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3: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

第一篇: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

导语:再就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法制背景才能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确立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

确立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就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把在岗与下岗、就业与再就业统统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以达到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安定在岗人员,预防下岗失业;改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保险,扩大社会保障;同时搞好再就业工程的执法司法工作,加大对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监督力度,使再就业工程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模式,目的在于保障下岗人员的合法权益,达到安定社会扩大就业,实现法治。这个目标模式包括三个方面。

1.安定在岗人员,预防下岗失业,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的前提。国家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障在岗位人员的合法权益,例如,以立法方式确认在岗人员的聘用条件、方式、程序方面的权利义务;确认职工就业后的各方面权益,特别是加强在岗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在岗位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预防下岗。

2.改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中法律目标模式的核心。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再就业工程的探讨仍限于政策研究和实践处理上,对这方面的法律对策研究仍很不足。特别是对再就业工程中如何通过法律处理政府与“关、停、并、转”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与下岗职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等。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模式,就是要依法明确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在再就业过程中的责、权、利。

3.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法律目标模式的保障。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必须关注那些因不具备重新上岗能力的失业人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医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这是保持社会安定的重要一环。这个目标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更谈不上社会安定与实现法治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模式是内在统一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再就业工程都无法顺利实施。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探讨。

(1)直接目标。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是确立这个法律目标模式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解决下岗职工的重新择业和上岗,不能仅靠政策手段,应该依据法律,依法办事,切实以法律为武器保障下岗职工在重新择业过程中的权益。

(2)关键环节。以法律方式确立的再就业工程的目标模式,应力求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本文认为,为使再就业工程纳入法治轨道,关键是明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权利义务,以法律来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抓标治本、标本兼治”的目的。

(3)操作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模式,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特别是当前再就业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的法律不健全;执法,司法环境较差;法律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再就业过程中法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把法律目标模式贯彻到具体的再就业过程中去。

二、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框架构想

1.加强岗位安定立法

国家必须尽快出台与《劳动法》相适应的有关实施细则、实施条例,制定《职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在岗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国家应积极改善劳动设施,劳动条件,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改善国有企业不景气的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加强就业安置立法

国家目前虽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报告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用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但其规定都属于政策性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应尽快出台《就业法》,具体规定政府、企业、失业人员的权利义务,规定在就业方面的原则、制度、条件、程序等;国家也应建立健全对因企业拒绝就业而受损害的失业人员以一定的救济制度,包括对无法重新就业人员的安置等等,如推行《下岗职工安置法》;国家目前虽通过《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职工就业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对下岗人员的再培训的方面无法律明文规定,应立法解决这一问题。

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因职工下岗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生活、医疗、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方面的困难,国家必须通过立法维护下岗人员及其家庭的必要权益,政府应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形式为下岗人员重新择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如税收,工商登记、信贷、劳动人事管理、场地设施使用等措施的优惠,国家最好通过《再就业职工保障法》具体规定上述内容。

在再就业问题上,政府和企业必须联起手来,共同承担起安置下岗工人的责任。政府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去解决企业所无法解决的市场外部问题,如为企业吸纳下岗人员提供优惠政策。这是在立法过程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三、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配套机制

再就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法制背景才能顺利进行,完善再就业工程的法律配套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法律的手段,促进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和优化结构。我国目前的各种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等仅从宏观上规定了企业在资产重组和优化结构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在因此而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操作性差。例如下岗职工可以凭借原有股权在企业合并、分立后继续分取红利或剩余财产等。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制建设。应尽快出台《劳动力市场法》,运用法律形式确认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劳动力中介组织,以法律形式确认和规范其运作方式,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法治基础上与世界接轨。

再次,加强劳务输出方面的法制建设。我国在劳务输出方面,传统方式特点是层次多,手续繁,审管严,由单一的官办机构输出劳动力。国家必须通过立法解决在劳务输出方面制度的单一性,建立一套全国范围的劳动力输出系统,对国际劳务输出规定相应的制度、原则、办法、程序,并通过法律形式赋予省、市、县以一定的劳务输出自主权,以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

总之,在推进我国再就业工程的法律对策问题上,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在强制性规范上做到内容明确,程序合理,标准清晰,也要尽量限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第二篇:再就业研究

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再就业问题探究

杨浩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据统计,至2009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到人口比例的31%。虽然我国老年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利用率偏低,“未富先老”,在中国已不可阻挡,本文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进行一下探究。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力资源 利用率 再就业

