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2: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实施技术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第一篇:大力实施技术标准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三大战略

一、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1、技术标准制订、修订受制于人,现有企业标准技术起点偏低。市企业标准的技术起点偏低,多数企业标准对产品技术性能的要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差距较大,而且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小化工、机械加工、食品等低附加值行业,技术起点低,无专利技术保护,容易被复制。有的企业制定技术标准仅仅是为了出具检测报告给客户。

2、发明专利相对偏少,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专利转化实施有难度。一是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比例偏高,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较少,专利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二是不少企业反映,缺乏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想找到适合企业需要、能胜任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人才很难。三是得到授权的专利,有不少受到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不能转化实施,无法体现经济价值。亟需政府构建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为专利转化实施提供帮助。

3、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现有品牌数量偏少、层次不高。市内企业集中化、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型企业、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产品市场份额小,品牌少,现有品牌层次不高;企业保名牌的意识不强,面对品牌被他人假冒,听之任之。

二、推进三大战略实施的几点建议

1、优化组织管理体系。近年来,市先后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品牌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主管部门是科技、经贸部门,知识产权工作主管部门是科技局,技术标准工作主管部门是质监局,品牌创新主管是工商局,指导协调组织和主管部门较多。为形成组织管理的合力,建议整合为统一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各市、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统一领导科技创新工作。对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类政策进行梳理,编印成册。对于制定的各类激励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树立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建议科学制定考核细则,确保考核动真碰硬。可设立专项“品牌产品”发展基金,确保品牌创新奖励政策落实到位。

2、完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孵化器、培训平台、技术交易平台、技术中介等服务机构,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应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鼓励企业和园区的技术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拓宽服务领域,除为本单位服务之外,积极服务同行业其他企业。着力构建科技中介机构。积极推进专利事务所、标准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固定培训机构的建立,依托市人才市场建立科技人才市场。

3、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的科技投入机制。建议市财政科技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不断提高科技三项经费规模,重点向实施科技项目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倾斜。除了政府加大引导资金的投入以外,应尝试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科技经费。建立科技种子资金和风险担保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参股和担保等形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并积极探索建立以产权出售、股权转让为主要内容的退出通道。积极培育中小企业上市,筹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省技术创新的政策,力争全市有更多项目列入省和国家盘子。加大银行科技贷款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重点向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倾斜。

答 复 钮晓东委员:您提出的“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三大战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重视发明专利产出。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市政府《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对我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获得受理的重大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全额补贴。省财政承担50%,其余50%由专利申请单位和个人纳税关系所在地同级财政承担。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今年,我市调整了对各市(区)及开发区的目标,把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量作为重要的指标列入全市年 终考核,提高了发明专利在考核中的比重。

二、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一是与南师大泰州学院联合建立了泰州市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基地,充分运用高校资源来为我市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二是积极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采取自训和送训的形式为企业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讲座200多场(期),受训人数接近2万人次,其中,30多人获得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

三、加大品牌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商标工作的主管部门,坚持把品牌培育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认真加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加大申报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服务力度,全市的商标注册申请一直保持20%以上的递增幅度,驰名、著名商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已初步呈现出私营个体企业注册商标快速发展、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崭露头角、大型骨干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不断提升、商标国际注册取得新突破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1200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1件(含3件司法认定),江苏省著名商标129件,泰州市知名商标375件,“兴化香葱”等地理标志6件。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培育品牌,2010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培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品牌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3年,我市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23000件,年均增长250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达到1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0件,泰州知名商标460件,地理标志达到7个。境外注册商标量年均增长32%以上,定牌加工企业商标注册率达到85%。同时努力建成泰州国家医药高新产业品牌培育基地等四个省级品牌培育基地、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产业品牌群体。

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19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泰州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的各项决定和协调处理相关日常事务。通过联席会议,汇集各部门力量,强化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在知识产权联系会议的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二是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全市启动了 “百企三创工程”,重点引导和支持10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强专利、品牌和标准建设。到目前为止,103家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其中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075件,同比增长了193.19%;发明专利总量达到800件,同比增长214.64%。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同比增长增长204.30%。商标量达到1976件,同比增长115.26%。品牌总量达到246件,同比增长130.21%。

