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镇安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时间:2011-11-15 11:01:57 作者:就业办浏览量:7
镇安县就业管理局按照“安置一名下岗职工,解决一户实际困难,促进一方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从制度、政策、资金、培训平台等多方面加大对下岗职工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目前全县已有294名下岗职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94家,同时还带动了农村8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镇安县就业管理局建立了下岗职工创办实体的“绿色通道”,在办理注册登记、项目申请、土地使用等方面简化相关手续,同时,主动帮助申请国家政策性资金,及时协调小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信贷支持,使下岗职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各乡镇还建立了下岗职工登记站,落实帮扶政策和维权服务。
镇安县城下岗职工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原在县缫丝厂上班,因缫丝厂倒闭下岗在家没有工作,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初,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参加了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烹饪技术培训班,在县就业管理局的帮助下贷款4万多元,办起了“迎宾农家乐”,现在月收入1万多元,生意十分红火。据了解,像陈国洪、文炜这样受益于再就业工程而重新当上小老板的下岗职工,在镇安县已有294名,他们把在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上学到的技术,兴办餐饮、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起一批个体经济组织。
文:赵亚芳
第二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让“百湖”品牌叫响大庆
大庆广播电视集团
(2010年1月22日)
近年来,广电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广电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市委书记韩学键提出的“四个服务”、“五个必须”基本要求和“达到省会城市台水平”奋斗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擎,大举实施品牌战略,舆论引导能力和经营创收水平双攀历史新高。下面重点汇报一下广电集团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品牌抢占制高点,用品牌蓄竞争强势 让大庆人爱听大庆的广播、爱看大庆的电视。这是广电人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不懈追求。
进入21世纪,传媒业进入了品牌取胜阶段,谁先启动品牌战略的引擎,谁就将成为传媒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人们说现在广电已进入“遥控器时代”,那么是什 1
么指挥遥控器在100多个频道中的选择呢?是品牌节目,是在受众心中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品牌节目所带来的收听收视期待。
基于这一认识,2007年,首先针对广电人才短缺、设备承载能力较弱的实际,制定了“突破一点,带动一面”的品牌战略。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有限设备,打造一个品牌频道,通过一个品牌频道带动一个台,用一个台来带动整个广电的起飞。
我们实施品牌战略遇到的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找到一个与品牌相匹配的名称问题。经过调研和思考,我们果断推出了与这座“百湖之城”相契合的战略制高点——“百湖”品牌,拉开了广电传媒“百湖”品牌系列化进程的大幕。2007年11月15日,百湖频道正式改版,2008年1月15日,广播电台开始打造交通广播。短短两年时间里,以电视台百湖频道、广播电台百湖之声、报纸《百湖周刊》、百湖网、百湖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百湖影视创意基地为骨架的“百湖系列”品牌正式形成。
为了叫响“百湖品牌”,我们还实施“分层打造战略”。百湖系列是广电大品牌,各台、报、网是中品牌,同时还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小品牌,比如百湖频道以《今
晚60分》、《大庆新闻》为主体的新闻类节目“百湖大直播”、娱乐类节目《百湖大剧院》、《百湖大放送》、广播电台百湖之声的《百湖男女》等一大批栏目。同时,实施人才品牌战略,柳艳辉、孙广东、高岩、宇凡、郑辅源等品牌主持人脱颖而出、星光闪烁,大庆广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百湖品牌系列。
“百湖之城”赋予了百湖系列品牌以生命和竞争先机,广电百湖系列品牌又使“百湖之城”这个新的城市名片得以张扬并强化市民的认同感。自广电集团推出“百湖”品牌系列以后,我们这座城市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以“百湖”命名的饭店、医院等,到工商局和在互联网上以“百湖”注册的名称几十个,“百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大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敢于超越,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我们认为,走创新创优的品牌之路,就要实行节目定位的差异化竞争,实现节目形态的唯一化生存,就要敢于超越自我、突破禁区、挑战权威理论,在媒体的最前沿起舞。
两年前,电视直播还被业内视为危险地带,零下二十几度直播更是禁区,而我们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2008年交通台改版开播晚会“冬天里的一把
火”,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在室外演出并进行电视直播,挑战设备耐寒极限。
独创是品牌建设的捷径。我们投资500多万元购置的第一批设备悍马直播车到位后,立即推出每天直播1小时的《绝对现场》,开启了中国电视大时段现场直播的先河。如今,两台主体节目全部实现直播化,中央台的同行对此也赞叹不已。《市民议事厅》被央视报道后,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介绍推广经验作法;省外同行陆续前来学习考察,有3家电视台成功进行“克隆移植”。
三、做一流品牌,做一流影响力
实施品牌战略,不是简单地让受众记住一个标识一个符号,重要的是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实现最广阔的传播覆盖,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通过品牌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使品牌成为沟通政府和市民的有效渠道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声的平台。
现在,百湖传媒的品牌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今晚60分》栏目开展“感恩圆梦老会战”活动,有20多个爱心企业、上万名老会战参与进来,共被老会战领走“会战帖”6000多个。电台《四大帮办在行动》记
者采访受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几百名出租车司机赶赴现场声援并到医院陪诊,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对记者和栏目的关心和关爱。目前,广播电台四套节目在与省台四套节目的同城打拼中,已占有70%的市场份额,交通台在全国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电视台百湖频道从收视率到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已成为大庆地区观众最喜爱的“第一频道”。“百湖大直播”在每晚6时至7时25分的时段里,具有100多个电视频道无可比拟的强势收视率。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效益。一大批品牌栏目的广告承载力明显增强。《今晚60分》年广告承载达到640万元,《大庆新闻》达到235万元,电台交通广播达到1200万元。《百湖周刊》发行量在全国284家电视报中独占鳌头,两年时间,广告收入由200多万元增长到2900万元,被广电总局和电视报协会授予“全国著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称号。2009年集团广告收入由2006年的4000万元增长到1.15亿元,网络传输公司利润由500万元达到2500万元。
几年来,广电实施品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只是初出茅庐、初试锋芒,略窥门径,略见一斑,今后我们将加大品牌打造力度,进而不断提高品牌影
响力和广告承载力,为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六大工程
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六大工程
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我们要大力推进以下“六大工程”。
