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沼气利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沼气利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各国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能源进口,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为取得更好地发展,最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转化途径中,以开发沼气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效益最为明显.为此,论述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资源开发模式,即庭院生态模式、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养殖生态家园模式和村镇生态家园模式。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omestic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can no longer satisfy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from countries to ensure energy security point of view, spare no eff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energy,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imports and reduce dependence on foreign energy.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China, as the largest agricultural country, advances the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rural areas.In the conversion approaches of rural areas biomass resources, a link of the agricultural cycle in order to develop methane ecological energy makes the most obvious benefits.Therefore, let’s discuss the biomass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using the gas as a link, that model of eco-garden, eco-agriculture model gas, home models of ecological farming and ecological village model homes..【关键词】新能源 生物质能源 能源发展新农村建设 沼气利用
【Key words】New Energy Sources, Biomass energy,Energy Sources Development,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Methane Using
【引言 Introduction】
能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能源供应的总量及其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国目前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能源安全问题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约2800000000t,天然气缺口80000000000m³。科学利用生物质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出路之一。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农村开发,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生物质能持续发展体系的构想,为中国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质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是解决农村能
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农村能源和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沼气开发利用对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缓解能源紧张、降低农民生活成本等积极影响,针时我国沼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质气化为补充、推进沼气产业相关技术研究、加大沼气开发利用政策的激励力度、建立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建设规划及发展无公害产品等措施。
沼气的综合利用
沼气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是一种集能源、生态、种植、养殖多种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多渠道的实用技术。
建一个10立方米的高效自流进出料沼气池,加上猪舍、厕所,总投资在3000元左右。沼气池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一次投资可长期受益。
“
三、四位一体”沼气池可年创效益7000元以上,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1.提供优质、低廉的生活用能。沼气池发酵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可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沼气可做饭、照明、加温
等。一般年可产沼气300立方米以上,可相当于100千克--120千克液化石油气。
2.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三位一体”沼气池由于地上部分采用太阳能保温猪舍,一年12个月均可产气。这样算来,一个沼气池平均每年节约3000千克柴。可以说建造使用沼气池就是间接的植树造林。
“
三、四位一体”沼气池使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粪便自动流到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杀灭了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交叉传染过程,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净化了庭院环境。
3.沼液浸种,提高产量。用透水性好的编织袋,装上选好的种子15千克--20千克,扎紧口袋,放入出料间的中下部浸泡,水稻等有壳种子浸泡48小时--60小时,玉米等无壳种子浸泡12小时--18小时,然后取出冲洗干净,晾干,催芽后播种。浸种效果:水稻发芽率比清水浸种提高5%--10%,成秧率提高20%左右,秧苗白根多,粗壮,叶色深,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产量提高5%--8%。玉米发芽齐,出苗早,苗势壮,比干种播种增产10%--18%。小麦发芽率比清水浸种高3%左右,促进根芽生长,根的数量和长度都有增加,在同样地方,同样播种条件下,沼液浸过的麦种出苗早,芽壮而齐。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比清水浸种产量提高7%。
4.沼液沼渣施肥,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替代化肥。首先过滤沼液,在早晨8点--10点,进行喷施,尽可能用于叶子背面,有利于农作物吸收,要根据作物的长势确定喷施量。和农药混合喷施时,要经过试验确定。喷施后24小时内叶面吸收喷施量的80%。喷施后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对作物的某些病虫害有防治作用,在48小时内蚜虫减退率达50%以上。能提高作物产量,葡萄能增产38%以上,苹果能增产23%,小麦、水稻能增产10%以上,并能提高水果的品质。沼渣施肥,可以培肥地力,生产绿色食品。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吨、沼渣2.5吨,相当于480千克碳铵的肥效。