五、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泰州市医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于2009年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行,该平台共提供了8大功能,包括医药专利信息检索、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专利数据统计及分析、专利技术推广与转化服务培训,以及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培训、法律援助服务等。今后,我市医药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线检索到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组织的医药专利数据,专利信息内容包括医药专利数据文摘、附图、中国专利说明书全文等。根据医药企业的需求,可帮助企业量身定做专利数据库及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帮助企业申报国内外医药专利,解决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六、促进专利产业化。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工程,建立专利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贷款贴息。二是筹建“三库一平台”,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市建设“三库一平台”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其中,“泰州市知识产权产业化情况数据库”将对我市知识产权产业化情况进行全程追踪、并对产业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推进专利产业化的正确方法;“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将着眼全国甚至世界,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支持,从而让一批高质量的专利技术落户泰州;“知识产权专家数据库”将从不同领域聘请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全市知识产权相关专业领域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为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将全面承担起泰州地区知识产权动态信息的发布、专利评估、项目交易、技术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专利池组建、司法鉴定等职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畅通知识产权产业化渠道,目前“三库一平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并顺利开展。

七、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市财政将根据财力状况适当增加对科技投入的比例。主管部门在安排科技资金投向时,要重点向实施三大战略成绩突出的企业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对三大战略项目的投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降低投资风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三大战略项目提高更优惠的条件。要根据国家、省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创新等方面的投资政策,积极包装投资项目,争取国家、省级资金对我市三大战略项目的更多投入。

第二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让“百湖”品牌叫响大庆

大庆广播电视集团

(2010年1月22日)

近年来,广电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广电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市委书记韩学键提出的“四个服务”、“五个必须”基本要求和“达到省会城市台水平”奋斗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擎,大举实施品牌战略,舆论引导能力和经营创收水平双攀历史新高。下面重点汇报一下广电集团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品牌抢占制高点,用品牌蓄竞争强势 让大庆人爱听大庆的广播、爱看大庆的电视。这是广电人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不懈追求。

进入21世纪,传媒业进入了品牌取胜阶段,谁先启动品牌战略的引擎,谁就将成为传媒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人们说现在广电已进入“遥控器时代”,那么是什 1

么指挥遥控器在100多个频道中的选择呢?是品牌节目,是在受众心中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品牌节目所带来的收听收视期待。

基于这一认识,2007年,首先针对广电人才短缺、设备承载能力较弱的实际,制定了“突破一点,带动一面”的品牌战略。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有限设备,打造一个品牌频道,通过一个品牌频道带动一个台,用一个台来带动整个广电的起飞。

我们实施品牌战略遇到的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找到一个与品牌相匹配的名称问题。经过调研和思考,我们果断推出了与这座“百湖之城”相契合的战略制高点——“百湖”品牌,拉开了广电传媒“百湖”品牌系列化进程的大幕。2007年11月15日,百湖频道正式改版,2008年1月15日,广播电台开始打造交通广播。短短两年时间里,以电视台百湖频道、广播电台百湖之声、报纸《百湖周刊》、百湖网、百湖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百湖影视创意基地为骨架的“百湖系列”品牌正式形成。

为了叫响“百湖品牌”,我们还实施“分层打造战略”。百湖系列是广电大品牌,各台、报、网是中品牌,同时还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小品牌,比如百湖频道以《今

晚60分》、《大庆新闻》为主体的新闻类节目“百湖大直播”、娱乐类节目《百湖大剧院》、《百湖大放送》、广播电台百湖之声的《百湖男女》等一大批栏目。同时,实施人才品牌战略,柳艳辉、孙广东、高岩、宇凡、郑辅源等品牌主持人脱颖而出、星光闪烁,大庆广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百湖品牌系列。

