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实施沼气富民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县位于临汾市东南部,县域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辖4乡6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其中农业人口25.1万。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省、市的统一领导下,把发展沼气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富民工程,大打了一场沼气工程建设的人民战争。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10560个,占到全县农村户数的1/6,产气投入使用的达到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顾一年来沼气建设的实践,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沼气建设与畜牧养殖业发展结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近几年,我们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粮、果、菜、畜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其中,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2万头,养牛存栏达到8.7万头。我们依托畜牧养殖业为沼气建设提供的充足原料,按照省、市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实施沼气富民工程的思路和规划。在2005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把建设10000个沼气池,作为给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通过采取分解任务目标、典型示范带动、每建一个沼气池财政补贴500元、大力推广普及技术等措施,促进了全县沼气建设快速启动,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千池乡镇7个、百池村19个、猪—沼—菜、猪—沼—果,复合菌实验等示范区50个。沼气工程建设把粮、果、菜、畜等产业有机地连为一体,上带养殖业,下促种植业,形成了农村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沼气富民工程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拉动全县养猪户增加2700余户,新增饲养量近20000头,促进了我县畜牧业又一黄金发展时期的到来。
二、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结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真正把沼气工程建成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产品品质、提高土地产出,大力发展生态无公害农业。南梁镇涧峡村农民普遍实行沼渣肥田、沼液浸种等综合利用技术,去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丰收,对照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唐兴镇世家庄村大棚示范区建设沼气池76个,普遍采用沼液喂畜、沼渣肥田、沼气灯增温补光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和生猪产品成本低、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日光温室棚均效益提高了1000—3000元。全县500多个果园建起沼气池,通过沼液喂猪、果树叶面喷施沼液、沼肥施用等技术,果实增重快、病虫害少、光泽鲜艳、畅销市场。节支等于增收。经测算,全县10000多个沼气池投入正常使用后,每年可节约用煤1.5万吨,节约用电100万度,节约养猪饲料款150万元,直接和间接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三、沼气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结合,改善了人居环境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发展沼气为契机,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基本实施了三个目标。一是家居温暖清洁化。通过改圈、改厨、改厕,人畜粪便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达到了粪便无害化标准,农民住房整洁明亮、厕所干净卫生、庭院花果飘香。二是农村环境优良化。我们把沼气建设与村村通、爱国卫生和植树造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实施了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四化”工程,大力开展了清垃圾、清污染、清柴垛、清路障的“四清”运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三是生活质量文明化。户用沼气方便、快捷、卫生,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农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文明健康。
四、沼气建设与先进性教育结合,密切了干群关系
去年以来,我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在机关、乡镇和农村展开。我们把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加强领导,三级联动,整体推进。县上成立了沼气工程建设领导组,在农业局成立了可再生能源中心,主抓沼气工程建设,把10000个沼气池的建设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了乡镇、农村和农户,作为考核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程督查,严明奖惩。在工程建设最关键的5—8月份,一日一报、一周一查,全县通报。我们从工程建设开始,就把技术服务和规范管理,作为工程成败的重要举措来抓,开展技术承包、培训技术骨干、印发技术资料、实施终身负责制,确保了沼气池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见成效。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支持沼气建设,心系沼气建设,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共帮扶建设沼气池1910个。县委书记张德英在里砦镇张桥村、县长郑建文在中卫乡浍史村分别帮扶两户,每户资助1000元。农村党员干部精心组织,示范带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卫乡南绛村71岁老党员王玉生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配合支部、村委工作,在南绛村第一批建起沼气池,并义务作宣传员、讲解员,促使南绛村沼气工程迅速发展到110户,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农户养猪、百分之百农户建池、百分之百沼池产气,在规模、标准、效益等方面为全县树立了样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利用沼气工程建设这一平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关心、农村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爱。沼气工程建设富裕了农民,发展了农村,消除了干群隔阂,密切了干群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我县沼气工程建设呈现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为今后沼气产业的发展壮大点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沼气的热情更高,劲头更足。我们将借全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随民愿、顺民意,继续大力实施沼气富民工程,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XX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XX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找范文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四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一、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形成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1)加大粮食直补力度。自治区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范围不变,标准由每亩**元提高到**元,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通过一卡通一次发放,做到公开透明,方便群众,降低成本。
2)完善生态建设补偿制度。严格规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兑付制度,有关部门做好验收、补植、测算、分户、到帐、兑付等环节的衔接,确保补助资金和粮食及时足额发放到户。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细则,力争今年有实质性进展。
3)建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各类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取政策性补贴、信贷贴息和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建立明晰完善的政策体系,形成投资合力。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今年,自治区财政及市、县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5)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水平。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启动实施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项目,加快吴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覆盖率。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思路,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活力。各级政府要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