一、开发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 而当前社会发展形成的家庭人口年龄架构为1:2:4的倒三角形,即一个小孩+两个父母+四个祖父母,这样便造成了一家只有两个人为社会服务,却要维持七个成员消费的格局,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衰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还面临着未来30年养老金缺口高达60000亿元的棘手问题。显然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变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介于我国所面临的特殊国情,我们必须认清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中所蕴藏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巨大潜能,从而减轻社保财务负担,积极的缓解中国老龄化危机。

二、我国老年人力资源所具备的三种资本

1.人力资本: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根据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0岁~6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占36.37%,65岁~69岁年龄组老年人占26%,两者合计占62.7%。由于当代老年人的寿命有不断延长的明显趋势,他们多年积累形成的经验技术等能量的释放在进入老年阶段后会保持一种惯性。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老年人在知识积累和抽象思维方面的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继续加强。因此,全面利用老年人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尤其是在我国低龄老年人口占大多数的有利契机下,完全有理由把老年人力资源看作是社会全体人力资源价值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来对待。2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就业能力的一个层面,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起着获得信息,赢得资源的作用。一方面,在关系本位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在观念还是行为上,人们一直都处在一个严密复杂的人伦关系中。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够成熟,劳动力供求信息流通不畅,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借助某些“非市场”的渠道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年轻的求职者相比,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由于年长而必然带来一种人脉网络上的扩展,他们可以从这种信度较高的信息网络中甄别信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再就业机会。

3.道德资本:道德资本是一种值得他人信赖的人格上的健全性和稳定性的品质。这种高尚的品质,在我国老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们青壮年时期置身于丰厚的民族道德之中,深受着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传统思想的熏陶,养成了仁慈无私、淳朴敦厚的高尚品格。一旦求职成功,表现出对工作机会的更加珍惜,他们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能够在工作中转化为积极的生产力,为用人单位带来效益。

三、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再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1.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再就业的现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资源丰富,利用率却偏低。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业率为15.1%,远远低于瑞典老年人的就业率达到68,6%,丹麦达到60,2%,英国达到55,5%,葡萄牙达到51,1%,芬兰达到49,6%,德国达到39,5%。造成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再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1)退休后的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在我国,制度性退休意味着养老金待遇享受的开始,退休后的货币收益(养老金)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常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闲暇作为一种非货币性收益,对于多数老年人而言会产生边际收益递增的效果。同时,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还可以从事家庭生产活动以减少家庭支出。综合比较,不少城镇退休人员认为退休后的机会收益(包括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要远远大于另谋职业所带来的工资收入,因此多数退休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呆在家里享受闲暇余生而不是再就业。

(2)老年人对目前再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不高。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灵活时间就业。由于目前我国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了老年灵活就业人员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不仅随时面临着被解雇的风险,而且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使他们感觉在单位中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心里落差比较大;另一种是接受原单位续聘或返聘。这类再就业人员虽然劳动报酬比较有保障,工作也稳定,但有一些拥有高级职称的老年人会因为无法接受新工作的冷遇或年轻同志的“指手画脚”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愤愤离开;第三种再就业方式是公益性的社会参与。很多老年人参与了社区工作,比如自发组织老工人技术服务中心、老专家咨询服务中心等,通过互助的形式,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没有任何报酬,也没能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3)用人单位对于老年劳动者能力及年龄的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认为老年人守旧、学习能力低、工作节奏慢,且身体机能日益衰弱,理应是被照顾扶助的对象,不适合再次进行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种观念有失偏颇,心理学理论指出,老年群体的机械记忆力弱,但理解能力强,学习毅力强,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对老年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进行了认定,认为老年人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变化的能力和特征:“由于许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寿命延长,而且能较长时

间保持健康,现在的老年人能够对社会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可以保证他们的宝贵才能和体验得到充分运用”。

(4)人口红利期间劳动力富余的压力。据统计,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时

期,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量将达2500万,有1300万难以就业,基数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体上供大于求,因此有人担心退休人员的“第二春”会挤压本来就很狭小的就业空间。其实,虽然我国目前劳动力过剩,但是劳动力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短缺,老年人稳健的性格和丰富的经验与年轻人勇于创新的活力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各自发挥着作用。如社区工作者、守夜者等职业需要稳健、耐心和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又如医生、高级技师等职业需要丰富的经验及高超的技能。另外,按总抚养比低于50%作为“人口红利”的测量,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在未来30年内消失,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抚养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必须更加注重老年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提高退休人员的就业能力,争取尽快创造出老龄人口红利。

