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推荐)
打造创业文化 培育创业激情
——某某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随着集团公司外出创业圈占资源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他们有的进行劳务输出,有的则整体“迁徙”,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的职工队伍,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当前政工干部面前一道既绕不开又甩不脱的难题。某某煤矿政研会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把“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作为一项重点工期作常抓不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采取理念教育和先进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观念和创大业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
开展好“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开设创业栏目、组织职工撰写创业论文、征集创业格言,利用《政工天地》、《政工信息》等内部刊物编发专题宣传材料,把走出去创业发展的目的意义讲深讲透,让职工明矿情,知行情,让职工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使职工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把走出去创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加强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宣传,营造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扭转长期以来在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开展了以“三克服三树立”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即克服“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要想富走出去、走出去海阔天空”的观念;克服“怕苦怕难、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业由人创、事在人为”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不创业就无法生存,只有创业才能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唯条件论”,实现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的转变。与此同时矿在三井工业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充分利用画廊、专栏、宣传牌板、黑板报等阵地对广大职工进行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创业》、《首席执行官》、《血总是热的》等创业题材电影,开展“建设我的第二故乡”征文和演讲活动。全矿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致富”、“怎样才能创好业”的创业大讨论,使职工在讨论中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树立创业信心。
发挥好党员干部“走出去”表率带头作用,培养职工创大业意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去了,行动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而解放思想、变更理念是企业创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牢固厚实的关键则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放思想,变更自己的理念。我们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课、干部学习以及办班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清思路,自觉变更理念。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思路和动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创业发展工作中来。矿以迎接建党83周年为契机,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五个模范”活动:即争当与时俱进、变革理念的模范;争当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模范;争当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模范;争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模范和争当实践党的宗旨、争当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模范。通过教育春节刚过首批10余名党员干部抢先报名,离乡背井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程。
二是坚持采取政策扶持和家庭帮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各种福利待遇,使职工争先恐后勇敢地“走出去”。落实创业者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得到舒心。创业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矿提出了“外出创业者是企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口号,制定出台了鼓励干部职工外出创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高五优先”的原则:即收入上高于本部同类工种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党员、优先输送培训、优先评比先进、优先选聘干部、优先享受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真正让创业者“香”起来,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刺激和引发更多的职工外出创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业竞赛、评选“创业明星”、“创业功臣”等活动,营造“创业光荣、守业可耻”的浓厚氛围。政工部门利用内部刊物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创业模范、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激情,许多职工心想通了,气理顺了,纷纷喊出了“外出创业有我一个”的响亮的口号,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走出去”。矿掘进七区青工小胡原打算今年五一结婚,但是出于对创业的理解和支持,他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并于婚庆前20天踏上了西去的征程;原来一心准备“出征”的原采煤八区职工吴书强在打点完行囊后妻子突然患病,急需手术,这时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党员姚立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代工友外出创业,留下了一段“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姚立君代友创业”的煤海佳话。
三是坚持采取各类培训和强体固本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巨大的创业“磁场”,确保“走出去”职工留得下干得好。
坚持学习和培训“两条线”推进,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心理素质的训练。这主要体现在增强职工外出创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我们通过调研后发现,部分干部职工对外出创来存在顾虑的原因在于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走出去”缺乏信心。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邀请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来矿开展讲座,重点传授“如何在外地创业”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通过兄弟单位扎根异地取得不俗成绩的事实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矿党政考虑到进一步帮助职工提高技能一方面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外出员工的底气,矿采取脱产培训和业余辅导的办法,利用职工学校开设专门的课堂进行集中学习,同时还调来了当地详细的地质资料,通过图片和音像讲解,给职工带来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再次是执行力的训练。我们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研读《西点法则》这本书活动,提出“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要求,大力营造“服从是一种美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全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军事化的品行习练,并把创业发展的内容列入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切实增强执行的效果,使创业发展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深入人心。