一、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紧密联系“两个率先” 生动实践,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干部脱产培训、在线学习等制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加强理论政策的宣传普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决策部署进基层、进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牢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为“两个率先”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促进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当前,江苏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深入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基层选举制度,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确保各级党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坚如磐石。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使用转变发展方式有正确 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显著政绩、促进社会和谐有明显成效、对待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突出科学理论和“两个率先” 急需知识的学习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强干部交流,注重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最佳环境,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强省,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创先争优为统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努力在全省形成争创一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社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有效覆盖并充分发挥作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轮训,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全省各条战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江苏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推动我省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从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做起,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坚持勤勉敬业、高效服务,在党政机关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开展群众评议,强化考核问责,促进机关干部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着力“去奢去满”,激励党员干部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六、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监控、预防腐败、纠风和惩治腐败 “五个机制”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岗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堵塞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腐败发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继续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努力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为民、务实、清廉鲜明地写在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第四篇:吉林省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
吉林省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
人参是吉林省传统的资源型优势产业,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和70%。可以说,世界人参在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参是吉林省的名片。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实施了加快振兴人参产业工程,提出了把我省人参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切实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采取10项措施做精、做大、做强人参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末,全省人参留存面积6000万平方米,鲜参产量达2.7万吨,鲜参产值13亿元,鲜参价格达到48元/公斤,比上年翻了一番。全省人参产业总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一是确定了人参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在深入人参主产区充分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省政府2010年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2010年9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参产业工作。通过出台意见和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人参产业发展方向、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
二是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布局。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从2009年开始,省农委就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产区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有关市县和省直部门的意见,多次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2010—2020年人参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规划的20个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和6个加工园区全面启动建设。三是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参产业的行政和行业管理,经过全省各级人参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的颁布施行,将我省人参产业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对人参种植、加工和流通等的全过程实行法制化管理,全面提升我省人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四是强化了政策资金扶持。2010年在全省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省政府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参产业发展,并开展了测土栽参、人参种植保险、农机购置等多项补贴。今年省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增加到了3500万元。各地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五是调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种植结构。自2009年开始,我省每年新增参地都控制在1000公顷以内;适度控制了伐林栽参面积,积极发展林下参,开展非林地栽参的示范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测土栽参试点工作,对拟栽参地和已栽参地的土壤进行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壤不得种参,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促进优质参率大幅提高。
六是推进了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人参不能进入食品是多年来制约我省人参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内知名专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的试点工作。目前,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已经获得国家批准,截止目前,我省已经确定了敖东药业、紫鑫药业等76户试点企业,工作进展顺利。
