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某市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今天,省政府再就业政策总结评估工作督查调研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是对我市再就业工作的有力推动。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督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督查调研组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近年以来,我市各级党
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确立“以民为本、就业优先”的发展观,提出“根本出路靠发展,大众就业靠市场,弱势群体靠援助”的就业工作思路,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由生活保障型向就业保障型转变,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就业景气度明显上升,再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下面就我市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基本情况
2002年以来,根据中发12号和苏发15号文件精神,我市一直把开发就业岗位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作为促进再就业的主要措施,统一部署,强势推进,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增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有效缓解。
2003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2万人,其中有1584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12名“4050”和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得到再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为全省第二个最低控制指标。
2004年,列为政府为民办首件实事的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两项任务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43万人,创历史新高,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上年末回落0.18个百分点。
2005年1-6月,全市新增就业1.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2.5万人)的60,其中有1077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08名困难群体得到再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5,这一反映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比上年末又下降了0.15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了我市失业状况已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
(二)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激励效应明显发挥。
三年多来,我们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职业介绍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实施,先后共有182家企业、6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从中收益,得到了实惠。
截止2005年6月末,全市共有182家(次)服务型企业享受税收减免381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减免178万元,地税部门减免203万元),惠及下岗失业人员5120人(次);全市累计共有6万多名(次)个体工商户,享受税收减免5631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减免3611万元,地税部门减免2020万元),有1万8千多名(次)下岗失业人员凭证领取营业执照,实现自谋职业,享受各项收费减免935万元(其中工商部门减免685.58万元,税务部门减免22.2万元,其他部门减免227.22万元)。
同时,全市共有7946名(次)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2021万元,有7241名(次)大龄人员享受岗位补贴1208万元,职业介绍补贴金额448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金额1254万元,分别惠及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次)和3万多人(次)。截止目前,共有349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505.4万元。
年度
税收减免金额
工商收费减免金额
社会保险补贴金额
职业介绍补贴金额
培训补贴金额
小额担保贷款金额
2003年
1286
290
816
170
5167.8
2004年
280
4410
838
177
578
241.6
2005年
1-6月
192
2235
367
1181
96.0
合计
6012
935
2021
448
1254
505.4
(三)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就业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近几年,为了适应当前再就业工作的需要,更好地落实中央、省和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我市不断加大投入,统筹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促进就业再就业。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7000多万元的解困金中专门安排再就业资金,2002年为1000多万元;2003年加大投入力度,全市专项再就业资金为2316万元,比上年增加1300多万元。
2004年,再次加大投入力度,全市专项就业资金为2685万元,比上年增加369万元。专项用于社区就业、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创业奖励等。2005年,预算安排再就业资金3366万元。今年根据省政府要求,又追加1000万元再就业资金,加上省财政下拨的1000万元资金,设立了总规模为2000万元的小
额担保贷款资金,按照1:5的比例,可发小额贷款1个亿,使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我市实施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就业再就业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要求各辖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年年把新增就业人数、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定期检查。在工作部署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市委书记史和平同志亲自用了三个月时间,专题调研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专门召集下岗失业人员召开座谈会,与下岗失业人员面对面交流,最后形成《实现由生活救济型向就业保障型转变》的调查报告,在省委《调查与研究》全文刊登,确立了我市再就业工作由生活保障型向就业保障型转变的工作思路。在部门协作上,注重发挥整体合力,成立了市、辖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13个部门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全市上下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就业再就业统计考核体系,明确由统计部门负责单位从业人员、工商部门负责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其他灵活形式从业人员、民政部门负责民办非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工作,按季实行四部门统一会审制度。
(二)按照能宽则宽原则,不断扩大享受政策对象范围。
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发12号、苏发15号和苏政发100号、61号文件,我们在这些文件基础上,按照省领导“能放则放、能宽则宽”指示精神,不断扩大享受政策对象范围。扶持对象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进而扩大到曾经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人员、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并将“失业半年以上的城镇退伍军人”纳入再就业扶持政策对象范畴;并不断扩大享受政策内容。社保补贴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项扩大到四项,增加了工伤保险补贴。同时,进一步降低享受政策的门槛,将“五类型”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降低为签订一年期限,即可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同时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降低了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在继续实行抵押贷款的基础上,建立社区信用担保机制,对创业培训合格、家庭困难成员互保的、下岗失业人员联保贷款的以及曾经在商业银行借贷过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的四种对象,取消了反担保。
