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

时间:2019-05-14 12: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

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

实施意见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200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75家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特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2010年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24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32亿元。到2015年,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争取1到2家企业成功上市;争创5个国家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争创国家级产业集聚区。

二、规划修编

1、科学编制规划。按照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功能要求,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2010年完成集聚区空间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完成产业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规划管理。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严禁随意变更位置、扩大面积,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提升产业支撑力

1、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培育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大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力度。对新上铝深加工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对新上铝终端产品加工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当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电线电缆企业,奖励50万元。

2、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集聚区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招商活动,引进3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凡成功引进外来资金新建企业的单位和个人,按以下办法予以奖励:

(1)对于引进集聚区特别鼓励的铝板带箔精深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以上的,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

(2)对于引进巩义市外客商投资第三产业,按正式投入运营一年内在本镇实际入库税金的5%奖励。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选择一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行班子成员分包责任制,加强服务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4、提高项目入驻门槛。建立项目审核制度,集聚区对入区企业科学合理引进、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废物难处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入集聚区;进入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投资强度原则上每亩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20万元,每亩产出销售收入不低于80万元,产出税收不低于5万元。

5、加快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创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铝加工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各种创新载体。争取3年内规划建设铝加工公共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式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业集聚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力争到2015年,创建成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3、加大专利、发明奖补力度,对每项已通过申请的发明专利奖励2000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奖励500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奖励2000元,获得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奖励1000元。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与产业配套的公共设施,每年筹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投入,统一建设道路、电力、燃气、供排水、通讯、污水处理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

2、加快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重点支持面向集聚区企业和项目服务的信息、培训、物流、文化娱乐等公共平台建设。

六、拓宽融资渠道

1、创新开发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融资机制,促进集聚区投资主体多元化。集聚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开发机制,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集聚区组建巩义市产业集聚区投资有限公司,将集聚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注入产业集聚区投资有限公司,使其具备可持续投融资能力。

3、支持多渠道融资。支持集聚区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公司或发行债券进行多渠道融资。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将巩义市产业集聚区投资有限公司、集聚区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列入省、市主要金融部门授信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争取信贷支持。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参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

七、集约利用土地

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集聚区严格按照项目投入产出强度供地,原则上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单独供地。2010年筹建标准化厂房区,分类分区吸引中小企业入驻。

八、促进节能环保

1、做好区域环评工作。集聚区2010年完成区域规划环评。

2、严格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聚区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型”产业集聚区。

3、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集聚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依托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企业间的生态产业网络。力争2015年建成省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集聚区。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九、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编制,健全园区管理体制。

2、优化管理方式。健全集聚区服务机构,设立办事服务大厅,制定服务措施,为集聚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十、优化发展环境

1、强化服务职能。认真执行国家、省和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提高效率,限期办结,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

2、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充分抓住政策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市企业做大做强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资金等专项资金,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回郭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1日

第二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政〔2009〕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整合-创新-提升”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节约集约发展,科学规划指导,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创业的集聚区,机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重点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培育18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超200亿元的6个,超500亿元的1-2个。到2015年,国家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省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产业集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区域,成为带动实现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主导力量。

二、科学规划引导

(一)科学编制规划。各重点产业集聚区应按照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功能要求,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市重点产业集聚区2009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列入省重点的产业集聚区2009年上半年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底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布局规划由市经委负责,2009年底完成。市重点产业园集聚区总体规划按要求编制并经审核后,由市财政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

规划编制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联动推进要求,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人口集聚、资源环境等因素,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等重大规划的主要内容实现精准重叠。

(二)加强规划管理。重点产业集聚区要委托有资质的专门机构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完成专家论证、咨询评估或举行听证会等程序,按照有关程序报批,并报省或市产业集聚区管理部门备案。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严禁随意变更位置、扩大面积,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市区和县城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产业基础、人口和资源环境、区位等因素,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功能定位,重点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控制在3个以内,建设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市区产业集聚区依托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优势产业集聚区。县城产业集聚区要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大型骨干企业配套的产业,不失时机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优化空间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引导市区的产业集聚区环城区发展布局,形成环型产业带。引导县(市)及上街区的产业集聚区向“两轴一带”布局,“两轴”即郑汴洛、新郑漯两轴,“一带”即新郑、新密、登封产业带。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企业在集聚中重组,鼓励相邻的产业集聚区在协调中整合,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实现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互相配套,错位发展,形成各自产业竞争优势。