“百湖之城”赋予了百湖系列品牌以生命和竞争先机,广电百湖系列品牌又使“百湖之城”这个新的城市名片得以张扬并强化市民的认同感。自广电集团推出“百湖”品牌系列以后,我们这座城市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以“百湖”命名的饭店、医院等,到工商局和在互联网上以“百湖”注册的名称几十个,“百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大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敢于超越,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我们认为,走创新创优的品牌之路,就要实行节目定位的差异化竞争,实现节目形态的唯一化生存,就要敢于超越自我、突破禁区、挑战权威理论,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两年前,电视直播还被业内视为危险地带,零下二十几度直播更是禁区,而我们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2008年交通台改版开播晚会“冬天里的一把

火”,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在室外演出并进行电视直播,挑战设备耐寒极限。

独创是品牌建设的捷径。我们投资500多万元购置的第一批设备悍马直播车到位后,立即推出每天直播1小时的《绝对现场》,开启了中国电视大时段现场直播的先河。如今,两台主体节目全部实现直播化,中央台的同行对此也赞叹不已。《市民议事厅》被央视报道后,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介绍推广经验作法;省外同行陆续前来学习考察,有3家电视台成功进行“克隆移植”。

三、做一流品牌,做一流影响力

实施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让受众记住一个标识一个符号,重要的是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实现最广阔的传播覆盖,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通过品牌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使品牌成为沟通政府和市民的有效渠道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声的平台。

现在,百湖传媒的品牌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今晚60分》栏目开展“感恩圆梦老会战”活动,有20多个爱心企业、上万名老会战参与进来,共被老会战领走“会战帖”6000多个。电台《四大帮办在行动》记

者采访受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几百名出租车司机赶赴现场声援并到医院陪诊,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对记者和栏目的关心和关爱。目前,广播电台四套节目在与省台四套节目的同城打拼中,已占有70%的市场份额,交通台在全国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电视台百湖频道从收视率到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已成为大庆地区观众最喜爱的“第一频道”。“百湖大直播”在每晚6时至7时25分的时段里,具有100多个电视频道无可比拟的强势收视率。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效益。一大批品牌栏目的广告承载力明显增强。《今晚60分》年广告承载达到640万元,《大庆新闻》达到235万元,电台交通广播达到1200万元。《百湖周刊》发行量在全国284家电视报中独占鳌头,两年时间,广告收入由200多万元增长到2900万元,被广电总局和电视报协会授予“全国著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称号。2009年集团广告收入由2006年的4000万元增长到1.15亿元,网络传输公司利润由500万元达到2500万元。

几年来,广电实施品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只是初出茅庐、初试锋芒,略窥门径,略见一斑,今后我们将加大品牌打造力度,进而不断提高品牌影

响力和广告承载力,为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锐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曾有人说,假如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的公司一夜之间被大火全部烧光的话,第二天早晨,世界各大银行争相做的事就是给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就是品牌的魅力。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等。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整合当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要素给自己产品确定的具有个性特色和竞争优势,并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名称和标志的组合。品牌具有独占性,是品牌拥有者和受用者的无形资产,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利润和附加值,有助于推动我市高效、特色、优质农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服务和普惠“三农”。

一、中国农产品品牌现状分析

1、国内农产品市场销售方式的变化正逐步排斥无品牌农产品 我国的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而城市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正在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在大中城市,业态形式递进转变后,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数量已达总销售量的1/3以上,并且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将有可能成为城市居民的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方式。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有品牌的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12、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志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农产品的品质差异相距甚远,即使有两种品牌的农产品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甚至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品质差异,如风味、质地、口感等。这些差异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在购买之前都亲口尝一尝。所以,消费者需要有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而不能是哪一个国家的质量标准文件号或绿色食品标记。后者只能反映产品的基本质量、卫生性和无毒害性,不能反映市场中千差万别的农产品品质的差异。

3、品牌可以持续保护生产商的市场份额,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

我国农产品生产一直是非市场引导型生产,常发生大量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大涨大落,农民的经济利益无法保障,表现为丰产不丰收。生产商有自己固定的消费人群,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将有利于农业生产者有计划的安排生产,避免市场销售风险。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发展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将来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将会出现更大困难。

