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20: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

文 件

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10]93号)精神,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力量。近年来,地区供销社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经营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和引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搞活城乡流通,构建农村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为农服务宗旨,遵循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繁 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供销合作社系统区域联片、协调发展,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到“十二五”末,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在2010年度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销售总额突破 亿元,利润突破 亿元,培育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 家,改造提升经营服务网点 家,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家,带动 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地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实力进入自治区供销社系统前3位。

二、全面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3、加快建立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紧紧围绕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和设施农业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农副产品购销配送网络,积极培育发展流通经营实体和冷链物流系统。在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集散区,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效组织和推进“农超对接”,加快构建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生产加工基地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终端连锁销售为目的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积极开拓区内外和国际市场,组织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到区内外和周边国家设立销售窗口,扩大地区农副产品外销。

4、加快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扩展和延伸。依托供销合作社推动农资网络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确保农资供应、稳定农资市场。支持供销合作社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现有设施承担政府委托的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商业储备、救灾储备任务。

5、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造、整合现有经营服务设施,联合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物流公司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开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逐步形成县市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三位一体”的现代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积极参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农村市场开拓工作,不断拓宽经营服务范围。

6、恢复重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适应循环经济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合理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处理基地,扩大废旧物质的网络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支持供销社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之一,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市场管理和维护,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建立安全稳定、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发挥作用。允许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业务,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取得经营资质。

三、强化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7、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按照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的发展目标,支持供销合作社采取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合等多种形式,引导组建一批专业优势突出、服务功能明显、运作程序规范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鼓励供销合作社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资本、产销关系,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的培训。各县市政府要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或平台,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联合会),并赋予其必要的职能和手段,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效益 和市场竞争力。

8、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推进公益性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政府引导扶持、供销合作社主办、多方参与共建、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在乡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发展一批集农资、日用消费品供应、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和科技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中心),逐步形成以现代流通服务为支撑、经营性服务为主体、公益性服务相配套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整合农村各类公共资源,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9、发展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支持供销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培育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大力兴办集生产、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加紧密的产销关系,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供销合作社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带动能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市场辐射能力。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兴办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特色产品品牌,组织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现代化生产。鼓 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创新农村融资服务。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搭建农产品信息、合作、交易平台,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服务。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10、加强县级联合社组织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尽快落实“三定方案”,地区各县市供销合作社机关列入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全额预算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充实干部职工队伍,增强管理服务功能,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按照社企分开原则,理顺供销合作社与其所属企业的关系,行使好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规范社有资产运营与管理,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出资人收益。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积极组织和实施经营网络振兴工程。办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联合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搭建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协调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功能。

11、加快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步伐。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持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对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全面改造创新。鼓励各类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经 纪人通过资本联合、行业整合、业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改造重组基层供销合作社,增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基层供销合作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经营,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按有关法律规定予以登记注册。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后组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

12、创新社有经营机制。适应地区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支持供销合作社调整和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为农服务实力,提升供销合作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同时,加大供销合作社对优势资源、骨干企业的整合和掌控力度,以果业、房产等骨干优势产业为基础,推进区域连片、集约化发展,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兴办现代仓储物流中心,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地区农业、科技、金融、农业综合开发、商贸流通、扶贫等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要向供销合作社企业倾斜,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供销合作社企业运营活力和带动能力。

五、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

13、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供销合作社承载国 家和政府对农业、农村流通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从2011年起,由地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新网工程”项目配套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安排5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和市场建设;安排1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每年安排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5万吨淡季化肥储备,给予50%的贴息补助150万元;对供销合作社开展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培训,每年由地区财政给予5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地区在安排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中,将供销合作社作为承载主体,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

14、切实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和无偿占用供销合作社的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因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需要拆迁或占用供销合作社资产的,要根据供销合作社性质和开展业务需要,按原有规模和性质予以回迁、重建或给予合理补偿。对已经平调或占用的供销合作社财产,各级政府要予以纠正或给予合理补偿。

