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实施思想先导工程建设积极寻求创业发展新思路
文章标题:大力实施思想先导工程建设积极寻求创业发展新思路
大力实施思想先导工程建设积极寻求创业发展新思路
企业实现科学、安全、和谐发展,需要思想上的匹配和引导。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引领事业前进的最根本动力。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更新了,认识到位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当前,我们要破除影响企业跨越发展的思想障碍,就必须大力实施思想先导工程,努力在创业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执行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升华认识,积极寻求创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因工作职责和任务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一名员工在职责和任务面前都要注意将这种压力及时准确全面地承接下来。首先要做到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的“责任田”的四至,防止缺位、失位,这里面包括党风廉政责任、安全责任、生产责任、治安责任、文明建设、团结和谐的责任等等。要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要求,对各自责任量化分级;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责任在肩就要勇于承担。工作顺利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工作失利的时候,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始终对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工作充满信心;三是要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对因失职、失察、不作为的行为要严肃追究。对领导干部定期进行履职情况综合评定;四是建立起履职激励机制。今年初,我们首先在党群线实行党支部工作动态积分排名制。这种方法将在试行取得经验后推广至全矿管理干部。各位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守土有责”,人人尽责,百舸争流,这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二要强化规则意识。不拟规矩,难成方圆,要成就方圆,必须依据规矩。规则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大家一是心中要有标准,不能随遇而安。做到有标准可以依据;二是要有高标准要求,不能小成即安;三是要能持续地坚守标准,不能一日曝十日寒;四是要强化规则的刚性,不能随意调整。要严格规则的制定、修改、废止程序。今年,我们将在总结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把一些较好的做法通过制度、规则的形成加以固定。质量标准化建设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职工规范教育的延伸递进活动将进一步落到实处并有形象进度。班前会规范,“十有”规范,手指口述规范,准军事化管理已经全面施行并确保取得实效。用规则意识来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发展方向。五是要有创建标准规则的勇气。我们将在安全教育等1至2个方面创造出“垞城标准”。三要强化创新争先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面对垞城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去创新就会连安于现状而不可得。要建立起创新激励机制,用制度保护激励创新。我们将对王光普、大海等现有进行重新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并着手建立一批富有各自特色的、学习室、创新沙龙。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发明创造以及对管理体制、生产技能的改进,用职工姓名命名一批创新项目、创新工具、创新思路;把创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范围;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变,积极推动课题挂牌、招标的计划、考核。对创新人员要满腔热情的予以支持。人不分干部职工,地不分井上井下,线不分安全、生产、经营、政工,事不论大小,只要在创新上取得成绩,就是值得自豪的垞城之星。采取一切措施,尽一切可能,让创新者的名号响起来,创新者的腰包鼓起来,最终使创新者的队伍多起来,创新者的步伐快起来。四要强化市场意识。引导职工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分配观念,克服等靠要、看摊守业、归咎于外、归咎于客观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增收靠创收的市场化意识,学习市场知识,顺应市场规则,促进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会生存的办法,找到发展的出路。五要强化执行意识。作为企业,再宏伟的战略目标,再完善的操作方案,如果得不到强有力地执行,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提高执行力,最关键的是抓住落实这个根本。突出抓好过程控制,强化工作督办力度。强化计划任务的科学衡定和预见准确程度。执行任务和计划要多找办法,少找借口。工作规划再好,措施再得力,制度再完善,不抓落实都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我们的决策定一项是一项,项项算数;我们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就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狠抓落实重要性的认识,把贯彻落实矿党政的决策部署作为工作目标,把狠抓落实作为不懈追求,把落实效果作为衡量工作的标杆,争当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抓好落实的领导者。带头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的抓好落实,亲历亲为,抓出成效。六要强化危机意识。垞城煤矿在2007年将迎来令人为之一振的收获。无论从产量还是煤炭,都是垞城发展历史上充满希望的年份。但居安思危才能常胜不殆。我们清醒地看到,相比较兄弟矿井、先进单位,我们垞城是在零公里标志牌以外起步。职工的规范意识还很淡薄,稍第二篇: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推荐)
打造创业文化 培育创业激情
——某某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随着集团公司外出创业圈占资源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他们有的进行劳务输出,有的则整体“迁徙”,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的职工队伍,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当前政工干部面前一道既绕不开又甩不脱的难题。某某煤矿政研会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把“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作为一项重点工期作常抓不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采取理念教育和先进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观念和创大业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
开展好“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开设创业栏目、组织职工撰写创业论文、征集创业格言,利用《政工天地》、《政工信息》等内部刊物编发专题宣传材料,把走出去创业发展的目的意义讲深讲透,让职工明矿情,知行情,让职工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使职工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把走出去创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加强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宣传,营造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扭转长期以来在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开展了以“三克服三树立”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即克服“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要想富走出去、走出去海阔天空”的观念;克服“怕苦怕难、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业由人创、事在人为”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不创业就无法生存,只有创业才能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唯条件论”,实现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的转变。与此同时矿在三井工业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充分利用画廊、专栏、宣传牌板、黑板报等阵地对广大职工进行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创业》、《首席执行官》、《血总是热的》等创业题材电影,开展“建设我的第二故乡”征文和演讲活动。全矿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致富”、“怎样才能创好业”的创业大讨论,使职工在讨论中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树立创业信心。
