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可行性调查报告
***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可行性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流动频率的加快,相当数量的流动党员成为新兴的群体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也给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所谓流动党员,最初是指流动就业人口中的党员。但随着对流动党员研究的深入,流动党员一词已有了特定的内涵。今天所谓流动党员,指的是这样一种党员群体:他们由于自身原因(如外出工作、生活)或外部原因(如原单位改制),已与原所在地区或所在单位党组织主动或被动地失去了正常的组织联系,其组织身份事实上处于流出、流入两个地区、原单位党组织已无法行使有效管理状态下的这样一类党员群体。他们一般由四部分人构成。其一,是随着城乡壁垒的打破,为改善生活境遇,人户分离,进城打工的农村党员。这是流动党员群体的主体部分。其二,是随着原单位被改制、破产、重组,或下岗在家或打零工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党员。这是流动党员群体的第二大部类。其三,是近年来分配在非公企业、或自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柔性流动人才中的部分党员。其四,是一些派驻在外地或设分支机构在外地,但其管辖关系仍在其原籍的“办事处、分厂”工作人员中的党员。
与传统体制中的非流动党员相比,流动党员群体是中共党员群体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党员群体。
首先,流动党员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个人素质上,既有文化水平较低的流动民工党员,也有高水平的柔性流动人才党员;在从事行业上,既有文教卫部门,也有厂矿业、商业;在对党的感情上,既有游离组织管理的,也有有心纳入新的党组织管理却又苦于无路的。
其次,流动党员群体的稳定性较差。有的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一般是一些流动性十分强的工作,有的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不愿稳定地雇用人。所以一地的流动党员群体在数目上、分布上常常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变动十分频繁。再次,流动党员群体对组织生活的参与主动性相对比较欠缺。他们中有些人是因为面临生活焦虑,没心思参与组织生活,有些人是觉得已离开体制内单位组织,再参加组织活动已没有实际意义,有些人是因为对近年来当地的一些改革措施有成见,不愿再参与党组织的相关活动,还有一些则是感觉自己与暂居地、现工作单位各方面都很隔膜,无法融合,故有“做客意识”,既是做客,自然认为也无必要在组织上密切联系了。
最后,流动党员群体对党组织之教育和管理的认同感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较快,务实、效率观念的提高使他们不愿在党组织活动上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目前传统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所呈现出来的单一性和机械性,确实也已不能适应流动党员群体的需要。
二、***流动党员管理的措施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多,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党委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组织办根据区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各党(总)支部负责人切实掌握本社区外出流动党员和流入党员的情况,采取上门、电话、邮件等一切方式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详细了解流动党员的情况,并登记在册,根据信息分别发放《流出党员活动证》和《流入党员活动证》。二是采取“一包一”的定责联系方法,由各党(总)支负责人负责与流动党员的沟通和联系,全面负责流动党员活动资料的邮寄和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信息。三是积极走访慰问流出党员家属及流入党员,协调有关方面,解决流动党员老人赡养、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部分问题,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但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对象发现难。这首先,是由于流动党员自身的原因。即在道理上不少流动党员也知道自己的组织关系不该一直处在流动之中,不能游离于党的日常管理之外,但他们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办理组织关系的转接。有的想过要重新纳入党组织的管理,但因为怕麻烦而把这问题搁置了。有的是不知道流出、流入地党组织在召唤自己;有的是甚至知道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刻意回避管理。二是因为传统的党员管理体制的束缚。传统的党员管理体制是根据单位制社会结构、根据人户结合的行政区域设置的。用这套依户籍、依行政控制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对待人户已分离、已摆脱单位行政控制成为社会人的流动党员,无法查清流动党员的底帐(包括人数和流向)。最后,也有我们部分党组织主观努力不足的原因。他们有的没把流动党员纳入自己的党建工作范畴,对流动党员想起来管一管,或忙起来便搁置了。有的虽也有心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但又不愿作艰苦的实践探索工作,最终往往以列举若干个“难搞”为借口,放弃对流动党员的寻找。二是流动党员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难。这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教育管理的权责不清。一般来说,户籍所在地党组织、工作所在单位党组织、生活居住区党组织都有责任替流动党员建构组织,但到底以谁为主,现有党建制度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最终只能是谁主动,谁架构组织,如果谁也不主动,那只能让流动党员继续“流动了”。二是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流动党员在***滞留的时间短,来不及为他们建构组织;有的流动党员所在单位小党员不足三人,无法单独组建党组织;有的则是因为所在企业主不配合党的组织构架。三是受传统党建的思维习惯束缚。一般认为只有把组织关系转接过来,才能为其组建党的组织;只有达到一定的党员数量,才能建立党支部;认为组织架构只能依行政区划或单位组成,不能混淆。这种种传统思想事实上制约了流动党员的组织架构。
