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设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建设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的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我市有关部门建设一批西安市工程实验室,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现就建设西安市工程实验室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程实验室的基本内涵和定位
(一)工程实验室是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宗旨,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主要依托骨干企业、转制科研机构建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实体。
(二)工程实验室具有专业化、高水平、队伍精干、机制灵活的特点,具备一流的研发实验设施,拥有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形成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显著的自主创新优势和突出的技术特色,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重大工程及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实验验证;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品开发;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工程实验室是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途径,是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的重要保障,是衔接基础研究和产业研发的桥梁,是凝聚、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西安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突破瓶颈制约,支撑产业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合理布局。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需求出发,系统安排,分步实施。
坚持创新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基础和条件,以增量投入带动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持强化保障,力争重点突破。以提高对我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为着眼点,集中力量,力争在一些技术瓶颈制约十分突出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坚持政府引导,提倡多方投入。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元投入、广泛参与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新格局。
三、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我市工程实验室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指南、重点领域及有关具体要求,根据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实际,积极做好我市工程实验室的征集、评审、验收、管理和申报等工作。
(二)西安市工程实验室主要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大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设。申请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长期从事高技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在行业领域具有领先的、超前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具备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和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具有承担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计划的经历;可为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配套和支撑条件。
(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需编写工程实验室申请组建方案,报市发展改革委审核及备案。申请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实验室组建方案应具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方向、任务和目标,有较为突出的技术特色和产业化前景,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申请组建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组建工程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承担单位的科研技术及产业化基础条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开发方向和领域,工程实验室人员组成方案,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工程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和方案布局,工程实验室组建计划进度,工程实验室建设后的规模水平。
(四)工程实验室筹划及建设期为一年,市发展改革委将组织专家对完成建设的单位进行验收和评审,通过后正式命名授牌。
(五)西安市工程实验室的运行和科研经费,主要由依托单位、有关合作单位自筹以及争取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经费解决。工程实验室成立后应积极参与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制,争取承担国家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计划。
(六)对工程实验室承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内领先、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高技术重点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符合国家工程实验室有关条件要求的市工程实验室,市发展改革委将及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升格为国家工程实验室,并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资金支持。
(七)市发展改革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将定期对已批准备案的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我市工程实验室的良性发展。
(八)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期间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市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实际,重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筹划、建设和申报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第二篇: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
附件1:
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是新阶段我市农村科技工作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借鉴福建南平市和宁夏银川市等地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西安市科技局联合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在全市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一、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涉农企业,架起科研成果与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的桥梁,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有利于培育区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其跨越式发展。通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二、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纲要》和《加快西安都市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农业科技科特派员制度从2007年开始,选派一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和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实施农业科技科特派员制度,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壮大一批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二)重点任务
1、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结合我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各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3、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4、搞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5、发展农村中介机构。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的新型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基本满足农村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
6、树立示范典型。通过创建科技示范园、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引导农民群众致富。
7、抓好农民技术素质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各种文化设施,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地区的致富经验,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
8、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