三、提升产业支撑力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集聚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大现代装备制造、汽车、食品、铝、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耐火材料、造纸、建材、轻工等优势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支持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商务及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加大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力度,加快打造产业定位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营业收入超100亿、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一般加工制造业和三产项目均要在产业集聚区布局,加速产业集聚和企业集聚。布局在产业集聚区外的一般加工制造业和三产项目不再配置土地指标。

(三)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强产业集聚区招商品牌建设,高水平策划招商概念,发布招商引资项目指南,采取专业招商或专题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重点推进优势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重点产业集聚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招商活动,引进5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项目。

(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点产业集聚区项目库。选择一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明确项目责任人,加强服务协调,实行项目代办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五)提高项目入驻门槛。进入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投资强度要符合国家、省有关要求。原则上,重点产业集聚区每亩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20万元,每亩产出销售收入不低于80万元,产出税收不低于5万元;国家级开发区每亩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150万元,每亩产出销售收入不低于100万元,产出税收不低于8万元。

建立项目审核制度。重点产业集聚区对入区企业和项目要综合运用土地、规划、环保、项目准入等手段,严格审核把关,科学合理引进。严格控制引进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企业;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废物难处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入产业集聚区;加快淘汰产业集聚区内现有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限制三类工业项目进入城市规划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区。

(六)加快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创建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的意见,提高创建标准,加大财政奖励力度,每年确定培育重点,加强宣传,加大指导力度,力争到2015年创建1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产业集聚区。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重点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各种创新载体。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公司、大集团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技术和研发中心。鼓励产业集聚区整合区内现有企业研发平台的技术力量,为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鼓励产业集聚区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代理等中介机构。原则上,重点产业集聚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产业集聚区吸引人才的平台、技术创新的平台,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对产业集聚区建立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经审核,市财政按其投资额(除基建投资外)的2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产业集聚区建立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市政府将“一事一议”给予特别补助。

(二)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活动,研究制订意见,选择试点,推进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式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业集聚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力争到2015年,培育1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每年筹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投入,统一建设道路、电力、燃气、供排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热力联供等高效能公共设施。广泛采用建筑节能、节水等技术,鼓励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资源利用,实现建设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经济收益大、环境保护好的工业发展目标。强化城市现有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和衔接,加快建设与产业配套的公共设施。

(二)加快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快建设面向产业集聚区企业和项目服务的信息、培训、物流、文化娱乐等公共平台建设,特别要切实加强科技、人才、劳动用工、餐饮、职工公寓、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

六、拓宽融资渠道

(一)创新开发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融资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区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集聚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开发机制,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按市场机制建立产业集聚区投资基金,吸引各类金融资本进入集聚区。

(二)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深化产业集聚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潜力大、具备条件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完善或组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重点产业集聚区组建的投融资公司,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具备可持续投融资能力,能够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体系建设中发挥较好作用的,市政府根据投融资公司规模给予一定的资本金注入。对列入省、市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建立投融资平台,经审核,由市财政分别给予补助资金1000万元和500万元,用于补充资本金。同时,有关县(市)、区以现金的注入、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注入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使省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

(三)支持多渠道融资。支持产业集聚区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公司或发行债券、整体上市进行多渠道融资。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将重点产业集聚区列入市主要金融部门授信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银、区(及区内企业)洽谈会,争取信贷支持。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参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

七、集约利用土地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发展区和控制区范围,既满足近期发展的需要,又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优先满足重点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全市每年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要预留60%以上用地指标,保障重点工业集聚区项目用地。

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要求,根据产业集聚区实际情况和项目质量,合理配置计划用地指标,省级重点项目由省级指标保障,市级重点项目在市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其他项目靠挖潜解决。(二)创新土地管理方式。产业集聚区低效使用的建设用地,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流转制度,促进企业优进劣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对条件成熟、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快的县(市)、区,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指标,重点满足本区域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

重点产业集聚区在本行政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在确保耕地保护目标条件下,积极争取通过省内易地补充等方式解决。对闲置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未动工建设的土地,按有关规定缴纳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纳入土地储备库重新出让;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或两年不投产的,通过协商、补偿等方式鼓励进行项目调整调剂给其他项目;对先期入园但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或“关、停”企业实行劝退,土地使用权依法收回。

