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

时间:2019-05-14 12: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

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8〕26号 【发布日期】2008-05-19 【生效日期】2008-05-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府办〔2008〕2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5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明确目标,确保2008年底前淘汰全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十一五”以来,我市已关停并转水泥企业65家、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006万吨,目前还有落后水泥企业26家、产能419万吨(详见附件)。根据省政府要求以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市要在2008年底前坚决淘汰机立窑、湿法窑等全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拆除落后水泥窑炉及其厂房,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任务。

二、加强领导,建立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联席会议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建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经贸委、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国土房管局、建委、国资委、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金融办、信访局、国税局、地税局以及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市、增城市政府和广州供电局、市建材行业协会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订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三、健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区、县级市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地区的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负总责。要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镇、村;要加强检查督促,组织督导组对各地区、企业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要采取有力措施,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完成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任务。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十九日

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8〕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精神,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任务,结合广东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任务,努力实现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工作原则。

1.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由相关企业所在地政府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2.整体实施,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等规定,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同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淘汰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等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监管,依法淘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监督、电价、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依法促使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市场。

二、工作任务

(一)淘汰范围。

1.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企业,淘汰土(蛋)窑、普通立窑生产企业。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49号)下发后列入关闭淘汰范围而近年来又重新投入生产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

3.《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4号)施行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的机立窑。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印发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对机立窑扩径改造的水泥生产线。

5.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规定,窑径2?2米以下机立窑、窑径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和直径1?8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6.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0号文规定,2008年底前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并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结合广东省实际,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在2010年前淘汰全部机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7.逐步兑现各地在申报水泥投资项目核准时签订的限期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书,地处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内的水泥生产企业要加快淘汰。

(二)淘汰计划和进度。

根据国家下达广东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200万吨的任务,结合广东省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的实际,“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计划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804万吨(详见附表)。

各地要根据上述淘汰范围和本地区淘汰计划指标,确定具体淘汰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名单,并明确企业关闭或生产线拆除的时间。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增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总量。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措施(包括小水电)一律停止执行,并在取消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加价0?2元/千瓦时。各级价格、经贸、电监部门及电网企业要加强监督,确保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到位。对列入淘汰名单、到期拒不关停的企业(生产线),电力供应企业要依法停止供电。

(二)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生产线)要按时依法吊(注)销排污许可证;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要责令停业整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严格新上项目核准程序。省投资主管部门在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时,要支持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严禁新建、扩建和改建立窑等生产工艺落后的项目;要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对达不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的地区,一律不予核准新(扩)建水泥项目。相关项目已获核准的,当地政府要加快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

(四)加强质量监督。要严格按照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按时依法吊(注)销关停企业(生产线)的生产许可证;加大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对生产质量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业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水泥的监督力度,禁止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使用立窑水泥。

(五)强化税收监管和信贷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取消对属于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监管力度,规范税收征管办法。金融机构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不得新增贷款,并收回已投放的贷款。

(六)建立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激励机制。一是设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退出补贴资金,确保该项工作稳妥推进。二是对因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转产的项目,要优先予以核准或审批,并在省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倾斜扶持。三是对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需分流安置的职工,按照省的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再就业扶持政策。

四、工作分工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舆论引导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全省水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全省水泥建设项目核准清单和批准文件(包括项目等量淘汰承诺书),督促各地政府兑现新建水泥项目时“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承诺,加强对已核准、审批项目的监督。

经贸部门:牵头组织全省“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统筹协调制订各项配套措施,制订《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汇总提出年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建议;草拟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的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责任书;牵头组织开展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督查。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对水泥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并在企业申报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时对其进行产业政策核查。

监察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地执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工作进行监督,对行政不作为或执行不力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财政部门:落实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相关补贴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指导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涉及的人员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用途变更等工作,查处违规使用土地行为;做好石灰石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开采的矿山企业,关停不规范开采的小矿山。

建设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水泥准入的监督力度,禁止立窑水泥进入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涵洞、大中型水坝、隧道、水闸等重点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禁止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立窑水泥。