三、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组织和选派
(一)科技特派员的选派范围
包括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专家;从事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的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企业技术骨干以及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农民技术员等。
(二)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条件
1.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
2.具有相应的农业技术专长,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绩显著;
3.有一定的科技服务经验,在农业科研、生产、技术推广领域有突出贡献;
4.具有科技成果或在研科技项目的人员优先选派; 5.身体健康,作风踏实。
(三)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程序
每年由各涉农区(县)科技局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要求,然后由市科技局联合有关部门根据需求情况组织招聘和筛选,初步提出科技特派员基本人选,最后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认定,并向社会公示。市级特派员的服务期限原则上不少于1年。各区县也应结合实际选聘一批区县级特派员配合市级特派员的工作。
四、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模式
一是领办协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科技特派员以合伙人或股份制等方式,创办协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对周边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有偿技术服务。就是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广大农民或农业企业协商合作,并获得合法报酬。
三是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就是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农民、利益共同体开展技术引进、信息传播等科技中介服务。
四是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五是技术无偿服务模式。就是科技特派员把技术成果无偿提供给农民,帮农民致富。
五、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领导协调机构。市上建立由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有关市、区县均应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组织和宏观引导。
(二)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市级科技特派员由市农业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所驻区县共同管理。科技特派员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每年在基层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低于三个月,并建立工作日志、服务反馈卡等制度,科技特派员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年底要进行全面总结。派出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科技特派员安心工作在科技服务第一线,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安排好科技特派员返回后的工作。
(三)建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在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计划期内,每年从科技研发资金安排一定经费,作为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引进、差旅费、补助等。有条件的区县也要相应建立专项资金,对科技特派员的日常工作、项目实施等采取补贴、立项、经费后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
(四)保证措施。
1.对按照计划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予以表彰奖励,并在农业科技项目立项方面优惠,同时补贴一定数量下乡期间的交通、生活费用。
2.按及时总结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验,对工作成绩突出,为服务地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3.市聘农业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另行发放交通费1000元(市外2000元),生活补贴费2000元(市外3000元)。4.农业科技特派员带项目下乡,在申报市级农业科技立项时将优先支持。
二〇〇七年三月一日
第三篇:西安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
西安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称人防工程)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人民防空专业队、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工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称防空地下室)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修建的地下工程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人防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
人防工程建设应当坚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投资与社会筹资相结合
第五条
人防工程属于国防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防工程建设的领导,将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
第六条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是本市人防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人民防空办公室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辖区内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做好辖区内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发展改革、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财政、市政、房管、市容园林、公安、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坚持“谁投资、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加大国家投资建设人防工程的同时,鼓励、支持社会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人防工程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开发利用享受国家、兰州军区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国土、城乡建设等部门,根据人口分布密度、重要经济目标、重点商业设施等战时防护要求,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编制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研究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报省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全市人防工程实行计划管理,由市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市规划等部门,根据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建设计划并统一下达未纳入主城区规划的其他区县,由所在地人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第九条
规划人防工程时,应考虑人防工程与其他地下工程的连接或预留连通口。
第十条
人防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建设主体:
(一)人防指挥所由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从市、区(县)财政预算中安排其中城六区、西安铁路局人防指挥所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会商市财政、市建委等部门给予适当补贴,其他区县人防指挥所建设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所需经费均从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中列支。
(二)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建设经费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和中央财政补贴经费安排。
(三)人民防空专业队工程由组建单位负责建设,医疗救护工程由医用建设工程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的人员和物资掩蔽工程由本单位负责建设,建设经费由建设单位列支。
第十一条
市、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对人防工程所需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予以保障;对人防工程连接城市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信、排污、消防等系统的设施建设,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二条
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含棚改、经适房、廉租房等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和防护等级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含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第(一)项规定以外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三)新建除第(一)项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它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项目,一类设防区按照地上总建筑面积的4%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三类设防区按照地上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以及除工业厂房及其生产性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第十三条