七是全力打造了“长白山人参”品牌。2010年我省成立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品牌标准制定、企业筛选、品牌产品开发等工作。连续5年在北京、广州、长春、韩国、日本等地举办“长白山人参”品牌新闻发布会、品牌推介会、参王拍卖会、国际人参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去年10月19日在郑州市成功举办了“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推介会,现场展示人参系列加工产品110种,签订购销合同金额达1.5亿元,得到了与会领导、国内贸易商、国外参展商、新闻媒体记者等的好评。为加强品牌保护,申报了马德里联盟的成员国和特定国家的“长白山人参”国际商标注册。2010年,确定了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等13户企业的71种产品为首批“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
八是强化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经努力争取,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我省。几
年来,我省组织全国40多个单位、79名专家开展了人参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已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14项,地方标准8项。九是启动了人参基因组计划。2010年4月28日,在长春举行了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启动仪式,省科技厅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签署了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人参基因组研究与开发工作正式启动,人参产品及功效深度研究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十是加大了产业宣传力度。组织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等多家省直媒体,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采取专题访谈、典型剖析、专家点评、背景链接等方式,对我省人参产业政策、人参文化、科普知识及“长白山人参”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广泛宣传,对树立吉林人参良好形象、推介吉林人参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深度挖掘和弘扬人参文化。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人参病虫害防治图谱》、《西洋参病虫害防治图谱》、《人参的功效与科学服用》等科普书籍,拍摄了人参科普、人参专题片和人参科教片。目前,《长白精灵》、《贝儿参娃》等优秀动漫作品正在创作中,《白山神》系列图书首部已经出版发行。“长白山采参习俗”已经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野山参采挖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第五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持续努力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持续努力改善民生
——市委专题听取民生工作汇报会发言摘登
坚持民生优先,着眼长远发展。市委在对2010年全市工作的安排部署中,将民生工作放在全市中心工作重要位置。在8日召开的市委专题听取民生工作汇报会上,与会各单位纷纷结合部门工作提目标,添措施,就做好民生工作,促进民生改善提出明确的思路和举措。总体要求: 围绕大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的基本要求。我市今年在民生工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胡精(市委副秘书长、市民生工委办主任):今年全市各项民生工作,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积极推动“三个加快”和“六个绵阳”建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力争全市民生工作继续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方案,早计划,早安排今年全市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围绕民生工作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工作机制,调整和完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抓民生工作的领导体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机构专门抓的工作格局。坚持目标管理和专项督查,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滞后项目“点球通报”制。围绕民生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确保民生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把民生工作资金纳入财政全年资金预算,加大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力度,强化民生资金监管,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民生工作新亮点。围绕灾后重建和“六个绵阳”建设的要求,今年民生工作要在四个方面形成新的亮点:继续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创业和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加大推进“安居工程”,继续办好惠民帮扶中心。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民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政帮扶: 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
张学民(市民政局局长):今年,全市民政工作要在五个方面求突破,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力度。
全面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要坚持立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完工,完工项目抓使用,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全面完成民政项目恢复重建,确保在今年5月12日,全面完成218所敬老院福利院的建设,并迅速组织入住。要确保今年6月底之前,基本完成村居委会、防减灾及直属项目的灾后恢复重建。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全面提高县市城乡低保标准,规范城乡低保申报、审核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完善“能进能出”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城乡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40元和60元以上。严格落实《绵阳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认真组织敬老院福利院入住管理。从机构编制、人员招聘、经费保障,以院养院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管理办法,确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抓好优抚工作。全面贯彻实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妥善安置复转士兵。加快推进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全面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突出矛盾。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大调解体制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加大对信访涉稳的现场处置,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就业帮助: 全力推进社会就业保险
苗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拓宽城乡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目标,全方位推动就业和创业工作。坚持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强化失业动态监管,帮助新增失地农民工、城镇低收入人群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重点做好3.9万城镇人口就业、1.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1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以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全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促进农民工、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扎实搞好江油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深入实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二期工程,按时完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及工伤人员的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工作,使全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总人次突破300万。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劳动协调关系。强化依法行政,重点提高规模以下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市、县、乡(街道)、村四级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网络。