15、妥善处理供销合作社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 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各级政府要尽快采取措施,抓紧落实处理。对于已经核实的供销合作社政策性财务挂账,由当地财政在五年内予以消化解决。对供销合作社欠缴养老保险金等历史遗留问题,有困难的供销合作社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妥善化解。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的要求,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新建和改造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市场和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优先予以支持。

16、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项目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和承载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对农村乡镇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外销平台建设、“农超对接”、农村现代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扶持、机采棉加工设备改造等项目,各相关主管部门在制项目规划、安排项目立项时,要把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载体,给予积极指导和重点倾斜。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国家委托的棉花、农资、救灾物资等重要商品储备经营任务,并在政策 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17、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各级政府要从科学跨域、富民强区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各县市要成立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领导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各级发改、财政、经贸、国土、建设、工商、税务、农业、金融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认真落实好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好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推进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兴社,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加快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加压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供销合作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龙政综〔2009〕2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行、社、公司),各群团组织,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闽政[2009]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坚持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按照分类管理、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分级负责、保障投入的原则,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基本拥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业务用房、适宜设备和实用人才。业务用房达到国家颁布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无D级危房,就医环境较大改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能够提供适宜技术;基本诊疗设备较完善,急救转诊能力明显加强;人才队伍结构有所改善,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医德医风不断改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到202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高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职责任务

(一)主要职责:丙类卫生院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综合性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培训等。甲、乙类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承担丙类卫生院职责外,还承担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丙类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工作任务: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做好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和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及疫情检测、突发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推动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急症抢救和危重病人转诊及救灾抢险医疗工作;配合做好村级卫生组织、个体医生的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及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协助乡镇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积极参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实施分类管理和指导

根据乡镇常住人口、地理位置以及服务工作量等因素,将卫生院分为三类。卫生院分类及其建设标准如下:

(一)甲类卫生院建设标准:甲类卫生院指乡镇常住人口在10万以上或现有床位数100张以上且床位使用率在70%以上的卫生院。

1、人员配备:此类卫生院按常住人口每千人口0.9~1.0名的标准或按每张床位1:1.0的比例配备卫生技术人员,专职公共卫生人员至少配备9名。卫技人员应占本院人员总数的90%以上。

2、建设面积:建设规模参照国家《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200—300床综合医院标准,按80平方米/床标准建设。

3、设备配备:重点配备200mAX光机、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创呼吸机、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普通麻醉机、高压灭菌设备、救护车等。门诊、病房等业务用房安装取暖设施,手术室、产房等同时安装空调。

4、科室设置:必须设置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职能的公共卫生科室。临床科室应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中医骨伤科、急诊室、手术室等,重点加强急救和产科建设。同时要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门诊及隔离观察室;医技科室应设化验、放射、心电图、超声诊断、消毒供应室及中西药房。

5、床位设置:按每千服务人口0.6~1.2张设置床位。

(二)乙类卫生院建设标准:乙类卫生院指现有中心卫生院或现有床位数在15张以上且床位使用率在70%以上、年门诊人次在1万人次以上的一般卫生院。

1、人员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按常住人口每千人口0.9~1.1名的标准配备,专职公共卫生人员至少配备6名。卫技人员应占本院人员总数的90%以上。

2、建设面积:业务用房按照50—55平方米/床标准建设。

3、设备配备:重点配备200mAX光机、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创呼吸机、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普通麻醉机、高压灭菌设备、救护车等。门诊、病房等业务用房安装取暖设施,手术室、产房等同时安装空调。

4、科室设置:临床科室应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中医骨伤科、急诊室、手术室等,重点加强急救和产科建设。同时要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门诊及隔离观察室;医技科室应设化验、放射、心电图、超声诊断、消毒供应室及中西药房。

