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
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民用航空油料的适航管理,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民用航空活动秩序,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及其供应企业、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和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的适航审定和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中有关用语含义如下:
(一)局方: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及民航地区管理局。
(二)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指由局方委任的,局方以外的、在委任范围内从事民用航空油料试验的组织或机构。
(三)民用航空油料:指为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提供动力、润滑、能量转换并适应航空器各种性能的特殊油品。包括航空燃油、航空润滑油、航空润滑脂、航空特种液及添加剂等。
(四)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指为民用航空油料提供检测服务的组织或机构。
第二章 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
第四条 本章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以下简称批准书)的颁发、变更及对批准书持有人的管理。
第五条 批准书包括主页和项目单。
第六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油料储运、检测并为民用航空器提供加注油服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或机构,或经其书面授权从事上述活动的组织或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定的要求取得批准书。
第七条 批准书申请人应当向局方提交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申请书及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合法资质的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总体概况的说明;
(三)申请人质量保证系统的说明;
(四)建议的适航审定要求;
(五)建议的适航审定验证计划;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向局方提交规定的申请资料,并对其申请资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局方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发现申请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但局方认为有必要进行专家评审的不受上述期限限制;需要对申请资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局方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条 经局方审查认为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本规定相应要求的,或申请人按照局方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资料的,局方予以受理,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对于不予受理的申请,局方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一条 申请人在接到申请受理通知后,应按照局方的规定缴纳审查费用。局方在确认收到审查费用后,开始进行审查。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向局方表明已建立并能够保持质量保证系统,以确保加注到航空器上的油料能够符合相关的适航要求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向局方提交质量保证手册及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资料。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并需经局方批准:
(一)质量方针及申请人声明;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的说明;
(三)规定、标准、程序等文件管理体系的说明;
(四)油料来源供应商清单;
(五)油料采购、储运、加注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控制;
(六)检验、检测手段和设备及其管理的控制;
(七)运输和储存设备/设施的管理和控制;
(八)不合格油料的管理和控制;
(九)对受委托方的管理和控制;
(十)自我审核程序;
(十一)向局方报告的程序。
第十四条 局方自开始审查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局方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需要进行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确认申请人满足下列要求后,在十日内颁发批准书。
(一)按照本章要求建立并保持质量保证系统;
(二)按照本规定第三章要求获得所经营油料的项目单;
(三)具备本规定第四章所要求的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或局方认可的民用航空油料检测手段;
(四)局方认为必要的其它要求。
第十五条 局方审查认为,申请人不满足相关要求的,不予颁发批准书,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同时告知不予批准的理由。
第十六条 批准书持有人应当:
(一)在其主要办公地点的显著位置展示批准书;
(二)确保质量保证系统持续符合本章第十三条所述手册和程序的要求;
(三)保证加注到航空器上的油料均符合相关适航审定要求,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四)发现问题时,按照本规定第六章的要求报告并采取纠正措施;
(五)保持现行有效的批准书项目单;
(六)接受局方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持续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 持证人对其质量保证系统的更改应当书面报告局方,对其中影响油料与相关适航审定要求符合性的任何更改,必须获得局方的批准。
第十八条 除下列情况外,批准书在两年期内一直有效:
(一)批准书持有人自动放弃;
(二)局方另行规定了有效期限;
(三)因批准书持有人的设施地址变迁而失效;
(四)批准书项目单中全部项目失效。
第十九条 被放弃的批准书应当交还局方,批准书失效期间不得从事民用航空油料相关服务活动。
第二十条 批准书不可转让。
第二十一条 批准书的持有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向局方申请变更证书主页。
(一)证书持有人的注册名称变化;
(二)证书持有人的注册地址变化;
(三)局方规定的其它需要变更证书主页的情形。
第三章 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项目单
第二十二条 本章适用于批准书项目单的颁发、变更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批准书项目单是批准书的一部分。项目单包括准许批准书持有人提供服务的油料名称、规范、适用范围、使用限制、提供服务的地点及有效期限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批准书项目单申请人应当按照局方规定的格式填写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油料的牌号说明,技术规范或标准;
(二)适用的民用航空器、发动机型号符合性声明;
(三)油料的使用限制;
(四)建议的油料审定要求;
(五)油料审定验证计划;
(六)局方认为必要的其它资料。
第二十五条 局方按照本规定第 八条、第 九条、第 十条的相关要求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应当向局方表明其申请的油料符合局方确定的审定要求。
第二十七条 局方对申请的油料进行审定,审定合格的,其油料牌号列入批准书项目单。
第二十八条 批准书持有人,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向局方申请变更批准书项目单:
(一)油料技术规范或标准发生变化;
(二)适用的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型号发生变化;
(三)油料的使用限制变化;
(四)提供油料服务的地点变化;
(五)局方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二十九条 批准书项目单中全部项目失效后,批准书自动终止。
第四章 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的审定和管理
第三十条 本章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的审定及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民用航空油料储运、加注、监控等活动提供检测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应当取得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批准函(以下简称批准函)。批准函包括批准函主页和批准函项目单。
第三十二条 批准函项目单作为批准函的一部分与批准函同时颁发,批准函项目单上载明许可检测的油料牌号,检测项目(含试验方法)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批准函申请人应当按照局方规定的格式填写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批准函申请书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人合法资质的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总体概况;
(三)建议的审定要求;
(四)建议的审定验证计划;
(五)局方认为必要的其它资料。
第三十四条 局方按照本规定第 八条、第 九条、第 十条的相关要求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在接到申请受理通知后,应按照局方的规定缴纳审查费用。局方在确认收到审查费用后,开始进行审查。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应具备合格的质量保证系统,其质量控制程序应能保证每次检测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应当提供质量保证手册,供局方审定并获得批准。该手册内容至少包括:
(一)申请人的组织机构、职责和相互关系图表及说明;
(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机构图以及质量保证部门对各部门的监督制约关系;
(三)油料检测单位的内部质量审核和评审要求;
(四)油料检测单位人员及其培训考核制度;
(五)油料检测单位的设施和环境;
(六)用于检测的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分布图、型号、功能及用途,以及校验方法和校准与检定周期等;
(七)油料检测方法及相关的规范、程序;
(八)油料检测样品的管理;
(九)油料检测记录的管理;
(十)油料检测报告及其审批程序,批准人的姓名、职务;
(十一)油料检测单位印章管理程序;
(十二)质量保证手册的更改及与局方的联系。
第三十八条 局方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局方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需要进行检验、检测、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确认申请人满足下列要求后,在十日内颁发批准函。
(一)按照本章要求建立并保持质量保证系统;
(二)具备与所申请的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民用航空油料检测手段;
(三)局方认为必要的其它要求。
第三十九条 局方审查认为,申请人不满足相关要求的,不予颁发批准函,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同时告知不予批准的理由。
第四十条 批准函持有人的义务:
(一)批准函持有人应当在其主要办公地点的显著位置展示批准函;
(二)现场实施应当与局方批准的质量保证手册一致,保持油料检测单位质量控制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三)获取批准函后,油料检测单位质量控制系统的任何更改应当报告局方;对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一更改,应当书面通知局方并获得批准;
(四)批准函持有人应当与局方保持良好的配合,及时提交局方所需要的信息、文件或资料,接受局方的检查、监督,如发现缺陷或失效,应当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五)每年向局方提交履行其职责情况的年度报告;
(六)对所出具的各种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
第四十一条 除下列情况外,批准函两年期内一直有效:
(一)批准函持有人自动放弃;
(二)局方另行规定了有效期限;
(三)因批准函持有人的设施地址变迁而失效;
(四)批准函项目单中全部项目失效。
第四十二条 失效的批准函应当交还局方,批准函持有人在批准函失效期间不得从事民用航空油料检测服务。
第四十三条 民用航空油料检测单位批准函不可转让。
第四十四条 批准函的持有人,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向局方申请变更证书。
(一)持有人的注册名称变化;
(二)持有人的注册地址变化;
(三)批准函项目单变化;
(四)局方规定的其它需要申请变更的情况。
第五章 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的审定和管理
第四十五条 本章适用于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的审定和管理。
第四十六条 局方依据《民用航空器适航委任代表和委任单位代表的规定》(CCAR-183)的相关要求对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进行审定和管理。
第六章 报告、监督及调查处理
第四十七条 持证人应当建立质量监督和信息报告系统。
(一)批准书持有人应当对民用航空油料在储运、检测、加注等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进行监控;
(二)批准函持有人应当建立油料检测信息报告系统,将油料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局方。
第四十八条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油料,批准书持有人除按其质量控制系统中规定的相应程序进行处理外,还应当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分析,并将问题的详细情况和分析结果汇总,每月定期报告局方。
第四十九条 当批准书持有人发现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油料质量问题时,必须在发现问题后以最快的形式报告局方,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提交《油料质量安全问题情况报告》,持证人应当如实填写规定的内容。
第五十条 航空器营运人有责任监督民用航空油料的质量状况,当认为批准书持有人提供的油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时,应拒绝使用,并应当在发现问题后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局方,同时通知批准书持有人。
第五十一条 局方有权根据报告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十二条 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在局方批准的范围内,负责对油料检测单位进行监督。当发现油料检测单位在油料检测方面存在问题时:
(一)若在局方的批准范围内,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应当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若超出了局方的批准范围,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则应在发现问题后的七十二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局方。
第五十三条 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应按照局方批准的质量控制系统对本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时应立即纠正,对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应记录、汇总并归档,且至少每半年一次将问题及纠正情况向局方报告。
第五十四条 局方负责对批准书持有人、批准函持有人以及民用航空油料试验委任单位代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检查。
第七章 罚则
第五十五条 批准书持有人或批准函持有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局方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警告:
(一)持证人未在其主要办公地点的显著位置展示批准书或批准函;
(二)持证人对其质量保证系统的更改没有报告局方;
第五十六条 批准书持有人或批准函持有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局方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并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局方处以警告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
(二)超出批准书项目单或批准函项目单的范围从事民用航空油料及油料检测服务的;
(三)持证人发现问题时,未按照本规定第六章的要求报告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批准书持有人注册名称和注册地址发生变化时,未向局方申请变更批准书主页,遇有本规定第 二十八条情况时,未向局方申请变更批准书项目单;批准函持有人遇有本规定第 四十二条情况时,未向局方申请变更批准函。
第五十七条 批准书持有人或批准函持有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局方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持证人未持续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或者拒不接受局方审查、监督和调查处理的;
(二)批准书或批准函在失效期间从事民用航空油料相关服务活动的;
(三)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批准书或批准函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摘要:随着科学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民用航空机适航管理的技术也在不断 的更新和发展。文章对民用航空机初始适航管理的概念和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工作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机载设备在初始适航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方式方法,旨在为我国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直接关系到选择民用航空出行民众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所以每个国家都对民用航空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民用航空通行的管理方式是以安全为中心的适航管理。我国也依照国际惯例在民用航空管理中采用适航管理的制度。这种适航管理制度是在参考美国管理制度上建立的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一种民用航空的适航管理制度。其中民用飞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机体、机载设备,这些民用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适应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制度,并且在适航管理的具体要求中发挥其特定的适航功能。其中,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方式和其他的航空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一、初始适航管理概述
适航部门在参照相关适航的标准和规范,对交付使用前的航空器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型号进行审查,就是初始适航管理。初始适航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和相关的航空器部件在适航部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进行设计和制造。适航部门明确规定机载设备的初始适航性要由机载设备的研制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其具体承担的责任有:机载设备设计符合性的实现责任、机载设备制造符合性的实现责任和符合性验证实施的责任。并且在承担相关责任的基础上,向适航部门展示机载设备的适航性,最终保证设备维修的质量。民众航空机的合格审定的分为五个流程,分别是:航空机世行概念的设计,确定航空机设计的要求,按照计划实施设计和设计的审核验证。机载设备的研制单位要严格按照这五个实施步骤,针对适航部门的审查内容选择和分析适航技术的标准条款,并对选择的条款实施落实,控制机载设备设计的状态,最终获得适航证件。
二、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航空器必须在预期使用的环境中,以及在规定的使用标准范围中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也就是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性。适航性是民用航空机的一种特有属性,是需要通过严谨设计才能保证其固有的适航特性。现在世界各国对本国民航局的航空器设计、生产和维修都有一定的适航规章标准程序和制度。规定要对航空机载设备的生产设计证件进行统一的审定,检查和执行。适航管理最直接的目标就是保证民用航空机的安全性,并且以此目标对机载设备的设计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为社会民众的出行提供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较高的航空交通工具。
(一)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适航管理、持续适航管理,第一,初始适航管理是航空机交付使用之前,参照相关适航管理的标准和规范,适航部门进行的对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审核批准,并且颁发相关的生产许证和适航证,最为适航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在适航部门实施初始适航管理的时候,要通过相关的规章程序来验证航空产品的设计特征、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状态,保证航空器和相关航空器的部件能够符合适航部门规定的标准。航空器设计和制造的整个流程,需要航空器制造单位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设计原材料的选用和部件的组装,航空器的设计、制造部门要对民用航空机的初始适航性负主要责任。第二,持续适航管理是在民用航空机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维修而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上,保证先进的、持续的适航性。持续适航管理包括三个组成要素,分别是:维修机构、维修人员和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与初始适航管理没有专门规定的界限,航空器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负责。民用航空机适航管理的安全性是在需要在适航部门的严格控制下得以保证的,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经过适航部门在适航标准、和适航程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适航机载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飞,以及各个阶段的审查工作。然后获取相关的设备型号合格证,最终才能由获得适航审查合格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民用航空器由众多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例如,整机、飞行系统、螺栓等各个部分的材料,以及使用后需要进行的维修都要由适航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航空机载设备在航空器飞行使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的状态。根据适航管理的理念,民用适航管理的的研制包含在初始适航管理中,民用适航管理的交付使用包含在持续适航管理中。一个型号的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初始适航管理阶段主要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主要是在持续适航管理阶段体现的。但是一个新的型号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初始适航管理才是最为关键的。所以在适航管理中要科学的进行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的分配,保证适航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的特点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法制性、可操作性、唯一性和统一性。其中法制性是指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适航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机载设备本身的管理程序和执行的法律效力。唯一性主要是指研制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具有唯一有效性,不能适合其他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可操作性指民航会指定相应的管理程序,按照程序的指示增强机载设备的可操作性。统一性是指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对于研发的民用飞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基础上,取得国内民航签发的证件,然后可以较为容易的取得国外的适航证件。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直接关系到选择民用航空出行民众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所以我国适航部门要对民用航空的管理非常的严格,采用的民用航空通行的管理方式是以安全为中心的适航管理,促进民用航空机载设备适航管理的科学性,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和利益。参考文献
[1]卢佩妍.机载设备初始适航管理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5(01)[2]王永,杨宏.民用飞机机载设备适航与安全性设计[J].航空科学技术,2014(08)[3]李昕.民用航空器机载设备适航管理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0)
第三篇:041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
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
【分类】备用
【编号】CCAR-249
【标题】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1)【发布日期】1986年08月08日
【题注】(1986年8月8日(86)民航局字第272号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正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是做好油料供应保障的依据。各级油料部门和全体油料人员以及涉及到油料业务的有关部门和工种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二条 油料工作是民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搞好油料供应、油料质量管理和器材设备维修,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时、准确、安全地保障民航生产、训练任务的完成。
第三条 航空和地面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集聚静电荷等特性。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和“以防为主”的方针,严格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讲究职业道德,防止发生事故。
第四条 油料工作要通过“挖潜、革新、改造”的途径,坚持搞好技术革新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油库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五条 油料工作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必须大力提高油料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提倡和鼓励油料人员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民航油料工作的发展,油料技术人员要 相对稳定,不应轻易改行。
第六条 油料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和方针、政策,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发生违纪事件。
第七条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第二章 油库类别与等级划分
第一条 民航现有油库按其作用划分为:
一、地区管理局储油库。主要担负本区油料的储存和发运任务。
二、机场的油库(基地油库、耗油库、业务油库、航空加油站)。
主要担负本场的供油任务和向专业基地零星发油任务。
第二条 民航现有油库按其储油量和月吞吐量大小共划分为四级:
一级油库:储油容量在50,000立方米以上或月平均吞吐量在20,0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或航空加油站。
二级油库:储油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上,50,000立方米以下或月平均吞吐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或航空加油站。
三级油库:储油容量在2,500立方米以上,10,000立方米以下或月平均吞吐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或航空加油站。
四级油库:储油容量在500立方米以上,2,500立方米以下或月平均吞吐量在2,0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或航空加油站。第三章 人员素质与岗位职责
第一条 新参加油料工作的人员应热爱油料工作,身体健康,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并经本专业训练合格方能参加油料工作。
第二条 执行国际国内(干线机场)航班加油任务的人员,应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专业会话,能看懂英文常用业务单据。