发挥好党员干部“走出去”表率带头作用,培养职工创大业意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去了,行动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而解放思想、变更理念是企业创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牢固厚实的关键则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放思想,变更自己的理念。我们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课、干部学习以及办班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清思路,自觉变更理念。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思路和动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创业发展工作中来。矿以迎接建党83周年为契机,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五个模范”活动:即争当与时俱进、变革理念的模范;争当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模范;争当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模范;争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模范和争当实践党的宗旨、争当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模范。通过教育春节刚过首批10余名党员干部抢先报名,离乡背井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程。
二是坚持采取政策扶持和家庭帮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各种福利待遇,使职工争先恐后勇敢地“走出去”。落实创业者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得到舒心。创业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矿提出了“外出创业者是企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口号,制定出台了鼓励干部职工外出创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高五优先”的原则:即收入上高于本部同类工种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党员、优先输送培训、优先评比先进、优先选聘干部、优先享受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真正让创业者“香”起来,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刺激和引发更多的职工外出创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业竞赛、评选“创业明星”、“创业功臣”等活动,营造“创业光荣、守业可耻”的浓厚氛围。政工部门利用内部刊物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创业模范、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激情,许多职工心想通了,气理顺了,纷纷喊出了“外出创业有我一个”的响亮的口号,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走出去”。矿掘进七区青工小胡原打算今年五一结婚,但是出于对创业的理解和支持,他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并于婚庆前20天踏上了西去的征程;原来一心准备“出征”的原采煤八区职工吴书强在打点完行囊后妻子突然患病,急需手术,这时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党员姚立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代工友外出创业,留下了一段“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姚立君代友创业”的煤海佳话。
三是坚持采取各类培训和强体固本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巨大的创业“磁场”,确保“走出去”职工留得下干得好。
坚持学习和培训“两条线”推进,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心理素质的训练。这主要体现在增强职工外出创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我们通过调研后发现,部分干部职工对外出创来存在顾虑的原因在于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走出去”缺乏信心。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邀请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来矿开展讲座,重点传授“如何在外地创业”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通过兄弟单位扎根异地取得不俗成绩的事实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矿党政考虑到进一步帮助职工提高技能一方面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外出员工的底气,矿采取脱产培训和业余辅导的办法,利用职工学校开设专门的课堂进行集中学习,同时还调来了当地详细的地质资料,通过图片和音像讲解,给职工带来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再次是执行力的训练。我们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研读《西点法则》这本书活动,提出“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要求,大力营造“服从是一种美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全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军事化的品行习练,并把创业发展的内容列入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切实增强执行的效果,使创业发展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深入人心。
坚持创业和守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我们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本部的安全生产经营,力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年一上手,对全矿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扎口管理,制定了分井考核管理规定,对制造成本11项指标和33项可控制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并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建立健全了成本费用包保责任体系。另外还按照科学、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11个机关科室,精简168名机关干部;并针对部分辅助单位人员“人浮于事”等不利因素,打破单位、工种界限,采取并区、合岗、岗位承包等方式,分流152名辅助职工充实到采掘一线。2004年全矿实现原煤生产260万多吨,安全周期进一步延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本部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外部职工的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千方百计打响外部创业的品牌。