(三)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创新优惠扶持政策举措。
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我市根据中央12号和省委、省政府15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将中央和省出台的政策规定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分别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市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同时,我市在制定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除中央和省规定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外,创造性制定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
一是鼓励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对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和非本企业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每安置一人,一次性给予2000至3000元补贴。目前,享受这一政策的用人单位招用了45名下岗失业人员,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了10.5万元的奖励。
二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进行奖励。我市规定下岗失业人员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的,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将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大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还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1000至2000元的创业补贴。自2002年此项政策实施以来,已有3364名失业职工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1501.3万元,为2749名符合条件的大龄失业职工发放自谋职业奖励387万元。同时,还对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给予500元的实物帮扶,截止目前,为351名困难群体购买了实物,补贴17.55万元。
三是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发放贴息贷款。2002年,我市劳动保障、财政、商业银行等三部门经协商,联合设立了总规模为500万元的创业贷款基金,每位下岗失业人员可享受1-2万元、期限为1年的贴息贷款,全部利息由财政补贴。中央文件出台后,我们又将政策放宽至2万元、2年,目前已有349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创业小额贴息贷款505.4万元。
四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实行社区信用担保。经过半年调研,今年6月,我们又出台了《**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创建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社区信用担保机制,降低了担保贷款门槛。
(四)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就业机制。
我市社区就业工作起步时间较早。从2001年起,我市就大力倡导就业工作“潜力在社区、重点在社区、希望在社区”,制定了“一年试点、二年推开、三年见效”的社区就业工作方案,把社区就业作为推进就业的重点之一。2002年,我市在编制和财政拨款未落实的情况下,从再就业资金中拿出200万元社区就业专项资金,提出了“建、贴、补、奖、保”五项促进社区就业的措施。2003年,根据全国再就业会议精神关于统一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要求,在全市10个街道、67个乡镇及160个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聘用工作人员310人,其中专职128人,兼职182人,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在市区我们每年除了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落实118.8万元工资外,还按照“费随事转”原则,通过按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对街道、社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奖励。对社区每帮扶一人就业奖励200元,帮扶一名困难群体就业奖励400元,并按社区奖励总额的10给予街道奖励。几年来,总共投入了7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市区共有9324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社区实现了再就业。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营造政策环境氛围。
2003年,我市为尽快推开《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及时举行了《再就业优惠证》首发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为首批157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并将中央和省市扶持优惠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在全市加以广泛宣传,先后在《**日报》和《京江晚报》上全文刊登了《**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发放办法》,在《京江晚报》开辟了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之窗栏目,刊登了10期再就业优惠政策系列宣传资料。税务、工商等部门在办事窗口将优惠政策公示上墙,劳动保障部门还将优惠政策公示到街道、社区,利用下岗失业登记和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时,主动告知下岗失业人员有关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有声势、有力度、有效果、有特色的以“再就业春风行动”为主题的八大系列活动,凸显了“宣传、招聘、发证、培训、检查、宣讲、执法”等重点内容。在春风行动中,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自主创业先进事迹巡回演讲,邀请了8名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先进典型,在市区和辖市进行了多场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在全市营造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查力度,积极兑现优惠政策落实。
2003年,为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市建立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督查机制。4月份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再就业优惠政策检查领导小组,由监察、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地税、国税、物价等部门共同参与,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参加,分小组对辖市、区就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建设情况、年度再就业资金落实情况和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市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监察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定期反馈和定期检查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按季分析汇总上报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各部门按期组织本系统的自查。每季定期在《**日报》公布各辖市、区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进度,通过社会舆论监督,督促各地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各辖市、区政府也建立了再就业工作通报制度。