第三条 在生产、安全管理、维修和其他方面,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一个分队、班、组、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离职守。
第四条 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要在上班时首先检查所经管的设备、工具及现场的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逐级报告。下班前,要检查设备及现场的状况,清理好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清除各种杂物,按规定关闭动力、照明、水源、气源及输油等设备的开关,锁好门窗,始得离开作业场所。①根据颁发该条例的(86)民航局字第272号文件,1980年4月以(80)民航第61号文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油料工作条例(草案)》自施行之日起废止。--编者注
第五条 两班或三班轮流作业的工种,必须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在双方办完交接手续后,方得换班,做到交清接明。
第六条 一切操作人员对分管的机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范围由油库按具体情况确定),有权拒绝无关人员操作。机器、设备修复交付生产前,除负责修理人员外,任何人不得动用。机器设备修复后,末经修理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试运转,操作人员可以拒绝接收。
第七条 油库主任职责
油库主任是生产第一线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保证飞行安全与油库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油库主任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作风正派,年富力强,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三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油库主任的职责主要是:
一、掌握全库业务技术状况和思想状况,加强安全教育,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安全生产,防止违纪事件的发生。
二、贯彻执行上级规定的方针、政策、制度。制订本库各项工作计划、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规章,预防油料事故。
三、凡铁路油槽车(油船)收发油、专包机、洗刷油罐、明火施工等重要作业和关键时刻,要亲自组织实施并注意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油库发生事故,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四、组织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提高油料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损耗,不断提高油库管理水平。
五、及时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报告工作。
第四章 油料的收发与保管
第一条 接收油料
一、接收铁路油槽车(油船)的油料
(一)接到来油通知后,油库领导干部或负责人要确定使用油罐、油泵、管线等设备,召集有关人员,明确分工,交待任务,提出注意事项,负责在现场指挥。保证安全、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
(二)派出接车(船)人员,索取证件,监督机车入库(船靠码头),对准鹤(泊)位,认真核对收发证件、化验单、运单号、车(船)号和铅封标记。通知有关人员逐车检查油料外观和底部清洁情况,按规定取样化验,进行测量,如果铅封不完好,证件不齐全,或无证件应逐车取样做入库化验,必须合格后才能卸油。没有铁路专用线的油库,在收发证件,化验单、运单号、车(船)号、铅封标记完好齐全,不会发生混油的情况下,可边卸油边化验。没有化验室的油库,在证件齐全、铅封完好时,可先卸油后送样化验。测定D204比重,其比重值应与出厂化验单上比重值之差在0.003之内,超过此数值,应进行研究,如果找不出满意的解释或查不清原因,则不能卸油,应及时上报。化验用的油样保留期为自出具化验报告单起至该批油料用完三天后止。
(三)按照各自分工,分别检查通信联络,组织好消防、警戒,接好鹤管和静电导线,检查油泵、管线、阀门、透气阀和电器及消防设备技术状况,测量有关油罐原存油料,然后按管道作业工艺流程顺序,柔和、准确开启阀门。一切准备就绪并经现场指挥干部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卸油。
(四)作业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守岗位,集中精力,加强联系。油罐和油槽车(油船)要有专人负责观察油面、开关阀门、操作油泵。发现不正常情况,立即停泵处理。遇连续作业,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转罐时开关阀门要密切配合。雷雨时应停止作业。现场指挥干部要不断地巡回检查,掌握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五)作业完毕,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收尾工作,停泵,关闭有关阀门,打开放气阀,依次放空鹤管;对油罐和泵房的进出油阀门进行上锁或铅封,铅封油槽车(船)并通知有关单位和车站;对接收的油料进行测量(待油面平稳30分钟后进行)、计算;清点工具,清理现场,复查并填写作业记录(附录II-3-1),办理入库手续,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由在场领导干部进行小结讲评。
(六)装卸滑油时,应根据气温条件,如需加温时,以能顺利卸下为原则,不要加温过长,温度过高,以免影响油料质量。要注意检查加热器,严防蒸气漏入油内。停止送气后,必须将蒸气管内的冷凝水放尽。
(七)洞库罐装油料收发时,一定要首先开启油罐呼吸管阀门。收油时,要有专人观察油面上升情况,防止油料溢入呼吸管。
二、接收桶装油料
(一)接到来油通知后,库领导或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交待任务,明确分工,指定现场值班员,提出注意事项。
(二)按照各自分工,准备好库房(场地)和搬运、倒桶、计量、消防等器材和机械工具。
(三)派出接车(船)人员,监督车(船)入库(靠码头)查对车(船)号和铅封,索取证件。
(四)按不同品种、牌号进行分类,点清桶数,检查标记,抽查质量(不少于5%),发现问题,及时与发油单位联系并上报处理。
(五)打开车门要防止油桶滚出伤人。卸桶时应有软垫,严禁直接抛掷、撞击。
(六)清理作业现场,登记作业情况,进行讲评。
第二条 发出油料
一、发出油料要贯彻“发陈存新”的原则,要严格检查装油容器,做到清洁完好,标记清楚,油料牌号相符,质量合格,数量准确,证件齐全,并及时通知收油单位。
二、灌入铁路油槽车的油料应装到安全容量,一般注入油面高度不得超过膨胀室。发油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参照收油有关规定执行。油槽车灌装完毕,测量油罐发出量与油槽车收入量,需待油面平稳10分钟后进行。然后拧紧螺帽,打上铅封,复查无渗漏后,即通知铁路办理交接。
三、运油车、加油车或做运输油料用的汽车贮油槽必须洁净。灌油后,油罐口及放油开关处应上锁或加铅封。运油车司机应熟悉油料运输的各项规定和运油车上的各种设备。检查贮油槽、放油开关、油管和机件有无漏油现象;电器设备、点火系统、特种设备、导静电接地线或接地铁链是否完好;排气管消音器是否按规定通向前面;并具有防护罩;是否已配备两个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机。
四、桶装油料运输时,油桶必须完整无渗漏,桶盖与垫圈良好,桶上应用油漆标名油名、批号、数量、灌桶日期等字样,标记应十分清楚,桶盖拧紧并加铅封或漆封。装车时应将桶放置平稳,桶口朝上,各桶靠紧,桶间加垫,并用绳子绑牢,防止互相撞击。搬运或装卸时禁止乱抛、乱摔和碰撞。
发瓶、盒小包装油料时要妥善包装。
第三条 库存油料的保管
一、装入油罐或容器的燃料油在保管中要考虑到气温变化及其体积的膨胀,尽可能装油至安全容量。半罐油料要及时并装。油罐上应设有建造日期、容积、安全容量、罐高(长)、内径、所装油品牌号等标志牌和编号。一切控油装置(闸阀及开关)、油管、油泵以及油罐的灌油口和测量口,在保管过程中应按作业需要进行关好,上锁或铅封。
二、夏季露天存放轻质油料(航空汽油、地面汽油)的油罐、油桶要设有降温措施。洞库油罐、覆土卧式油罐在油温基本稳定后,可采用密封储油等措施,改善保管条件,减少自然损耗,避免油料质量变化。
三、桶装油料要保持油桶清洁,桶盖拧紧,无渗漏,标记清晰。按品种、牌号、质量、批次分类码放整齐。行与行之间留出0.75-1.25米的通道,油桶大口盖朝外,与墙的间距不小于0.5米,底部有垫物。露天存放要尽量遮盖,防止日晒雨淋。桶身要倾斜,单口、双口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雨水侵入。垛位四周挖排水沟,桶底不得陷入土内。
四、洞库和半地下库所贮存的油料要掌握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制定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时间。做好洞内的排、防水措施,降低洞内湿度,洞内泵房、配电间、通气机房等局部地方相对湿度要严格控制在70%以下,通道和罐间应没有明流水或阴湿面,保持洞库干燥。
要定期放出呼吸管内的冷凝水。
五、精密仪表油料、特种液和各种润滑油(脂)要优先入库保管。油脂与特种液要分开存放。库房应通风良好,注意降温、防潮。
六、定期查库、测量和化验
(一)日、周、月查库
日查库:由值班员负责。通常每天查库1-2次。新罐和大修后的油罐装油第一周内每天两次至三次。露天和半地下罐在暴雨、大雪或地震后,应酌情增加查库次数。查库内容主要是:油罐进、出口阀门是否关闭铅封(上锁)或渗漏;油罐有无变形、倾斜、下沉、渗漏等现象;机械和液压透气阀工作是否良好;储油的比压计或玻璃液位计工作是否正常;罐间(地下库和洞库)四周是否有裂缝、下沉等现象;有险情的洞库应观察险情有无变化;库内有无易燃物、杂物;工具是否放在规定的 位置;收发油后是否及时登记帐卡。每次查库都要按附录II-2-1的规定作出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周查库:由班(组)长或业务干部负责。通常每周查库1-2次。查库内容同日查库。
月查库:由库领导组织安全领导小组集体查库。通常月底查库1次。遇有暴风雨、地震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查库次数。查库内容主要是:油库安全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设备的维修保养,油料和器材的储存保管,消防和警卫等情况,每次查库内容,可视情况有所侧重。每次查库要认真填写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测量:收发测量,每次收发油前后都要测量。卧式油罐平时每周测量不少于1次;立式油罐每三天测量1次;润滑油罐半月测量不少于1次;地上卧罐和架空罐测量次数自定;地下掩埋或覆土油罐每周测量不少于1次;新建、大修、清洗后的油罐首次装油第一周内,每天测量2次,每次测量都要按附录II-8-1的规定认真做好记录,如发现油高有异常变化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处理。当确定油罐有渗漏时,要迅速组织进行转罐或灌桶,找出渗漏部位,尽快进行修复。
(三)库存油料的化验,按照油料化验工作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航空油料质量管理
第一条 航空油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航空油料在贮运和加注作业过程中易受空气、水分、杂质、表面活性物质及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必须做好油料的收发、贮存、使用、掺配、更生和化验各个环节的油料质量管理工作,保证飞机使用纯洁、合格的航空油料。第二条 收发油料的容器、管线、油泵、过滤器和各种加油设备等要保持清洁完好。
对接收入罐的油料,包括转罐油料应建立油罐装油记录,以备查考(见附录II-9-1),发出的航空油料,应经过充分的静置沉降。静置沉 降的最低时限:航空煤油为每米液柱3小时;航空汽油每米液柱45分钟。沉降后,经取样目视检查无水分、杂质,方可发出使用。如达不到上述要求需紧急发油时,航空煤油应不少于8小时,航空汽油应不少于4小时。
第三条 油料在储存时,应根据库内储油容器的情况,合理安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罐装油。地区储油库的油罐通常应划分为储存罐和沉淀罐;机场油库的油罐通常应划分为沉淀罐、储存罐和使用罐。所有的储存罐,每周在抽注油前,应进行一次排污,使用罐每天应从油罐排污阀放样检查是否有水分,发现水分都要设法排除。
油料在输入油罐前和为加油车装油前都必须经过过滤器过滤。油罐内都应严格按照涂漆工艺涂刷防锈涂料。洗刷油罐时,发现涂料脱落后,应及时涂补。油罐、过滤器应按规定定期清洗(见附录I-4-
1、I-5-1
1)凡国际机场应在业务油库每个过滤/分离器出油管段或运转中的管线加油车的过滤/分离器后段,每月应取油样进行过滤膜片试验。试验记录(见附录II-12-3)保存期限最少一年。
油罐所装配的附件如呼吸阀、人孔、测量油口、排污放水系统等每个月应进行一次检查,应确保其密封好,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罐。
第四条 飞机使用的油料种类、牌号,按照飞行手册有关油料使用规定执行。加入飞机的燃料油必须做到:水分含量不超过30PPm;杂质含量,重量值,每升不超过1毫克;颜色在4级(干片)以下。
严寒地区的油库,冬季应设置露天冷冻罐。喷气燃料加入飞机前,需要经过24小时以上的冷冻,彻底排除燃料油中的冰霜。
长距离输油管线或灌装油品的管线每周应从低点阀井进行1次水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排除。管线加油系统每年应在春、秋换季时各冲洗一次,直至检查油品合格时为止。
第五条 在配制、掺合油料时,必须摸清油品质量情况,先进行小批量的配制,确定配方比例和操作条件,经化验合格后,方可按配方比例进行批量的配制、掺合。从飞机上退回的油料必须单独存放,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航空附属油料入库后,要分类存放,建立卡片登记,定期清点。仓库要整洁防潮,定期做储存化验。
收回用过的油料,要按质量情况分别处理,经静置、沉淀和过滤后,质量符合使用指标的,可继续发出使用。
对质量变化较大的润滑油要进行更生,更生的滑油质量符合使用指标,才能发出使用。
第六条 油料质量检查制度。油料质量监督员每周应对本油库储油罐、加油车内的油料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必要时,停止使用。
油库主任每月至少要对使用罐、加油车内的油料质量进行1次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章 航空油料的化验
第一条 油料化验工作是检查油料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把好油料质量关的重要环节,是判定油料质量的主要依据,对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第二条 油料化验类别。油料化验分为入库化验、使用化验和储存化验。
入库化验:入库化验是油库接收油料时,于卸油前完成的化验。
使用化验:使用化验是油料在使用前应完成的化验。末经化验的油料不许使用。
储存化验:储存化验是油料在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油料质量的化验。各类化验项目和期限按附录I-8-1规定进行。
专机所使用的油料除日常使用化验外,还应按《专机工作条例》规定的期限和项目进行,即燃料油:化验项目为外观、水分、杂质、密度、馏程、水溶性或碱。有效期限为1个月。润滑油:化验项目为外观、水分、杂质、粘度、密度、水溶性酸或碱。有效期为3个月。
第三条 采取油样。化验人员要亲自采取油样,做到油样具有代表性。采取油样,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石油产品取样法”和“石油产品标准”中有关要求和下列补充规定进行:
一、12个以上油罐车油料,首车尾车取1混合油料,中间每5辆取1混合油样;12个以下(含12个)油罐车油料,取1混合油样,除首尾车必取外,中间不少于2个罐车。不足4个油罐车,要逐车取1混合油样。
铅封不完好,证件不齐全或有其它疑问时,要逐车单独取样。
二、500立方米以下(含500立方米)的罐装油料,按批取混合油样,必要时单独取样。500立方米以上的罐装油料逐罐取样。
三、桶装油料按批取样。百桶以上的,可从其中5个桶内取1混合油样。下次化验时,从另外5个桶中取混合油样。
四、焊封的桶装油(脂),每批只取1桶,取样后严加封好。
五、采取油样数量,航空汽油为2升,航空煤油为2.5升,润滑油为1升,做为化验和留样用。
六、取样时,样瓶应贴好“油样标签”。
第四条 化验油样
一、根据“油样标签”在“油样登记本”上进行登记、编号。
二、根据国家颁发的试验方法(不得随便更改操作条件)进行化验。一切数据和发现的异常现象,要详细整齐地记载在“原始记录本”上。