四、对于城镇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1.应该在政策法制上规范退休人员的社会地位、权利、责任、义务,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舆论宣传机制,提高全社会对发挥离退休人员作用的认识,破除管“养”不管“为”的旧观念,树立倡导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的新观念。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1967年的《雇佣年龄歧视法》、日本的1995年《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英国的2004年《雇佣关系法》等,都致力于限制和排除各种妨碍老年人就业的社会因素,从而保障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权利。而我国的法律在保护老年人再就业的权利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解决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参照也处于空白。建议在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明确增加禁止年龄歧视的条款,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如《老年人雇佣关系法》、《老年人就业歧视法》等,以保障老年人再就业的权利。

2.加强财政激励措施,提高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适当的财政激励不仅能激发老年人再就业的愿望,同时也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的老年人就业。结合我国国情,建议分年龄段对再就业的老年人给予适当的职位津贴,对雇用退休人员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并建立老年人再就业专项基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才市场。社会应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完善离退休人才培训市场开发机制,盘活离退休人才存量资源。鼓励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离退休人员的志愿,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开拓离退休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实现退休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例如,美国社会也为老龄人就业提供了一些条件。比如IBM公司申明:为保留老龄员工常年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和珍贵的工作岗位,特为提供很多克服年龄障碍的新型软件,以解决老龄人存在的应用新型信息技术的困难:如鼠标平滑软件,以过滤年老手颤的麻烦;键盘软件以调整击键的行程;网页自动重置软件以调整文本尺寸,自动放大字体及版面;设置附件文

本/语言替换功能等。

扩大,对再就业的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因人而异,因此根据这些不同的需求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鉴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建议地市级人力资源局联合各社区居委会、老龄委、各单位退休办等相关部门搞好老年人才的调查工作,然后根据每位退休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实际需求,分层次建立老年人才数据库并进行评估和管理。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建立老年人才供求信息库,为有再就业愿望的老年人提供就业信息交流的平台,指导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向有供需缺口的工作岗位上流动,真正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马英.论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黑河学刊.[J]2006(6)

[2]张绍和 贺建林.当代经济管理.2007(4)

[2]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R].2006—02—23.[4]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http://.cn/news/txt/2007-12/17

[5]廖小平: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道德资本 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5期

[6]半月谈.2010-21-11

第三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 1

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四川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成都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岗位“虚位以待”现象呼唤加强职业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优惠政策帮助再就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

4111320何培

第四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 1

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项目的招标方有强大的花卉基地支撑,投资风险小,且花卉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良好的前景,有利于就业困难人群稳定就业。花卉销售历创新高,在忙碌的花商中,有不少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城市居民已有10年“花龄”的藏女士在济南市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京林鲜花市场拥有一个20多平米的摊位,10年前下岗时,她也曾为今后的出路犯过愁。后来,加入了花卉协会,进入了京林鲜花市场,市场给了我们一些机会:培训插花技术,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提供货源,建立网站,帮我们做宣传,提供一切方便,在这个行业越做越有奔头了。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湖北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武汉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街道光明社区居民刘席英谈起再就业,十分感慨。几年前她从单位下岗后,和爱人一起赋闲在家,生活窘困。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她办起了这家社区幼儿园,保证了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吸纳了7名下岗女工就业。刘席英:“如果在社区里没有这个新的再就业服务体系,我不可能有今天新的岗位,更谈不上带动一批下岗女工一同就业。”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

岗位“虚位以待”现象呼唤加强职业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

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帮助再就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

第五篇:研究三信工程文化建设论文

一、农村信用社“三信工程”建设中若干关系

1、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

信用社在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面对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异常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熊市行情,信用社审时度势、处变不惊,信用社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带领下,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行三信工程在创建,得到政府的支持。在不寻常、不平凡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信用社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政府,利用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发挥行政资源的优势,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取消对信用社的歧视性政策,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自主选择到信用社开户办理业务;严厉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增强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投资信心,建立农户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帮助农民和县域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等。另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维护农村信用社的自主利益和经营自主权。

2、三信工程与农户的关系

三信工程开展使得农村信用社切实规避了信贷风险,三信工程与农户的关系是基石的关系。信用社推行三信工程目的就是,立足“农”字做文章,在方便农民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额贷款上扩面、扩量、扩额度,着力促进“三农”信贷投入,致力把“三信工程”打造成农民受益,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战略工程”。先后开展了文明守法信用工程建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等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款难贷、门难找、事难办”的问题。通过开展“三信”工程,信用社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成为支农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存款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3、三信工程与信用社的关,三信工程与信用社的关系就像是水与鱼儿的关系一般,只有把鱼儿放入水中,鱼儿才能游得欢快,成长的更快。同样道理,信用社只有实施了三信工程,才能前进的更稳健。联社领导班子紧密结合县级政府政策方针,立足信用社更好更快发展,着眼新农村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广泛统一思想,达成充分共识。