(三)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严格按照项目投入产出强度供地,原则上,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都不单独供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的电子电器、生物工程、软件工程、服装加工、文化产品、科研、产品组(包)装、医药分装、仓储、物流配送等无污染型项目,必须进入标准厂房区。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公共标准化厂房,容积率必须达到1.6以上,建设密度不低于35%,标准厂房层级平均达到5层以上。对公共标准化厂房建设予以补助。对当年竣工的三层以上、单体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公共标准化厂房,经审核、验收后,对总层级为三层、四层以上的标准化厂房,市财政分别按每平方米给予30元、50元的资金补助。对2009年新开工项目,除上缴中央、省部分外,市以下实行“零费制”,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八、促进节能环保(一)做好区域环评工作。重点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必须进行规划环评,省级产业集聚区2010年底前完成区域规划环评。

(二)严格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产业集聚区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建立节能减排目标,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型”产业集聚区。

(三)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集聚区。选择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依托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企业间的生态产业网络。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力争2015年建设5个市以上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集聚区。对当年通过国家和省、市认定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集聚区,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60万元和30万元的资金补助。

九、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一)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或所在地政府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体。市产业集聚区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落实省级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布局工作;负责市级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重点项目布局;县(市)区负责县级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引导、政策落实、项目布局和要素保障。

(二)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对列入市重点的产业聚集区,按照不同的产业聚集区类型设立相应的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及党的工作委员会,分级管理,全面负责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工作。对国家和省产业集聚区,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必要的社会管理权限。对发展前景好、影响力较大、年销售收入达到相当规模的重点产业聚集区,或县(市)、区依据产业、资源优势,采取资源整合、飞地分税、异地共建等方式对若干产业集聚区进行整合后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可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设立相应的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及党的工作委员会,享有相应的经济管理权。

县(市)区政府也要根据产业聚集区实际发展情况,对重点产业聚集区设立相应的产业聚集区管委会,明确专人负责产业聚集区建设与发展工作。涉及有关机构编制事宜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

(三)优化管理方式。产业集聚区管理部门要采用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指导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设立办事服务大厅。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可在产业集聚区设置派出机构,实行派出部门和产业集聚区双重管理。引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择优录用、能者受奖的竞争机制,完善实施产业集聚区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

十、优化发展环境

(一)强化服务职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和市赋予各类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不得截留。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探索尝试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各有关部门对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规划、土地和环保手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率,限期办结,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程序,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开,严格按标准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区专项奖励资金额度,产业集聚区专项奖励资金由原来的5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奖励每年发展形势良好、成绩突出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和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对通过国家、省、市认定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6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同一级别不重复奖励。

各级财政用于扶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倾斜。市企业做大做强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服务业专项资金、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资金等专项资金,要按照各自支持方向,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和项目建设。

十一、强化组织推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由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定期组织市经委、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委、财政局、环保局、科技局、统计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统一协调重点产业集聚区的规划、项目、土地、资金、政策等问题,推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二)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完善、修订现有的重点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体系,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与领导干部效绩挂钩。建立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指标统计体系,纳入统计部门和月度统计范围。

(三)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产业集聚区的不同类别,分别制定考证标准,并根据发展实际对标准动态调整、逐步完善。对全市节约用地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质量高、速度快的重点产业集聚区,经考核后给予奖励,在增量土地指标、环境容量配置和政府资金安排上优先支持。对发展速度慢、连续两年考核排名靠后的产业集聚区,不再享受相应待遇

第三篇:2012加快产业集聚区推进意见

濮阳市统计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的实 施 意 见

(讨论稿)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区”统计工作的意见》(豫统文„2011‟64号),《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统计基础建设发展规划》(豫统文(2011)18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个提高”,结合“四大工程”建设,按照“五项基础”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水平,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统计组织;加快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报表联网报送;加大统计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形成机构 1

人员到位、制度健全、工作规范、职能完备的统计工作机制。具体目标为:

1、统计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产业集聚区要设立能够独立承担统计工作的机构,配备统计人员3-5人,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配套设施,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2012年底,8个产业集聚区机构人员全部到位,落实好办公条件。

2、统计业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要按照

《河南省“三区”统计工作规范》文件要求,制订产业集聚区统计规章,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审核、上报等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分类整理统计资料。产业集聚区根据《河南省“三区”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测评标准》,对照测评内容逐项进行打分,定期通过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业务平台进行网上自评,2012年底8个产业集聚区规范化建设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其中30%以上达到示范单位标准。

3、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要保持与省市县网络畅通。产业集聚区内的“三上”企业”要积极开展联网直报工作,2012年6月底实现全覆盖,在企业一套表推进中发挥带动作用。实行联网直报的单位都要通过网络直接向省数据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部门不得代替调查单位上报数据。

4、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区”应配备与统计

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确定统计负责人,保持统计人

员的相对稳定。年内,要对“三区”统计人员队伍培训,逐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5、统计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根据“三区”统计

