位:学时)获奖等级 学时 类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大型企业级、院级

500 300 200 100

厅、局级、区级

800 600 400 200

省、市、部级

2000

1000 800 500

国家级

3000

2000

1500

1000

鉴定、验收、立项的项目(单位:学时)类别 学时 等级

鉴定

验收

立项

大型企业级、院级

60

30(10/年)

厅、局、区级

200 150

120(40/年)

省、市、部级

300 200

150(50/年)

国家级

1000 500

300(100/年)

注:(1)国家级奖项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社科规划奖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市(省)部级奖项是指市(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设奖项;区级奖项是指区级人民政府或市(省)级政府的各部(委、局、办)所设奖项。

(2)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记该项成果全学时,其他参与者按顺序依次减20%(以获奖证书为准)。

(3)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的技术改进成果、管理成果或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其成果虽未获奖,但经单位证明有明显效益的,可按4—10学时登记。(4)逐级评审的成果,按最高等级登记学时。

9、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撰写的学术论文、专题(专业)调查报告等虽未经正式发表,但经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定确有使用或参考价值,可按6-12学时认定。

1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按初级30学时、中级40学时、高级50学时认定,参加了考前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其1/2学时认定。

1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援藏、援外、国外学术活动,按每半年60学时认定。参加三峡库区、武陵山区专业技术服务,按每个月30学时认定。

12、取得专利者凭专利证书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计10、5、2学分。

13、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者凭过程资料和企业合格鉴定证明每月计4学分。

14、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凭过程资料和企业证明每周计2学分。

15、参加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转工作者凭学校证明按贡献大小分别计2、1学分。

16、参加与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研究者凭项目合同计6学分。

第三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

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公共科目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完成25个学时。以学分记录继续教育情况的单位,各主管部门在验证时应转换为学时,并以学时的形式进行验证。

二、继续教育形式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参加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教育;

(六)网络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三、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标准

(一)参加由市人事局举办的公共科目必修课程培训的,考试合格者每门课程计25学时。

(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执(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凭相关文件和有关证书,每项计40学时。

(三)参加由市人事局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四)参加有关培训、进修、研修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凭举办单位发放的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等相关证明材料,全脱产培训每天计6学时,半脱产培训每天计3学时。

(五)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计100学时,分两年登记。未毕业,但单科结业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成绩等),每科计10学时。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每通过一门考试计15学时。

(六)参加经所在单位认可的业务考察、专题调研,需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计6学时。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举办的内部业务(岗位)培训,每年年初须报市人事局备案,经备案后按照实际培训时间计学时。

(七)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需递交参加讲座、会议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

2学时;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0学时;省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8学时;市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6学时。

(八)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0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40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3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30学时;市级学术刊物每篇计20学时。

(九)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40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20学时。

(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学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50学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40学时。

(十一)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5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3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4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20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

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十二)为本专业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

(十三)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每年50学时的标准认定本人继续教育学时。

四、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附件4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实施细则(试行)

徐政人发〔2007〕130号(2007年7月31日印发)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现制定本细则。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是指对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

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或者半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累计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单位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的,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职务聘任周期一致。周期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

三、继续教育的形式。

1.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2.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4.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5.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

6.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7.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四、继续教育的学时认定标准。

(一)参加由市人事部门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二)参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研修班,每天按8学时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参加进修、培训、研修人员需提供举办单位发放的培训证、结业证或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或攻读学位的,对当年参加学习的人员可在学习结束后一次性按72学时予以认定。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由学员提供学校出具的成绩单或证明材料(包括学员当年参加学习时间、所学课程及成绩)。取得毕业或结业证书的,从毕业当年起认定三年内有效。

(四)参加各类专业高级研修班的,每天按12学时予以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参加学习人员需提供研修班颁发的结业证、培训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五)参加各类国内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每天按12学时予以认定;省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每天按10学时予以认定;市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每天按8学时予以认定;参加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每天按16学时予以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参加讲座、会议的相关证明材料。

(六)参加国内进修学习的,每月按36学时予以认定;出国进修学习的,每月按72学时予以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参加进修人员需提供进修单位发放的培训证、结业证或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七)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每通过一门考试,可按36学时予以认定。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出具准考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

(八)论文、著作学时认定标准:

1.论文:学时认定标准按文章发表的刊物级别计算

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24-20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算12-10学时。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算16-12学时。

市级学术刊物每篇计算10-6学时。

内部刊物每篇计算6-4学时。

以上范围中的个案报道、论文摘要按以上级别的20%得分递减。

会议论文(大会宣读)每篇按6学时认定,会议收录文章摘要或列题按8学时认定。

2.专著:每1000字按3学时认定。

3.译文:每1500字按3学时认定。

4.出国考察报告、专题调研报告,每1500字按3学时认定。

(九)成果及专利学时认定标准:

1.获得各级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奖,按获奖级别认定学时,同一级别各等级之间相差12学时,成果获奖者限前五名(以奖励证书为准)认定学时。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96-84学时

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72-60学时

市级科技进步奖

48-36学时

县(市)级科技进步奖

24-12学时

未能获得科技进步奖,但通过国家、省、市、县(市)各级政府部门科技成果验收的项目可分别认定72、48、24、12学时。

2.获专利的项目,按以下标准认定学时:

发明专利

48学时/项

实用新型专利

36学时/项

外观设计专利

24学时/项

同时获得成果及专利的项目,只能就一方认定学时。

(十)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学时认定标准:

在本地首先引进吸收,并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准入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且已作为本单位常规应用项目,视项目水平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合作者限5名之内认定相应的学时。

国际水平

48学时/项

国内先进水平

36学时/项

区内先进水平

24学时/项

填补本单位空白

12学时/项

(十一)自学学分认定标准:

自学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自学学时认定的具体程序如下:个人提出申请并列出自学专业课程,单位审核同意后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然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实施。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申报自学人员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根据自学课程内容按48-72学时予以认定。

(十二)为本专业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的,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

(十三)参加各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执(职)业资格考试,经考试合格者,每门可按24学时予以登记。

(十四)参加由市人事部门认定的网站相关课程远程培训的,可按培训课程公布的学时数计算。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缴费证明。

五、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

(一)继续教育证书的发放

继续教育证书的编号、验印严格执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证书分级发放,人手一册。

(二)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审核与验证

1.登记: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后,向所在单位出示主办单位提供的考试考核结果或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结果材料,由所在单位进行初审,并进行证书登记,加盖公章。学时认定要严肃认真,严格按标准实事求是地加以核定,并在证书上详细记载。

2.审核:继续教育证书的审核工作分市(含市直和市辖四区)、县(市)贾汪区二级进行。

3.验证: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分别由市及县(市)贾汪区人事部门负责,原则上每年验证一次。凡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未完成既定继续教育任务的,视为审验不合格。

(三)继续教育证书的使用

继续教育证书是完整、系统地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有效凭证。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证书一律无效。各级人事部门及各有关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要严格执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制度,从严掌握证书发放、登记、审核与验证等各个环节。在审核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及开展考核时,严格把关,规范实施,确保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凡是未达到规定总学时或未完成公共科目规定学时的,各主管部门不予验证,不得申报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七、本细则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范文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平均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公共科目由人社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平均每年需完成24学时。以学分记录继续教育情况的单位,各主管部门在登记考核时应转换为学时。

二、继续教育形式

(一)参加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教育;

(二)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三)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五)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六)网络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三、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标准

(一)参加由市人社部门举办的公共科目必修课程培训的,考试合格者凭《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合格证》,每门科目计24学时。

(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执(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凭相关文件和有关证书,每项计20学时。

(三)参加由市人社局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四)参加有关培训、进修、研修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凭举办单位发放的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等相关证明材料,全脱产培训每天计6学时,半脱产培训每天计3学时。

(五)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计100学时,分两年登记。未毕业,但单科结业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成绩等),每科计10学时。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每通过一门考试计15学时。

(六)参加经所在单位认可的业务考察、专题调研,需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计6学时。

(七)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需递交参加讲座、会议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0学时;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8学时;省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6学时;市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4学时。

(八)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0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30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2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20学时;市级学术刊物每篇计10学时。

(九)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30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20学时。

(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学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50学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40学时。

(十一)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5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3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4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20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十二)为本专业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

(十三)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每年50学时的标准认定本人继续教育学时。

(十四)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举办的内部业务(岗位)培训,每年年初须报主管部门或市人社局备案,经备案后按照实际培训时间计学时。

四、本办法由市人社局负责解释。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59+*52

下载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 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育部《中......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认定形式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认定形式 按照《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常人社规〔2011〕3号 各辖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现将《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有关问题的解答

    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学时从2001年开始,按年均24学时计算。到2005年公共知识学时应累计达到120学时。2005年人事局公共知识培训安排为7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完成继续教......

    2017学时认定细则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细则 按市人社发(2016)188号、市人社发(2017)48号文件精神,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现就做好2017年全市中小......

    合肥市工伤认定(推荐)

    工伤认定办事指南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 信息来源: 一、法律依据: 1.《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第375号令) 2.《安徽省实施办法》(省政府169号令) 3.《工伤认定办法》 (劳动保障部......

    5.宿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宿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

    教育体育系统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和登记

    附件:3 **县教育体育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专业科目培训学时认定办法 根据《**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