4、三信工程中信用社与信用社的关系

各个信用社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充分认识。全面加强“三信”工程系统建设,致力谋求农信“三农”共生双赢。这是各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三信工程”建设的工作缩影和真实写照。三信工程中信用社与信用社的关系变得更加团结,各个社认真贯彻落实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信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立足“三农”市场定位,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面改善和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致力打破信用社“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两难”制约瓶颈,成效显著。

5、三信工程与宣传报道的关系

三信工程与宣传报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信用社推行三信工程,有助于宣传报道信用社的正面形象。信用社以加快实施和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契机,进一步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服务流程、营销流程,建立健全业务一线农村贷款拓展市场、创造价值。信用社以为农户专业化理财、特色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紧紧围绕“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服务模式,成立综合业务管理中心,切实推行三信工程,加大对信用社正面报道的宣传。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效能和市场拓展能力,促进农村金融贷款业务的全面转型。

6、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的关系

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制约环节。将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业务挂钩。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推行分级考核,打破传统的“大一统”考核模式,以业绩论英雄,凭贡献兑工资,实行末位淘汰。三信工程评定与客户经理考核挂钩,信用社实施贷款交接。对新投放“三信工程”贷款实施审计交接,对原存量贷款进行审计外核,查处违规贷款责任人即可开除查办。增强了员工只有“三信工程”贷款的认识。

7、三信工程开展中农户与农户的关系

三信工程开展协调了农户与农户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牢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聚精会神抓管理,群策群力谋发展,通过恪守“三农”市场定位、走活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一步棋”,实现了业务经营发展“全盘赢”。同时,在全国分社全面加强“三信”工程系统建设,致力谋求农信“三农”共生双赢。全联社认真贯彻落实银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信用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立足“三农”市场定位,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面改善和提高小额信贷服务水平,致力打破信用社“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两难”制约瓶颈,加强了农户与农户的联系,成效显著。

8、三信工程建设中集中评定和非集中平定的关系

三信工程建设中信用社明确提出了以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突破口,尽快把信用社建设成为立足“三农”、以小额贷款为“主打产品”的社区零售银行发展目标。农村信用社把“三信工程”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实施了评定信用村、信用户和贷款证贷款上柜台工作“大会战”。把“三信工程”打造成农村信用社受益百年的“战略工程”,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如何处理好这若干关系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更为坚定,当前实施的“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是一项促进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共赢的创新工程,为了加强对实施“三信工程”的指导,社专门成立了“实施三信工程领导小组”,发动全社业务员、代办员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同时积极面向农户、中小企业、工商业户三个“市场”进行评定、授信。农村信用社如何处理好这若干关系关键是,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为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活动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市各级党政部门着眼长远,以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拔地而起的农村新用户像一个巨型的惊叹号,向世人宣告:三信工程使得农村信用社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由于三信工程,信用社赢得广大农村贷款市场,诚信打造共赢。

二、总结

信用社推行三信工程与政府,农户,我社,客户经理等等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信工程前进的新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信用社员工的奉献精神,我们读懂了信用社燃烧的为农村经济发展奉献自己所有力量的灵魂。信用社每一步跨越都鼓满希望的风帆,三信工程的每一份付出都雕琢出目标的成功。让每一颗信用社爱民的心都在三信工程求索的征途中圆润如初,每一腔热血都在这个春天得到共鸣!信用社一路穿越历史的风尘,涤荡了三信工程雾霭重重,生生不息的是中华儿女拼搏向上的火种。未来信用社将走得更加稳健。

下载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研究 邓文谦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周林树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1前言结合安全管理机制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逆向保险激励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资金;如果发生事故,施工企业支付赔偿金。......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1、《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1)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大一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工程管理......

    新时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 金融 危机的影响,我国许多 企业 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裁员、停产或破产现象严重,造成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本文研究了新时期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过......

    人力资源论文r00再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推荐五篇)

    再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抚顺市为例,对我国老重工业城市的再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抚顺市再就业问题的特点,措施及其效果,提出了以开发第三产业为导向,继续发展......

    再就业工程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再就业工程工作完成情况总结一年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开发就业岗位,举办招聘大集,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推进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等活动,积极......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精选五篇)

    镇安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时间:2011-11-15 11:01:57 作者:就业办浏览量:7镇安县就业管理局按照“安置一名下岗职工,解决一户实际困难,促进一方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从制度、政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