5.沼液沼渣养鱼、喂猪,发展多种经营。建成沼气池、猪圈、厕所、太阳能大棚四位一体综合利用设施,除美化庭院环境,利用沼气节省燃料开支,沼肥利用节约化肥款外,每个农户年可养猪15头,年纯收入可达2000元,建塑料大棚0.5亩,大棚菜纯收入可在4000元以上。除此之外,沼液还算得上是一种新型添加剂,把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喂猪是一套成熟技术。可将当天取出的“中层沼液”根据猪重量进行饲喂。一般25千克以下的猪仔每次喂食沼液0.25千克为宜;25千克--50千克的猪每次喂食0.75千克--1千克;75千克以上的大猪每次喂食1.5千克左右。
6.其他利用。沼气综合利用除了以上技术外,还可在温室大棚内点灯取暖增温,释放
二氧化碳,沼肥栽培蘑菇,沼液拌料喂鸡,还可用于养蚕及孵化,还可进行沼气储粮、水果保鲜等。
沼气开发利用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沼气开发利用正使得这种趋势得到扭转。农村沼气开发利用所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相当显著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沼气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比分析发现,除了二氧化硫气体以外,相同重量的薪柴和秸秆产生的有害气体量与烟煤、无烟煤相当。而且,过多地依赖农作物秸秆作能源,大量农作物桔秆不能还田,导致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加上有机肥投人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使得耕地土壤退化、保水肥能力下降。与之相反,以农作物桔秆、杂草、人畜粪便等为原料,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是一种优质、高品位的燃料,热效率高,将大幅度地减少农村地区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秸秆的焚烧量。而且,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醉,大部病菌、虫卵被杀死,能有效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避免地下水源污染。
2.沼气开发利用缓解当前我国农村能源紧张的局面。
在农村,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使用增长迅速,但因资源供应条件限制及其价格的不断攀升,农村用能日趋紧张,特别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这趋势会继续增强,能源供应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在农村普遍推广沼气,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本生活用能问题。一般而言,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立方米,能解决3-5口之家80%的生活燃料。而作物秸秆等可作饲料或它用,节省了大量资源。沼气建设变废为宝,这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
3.沼气开发利用降低了农民的生活与生产成本。
沼气除了用来烧水做饭、夏季制冷和冬季加温外,还能用于贮粮和水果保鲜,满足了生活生产需要。沼液营养成分相对富集,可通过专用管道浇灌或叶面喷施蔬果作物,或经厌氧发酵杀菌后作饲料添加剂,或作无土栽培营养液等。沼液还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将沼液和农药配合使用,大大超过单施农药的治虫效果。沼渣富含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肥料可直接施用于农作物,或制成有机肥料施用,还可用于育苗、土壤改良等。据估计,农户用沼气做饭、点灯明,利用沼液、沼渣作肥料,加上以沼气为纽带发了生态农业,每户年增经济效益约 3000元。
4.沼气开发利用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的 “四位一”、“猪沼果”等模式就是生态农业模式。这种以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能源生产、种植业、养业等纳人统一安排和协调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多质能利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发展有机农业是指在动植物的生产过中,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生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农业生产体系近农村广泛兴起的观光农业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集生产、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农业。显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对于广阔的农村不失为一条高效增值的新途径。
5.沼气开发利用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梁道。
沼气开发利用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当沼气池建好后,节约出的优质作物秸秆可作原材料出售,或进行深加工增值,如用秸秆生产包装纸箱、人造纤维板
等。另外,当农户生产的沼气超过自身需要可将多余沼气压缩装瓶进行销售,甚至可用于沼气发电,卖电给公共电网公司。同时,为了不间断给沼气池补充原料,农户会多养牲畜;为了不使沼液沼渣浪费,农户将大力发展种植业。这些都可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人。
结论(Conclusion)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现 实和沼气开发利用带来的巨大经济环境效益表明,农村沼气开发利用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环境 问题,还对农村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产生积极 的影响,将会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 2007()
2.农业部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2007()
3.张承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 [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5.王宇波.王雅鹏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问题分析
6.吴静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9.曾朝辉.陈明英贵阳市乌当区农村能源结构状况及发展对策 [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第二篇:依托沼气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依托沼气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依托沼气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XX省XX县岘塬镇刘家村典型材料
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属国扶贫困县,岘塬镇刘家村距XX县城10公里,属中部干旱半山塬区。2005年全村总人口2397人,522户,耕地2847.5亩,人均1.17亩,人均纯收入为1923元,村集体收入10万