税务部门: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税务监管。

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安装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查处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按时依法吊(注)销列入淘汰名单企业(生产线)的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进行水泥生产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环保验收;对未能兑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承诺地区的相关项目不予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物价部门:督促落实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用电差别电价政策;会同经贸部门把立窑、湿法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企业按限制类、淘汰类列入实行差别电价的名单。

工商部门:对不符合企业设立前置条件的水泥生产企业,不予办理工商登记;对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依法吊(注)销营业执照或取消相关经营范围。

质监部门:严格把好水泥市场准入关,依法取缔无证生产水泥的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企业、列入淘汰名单的企业、违规新增立窑未拆除的企业,一律不予受理换(发)生产许可证申请。对新建和技术改造水泥项目,必须经当地地级以上市政府确认已兑现等量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承诺后,方可受理企业水泥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信访部门:处理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的上访事件。

电监部门:督促检查差别电价政策落实情况及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停止供电情况。

电网企业: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淘汰名单企业依法实施停止供电措施。

广东银监局、人行广州分行:监督对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的融资控制政策落实情况,做好贷款收回监管工作。

省水泥协会:提供全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情况、有关信息及技术咨询。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为切实加强对我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领导,省成立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对本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负总责,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线)名单及依法对淘汰企业吊(注)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推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

(二)加强检查督促,及时报告进度。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与省政府签订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责任书,明确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目标和进度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对不按规定时间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要依法责令关停;对弄虚作假、逃避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要依法责令关停,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在2008年2月底前将淘汰关停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线)名单、企业关闭或设备拆除时间报省经贸委。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任务完成前,各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在每年7月15日前将上半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执行情况,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年度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情况、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省经贸委,由省经贸委汇总上报省政府。

(三)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善后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为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组织、指导本地关停企业切实做好职工安置、债务处理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用途变更等工作,做好企业业主和员工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防止出现过激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1-09-14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政办发[2011]115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乡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职责。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为织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网底,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条件,完善补偿和保障政策,强化管理和指导,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底,确保每个应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农村每千人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保障等政策得到落实。到2015年,村卫生室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条件

1、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2、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较多或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酌情增设。村卫生室主要由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举办,也可采取乡村医生联办等形式,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鼓励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各地要按照村卫生室全覆盖的要求,抓紧完成机构规划设置工作。

3、加强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建设。按照规定标准配备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与其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相匹配。采取政府投入及村集体支持、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重视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

设规划和管理范围,配备必要的信息设备,实施县、乡、村卫生机构宽带联网。根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加快建立乡村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对乡村医生服务行为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省对经济薄弱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给予适当扶持。

(二)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

1、统一人员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1‰-1.2‰比例配备。乡村医生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可在辖区内各村卫生室之间合理调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凭证执业,定岗定职,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2、统一业务管理。乡村卫生机构应根据功能定位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机制。合理划分乡村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把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主要交给村卫生室承担。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服务的监管,督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抗生素使用、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医疗服务规范,并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记录。乡镇卫生院要组建由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全科)医师、护理人员等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实行辖区分片责任包干,指导村卫生室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3、统一药械管理。加强村卫生室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立规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严禁村卫生室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指导乡村医生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4、统一财务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范村卫生室医疗服务项目,在省定医疗服务价格范围内,制定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规范村卫生室资产和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村卫生室的经常性收支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统一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11〕10号)精神,制定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建立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电子档案,记录乡村医生聘用、培训、考核、奖惩等情况。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围绕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岗位责任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定期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执业人员动态调整和收入分配的依据。

(三)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1、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011年底前,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

2、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拨付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各地要在村卫室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

标准和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改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3、实施乡村医生定额补偿。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地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定额补偿标准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具体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要根据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的服务年限、岗位职责、学历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补助分配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市级以上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的乡村医生应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