今年以来,矿领导先后到山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实地考察异地合作办矿事宜,与山西凤凰台等3个煤矿签定了合作开采合同;在甘肃平凉圈占了1亿吨煤炭资源,成立了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如何在外出创业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在400多名外出职工中开展了“一面党员一面旗帜、一名职工一张“名片”活动,重合同、守信用;重团结、讲奉献,用实际行动精心打造企业流动“名片”。3月上旬,山西临汾出现大幅降温,为防止井下防尘管路冻结,开拓一区二队队长彭海平、技术员邵如松带头将棉袄拖下裹在管路上,穿着单薄的衣衫坚持与工友们并肩战斗;党员丁传银为抢修水管故障,浑身湿透了,上井后衣服已经结成一层厚厚的冰雹,膝盖不能弯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用无私奉献精神奏响了一曲新时期徐矿人的动人乐章。远赴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创业的开拓一区副区长王长明坚持从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入手,出台了《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等20多项“小立法”,并严格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安全生产健康运行。他所率领的掘进队伍今年5、6两个月安全进尺140米,质量达到部级水平,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在天山大漠打响了徐矿品牌,站稳了脚跟,外出职工的收入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涨,月收入比本部职工高出千元以上,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走出去”创业的决心,我矿外出创业从绢绢细流推波助澜化作了滚滚大潮。
第三篇:【新农村】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新农村】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作者: 稿源: 甘肃日报2012-06-14 05:
51永昌大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
本报永昌讯(记者陈泳)永昌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完善创业辅导机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目前,全县已有3500多名农民工回乡创业,其中具备一定规模,提供10人以上就业岗位的回乡创业典型500余人,带动就业8000多人。
永昌县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在6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了经济支撑。该县还不断加快县域工业企业发展速度,通过推进永昌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朱王堡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园区、氟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等“四大园区”建设,使县内各类工业企业达到6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家,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永昌县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并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工熟悉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为了切实减轻农民的创业负担,解决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该县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手续代办等服务,降低农民工回乡创业成本。目前,永昌县农民创业享受民营经济的全部优惠政策,农民创业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创业的全部优惠政策。
第四篇: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
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某某煤矿大力实施创业文化培育工程纪实随着集团公司外出创业圈占资源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他们有的进行劳务输出,有的则整体“迁徙”,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的职工队伍,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当前政工干部面前一道既绕不开又甩不脱的难题。某某煤矿政研会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把“打造创业文化,培育创业激情”作为一项重点工期作常抓不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一是坚持采取理念教育和先进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观念和创大业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必须要“走出去”。开展好“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开设创业栏目、组织职工撰写创业论文、征集创业格言,利用《政工天地》、《政工信息》等内部刊物编发专题宣传材料,把走出去创业发展的目的意义讲深讲透,让职工明矿情,知行情,让职工明白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使职工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把走出去创业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加强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宣传,营造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扭转长期以来在部分干部职工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开展了以“三克服三树立”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即克服“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要想富走出去、走出去海阔天空”的观念;克服“怕苦怕难、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业由人创、事在人为”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不创业就无法生存,只有创业才能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职工摒弃“唯条件论”,实现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的转变。与此同时矿在三井工业广场制作了大型宣传喷绘,充分利用画廊、专栏、宣传牌板、黑板报等阵地对广大职工进行走出去创业主题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创业》、《首席执行官》、《血总是热的》等创业题材电影,开展“建设我的第二故乡”征文和演讲活动。全矿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致富”、“怎样才能创好业”的创业大讨论,使职工在讨论中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树立创业信心。发挥好党员干部“走出去”表率带头作用,培养职工创大业意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去了,行动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而解放思想、变更理念是企业创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牢固厚实的关键则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放思想,变更自己的理念。我们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课、干部学习以及办班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理清思路,自觉变更理念。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思路和动力,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创业发展工作中来。