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法律条文

时间:2019-05-14 12: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项资金法律条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项资金法律条文》。

第一篇:专项资金法律条文

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安全运行,根据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是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由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资料,经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核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给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对象的制度。

第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的支付对象为农户或报账人。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人是项目实施单位或县级有关行业部门、乡镇政府。

第四条

实行报账制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省级财政下达的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和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具体包括发展资金、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两州一市”扶贫开发资金、民族自治县扶贫开发资金及其他扶贫资金。

第二章

报账程序

第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支付到农户的(除实物补助部分外),由财政部门参照工资统发方式,通过商业银行直接汇入农户“一折统”账户。

第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支付到报账人的,其中预拨资金部分按照“先预付、后核销”的方式管理,其余资金按照实施进度进行报账。第七条

县级财政部门收到资金后,要在2个工作日通知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并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内向项目主管部门下达资金指标。

第八条

项目主管部门收到指标后,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确定的实施进度或项目管理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用款计划。

第九条

报账人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确定的资金使用进度或项目管理要求,持报账资料向项目主管部门申请报账。

第十条

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报账人报送的申请单和报账资料,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填报《直接支付申请书》。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接到《直接支付申请书》和项目报账资料后,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合规性审查,符合规定的直接支付到报账人账户,不符合规定的退回扶贫项目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预付资金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申请、审批。报账人填报《财政扶贫项目预付资金审批表》(见附件1),报送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拨付资金。报账人收到资金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有效报账资料申请核销报账。

第十三条

支付完成后,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清算。第十四条

对以下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一)未列入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二)未提供有效报账资料的;(三)拼盘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的;(四)违反有关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的;(五)其他不符合报账制规定的。

第三章

报账资料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报账时需提供的有效原始凭证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和采购合同协议;收款账户名称、开户银行、账号;资金支付票据;行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设计或工程实施方案;验收报告。农户现金实物发放到户的需提供花名册,花名册应明确农户姓名、家庭人口、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领取现金金额、实物数量和价格、农户签名、发放人签名和村干部签名等。

第十六条

报账人要据实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账申请单(见附件2),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报账资料经财政部门审查并支付资金后,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已报账”印章。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留存报账原始凭证,财政部门和报账人留存报账资料复印件。

第四章

部门职责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收支管理、审批用款计划和《直接支付申请书》,审查扶贫资金报账资料,向代理银行发送财政专户直接支付指令,协调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进行资金清算。

第十九条

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报账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财政扶贫项目专账的报账资料审核、记账核算、项目会计报表及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并按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接收预算指标、报送用款计划及《直接支付申请书》。

第二十条

报账人负责收集整理报账资料、提出报账申请等,并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主动协调配合各部门,规范办理资金支付。对补助到农户的项目资金,参照工资统发方式直接汇入农户“一折统”账户。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财政、扶贫、发改、民委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使用的监督检查。如发现项目实施单位提供虚假资料,要立即停止报账,并追回资金。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检察等部门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

第二十三条

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级扶贫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件:1.财政扶贫项目预付资金审批表

2.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账申请单

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中央补助和省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我省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和省上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贫困人口。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第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等。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要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用于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要重点投向识别认定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第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专项下达,专款专用。

第二章 资金分配

第六条 中央财政分配的专项扶贫资金和省市县三级专列的地方扶贫资金,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各地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省级和58个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17个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本级专项扶贫资金预算。

第七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投向全省58个片区县、17个插花县识别认定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第八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要注重效益,突出正向激励作用,采取因素法和竞争性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省级扶贫部门在分配资金、制定计划时,必须征求市州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意见。坚持做到重点突出,公正公平、公示公开。

因素分配方式,主要根据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片区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均财力、扶贫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和贫困人口减幅)、绩效评价以及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政策等因素,将资金直接分配到县。

竞争性分配方式,强化以结果为导向,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将资金分配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目标任务挂钩,与减贫效果挂钩,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结果挂钩,资金向扶贫效益好的项目和地方倾斜。对前期准备充分、实施条件成熟、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的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县级政府要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优先支持工作基础好的贫困村和减贫效果好的项目。第三章 资金使用

第九条 各市、县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任务要求,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村村组道路、桥涵建设,防洪河堤筑造,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建设等。

(二)富民产业培育。围绕培育和壮大马铃薯、林果、中药材、蔬菜、草食畜、制种、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等。

(三)易地扶贫搬迁。支持易地搬迁贫困户住房建设;支持易地搬迁和移民基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增收致富项目培育;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

(四)金融资金支撑。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互助资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支持惠农小额保险。

(五)能力素质提升。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能力和生产能力,支持“两后生”等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参加学历、技能“双证”职业教育;支持贫困群众接受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

(六)公共服务保障。围绕在贫困村开展信息、文化、卫生等科技扶贫工作,重点支持贫困村综合性科技培训、信息化建设等。

(七)项目实施管理。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相关费用。

第十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企业担保金。

(十)个人私存私放和其他与本办法第九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省级财政安排扶贫资金的项目管理费按2%提取,并将90%以上的安排到县使用。市县本级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的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自行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单独提取、分账管理,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勘察设计、项目招投标、质量监理、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经费开支。