三、油样保存期限,一般应保存到下次化验或该油使用完毕为止。发运外单位的油料,留样一般保存1个月。测定辛烷值的油样,一般保存6个月。
第五条 填写化验单
一、根据“油料化验结果登记本”填写“油料化验单”。化验单上没有的项目,可填在空白格内。有的项目以前或别单位化验的,结果尚在有效期内,而又需要填写时,可抄在化验单上,但必须注明化验日期。
二、化验结果的保留位数,应根据附录I-9-1的要求进行取舍。但在原始记录上,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记录和演算,然后对最终结果进行取舍。
三、化验单要填写清楚,结论要明确肯定。
四、超规格的油料,应在化验单上说明,并根据执行任务情况等参照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使用指标(见附录I-10-
1、I-11-1)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单位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决定。
五、化验单填好后,由化验人员和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发出。
六、油库向外单位发油,每一运单号或每批油料都要附有化验单。发出原包装油样,还应附有出厂化验单或抄件。
第六条 化验计量仪器的检定和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计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检定。检定期限为:
(一)玻璃容器在初次使用时检定。
(二)天平、法码、毛细管粘度计,每两年检定一次。
(三)秒表、密度计、温度计,每年检定一次。
二、标准溶液的标定,必须按规定方法配制和标定。标定期限为:
(一)氢氧化钾乙醇溶液1个月标定1次。
(二)硫代硫酸钠溶液3个月标定1次。
(三)钼酸铵溶液3个月,盐酸6个月标定1次。
(四)碘溶液2个月标定1次。
(五)氯化锌溶液有效期为3个月。
(六)EDTA溶液3个月标定一次。
(七)不经常使用的标准溶液,在使用前进行标定。
标定溶液要有记录,溶液要按规定容器盛装。瓶上应有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和标定日期、有效期。
第七条 各级油料化验室面积规定: 一、二级油料化验室(管理局中心化验室)总面积为550平方米。
二、三级油料化验室(省、市、区局化验室)总面积为230平方米。
三、四级化验室(航站、大队化验室)总面积为120平方米。
四、工业航空服务公司、飞行专科学校化验室总面积分别为360平方米。
第七章 飞机加油
第一条 飞机加油前的准备工作
一、加油值班员应根据航行调度部门飞行预报和临时通知需加油的飞机的机型、机号、加油地点、时间、油料种类和加油数量等内容及时写在工作布置板上,通知加油车车勤人员,合理调配加油人员,保证及时供油,防止加错或延误飞行。并按附录Ⅱ-11-1的规定填写飞机加油值班记录。
二、每日执行加油任务前(一般要求在第一架飞机起飞前一个半小时做好加油准备),加油值班员应检查加油车全部铅封,随车加油工具、加油胶管、压力加油接头(油枪)是否完好;油车中油料数量;油料牌号与油料化验单是否相符;化验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油品质量保证书是否带好。用250毫升广口瓶从油车沉淀槽、过滤器放油检查,必须放至目视检查不混浊,无游离水分,无杂质为止(油车重新灌油后,应静置10-15分钟作同样检查)检查后按附录II-10-1的要求填写“加油车或管线加油车水分、杂质检查与证明记录单”并量取比重(比重值取小数点后四位),飞机加油单由油料人员按当天的实际比重和加油车上流量表的计数为准进行填写。
三、值班油车司机应负责检查油车发动机,电器设备、刹车系统、点火和排气系统、加油平台升降系统、车辆清洁状况及随车灭火机、静电导线等是否完好,做好一切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严守岗位,随时启动,严禁油车执行与飞机加油业务无关的任务。
第二条 实施加油
一、飞机加(放)燃油分工
(一)运输航空企业,因飞行任务需要(航班、专包机、训练等)需加(放)燃油时:
1.由机场的飞行性能管理部门(尚无飞行性能管理部门时,由调度部门负责)提供需加入飞机的油量,由航行签派员负责提供飞机加入燃油的牌号、规格和油载平衡表,无签派员时,由飞行组负责提供和计算。
2.油料部门负责提供合格的油料,油料人员负责连接加油车与飞机之间加油导管和接头;开关飞机上加油舱口盖门;并与司机密切配合,以各类飞机加油规定的工作压力和流速,安全地加入所需油品,加油完毕填写飞机加油单。
3.地面机务加油人员,根据油载平衡表的要求,负责操作飞机油箱手(电)动阀门、仪表、开关、油尺。加油完毕,检查油量、飞机油箱盖、蒙皮盖和其它部件是否盖好。如需使用专用设备从飞机上放油时,由地面机务部门负责提供,由油料部门负责提供储油容器,双方配合,实施放油。
4.飞行组负责检查油品质量,并在质量保证书上签字,复核加油数量,并在飞机加油单上签字。
5.加油车的技术状况分别由油车司机和车管部门负责。油车司机并负责操作加油车上阀门、仪表以及连接导静电接地线。加油车上的加油胶管、加油接头、过滤/分离器的检查与维修由油料人员负责。
(二)因维修飞机需要加(放)燃油时,由地面机务部门直接通知油料部门,所加燃油牌号、规格、数量及加入油箱分布等其他分工按本条第一款执行。
(三)飞行学校的飞机加(放)燃油,由地面机务人员负责实施。
二、在下列情况下严禁加油或放油:
(一)油品质量末经飞行组检查和在油料质量保证书上签字时;
(二)飞机在通电(指翼上加油)、充氧、充电、明火加温时;
(三)机场上空有沙暴(指翼上加油)、雷雨时;
(四)需加油的飞机停在机库内;
(五)飞机通气口距机库等1号防火区25米以内;
(六)在飞机周围25米以内有开动着的飞机发动机、加温机以及各种易跳火的电器设备;
(七)需加油的飞机距机场开机的空域探测雷达或功率输出50千瓦的雷达开机30米以内;
(八)飞机距警告雷达天线100米以内,功率输出25千瓦至90千瓦的航行雷达或气象雷达天线前方180°扫掠范围20米内或机载监视雷达操作的100米范围内;
(九)需加油的飞机的燃油通气阀或油箱口距候机楼或廊道卫星厅10米以内。
三、飞机在加油或放油时:
(一)不许油料员穿着混合纤维制品的服装和钉子外露的鞋。
(二)一般不许有旅客留在客舱中(如需要应经机场当局或航空企业同意,但客梯车不得离开飞机,且承担责任并派人监视旅客不得使用明火、吸烟。而直升飞机加油或放油时决不允许旅客留在客舱内);
(三)不许进行飞机电瓶的拆装作业;
(四)不许在加油设备6米以内或距飞机加油口及油箱通气阀6米以内使用闪光灯照相机或其他电子的闪光设备作业;
(五)不许飞机的机载气象映象雷达开机;
(六)不许为飞机服务的其他车辆(行李货物装卸、食品供应等车辆)距正在给飞机加油的油车6米范围内突然熄火后而试图重新启动,因为这些车辆的设备通常是不防爆的;
(七)不许使用明火或非防爆照明设备和带电压测试无线电、雷达及电器设备;
(八)不许使用电动工具、钻头、冲压器或相似的动力设备;
(九)不许将静电导电线联接到飞机的无线电上,飞机的螺旋浆上或高度承压部件的起落架上。而应接在飞机的导静电桩上或孔内或航空公司指定的地点。
第三条 用加油车在飞机翼下(压力)加油或翼上(重力)加油:
一、加油车在飞机发动机熄火后,以每小时不大于5公里的车速,驶入指定加油位置,在靠近飞机15米前由油料人员引导油车行驶(带有拖罐的加油车不允许直接倒车作业),禁止将车头正对飞机。油车停放位置必须避开发动机喷口(通常半径3米),辅助动力装置排气口或其他危险区域(见附录I-1-
1、I-2-
1、I-3 -1)
二、油车停稳后,司机应迅速将刹车刹好,并将油车上“Y”型接地线分别与飞机、机坪接地桩的静电接地线连接妥当;取出“严禁烟火”标牌和灭火机位于加油设备前以备应急时使用。将所用的流量表的计数器回零;关好抽油管路上的阀门。
三、油料人员迅速将加油胶管连接至飞机,注意检查胶管接头与飞机油箱接头是否锁牢。
四、地面机务加油人员通知可以加油时,挂上油泵,打开管路所需输油阀开始慢速,然后逐渐增加泵的转速至额定流量。
五、在加油过程中油料人员应注意观察油车加油胶管与接头连接处是否有渗漏;飞机油箱排气阀是否溢油(如溢油面积大于2平方米,必须停止加油,迅速清理后,方可继续加油)。油车司机注意监控加油车上 的各种仪表是否正常运行。发现异常现象,马上停止加油。
六、在进行飞机翼上(重力)加油时,油料员上衣口袋不得装有硬币、扭扣等易掉物品,以防止掉入飞机油箱内。所使用的梯子与飞机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软衬垫,以免擦伤飞机。油料员将油箱盖打开1-2分钟后,司机将油枪从机翼前缘递给油料员,油料员将油枪与飞机之间接地线接好,并将油枪与油箱口裸体的金属部分接触,手持油枪握着突出齿柄,位于侧风方向实施加油,注意与司机保持联络。各类飞机油箱不得加满,应留有1-3公分的膨胀余地。
七、加油完毕,记录流量表实际指示数和实际比重,填写飞机加油单(以“升”为计量单位),飞行组应在飞机加油单上签字。然后按要求关好飞机加油箱盖,收回胶管,并将加油接头盖好防尘盖后牢固地收藏在油车接头支架上。
八、油车司机收回接地线,然后由油料员引导加油车驶离飞机。
第四条 使用管线加油车和管线加油系统在飞机翼下(压力)加油
使用管线加油车和管线加油系统为飞机加油除必须执行上述的有关规定外,还必须:
一、值班人员应检查过滤器、总管和支管上的手动常开、常闭阀门是否处于操作需要的位置。对安装并使用之空气缓冲器要检查气压,不足时需充气。
二、控制室接班人员应合上电闸,检查油罐高低液位及进出油管电动或气动工艺阀的灯光信号指示;测试报警系统的灯光、音响信号并消除;凡装有遥测物位仪的油罐,应测量油罐液位并作记录;对管线上装有带记录的测量压力、温度、流量、流速的记录仪,应进行一分钟空负荷运转,检查记录纸及墨笔墨水盒含量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排除。
三、控制室接班人员应根据飞机预报、油罐贮油的数量和交接班作业记录,妥善安排油罐进、出油的切换顺序、多台泵运转的程序,并按外场加油人员的要求,正确地提供就地遥控或自动操作的作业方式。
四、专用管线加油系统进行给飞机加油、油车灌油、油罐倒罐、泵油、输油入罐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时,操作人员应监视操作系统的各种仪表和灯光信号动作,掌握和记录有关参数,对管道出现不正常超压或突然压降、油泵电机超负荷运转,管道稳压稳流元件突然失去控制或报警系统出现灯光、音响信号、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进行处理。
五、管线加油车不要停放在飞机翼尖或飞机油箱通气阀3米以内和APU排气管的废气经过的地区或其他危险地点(见附录I-3-1)。管线加油车停稳后,刹好车,先接好静电导线(禁止将导线接在加油盖井或 加油井内部机件上)。打开地井盖和地井接头的盖子,从地井内部排除存在的水分,擦掉地井接头顶端阀面上的污垢、水分,然后接好地井接头和飞机加油接头,注意不要使胶管纽结。待地面机务加油人员同意加油后,方可打开地井栓阀。凡配有“呆德曼”控制器的管线加油车,当油品在流动作业时,油料人员必须将“呆德曼”控制器拿在手上处于打开位置,禁止使用机械的楔入或加上垫块或挂在车上使“呆德曼”控制器处于打开的位置,违犯规定者,应给予处分或调离加油岗位。加油结束后,反顺序作业,手拿着接头随胶管回转放在车上,不能在地上拖拽接头。最后收回接地线,盖好地井接头和加油接头的地井盖和防尘盖,由油料员引导油车离开飞机。
六、使用对讲机或电话联系遥控、就地操作时,仪表操作人员应听清对方口令,并重复对方口令核实后方可进行启、停油泵或其他配合仪表、电器操作。
第五条 飞机上辅助动力装置(APU)操作时和电源车操作时以及空调设备(AC)操作时的加油
一、辅助动力装置(APU)必须在油车到达前启动,若在加油时停车,要等到油车离开后才能启动,应当避免在飞机后面加油,若必须这样做,加油车必须避开辅助动力装置排气口的位置。若有油溢出,辅助动力装置必须立即停止动转,直到溢出的油去掉,没有起火危险时方可再启动。如该装置排气直对机翼上面,则不能进行翼上加油。
二、电源车放置的位置应与油车和机翼油箱通气孔最少相距6米。该装置的启动与飞机联接电路应在加油之前,当加油时,不允许拆卸联接线或操作其他电器开关。若有油溢出,该装置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直至溢出的油去掉,没有起火危险时方可再启动。
三、当空调设备(AC)运转时可以加油,但发生溢油时,应立即关闭此设备。
第六条 夜间飞机加油
夜间飞机加油,除必须执行以上有关各条规定外,并应:
一、当执行夜间加油工作前,油车司机必须检查油车的大灯、小灯、指挥灯、操纵室的照明以及接地导线是否完整良好。
二、油料人员必须携带防爆手电筒,并应在加油前打开,加油结束后关闭(翼上加油时,则上机翼前打开,下机翼后方可关闭)。
三、加油完毕,应清点自己所携带的加油工具,盖好油箱盖。
四、夜间加油,如无大面积固定照明设备,为防止附近发动机音响干扰,在加油过程中应有开泵、变速或停泵等操作联系信号。加油操作信号及加油车停放的指挥信号,由各单位自行制订。
第七条 外航飞机加油
外航飞机加油,除执行上述有关规定外,还应:
一、凡外航飞机加油,必须经外航代表(或代理)对油样进行检查并在油料质量保证书上签字后方可加油。
二、外航要求重新测量实际比重时,我方油料人员必须提供方便进行实际比重测量(管线加油车必须运转5分钟后进行)测得数值末超出温度变化而引起比重数值变化的±0.003范围,可按实际测得数值填写。超出此范围,应进行研究,找出原因,确定比重值。
三、认真填写加油单,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以“升”为计量单位,注明当天油料比重,加油数量除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外,还应以中文大写注明并要求外航代表在加油单上签名。
四、如果外航要在我油罐或油车上留取油样,我方需问明用途,应有我方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按正确取样方法取样。我方人员在取样后应做好记录并逐级报告。
第八条 专机加油
专机加油除严格执行《民航专机工作条例》以及有关规定外,还应:
一、油料人员负责从油车放取1升油样,地面机务人员从飞机主油箱放取1升油样,经上级有关领导或专机小组有关人员和飞行组检查后,油料人员将飞行组签过字的化验单连同从油车和飞机放下的油样一同放入油箱内,由飞行组铅封后,由油料部门负责保管至专机任务完成后三天止。
二、外航专机或外航班机代行专机,如果外航有要求留取油样,油样的处理同国内专机,如没有要求,不再保存油样。
第九条 通用航空加油
一、航站以外单独执行任务的专业点,飞机油料的加灌和管理由通用航空企业自行负责。专业基地的供油应由供油单位与用油单位签订供油协议。
二、发往各专业基地罐装或桶装油料必须计量准确并附有“付出清单”、“发油单”和“化验单”。
三、专业飞机在使用桶装油料和手摇泵给飞机加油时,必须:
(一)油桶要搭棚摆放,与停机坪、药品库和房屋建筑一般不应少于50米,并放置在侧风方向,同时,应由租用飞机的单位派人警卫和负责消防。
(二)加油前,应先检查化验单并逐桶检查桶上铅(漆)封是否完整,桶内油质是否清洁,如有水分杂质,必须排尽或过滤。
(三)一切加油工具,如手摇泵、漏斗、软管等必须完整、清洁和有接地线(其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姆),在使用时,必须互相联接,可靠接地。
(四)给飞机加油必须使用经过鉴定认为合格的麂皮漏斗或可靠的过滤设备。在将燃油加入飞机油箱前,必须先检查经过过滤后的油料质量是否清洁,只有确保油料质量的条件下方准给飞机加油。使用麂皮时,应使麂皮光面朝上,麂皮不得贴在漏斗壁上,禁止将燃油用压力透过麂皮的办法加油(如用麂皮蒙住加油枪的办法等)加完油后,将麂皮在汽油中清洗晾干并将光面向内叠好,保存在干净盒内,禁止扭拧麂皮。清洗麂皮或油车过滤器时,必须在距油车30米外进行,防止失火。
(五)专业基地不得使用冷气加油,因冷气加油损坏油桶,影响供油质量。
(六)开启油桶必须用防爆开桶板手,开桶前应将油桶擦试干净,避免杂物掉入桶内,以保证油料质量纯洁。
四、飞行任务结束后,发油单与用油单位按协议严格交接手续,及时回收油桶和剩余油料,发现丢失或损坏,发油单位应要求使用单位追查和赔偿。
第十条 润滑油的加灌
一、凡飞机需用滑油车加灌矿物基润滑油时由飞行组负责提出并检查滑油牌号、规格、数量;由油料人员负责加灌。凡需加灌合成润滑油和伊尔-62型飞机加灌润滑油由地面机务人员负责加灌。
二、低温时加润滑油,司机应先按规定将滑油加温,但禁止用明火加温。
第八章 计量管理
第一条 各级油库都必须配备持有合格证的专职计量员,严格按国家颁发的计量管理条例和石油产品计量管理制度规定以及石油产品计量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保证油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
第二条 新建造的油罐和新购置的计量器具、仪表,要经过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所有油罐都要编制准确的容积表。
第三条 储油容器精度要求及检定周期规定:
立式金属油罐容积误差为±0.2%。卧式油罐容积误差为±0.5%。检定周期:立式油罐初检为三年,复检为五年,卧式油罐初检为五年,复检为八年。因某种原因造成明显变形或大修后的油罐,必须重新经过检定方准使用。
第四条 温度计、密度计、量油尺、磅秤、天平等检定周期规定: 温度计、密度计为半年。
量油尺、磅秤为半年
天平为二年
第五条 流量计精度要求:
输油计量用的刮板流量计、腰轮流量计精度要求为±0.2~±0.5%。椭圆齿轮流量计精度要求为±0.5%。
油库输油计量用的孔板流量计精度要求为±1~2%,涡轮流量计精度要求±0.5~1%。
第六条 流量计的校验
一、油库和油车上的工作流量计,使用六个月应进行准确度的校验。工作流量的准确度可用标准器或标准流量计校验。
二、校验时流量计作业的压力与流速等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加油的操作条件,用正常使用的油品与可能使用的压力。试验开始前应进行4000升的输油循环作业,以排除在整个系统中所存的空气和平衡油温。