6)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广泛开展节本增效。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7)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管理。在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的地区,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强化品牌农产品建设,打响清真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灌区各县(市、区)、农垦农场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率先实现农业标准化。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县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8)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与信息服务,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落实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优惠政策,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实施千村百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实行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严格监管农资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9)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增加种粮收益。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快灌区优质大米基地建设和冬麦北移,扩大专用粮生产规模。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指导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10)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自治区集中扶持枸杞、奶业、清真牛羊肉、马铃薯和瓜菜、葡萄、红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三年内在规模、品牌、效益上实现重大突破。各地要根据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落实发展任务,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今年,要新增枸杞*万亩、奶牛*万头、肉牛*万头、肉羊***万只、马铃薯**万亩、葡萄*万亩、压砂瓜**万亩、红枣*万亩。自治区采用贴息、参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各市县也要集中财力,择优扶持。
11)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劳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自治区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在用工计划内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农民工。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提高补助标准,不断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的工资保障金和社会保障制度,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人身保险、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办法。今年培训农民工**万人以上、输出**万人,使劳务产业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12)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要把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转变机制和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各类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民工就业创业,吸纳农村人口,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全面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扩大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13)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整村推进力度,继续对第一批***个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确保今年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施以泾源县为核心区的六盘山肉牛基地项目、以西吉县为核心区的马铃薯基地项目,对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开发项目予以倾斜。认真抓好县外移民吊庄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移民吊庄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快生态移民步伐。加强闽宁协作和对口帮扶,积极引进外资参与扶贫。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4)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启动实施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规划,构建六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防沙治沙荒漠化土地治理、中德二期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稳定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宜林荒山、荒地、荒沟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黄河湿地保护,搞好灌区农田林网建设和环村庄绿化。继续全面实施禁牧封育,切实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加强林木抚育管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加大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力度,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加快培育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保障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新格局。
15)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工程,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今年开发水浇地**万亩,灌区改造中低产田**万亩,山区建设基本农田**万亩,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重点建设唐西合并、跃进渠扩整、红墩子、下马关等扬水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黄河河道整治、西夏渠隧洞等续建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中部干旱带饮水困难,今年力争**万人用上方便、安全的饮用水,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困难。加快南部山区基本农田建设,抓好库井灌区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金、分年实施的原则,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能源建设投资规模的机遇,在适宜地区扩大沼气推广范围,积极推广
秸秆气化、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要把农村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以沼气工程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带动种养业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和模式的发展。今年选择一部分行政村以沼气工程为载体,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整村推进。
17)加强农村道路、电网等设施建设。增加农村交通道路建设投资,在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力争灌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和国营农场队(站)通油路、全区绝大部分自然村通公路。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农村生活给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农户家庭自来水利用率。有条件的城镇要将供暖向城郊农村延伸。各级交通、电力、水务、城建等部门要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纳入管护范围,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
18)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实施好金农工程和农村信息入户工程,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行政府政务公开,开展对农补贴和农业项目网上查询业务,开通农技***和网上咨询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全面增强农村信息服务整体功能。
五、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19)启动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按照《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节水骨干工程建设,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力度,为实施终端水价创造条件。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型特色种植,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控灌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畦灌、覆膜保水等节水技术。逐步构建以节水工程为基础、节水技术为支撑、农艺措施相配套的综合节水体系。
20)建立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建立农业节水支持工业用水、工业反哺农业的节水机制。扩大和完善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新型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行农业用水水权转让和多种水源联合定价机制,逐步建立市场调节为主的水权水价制度,完善水权实施监管体系。加强水市场宏观管理,健全科学的水管理体系。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以适当方式核实灌溉面积,实现农村水费公平负担。
六、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2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实施两基攻坚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今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
2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扩大到**个县(市、区),大幅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2008年在全区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
2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使**%的农民可以免费收看*套节目。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扫除腐朽落后文化。
24)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市、县(区)稳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25)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和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作为今年工作重心,努力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
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要在清理核实乡村债务的基础上,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完成中卫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研究制定全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