总的来说,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三年多来,扶扶力度大、范围广、效果好,深受广大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拥护、支持和欢迎,社会各方面反响也较好,不仅确保了我市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作顺利推进,而且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项最没有争议的政策。我们认为:保持政策的长效性、连续性、普惠性,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三、当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目前,我们的再就业政策扶持的对象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各类所有制企业和多形式就业人员,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和各类群体就业工作的深入,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形势有所缓解,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预计我市2005年城镇就业需求约为4.3万人,而2005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约为2.5万个,就业总供求仍存在较大缺口,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登记失业人员稳中有降,但新生劳动力就业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员为18764万人;2004年为17430万人,人数下降了1334人。但新生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日益增多,需要就业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全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约1.3万人,2004年约1.75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0.45万人。
(三)在城镇就业矛盾依然严峻的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明确了从2004年—2007年,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文化较高、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已大部分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可供转移农村劳动力仅剩下9.34万人,这些剩余农村劳动力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不高、身体素质较差,转移和输出就业的难度很大。
(四)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困难就业群体人数将长期居高不下。全市每年登记失业的达1万多人。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制破产结束,原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将会大批转化为显性失业人员,同时新兴的产业、行业和职业所需素质较高的人员较为紧缺,而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偏低、技能单
一、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目前,一些待遇偏低的苦脏累工种和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种很难招到合适人员,尤其是大龄人员难以找到就业岗位,已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就业困难群体,需要对困难人员提供长期的再就业援助。
综上所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向的对象,已经从就业转失业人员向新生劳动力转变;从城镇劳动者向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变;从短期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向长期帮扶转变。与之相适应,再就业扶持政策也必须随之转变为面向上述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下一步,我们在工作中要统筹考虑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等群体的就业扶持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就业扶持政策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近三年来,我们已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积极的就业政策含金量很高,深受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欢迎,表明需要政策持续性的必要和迫切。目前中发12号文件暂定的政策实行期将于2005年底期满(停止办理),如果年底停止执行,原有享受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有的将面临再次失去工作岗位的危险,引发社会矛盾。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的持续性问题,把近几年的工作成果转化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适应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范围,即政策的普惠性。就业优惠政策的扶持对象应从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转变为面向全社会的失业人员,把所有登记失业人员,包括新成长失业登记半年以上的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等列入帮扶范围。所有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不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对吸纳失业人员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对所有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等优惠政策。
(三)加快就业促进的立法进程,即政策的合法性。目前,现有的再就业政策主要是文件或领导讲话的形式,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解决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且很多是部门政策,效力有限,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执行起来、协调起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应尽快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尽早出台就业促进条例,推动就业扶持政策的普惠制和长效化,促使就业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完善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各项操作措施。
1、税收政策。
一是目前税收新老政策差异大。2002年中发12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出台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前,国家还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单位和人员提供了税收扶持政策。2004年,又出台了城镇退役军人和转业干部税收政策。这些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实行全额减免,有的实行定额减免,还有的实行按比例减免;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期限为3年,还有的期限为1年。政策差异不仅形成不同单位和人员间的攀比,也增加了操作的难度,更不符合税收公平的原则。
二是现行政策范围窄。现行再就业税收扶持政策只涵盖服务型、商贸型和少数小型加工企业,将分布较广、企业数量较多、安置能力也较强的加工业、制造业、修理修配业、建筑业等行业排除在外,影响了这些行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享受方式不合理。按企业安置人员比例确定减免税比例的方式,不利于鼓励规模较大的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鼓励企业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容易造成企业安置绝对人数少而享受税收减免多的现象。
建议:一是对新老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出台统一的就业再就业税收扶持政策。二是扩大税收扶持范围。将现行税收扶持政策扩大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各类企业;三是将目前按吸纳人员比例享受政策,改为按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人数定额减税,参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定额税收扣减”的办法,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定额扣减企业所得税2000元。
2、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所有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自谋职业应全部放开,无需登记,三年内免收各种行政性收费。
3、所有失业人员都可以享受职业介绍补贴和培训补贴,其中培训补贴应是只要未就业的每年都可享受一次,而不是现行的一人只能享受一次。
4、“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按当地最低工资的50的标准享受岗位补贴。
(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政策。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城乡劳动力资源登记联网工作。同时要加大就业登记备案力度,健全失业登记制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作用,通过定期登记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摸清本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准确掌握各类人员就业和失业的实际状况,建立数据库,实行联网动态管理。
《某市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某市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汇报材料。
第二篇:再就业优惠证优惠政策有什么
再就业优惠证优惠政策有什么?