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建设单位在向规划部门报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由人防主管部门对防空地下室的面积、抗力等级、战时用途和防护设计进行审核。
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设计文件未经人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
应建防空地下室应与民用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十五条
防空地下室建设应贯彻“以建为主、以收促建”原则经人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设计方案,原则上不得擅自更改确因下列条件限制不能修建的,报经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应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3米或者地下空间净高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二)在流沙、暗河、基岩埋深浅等地段建设,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防空地下室的;
(三)因建设区域建筑或地下管道设施密集等原因,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四)按规定指标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只占地面首层的局部,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且经济很不合理的。
第十六条
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缴纳标准按物价部门规定执行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人民防空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减免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除国家明确规定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新建幼儿园、学校教学楼等项目,以及省、市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减免的建设项目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减免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第十七条
在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场所修建单建人防工程,必须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并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和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第十八条
单建人防工程属于国防基础设施,由人防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立项审批、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单建人防工程经立项审批后,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等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除国家规定的保密项目和人防特殊要求的项目外,所有单建人防工程项目的发包与承包应当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并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第十九条
单建人防工程所需的建设用地,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单建人防工程专项规划执行人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的,由人防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国防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兼顾人民防空功能,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一)兼顾人防工程等级不低于6级
(二)兼顾人防工程战时功能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确定
(三)兼顾人防工程面积,地下建筑为一层按地下建筑面积50%兼顾人防工程;地下建筑为二层以上(含二层)按基底面积兼顾人防工程。
第二十一条
人防工程的建设,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建设人防工程,有关单位应当按照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人防工程的设计。
(二)人防工程的防护门、密闭门等专用防护设备,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
(三)人防工程实行质量监督制,在开工前1个月,应按规定向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备案手续,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
(四)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纳入城市建设项目的综合验收,实行备案制度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时,应出具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认可文件建设单位未取得人防主管部门认可文件的,城乡建设部门不得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五)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向城乡建设、人民防空等部门移交相关建设项目档案(国家规定的保密项目除外)。
第三章
人防工程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二条
人防工程属国防工程,平时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战时无条件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使用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及房屋所有权证上记载地下建(构)筑物房屋用途时,凡属人防工程的,应标注为“人防工程”。
第二十三条
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责任,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落实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单位应当配备或者指定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人员,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记录,按照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技术规范落实保养措施,使人防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第二十四条
人防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维护管理责任人:
(一)城市公用的人防工程,由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防空地下室由投资者或者使用者负责;
(三)单位人防工程,由工程隶属单位或使用单位负责;
(四)人防工程所属单位,因重组、搬迁、倒闭等原因不能继续管理时,在新的隶属单位确定前,由所在行政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维护
第二十五条
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保持人防工程良好的使用状态和防护能力:
(一)安排专人维护管理人防工程;
(二)每年定期对人防工程的主体结构、设施设备进行自查;
(三)建立人防工程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记录;
(四)落实防汛责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五)接受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门对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六条
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经费按照下列办法予以保障:
(一)人防指挥工程,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二)公用人防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从工程维护管理费中列支;
(三)防空地下室由投资者或使用者出资;
(四)单位人防工程,由工程隶属单位或使用单位出资
第二十七条
人防工程所属单位实施兼并或破产前,应及时向新的接收单位或所在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移交人防工程档案资料,办理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交接手续,并进行备案。
第二十八条
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应当达到下列标准:
(一)工程的结构和防护密闭性能完好;
(二)工程的构配件无锈蚀、损坏;
(三)工程无渗漏;
(四)空气洁净,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五)通风、给排水、供电、通信、消防系统工作正常;
(六)工程的进出道路畅通,通风、出入等孔口的伪装和地面附属设施完好;
(七)防汛设施安全可靠
第二十九条
禁止下列危害人防工程的行为:
(一)向人防工程内及其孔口周围20米范围内排放废水、废气或者倾倒废弃物;
(二)在人防工程内生产或者储存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三)在人防工程安全使用保护范围(距人防工程围护结构5米)内进行采石、取土、钻探、爆破等作业;
(四)堵塞、毁坏、擅自占用人防工程及其出入口;
(五)覆盖、损坏人防工程的测量标志;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危害人防工程安全和使用效能的行为
第三十条
平时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必须遵守人防工程维护、安全、防火等管理规定,不得改变工程主体结构,不得影响人防工程的防护效能平时使用人防工程的单位、个人需要对人防工程进行内部装修的,要事先报经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使用人防工程,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向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申领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