制度,市统计局工业、投资、贸易、能源、普查中心、服务业及核算等专业科室要负责做好“三区”“三上”法人单位名录库管理、主要经济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等统计工作;县区统计局负责传达部署上级统计部门有关开展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的任务、要求和制度,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开展业务培训;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具体承担产业集聚区基层报表的收集、整理、审核与上报工作,对本区的数据质量负责。形成各负其责又密切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任务落实。根据全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的分工,继续实行市局领导包县区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2、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2012年继续加强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市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督导组,每季度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产业集聚区的各项建设情况进行排序,并对排序情况进行全市通报。

3、强化考核评比,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统计水平。今年年底,全市要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评

比表彰。同时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将继续作为各县区规范化考核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各县区年底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凡是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没有完成目标的,不得评为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4、建立产业集聚区抽查巡查制度,努力提高数据质量。2012年对产业集聚区数据波动幅度较大,增长速度过高等异常现象,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质量抽查,市统计局组织核算、工业、投资、贸易、能源、普查中心、服务业等有关专业对集聚区中每个企业的主要统计数据和全部单位数进行抽查核对,并形成一种经常性的抽查制度,确保数据质量的提高。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发展。年内,在产业集聚区

统计基础建设方面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统计基础建设,加快统计发展。

6、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年内,市局要

举办1期培训班,对产业集聚区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

第四篇: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作汇报材料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作汇报材料今年以来,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牢固树立晋位升级、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投入,促进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情况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由园区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阳泽路、纬十路、纬十三路、纬十四路、纬十六路、纬十八路及景贤大道、华豫大道、巨人大道、桂陵大道、宏力大道、博爱路、德邻大道组成的“九横七纵”主干路网。投资4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一路、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西延、投资36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东延、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三路东延、投资65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四路西延、投资450万元的卫华大道西延、投资650万元的留晖大道南延等近10条路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投资600万元的德邻大道下穿新河铁路立交桥、投资3000万元的起重机检测中心、投资3亿元的长垣县产业职业教育中心、投资5000万元的一中初中部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集聚区公共租赁房等一批其它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实 1

施;起重园区污水处理厂征地工作已经完成,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第二季度,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计划完成起重工业园区纬二路西延、园区纬二路东延、园区纬三路东延、园区纬四路西延4条道路续建项目建设工程,适时启动德邻大道大修工程;同时,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

二、投融资平台融资及整合情况

1、融资情况。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月以长垣县河道综合治理改造工程项目,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长垣县支行融资9680万元,在长垣县联社、原阳县联社融资4000万元。截止目前2012年共融资13680万元。

2、平台整合情况。

(1)成立投资集团。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长垣县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城投实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建投同力商砼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长垣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投资集团)。

(2)壮大集团资产。根据县政府安排,投资集团组建成功后,长垣县卫生、教育、水利、交通等各部门,以其控制的国有资产,成立行业内国有投资公司,然后将股权归属于长垣县投资集团;进而壮大投资集团承贷能力,将以集团形式向金融部门融资。整合县政府可以控制的国有资产,划

拨进投资集团(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政府接待宾馆、饭店等带有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均可以划拨)。

3、今年的目标计划。以投资集团为平台,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筹资计划。以三善园“引黄调蓄”水利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百亿城乡计划”,计划融资4亿元;以保障性住房、公租房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融资计划”计划融资1.6亿元。

三、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情况

元至5月份,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新开工建设了投资15.6亿元的卫华集团重型机械产业园、投资6.55亿元的奇瑞起重机公司年产10万台高性能减速机、投资6.5亿元的河南中州集团立体停车库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程机械项目。同时,集聚区汽车产业园也签约、实施了亿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其中,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汽车变速箱生产线、河南程普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抛雪机、河南新垣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辆电动场地车等3个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投产;河南久星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车轮和20万套汽车后桥、东江电器公司年产20万套(件)汽车线束(插接件)生产、通联科技公司汽车配件、浩翔企

业汽车配件标准化厂房、泰坦(河南)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辆特种车组装生产、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汽车汽门生产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另外,占地150亩,总投资

1.5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即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

四、规划调整情况

为进一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保障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有充足的后续发展空间,抢抓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机遇,按照“三规合一、严密套合”的要求,结合长垣县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计划新增范围为经九路以西、纬四路以南、博爱路以东、纬十路以北,面积5平方公里,调整后起重工业园区组团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该调整方案已初步获得省集聚区联席会议通过,具体规划调整方案正在规划制定。