三、在试验时应用10%、50%及100%流量进行,每一项运行试验前,要运行5分钟,然后连续试验3次,试验完后,将校正的准确度之百分数制成曲线图表。并计算出工作流量计误差值,符合标准的,方能继续使用。每次校验应按附录II-14-1的规定做好记录。合格后,应挂牌标证,超过误差范围的,由检定站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 飞机加油计量一律以经过校验合格的加油车流量计的计量为准。如果加油车与飞机之间计量差值较大时(大于15%以上),应记录在案,事后迅速查明原因,不得影响航班的正常飞行。
第八条 各油库需计量检定站校验流量计、油罐等设备时,必须提前提出申请计划,并派人协助。
第九章 损耗管理
第一条 油料的自然损耗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蒸发、粘附在设备上所产生的损失。自然损耗标准是根据油料的性质和贮存条件,规定自然损耗的最大限额,它的目的在于把自然损耗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执行中,只允许在规定的损耗数内按实报销,如超过标准,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二条 自然损耗标准分为运输、贮存、收发过程中的损耗。
运输损耗是指从发油单位装入车(船)起到车(船)到达收油单位卸货场地止,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贮存损耗是指油品从验收入库起到出库点交出时止,整个贮存过程中所发生的损耗。
收发损耗是指收发过程中油品蒸发、浸润容器、设备、接卸工具和残留所造成的损耗各标准都按地区、季节、油料品种和经营方式等分别规定损耗率(见附录I-16-1~11)。
第三条 计算损耗,必须实事求是,有依据,有凭证,不得弄虚作假。出库前的一切损耗,由经营油库负责,不得转嫁给用户。管道、阀门、油泵、法兰、油罐、油桶的渗漏和差错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能作自然损耗处理。
第四条 运输溢耗处理:收油方负担定额损耗,发油方承担溢余,责任方负担超耗。
运输溢耗按批次计算。同批次同品种发运的油品溢耗可以相抵,再扣除定额损耗后,超耗、溢余互不找范围:单罐不得超过0.7%,超过上述幅度时,实际溢、耗从1千克算起。
第五条 运输溢、耗索赔
一、油槽车、船在运输中,因铅封损坏,车体技术状况不良造成的损失,收油方直接向承运方索赔
二、收油方确证超耗,按规定出证索赔资料、手续,在规定索赔期内向民航驻炼油厂代表室反映,由代表室向发油方联系。
三、发油方核实收油方索赔资料、手续齐全无误,超耗由发油方负担。
四、溢、耗退赔货款,按程序单独核算,收油方不得因超耗拒付货款。
第六条 索赔资料及手续
一、超过互不找幅度,收油方向发油方索赔时,必须具备下列资料:填写《运输超耗(溢余)通知书》(附录II-17-1),填写《油品验收计量及复测记录》(附录II-17-2)。
二、铁路罐车单车超过0.7%以上者,收油方的油库领导要监测计量并负责签字。
三、收油方必须于同批石油产品全部到达十日内提出索赔资料(以邮截日期为准),逾期由收油方负责。
发油方收到索赔资料后一个季度内结清。
第七条 保管与发油损耗按月核销,因计量不准而发生的虚假盈亏,在当月不能处理者,允许跨月处理,但不得超过三个月。对屡亏屡盈者,要认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清理油罐损耗,逐罐核销。对于超耗部分,要查明原因按规定经报批后才能核销。
第十章 安全管理
第一条 各级油库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和安全管理制度。
一、成立由油库主任领导的,由各分队、班(组)安全检查员参加的油库安全管理小组,统一领导全库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各分队、班(组)都要设置安全检查员负责检查本分队、班(组)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三、油库必须建立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制订消防预案,划分消防区域,规定火警信号,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
四、油库应建立出入油库制度;民工管理制度;防失控、盗、丢制度;铅封上锁制度;会客留宿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
第二条 防止火灾
火灾是油库安全最大的威胁。当空气中含有1-6%的汽油蒸气或1.4~7.5%的煤油蒸气时(体积浓度)遇火即会爆炸。为此,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所有油料工作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从严要求,从设法断绝火源,防止渗漏和油蒸气的聚集,及时处理其他易燃、可燃物等方面,做好防火工作。
一、油库必须在大门口设置醒目的告示牌,入库必须严格禁止:
(一)携带火柴、打火机、提灯、易燃物、强氧化剂和其他火种、火源进入库区;
(二)库区吸烟、烧焊、生火、打猎;
(三)钢铁工具互相敲打或用来敲打容器、设备以及穿钉子外露的鞋进行作业;
(四)骡马、铁轮车、电瓶车和不戴防火罩的汽车通行;
(五)在库内存放其他危险品、爆炸品、易燃物资;
(六)使用非防爆的动力及照明设备进行作业;
(七)酗酒和精神病患者进入库内。
二、油料容器和设备应严密不漏。泵房、灌桶间、阀室、洞库(地下库)、化验室等场所,必须经常进行通风,排除油蒸气,作业时要注意防止泼洒油料。做到室内无油味,地面无油迹。
三、抽注易燃油料或鼓风排出气时,内燃机、鼓风机与容器之间至少距离10米以上,尽量放置在侧风方向,并不准对着敞口容器。禁止向运转中的发动机加注油料和在现场修理发动机。禁止内燃机在室内工作,如确实必要时,应将排气管引出室外。禁止在内燃机运转时打开油罐入孔盖或量油口。
四、向油罐鼓风前,应检查鼓风机的叶轮与机壳是否磨擦。再次鼓风时,应将通风管从油罐中取出,排尽管内油气,才准插入罐内进行工作,严防罐内油蒸气从通风管道回流,引起机动鼓风机失火爆炸。
五、监督蒸气机车入库,烟窗上应戴好防火星罩,关闭灰箱档板,不准大开汽门和清炉。机车和油槽车之间必须挂有隔离车箱。汽车、拖拉机进入库区后,应停在指定地点,禁止在装卸油场地修理发动机。
六、取样器、测深锤、装卸油鹤管的管头等均应用有色金属制造,在有油气的场所作业,禁止使用钢丝刷、铁铲和其他铁质工具,如必须使用时,应涂润滑油(脂)或浇水,以防发火。
七、禁止在禁火区进行烧焊和明火作业,如确有必要,需经上级批准,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八、油库区应保持清洁,及时清理破布、干草、棉纱等易燃物。
第三条 防止雷击
一、油库下列建筑物应设立直接防雷击的装置。安装技术要求:
(一)地面立式轻质油品罐的防雷接地按照GBJ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的规定。高度在15米以上的高架罐、计量罐应采取集中保护。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每个油罐的接地极不能少于二组。接地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米。
(二)油罐顶板小于4毫米的油罐呼吸阀、山洞油罐设在半山腰的呼吸阀、覆土油罐高于地面的呼吸阀,应作防雷局部保护。管口上方2米应在保护范围内,避雷针的尖端应设在爆炸危险空间之外。如果外露呼吸阀是用非金属管线引出者,可不作保护。
(三)高度在15米以上的烟筒,水塔及其他建、构筑物应做防雷保护。其接地电阻,30米以下者不得大于10欧姆,超过30米者不得大于5欧姆。
(四)强雷区(每年雷击日70日以上者)的卧式油罐以及15米以下的高架罐、计量罐、烟筒、水塔等其他建筑物,均应设有直接防雷击装置。
二、下列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必须装置防雷电副作用的接地装置,斯妆地电阻不得超过10欧姆。
(一)储油罐、储气罐、油料库房以及15米以下计量罐、高架罐。
(二)油料装卸栈桥、钢轨、鹤管组、油泵房及油泵设备、输油管道。
(三)存放电石、乙炔及氧气等压缩气体的仓库。
(四)地上输油管道及地下输油管的始端、末端、急弯处、大小头连接处、过滤器安装处、管道分支处等应接地。直线管道应每隔200-300米接地一次。
(五)地上架设在桥面或平台上的油管,如果管间距离小于10厘米时,应沿管长每隔20米用25X2的扁钢跨接起来。各种相邻近的管道亦同样处理。
(六)金属结构的屋架应接地,金属屋面应沿周边每隔15米用引下线接地。
三、接地引下线,接地极材料选择与要求:
(一)金属油罐、气罐、可利用罐壁做为接地引下线。但油罐与接地极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同油罐接连处,必须在油罐体的下边缘地方。
(二)其他建、构筑物的接地引下线,可分别采用40×4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少于25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或不少于16平方毫米的铜绞线,但应尽量减少接地引下线的接头数目,必须连接时可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其接触面要保证可靠的电接触。
(三)接地极应用直径50毫米、长2.5米钢管打入地下,使钢管上部顶端在地面下0.5米处与接地引下线连接。如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应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第四条 防止静电灾害
一、油料在下列场合容易产生静电灾害:
(一)用胶管和金属管抽注油料;
(二)油料在空气中泼溅。如鹤管、胶管给槽车灌油;油枪给飞机加油;
(三)油料与硬的表面撞击。如油料通过油泵,流量计和导流罩等;
(四)油料通过过滤器和滤绸;
(五)空气或其他气体通过油料在油面破裂;
(六)用油料擦洗滤芯、绸布;
(七)固体的悬浮粒或水滴在罐内沉降等。
二、根据国际标准要求,液面电荷量必须低于50微库仑/米3或油面电压低于±12000伏才能避免静电灾害。因此,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和聚集并将静电电荷导走以及避免混合气形成可燃浓度,就能有效地防止静电失火。
(一)地面立式金属罐,按周长计算,每18米要有一组静电接地装置,50立方米油罐静电接地装置不得少于两组,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至300米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欧姆,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
铁路装卸油品设施包括钢轨、输油管线、鹤管、钢栈桥等,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欧姆。对接地线每年至少普遍检查一次。并按附录II-21-1的规定做好记录。
(二)各种输油胶管,均应以铜焊或锡焊将缠在胶管外面或放在管内的直径不少于2.5平方毫米的金属线与两端的法兰或油枪(加油接头)分别连接起来。
(三)禁止在管口绑扎绸毡、尼龙或麂皮滤袋,以重力方式抽注易燃油料。开泵时与容器装到容积的四分之三时,要用较低流速(1米/秒),正常流速为3-4米/秒,并不得时快时慢。最高流速不得超过6米/秒。为加油车灌油时,初流速必须限制在350升/分,当油品漫沿进油口后,流量可增至2250升/分。
(四)灌装油料应尽可能采用暗流法。如需从灌装口装油时,油管口浸没置于罐底或油面下,严禁油管悬空,防止油料冲击油罐壁和油面造成激烈的溅泄。向空油罐车(仓)和油罐装油,油管口距底部不超过10厘米,向空油车装油,油管口距底部不超过5厘米。要防止具有导电性的漂浮物体进入油罐。油罐内不准有尖端金属裸露。
(五)油车的接地铁链或接地胶带,必须保持与地面有可靠的接触,不准涂漆,并应定期检查和清除锈垢,油车的防火网必须保持完整。
(六)向油车灌装油料,必须分别接好输油管和油车的接地线。装油前先将油车罐口打,停留2-3分钟,然后再插入油管进行作业。
(七)在炎热干燥季节,油车应放在阴凉处,在给飞机或向油车灌油时,当气温超过37℃,油温超过40℃,相对湿度在15%左右时,应对车上油罐洒水,并在作业罐和接地极处洒水,以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八)油罐进油作业完后,需待30分钟后方能进行取样或测量作业。量油孔必须用不易产生火花的软金属作导向槽。在打开测量或灌油孔盖之前,操作人员应用裸手去接触油罐没有涂漆的金属部份以消散人身的 静电荷。
(九)禁止用塑料、镀锌铁皮或搪瓷等容器作取样品或排放沉淀油容器。取样器、测深锤等系绳必须是铜链或棉麻绳,不得是化纤制品。
第五条 防止油料中毒
一、各种油料、特种液,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只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严格遵守防毒规则,反对麻痹和蛮干,就可以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洗涮油罐是油库的重要作业,必须有安全作业方案,油库负责人必须亲自组织实施,提出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按附录I-24-1“洗刷油罐安全技术规则”进行作业。
(一)参加洗刷油罐的人员应为体格强健有力,经医生体格检查合格的男子并经过技术安全教育,会使用救护装备,熟悉防火和医疗前的初步急救工作以及在油罐中救人的方法。
(二)凡大气温度低于-5℃或油罐内部温度高于35℃时;凡立式油罐存油未完全排出或当卧式油罐存油高度超过3厘米以上时,均禁止进入油罐内工作。
(三)在罐内连续工作时间每人每次不得超过15分钟,出罐后,休息20-30分钟后方可继续工作。一个工作日在罐内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2小时。
三、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做到:
(一)作业时应穿工作服,严禁赤胸露体并尽量避免油料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作业过程中,如需吸烟、饮水、进餐的必须离开现场,在指定地点经洗漱后方可进行。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并进行洗漱或淋浴,工作服禁止带入食堂和宿舍。
(二)不准用咀吸吮油料或吹油料导管。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手、洗衣、洗涤机件以及作溶剂使用。
(三)库房、泵房和化验室等室内作业场所,应注意通风。量油、取样、看守罐口,均应站在风向的上方或侧方。
(四)洒落在地上的含铅汽油,应及时清除。从油罐内清出的沉淀物,应及时掩埋到指定地点。
第六条 防止工伤
一、推动铁路油罐车、移动棚车、搬动油罐和重桶等笨重器材以及检修电器设备,最易发生严重工伤事故,必须特别要强调严密组织,统一指挥,严格现场纪律,密切协同动作,防止跌伤、压伤和触电。
二、推动油罐车和棚车时,必须指定专人在车上负责掌握刹车。油罐车和棚车停在有坡度的铁轨上,应用铁三角垫好,防止溜滑。
三、锅炉、气瓶、空气压缩机等有压力的设备及其附件(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阀等),必须定期进行试压和维修,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超压。
四、修焊装过油料的油桶,必须先经清洗或通风,确实将油气排尽后,才能进行作业。作业时禁止人员站在桶的两端,防止爆炸伤人。
五、必须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用电教育,严防人员触电伤亡。电器设备须设专人管理,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便操作和拆装;地面电力变压器等高压设备必须用栅栏或铁丝网等隔离,并悬挂明显的告示牌;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均须设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修理电气仪表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在闸刀处挂牌表示正在修理。
第七条 防敌特破坏
一、油库是储存、收发油料和技术器材的重要物质仓库,直接关系到民航生产、训练任务的完成,也是敌人破坏的主要目标。因此,油库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加强油库警戒,做好油库保卫、伪装等工作,严防敌特破坏。
二、油库,特别是远离机场的地区储油库应当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了解驻地环境及政治情况,组织联防,依靠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做好防敌特保卫工作。三、一切外来人员,均须持有证明文件,并经上级批准,严格按附录II-1-1的规定登记,方准入库。雇请民工,必须由当地劳动部门介绍并经公安部门严格审查。
四、油库应设不低于2.5米的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围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油库绿化。
五、重要节假日,必须重视和加强防敌特的保卫工作。节日前,库领导应对全库人员进行防奸保密教育,制订反敌特破坏的方案,组织安全检查,加强值班,值班人员要严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第十一章 劳动防护