26)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认真组织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基层服务站(所)、基层供销社、科技特派员、农村生产营销大户等形式,每年创办一批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年内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覆盖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组织广大农民进行生产、加工、流通和科技服务的主要载体。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27)统筹推进粮食、林业、农林牧场、兽医、供销等各项改革。落实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建立粮食行政管理、粮食储备、粮食购销市场三大体系。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年内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国有农林牧场体制改革,全面减除国有农场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由此减少的收入,自治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加快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农场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逐步分离管理和经营职能,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搞活内部经营。
28)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国有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用好邮政储蓄资金留用部分。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开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
29)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30)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农村党员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推动基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农村实际,以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推广彭阳经验,总结完善选派农村指导员的做法,突出抓好后进村党支部整顿、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1)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3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九、搞好村庄规划与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3)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按照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村庄规划。今年要全面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灌区基本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
34)实施农民新居工程。灌区继续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每个县(市、区)要重点建设*到**个示范村,引导农民加快住房和居住环境改造步伐。加快南部山区危旧窑洞和危房改造,严格按照有关程序确定救助户、扶持户,按不同标准给予补助,三年内完成危房改造和搬迁工作。
35)开展村庄综合治理。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新居工程,启动实施以治理农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千村整治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意见。
十、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6)加强领导,综合考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区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协调机制,科学制定干部考核体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和任用市县及涉农部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市县和涉农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不断得到加强。从今年开始,自治区对各市、县(区)的农村工作进行综合考核。
37)分类指导,抓好试点。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的部署,立足当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探索新农村建设经验,今年分别在灌区、南部山区和国有农场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探索经验。
第五篇:大力发展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沼气既可以增加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又能减少农村薪柴消耗,减少由石化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
沼气不同于柴和煤,是一种可再生、绿色、优质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成份是甲烷,比空气轻,不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燃烧,火焰为蓝色,燃烧值高,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沼气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发展沼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一是可改变农村燃料结构。建一个沼气池,每天可产气1.5m3,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生活需用。同时沼气还可以应用于贮粮灭虫、瓜果保鲜等。二是可提高肥效。粪尿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肥效明显提高,可以用于进行叶面追肥,特别适合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治虫害,同时还可用于喂猪、喂鱼。沼渣可用于种磨菇、养鱼。三是可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从卫生效益来讲,建沼气池后,人、畜粪尿自流入池,减少了蚊蝇滋生场所,粪尿发酵后,得到了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虫卵、病菌死亡,蚊蝇减少,同时农村兴建沼气池,可作为纽带,把改水、改厕、改栏、改浴结合起来,能使农民告别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促使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益于农民的身心健康。从能源效益来讲,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建沼气池当年投资,次年可收回成本,建一个沼气池,可以使用20年以上。从生态效益来讲,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品质。从社会效益来讲,可以改善农村卫生,减轻劳动强度,带动养殖业,促进种植业。
二、我市沼气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目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分别在蔡子池、水东江、灶市街、仁义、余庆、坛下、大和圩、永济等乡镇办事处20余个村新建了沼气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农民群众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求建沼气池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现有经过国家培训,获得国家颁证的沼气施工技术员57名,建沼气池的成功率、合格率都可达到100。当前,我市发展沼气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就将沼气建设列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力度。2004,我市争取了省小型公益项目资金,今年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市委、市政府决定,14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入户率不少于30。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建沼气池1.3万个,其中2006年要新建1500个。
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宣传沼气生态农业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村沼气的决心和措施。宣传推介典型,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二是强化领导力度。市委、市政府对沼气建设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抓,各村要落实专人专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任务到组到户。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力度。沼气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建。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把改栏、改水、改厕、改厨、改浴等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强化沼气池质量督查力度。为了确保新建沼气池的质量,全市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技术员施工、统一全市补助标准、统一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施工标准,由经过国家培训,具有沼气池生产资历的技术员,持证施工。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池户全市统一补助标准为800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农户购买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人员建池工资。要在建池前农户与技术员签订建池合同,建池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新池建成使用运行正常一个月后验收,验收合格农户满意签字盖章后,技术员才能拿到建池工资。五是强化资金筹措力度。建一个沼气池约需2200元。今年建池任务大,资金缺口大,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我们要采用“三点子”的办法筹集资金,即上级项目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后盾单位扶一点。首先要努力向上争取,多争取国家项目和省市专项项目资金。其次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再次是各部门特别是工作组后盾单位要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