三、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必须实事求是,从***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破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象发现难的问题,我们因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各党(总)支应该积极发动党员主动寻找流动党员,改变以往等待党员自己寻求被教育、被管理的做法。二是要强化责任感,从全局出发找党员。各党(总)支不能再有“谁的孩子谁找”的思想,应该以党的大业为重,发动各方(流入地、流出地社区、用工单位等)共同参与寻找流动党员,使流动党员尽早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三是要加强宣传,广而告之,挨厂、挨地排查、咨询,以情动人,争取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其次,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对于流出党员,我们应该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争取帮组,共同教育管理好流出党员,确保流出党员过上组织生活。对于流入党员,在满三人的公司、工厂或者项目工地成立独立党支部,不满三人的,联合其他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
最后,规范流动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一、流动党支部要经常与流出党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流出党员在外工作、学习、生活和流动地点变更情况,随时与流出党员流动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
二、负责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指导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利用敦化党建网站的网上党支部开展工作信息交流,宣传典型事迹,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党支部各项工作记录。
三、负责办理流出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凡流动时间半年以上的流出党员、出国出境党员的组织关系统一划转到流动党员党支部集中管理。并负责在党员结束流动时,收回《流动党员活动证》,认真查验合格后,再把组织关系转回原所在党支部或转入其他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
四、负责组织流入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统一管理和认真填写流入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为流入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教育创造便利条件。
五、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交流思想,征求意见,了解动态,提供信息,为流动党员提供工作、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有利于调动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保障流动党员组织活动的开展,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流动党员各种手续证件办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流动党员的组织向心力,增强党员的组织荣誉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推进***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城郊建立流动党支部实施方案
城郊建立流动党支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以形成党组织与党员联系密切,流动前、流动期间、流动后各环节全面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着力,服务、教育和管理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效,流动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作用发挥明显好转。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双向管理、共同负责。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协作、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个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
任感。
三、主要措施
(一)集中排查摸底。在原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各管
理处党(总)支部要对各党(总)支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详
细、彻底的调查摸底,排查清楚流动党员流向单位与地域分
布,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掌握流动党员具体居住的地址、联系电话、年龄、职业和工作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保证
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将情况上报城郊
党委组织办。
(二)合理设置党组织,不断拓宽流动党员管理渠道。
对于流动党支部的设置应本着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
员作用发挥的原则,把党员流动与地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分散、灵活、方便”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不断探索,党员外出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以下几形式:
1、委托管理。按照有关党员流动管理的规定,对外出
时间六个月以上,不宜接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进行登
记,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
员进行管理。
2、延伸管理。对外出地点相对固定,人员比较集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要建立独立的党支部;党员不足3名的,采取联合、挂靠等方式建立党支部。设立的流动党
员党组织要做到“三有”:即有人负责、有章理事、有活动
载体。
3、网络管理。搭建网络平台,利用qq、电子信箱等与
流动党员进行交流,了解流动党员就业求职、法律维权等信
息,并随时为流动党员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构建管理平台,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为了使
流动党员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
和依赖,我们应站在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度,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
和管理的措施,从而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流动
党员一心向党。
1、设立流动党员服务小组,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服
务。各管理处党(总)支部各抽调一名党性强、责任性强的支委与城郊党委组织办共同成立城郊流动党员服务小组,为