1、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方面,主要政策有:
①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②各类中介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涉及的各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
③下岗失业人员承包开发荒山、荒沙、荒水、荒地、荒滩,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的,从受益起3年免征农业特产税。
2、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方面,主要政策有:
①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新办服务型、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免征新办服务型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的30%的,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②现有服务型、商贸企业新增岗位,当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对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③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4个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一是利用原国有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二是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三是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以上;四是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3、服务型、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程序:
新办服务型、商贸企业当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现有服务型、商贸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30%(含30%)以上,并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同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资料:
(二)社保补贴政策
1、对各类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用再就业资金按招用人数提供为期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2、在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国有企业大龄(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就业困难对象的,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1、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和条件,凡年龄在60岁以内,身体健康,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其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以持《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2、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与利率,小额担保贷款金额一般为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一次;贷款利息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第一步,借款人要向街道或社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和证件(如贷款申请、贷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创业计划、《再就业优惠证》、个人身份证、营业执照、自有资金证明等)。
第二步,街道社区核实同意后填写《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报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第三步,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对借款人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同意后向市贷款担保机构推荐。
第四步,市担保机构接到借款人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要进行项目效益计划、信用评估、还款方式、违约方式、违约责任及实地考察等工作。同意为其担保的,则与借款人或保证人签订担保合同,并向银行出具《担保通知书》。
第五步,经办银行收到《担保通知书》及相关资料后,进行全面复审,同意贷款的,由借款人填写《银行贷款申请表》并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然后由银行发放贷款。
4、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是指由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街道、工矿区等从事的商业、餐饮和修理等个体经营项目,具体包括: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图书借阅、旅店服务、餐饮服务、洗染缝补、复印打字、理发、小饭桌、小卖部、搬家、钟点服务、家庭清洁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
第三篇: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目录
淄博市地方税务局“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定向投送系列手册之四
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汇编
淄博市地方税务局 编
前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学习了解、掌握并全面贯彻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臵,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服务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保证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保证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能够切实享受自身的合法权益;便于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我局组织人员对现行有效的、主要涉及地方税务系统管理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汇集和整理,以期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深入贯彻、宣传和学习,为我市经济在鲁中地区率先崛起、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手册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纳税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二部分为减免税概述;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办理减免税手续;第四部分为下岗再就业分税种税收优惠政策;第五部分为新旧政策衔接问题。
由于时间仓促和汇编整理的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在学习和执行中参照对应文件;如国家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变化与调整,以新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广大纳税人在学习和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直接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联系。感谢对我市地方税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00六年五月
一、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时,依法享受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减免税的概述
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减税、免税规定是为了解决按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时所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同时也是税收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正确制定并严格执行减免税规定,可以更好的贯彻国家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减 税、免税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税基式免税、税率式免税、税额式免税。减税、免税按照其在税法中的地位,可分为三类:法定减免、临时减免、特定减免。
国家之所以在税法中要规定减税、免税,是因为各税种的税收负担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的社会平均负担能力来考虑的,税率基本上是按平均销售利润率来确定的,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不同的纳税人之间或同一纳税人在不同时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负担能力上会出现一些差别,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差别比较悬殊,因此,在统一税法的基础上,需要由某种与这些差别相适应的灵活的调节手段,即减税、免税政策来加以补充,以解决一般规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照顾经济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情况,从而达到调节经济和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
三、纳税人办理减免税的程序:
符合政策性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手续,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征收机关按审批权限审批。具体手续如下:
1、纳税人持申请报告、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一份复印件)到主管征收机关大厅领取《减免税申请表》一式三份,按规定要求如实填写后,报送到主管征收机关办税大厅,同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资料。
2、主管征收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表》及有关 证明、资料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根据分局分管领导审批意见,属审批权限范围内的,无论同意与否均拟文答复纳税人。属权限范围外的,应填写《减免税呈批表》报市局审批。经市局审批同意减免税的,由征收机关将《减免税申请表》和同意减免税的批复文件送纳税人一份。经同意减免税的企业,在减免税期间应按期填报纳税申报表向税务机关申报经营收入的情况。
3、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享受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
四、下岗再就业分税种税收优惠政策
(一)营业税
1、下岗失业人员个体经营免税。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底,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设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免征营业税是指其雇工7人(含7人)以下的个体经营行为。(财税[2002]208号、财税[2004]228号)
2、新办服务型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 人员达到职工总人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财税[2002]208号、财税[2003]192号)
3、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 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间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 标准为每人每年 4000 元,可上下浮动20%, 由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接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 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给转下年使用。
对 2005 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摩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至期满。(财税[2005]186号)
关于扣减定额标准问题。对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暂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000元定额标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 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鲁财税[2006]6号)
4、营业税起征点。将按期纳税的起征点幅度由现行月销售额200-800元,提高到1000-5000元;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现行每次(日)营业额50元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100元。(财税[2002]208号)5、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 8000 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串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对 2005 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 年 1 月l日起按上述政策规定执行,原政策优惠规定停止执行。(财税„ 2005‟186 号)
上述优惠政策审批期限为 2006 年1月l日至 2008年12月31日税收优惠政策在 2008 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 年期满为止。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如果企业既适用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财税„ 2005‟186 号)
(二)企业所得税
1、办服务型企业和新办商贸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止,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业务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就业职工总数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职工总数×100%)×2。(财税[2002]208号、财税[2003]192号)
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为3年的税收优惠。(财税[2003]192号)
2、服务型和商贸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减免。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止,对现有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外)和现有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3年内按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征30%。(财税[2002]208号、财税[2003]192号)
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为3年 的税收优惠。(财税[2003]192号)