第三十二条
人防工程除保密工程外,应当设立规范统一的标识牌。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人防工程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拆除的,必须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批,并由拆除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不少于原面积、不低于原防护等级的标准补建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补建的,应当按照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标准向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缴纳人防工程建设补偿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规定易地建设。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26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四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
【发布单位】82505
【发布文号】政发[1999]48号 【发布日期】1999-04-05 【生效日期】1999-04-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
(政发〔1999〕48号1999年4月5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力度,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9年起,对我市山区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去年我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中央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要举措。中发〔1998〕15号文件明确要求:“从现在起,坚决制止毁林开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25度以上坡地的退耕还林”。目前,我市山区有20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十分重要。对此,各级领导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宣传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自觉性。特别是山区乡、村,要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同时采取有线广播、办黑板报、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力争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二、明确目标任务,搞好实施规划。根据调查,全市现有25度以上坡耕地20万亩,主要分布在周至、蓝田、长安、户县、临潼、灞桥和阎良区。要本着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予以实施,在2010年以前逐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全市1999年退耕还林任务附后)。各区、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一条沟、一架山、一面坡集中连片治理的原则,编制好总体规划和造林作业设计。
三、三、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实行项目管理,是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的主要措施。各区县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档案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投入由市、区县财政和群众共同分担,其投入比例为5:3:2。市财政的投入主要用于解决造林和种苗材料费用;区县财政投入主要解决退耕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群众投入主要用于抚育、管理等经营活动。在项目资金投入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择优扶持。将计划任务和资金直接同检查验收结果挂钩,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效能。
要按照《 造林技术规程》落实技术责任制,积极推广各项适用先进技术。在组织生产方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树种选择既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又要尊重群众意愿;种苗生产要有超前性,培育良种壮苗;要严格执行《西安市退耕还林苗木质量标准》,提高造林成效。
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将计划任务、总体规划、造林作业设计及批复,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姓名,资金使用情况,检查验收结果,包括苗木品种、来源、质量全部建档记录。同时要积累资料,为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要全面实行工程建设成效检查验收制度。各区县要在当年造林结束后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及总结报告于当年9月底前上报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当年11月底前组织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抽查验收,并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经验及问题进行通报。
四、四、实行分类指导,制定优惠政策。为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各区县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1.以封促退,对高山远山的坡耕地退耕后进行封山育林;2.以调促退,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将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种植经济林;3.以改促退,对25度以下坡地实行坡改梯建设,在保证农民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将坡地全部退耕还林;4.以迁促退,通过移民搬迁减少山区人口和耕地。特别是对黑河流域和其他流域无25度以下耕地的山区群众,各区县政府要逐步进行移民,把群众搬迁至平原或山区河谷平缓地带,将高山、远山的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
制定配套政策,鼓励群众退耕还林。要明确:谁的坡地谁退耕造林,政府给予补助,造林收益归己,50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承包25度以上坡耕地植树造林,谁投资造林谁受益,当地乡镇政府给予支持,林业部门在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要注意妥善安排群众的生产和基本生活问题。在退耕初期,为了解决群众因退耕造成的口粮短缺和收入暂时减少问题,区县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口粮补助,确保群众吃上饭,稳定群众情绪,使退耕还林工程有计划按步骤逐年推进。
五、五、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工负责。退耕还林是一种政府行为,涉及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上将成立由主管林业的副市长任组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林业部门负责工程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和农业税的调整;农业部门负责退耕后的耕地调整工作;水利部门负责25度以下坡地的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区县政府负责统筹解决退耕后群众的口粮短缺问题。各方努力,真正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各区县还要在山区乡镇实行退耕还林领导责任制。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对山区乡镇领导的一项重要政绩来考核。对全面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完成。
今年是我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第一年。各区县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造林和育苗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 西安市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计划任务表
单位:亩.万株
┌──┬───┬───┬───┬───┬───┬───┬───┬───┐
│ │ 合计 │周至县│户 县│长安县│蓝田县│临潼区│阎良区│灞桥区│ ├──┼───┼───┼───┼───┼───┼───┼───┼───┤
│造林│25000 │6000 │2000 │6000 │6000 │3000 │2000 │ ├──┼───┼───┼───┼───┼───┼───┼───┼───┤
│育苗│ 200 │ 30 │ 70 │ 40 │ 30 │ 20 │ 5 │ 5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加强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回迁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加强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回迁工作的实施意见
作者: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发布时间:2010-06-21各区、开发区城改办: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步伐,确保被拆迁群众按时回迁,构建良好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市改造实际,特提出加强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安置回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是城中村改造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关系到广大被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成败,关系到的政府公信力。各区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安置回迁责任。
市城改办主要负责全市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负责改造项目手续办理的审批工作。