二、我市农产品品牌现状分析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拓展农产品市场的战略举措,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甚至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接参与到品牌建设中去,使农产品品

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进而发展到今天的品牌群起,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乏一些农产品品牌从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其资源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市现有耕地15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在450万吨左右,牲畜存栏1400多万头只。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内蒙古粮仓”之称,是全国三大杂粮主产区。我市现有注册商标和申请注册商标2577件,其中农产品方面的有近800件,现有驰名商标(国家级)3件,著名商标(自治区级)18件,知名商标63件。有原产地证明商标3个(分别是通辽黄玉米、通辽肥牛、库伦荞麦)。截止今年,我市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内蒙古名牌产品22个(18家企业),有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18个,通辽市农业名牌产品23个。我市现有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141个,有机食品72个,位居全区前列。2006年我市被评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自2004年实施农牧业产业化战略以来,我市共有70家企业被评为农牧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9个,市级50个。此外,我市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黄牛之乡”、“中国马王之乡”、“荞麦之乡”、“中国北方红干椒之都 ”等全国性概念,这也是形成品牌力的重要因素。

尽管我们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结合当前大农业产业现状对品牌建设进行仔细审视与分析,就不难发现,这项工作的进展距离我市“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做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率先崛起,争做自治区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战略目标相去甚远。具体地说,尽管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做大,但经济远行质量一直较差,无疑品牌建设滞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三、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主要措施

1、建立农业企业化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生产有个性的异质性农产品。一是以农业产业组织为主体,加强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优良品种的培养,优化品种结构,形成各自特有的专用性品种,激励、扶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组织,可以独立开发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作物的耕作改制,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栽培技术,以及畜、禽、鱼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确保生产出营养性高、安全性好的优质农产品。三是加强农产品产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农产品产后相关技术、特别是农产品的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农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收益。

2、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必须解决我市农业目前的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品质差别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这需要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生产方面,可以建立农民生产协会、专业性生产合作组织,内部实行不同程度的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如专业性生产某一种类或品种的农产品,统一进行产品的加工并使用同一品牌销售;在市场方面,建立有特点的品牌产品产地市场,集中销售当地的名优农产品,同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业务关系,促进农产品的大流通,甚至积极创造各种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

3、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护名牌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品牌与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市场对国内品牌农产品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假冒伪劣农产品的冲击,二是自砸牌子的行为。目前,来自第一种冲击的风险非常大,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培训本地企业家和企业协会组织,为品牌农产品保驾护航和政策指导。

4、政府要采取扶持性政策,支持以品牌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企业 化组织建设。要以品牌开拓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决定生产的模式,组建农民生产专业化团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如成立专业农业生产协会、建立股份合作制的产地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现代农业企业等等。

四、几点具体建议

1、成立“通辽市名牌战略促进会”等社团法人组织,假政府、民间、企业三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组织、协调各要素,锐意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做好中观层面操盘手。

2、“通辽市品牌建设基金”,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工作动力机制。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的基础上,一是充分利用和大力争取上级资金,同时市本级财政亦相应匹配资金,二是鼓励、扶持、重奖当地企业或有关组织单位,旨在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大跨度向前发展。

3、在立项上给予实际支持和倾斜。

4、我们应以“品牌即生产力”、“产品品牌化,品牌产业化”的理念来指导今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但这并非易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品牌建设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持久的过程,所面对的是众多不同的利益体,需要有规范的组织形式和机制将它们有秩序地组合一起,实行品牌资源共享。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在品牌整合中的角色和定位。是让众多的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大浪淘沙,最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是政府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先搭建一个品牌的公共平台,然后让企业各显身手,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去开拓自己的市场?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我市农牧业产业化还处于初始阶段,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要想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积累来逐步将品牌做强做大,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可能会错失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最佳机遇期,影响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因此,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扶持、介入是有必要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掌握什么样的分寸。故建议政府出台一个战略目标前瞻、组织程度较高、政策措施配套的关于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并着力付诸实施。