3、兴办经济实体安臵富余人员免税。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除外),凡符合以下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财税[2002]208号、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臵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收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
(4)与安臵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所兴办的经济实体,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为3年的税收优惠。(财税[2003]192号)
(1)批零兼营的商业零售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减税。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止,对于从事商品零售业 务,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采用定额税收优惠办法。即安臵下岗失业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享受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具体扣减额=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数量×2000元/年。当年扣减不足的,可结转下一年继续扣减至2005年底止。(财税[2003]133号、财税[2003]192号)
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为3年的税收优惠。(财税[2003]192号)
(2)小型加工企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扣除。从2003年1月1日起,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2年。(财税[2003]192号)
(3)机关服务中心安臵分流人员减免税。机关服务中心为分流人员新办企业,安臵分流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含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以安臵分流人员为主新办的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臵分流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年。(国税发[2002]32 号)(4)再就业专项补贴收入。纳税人吸纳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财政部劳动保障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07号)中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取得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财税[2004]139号)
4、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臵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裂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 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臵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2)独立核算、产权清嘶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从事工程总承包以外的建筑企业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70%以上(含70%);(4)与安臵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所称的下岗失业人员是指 : 1.固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留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臵的人员;3.固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所称的固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郎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 20 世纪 70、80 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臵回城知识青年和因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固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在国有企业混岗工作的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对特别困难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关闭或依法破产需要安臵的人员,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纳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圈,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所称的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自规定经营活动的企业(财税„ 2005‟186 号)
上述优惠政策审批期限为 2006 年1月l日至 2008年12月31日税收优惠政策在 2008 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 年期满为止。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如企业既适用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又适用其他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适用最优惠的政策,但不能累加执行。(财税„ 2005‟186 号)
(三)个人所得税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免税。从2003年1月1日 起至2005年底止,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02]208号)
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优惠政策条件规定的,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直至期满为止。(财税[2003]192号)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
1、岗失业人员在就业免税。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止,对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财税[2002]208号)
凡在2005年底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从事个人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为3年的税收优惠。(财税[2003]192号)
五、关于新旧政策衔接问题(鲁地税发[2006]36号)
(一)享受原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期满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符合规定条件的,执行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一条的优惠政策,但不包括个人所得税。
(三)对企业兼营其他非免税项目的,能单独核算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单独核算的,应对收入全额征税。
(四)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雇工超过8人(含8人)的,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二条的优惠政策。
(五)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歇业、停业后又重新经营的,享受优惠政策的期限连续计算,最长不超过三年。
(六)营业税抵扣完毕不足抵扣的,应继续抵扣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剩余额度再扣减企业所得税。地方教育附加暂不抵扣。
(七)享受政策期限。企业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次月 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经济实体,自税务机关规定审批主管部门认定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机关受理之日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长不得超过3年。
第四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探析 作者:李庆杰 公海鹏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1期
第五篇: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
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有关问题
一、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具体操作办法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
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衔接工作的有关问题
一、根据•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二十个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穗劳社就„2006‟2号)规定,•再就业优惠证‣审批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即从2009年1月1日起不再发•再就业优惠证‣。
二、根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府„2006‟61号)“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自2006年起开始,政策审批的截止期暂定到2008年底,税费优惠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及国家税务机关有关文件规定,原在2008年12月31日前已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仍按有关规定向相关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年审。持证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享受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继续记录在原•再就业优惠证‣内。
三、持证人享受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累计未满3年的,但•再就业优惠证‣已过有效期,各经办机构继续予以年审。
经年审后延长有效期的•再就业优惠证‣使用到享受满3年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止。“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指在2008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审批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四、上述人员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年审手续时,应如实填写•广州市†再就业优惠证‡年审登记表‣,经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后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再就业优惠证‣年审、补换发手续按原规定执行。
——摘自•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劳社函„2009‟170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一、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至期满。
二、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年1月1日起按上述政策规定执行,原政策优惠规定停止执行。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三)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从事工程总承包以外的建筑企业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70%以上(含70%);
(四)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摘自•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第186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一、可申请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企业实体包括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以下简称“企业”)。
(一)认定申请
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劳动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企业认定申请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持有的•再就业优惠证‣; 2.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3.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4.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
7.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三条、•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企业认定的主管部门为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
三、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一)减免税申请;
(二)•再就业优惠证‣;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
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经济实体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其主管财政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经贸部门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具体办法按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执行。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 4.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
5.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 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3、4、5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6.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7.经济实体职工花名册;
8.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9.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10.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1.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和•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二是由财政部门出具的国有企业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三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具体包括: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实体是否与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经济实体为安置的富余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