第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参照省内有关行业标准和项目投资概算确定,并逐步提高专项资金补助比例。

第十三条 整合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行业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同时逐步加大下拨到县比例,减少省级专项。

第十四条 国家下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省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下达后,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等主管部门要及时提出额度分配、项目建设计划指导意见,会同省财政厅将资金下拨到市(州)、县(市、区)。

第十五条 县级实行项目资金预拨制。预拨资金经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文件审核后支付。预拨启动资金的限额为:工程类项目,预拨扶贫资金计划数的50%;种养业项目,预拨扶贫资金计划数的80%。

第十六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财政年度(24个月),当年未竣工的项目结余资金可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超过两个财政年度没有支出的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收回并调整安排用于新的扶贫项目。第十七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符合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单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项目,按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对达不到公开招标数额的项目,可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采购实施。

第十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项目主管部门专账核算。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证,按规定程序由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合规性审查后,按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支付资金。

第十九条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级相关扶贫资金主管部门须于本年度3月底前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须于六十个工作日内提出资金使用计划。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履行管理职责。

(一)扶贫、发改、民委等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年度计划编制指导等职责。

(二)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审查、资金拨付等职责。

(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扶贫项目的评估论证、概算审定、立项审查、初步设计批复、项目实施、报账申请等职责。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制。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县,县级要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一)项目选择。财政扶贫项目的立项要实行群众参与、行业评估、民主决策的办法确定。安排到村的项目,以村为单位,先由村委会会同村监委会提出项目预选方案,再由村民代表表决选择后上报。行业主管部门论证考察,由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审查筛选并纳入项目库。

(二)项目库建设。县级扶贫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有关扶贫开发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库,实行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并报省市两级扶贫部门备案。县级政府按照有关要求和轻重缓急的原则,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项目,列入年度项目安排计划。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列入年度安排计划。

(三)项目计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扶持人数、扶贫效益等内容,并作为资金监管、绩效评价和年度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项目实施。县级扶贫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由中标单位具体实施;实物直接补助到户的项目,由乡村具体实施;资金补助到户到人的项目,直接汇入贫困户“一折统”账户实施。

(五)项目调整。计划项目确定后不得随意调整。出现项目终止实施、无法实施确需调整的,报原立项审批部门审定同意,并报省、市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六)项目验收。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由县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项目所在地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验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价。总结评价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资金到位、项目质量、使用和管理情况、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要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省级计划备案制管理。项目的立项审批权下放到县,由县级政府依据资金管理办法和省级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确定资金的具体扶持项目,编制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经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扶贫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使用报告制。凡具备条件的项目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重点单项扶贫项目应当依法选择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各级扶贫主管部门要按季对扶贫项目的立项筛选、项目库动态管理、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项目效益等情况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公告公示。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及扶持项目的安排实行公告公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省市县三级扶贫主管部门,要将财政扶贫有关政策规定、资金分配办法、年度计划,通过政府网站等主要媒体以及乡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公示。县级扶贫项目和资金必须在乡镇进行公示;乡镇扶贫项目和资金必须在行政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对集中实施以及重点扶贫项目要设立永久性标识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时间、预期目标;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实施结果、覆盖农户、扶贫效益、举报电话等。

第二十六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县级档案和台账管理。县级扶贫部门对所有扶贫项目,从项目论证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包括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文件、计划批文、项目承包合同或责任书、项目负责人、项目工程建设图纸、工程图片、招投标文件、资金拨付、项目预决算、项目总结、审计结论、县级验收等),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第五章 资金监管

第二十七条 监管机制。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公开透明、网格化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确保项目和资金安全运行。

第二十八条 监管单位。市县党委、政府是监管主体。具体部门包括财政、发改、民委、扶贫、审计等具有政府性项目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职能的部门;农牧、交通、水利、建设、教育、卫计、人社等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实施部门。

第二十九条 监管内容

(一)扶贫资金项目评估设计、可行性研究、扶贫任务和投资概算等审批审定情况。

(二)项目实施法人、招标采购、公告公示、扶贫协议合同等制度落实情况。

(三)扶贫规划计划编制、项目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和投资规模等执行情况。

(四)项目进度、审核报账、资金拨付、扶贫效益、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情况。

(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和执行扶贫政策情况。

(六)其它需要监管的内容。

第三十条 监管责任

监管实行分级负责制。省级负责资金分配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指导、监管指导、工作考核、审计检查等;市级主管部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市级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资金监管的主要责任人;县级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具体实施,党政一把手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主要负责扶贫资金监管的廉政责任,县长主要负责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责任。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不少于两次,分管领导每季度要检查一次。

各级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管理资金的使用要求,负责监管项目计划的落实、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查工作。

项目具体实施单位负责监管按项目计划进行建设、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按规定使用资金、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准备报账材料、提供项目资料、建立会计档案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报账监管。审计、监察、检察部门负责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并逐步建立乡级审计、检察联络员制度。

第三十一条 监管方式

(一)上下结合,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以市为主。

(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三)阶段性重点监管与日常监管结合,以日常监管为主。

(四)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结合,以政府监管为主。

(五)实地监管和网络信息平台监管结合,以实地监管为主。

第三十二条 责任追究

(一)对违法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除如数追回扶贫资金外,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纪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违纪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除如数追缴扶贫资金外,由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通报批评,限期改正。逾期不整改的,由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依纪给予处理。