矿以迎接建党83周年为契机,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五个模范”活动:即争当与时俱进、变革理念的模范;争当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模范;争当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的模范;争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模范和争当实践党的宗旨、争当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模范。通过教育春节刚过首批10余名党员干部抢先报名,离乡背井踏上了外出创业的征程。二是坚持采取政策扶持和家庭帮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各种福利待遇,使职工争先恐后勇敢地“走出去”。落实创业者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得到舒心。创业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排头兵,矿提出了“外出创业者是企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口号,制定出台了鼓励干部职工外出创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高五优先”的原则:即收入上高于本部同类工种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党员、优先输送培训、优先评比先进、优先选聘干部、优先享受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真正让创业者“香”起来,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刺激和引发更多的职工外出创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创业竞赛、评选“创业明星”、“创业功臣”等活动,营造“创业光荣、守业可耻”的浓厚氛围。政工部门利用内部刊物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创业模范、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激发广大职工的创业激情,许多职工心想通了,气理顺了,纷纷喊出了“外出创业有我一个”的响亮的口号,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走出去”。矿掘进七区青工小胡原打算今年五一结婚,但是出于对创业的理解和支持,他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并于婚庆前20天踏上了西去的征程;原来一心准备“出征”的原采煤八区职工吴书强在打点完行囊后妻子突然患病,急需手术,这时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中考的党员姚立君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代工友外出创业,留下了一段“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姚立君代友创业”的煤海佳话。落实创业者家庭帮扶工作,让他们走得放心。矿党政倾情为外出创业者搞好服务工
作,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家庭实施帮扶,尽可能地使外出人员离家走得安心,在外干得欢心。矿广泛开展了为创业者服务竞赛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联系群众的优势,对外出人员家庭实行包保结对子,组织志愿者为外出创业者搞好服务。矿相关部门建立了外出创业人员档案,对其家庭成员、住址、电话号码、具体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详细登记造册,承诺“您只
需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推出了服务零距离,切实做到家属有病必访、节日必访、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对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组织捐助、救济,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外出创业者本人的关怀上,为让创业者生活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在他们出发前准备了被子、脸盆等生活日常用品,同时准备了电视机、VCD等“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班余文化生活。矿领导带着全矿干部职工的祝福多次奔赴三晋大地看望慰问当地的创业者们,向他们发出了“致外出创业者的一封信”,给他们带去了企业的温暖。同时考虑到当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实际情况,从各个科室收集了近期的报纸为他们送去;矿还从保护外出创业者的基本权利出发,尽可能多地为他们争取福利待遇,确保工资奖金按时足额发放。所有这些举措对外出创业队伍起到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职工们甩开膀子迈出了创业坚实的步伐。三是坚持采取各类培训和强体固本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巨大的创业“磁场”,确保“走出去”职工留得下干得好。坚持学习和培训“两条线”推进,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心理素质的训练。这主要体现在增强职工外出创业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我们通过调研后发现,部分干部职工对外出创来存在顾虑的原因在于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走出去”缺乏信心。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邀请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来矿开展讲座,重点传授“如何在外地创业”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通过兄弟单位扎根异地取得不俗成绩的事实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矿党政考虑到进一步帮助职工提高技能一方面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外出员工的底气,矿采取脱产培训和业余辅导的办法,利用职工学校开设专门的课堂进行集中学习,同时还调来了当地详细的地质资料,通过图片和音像讲解,给职工带来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再次是执行力的训练。我们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研读《西点法则》这本书活动,提出“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的要求,大力营造“服从是一种美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对全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军事化的品行习练,并把创业发展的内容列入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切实增强执行的效果,使创业发展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深入人心。坚持创业和守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我们做好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本部的安全生产经营,力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今年一上手,对全矿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扎口管理,制定了分井考核管理规定,对制造成本11项指标和33项可控制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并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挂钩,建立健全了成本费用包保责任体系。另外还按照科学、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11个机关科室,精简168名机关干部;并针对部分辅助单位人员“人浮于事”等不利因素,打破单位、工种界限,采取并区、合岗、岗位承包等方式,分流152名辅助职工充实到采掘一线。2004年全矿实现原煤生产260万多吨,安全周期进一步延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本部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外部职工的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千方百计打响外部创业的品牌。