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集中管理,做到“八个掌握”,即
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
握流入地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掌握平时
学习情况,掌握思想动态。
2、确定专人联系。城郊流动党员服务小组安排具体人
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支部委员对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实行包干制,每人包干联系一片,从而形成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人—流动党员的管理链。
3、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制度。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流动党员服务小组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党员,一般应当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4、加强教育培训。流动党员教育应坚持“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不断拓宽培训 教育渠道。一是行前教育。在党员外出前,利用办理暂住证、就业证、计生证、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等时机,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二是邮寄教育。流动党员服务小组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把党课教材、党报党刊以及党员电教片等学习资料寄发给外出流动党员,组织党员自我教育。三是补课教育。各管理处党(总)支部应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的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他们进行补课培训。
(四)利用有利优势,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针对外出流动党员见识多、交际广、信息灵等优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有所作为原则,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经济发展献策献力,为乡亲外出务工介绍就业。
1、落实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每年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详细的流动党员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印发《流动党员须知》、《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发到每一个流动党员手中。既要求他们在外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发展,党组织每年都应借流动党员春节回乡等适当的时机,召开党员座谈会,与流动党员心交心,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本地经济的参考建议,配合家乡拓宽发展经济的路子,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
2、大力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基层党组织应流动党员服务小组这一载体,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流动党员服务小组根据每个流动党员的不同情况,采取“1+1”或“1+2”的形式,使他们与家乡的贫困党员结成对子,充分利用流动党员信息灵、有一定技术专长等优势,带领家乡党员群众在家创业或介绍外出就业,从而达到共同致
富奔小康的目的。
第三篇:村镇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村镇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切实抓好我村流动党支部建设,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党内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经支委会研究,支部全体党员讨论通过,制定以下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一、流动党员基本守则
(一)模范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模范遵守《宪法》和国家法律,爱党爱国爱人民,讲政治、顾大局,始终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服从组织管理。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及时足额缴纳党费,服务组织安排,主动认领党组织交办各项工作任务,参与积分管理,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接受监督管理。
(三)争当先锋模范。随时随地牢记党员身份,不论身在何地,从事何种岗位,都要保持党员本色,敢于亮出党员身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在单位要争当优秀员工,在支部要争当优秀党员,遇到急难险重事情勇于冲锋在前,遇到不良现象敢于斗争。
(四)发挥引领作用。在家庭中要尊老爱幼,弘扬社会美德,在村里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在外要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和职业技能,帮助销售本村农副产品,招商引资回馈家乡。
二、关于参加组织生活
流动党员通过“双报一领”模式(“双报”即报到和报告,“一领”即认领任务)参加组织生活:
1.为每名党员发放《党员证》,要求流动党员必须凭证到流入地寻找党组织并向组织报到,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组织教育和管理。
2.全村流动党员建立“离乡不离党”微信群,每月组织一次视频会议,时间定为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具体时间支部提前通知),组织学习或商讨有关事项,要求流动党员必须在会议上报告自己当月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因故无法参会必须提前请假,履行电话、微信请假手续。对因特殊原因未能参会的,可通过其他方式向村党组织进行报告,视同参会。
3.每季度组织一次支部大会(视频会议),由党组织书记或者邀请上级领导上党课,也可安排部分流动党员讲党课,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学习过后要在微信群内发布学习心得或感想。
4.村党支部结合我国风俗习惯在每年清明、中秋、春节三个传统假日,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结合相关主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点评。流动党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