(三)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由省财政在年度决算中如数扣款,并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纪处理。

(四)对其他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要视情况依法依纪予以处理。财政追回和抵扣的违纪资金仍然全部用于扶贫。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并适时修订。各相关部门、各市州应根据本办法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负责解释。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80号;《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切;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中;第三条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现行审批权限,完善内;第四条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条件、材料齐;第五条承担项目审批前置职能的主管部门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80号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4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加快项目建设,促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补助的财政性资金、地方财政性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地方专项基金投资建设项目。

第三条 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现行审批权限,完善内部协调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除重大项目或国家另有规定外,可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三道”审批程序简化为“两道”,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第四条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条件、材料齐备的,当日受理,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含申请人补充材料延时和咨询单位评审时间);初步设计审批材料和相关附件齐备的,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含申请人补充材料延时和咨询单位评审时间)。

第五条 承担项目审批前置职能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快办理相关手续。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分别在30、20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项目选址意见、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手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材料和相关附件齐全的,自受理之日起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用地预审意见自受理之日起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六条 建立项目联合审查制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联合审查和评审,科学、合理确定投资项目,健全规范项目储备库。

第七条 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必须按期完成各项前期工作,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及时组织实施;凡国家和省上安排建设资金的项目,应当按时开工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实现投资支出。

第八条 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是项目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负责对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监管,跟踪问效,促进项目建设发挥预期效益;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向纪检、检察部门报告。

第九条 属于政府财政预算投资来源的项目,视财力按程序列入财政预算;属于贷款资金来源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计划落实信贷资金。

第十条 列入财政预算的项目专项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必须将预算直接细化编制到项目实施单位,不得滞留进行二次分配。第十一条 财政专项资金一律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凡年初部门预算中已经批准的项目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编报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在接到用款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

第十二条 年度预算执行中,对于中央财政下达专项资金,项目明确的,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收到预算指标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下达项目计划,并按集中支付程序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尚不明确的,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意见,并审批下达项目计划后,按集中支付程序及时拨付专项资金。

第十三条 补助市(州)、县(区、市)的项目资金,省财政厅根据项目计划和预算指标文件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市州和省直管

县;市州或省直管县收到项目计划和预算指标文件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资金按项目实施进度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要督促其履行政府采购程序。

第十四条 项目主管部门对涉及“三农”、民生等时效性较强的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季节性等特殊因素,加快项目计划审批和下达效率;在正式项目计划未下达前,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初步计划和项目需求,预拨专项资金,确保工期进度,发挥资金效益。

第十五条 省级各项目主管部门对年初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按项目建设进度,原则上每年6月底、9月底前,下达的均衡比例不得低于60%、90%。11月底之前,中央和省级安排的项目专项资金必须全部下达完毕。对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不按规定拨付使用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收回专项资金。第十六条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实施、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年年中或年底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时限进行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违规使用资金、项目管理混乱等行为,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各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审批部门要以本办法规定为准,加强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管理,修订完善本部门涉及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的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办法19等内容。

甘政办发〔2014〕3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2月27日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3〕9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年第3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省政府统一安排的政府性债券和政府性基金的项目,市州、兰州新区、县市区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的项目,以及省级政府负责偿还或提供还款担保的国外贷款建设项目。

第三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含兰州新区发展改革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职责。第四条 政府投资重点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主要包括:

(一)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

(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

(四)重大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和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项目;

(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 政府投资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

(一)政府可采取无偿拨款方式直接投资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非经营性项目;

(二)政府可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有收益的经营性项目,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国有股份由政府授权的出资人代表机构行使相应权利;

(三)政府可采取无偿拨款等定额补助方式投资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

(四)政府可采取补助或贴息方式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以及节约能源、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符合上述

(一)、(二)、(三)款规定的,应当执行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第二章 项目前期管理

第六条 执行审批制度的政府投资项目,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同步下放审批权限,同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工作流程,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提高审批效率。除重大项目或国家另有规定外,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三道”审批程序简化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两道”程序。

第七条 审批部门根据相关部门已批准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前置手续,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办理规划许可、正式用地等手续。

第八条 项目单位应当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额百分之十的,要按程序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应当作为项目建设实施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第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进行咨询评估或评审。特别重大的项目应当进行专家评议。咨询评估或评审未通过的,不予审批。

第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根据建设性质、资金来源和投资规模,分别由国家、省、市州、兰州新区、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

(一)根据规定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或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二)省内审批权限按照项目资金来源予以划分:

1.对于市州、兰州新区、县市区政府使用本级财政性资金建设的项目,不论投资规模大小,均由市州、兰州新区、县市区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并组织竣工验收。2.对于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省政府统一安排的政府性债券和政府性基金的项目,按政府投资规模分级审批。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以下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并组织竣工验收。(1)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且政府投资比例超过40%的项目;(2)安排政府投资2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

上述限额以下的项目,按照项目隶属关系由市州、兰州新区、县市区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或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管理。

(三)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规定执行,新建和维修改造办公用房项目无论资金来源一律实行审批制。