5、床位设置:按每千服务人口0.6~1.2张设置床位。

(三)丙类卫生院建设标准:丙类卫生院指除以上卫生院以外的一般卫生院。

1、人员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按常住人口每千人口0.9~1.2名的标准配备,原则上至少配备3名临床医生、3名护理人员、2名医技人员、2名药技人员、4名公共卫生人员。卫技人员应占本院人员总数的90%以上。

2、建设面积: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00-1100平方米。

3、设备配备:根据业务开展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

4、科室设置: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设置相应科室,但必须设置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职能的公共卫生科室。

5、床位设置:按每千服务人口0.6~1.2张设置床位。

县(市、区)中心城区所在地的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建设。

四、健全完善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健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负责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和经费的管理。

1、卫生院编制与岗位管理制度。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本级卫生、人事、财政部门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根据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要素,科学合理核定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要用好现有卫生院人员编制,严格准入条件,并根据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科室和岗位设置。

2、卫生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级机构编制、人事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调配和交流。

严格准入条件,凡新进入乡镇卫生院临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医技和公共卫生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并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核。进一步压缩非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3、卫生院领导任用制度。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提出人选,在征求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意见后聘任,并报县(市、区)主管医疗卫生系统干部工作的组织部或宣传部备案。

4、卫生院内部管理制度。卫生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发挥卫生院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卫生院应将预防保健组改建为公共卫生组(科),承担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任务,受委托做好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严格人员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加强人事管理。规范科室和岗位设置,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职工绩效考核制度。

5、实行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工作量、服务质量、完成公共卫生任务情况、服务人群健康状况及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乡镇卫生院业绩和奖励的主要依据。

(二)健全完善卫生院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卫生院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预算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及时拨付给卫生院。

1、保障人员经费。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和山区的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除山区外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

《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保险暂行规定》(闽政〔1994〕1号)下发后,各地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之前,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其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各地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后,已纳入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乡镇卫生院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支付,未纳入参保的继续由所在地县级财政安排;现有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形式由当地政府确定。进一步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各县(市、区)要按规定的比例和标准为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工作人员配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2、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确保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所需经费,逐步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至2012年,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力争达到按农村常住人口计算年人均6元的水平。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经费补助水平。

3、保障建设经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配备,应由各级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保障。

(三)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1、乡镇卫生院补充工作人员要根据岗位设置的要求,原则上实行公开招聘,对乡镇卫生院在编制内补充全日制医学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批准,直接采取面试、考核的方式招聘。

对2008年12月26日前已聘用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满1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编外人员,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需要,经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在编制范围内,直接采取考核和必要的考试方式入编聘用,并予以公示;以上人员在首聘单位服务期原则上不得少于3年。

2、扩大“学费代偿制”的范围,继续实施赴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补助政策。对于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五年的本科毕业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7000元的学费补助。2009年起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山区乡镇卫生院。

3、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定向培养制度,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卫生技术人才

4、努力解决卫生技术人员的住房问题。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符合当地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待遇。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住房问题。

(四)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

积极开展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县(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从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中聘任卫生监督员或助理监督员,协助县(市、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开展乡镇卫生监督工作。具体为:10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聘任6名卫生监督员或助理监督员;5万以上、10万以下人口的乡镇,可聘任4名卫生监督员或助理监督员;5万以下人口的乡镇,可聘任2名卫生监督员或助理监督员。

五、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与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乡镇政府要继续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责,把农村卫生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好乡镇卫生院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和管理,维护卫生院治安和安全,治理卫生院周边环境等工作。卫生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卫生院业务和人员管理。财政部门要确保卫生经费及时到位,加强资金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开创我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局面,为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十日

|关闭本窗口|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

1.继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参照省财政补助范围执行,下同),其他各地级市市辖区,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当地普通适龄儿童少年水平;其余地区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要逐年提高,力争到2012年达到97%。积极创造条件,多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珠江三角洲地区2012年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60%以上。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地区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普通高校要落实国家招收残疾考生有关政策,依据有关规定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提高办学层次。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4.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工作。