坚持创业和守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我们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本部的安全生产经营,力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年一上手,对全矿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扎口管理,制定了分井考核管理规定,对制造成本11项指标和33项可控制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并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建立健全了成本费用包保责任体系。另外还按照科学、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11个机关科室,精简168名机关干部;并针对部分辅助单位人员“人浮于事”等不利因素,打破单位、工种界限,采取并区、合岗、岗位承包等方式,分流152名辅助职工充实到采掘一线。2004年全矿实现原煤生产260万多吨,安全周期进一步延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本部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外部职工的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千方百计打响外部创业的品牌。今年以来,矿领导先后到山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实地考察异地合作办矿事宜,与山西凤凰台等3个煤矿签定了合作开采合同;在甘肃平凉圈占了1亿吨煤炭资源,成立了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如何在外出创业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在400多名外出职工中开展了“一面党员一面旗帜、一名职工一张“名片”活动,重合同、守信用;重团结、讲奉献,用实际行动精心打造企业流动“名片”。3月上旬,山西临汾出现大幅降温,为防止井下防尘管路冻结,开拓一区二队队长彭海平、技术员邵如松带头将棉袄拖下裹在管路上,穿着单薄的衣衫坚持与工友们并肩战斗;党员丁传银为抢修水管故障,浑身湿透了,上井后衣服已经结成一层厚厚的冰雹,膝盖不能弯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用无私奉献精神奏响了一曲新时期徐矿人的动人乐章。远赴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创业的开拓一区副区长王长明坚持从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入手,出台了《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等20多项“小立法”,并严格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安全生产健康运行。他所率领的掘进队伍今年5、6两个月安全进尺140米,质量达到部级水平,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在天山大漠打响了徐矿品牌,站稳了脚跟,外出职工的收入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涨,月收入比本部职工高出千元以上,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走出去”创业的决心,我矿外出创业从绢绢细流推波助澜化作了滚滚大潮。
第二篇: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某某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随着集团公司外出创业圈占资源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他们有的进行劳务输出,有的则整体“迁徙”,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的职工队伍,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当前政工干部面前一道既绕不开又甩不脱的难题。某某煤矿政研会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把“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作为一项重点工期作常抓不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一是坚持采取理念教育和先进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观念和创大业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开展好“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开设创业栏目、组织职工撰写创业论文、征集创业格言,利用《政工天地》、《政工信息》等内部刊物编发专题宣传材料,把走出去创业发展的目的意义讲深讲透,让职工明矿情,知行情,让职工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使职工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把走出去创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加强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宣传,营造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扭转长期以来在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开展了以“三克服三树立”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即克服“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要想富走出去、走出去海阔天空”的观念;克服“怕苦怕难、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业由人创、事在人为”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不创业就无法生存,只有创业才能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唯条件论”,实现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的转变。与此同时矿在三井工业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充分利用画廊、专栏、宣传牌板、黑板报等阵地对广大职工进行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创业》、《首席执行官》、《血总是热的》等创业题材电影,开展“建设我的第二故乡”征文和演讲活动。全矿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致富”、“怎样才能创好业”的创业大讨论,使职工在讨论中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树立创业信心。发挥好党员干部“走出去”表率带头作用,培养职工创大业意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去了,行动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而解放思想、变更理念是企业创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牢固厚实的关键则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放思想,变更自己的理念。我们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课、干部学习以及办班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清思路,自觉变更理念。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思路和动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创业发展工作中来。矿以迎接建党83周年为契机,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五个模范”活动:即争当与时俱进、变革理念的模范;争当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模范;争当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模范;争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模范和争当实践党的宗旨、争当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模范。通过教育春节刚过首批10余名党员干部抢先报名,离乡背井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程。二是坚持采取政策扶持和家庭帮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各种福利待遇,使职工争先恐后勇敢地“走出去”。落实创业者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得到舒心。