五、2010年省投资集团4亿元贷款使用及偿还情况 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10年使用省投资集团资金3000万元,使用于长垣县产业集聚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偿还1000万元,2012年偿还1200万元,目前余额800万元。

六、晋位升级情况分析

我们将认真落实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办法,在成功创建国家工信部 “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1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省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验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省最具产业竞争力示范区”、“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加快集聚区步伐,实现产业集聚区全方位提升,在保持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前10强位次的基础上,力争2-3年内在税收收入、所在地常住城镇人口两个方面取得突破,达到《河南省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考核晋位升级实施办法》的要求,晋升为城市新区。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 演讲稿

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沙澧产业集聚区,漯河市的新名片》。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中原明珠漯河市,我叫,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让我引导大家畅游沙澧河,穿越厚重的中原文化,感受漯河市强劲的时代脉搏吧。

跟随着奔流不息的沙澧河水,我们今天的游览重点不是8000年前贾湖先民悠扬的骨笛歌吹,不是小商桥畔的金戈铁马,不是受禅台、三绝碑、彼岸寺经幢的斜阳夕照。让我们荡起一叶扁舟,在 “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的盛誉中轻轻穿行,与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擦肩而过,浮光掠影的感受“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的历史盛景,任时光的河流在我们身边匆匆远行,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们追寻的脚步,却永不停歇,直到我们的心灵被一座崭新崛起在中原沃土的新城区深深的震撼。这里,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倾情推介的漯河市新名片——沙澧产业集聚区。沙澧产业集聚区位于漯河市区西南, 它东起107国道,南接漯舞路,北靠沙河,西临在建的京广铁路高速客运专线,规划面

积 12.5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省定产业集聚区、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扩重点区域。

她因沙、澧两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沙、澧两河赋予她独特的滨河景色,彰显出碧水穿城、林茂花艳的特色和灵气,环境优美,宜业宜居。

她紧靠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双十字架”交通枢纽,毗邻京广高铁客运专线漯河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她以贯穿其中的澧河为界,澧南为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豫中南货物集散中心,源汇区工业基地;沙澧河间规划为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现代综合商贸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现代高端服务业、服装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兼容产业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定位准确,规划科学。

沙澧河孕育了漯河钟灵毓秀的宽厚胸怀,为沙澧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豫南最大的供电、通讯枢纽,优质充足水资源。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道路、绿化、亮化对等基础设施完善。深受沙澧文化浸润的漯河人民,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便捷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探索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沙澧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坚持从项目准备、策划、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方面实行全过程、保姆式、个性化、一条龙全程服务,政策优惠,环境宽松。

一排排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主次干道宽阔平坦,如今的沙澧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局面。源汇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全省一流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催定位、严标准,致力打造示范型园区。创环境、催效能,按照“精干、催效、多能”的原则,致力打造服务型园区。活机制、多办法,优布局、强特色,致力打造创新型、产业型园区。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破解快速发展瓶颈。如今,五横八纵,排水、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配套,总长30多公里的城市景观道路,电力、燃气、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勾画出城区骨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集聚区共进驻企业(项目)92家,总投资133.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资质以上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汽贸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吃、穿、住、行、娱、医、购等设施完备,基础设施联建共享,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在古老的沙澧沃土上迅速崛起。

沙澧产业集聚区,在人杰地灵的漯河,在勤劳智慧的漯河人民手中,逐渐成为一张璀璨的城市新名片。她植根在源远流长的沙澧文化沃土上,奔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律动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韵律,凝聚着中原快速崛起的美好愿景,用沙澧河畔漯河人独有的稳健扎实又突破创新的步伐,为城市打造出一块辉煌的金字招牌!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聚区建议

    一是认识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发展;是支持鼓励的发展,还是求全责备的发展;全县上下必须统一“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必须统一产业集聚......

    市产业集聚区推进会汇报(精选五篇)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2年3月22日) 今年以来,鲁山县严格按照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强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行动,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现将产业......

    2013年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牢牢抓住“三个一”工作重点,抢抓机遇、......

    产业集聚区2017年工作汇报

    北关区产业集聚区2017年工作汇报 2017年,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无人机产业基地两条发展轴线,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战略部署,规划......

    产业集聚区工会工作总结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会联合会 工作总结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和“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总规划......

    产业集聚区(高新区)调研材料

    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发展调研材料 2016年,XXX产业集聚区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产城融合、晋位摘星......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 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

    产业集聚区制度(5篇范文)

    驻产业集聚区医务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1、医务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医疗卫生法规,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加强医师的业务操作水平的提高,防止和杜绝发生医疗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