元。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能源生态农业,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猪-沼-果(花椒)-水窖”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以农户家庭为依托,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技术,配套进行了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确定发展方向,作好典型示范。2002年以来,村委一班人将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能源生态农业作为村级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点内容来抓。在全村广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对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进行实验示范,在全村选择了5户种养殖条件比较好、对沼气生产及综合利用有一定认识,并且积极性较高的农户进行沼气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请县农林、畜牧、能源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了《XX县岘塬镇刘家村能源生态农业实施方案》,提出了“依托户用沼气,带动种植、促进养殖、规模经营、提高效益”的发展新思路和走“果园 水窖 沼气 养猪”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先期建成33家示范户,修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3座,发展高品质果园143亩,优质花椒130亩,养殖猪、牛、羊分别为680头、66头和350只,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项目实施,落实规划目标。2004年被列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村后,村两委班子认真总结三年来的实验示范经验,对入选的项目户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即:不养不种的不选,不愿自筹的不选。村委会积极配合县能源办包村技术干部落实项目户,逐户进行“一池三改”的规划和设计,帮助部分群众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给每个项目户补助1000块红砖和部分水泥等建设材料,截至2005年8月,按照技术规范高标准完成了150户的项目建设任务。目前全村已建成“猪-沼-果(花椒)-水窖”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户183户,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927亩,年生产无公害果品38万公斤;种植优质花椒2.1万株,年产花椒2.2万公斤以上;发展规模养殖户30家,年出栏生猪1400头以上,肉羊2600只,沼气项目建设已成为该村发展生态文明示范村的主攻方向。
三、搞好配套工程,提升整体水平。该村在沼气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提出了以“一池五改”户用沼气建设为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对八条主要巷道进行了彻底改造,拆除了900余间猪羊牛栏和旱厕,新建标准暖棚、卫生厕所800余间,硬化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15盏,并在道路两旁搭建葡萄架1.2公里,种植红提葡萄2000余株,建成花带2400米,并利用荒山造林4000多亩。该村已初步走上了村容村貌卫生整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的生态文明小康之路。2003、2004连续两年被评为临夏州小康建设先进村、全州双拥模范村和生态治理先进村。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刍议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9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蓝图。下面本人结合我县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牵牢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离开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牵紧、牵牢农村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路走好。
(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当前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决定了农民家庭单干这一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极为低弱。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与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的矛盾逐步显现,新时期农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于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社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但其发展壮大状况令人堪忧,有的名存实亡,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这一发展农村经济有益形式的作用呢?本人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育和发展它:其一,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步伐不快,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社还为数不多,发挥的作用也不十分明显。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政府部门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引导过程中要根据农产品分布的区域性来发展,注重“一乡(镇)一品”乃至“一村一品”,如积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其二,着力在规范运作上下功夫。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合作社或多或少存在着,且大多是松散型的组织机构。要引导其从松散型组织向以资金为纽带的紧密型组织发展,另外要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其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县级可建立专业协会对其进行指导和提供信息等方面服务。其三,大力培养其独立的竞争意识。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的新生事物,政府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本无可厚非,但却容易滋生一些合作社“等、靠、要”的不良思想,这是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的最要不得的致命弱点。政府要改变长期以来拨款的简单扶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有利于激活合作社积极性和活力的扶持方式。着力培养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独立、自主、自强地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二)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第一,大力推进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素质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技能水平。可以尝试建立村级农民培训中心,为有关部门实现服务职能下移到村,创设一个良好的载体与平台,建立各职能单位定期到村级农民培训中心开展培训服务的制度,真正把培训班办到农民的家门口。第二,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型农民”的襁褓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去,锤炼经营的本领。