5.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为残疾儿童康复提供最佳机会。逐年提高全省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康复的比例,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各地级市市辖区,要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

二、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6.大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到2012年,每个地级以上市应建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使其成为当地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力争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有综合性、符合国家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3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或在普通中小学设置特教班。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以上市要建设集教育、康复、养护于一体的重度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各学校应具备容纳200名以上重度残疾儿童就学的规模;其他地区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重度残疾儿童教养班,每校能够容纳30名以上重度残疾儿童就学,重点解决重度肢体残疾、中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问题。在福利院、安(托)养院等集中安置残疾儿童的机构要开设特殊义务教育课程。

7.加快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全国特殊教育品牌。办好广东培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华南残疾人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办好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盲人、聋人特殊教育大专班。

8.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的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加强协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重度残疾儿童教养机构。面向残疾儿童的康复幼儿园,要参照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和残疾儿童康复需要合理配置资源。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学前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园学习。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教机构。

9.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应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做好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

10.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具体指导,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参与,以学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为基础,辐射所有随班就读学校的服务体系。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随班就读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设置学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配备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学区内的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可依托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设立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1.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适应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普及提高需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加快创办华南特殊教育学院。省内高等学校的师范专业要将特殊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时,把特教师

资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快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及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社会工作于一体的残疾人工作复合人才。

12.将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纳入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实行轮训。特殊教育教研人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教师的培训,实行省、市共同负责的体制;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和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实行市、县(市、区)负责以市为主的体制。依托高等学校建设广东省特殊教育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和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13.特殊教育学校、学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应按照《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粤机编办〔2008〕109号)的要求,配齐配足教师,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落实相关绩效性工资待遇。教师职称评定部门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与晋升的政策。特殊教育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标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30%,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津贴标准。各地在实行教师绩效工资时,特殊教育津贴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特殊教育津贴按月发放。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15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退休的教职工,退休后继续按照本人退休前标准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14.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研究掌握特殊教育规律,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在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学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继续开展手语、盲文研究和推广。继续深入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15.加大特殊教育教师的交流和对口帮扶力度。2011-2015年,组织30所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帮扶30所相对薄弱的特殊教育学校。

五、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16.落实义务教育残疾学生免费政策。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免费课本由学校自行订购,按不低于普通生生均课本费1.5倍的标准单独划拨,免费课本补助资金分担比例、分担办法与当地普通学校相同。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学生按不低于普通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10倍拨付,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学生按不低于8倍拨付,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生按不低于5倍拨付,公用经费分担比例、分担办法和支付方式与当地普通学校相同。根据安排,面向全省招生或跨市招生的盲人学校学生中市外本省户籍学生的公用经费由省给予适当补助。

17.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享受我省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资助政策。

18.特殊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纳入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保障范围,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分担比例、分担办法和管理、使用与当地普通学校相同。

19.省财政继续设立特殊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省财政从2011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一般预算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继续将特殊教育纳入省级彩票公益金使用范围,对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各地要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补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随班就读资源中心的经费以市、县(市、区)财政投入为主。

20.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国家关于捐赠及免税的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和各类组织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捐资助学。设立省特殊教育基金,接受社会各界定向捐赠,主要用于奖励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资助特殊教育发展项目。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考核

21.强化政府责任。各地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特殊教育实施工作,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税务、残联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22.加强督导考核。把发展特殊教育措施落实情况和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完成情况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的内容。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未达标的县(市、区),不得参加教育强县(市、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等各类与教育行业有关的创先评估活动;凡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未达标的镇,不得参加教育强镇等评估。省教育督导室将于2012年对各地特殊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定期发布特殊教育专题督导公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快珠海市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珠海市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珠府〔2007〕72 号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结合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市旅游工作,以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原则,按照“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以大型旅游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休闲度假、都市旅游、海洋生态、商务会展四大主导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加快我市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50%;旅游总收入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8.15%。将海泉湾度假城打造成为中国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争创2个国家AAAAA级、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把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建设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区,使珠海成为粤港澳地区重要游客集散地和主要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