今年以来,矿领导先后到山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实地考察异地合作办矿事宜,与山西凤凰台等3个煤矿签定了合作开采合同;在甘肃平凉圈占了1亿吨煤炭资源,成立了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如何在外出创业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在400多名外出职工中开展了“一面党员一面旗帜、一名职工一张“名片”活动,重合同、守信用;重团结、讲奉献,用实际行动精心打造企业流动“名片”。3月上旬,山西临汾出现大幅降温,为防止井下防尘管路冻结,开拓一区二队队长彭海平、技术员邵如松带头将棉袄拖下裹在管路上,穿着单薄的衣衫坚持与工友们并肩战斗;党员丁传银为抢修水管故障,浑身湿透了,上井后衣服已经结成一层厚厚的冰雹,膝盖不能弯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用无私奉献精神奏响了一曲新时期徐矿人的动人乐章。远赴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创业的开拓一区副区长王长明坚持从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入手,出台了《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等20多项“小立法”,并严格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促进安全生产健康运行。他所率领的掘进队伍今年5、6两个月安全进尺140米,质量达到部级水平,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在天山大漠打响了徐矿品牌,站稳了脚跟,外出职工的收入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涨,月收入比本部职工高出千元以上,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走出去”创业的决心,我矿外出创业从绢绢细流推波助澜化作了滚滚大潮。
第五篇: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 提升劳务经济开发层次
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 提升劳务经济开发层次
邹海森 杨明杏 黄望林
2008年第6期 ——经济建设
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完成原始积累后,带着资金、技术、项目等返乡创业,已成为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开发的一个新亮点。最近,我们就回归创业对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营造鼓励引导回归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推动回归创业工作等问题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回归创业对劳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在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中,注重鼓励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近3年回归创业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6791个,投资总额140.1亿元,吸纳劳动力49.1万人。其中,2007年由回归人员创办或领办投资额超过10万元的企业达到3764个,投资总额47.4亿元,吸纳就业农村劳动力19.5万人。目前,我省回归创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外出务工潮”与“返乡创业潮”对流,输出与回流良性互动的“劳务共振效应”。农民外出务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回归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这种“加法”式转移向“乘法”式转移的变化,对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往往是先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创办的企业一般用工量大、就业门槛低,因而吸纳了大批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据调查,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企业平均可以带动15人就业,回归创业企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如,武汉市黄陂区近几年就近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70%进入了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办的实体。
——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促进了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地区集中和就地优化配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例如,通城县实施“回归工程”,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3年的15家发展到现在的44家,在建的还有10家,其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
——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既熟悉农业农村情况,又经受过市场经济和城市工业文明的陶冶,思路开阔、勇于进取。他们回归创业的一个重要投资领域是现代农业。这既为农业发展带来资金、技术,更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沙洋县刘兵外出务工赚取了“第一桶金”后,回到家乡高阳镇创办沙洋县科牧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户分散养母牛、基地集中养小牛、公司统一售肥牛”的经营模式养殖肉牛,带动了全镇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已有335户农户饲养肉牛,养殖优良繁育母牛650头,户平年增收4500元。
——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盘活了地方的存量资产,扩大了经济规模,增加了税收来源和财政收入。据统计,咸宁市回归创业企业所创利税,已占到全市两税比重的1/10左右。十堰市近3年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实现利润13亿元,每年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
——促进了农村文明、和谐。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和市场,也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观念。他们在家乡创业兴业,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了整个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一些地方高度重视回归创业工作,通过营造舆论氛围、改善政策条件、构建发展平台、净化行政环境等途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推动了回归创业工作顺利开展。总结和推广这些成功经验,对推进全省回归创业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浓厚的舆论氛围。浓厚的舆论氛围是推进回归创业工作的重要前提。2007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湖北劳务创业之星”的评选表彰活动,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101名劳务创业之星进行了表彰。各市州也普遍开展了相应活动,十堰、仙桃等市开展了“外出致富创业人、回乡办厂带头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孝感市评选表彰了十大创业之星,同时部署各县(市、区)开展相应表彰活动。各级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深入宣传报道。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强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的荣誉感、使命感,为掀起新一轮回归创业热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浓烈的乡情感召。重亲情、友情和乡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不断加大与外出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促使他们回乡创业。湖北明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爱民说,我实在是被家乡的领导感动了,不在家乡做点事情作些回报,就有愧于父老乡亲。他于2006年回到家乡云梦县隔蒲潭镇创办公司,投资1200万元,年产洗涤用品3万吨,销售额1.2亿元,税收500万元,还吸纳农村劳动力200多人就业。