(三)大力实施“强镇兴农”战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努力加强中心镇建设,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抓手抓紧、抓好,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中心镇更大的倾斜。要通过放权让利、放水养鱼的方法,做强中心镇这一“龙头”,放大集聚、辐射的效应,以此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规划为龙头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钱袋子”渐鼓的农民最热衷的事情可说就是建房,但是由于缺乏长远规划的指导,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农民一次又一次的易址建房,但新房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许多不足10龄就被淘汰,面临重新拆建的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许多农民只建新不拆旧,结果造成一些“空心村”、“破房依着新房,新房乱成一团”、“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造成以上事实的根源是:其一,农民对农村发展走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其二,村庄规划起步较晚。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县而言,首要的就是解决村庄规划问题,即必须以规划为龙头。
第四篇:以农村沼气为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也就是面向国内外市场,依托各地优势,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依靠技术进步、体制创新,不断生产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发展“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带动种养业的良性互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
2005年,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新彭州”这一目标,按照“以沼气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奋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全市承担了省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500口、成都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270口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推进,项目带动,掀起群众性沼气建设高潮
在农村沼气建设上,仅仅依靠项目是不行的,群众才是投资的主体,沼气建设的主体,在抓好项目的基础上,必须真正让群众行动起来,充分调动群众沼气建设的积极性,掀起群众性沼气建设高潮。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动群众。沼气建设利国利民,不仅能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但由于过去沼气建设失败过,所以不少群众对新一轮的沼气并不了解,还缺少足够的认识。这方面我们通过组织项目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广元市元坝区、眉山市洪雅县曲沿村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沼气给农村带来的好处,并多次召开会议,利用电视、“今日彭州”、“彭州农牧信息”、发放致广大建设沼气群众的公开信——“新型高效沼气好处多多多”、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宣传沼气技术知识,让群众真正全面地了解沼气、认识沼气。二是组织群众。搞项目目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发挥它的示范作用,我们通过组织非项目村的农户到项目村、项目户进行参观考察,让他们看到实效,让更多的农户自筹资金建设沼气。三是服务群众。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愿意发展了,我们主动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规划、设计,组织技术人员,调配器材物资,现场解决沼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隆丰镇岚锦村王维江的妻子,开始对沼气建设不理解,反对家里修沼气,池子修好后,全家一天三餐都用沼气做饭、烧菜,家中连煤柴灶都折了,还能洗澡,家里的面貌得到了大为改观,她见人就说:“不修不知道,修了才知好处多,花了钱,值,真的值”。岚锦村已全面完成了128口沼气的建设任务。
二、广泛推广玻璃钢沼气技术,大力提升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当前推广的“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结合改圈、改厕、改厨)小型高效沼气池建设内容的实质是针对一家一户的生态家园建设,将沼气作为“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建设以生态保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切入点,通过沼气生物链的作用,能实行种养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的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使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通过与砖混结构沼气池相比,玻璃钢沼气池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减轻施工劳动强度和耐酸碱腐蚀,气密性好,免日常维修,无运行管理费用,池容产气率高,原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同时,通过对项目村农户的大力宣传和投资成本对比算帐分析,镇村干部及农户、施工人员都对推广玻璃钢沼气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今年,岚锦村128口、蒙阳镇20口、熙玉园区12口项目建设任务,全部推广建设的玻璃钢沼气池,效果十分良好。
三、坚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玻璃钢沼气池虽商品化程度较高,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它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施工工艺是否雾茫茫,都将直接关系到玻璃钢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益的发挥。因此,把好施工质量关至关重要。我们从项目一开始就坚持由取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确定了2名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施工队长,并从64名有沼气生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中挑选了24人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由市农能办统一制发沼气施工《上岗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坚持施工人员与农户签订施工合同制度,坚持质量终身责任制度。这样既保证了沼气池建设的质量管理,又保证需要了建池技术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既保证了技术人员有事可干,又保证了技术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思路和要求,做到以沼气为切入点,抓整体建设,围绕建一个生态家园村,脱贫一个村、卫生一个村、富一方百姓,因此,今年我市在土地治理,农民集中建新居的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在规划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沼气或污水净化池统一纳入规划范围,未规划沼气或污水净化池的一律不予审批新建。农村沼气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通过沼气池建设,进行改厨、改厕、改圈,使农户实现室内亮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生活污水无害化,彻底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今后,我们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为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利用扶贫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利用扶贫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向 羽