第一条 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重视油料人员的安全卫生工 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杜绝伤亡事故,并逐步消除油料人员职业病的发生。
第二条 油库的泵房、库房、阀室、化验室以及洞库、半地下库等有油蒸气的地方必须设置良好的通风设备。油库还应设置浴室(淋浴)、盥洗室、厕所、更衣室,有女工的油库还应设置妇女卫生室等生产辅助设施。更衣室要设置衣箱(柜)或衣挂并通风良好,卸油栈桥应设置防酷暑、严寒和雨淋的休息室。
第三条 按照国家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或更新改造的油库工程,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减少油料中毒的安全卫生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不得削减。对安全卫生设施不完善的老油库,应在更新改造资金中安排劳动防护技措费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挤掉这笔费用。没有更新改造资金的事业单位,应从事业费中解决。
第四条 为确保因工作而暂时不能离开岗位的作业人员用餐,油库应备有饭食的加热设备或保温盒并应保证供给足够的清洁开水。
第五条 距机场卫生医疗单位较远的油库应配有保健室。
第六条 每年应对油料人员进行一次体检。发现油料中毒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对于从事10年以上油料的工作人员应安排疗养。
经职业病医院确诊为职业病的油料人员的生活待遇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防护用品的配置
一、洗刷油罐时应配置下列防护设备、工具与服装:
(一)软管式防毒面具:禁止使用不带软管的一般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面具软管长度伸出罐外不少于一米。
(二)救生带:救生带包括腰带和背带,腰带的宽度不少于4厘米,长度不少于120厘米。救生带应有带弹簧键的钩,供系绳子用。救生绳的抗拉力应200千克以上,长度15米以上,不准将短绳接扣使用。
(三)洗罐工具:铜板手,小铜锤、硬铅或铜质或木质刮刀、铜丝刷、铝铲、帆布或铝质提桶、木质或铝质梯、长和短柄棕刷或竹刷、防爆电池灯。
(四)防护衣服、靴鞋、手套等:防毒工作服,耐油橡胶长筒靴,耐油橡皮手套,长筒袜。
以上设备、工具、服装的配置数量,需由各油库根据本库油罐型号、容量、数量、每年工作量和装具更新等情况拟定计划配置。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按现行标准执行。但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必须是防静电并用阻燃或阻熔材料做成。工作服的式样应外表无钮扣,无口袋。
第十二章 消防管理
第一条 总容量大于500立方米以上的油库消防设季按GBJ-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配置。500立方米以下地卧式小油罐区消防设施的配置:应设50立方米消防水池1个,机动消防泵1至2台及配套的水带、水枪、泡沫钩枪。
第二条 土埋卧式油罐区:每组要配置石棉被4至5块,8千克干粉灭火机2个,0.2立方米砂桶2个,铁锹2把,每2组至4组增配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1至2台。
第三条 油品收、发作业区和桶装储存区消防器材的设置:
一、铁路装卸作业区,按鹤管组数配置。
(一)每组配置石棉被2块,8千克干粉灭火机或10升泡沫灭火机2个。每1个卸油台配灭火枪2个。
(二)5组以下者配置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2台。
(三)5组以上者,配置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3台,并设消火栓及配套的泡沫钩枪、吸取器、泡沫液桶、水带等。
二、油泵房,按油泵台数配置。1台泵配置3千克二氧化碳灭火机或3千克干粉灭火机3个。每增加1台泵,增加灭火机1个。泵与电机设有隔墙者,隔离间要按上述标准配置。泵房门口设0.5立方米砂箱(桶)一个,石棉被4至5块,防火铁锹5把。
三、桶装仓库、简易仓库、小油罐库房、露天桶装场地,按建筑面积或存放场地,第300平方米配置8千克干粉灭火机6个,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2台,0.5立方米砂箱2个,铁锹5把,石棉被5块。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时,要按比例相应增加。
四、发油间和发油场地,按发油管组数配置。4组以下的配置8千克干粉灭火机或10升泡沫灭火机3个,100升手推车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1至2台,0.5立方米砂箱1至2个,石棉被3块,铁锹5把。4组以上要适当增加。
五、码头、趸船配置10升泡沫灭火机6至8个,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2至5台,石棉被4至8块。大型码头要配置消火栓、泡沫钩枪、泡沫液桶和足够数量的水带、砂箱、铁锹等。
第四条 辅助生产作业区消防器材的配置:
一、计量室、化验室各配置3千克二氧化碳灭火机或“1211”灭火机2至5个。
二、锅炉房配置3千克二氧化碳灭火机2个,燃油锅炉增设10升泡沫灭火机2个。
三、变(配)电间、仪表控制、空气压缩机室按作业间配置3千克二氧化碳灭火机或四氯化碳灭火机2个。
第五条 汽车加油站配置3千克二氧化碳灭火机2个,8千克干粉灭火机或10升泡沫灭火机5个,100升手推车式泡沫灭火机或65千克干粉灭火机2台,0.5立方米砂箱5个,铁锹5把。
第六条 消防供水系统的管理和检修
一、消防水池要经常存满水,池内不得有水草杂物。
二、地下供水管线要经常充水,主干阀门要常开。
地下管线每隔二至三年要局部挖开检查,每半年应冲洗一次管线。
三、消防水管线(包括消火栓)每年应作一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不低于工作压力的1.5倍。
四、每天巡回检查消火栓。每月作一次消火栓出水试验,距消火栓1.5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
五、固定消防水泵要常年充水,每天作一次试运转。消防车要每天发动试车。
六、消防水带要盘卷整齐,存放在干燥的专用箱里,防止受潮霉烂。每半年应对全部水带按额定压力作一次耐压试验,持续5分钟,不漏水为合格。使用后的水带要晾干收好。
第七条 泡沫系统的管理和检修
一、灭火剂的保管:空气泡沫液应储存于温度在5℃至40℃的室内,禁止靠近一切热源,每年检查一次泡沫液沉淀状况。化学泡沫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室内,防止潮结。酸碱粉(甲、乙粉)要分别存放,堆高不得超过1.5米,每半年将储粉容器颠倒放置一次。灭火剂每半年抽验一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对化学泡沫发生器的进出口,每年做一次压差测定,空气混合器,每半年做一次检查校验,化学泡沫室和空气泡沫发生器的空气滤网,要定期刷洗,保持不堵不烂,隔封玻璃要保持完好。
三、各种泡沫枪、钢管、升降架等,使用后要擦净、上油。每季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四、泡沫管线,每半年用清水冲洗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分段试压,试验压力应不小于12公斤/平方厘米,5分钟无渗漏。
第八条 各种灭火机,要避免暴晒、火烤,冬季要有防冻措施,要定期换药,每隔1至2年进行一次筒体耐压试验,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第九条 以上消防设施的配置、管理和检修,凡有专职消防员的油库,由专职消防员负责;无专职消防员的,消防设施的配置每年由油库报送计划,由公安消防部门添置,油库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检查维修。
第十条 以上消防设施的配置,如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规定不一致时,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各级油库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义务消防预案,并编制图表和说明,作为实战和灭火训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油库的重要档案之一。消防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有:
一、各不同灭火对象的灭火方法及总指挥方案。
二、各种人员配备(包括外来支援力量)组织分工。
三、指挥与分段指挥(通讯联络、水泵操作、泡沫消防、油罐冷却、器材供应等)的名单、指挥、联系的方法。
四、火灾的行动次序(报警的方法、工具、信号);泡沫扑救(包括要求泡沫供应强度,使用泡沫发生器、泡沫混合器、消防栓的地点,水带连接方法,泡沫设备的相互配合,泡沫液混合器的指针位置,取粉液的地点,需各类人员数等);冷却用(冷却主罐邻罐)消防栓个数(号码,需要水龙带长度、水枪规格、根数、人数);警戒、器材供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的指挥扑救等。
五、外来支援力量、设备停放地点,消防车、机动水泵取水地点。
六、各项操作时间要求和主要操作过程情况的时间记录。
七、必须的和备用的器材规格、数量。
消防预案制订后,报上级和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品名、数量,要绘成平面图,加强管理,不准随便移动和挪作它用。
第十三章 油料器材的收发与保管
第一条 油料器材是保障油料收发、储运的重要物资。必须加强管理,认真做好收发、保管、使用和修理等工作,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对保证油料供应,厉行节约,杜绝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油料器材的筹措,一律由各级油料部门自筹、自购,其中生产维修所需要的原材料等统配部管物资,需向本单位物资部门申请。
第三条 油料器材的收发与保管
一、接收油料器材要严格进行验收,核对证件,对各种机械要按规定进行试车检查,发现数量短少,配件不齐,规格不符,质量不好,要查明原因,作出记录,及时上报处理,在搬运作业中,要轻搬轻放,防止损坏和丢失。
二、发出油料器材要贯彻“发陈存新”的原则,做到:新品保证性能良好;堪用品保证能用;待修品要搞清修理项目;报废品要搞清数量;成套器材要带齐配件,妥善包装并附装箱清单和技术资料。
三、油料器材要妥善保管,要按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新品、堪用、待修、报废)分别存放,堆垛整齐稳固,设置器材堆放图和堆卡、箱卡、物卡。做到“一垫五不靠”(下有垫物;上不靠房顶,四周不靠墙)金属制品要防止锈蚀;机电设备,注意防潮,每年应按该机规定,适时发动或运转若干次(至少半年摇动和起动一次);电气器材应放在木架上,防止受潮;加油胶管要严防酸碱侵蚀,堆放要平直,如卷成盘型,盘直径应不少于胶管直径20倍(100mm直径胶管不得卷成盘型)防止挤压、变形断裂,胶管两头出口应用塑料布包扎或木塞堵住,堆垛高度不超过一米;胶管自制造之日起储存期不得超过二年;过滤芯要注意防潮;成套设备要整套贮存,防止丢失损坏。
第四条 油料器材的使用管理
一、油料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做到无锈蚀霉烂、无虫蛀鼠咬,无丢失损坏、无事故差错,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二、每年十二月底前要进行一次清库工作,检查质量,核对数量、帐目,保持帐、卡、物相符。对积压、变质损坏或报废的器材要及时上报处理,并把清库情况逐级上报。
三、油料器材必须实行专材专用,严禁挪做它用或以物易物。
第五条 油料器材和设备的修理。以机场油库修理为主,机场油库不能修理的器材、设备,送管理局储油库修理。地区管理局储油库应设立修理车间,担负本地区主要器材、设备的修理,或抽调技术力量有计划地巡回修理。地区管理局应有1500平方米、地区管理局所在机场油库应有1000平方米,省(市、区)局油库应有500平方米、航站油库应有200平方米的油料器材仓库、桶装车、附属油料库和修理间。配置必要的气(电)焊和车床、钻床等修理设备。
第十四章 储、输油设备管理
第一条 油罐使用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罐体完整,质量符合要求。
(一)罐体无严重变形,无不均匀下沉,罐体斜度不超过1%(最大限度不超过5厘米),钢板麻点腐蚀程度在下列允许范围内:
钢板厚度(毫米)345678910 腐蚀深度不超过(毫米)1.21.51.82.22.62.83.23.5
二、附件齐全,灵活好用。
(一)油罐应装设进出油接合管、排污管(阀),人孔、采光孔、量油孔等基本附件。呼吸阀、防火器、静电接地线、旋(爬)梯这些附件齐全好用,无堵塞现象。
(二)油罐接地良好,斜梯或直梯焊接牢固。
(三)罐体清洁,防腐良好。
(1)内外部防腐层牢固无脱落。
(2)罐体清洁,排水沟,井畅通,阀井清洁有盖。
(3)进出口阀门灵活,沟槽见底,阀门与入孔渗漏,各部螺丝齐整、满扣、紧固。
四、技术资料齐全。有油罐履历卡(附录II-19-1)。
第二条 油罐出现下列问题时,要及时进行维修:
一、发现焊缝裂纹和渗漏者。
二、圈板凹、起鼓、折皱的允许偏差超过如下规定者:
(一)凹陷、起鼓程度:
测量距离(毫米)
1,500 3,000
4,000
允许偏差值(毫米)35 40
(二)钢板厚度(毫米)
4~5 6~7
8及8以上 允许折皱高度(毫米)
30~40 50~60 80
(三)底板凹凸程度
±50
三、罐体倾斜超过规定者。
四、泡沫室损坏,油罐与附件连接处垫片损坏者。
五、直接埋入地下的油罐每年挖开3至5处进行检查,发现防腐失效和渗漏者。
第三条 输油管线和阀门的检查与维护
一、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管线,输油前必须用气或水以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将水排尽,防止冬季冻裂管线和阀门。
二、直接埋入地下管线上的覆土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埋置时间够五年者,每年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挖开数处检查或仪器检查,发现防腐层失效和渗漏者必须及时进行维护。
三、油罐区、油泵房、装卸油栈台和输油管线上的主要常用阀门,每年春、秋换季各检修一次,其他部位的阀门要每一年检修1次。平时加强保养,做到不渗不漏,操作灵活。管道上的阀门井要编号,号码应写在阀井的入孔盖上,并标在流程图上,阀门井应加锁。
第四篇: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民航局令第7号 一九九0年五月二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第三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执照
第四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第五章
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第六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纪律与保密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保障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第三条 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分别实施。
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章及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规定。
二、审批民用航空各类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设置,指配工作频率和呼号,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三、检查和监督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业务工作,受理有关无线电干扰的申诉,并负责处理与协调。
四、参与制订有关航空业务无线电管理的国家技术标准。
五、办理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有关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事宜。
第五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办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成立相应的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承办本地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第六条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民航局根据民用航空机场、航线和航空通信、导航、雷达网络建设的需要确定。