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优惠的政策条件。必要的优惠政策是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的重要条件。黄冈、十堰、仙桃等市分别出台了回归创业享受与招商引资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务工人员回归创业。如,云梦县制定实施“鼓励回归创业优惠办法”,2007年全县回归创业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总投资4.9亿元;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4.7亿元;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1.8亿元。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良好的创业平台。一些地方通过建立回归创业园区,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兴业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鄂州市燕矶镇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全国金刚石刀具产业60%的有燕矶人参与。为了发挥这一优势,燕矶镇拿出规划用地1200亩,建立金刚石刀具工业园,吸引外出人员回归创业,目前已入园的金刚石刀具回创企业30余家,总投资2亿元,年创产值5亿元,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年出口2000万美元以上。燕矶“金刚石工业园”已被确定为全省39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推进回归创业需要高效廉洁的行政环境。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往往都有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大中城市务工的经历,对创业的行政环境比较看重。必须从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入手,营造良好的创业软环境,推进回归创业。仙桃市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该市不仅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的硬政策,还特别注重用硬措施整治软环境,使仙桃成为务工农民创业兴业的热土。而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稳定增长,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着力推进农村劳务经济迈向更高层次
实践证明,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缓解省内企业用工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为了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回归创业工作,推动农村劳务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我们建议:未来五年在全省组织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鼓励引导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推动农村劳务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组织实施回归创业工程,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深化思想认识,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奠定思想基础。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是劳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必然现象,也是劳务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作为招商引资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牢牢抓在手中,列入重要议程。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创业,努力培植、宣传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的共识,为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制。要在各级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综合协调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回归创业工程。要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工作经费,使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常年有人主抓、有人负责。二是建立考评机制。把回归创业工程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把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好坏作为评价地方投资环境和干部工作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建立奖惩制度,促进回归创业工程健康发展。三是搞好协调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的综合服务。四是广泛宣传发动。大力表彰一批对本地经济贡献大、安置就业人员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成绩突出的回归创业人士,在政治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
——实施优惠政策,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提供良好条件。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实现“人才回归、信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必须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作保障。例如,用地方面,应搞好统筹规划,尽可能满足回创企业用地需求。融资方面,加大对回归创业人员的信贷扶持,满足回归创业的资金需求。用工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源,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用工需求。
——加强感情联络,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拓展交流渠道。对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档建卡,掌握他们在外发展情况,加强联系和沟通。一是依托传统节日交流。通过激发他们的恋乡情结和创业欲望,把思乡之情化为回归创业之举。二是依托驻外机构和在外民间机构交流。充分发挥各驻外办事处和民间商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家乡与外出人员联系的桥梁和引导回归创业的通道。三是依托亲朋好友交流。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动员亲人回归创业,积极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
——加大服务力度,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营造宽松环境。要切实做好对回归企业的服务工作,帮扶回归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加强信息指导。定期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公布本地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回归创业人员选准投资方向。二是加强投资引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各地的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回归企业投资科技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带动型等行业和领域。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回归企业的办证审批手续要尽量简化,费用要尽量减免。相关职能部门要立足本职,落实鼓励回归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对重点回归创业项目建设,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和工程进度报告制度,为推进回归创业工程提供宽松的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