教育发展: 倾力打造“科教绵阳”
王和金(市教育局局长):全市今年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这一战略任务,积极分类规划发展各类教育,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创新环境,增强绵阳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创设教育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地学生来绵读书。积极拓宽与国内外和省内外教育部门和知名学校交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路径,不断扩大绵阳教育规模和影响。
创新思路,提升绵阳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打造六个以上万人职教集团,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全力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院等高等教育学校建设。
创新举措,倾力打造“科教绵阳”。要办好绵阳中学、南山中学、北川中学等一批名校,通过组建名校教育集团,吸引更多外地学生来绵读书。加快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学校灾后重建,确保2010年3月1日前,完成恢复重建学校689所,到2010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达规划目标的85%,让学生基本都能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继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大幅提升学校软实力,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卫生医疗: 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秦晓明(市卫生局局长):坚持“跳出卫生抓卫生,围绕民生管卫生”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民生工程、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强化质量进度,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采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办法,加快全市卫生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今年5月12日前除港澳援建项目外,县以下的医疗机构重建项目95%竣工投入使用,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重建任务。
坚决守住卫生防疫防线,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加强对甲流感及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加强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的监测防控。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进村入户,抓好饮用水等重点对象的防疫工作。
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农民参合率,全面实施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医疗惠民利民便民措施,确保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兴办新的医疗机构。在三台、盐亭乡镇卫
生院,涪城、游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医改基本药物目录试点工作。在全市推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
旅游发展: “灾区游”和“乡村游”是重头戏
谭荣达(市旅游局局长):旅游产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一业带百业”的关联效应,深入推进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展示灾后重建成果。
全力抓好北川地震遗址旅游要素建设及适度开放。协调配合做好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建设开发工作,全力抓好平武等第三批旅游市场开放。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工作为重点,以农家乐升级打造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动力,着力构建绵—江—平、绵—三—盐、绵—安—北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经济片,全力促进乡村旅游的上档升级。
全力抓好旅游重建项目后续工作。用好财政引导资金,积极鼓励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业恢复发展。
全力抓好《绵阳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修编、《绵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绵阳市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以三个规划为指导,加快全市旅游特色、要素和品牌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恢复外地游客来绵旅游安全信心,突出灾后全市旅游亮点看点,提高全市旅游收入。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省开展的质量强旅活动,加快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和旅游市场秩序建设,树立绵阳旅游文明形象,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
商务服务: 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放心购物
侍玉蓉(市商务局局长): “充分发挥商务部门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2010年,全市商务部门将突出流通先导、突出关注民生,在统筹协调商务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在拉动消费需求上迈出新步伐,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成果,为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全力推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努力扩大挖掘社区消费潜力,大力发展便利店(超市)、早餐快餐店、标准化肉菜店等便民商业设施。推进二手车市场改造,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认真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项目,引导绵阳城区18个菜市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加快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制定完善农家店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到2010年底,除北川、平武外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家店全覆盖。加快放心肉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即将出台的《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办法》,推行分级管理制度,完善生猪定点屠宰设置规划,优化屠宰行业布局,全面压缩不能达标、不符合规划的小型屠宰场。
加快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推进灾后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积极搞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市场服务体系重建投资和项目,今年9月底完成85%,12月底完成投资90%,完工项目达到98%。
推动对外经济和劳务合作,引导长虹、九洲等企业进入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营,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参与战略性资源合作开发。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及设计咨询服务,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外派劳务规模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