近年来,地处鄂西北边陲的山区重点贫困县---XX县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重点来抓,始终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建立领导扶贫工作联系制度,组织实施“两点工作法”,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XX年,我县如期完成了全年解决74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1万人低收入人口收入增长6.1%,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扶贫搬迁533户2026人,建沼气池1600余口,人饮解困1万余人,培训转移劳动力1756人,组织实施了45个省市重点村建设,实现了全县人均纯收入1901元的目标。充分利用扶贫资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利用产业扶贫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XX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农民收入尽管有较大增加,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县一直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突破口,着力培育骨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我们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大力扶持特色 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全年集中投入到村级用于支柱产业发展的资金达421.5万元,占扶贫资金总数的35%,其中茶叶310.5万元,魔芋42万元、药材27万元、养殖24万元,其它产业18万元。同时,加大信贷扶贫投入,先后为“XX县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提供贴息贷款380万元,贴息9.8万元,极大促进了我县的产业化建设。到XX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茶叶200.2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龙王垭、前进和梅子垭三大茶场已成为全县茶叶产业龙头企业。汇湾乡青龙村在实施整村推进中突出抓好茶叶产业,全村茶园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人平达到3.7亩,仅四组一个组的茶叶收入就达12万元,人平增收920元。桃源乡茂古坪村抢抓重点村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中药材、烤烟等特色项目。全村共实现烤烟产值40万元,中药材产值10万元,村人平增收450元。
二、利用扶贫搬迁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生存环境的逐步改善
全县共安排扶贫搬迁资金203万元,扶贫搬迁533户2026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500户XX人的目标。在安置方式上,我们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因户而宜,采取多种安置方式。一是梯次安置。结合小城镇建设,组织“能人”进镇,贫困户进“坪”,合理引导能人进城镇经商,高山贫困户向富裕户迁出地转移。二是插花安置。汇湾乡小河口村 1组鲁仲根原来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房屋也摇摇欲坠,通过扶持,使其搬到了集镇附近的公路边。三是集中安置。XX乡锦源村先硬化村级公路,然后在公路沿线集中安置农户7户。泉溪镇马家坝村先后组织15户贫困户从山上集中搬迁到山下公路旁边。四是投亲靠友安置。对搬迁户能够投亲靠友的,给予合理引导,打开外迁通道,享受扶贫搬迁政策,鼓励搬迁区域内的贫困户投亲靠友,迁到条件好的平坝地区落户,以此缓解境内扶贫搬迁的压力。
三、利用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嫁接力度
成立了XX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财政、劳动、人事、农业、科技、妇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了全县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方案,将全年培训转移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挂牌成立了XX县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以县劳动技工学校为主阵地,驾校、成人技术学校、人才培训中心、龙王垭、前进、梅子垭等茶场具体参与,多途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XX年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国烟扶贫资金近30万元,同时整合劳动、农业、科技、人事等部门培训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了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4期,培训1796人。为加快我县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培训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先后开设了机电、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家政 服务等专业。在培训时间上,采取长短结合的办法,长训班每期6个月,短训班每期2-3个月。全年共举办长训班9期次,培训转移810人;短训班5期次,培训转移986人。超额完成了我县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1700人的预定计划。全年还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74期,培训7300人次,占市下达任务7000人的104%,其中以乡镇为主组织的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培训68期,培训6700人次;以前进、龙王垭茶场为基地,茶叶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骨干培训6期,培训600人次。
四、利用社会扶贫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共同关心的平台
一是注重加强对中直、省直、市直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络协调工作。国家、省、市领导对我县贫困状况高度重视,确定中直机关1 个、省直机关2个和市直机关22个对我县17个贫困村和一所中学进行对口帮扶工作。我们积极为中直、省直、市直各扶贫单位当好联络协调员,主动汇报、热情服务,争取各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全县共组成了225个扶贫工作队,对109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据统计,各级扶贫工作队,共投入资金678.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367人。其中:中直部门直接投入300万元,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捐赠电脑55台,为救灾捐资20万元;省直帮扶工作队共投入帮扶资金52万元;市直22个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65.8 万元;县直109个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240.9万元。