5.村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在微信平台发布工作任务,要求流动党员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在各自的岗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关于党费缴纳
1.党员如实向支部报告工资收入,按照党费缴纳标准足额缴纳,月收入3000元以下按0.5%缴纳,月收入3000元以上按1%缴纳。
2.党费缴纳实行月缴纳制度,不允许提前缴纳,也不准拖延缴纳。
3.党费必须由本人缴纳,不得通过他人代缴。可以通过微信转账方式缴纳党费。
四、关于积分管理
每名党员基础分100分,在此基础上实行加分或扣分制度:
1.加分项目:
(1)在微信群表现活跃的每季度加2分;
(2)积极撰写学习心得的加2分;
(3)在流入地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加5分;
(4)认领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并圆满完成的每项加5-10分;
(5)在工作单位或外地居住地因表现突出受表彰的加5--10分;
(6)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带来成效的加5分,招商引资落地生效为地方做出贡献的加10分。
2.扣分项目:
(1)每月召开视频会,无故不参与的扣2分,因故不能参会未履行请假手续的扣1分,在支部会上不报告工作、生活情况的扣2分;
(2)村级重大事务发布群里不发表看法的扣1分;
(3)未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的扣5分;
(4)每年清明、中秋、春节至少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不参加的扣10分;
(5)每月不按时依照工资基数足额缴纳党费的扣5分;
(6)党支部每布置一项学习任务时,不报告学习情况的扣1分。
五、关于考核和奖惩
1.评先评优。党支部每月在微信群公布党员积分情况,每季度评选1名“优秀流动党员”,给予100元的奖励,每评选3名“模范流动党员”,由党支部进行表彰,给予200元奖励,并报送镇党委参评镇优秀党员。
2.不合格党员处置。对未按要求接受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对年终考核积分70分-80分的党员,党支部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并做好记录。对年终考核积分60分-70分评定为基本合格党员,上报镇党委,统一参加镇党委组织的“党性再教育培训班”,接受“回炉”。对不参加“回炉”或经培训考核后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以及年终考核积分在60分以下的党员,提请支部大会研究,定为不合格党员,并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六、其他事项
1.及时报告个人信息。流动党员个人信息(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电话号码)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过电话或者微信报告党支部,以备抓好跟踪管理。
2.流动党员应当将流入地党组织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报告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将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将流动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给流入地党组织,商请对方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对流动党员进行关心支持,同时对流动党员在外表现进行监督反馈。
3.珍惜党员身份,在七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以及党的重大活动时佩戴党员徽章,亮出党员身份,做好党员表率。
第四篇: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黄龙县水利水保局
党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使流动党员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支部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流动党员是指离退休或居住外地党员。
二、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支部报告。党支部必须对外出党员的外出原因、外出时间、外出地点和联系方式等进行造册登记。
三、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必须进行行前教育:(1)要求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的外出党员必须主动与所去地区或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2)要求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必须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期缴纳党费,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要求流动党员外出后应通过电话、书信或专程回来等,每三个月至少一次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党支部在党员外出后,应通过适当方式与流动党员继续保持联系,跟踪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联系教育情况必须负责地记录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联系卡》上。
—1—
五、流动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或服务单位的,经当地或党支部同意,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
六、流动党员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内,或超过六个月但无固定地点或服务单位的,原则上与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外出活动情况,按时缴纳党费。有条件的也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在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七、流动党员参加党内选举,办理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应在转入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参加,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开具党员证明信、持《流动党员活动证》以及其他未持证外出的,则应在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九、流动党员参加民主评议、除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外,应回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参加。开展民主评议时,党支部应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与党支部联系的情况报告本支部党员。