4、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有关部门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且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退职乡村医生,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四)健全培养培训制度,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1、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统一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强化乡村医生“三基”训练。采取务实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例会等形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依托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促进适宜技术在村卫生室推广应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长远,编制农村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根据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需要,做好免费定向培养工作,及时为村卫生室补充服务人员。鼓励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3、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规范的学历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进行统筹安排,预留一定数量的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以及村卫生室新补充符合执业资格条件的人员。适应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和责任考核指标,完善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省将把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有关指标纳入医改考核内容,适时通报考核结果。

(二)制定实施细则。各省辖市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本实施意见印发后30个工作日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医改办、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三)落实资金投入。市、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财政扶

持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保障政策、开展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以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省人民政府建立专项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切实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二○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三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8〕13号 【发布日期】2008-03-21 【生效日期】2008-03-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穗府办〔2008〕13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93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期,我市先后发生荔湾区“2?29”火灾事故、白云区“3?11”坍塌事故、黄埔区“3?13”爆炸事故,共死亡16人、伤38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暴露出我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存在严重薄弱环节和隐患。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3月14日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紧急联席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坚决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精神和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穗安〔2008〕4号)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集中4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铁的手腕维护安全秩序,强化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领导指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隐患排查、重点整治、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统一部署,立即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排查,及时整改,不走过场。要突出对“二合一”、“三合一”场所、“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城乡结合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运输、旅游景点以及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本系统、本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建筑方面:要认真吸取白云区“3?11”坍塌事故教训,切实做好事故防范工作。一是迅速部署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严密防范坍塌、坠落、工地模板构件垮落、起重机倒塌等安全事故;二是对临建、违章建筑、自建民房等施工合法手续、施工单位的资质、监管情况、建筑工人平安卡上岗、重点部位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三是切实落实村镇建设和临建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危险化学品方面:要认真吸取黄埔区“3?13”爆炸事故教训,搞好危险化学品的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以查“三违”、查隐患、查制度、查培训、查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遵守国家标准规范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对各油库、加油站和加气站(库)及危险品储存、零售点消防设施设备、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查。

烟花爆竹方面:从储存、运输、经营、燃放、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着手,全面加强烟花爆竹监管和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烟花爆竹的储存、销售和燃放等有关规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储存、运输、经营、燃放等违法行为,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方面:各级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大检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驾驶员疲劳驾驶、违章行车、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客车超载、农用车船非法载客等违法违章行为;要深入抓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非法运输行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翻车和泄漏事故;客运站要严格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乘坐交通工具,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加强对泥头车和校巴的安全监管,严禁无证经营。

(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要吸取荔湾区“2?29”火灾事故教训,迅速采取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以“二合一”、“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五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发动和督促指导企业和单位,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的自查自改,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要持续开展“一畅两会”(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消防专项整治和建筑消防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市民的防火自救能力。

3.要加大对火灾隐患的治理力度,对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必须限期治理整改到位,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难以整改治理的要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

4.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和应急救援工作。尤其是清明群众祭祖活动期间,容易引起山火,要提前介入,加强对群众的防火教育,做好安全防范预案。

三、加强督导,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和本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已派出12个督导组,分别到各区、县级市开展督导工作,对思想不重视、工作走过场、措施不得力、隐患排查走形式、整改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粤府办明电〔2008〕9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8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和省政府为此已作专门部署。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仍不够重视,行动缓慢,至今没有制订实施方案并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期我省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2月14日,佛山市三水区发生粤通烟花爆竹仓库爆炸事故;2月27日,深圳市南山区发生龙飞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废品仓库火灾事故(15人死亡,3人轻伤);3月5日,惠州综合福利院发生儿童烟熏窒息事故(8人死亡);3月13日,广州市黄埔区发生车辆转卸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7人死亡,36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且该事故发生在全国“两会”期间,影响恶劣,教训十分深刻。上述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省一些地区、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管理存在漏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问题,反映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以及省府办公厅贯彻意见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落实责任,抓紧制订并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方案要详细具体,重点突出,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工地,道路和水上运输,旅游景区(景点),特种设备,“三小”场所及“二合一”、“三合一”单位,商场、宾馆、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行业和部位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安全监管部门: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公安交管部门:重点开展对剧毒物品、爆炸物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实施准运制度,规定运输线路和运输时间等相关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路面监控,查处超速、超载、不按线路行驶及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查处路面危险货物违规转卸装载行为;开展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治理。