第四篇: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全省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制和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经省政府同意,设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全省从事技术标准研制,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予以经费资助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标准研制”是指主导和协助制定(不含修订)地方标准(不含农业类,下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工作和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科研工作(不含农业类,下同)。

本办法所称“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是指承担广东省或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年会、学术研讨会等工作和承担省内标准化重大活动项目等工作。本办法所称“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是指建设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开展重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以及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评议工作等。

第四条 凡在广东省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专项资助经费。

第二章 资助的条件、范围和额度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助经费的标准化工作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广东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并有利于促进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增强广东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促进广东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广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六)其他。

第六条 专项经费资助范围:

(一)技术标准的研制及科研项目。1.主导或协助制定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2.承担的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科研项目。

(二)标准化活动的组织、管理。

1.承担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2.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的工作; 3.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的工作;

4.承办省、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论坛、年会或学术研讨会等; 5.承办其他重大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学术活动。

(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

(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过程中确需资助的其它项目。第七条 技术标准研制及科研项目资助额度:

(一)每主导制定一项地方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二)每主导制定一项行业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三)每主导制定一项国家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5万元;

(四)每主导制定一项国际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五)每承担一项省级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每承担一项国家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六)同一单位在同一享受的资助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当专项资金总额的10%。

多个单位同时参与制定同一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原则上只对参与程度最高的一个单位予以资助。

第八条 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并且其提案是唯一被采纳为国际标准核心内容的,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并且其提案被采纳为国际标准重要内容的,为协助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主导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单位:

(一)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

(二)标准文本的“前言”中排序首位的起草单位。

不符合上述两款所列条件之一的参与标准制定者视为协助制定单位。第十条 标准化活动组织、管理项目资助额度:

(一)对承担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二)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三)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四)对牵头承办省、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论坛、年会或重要学术研讨会等重大标准化活动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由省质监局会同省财政厅视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第十一条 每年在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比例用于资助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

第十二条 对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过程中确需资助的其它项目或活动,资助额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由省质监局和省财政厅协商确定。

第三章

受理、审查

第十三条 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粤单位、省属单位、跨地区企业集团申请资助经费的,申报材料直接送交省质监局;其他地级以上市(含所辖县、市、区)有关单位申请资助经费的,申报材料送交当地地级以上市质监局,并经其初审后,向省质监局推荐申报。

第十四条 申请资助经费的单位应根据资助项目的性质向受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项目资助经费申请表》(见附表);

(二)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制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法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该标准的文件或已正式发布的标准文本;

申请国际标准研制专项资助经费的单位,应提交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有效证明材料。

(六)申请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科研项目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下达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出具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文件。

(七)申请承办重大标准化活动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已经主管部门批准拟实施的活动方案及经费预算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采用专家评审制。由省质监局、省科技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已受理的资助申请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按照第五条的规定择优选择资助项目,并在专项资金总额内确定资助额度。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的申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单位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二)申请项目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

(三)申请项目不属于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资助范围的;

(四)提供的申报材料不齐全的;

(五)其他不符合申报条件的。

第四章 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每年由省质监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报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接受资助的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间和内容的,应报省质监局批准。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注重绩效,并按规定每年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 省质监局应会同省财政厅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项目资助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的申请单位,应当责令其将资助的费用全部上缴省财政,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及评审专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对申请资助项目予以审查,如发现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质监局、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主要成效

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主要成效

实施技术标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推动技术进步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与保护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工作。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TC/SC/WG)秘书处工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先进标准体系建设成果丰硕。目前,我省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先进标准体系。到2008年底,全省企事业单位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48项,国家标准1079项,行业标准1284项,其中23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前列。落户我省的TC/SC/WG秘书处从2005年的22个增加到现在的86个,在全国的排名由过去的第8位上升至第4位。其中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承担IEC(国际电工委员会)SC 32小型熔断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1—