十、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外出期间,在积极参加所去单位党组织生活的同时,应定期向原所在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
—2—
手续。办理这类党员转正时,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
十一、流动党员外出返回后,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记载的内容,听取党员汇报上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详细了解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
十二、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如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应按自动脱党处理。党员私自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十三、对接收的外来党员,要同本单位党员一样,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期缴纳党费,并分配他们做适当的工作。对外来党员的现实表现情况,党组织应如实地、负责地为外来党员原所在在党组织提供。
—3—
第五篇:流动党员党支部学践发展观工作汇报
××市××镇××村党总支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要求,结合外出党员相对集中在下关经商的实际,及时成立流动党员第三党支部,党支部认真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积极发挥“双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村座落在著名景点小普陀对
岸东环海公路旁,村民祖辈以来靠洱海渔业生产捕捞为生,是××市典型的渔业专业村。1997年为了保护洱海,实行了“双取消”,取缔了全村所有渔船动力设施,渔业产量大幅度下降,渔民为了维持生活,纷纷转产转业,外出打工,寻求新的就业出路。据统计:目前全村外出发展挖掘机、装载机、建筑业,糕点加工,餐饮服务,个体企业及各种服务行业已达到240多户,从业人员近500多人,分布在各地州、市、县、镇。
离村不离党,异乡建“新”家。××市作为州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批试点单位,在乡镇、村、社区、学校和两新组织等单位进行。××村党总支严格按照市委、镇党委的要求部署,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外出党员和广大群众,广开门路,到外发展。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理顺组织关系,构建外出党员离村不离党的机制,结合该村外出党员相对集中在下关经商、且党员人数已达25名的实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开始,就及时成立了在外流动党员第三党支部,使外出流动党员有一个固定的落脚点和大家学习讨论开展活动的“家”。
认真组织活动,受到全体党员好评。第三支部外出流动党员25人,其中男党员20人,占支部总数的80%;女党员5人,占支部总数的20%;其中预备党员1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党员6人,占支部总数的24%;35至50岁以下党员13人,占支部总数的52%;35岁以下党员6人,占支部总数的24%。文化结构:高中2人,初中18人,小学5人。外出党员文秘杂烩网中发展机械工程建筑业的有18人,糕点加工1人,餐饮服务业1人,个体诊所1人,商贸服务业3人,承包土石方建筑工程1人。他们中经济发展较好已带头致富的有19人,占支部党员总数的76%;有离退休党员1人;占总数的4%;经济发展一般的有5人,占总数的20%。第三支部自成立以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两次集中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他们白天忙于生产,晚上集中到下关驻地临时“党员活动室”,一边组织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种规定动作,一边大家一起谈心、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老党员杨秀林同志高兴地说:“如今好了,成立了第三支部,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党员,有了自己的家,我们不用回到‘老家’就可以在这里过组织生活了”。事实如此,过去每逢召开总支支部会议,外出党员都必须提前一天,匆忙赶回村里参加总支会议,路远的党员有时还迟到赶不上。
发挥“双带”作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村党总支高度重视在异乡的第三支部建设,每季度至少两次深入到下关外出党员第三支部驻地,和流动党员促膝谈心,询问他们的生产情况和学习情况,号召外出党员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认真组织外出党员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等有关知识培训,对要求上进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不断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支部外出的党员个个都是致富能手,他们25人中经济发展较好已带头致富的有19人,占支部党员总数的76%;有离退休党员1人;占总数的4%;经济发展一般的有5人,占总数的20%。他们是该村外出发展经济的生力军,是该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心系群众,致富不忘乡亲,关心本村公益事业发展,积极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村庄道路建设捐款3920元。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以后,他们心系灾区人民,踊跃捐款,他们是××村党总支三个支部当中捐款最多的一个支部,捐款金额达1650元,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该支部结合“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一面旗”的个人形象,以“一团火”的热情带领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带头外出发展经济,目前发展机械工程18户,年收入产值320万元;食品加工1户,年收入产值25万元;创办个体企业1户,年产值30万元;个体诊所1户,年收入产值32万元;餐饮服务业1户,年收入产值20万元;商贸服务业2户,年收入产值26万元。年收入总产值达453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械工程建筑产业已经成为××村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固定资产总投资已达5600万元。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外出人员逐年增多,不但使洱海捕捞减轻了压力,而且也为该村的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门路,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明显,在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体现出了先锋模范作用。
需要离村不离党 异乡建“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