各区城改办主要负责本区改造项目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建筑质量工作;负责监督本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资金按计划及时到位;负责本区改造项目安置回迁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安置小区初期的物业管理工作;负责本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各项建审手续申报办理工作,并协调督促投资企业申报改造项目配套开发部分的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办理;督促投资企业做好专项资金的缴纳工作。
街道办、村委会、投资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安置回迁工作责任主体。按照“谁拆迁、谁安置”和“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原则,各区城改办为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责任主体,区城改办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三)建立安置回迁工作责任体系。各区要成立高规格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推行区级领导包抓项目制度;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要明确区城改办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该项目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同时,各区城改办要成立安置回迁科,选调专人负责,积极做好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的各项工作。
(四)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各区城改办是本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质量体系的第一监管单位和责任主体。由区城改办牵头与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共同抓好安置房建设质量工作。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安置房建设中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确保质量,加快进度,为如期安置回迁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安置房进度则是群众回迁的关键。为此,要正确处理加快工程建设速度与确保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既要加快进度,又要确保质量,确保人民使村民按期住上放心房。
(五)安置回迁时限。我市城中村改造被拆迁群众过渡时限是按照从整村拆除时开始签订协议计算时间的。根据安置房结构形式不同,建设周期不同,住宅安置用房属多层建筑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属小高层建筑的,过渡期不得超过24个月;高层建筑以上(33层以下)过渡期限不得超过30个月。
(六)质量监管要求。在市城改办质检站未成立以前,按照市城改办指定的四家质量检测单位,由各区城
改办负责协调各项目进行强制性检测工作,并做好相关资料的备案。同时各区城改办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给在建项目要派驻监察员,全程监督项目单位的安全生产。
(七)编制倒排工期计划。由区城改办根据本区改造项目实际情况,编制每个项目的倒排工期计划。每个项目在整村拆除后,2个月内必须将倒排工期计划上报市城改办。区城改办具体负责倒排工期计划的实施,市城改办将根据倒排工作计划进行监管检查。
(八)实行安置房建设招投标管理。招投标工作由开发商和区城改办共同负责。各区城改办要抓好安置房建设的招投标环节的监管工作,每个项目在整村拆除后2个月内完成安置房建设招投标工作。
(九)商品房销售资金的监管。对安置房未竣工的项目,各区城改办要建立商品房销售款及按揭抵押贷款监管帐户,确保安置房建设资金落到实处。
三、明确标准,按期交房,确保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有序开展
安置房建设应符合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及《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十)安置房建设标准应于商品房标准一样。依据拆迁安置协议,凡实行产权调换或按规定购买的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其产权为全产权。
(十一)安置房住宅部分分为套内部分和公共建筑部分。套内交房标准分为简装、毛坯房两种形式,最终交房形式以开发商与被拆迁户最初签订的协议为准。以简装形式交房的,对于回迁户不要求简装而自行装修的,开发商应按照相应标准退给安置户自行进行装修。安置房公共建设部分应符合我国《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
(十二)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在业主委员会成立前,由区城改办负责招标选定物业管理公司;在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由业主委员会自行选定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区城改办要全程参与组织回迁工作中各种活动的安排。
(十三)安置回迁工作资料的管理。由各区城改办具体负责本区内城中村改造项目各种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并负责会同建设项目法人、工程部、管理部办理建设项目综合交工验收。
四、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措施,采用联席会议制、督察通报制、专项检查考核制、推进例会制、手续代办制度等制度以督促安置房建设工作。
(十四)实行安置房建设周例会、现场会制度。市城改办每周组织进行一次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检查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周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置房建设工作会;由市城改办和各区城改办共同研究解决安置房建设的具体工作和突出问题,交流先进经验,检查落实前一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十五)推行“月通报、季考核、年考评”制度。依据改造计划,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将纳入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大分值比例。各区城改办也要加强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监督检查,准确了解掌握安置房建设情况和安置回迁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尽快解决。市城改办将根据检查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并将通报抄送市、区政府及考评办。
(十六)强化服务意识。各区城改办要实行手续代办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的手续办理工作,并指导协助建设单位完善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加快手续办理工作,提升安置楼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市城改办也将经常性开展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安置房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市城改办各相关处室服务也将进一步简化手续办理环节,减少办事环节,加快手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十七)完善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各区城改办要每月20日前按照要求上报本项目已整村拆除项目安置房建设进度表并报送照片(图片)资料。对于新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每完成一个村的整村拆除,要将该项目安置房建设的选址定点、规划方案、具体楼号进行摸底审核,同时将项目负责人,实施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
(十八)执行情况反馈制度。针对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和事件,各区城改办要及时进行情况反馈。特别是对于整村拆除后3个月安置房还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出现停工2个月以上的项目,要摸清情况,找准原因,尽快解决,及时将未开工及停工原因上报市城改办,不得瞒报、不报。
(十九)加强项目实施单位监管措施。区城改办应与投资商签订安置房建设协议书,监督改造单位按协议实施改造。协议应明确规定安置房建设资金筹集计划、监管资金管理办法、安置房按建设期限、项目改造期限、投资金额,以及违约处理和协议解除等条款。对安置房建设不能顺利实施的投资企业,要按照企业准入制度对其予以清除。
(二十)实行群众参与监管制度。对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区城改办都要挑选3-5名有责任心懂建筑知识的被拆迁代表,由投资企业每月发放工资,参与安置房建设监管工作。从使用者的身份深入安置房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度,负责反馈安置房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十一)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各区城改办在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中要实行监管责任体系,责任追究体系,要按照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要加强工作效能的督查督办。对不能按时完成安置回迁任务区城改办,市办将建议由各区政府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给予严肃的处理。同时,对街道办、投资企业、村委会有意阻扰安置房建设的,市城改办将责成相关部门追究责任。
(二十二)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安置房建设中工作突出,圆满完成安置回迁任务的区和项目单位要予以挂牌支持,重金奖励。对不能完成安置房建设工作,影响安置回迁任务的区,要给予批评、处罚。同时对耽误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安置回迁的投资企业要采取措施予以重罚。市城改办将根据各项目安置房建设情况,停办其项目建设的手续办理工作,必要时将扣除投资企业安置房建设监管资金,并将其清除西安建筑市场。(二十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区城改办要经常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及时向外界通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回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宣传、咨询站,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广泛开展以城中村改造安置楼建设为核心的政策宣传工作,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楼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