二是坚持“两点工作法”,认真落实了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我县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抓工作示范点、抓扶贫联系点的“两点工作法”。一是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办好示范点,帮扶一个贫困村,并在村内联系两户贫困户;二是乡镇主要领导围绕主导产业,办好一个示范村,班子成员和所有乡村干部每人联系1—2户贫困户;三是县直部门办好一个示范村,在贫困村内联系1—2户贫困户。县委把“两点工作法”的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县委书记明平安联系水坪镇东寨村,带领扶贫、财政、交通、水务等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该村现场办公并慰问贫困户,筹集资金修通了通村水泥路5.8公里,解决了人畜饮水、茶叶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际困难。县长贺盛有先后3次带领县政府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蒋家堰镇龙阳村现场办公,实地解决了1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人饮解困、畜牧养殖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县委副书记刘荣盛、副县长尹熙祥还率领县委办、政府办及县直部门的干部职工1000多人,到水坪油坊梁村参与兴建300亩高产茶叶示范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利用重点贫困村建设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较强的资金支撑
坚持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效益到户的原则,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建设目标,通过扎实推进重点贫困村扶贫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年初,我们在122个贫困村中确定了45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扶贫对象。捆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共计4046.9多万元用于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扶贫资金1739.3万元,信贷资金资金682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51.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74万元),村平投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认真做到“三抓”:一是抓规划,锁定重点扶贫对象。在我们确定的45个重点村中,人均纯收入只相当全县平均水平的50%,30%的人口没有稳定收入来源,60%的人口存在饮水困难,39个村群众行路难,6个村不通路,是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二是抓项目,筑牢脱贫致富基础。主要采取因地制宜选项目,项目申报坚持群众海选确定、再通过县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联合论证评估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审批,所有项目都由群众监督实施,最后经县扶贫、财政、发改等部门联合检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龙坝乡在抓重点村建设中,自力更生,抢抓机遇,突出改善群众交通条件,共为岩屋沟和芦丰两个村硬化公路11公里。桃源乡中坝村先后兴建水窖7个,架引水管道3万余米,扩建维修村内3条近10公里村级公路,解决了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及群众行路难问题。三是抓机制,确保扶贫开发顺利推进。每个重点村都成立了相应的 工作班子,明确了责任人。
六、利用扶贫工作机制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成立了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纪委、宣传部、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扶贫办等2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分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扶贫工作。同时,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县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及工作计划。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上与各乡镇签订了XX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了各项扶贫目标任务。
为提高我县干部队伍素质,分别采取挂职锻炼、干部交流和蹲点扶贫方式,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XX年,有1名县级干部和6名科级干部在省、市直机关挂职,交流干部41人。下派100余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到贫困村蹲点扶贫。同时高度重视贫困村的组织建设,结合第六届村“两委”换届,采取“两推一选”、群众直选、脱产干部回村任职以及撤村并组等方式,选齐配强了全县122个贫困村“两委”班子,组织18个重点贫困村支书参加了市扶贫培训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在扶贫开发投入上,我们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既对外向上争取扶持,又对内使劲挖潜,在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把配套扶贫资金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的通知》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项目申报,审核下达过程中,实行阳光操作,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公布栏以及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将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公示公告。在下达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时,严格实行扶贫资金预拨制、报帐制管理。先预拨30%的扶持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报帐情况及时下拨资金。截止XX年底,除极少数需跨实施的项目外,竣工项目扶持资金均已全额拨付到位。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审计部门对各地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由于监管严格,各项扶贫资金都用到了项目上,项目效益非常明显,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工作全局,以解决温饱和稳定增收为核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做好重点村扶贫规划的实施,按照建设水电、茶叶大县对茶叶、魔芋、中药材、畜牧等产业扶持力度;把扶贫搬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完成搬迁500户XX人的任务;充分利用县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主阵地,整合党校、劳动、农业、妇联等部门的力量,力争全年超额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XX人,并稳定就业80%以上,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000人的目标;高度重视对扶贫工作的信息宣传和理论调研,营造浓厚的扶贫开发工作氛围;要继续做好社会帮扶的各项工作,密切与中直、省直、市直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系,努力争取更大的支持;充分利用扶贫资源,以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