创业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矿提出了“外出创业者是企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口号,制定出台了鼓励干部职工外出创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高五优先”的原则:即收入上高于本部同类工种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党员、优先输送培训、优先评比先进、优先选聘干部、优先享受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真正让创业者“香”起来,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刺激和引发更多的职工外出创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业竞赛、评选“创业明星”、“创业功臣”等活动,营造“创业光荣、守业可耻”的浓厚氛围。政工部门利用内部刊物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创业模范、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激情,许多职工心想通了,气理顺了,纷纷喊出了“外出创业有我一个”的响亮的口号,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走出去”。矿掘进七区青工小胡原打算今年五一结婚,但是出于对创业的理解和支持,他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并于婚庆前20天踏上了西去的征程;原来一心准备“出征”的原采煤八区职工吴书强在打点完行囊后妻子突然患病,急需手术,这时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党员姚立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代工友外出创业,留下了一段“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姚立君代友创业”的煤海佳话。落实创业者家庭帮扶工作,让他们走得放心。矿党政倾情为外出创业者搞好服务工
作,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家庭实施帮扶,尽可能地使外出人员离家走得安心,在外干得欢心。矿广泛开展了为创业者服务竞赛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联系群众的优势,对外出人员家庭实行包保结对子,组织志愿者为外出创业者搞好服务。矿相关部门建立了外出创业人员档案,对其家庭成员、住址、电话号码、具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详细登记造册,承诺“您只
需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推出了服务零距离,切实做到家属有病必访、节日必访、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对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组织捐助、救济,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外出创业者本人的关怀上,为让创业者生活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在他们出发前准备了被子、脸盆等生活日常用品,同时准备了电视机、VCD等“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班余文化生活。矿领导带着全矿干部职工的祝福多次奔赴三晋大地看望慰问当地的创业者们,向他们发出了“致外出创业者的一封信”,给他们带去了企业的温暖。同时考虑到当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实际情况,从各个科室收集了近期的报纸为他们送去;矿还从保护外出创业者的基本权利出发,尽可能多地为他们争取福利待遇,确保工资奖金按时足额发放。所有这些举措对外出创业队伍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职工们甩开膀子迈出了创业坚实的步伐。三是坚持采取各类培训和强体固本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巨大的创业“磁场”,确保“走出去”职工留得下干得好。坚持学习和培训“两条线”推进,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心理素质的训练。这主要体现在增强职工外出创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我们通过调研后发现,部分干部职工对外出创来存在顾虑的原因在于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走出去”缺乏信心。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邀请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来矿开展讲座,重点传授“如何在外地创业”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通过兄弟单位扎根异地取得不俗成绩的事实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矿党政考虑到进一步帮助职工提高技能一方面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外出员工的底气,矿采取脱产培训和业余辅导的办法,利用职工学校开设专门的课堂进行集中学习,同时还调来了当地详细的地质资料,通过图片和音像讲解,给职工带来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再次是执行力的训练。我们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研读《西点法则》这本书活动,提出“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要求,大力营造“服从是一种美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全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军事化的品行习练,并把创业发展的内容列入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切实增强执行的效果,使创业发展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深入人心。坚持创业和守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我们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本部的安全生产经营,力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年一上手,对全矿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扎口管理,制定了分井考核管理规定,对制造成本11项指标和33项可控制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并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建立健全了成本费用包保责任体系。另外还按照科学、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11个机关科室,精简168名机关干部;并针对部分辅助单位人员“人浮于事”等不利因素,打破单位、工种界限,采取并区、合岗、岗位承包等方式,分流152名辅助职工充实到采掘一线。2004年全矿实现原煤生产260万多吨,安全周期进一步延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本部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外部职工的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千方百计打响外部创业的品牌。今年以来,矿领导先后到山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实地考察异地合作办矿事宜,与山西凤凰台等3个煤矿签定了合作开采合同;在甘肃平凉圈占了1亿吨煤炭资源,成立了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如何在外出创业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在400多名外出职工中开展了“一面党员一面旗帜、一名职工一张“名片”活动,重合同、守信用;重团结、讲奉献,用实际行动精心打造企业流动“名片”。3月上旬,山西临汾出现大幅降温,为防止井下防尘管路冻结,开拓一区二队队长彭海平、技术员邵如松带头将棉袄拖下裹在管路上,穿着单薄的衣衫坚持与工友们并肩战斗;党员丁传银为抢修水管故障,浑身湿透了,上井后衣服已经结成一层厚厚的冰雹,膝盖不能弯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用无私奉献精神奏响了一曲新时期徐矿人的动人乐章。远赴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创业的开拓一区副区长王长明坚持从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入手,出台了《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等20多项“小立法”,并严格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安全生产健康运行。他所率领的掘进队伍今年5、6两个月安全进尺140米,质量达到部级水平,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在天山大漠打响了徐矿品牌,站稳了脚跟,外出职工的收入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涨,月收入比本部职工高出千元以上,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走出去”创业的决心,我矿外出创业从绢绢细流推波助澜化作了滚滚大潮。