第十一条 项目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对于符合条件、审批所需材料齐备的,自正式受理之日起,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均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上述时间不含申请人补充资料延时和咨询评估机构评审时间。对需要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由省直对口部门负责跟踪协调衔接,积极争取尽早获批。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联合审查制度,由项目审批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联合审查和评审,科学、合理地确定投资项目。第三章 资金申报及安排

第十三条 需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完备后提交资金申请报告,由省投资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资金申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并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三)申请政府投资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投资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投资主管部门受理资金申请报告后,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

(一)符合政府投资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政府投资的安排原则;

(三)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四)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第十六条 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项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计划,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下达。

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严格遵照科学、民主、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和工作重点,统筹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先收尾、后续建、再新开”的时序安排。投资主管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合理使用各类政府资金,杜绝多头申报、重复安排。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和年度投资计划,及时下达项目投资计划。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项目投资计划。第二十条 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政府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转移、挪用、挤占、截留。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应当组建项目法人或确定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非经营性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推行代建制。

第二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购置等事项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并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规模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确因客观条件进行重大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投资概算的,由项目单位提出调整方案,报原审批部门核定。概算调增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百分之十的,原则上先商请审计机关审计,待审计结束后,再视具体情况进行概算调整。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于6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办理相关的财务决算审计、审批等手续,并按规定报项目审批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六条 项目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及产权登记手续。未经竣工验收的项目,不得计入固定资产。

第二十七条 政府投资有结余的,项目单位应当在产权登记后及时将结余资金情况报投资主管部门,资金上交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独立稽察。稽察报告和处理意见对项目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具有约束力。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单项工程结算、竣工决算进行投资评审,并批复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财务支出和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行政监察机关对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各部门进行行政监察。

第三十条 不涉及保密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第二条中“中央专项资金”是指车购税、燃油税、民航基金等。使用以工代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国外贷款、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政府性债券和基金的项目以及国家另有规定的项目,按照相应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人民政府可按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甘政办发〔2011〕123号)同时废止。

抄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

第二篇:法律文复习题

法律文复习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司法机关依法制作的司法文书是()

A.具有强制性效力的文书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书

C.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D.具有执行意义的文书

2、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院审查批捕的文书是()

A.逮捕证B.批准逮捕决定书

C.提请批准逮捕书 D.逮捕决定书

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正文部分,引出法院对判决理由阐述的固定用语是()

A.经审理查明 B.本院认为

C.本法庭认为 D.本院决定

4、下列选项中不能由律师代书的文书是()

A.民事起诉状 B.辩护词

C.行政起诉状 D.民事上诉书

5、民事起诉书中的案情部分,主要内容写()

A.当事人身份事项B.争执的焦点和具体内容

C.证据的名称、来源、证明力D.分析论证纠纷的性质、危害、结果

6、行政上诉状,首部当事人的称谓应写()

A.上诉人(原审X告),原审X告B.上诉人(原X告),被上诉人(原X告)

C.原X告(上诉人),原X告(被上诉人)D.上诉人(原审X告),被上诉人(原审X告)

7、海事案件的起诉,应制作()

A.海事起诉状 B.海事诉状 C.民事起诉状 D.经济起诉状

8、合议庭评议笔录,其尾部须签名的有()

A.审判长 B.书记员 C.合议庭成员 D.审判长、书记员

9、第一审行政赔偿调解书的事实部分之后,写明()

A.调解的理由 B.协议的内容 C.调解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D.调解的理由和协议的内容

10、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判决理由,即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以及行政诉讼的特点,就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进行()

A.说明 B.分析 C.分析论证 D.叙述

11、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维持原判的写()

A、“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B、“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C、“维持原判” D、“驳回上诉”

12、在涉外民事裁定书中,当事人的身份事项,凡涉及外国人的姓名、外国企业和组织的名称、机关名称以及国名、国籍等,书写时应()

A、写该国官方文字B、写该国官方文字,之后括注汉字

C、写汉字D、写汉字,之后括注该国官方文字

13、再审刑事判决书,自诉人提出申诉,经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的,写()

A、“原审自诉人” B、“申诉人(原审自诉人)” C、“自诉人” D、“申诉人(自诉人)”

14、刑事判决书的理由部分,针对犯罪的(),根据法律规定,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对被告人的行为作出法律上评断。

A、事实和证据 B、情节、后果 C、性质、特点 D、事实、性质、情节

15、在起诉书中,引用法律规定遇有《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

A、直接引用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款

B、引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

C、先引用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具体条款,后引用《刑法》的规定

D、先引用《刑法》条款之后,相应地引用有关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

16、在起诉书中,流氓案件的被害人刘海英的姓名,可写为()

A、刘XX B、刘海英 C、刘X英 D、刘海X17、制作起诉书,写被告人住址时,对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写()

A、户籍所在地 B、暂住地 C、常住地 D、除写明户籍所在地外还应写明常住地

18、人民检察院对曾被批准逮捕,因故撤销了原逮捕决定,或者因作免予起诉,不起诉处理而释放后,又决定批准逮捕时,必须()

A、在原《批准逮捕决定书》中说明继续有效 B、制作《决定逮捕通知书》

C、在原《批准逮捕通知书》中说明继续有效 D、重新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

19、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核心内容是()