实现了我省国际TC/SC秘书处零的突破。在家电、燃气热水器、陶瓷、铝型材等行业,我省企业主导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一大批企业通过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不仅扩大了我省优势产业在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而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保持逆势上升的强大生命力。如华为公司参加了7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每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标准提案千余件;中兴通讯公司开发的数字集群系统标准“GoTa(开放式集群架构)”一年就收取1亿元专利费,这两大企业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1%和35%。

二、推动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促进科研、标准、产业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如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国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之一,积极探索解决科研、标准、产业相同步和自主创新与标准相结合两大问题,园区企业每年参与制修订标准近300项,首批20家研发与标准化同步试点企业全部通过验收,有效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广州高新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和中山火炬高新开发区也都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探索以标准为桥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一批企业在一些重点领域促进标准化中取得话语权。如广晟数码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技术标准,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这项标准拥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专利技术转化为技 —2—

术标准提供了示范,使我国占领了数字音频核心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提升了我国数字音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如珠海天威飞马公司在获得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的86T墨盒装置技术基础上,制定的喷墨盒地方标准,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用该标准生产的喷墨盒既减少残墨量又环保,迅速占领了市场,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天威公司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通用耗材制造企业,并打破了打印机生产厂家在耗材市场的垄断地位,年产值2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1.2%上升到2008年的30%,珠海市也被誉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三是服务业领域促进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步伐加快。我省已建成国家级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1个。其中深圳盐田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今年通过验收,成为我国首个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这些示范区通过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四是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绩。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7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联盟标准带动产业升级成绩突出。中山、佛山、珠海、汕头等地60余个专业镇(产业集群)通过探索,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联盟为基础,以政府支持为后盾,由企业参与制定的“镇(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通过推行联盟标准,引导集群企业共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先 —3—

进适用技术,一方面解决了无标生产的问题,提高了标准覆盖率。如“一镇一品”特色比较突出的中山市实施联盟标准后,全市的产品标准覆盖率由75%上升至98%以上。另一方面打造了产业集群品牌,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如腊味专业镇黄圃镇涌现出“泰和腊味”、“银华腊味”等一批广东省腊味名牌产品。大涌镇红木家具联盟标准实施后,形成了现代物流、专业木材干燥、产品质量检测等配套服务,增强了竞争力,提高了市场声誉。目前其产品占全国红木家具市场份额提高至60%以上,年产值由几个亿提高至近20亿。小榄镇产业集群制定的三项锁具联盟标准高于现行国家轻工行业标准并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有效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成效明显。到2008年底,我省共有8297家企业14541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省主要工业产品平均采标率超过77%,名列全国第一。企业通过采标,既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又获取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促进了国际标准的本地化。我省还努力为企业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省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咨询研究中心,建立了覆盖各地市重点行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预警机制。如深圳市建立了国内首个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广州市建立了技术性贸易措施联合应对体系。同时,我省近年来还举办了100多场技术性 —4—

贸易措施国家评议会,成功评议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使我省企业的意见直接影响国外技术法规的制定或国际标准的制定,并指导企业做好应对工作,最近三年共为企业挽回出口贸易直接损失120亿美元。如与欧盟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唯一注册委员会等国际机构举办20余场专项论坛,开展针对化工类企业的出口注册许可等相关专项出口技术服务,为我省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亿美元。

—5—

下载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韩长赋 2017年12月1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精选五篇)

    镇安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时间:2011-11-15 11:01:57 作者:就业办浏览量:7镇安县就业管理局按照“安置一名下岗职工,解决一户实际困难,促进一方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从制度、政策、资......

    2016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我国的总体水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3分] A.研发人员 B.能源开发 C.科技 2.问......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调研报告)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西秀区工业和经济贸易局 名牌是著名商标、知名产品、知名企业三位一体的有机组合,不仅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准、创新能力和文化......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学习辅导]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长泾镇党校 谢劼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突破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曾庆红 【摘自《施工企业管理》2003.6】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在新世纪新阶......

    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

    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为旅顺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体现为贯彻落......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内江实践威远发展新篇章 威远县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抓实抓好“十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