第三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千百工程”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千百工程”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市倡导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实施“千百工程”,即培育职业农民1000名、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专业化服务组织100家。
记者14日获悉,市政府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就家庭农场生产面积、如何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优先支持职业农民创业
《方案》鼓励专业种养大户、返乡青年、农民技术员成为职业农民,要求每个县(市、区)培养职业农民100名,其中40周岁以下的青年占70%以上,中专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方案》强调,相关部门要对职业农民进行免费的学历教育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此外,各地还要建立职业农民创业支持机制,共青团开展的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妇联开展的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计划都要向职业农民倾斜。引导职业农民积极参与“南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和表彰。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先支持职业农民创业。
家庭农场生产面积不少于百亩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方案》倡导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组建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品牌销售。
《方案》鼓励各地各部门参照有关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每个县(市、区)至少培养家庭农场10个。按照要求,家庭农场生产面积至少在100亩以上,家庭成员或用工达到6人以上。各涉农部门针对农林牧渔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相应制定建设标准。鼓励家庭农场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成为法人型经营主体。引导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各县(市、区)要培养示范社10家以上,示范社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主产品统一销售率达到80%以上,示范社成员从事该行业的收入比当地未入社、从事同一行业人员的收入同比高出30%以上。这是《方案》关于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各地还要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联管”制度,农业、工商、金融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信息交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机制。认真落实合作社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财政涉农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经营性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
推广建瓯富农植保等专业化服务模式,以提高农业各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方案》称,这些专业服务组织,可以是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或志愿服务组织。
按照要求,各县(市、区)在种子种苗、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病虫害统防统治、市场流通等领域,要培育发展10家以上农业经营性或公益性专业服务组织,并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企业按政策免征营业税。
让农民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重点发展种养业产前和产后服务、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产业。
除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方案》还要求各地探索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规范管理的制度办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上市、资产重组等途径组建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
第四篇:【新农村】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新农村】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作者: 稿源: 甘肃日报2012-06-14 05:
51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本报永昌讯(记者陈泳)永昌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完善创业辅导机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目前,全县已有3500多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其中具备一定规模,提供10人以上就业岗位的回乡创业典型500余人,带动就业8000多人。
永昌县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在6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经济支撑。该县还不断加快县域工业企业发展速度,通过推进永昌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朱王堡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园区、氟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等“四大园区”建设,使县内各类工业企业达到6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家,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永昌县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并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工熟悉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创业负担,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该县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手续代办等服务,降低农民工回乡创业成本。目前,永昌县农民创业享受民营经济的全部优惠政策,农民创业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创业的全部优惠政策。
第五篇: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镇安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时间:2011-11-15 11:01:57 作者:就业办浏览量:7
镇安县就业管理局按照“安置一名下岗职工,解决一户实际困难,促进一方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从制度、政策、资金、培训平台等多方面加大对下岗职工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目前全县已有294名下岗职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94家,同时还带动了农村8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镇安县就业管理局建立了下岗职工创办实体的“绿色通道”,在办理注册登记、项目申请、土地使用等方面简化相关手续,同时,主动帮助申请国家政策性资金,及时协调小额贷款或贴息贷款等信贷支持,使下岗职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各乡镇还建立了下岗职工登记站,落实帮扶政策和维权服务。
镇安县城下岗职工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原在县缫丝厂上班,因缫丝厂倒闭下岗在家没有工作,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初,陈国洪、文炜夫妻俩参加了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烹饪技术培训班,在县就业管理局的帮助下贷款4万多元,办起了“迎宾农家乐”,现在月收入1万多元,生意十分红火。据了解,像陈国洪、文炜这样受益于再就业工程而重新当上小老板的下岗职工,在镇安县已有294名,他们把在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上学到的技术,兴办餐饮、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起一批个体经济组织。
文:赵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