交通部门:重点开展对道路运输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客货站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督查;开展公路、桥梁等重大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建设部门:重点开展市政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开展相关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旅游部门:重点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质监部门:重点开展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索道缆车及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工商部门:重点依法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活动。

环保部门:重点开展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处置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

经贸(国防科工)部门:重点开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海事部门:重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海洋渔业部门:重点开展渔船、渔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公安消防部门:重点开展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二合一”、“三合一”单位及“三小”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火灾隐患整改的督查。

教育部门:重点开展学校、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民政部门:重点开展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卫生部门:重点开展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其他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特点,制订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务必于2008年3月30日前报省安委办备案。

三、精心组织,迅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接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对前段时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凡是行动不够迅速的务必迅速行动起来;凡是有漏洞有死角的必须立即查缺补漏;凡是治理措施不够有力的,必须加大力度。对思想不重视、工作走过场、措施不得力,隐患排查整改不落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在督促企业开展隐患排查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督查组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当场提出整改要求,下达整改指令书,责令企业立即排除整改。对一时无法消除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要立即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并登记建档,挂牌督办,落实督办人。对不按规定整改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我省近期发生的几起重大安全事故中警醒,主要领导要关心过问本地本部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抓,亲自带队查隐患、查整改,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要实行拉网式排查,以过硬、扎实的作风,有力、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112号 【发布日期】2004-12-09 【生效日期】2004-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

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省政府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二月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 省政府纠风办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省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头上路问题得到制止,恶性“三乱”事件已基本杜绝,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处理,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上路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得到加强,行风明显改善,违纪违规上路案件逐年减少,为保证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纠风办、减负办,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我省公路里程长,执法队伍大,面临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

治理公路“三乱”是坚持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治理工作的形势,进一步加深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治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项措施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抓紧对各地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考核,确保明年上半年全省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治理工作措施得到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治理公路“三乱”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健全治理公路“三乱”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办公室、省纠风办要制订治理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因领导不力,导致公路“三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治理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将治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及时将治理工作的目标、政策措施及成果向社会公开,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检查的制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治理工作的监督作用。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断加大从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在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完善运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根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健全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通过教育培训的途径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依靠加强监督的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理公路“三乱”长效机制。

五、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抓好队伍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上路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寓于执法活动之中。当前尤其要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超范围执法、刁难群众以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督察队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各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督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规范、创新监督方法,提高监督水平。

六、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公路收费站撤并力度,目前,我省各公路收费站布局基本合理,符合交通部的规定,收费站点“过多过密”问题基本解决,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省治理公路“三乱”的措施和成效。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监督公路“三乱”行为,自觉抵制公路“三乱”,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解决当前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工作目标。力争到2010年,省、市、县三级基本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并稳定在90%以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二、主要任务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依法研究制订产地环境保护与管理、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测、应急事件处理及安全信息发布等制度,积极推动出台《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明确各级农业、渔业、工商、环保、质监、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全面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

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产品生产、检测等相关标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加强推广和指导。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镇)建设,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

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各级特别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检测工作必要的经费。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订并组织实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计划,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监测检测,按规定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及相关指引。

6.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管。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禁止在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区域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抽查检测制度,实行主导产品包装标识上市;指导和督促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进出货档案以及产品检测、检查验收和报告制度。

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评价和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7.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

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9.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10.分工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各地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执法监管、检验

检测和技术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征兵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意见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09〕6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执行〈关于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1997]22号 【发布日期】1997-10-23 【生效日期】1997-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五篇模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小汽车定编办公室文件 粤府车编办[1998]7号 关于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 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市小汽车定编办公室: 我省在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粤府办[2006]9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社会保......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1‟5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印发给......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双百”城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54号) 中国 山西门户网站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5日 【字体:大 中 小】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