A.法律依据 B.犯罪证据 C.逮捕理由 D.犯罪事实

20、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免除刑罚的,应制作()

A.免予起诉决定书 B.免予起诉意见书 C.不起诉书 D.不起诉决定书

21、下列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

A.判决书 B.起诉书 C.呈请拘留报告书 D.裁定书

22、关于我国法律文书的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有()

A. 西周的判决书称为“书”B.宋代开始有实判的专集问世

C.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清代的实判专集D.拟判又称骈判

2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正文部分,引出法院对判决理由阐述的固定用语是()

A.本院认为B.经审理查明

C.本法庭认为 D.本院决定

24、民事案件当事人认为法院生效的裁决有错误,向法院申请改变裁决的文书是()

A.民事申诉状B.民事上诉状C.民事复议意见书D.民事再审申请书

25、下列由检察院制作的强制措施文书是()

A.呈请拘留报告书B.提请批准逮捕书C.批准逮捕决定书D.通缉令

26、司法机关依法制作的司法文书是()

A.具有强制性效力的文书B.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C.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书D.具有执行意义的文书

27、通缉令中当事人的称谓是()

A.罪犯 B.被通缉的人 C.犯罪嫌疑人 D.人犯

28、法律文书的主体(正文)内容的三部分之一是()

A.案件由来B.审理经过

C.交代事项D.案情事实

29、律师向咨询者提交的对某项法律问题予以答询的法律文书是()

A.法律意见书B.法律建议书C.法律咨询书D.合同审查意见书

30、以下法律术语中,不是专门用于法律领域的为()

A.灭失B.脱逃C.标的D.委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制作的强制措施类文书有()

A.立案报告表 B.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

C.起诉意见书 D.侦查工作方案

E.呈请拘留报告书

2.下列选项中属于检察院制作的文书有()

A.提请批准逮捕书 B.决定逮捕通知书

C.批准逮捕决定书 D.不批准逮捕决定书

E.立案报告

3.下列选项中由当事人制作的文书有()

A.起诉状 B.上诉状

C.答辩状 D.民事再审申请书

E.法律意见书

4.下列选项中由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文书有()

A.合同审查意见书 B.法律咨询书

C.民事起诉状D.遗嘱

E.法律建议书

5.刑事自诉状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A.自诉人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B.案由和诉讼请求

C.诉讼的事实和理由D.证据和证据来源

E.证人姓名和住所

6.法律文书关于理由阐述的具体要求是()

A.认定事实,有据可证 B.分析事理,以法为据

C.引证法律,有的放矢 D.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E.文风朴实,格调庄重

6.司法文书的制作主体主要是()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检察机关 D.人民法院E.监狱

7.法律语言的特性有()

A.自身系统的完整性B.表意的专业性C.使用主体的集团性

8.民事决定书的适用范围有()

A.是否准予回避 B.民事罚款 C.民事拘留

D.不予受理E.财产保全

9.下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

A.起诉意见书B.起诉书C.立案决定书

D.不批准逮捕决定书 E.批准逮捕决定书

10.律师办理的非诉讼事务的法律文书有()

A.仲裁申请书B.仲裁协议书C.纠纷调解书

D.指定仲裁员函件 E.民事授权委托书

11.律师实务文书属于()的组成部分。

A.法律文书B.司法文书

C.规范性法律文书 D.非规范性法律文书

12.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内部审批案件使用的文书是()

A.立案报告 B.破案报告

C.结案报告 D.立案决定书

13.刑事委托代理合同中需要特别授权的事项,包括()

A.参加法庭辩论 B.承认、放弃和变更诉讼请求

C.接受和解D.提起上诉

14.法律文书的修辞方法有()

A.选择修辞法B.结构修辞法C.详略修辞法

D.辅助修辞法E.规范修辞法

15.不立案通知书送达对象是()

A.控告人(单位)B.公安机关

C.检举人(单位)D.被告人

16.申请支付今的制作主体不是()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

C.债权人D.债务人

17.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书的只能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律师

18.在什么情况下,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书需要补正?()

A.裁决书中发现有文字排印错误

B.裁决书中发现有计算错误

C.裁决书中没有写上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

D.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没有签名

19.按照规定,下列公证书应贴照片()

A.经历公证书 B.学历公证书

C.结婚公证书 D.赠与公证书

20.按照审判程序区分,下列行政裁判文书适用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是()

A.发回重审的行政裁定书 B.准许撤回上诉的行政裁定书

C.再审行政判决书D.提起再审的行政裁定书

21.再审民事裁定书适用范围包括()

A.中止诉讼和终结诉讼 B.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C.补正判决书中的失误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

22.按照文书格式的体制,法律文书可分为()

A.拟制类 B.表格类C.填空类D.笔录类E.报告类

23.法律文书的固定格式中,不包括的内容为()

A.首部 C.尾部C.诉讼请求D.主文E.事实

24.以下法律术语中,专门用于法律领域的有()

A.灭失B.脱逃C.故意D.委托E.标的25.法律文书中多用()

A.长句B.短句C.整句D.散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1. 简述起诉书首部中被告人基本情况的写作内容。

2.简述第二审民事判决书中正文部分写作的内容。

3.简述辩护词“辩护理由”部分的写作要求。

4.制作法律文书的主要要求有哪四项?