负责设台的单位,应当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民用航空各单位需要设置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批准后实施。并由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或地方相应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上报备案。
第八条 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二)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
(三)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四)设台单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 各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地点,应当符合保证飞行安全的需要,并满足所用设备的技术要求。
第十条 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台审批权限是: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给民用航空机场使用频率的甚高频、特高频移动无线电话台,由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其他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十一条 迁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必须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并应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撤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由设台单位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告,办理撤销手续。
第十三条 设置在机场范围以外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台址,在设台前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同意。设置在军民合用机场的台站的台址应当征得军方同意。
第三章 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四条 凡经批准设置或迁移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在启用前必须办理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五条 办理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必须填写申请表一式两份,逐级上报至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审批权限由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六条 地面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和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为三年。如该台站仍需继续使用,在有效期截止日期前两个月,应当向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换发执照,并将原执照交回。
第十七条 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内,如有设备、频率、呼号变更,应填写变更表一式两份,报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份,留存一份。
第十八条 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不需要办理设台申请手续,但在启用前,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申请表》,经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后,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九条 各单位需在机场内设置移动通信无线电台,应当向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条 各类地面航空无线电台和航空器无线电台的执照应当妥善保管。如有丢失、损坏,应当书面报告原发照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执照手续。如停止使用,其电台执照应交回原发照机关。
第四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第二十一条 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使用的报、话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会颁布的《无线电台站呼号管理规定》统一核配。
第二十二条 同一机场的高频、甚高频航空固定和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均使用相同的报、话呼号。在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的通信联络中,为区分同一地点不同管制责任的电台,可在话用呼号后,加“一号”、“二号”、“进近”等用语,以示区别。
第二十三条 民用机场以及军民合用的国际机场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话呼均使用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明语地理名称。军民合用的非国际机场,使用统一编配的话呼。
第二十四条 民用航空器电台的话呼,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规定使用所飞行的航班号或航空器登记号。报呼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非民用航空器,在民用航空移动业务网络中联络时,报话呼号按另行核配的呼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无方向信标台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商有关部门规定。
机场区域内的无方向信标台,一律使用调幅或差频电报工作,呼号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0—30个字母,每分钟最少等间隔拍发两次,航路与使用等幅电报工作的无方向信标台,呼号每分钟发一次,每次连续拍发两遍。
第二十六条 不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呼号为:远距指点信标每秒钟两个划,近距指点信标拍发连续交替的点和划,调制信号频率均为3000赫。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的呼号为:外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钟两个划,调制频率400赫。中指点信标连续拍发交替的点和划,调制频率1300赫。内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六个点,调制频率3000赫。
第二十七条 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是在该设备保障的着陆方向的本机场远距无方向信标台呼号前加注“Ⅰ”组成。无远距无方向信标台的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定。
第二十八条 其他导航设施的呼号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第二十九条 民用航空机场内使用的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呼号由使用部门报发照机关协调后确定。第三十条 航空固定业务和航空移动业务高频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频率分配表和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分配表》指配。
第三十一条 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无线电台和无方向信标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率分配表,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二条 机场内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除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的频率外,还可申请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
第三十三条 其他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国际无线电规则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四条 各无线电台站频率一经指定,不准自行变更。如需要变更,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按正式变更通知实施。
第五章 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 外国航空公司驻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由当地民航主管部门提供。当地民航主管部门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和领取执照后方可提供使用。
第三十六条 外国航空公司为与本公司的航空器联系而使用的地空通信无线电台,由地区管理局统一设置,向外国航空公司提供有偿使用。
第三十七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载有的无线电台设备,在停机坪停留期间,非经特许,不得使用。
第六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第三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业务均属于安全业务,不应受到有害干扰,必须予以保护。
第三十九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受到干扰时,机组或地面操作使用人员应当将干扰情况,包括干扰性质、干扰台频率、呼号、出现时间和信号强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填写《有害干扰报告表》,分别报送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通信导航雷达部门。
第四十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相互间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对已查明的有害干扰源,特别是人为干扰源,在地区管理局范围内的,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令其立即关闭。在地区管理局范围以外的,应当将情况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一条 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内其他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或不明干扰源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助查明干扰源,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同时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经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后,仍不能消除有害干扰时,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
第四十二条 我国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外电台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三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收到国外提出受到我国民航无线电台站的有害干扰申诉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的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查处。如属我方不符合规定造成,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如不属我方原因,应当写出情况说明,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纪律和保密
第四十四条 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严格遵守以下通信纪律。
1.禁止与非规定的电台联络,不准冒用、伪造呼号或作不表明身份的发射;
2.按规定的程序、通信方式和通信资料进行工作;
3.通信工作中要密切协作,禁止在机上争执、拍发不友好的信号和私人通话、通报;
4.非工作时间,禁止使用电台设备。工作时间内不得使用通信设备收听和拍发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无线电信号。
第四十五条 各航空无线电台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使用明码电报及明语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递涉及保密的事项,不准向无关人员泄漏任何无线电报、话的内容。
第四十六条 为维护通信纪律和通信保密,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设立纠察台,对航空无线电通信业务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对违反通信纪律和保密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违反保密法律的,应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执行特殊任务,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线电管制命令。
第四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无线电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模范执行各项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违反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遇有问题,应当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本规定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表:
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
二、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申请表
三、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备频率呼号变动表
四、有害干扰报告表
第五篇: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1990.5.26)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保障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分别实施。
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章及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规定。