(三)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打造温泉、海岛、高尔夫特色旅游品牌产品。依托海泉湾和御温泉两大特色温泉,不断提高我市温泉度假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温泉度假旅游向目的地型方向发展。加大高尔夫旅游的战略推广及宣传力度,积极开拓东南亚及日、韩市场,充分发挥高尔夫球会的作用,鼓励引进国际赛事在珠海举办,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预订、出行、运动、住宿、美食、购物、娱乐”一条龙服务水平,打造珠海高尔夫国际时尚之旅特色品牌。依托九洲港、香洲港及东部海岛、横琴、平沙、淇澳等地优良的港湾条件,加快游艇俱乐部及游艇基地的规划建设,引导游艇旅游高起点发展。

(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海岛旅游业发展。按照“整岛规划、分步开发” 的原则,重点加快东澳岛、九洲岛等海岛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海洋观光、潜水及游艇垂钓等海洋生态旅游产品。加大海岛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上岛船只运力,努力改善海岛供水、供电及电讯等设施,降低海岛水、电成本。采取置换用地或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强海岛土地资源整合。注重发挥国有资本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的先导作用,积极鼓励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参与海岛旅游开发建设。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优先安排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市海岛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推进我市海岛开放开发,促进海岛旅游业发展。

(五)提升发展都市旅游。重点整合都市观光、休闲、购物、娱乐、文化、体育等现代都市旅游资源,着力开发一日/两日都市游系列产品。加大对现有景点的改造提升力度,在原有城市风貌及圆明新园等景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落实“135”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建筑,精心雕琢前山河一河两岸景观,打造吉大“城市之心”、海滨新浴场,推进“两岛一路”旅游综合开发。充分挖掘珠海历史人文资源,加大对唐家古镇、斗门镇古街、绿漪堂、杨氏大宗祠、淇澳白石街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凤凰山森林公园、黄杨山森林公园、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园等自然景区建设。依托格力、麒麟啤酒、威丝曼、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等大型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发挥农、渔业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农科中心、农家乐及渔家乐观光游等休闲观光项目。发展影视旅游,吸引国内外影视机构前来珠海拍摄制作。

(六)培育发展会展旅游。抓住航空航天展、国际赛车会和游艇展三大精品,积极举办专业会展、博览交易、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科技交流及重大节庆等活动,推进旅游会展业发展。重点办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际赛车、中国国际游艇及水上用品博览会、沙滩音乐派对等活动,大力推动横琴会展项目建设,打造会展品牌,提高会展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加大对国内外会议会展招商力度,鼓励支持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到我市举办,对从国内外引进我市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大型会展旅游节庆活动,视其规模和效益给予引进者、组织者奖励。

三、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七)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条件。完善机场、港口、城际快速轨道及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发展旅游交通换乘和观光巴士营运网络,加快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按照国际惯例,在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入口处等城市窗口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在主要公路及通往重点景点的道路设置国际化标准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确保旅游交通快捷畅通。

(八)加强旅游宾馆饭店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和假日经济型酒店,提升珠海旅游酒店的接待能力,力争到2011年全市达到15家五星级酒店的规模。大力吸引世界品牌酒店集团参与我市旅游酒店的经营管理,对来我市投资建设国际连锁酒店的企业,在土地、报建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现有旅游宾馆饭店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九)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把旅游信息化建设列入“数字珠海”规划,构建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互连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珠海旅游网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城市旅游网站的互联,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十)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深入挖掘珠海特有的海洋、文化资源,做好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升级,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新意、工艺精致、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结合“135”行动计划,建设特色商业步行街,打造拱北、吉大商业中心,加快西部地区大型商贸设施建设。从2008年起,定期举行特色旅游商品的征集和展示展销活动,对新开发的旅游产品在技术改造方面给予贴息扶持。