5.法律文书的理由部分应包括哪些内容?

6.刑事法律文书中事实部分包括哪些要素?

7.法律文书语言的语体特征是什么?

8.法律文书写作的语言运用中常见的忌用语言通病有哪些?

9.民事上诉状主要应针对原审判决的什么错误而提出上诉?

10.检察文书按制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四、写作练习题(要求:1.格式正确,事项齐全;2文字简练,表述准确;3未给明的事项可以合理虚拟或以×××代替。)

1.根据下列案情拟写一份行政起诉状,案情如下:

××县向阳乡砖瓦窑场是乡办集体企业。1997年,农民戴××与乡政府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合同规定:乡政府为甲方,将砖瓦窑发包给乙方,提供场房场地、制砖机械;戴××为乙方,负责经营管理,承担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向甲方上缴承包金额6000元;承包期1年,自当年1月至12月底止。戴××承包后,又以发包方的身份,与金××签订制砖技术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年,合同规定:金××为乙

方,给甲方生产成品砖200万块,每块售价按0.05元计算,由甲方每块提取0.015元(含上缴税金、购置架子车和覆盖物),乙方分取0.035(含购置柴油,工人工资,工具修理费用)。合同生效后,金××即进行生产。合同履行了8个月,金××生产成品砖68万块,折合人民币3.4万元,其中金××领取3200元,其余由戴××收存。1997年11月,向阳乡税务所通知金××缴纳制砖产品税。金当即申明按合同规定由戴承担。税务所坚持让金纳税,否则以砖折抵,并宣布冻结金××生产的砖,不得出售。金××到县税务局上访,县税务局于1998年8月7日作出处罚:①金××是机砖生产者,应依法缴纳产品税3500元;②金××没有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罚款500元。金××不服处罚决定,和××地区税务局申请复议。复方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金××向××县人民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金××,56岁,汉族,××省××县××乡农民。

被告:××县税务局

法定代表人:常××,税务局长。

(注:本题选自2000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2、根据下列案情材料,拟写一份刑事自诉状。

被告人徐×文于2000年4月1日上午11时许,将一张侮辱自诉人人格的小字报贴在工厂食堂门口醒目之处。午饭时引起群众围观。全厂轰动,影响恶劣。被告人在小字报中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污蔑自诉人道德败坏,无情断绝了与他本人的恋爱关系,而与李×平恋爱是为了骗取李×平的钱财。还造摇说自诉人与李×平刚认识几天就在××公园乱搞男女关系,当场被公园保安人员抓住,受到罚款处理。

4月1日下午,厂保卫科人员经过调查了解,掌握了可靠的证据,证明小字报是被告人所写。于是,保卫科人员对被告人进行了来历的批评。被告人当时表示接受批评,同时,还愿意在车间大会上向自诉人赔礼道歉。当日下午5时下班后,车间主任王×林在全车间大会上让被告人检查时,被告人却忽然蛮横起来,当众继续造谣生事,胡说小字报所说的都是事实,绝对可靠,还对自诉人破口大骂,再次公然侮辱诽谤自诉人。

自诉人王×娟与被告人徐×文都是××市××工厂一车间工人,工作上有一些联系,关系一般,被告人于2000年2月向自诉人写情书,要求建立恋爱关系,被自诉人断然拒绝。以后被告人又连续两次向自诉人求爱,均被自诉人拒绝,并告知自诉人已有男朋友。于是被告人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企图给自诉人造成难堪的局面。同时于2000年3月通过本车间主任打听到自诉人的男朋友是本市××公司××部门经理李×平。

自诉人王×娟,女,汉族,23岁,住××市××区××街××号,××市人,××市××工厂工人。被告人徐×文,男,汉族,25岁,住××市××区××路××号,××市人,××市××工厂工人。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有:张贴的小字报影印件;厂保卫科的调查材料;保卫人员高×华、车间主任王×林及车间工人赵×辉、朱×利可以证实有关情况。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已构成公然侮辱诽谤罪。

被告人犯罪动机卑鄙,手段恶劣,情节严重,因此,自诉人于2000年4月××日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严惩。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二款规定:“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注:本题选自2000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3.根据下列案情拟写一份第一审民事判决书。

原告李××与被告××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0年10月8日在××市签定了一份××大厦的期房认

