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认定问题反馈

时间:2019-05-13 18: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时认定问题反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时认定问题反馈》。

第一篇:学时认定问题反馈

孤山学区2013年学时认定工作已于1月3日下午完成,恭喜大家全部通过,但教研室苗主任和进校郝校长在认定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现在我把存在的问题给各位同事反馈一下,希望能在以后的学时认定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典型教学设计每学期只有一篇,计2学时,注意不是按所备教案课时算;

2.微格教学不是指在理化生实验室做实验,而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学校没有开展,所以不计学时;

3.专题讲座一栏:校内集中学习每次按一小时算;

4.学校每周召开的例会不能算培训,也不计学时;

5.国培应记录在网络平台研修一栏;

6.名师工作室:是指获得县级以上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的教师组织的指导研修工作室。(比如中学的市级教坛新秀刘国英和市级教学能手梁丽就可以组织工作室)

7.微格课题应按结题时间结题,并且要有结题报告等文字资料;

8.专题沙龙:是指就某一专题进行探讨研究,就比如中考研讨会,就如何备考展开讨论。

9.校级结对:是指两所兄弟学校为促进两校教师培养,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开展的结对互助工作。

10.实践反思不包括学科工作总结;

11.在校园网站上传图片不计学时,只有发表交流稿才计学时;

12.最后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师自己认定时不能准确计算学时。

第二篇:2017学时认定细则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细则

按市人社发(2016)188号、市人社发(2017)48号文件精神,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现就做好201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凡参加2017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人员近五年继续教育学时应不少于360学时。

(1)继续教育学时计算起始时间:2012年1月—2017年10月(截止日期以证书日期为准)。

(2)公需课培训每年必须完成学习不少于24学时,近五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

(3)专业课继续教育学时近五年不少于240学时。其中:市级以上不少于96学时,校本培训不多于72学时。

二、专业课继续教育级别判定。

1、市级以上培训:国培、省培、市培,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及市教育局各处室、市人社局各处室、省市培训基地培训项目计做市级以上培训(认定时以培训证书印章为准)。跨区县培训按市级以上培训对待。

2、区级培训:区县教育局、区县人社局、区县教育局各科室、区县人社局各科室组织的各类培训均计做区县级培训。

学时,48学时,40学时,32学时;子课题(项目)组前3名每人每年分别认证48学时,40学时,32学时。

省级课题(项目):

主课题(项目)组前5名每人每年分别认证56学时,48学时,40学时,32学时,24学时;子课题(项目)组前3名每人每年分别认证40学时,32学时,24学时。

市级课题(项目):

主课题(项目)组前5名每人每年分别认证48学时,40学时,32学时,24学时,16学时;子课题(项目)组前3名每人每年分别认证32学时,24学时,16学时。

其他参与课题研究者的继续教育学时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认证,原则上不得高于主要参与人继续教育学时认定。

区县级课题(项目)、校级课题(项目):

区县课题(项目)校级课题(项目)按照校本研修计算学时,具体学时量认定由学校认定,学时认定原则上不高于市级课题(项目)标准。

9、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

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

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2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48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4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

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由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组织实施。程序:学校审核验证、教师工作处审核(工作地点:西安市教育局职改办),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合格申报人员将认定资料随评审资料一并报市教育局职改办。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起止时间:10月25日至31日。

五、继续教育学时认定需提供资料:

1、必修公需课学时认定以《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记载为准,或《陕西省专业技术教育平台》进行的下载成绩单。

2、教师专业课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提供资料须由教师本人及学校人事部门填写的《2017年西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表》,并附各类培训证书原件备查。

备注:

1、继续教育学时计算起始时间:2012年1月—2017年10月(截止日期以证书日期为准),跨的破月计算。

2、公需科目,2012-2016或2013-2017,连续5年,每年24学时,共120学时,中间不能间断。要求有培训证书,2016及以前的看证上的登记,2017年的网上打印成绩。

3、专业培训:240学时,市级以上不少于96学时,校本培训不多于72学时。

学时认定,可以累计,(即不用每年都培训),高一级的培训学时,可以代替低一级学时。

第三篇: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有关问题的解答

公共知识:

公共知识学时从2001年开始,按年均24学时计算。到2005年公共知识学时应累计达到120学时。2005年人事局公共知识培训安排为7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完成继续教育公共知识学时的情况自行选择。另:参加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或外语考试合格者,登记继续教育36学时(两门均合格也只能登记36学时),计入公共知识总学时。

专业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专业知识学时从2001年开始,按年均48学时计算。到2005年专业知识学时应达到240学时。教育、卫生类由其主管部门认定。

一、参加国家部委及国(境)外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数由选派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认定。

二、参加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数由主办单位认定。

三、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办班项目审核单位认定。

四、学历、学位教育或课程进修,凡考试合格者,01年后单科合格成绩每科认定15学时。

五、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个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个学时;2000字以上的另加8个学时。

六、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个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个学时;2000字以上的另加5个学时。

七、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

1、国家级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大小排序(不同),前5名,分别认定72、60、50、40、36学时。

2、国家级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分别认定40、35、30学时。

3、省级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分别认定72、60、50学时。

4、省级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分别认定30、25、20学时。

八、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认定5学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每千字认定5学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每千字认定3学时。

九、参加援藏、援外、国(境)外学术活动及到基层、贫困地区扶贫、支教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每年72学时(公共24学时、专业48学时)的标准登记本人继续教育学时。

第四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修改稿)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登记可以采用“学时”或“学分”两种形式:

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按20学时认定,经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10学时认定,未参加培训者不能参加考试。

2、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各类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学习,按实际学习课时认定。没有明确授课时数只有授课天数的培训学习,按每半天3学时认定。

3、参加各类非学历培训,凭培训合格证书按4学时折算1学分,凡集中培训学时超过56学时的,凭培训合格证书登记14学分。完成市级、区县(自治县)课程培训并考试(含补考)合格,每科计3学分。校本培训按4学时折算1学分。

4、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课程进修,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由于本人未达到工作岗位学历要求而参加的学历学习,其学时不予认定登记。

5、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8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学时。

6、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两倍认定学时;讲授学术报告或讲座,按实际学时数的3倍认定学时。

7、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编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按每万字(本人所编写部分)6学分计算;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每门计3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依次递减0.5分。撰写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市级(院刊)、区县级第一作者分别计4、3、2学分,第二、三作者依次递减0.5分;论文评选(其级别以刊号为准,其它以主办单位的层次确定,教育学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应降低一个层次确定)凭获奖证书,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区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区县级教育专委会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5、1、1学分,校级一、二等奖分别计1、0.5学分,同一论文或著作多处发表或出版,只按其中的最高学时认定,不得重复登记。

8、科研成果获奖、项目鉴定、验收、立项按等级分别折算登记学时,如下表: 获奖成果(单位:学时)获奖等级 学时 类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大型企业级、院级

500 300 200 100

厅、局级、区级

800 600 400 200

省、市、部级

2000

1000 800 500

国家级

3000

2000

1500

1000

鉴定、验收、立项的项目(单位:学时)类别 学时 等级

鉴定

验收

立项

大型企业级、院级

60

30(10/年)

厅、局、区级

200 150

120(40/年)

省、市、部级

300 200

150(50/年)

国家级

1000 500

300(100/年)

注:(1)国家级奖项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社科规划奖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市(省)部级奖项是指市(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设奖项;区级奖项是指区级人民政府或市(省)级政府的各部(委、局、办)所设奖项。

(2)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记该项成果全学时,其他参与者按顺序依次减20%(以获奖证书为准)。

(3)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的技术改进成果、管理成果或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其成果虽未获奖,但经单位证明有明显效益的,可按4—10学时登记。(4)逐级评审的成果,按最高等级登记学时。

9、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撰写的学术论文、专题(专业)调查报告等虽未经正式发表,但经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定确有使用或参考价值,可按6-12学时认定。

1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按初级30学时、中级40学时、高级50学时认定,参加了考前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其1/2学时认定。

1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援藏、援外、国外学术活动,按每半年60学时认定。参加三峡库区、武陵山区专业技术服务,按每个月30学时认定。

12、取得专利者凭专利证书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计10、5、2学分。

13、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者凭过程资料和企业合格鉴定证明每月计4学分。

14、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凭过程资料和企业证明每周计2学分。

15、参加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转工作者凭学校证明按贡献大小分别计2、1学分。

16、参加与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研究者凭项目合同计6学分。

第五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

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其中公共科目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完成25个学时。以学分记录继续教育情况的单位,各主管部门在验证时应转换为学时,并以学时的形式进行验证。

二、继续教育形式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参加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教育;

(六)网络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三、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标准

(一)参加由市人事局举办的公共科目必修课程培训的,考试合格者每门课程计25学时。

(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执(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凭相关文件和有关证书,每项计40学时。

(三)参加由市人事局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四)参加有关培训、进修、研修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凭举办单位发放的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等相关证明材料,全脱产培训每天计6学时,半脱产培训每天计3学时。

(五)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计100学时,分两年登记。未毕业,但单科结业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成绩等),每科计10学时。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每通过一门考试计15学时。

(六)参加经所在单位认可的业务考察、专题调研,需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计6学时。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举办的内部业务(岗位)培训,每年年初须报市人事局备案,经备案后按照实际培训时间计学时。

(七)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需递交参加讲座、会议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

2学时;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0学时;省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8学时;市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6学时。

(八)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0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40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3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30学时;市级学术刊物每篇计20学时。

(九)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40学时;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20学时。

(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学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50学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40学时。

(十一)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5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3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认定40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认定20学时。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

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十二)为本专业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

(十三)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每年50学时的标准认定本人继续教育学时。

四、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学时认定问题反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时认定问题反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实施细则(精选五篇)

    附件4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实施细则(试行) 徐政人发〔2007〕130号 (2007年7月31日印发)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

    校本培训学时认定办法

    校本培训学时认定办法 为了落实我校校本培训方案(计划),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特制定本办法。 一、校本培训活动 县局组织的专题活动,主讲人交讲稿,参培着交心得,登记培......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总结

    陕西咸阳中学教师 培训学分认定工作总结 二零一五年四月一日 1 陕西咸阳中学教师 培训学分认定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根据《咸阳市教育局......

    考前指导动员会学时认定

    学时认定申请策划组织者:刘小庆张哲 (加2个学时) 工作人员: 宋梦鸽周彩丽张振峰范书文 (以上人员每人加1学时) 嘉宾:王婷郝伟康程旺、杜清敏 陈珂、师合迪、赵振梅、郭森 王亚彬、......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总结

    吉河镇幼儿园教师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总结方案 吉河镇幼儿园教师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总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我园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总结 2

    关庙镇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工作总结 我镇根据《汉滨区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汉教发[2011]76号)、《汉滨区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范文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

    合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合集5篇]

    合肥市人事局文件[2005]209号 印发《关于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的若干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