四、拓展旅游区域合作

(十一)加强珠港澳旅游合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港珠澳大桥建设和横琴开发的契机,加强与港澳旅游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珠港澳旅游联动的格局。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地位和海外推广能力,共同制作宣传资料,在国内外及珠海和港澳本地推介,打造珠港澳旅游品牌。开通九洲港码头与香港机场、澳门机场的航线, 做好境外旅游团队旅游线路延伸工作。深化“个人港澳游服务”,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加快通关速度,为珠港澳三地的过境游客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十二)推进珠三角旅游合作。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继续办好“精彩广深珠”旅游品牌,联合中山、澳门打造大香山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机场资源,支持珠海机场开发新的航线,大力发展航空旅游,拓展珠海旅游市场。

(十三)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口岸城市的优势,加强与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活动,发展出入境游市场,提升珠海旅游的国际知名度。鼓励国际旅行社加强境外促销,打造出入境游集散地。鼓励和支持国际旅行社组织境外旅行商、主流媒体来珠海考察和宣传珠海旅游。

(十四)加快旅游发展市场化步伐。按照旅游产业链培育一批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旅游企业,壮大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力,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生产及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经营规范、有实力的旅行社到我市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吸引世界品牌酒店集团到我市发展国际连锁酒店。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管理专家、团队参与珠海旅游业管理,提升珠海旅游业发展水平。

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十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在基本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旅游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债贴息资金项目中优先推荐旅游重点项目。把海泉湾度假城、横琴会展、东澳岛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符合珠海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并通过《珠海市旅游项目招商工作规程》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公共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要统筹考虑强化其旅游功能,充分挖掘旅游景观价值。

(十六)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除按照珠字〔2002〕5号文的要求,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外,应根据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编制、重大旅游项目策划、重点旅游项目引进、重大旅游活动举办的需要增加必要的经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坚持积极引导、突出重点、公开透明的原则。各区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

(十七)鼓励旅游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对被新评为全国百强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及市十佳旅行社的给予奖励,对被新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酒店及市十佳酒店的给予奖励,对被新评定为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及国家级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奖励;鼓励旅行社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珠海,对接待过夜游客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对引进大型旅游投资项目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奖金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具体奖励办法由市旅游局制定。

六、加强组织协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建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大工作事项的督查范围,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落实,及时对全市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协调、审查、监督和服务,强化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各区(功能区)要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十九)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的相互统筹、相互衔接,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实施旅游规划,加强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与景观行为。

(二十)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强化对珠海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包装和宣传,着力打造“浪漫之城—中国珠海”的品牌形象。宣传、旅游、文化、外事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合力推介珠海旅游整体形象。要充分利用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开辟旅游宣传专栏,提高旅游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实效。报纸、电视台、电台每月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高频率播报旅游公益广告,在户外广告中规划出一批旅游公益广告位,用于珠海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

(二十一)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旅游经营管理者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发展战略。支持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驻珠高校办好旅游院系,支持市职业高中办好旅游专业。加大对导游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加快培育发展旅游人才市场,促进旅游人才合理流动。

(二十二)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依法促进旅游业发展,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作用。建立健全旅游行业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建立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旅游行业的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九日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杭政函〔2012〕6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

    河南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 (2011-02-17)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2年第2期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07号字体显示:大 中 小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

    湖北省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

    浙江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浙江省委文件 浙委〔2011〕30号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年3月16日)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场改革发展的意见(灵武农场修改稿)(范文大全)

    灵武农场对《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场改革发展 的意见(讨论稿)》的修改建议 局社会事业处: 经我场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讨论,对《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场改革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提出以下修改......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写写帮整理)

    附件3: 县委办„2011‟78号 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镇乡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