2购书,暂定原告认购××大厦的一套四居室住房(约150m)。认购书约定,被告于2001年3月份交房,原告李××预付房价款80万元(分两次交清);同时还约定,等××大厦封顶时,根据原合实际购房的套数、面积,再正式签定购房合同,认购书同时作废—,预付款转为购房款。2001年1月份,双方正式签定了××大厦的购房合同,原告李××购买了××大厦的2002、2003两套三居室住房,面积150m2,每平方米按6000元计共计90万元,除将原告预交的80万元转为正式购房的价款外,被告正式交房后,原合再补足所欠的应付房教。但是,在正式签定购房合同之后,被告未能按期交房,直至2001年9月才正式交房,延误期限6个月。因原告系外地住房户,家室已于2001年初迁到本市,由于被合误期交房,不得不另行租赁住房居住,每月耗费房租5000元。原告向被合要求补偿损失,未能达成协议,最后不得不向××市××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补偿其因交房误期而给原合造成的损失3万元。同时提出,原合预交之房款中有5万元为定金,因被告违约,而应双倍返还。被告别提出,延误交房是因为××市××区扩宽××路的路面,致建筑材料不能如期运入造成的,按合同规定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不能构成合同违约,并提供了××市公路局出兵的扩建××路的证明材料作为证据。在庭审中,原合举出了公路局出具的在××路扩宽期间,曾修筑了一条辅路,基本上不合影响运输建筑材料的文字说明。法庭经举证、质汪和认证,认为被告所持的不可抗力理由不能成立,同时对原告所称预付房款中有5万元定金的说法,因合同中未予明确,也不予支持,最后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房地产公司延误交付××大厦的住房达6个月之久,属于违约行为,对因此而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负主要责任,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的租房费3万元。

原被告的其他诉讼要求予以驳回。

诉讼费××××元,被告负担××××元,原告负担×××元。

原被合基本情况如下:

原告李××,男,57岁,××省××县人,个体工商户,暂住××市××区××胡同×号原告诉价代理人王××,××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房地产开发公司

被告所在地址××市××区××大街×号

被告法定代表人朱××,公司经理

被告诉讼代理人孙××,××律师事务所律师

注:①文书编号统一为“第1号”。

②文书日期统一为“××××年××月×日”。

③文书署名应以“××”代替,不得出现具体人名,否则视为作弊。

第三篇:文龙法律服务所规章制度

法律服务所规章制度汇编

一、岗位职责

(一)主任职责

1、组织全体人员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下达的文件决定等;

2、负责本所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

3、主持本所日常工作,负责管理本所行政事务;

4、组织本所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经验交流及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

5、聘任业务部门负责人,聘任与辞退辅助工作人员;

6、负责本所的财务管理工作;

7、负责本所各种会议决议的履行,并与全体法律工作者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副主任工作职责

1、协助主任完成本所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本所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体人员政治素质;

3、负责本所全体人员的业务质量和内务考核工作;

4、参加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等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召开的管理会议,落实上级工作要求;

5、负责法律服务所档案,图书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6、完成主任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法律服务工作者职责

1、严格遵守司法部《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基层法律服务条例》,做合格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党的领导,认真执行

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所内规章制度;

2、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3、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杜绝办错案、办假案、办人情案,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4、努力开拓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优质服务”的宗旨,热情服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坚持依法办案;

6、认真做好法律宣传、咨询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知法、守法意识;

7、努力完成主任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四)内勤人员职责

1、负责本所文件、信件的收发、登记、管理工作,协助主任做好上级下达工作;

2、负责函件、委托书、介绍信的统一管理;

3、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类所务(案卷档案除外)档案应统一装订,登记归档;

4、做好统计工作,按月按季做好各类报表报送工作;

5、负责日常接待工作,解答当事人咨询,做好各种会议记录,电话记录;

6、负责办公用品的统一购置,集中管理,负责有关材料的打印、发放工作;

7、建立健全本所人员人事档案。

二、管理制度

(一)统一收案制度

1、根据司法部法律服务所实行统一收案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法律服务所实行统一收案、统一审查、统一委派、统一监督制度。要设立案件登记簿,对受理的案件,按类别登记,实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的立案原则;

3、收案时首先要做委托人的谈话笔录,签定委托合同,委托书;

4、审核当事人、委托人的身份,是法人的要有法定代表人的证明书,是自然人的要有身份证或身份证明文件;

5、所里指派办案,要填写《受理案件登记表》并由相关人员对收费情况进行核实后,报主任批示;

6、按照所里制定的的收费标准收费,代理费应当给当事人出具正式发票;

7、审核上列证件、费用、委托合同、委托书、谈话笔录齐全后出具本所办案函件;

8、当事人指名接受委托的案件,由法律服务所主任审核批准,原则上由当事人指名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并临时指派协助人员。

9、重大、疑难、风险案件应当提交集体讨论后由主任确定承办人员,当事人指名要求委托的人员,法律服务所应根据有关规定尽力满足;

10、承办法律援助案件,需减免代理费的案件应由主任决定委托人员办理;

11、严禁法律服务工作者私自办案,私自收费,除没收违法所得之外,还按照私自收费金额的1倍进行处罚,累计发现三次及以上的,报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相应行政处罚。

(二)财务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市法律服务所的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结合法律服务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财务人员必须认真贯彻会计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财经纪律和职业道德、坚持原则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填制记账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序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3、财务人员应及时记账、及时对账、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4、会计负责会计事项和财务活动的审核监督,及时向主任反映和报告法律服务所的财务状况,审核和汇总会计凭据,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登记总分类和明细账,并进行会计核算,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做好物价年检、税务登记、年检、申报工作。

5、出纳员负责法律服务所全部业务款的收付,填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当做到收支两条线,收款即存,不得坐支,不得超库存。

6、财务人员对法律服务所经济业务实行会计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有权予以退回,要更正补充,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的收支款项有权拒绝受理。