二、审批民用航空各类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设置,指配工作频率和呼号,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三、检查和监督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业务工作,受理有关无线电干扰的申诉,并负责处理与协调。
四、参与制订有关航空业务无线电管理的国家技术标准。
五、办理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有关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事宜。
第五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办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成立相应的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承办本地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第六条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民航局根据民用航空机场、航线和航空通信、导航、雷达网络建设的需要确定。
负责设台的单位,应当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民用航空各单位需要设置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批准后实施。并由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或地方相应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上报备案。
第八条 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二)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
(三)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四)设台单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 各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地点,应当符合保证飞行安全的需要,并满足所用设备的技术要求。
第十条 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台审批权限是: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给民用航空机场使用频率的甚高频、特高频移动无线电话台,由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其他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十一条 迁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必须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并应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撤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由设台单位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告,办理撤销手续。
第十三条 设置在机场范围以外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台址,在设台前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同意。设置在军民合用机场的台站的台址应当征得军方同意。
第三章 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四条 凡经批准设置或迁移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在启用前必须办理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五条 办理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必须填写申请表一式两份,逐级上报至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审批权限由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六条 地面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和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为三年。如该台站仍需继续使用,在有效期截止日期前两个月,应当向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换发执照,并将原执照交回。
第十七条 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内,如有设备、频率、呼号变更,应填写变更表一式两份,报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份,留存一份。
第十八条 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不需要办理设台申请手续,但在启用前,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申请表》,经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后,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九条 各单位需在机场内设置移动通信无线电台,应当向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条 各类地面航空无线电台和航空器无线电台的执照应当妥善保管。如有丢失、损坏,应当书面报告原发照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执照手续。如停止使用,其电台执照应交回原发照机关。
第四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第二十一条 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使用的报、话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会颁布的《无线电台站呼号管理规定》统一核配。
第二十二条 同一机场的高频、甚高频航空固定和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均使用相同的报、话呼号。在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的通信联络中,为区分同一地点不同管制责任的电台,可在话用呼号后,加“一号”、“二号”、“进近”等用语,以示区别。
第二十三条 民用机场以及军民合用的国际机场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话呼均使用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明语地理名称。军民合用的非国际机场,使用统一编配的话呼。
第二十四条 民用航空器电台的话呼,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规定使用所飞行的航班号或航空器登记号。报呼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非民用航空器,在民用航空移动业务网络中联络时,报话呼号按另行核配的呼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无方向信标台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商有关部门规定。
机场区域内的无方向信标台,一律使用调幅或差频电报工作,呼号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0—30个字母,每分钟最少等间隔拍发两次,航路与使用等幅电报工作的无方向信标台,呼号每分钟发一次,每次连续拍发两遍。
第二十六条 不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呼号为:远距指点信标每秒钟两个划,近距指点信标拍发连续交替的点和划,调制信号频率均为3000赫。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的呼号为:外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钟两个划,调制频率400赫。中指点信标连续拍发交替的点和划,调制频率1300赫。内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六个点,调制频率3000赫。
第二十七条 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是在该设备保障的着陆方向的本机场远距无方向信标台呼号前加注“Ⅰ”组成。无远距无方向信标台的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定。
第二十八条 其他导航设施的呼号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
第二十九条 民用航空机场内使用的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呼号由使用部门报发照机关协调后确定。
第三十条 航空固定业务和航空移动业务高频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频率分配表和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分配表》指配。
第三十一条 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无线电台和无方向信标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率分配表,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二条 机场内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除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的频率外,还可申请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
第三十三条 其他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国际无线电规则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四条 各无线电台站频率一经指定,不准自行变更。如需要变更,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按正式变更通知实施。
第五章 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 外国航空公司驻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由当地民航主管部门提供。当地民航主管部门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和领取执照后方可提供使用。
第三十六条 外国航空公司为与本公司的航空器联系而使用的地空通信无线电台,由地区管理局统一设置,向外国航空公司提供有偿使用。
第三十七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载有的无线电台设备,在停机坪停留期间,非经特许,不得使用。
第六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第三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业务均属于安全业务,不应受到有害干扰,必须予以保护。
第三十九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受到干扰时,机组或地面操作使用人员应当将干扰情况,包括干扰性质、干扰台频率、呼号、出现时间和信号强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填写《有害干扰报告表》,分别报送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通信导航雷达部门。
第四十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相互间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对已查明的有害干扰源,特别是人为干扰源,在地区管理局范围内的,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令其立即关闭。在地区管理局范围以外的,应当将情况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一条 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内其他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或不明干扰源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助查明干扰源,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同时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经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后,仍不能消除有害干扰时,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
第四十二条 我国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外电台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三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收到国外提出受到我国民航无线电台站的有害干扰申诉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的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查处。如属我方不符合规定造成,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如不属我方原因,应当写出情况说明,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纪律和保密
第四十四条 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严格遵守以下通信纪律。
1.禁止与非规定的电台联络,不准冒用、伪造呼号或作不表明身份的发射;
2.按规定的程序、通信方式和通信资料进行工作;
3.通信工作中要密切协作,禁止在机上争执、拍发不友好的信号和私人通话、通报;
4.非工作时间,禁止使用电台设备。工作时间内不得使用通信设备收听和拍发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无线电信号。第四十五条 各航空无线电台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使用明码电报及明语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递涉及保密的事项,不准向无关人员泄漏任何无线电报、话的内容。
第四十六条 为维护通信纪律和通信保密,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设立纠察台,对航空无线电通信业务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对违反通信纪律和保密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违反保密法律的,应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执行特殊任务,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线电管制命令。
第四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无线电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模范执行各项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违反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遇有问题,应当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本规定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