7、加强收支管理,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应税发票,统一收款,统一核算。

8、加强支出资金的管理,各项支出要严格履行财务支出手续,实行会计审核,主任签批。

9、财务人员每月编制财务报表,做好月报、季报、年报财务报表的编制,在所务会议进行财务公开,接受全体合伙人的监督。

(三)执业公示制度

为了加强法律服务所的制度化管理,规范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行为,特实行执业公示制度。、执业公示包括法律服务所执业工作公示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公示。

2、在法律服务所办公场所的明显位置独立置放公示栏、公示墙,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布如下内容: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正本、税务登记证;法律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六禁止”执业纪律;诚信服务宣言;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姓名、照片、执业证号;投诉举报电话。各所设置的公示栏、公示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按照动态管理、长期置放和清楚方便的要求进行规范,并及时更新。

3、公示栏、公示墙的设置与更新由其所负责。

4、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活动中应主动向当事人和有关方面出示和说明以下内容:出示有效执业证;签订代理合同,出具加盖本所公章的委托合同;收取代理费用,出具由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发票;案件和其它法律事务办理完结,主动提交和及时回收服务质量监督反馈卡。

5、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公示由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履行,由其所在所进行监督管理。如有违反,按本制度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上报司法行政机关处理。

(四)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法律服务所档案的管理,根据国家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暂行规定》,结合法律服务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2、法律服务所的业务档案,是法律服务所在办理各项法律事务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或者载体的文件材料,是法律服务工作的真实记录。

3、法律服务所必须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要认真履行有关业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4、法律服务所应当指定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业务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做好本所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销毁工作,定期检查和汇报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5、法律服务所的业务档案,应当根据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和承办的各项法律事务的不同类别,分别立卷、归档和保管。

担任法律顾问的业务材料要做到每单位一卷:代理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调解纠纷的业务材料要做到一案一卷;解答法律询问、代写法律事务文书、协助办理公证的业务材料要做到定期分类装订成册,按立卷;其他业务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分类装订成卷。

6、法律服务各类业务案卷的材料应当完整、准确、齐全,主要应当包括:受理承办的各种手续,具体承办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笔录及其他文字、图表、声像资料,承办结果,收费凭证的其他有关材料;对不能附卷的实物证据,应当将其照片和记载证物的详细情况、保管处所的材料附卷后,另行保管。

案卷材料的排列顺序,应当按照承办各项法律事务的客观进程和材料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类别编排。

案卷中的各种文字材料,必须用钢笔或者毛笔书写,打印件要和底稿同时立卷。

7、法律服务的各类业务案卷的装订,一律要加封皮、封底,按规定项目填写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和编写页码;卷面规格为A4,材料大于卷面的要加以折叠,小于卷面的要加贴补纸;装订一律用线绳,并在装订线活动处贴上封签。

8、法律服务的各类业务案卷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由具体承办该项业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负责。承办人在办理法律事务的过程

中,应当注意随时收集有关的各种材料,并予以妥善保管;在办结法律事务后,应当检查和整理全部材料,及时补齐或补办遗漏的材料和手续,修补或复制破损的材料,去掉无关和重复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立卷。

承办人应当在办结法律事务后两个月内完成立卷,并移交归档,不得私自保管,计算期限以签收法律文书为准,逾期交卷给予50元每卷处罚。

9、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承办人移交归档的案卷进行严格检查,对符合立卷要求的予以接收,对不符合立卷要求的退回承办人重新整理装订。

对接收归档的案卷,应当按其类别、编写归档顺序号,填写档案检索目录登记簿;根据需要查考利用期限的长短,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凡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的档案,应当列为密卷,并在封面右上角加盖密卷章。

10、法律服务所应当对业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设置适宜存放的设备,采取防损、防潮、防火等必要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点,发现丢失及时查找,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11、法律服务所应当重视档案的查考利用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借阅制度和保密制度。借阅档案必须履行一定的批准和登记手续,密卷档案应严格限制借阅范围;借阅人不得从卷内抽取材料,用毕应及时归还;档案管理人员不得超越制度向任何人提供档案或者扩大利用范围,不得向他人泄漏档案内容。

12、法律服务所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保管期限为10年,长期保管期限为15至20年;对具有长远查考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的档案,可以永久保管。

对业务档案应当定期进行清理,凡超过保管期限或者失去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由法律服务所提出鉴定意见,并登记造册,报县(市、区)司法局批准后予以销毁。档案管理人员不得私自销毁档案。

(五)责任追究制度

为加强法律服务所建设,树立全体工作人员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特制定本制度。

1、失职追究

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致使法律服务所的利益遭受损失的,必须追究其行政及经济上的责任。

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其责任:

(1)在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严重事故和较大损失;(2)因工作故意或过失泄露所务秘密;(3)在工作中徇私舞弊;

(4)在同一案件中代理双方当事人;(5)在代理案件中私自收受当事人财物;(6)其他失职错误。

2、责任承担

凡是上述情况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承办人应当承担全部损失。在1万元之内的由责任人全部承担,一万元至十万元的责任人承担百分之八十,十万元以上的责任人承担百分之七十。

(六)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制度

1、对重大疑难案件要实行集体研究制度,由主任主持集体研究确定工作方案。

2、以下案件,承办法律服务工作者必须向所主任汇报后,经集体研究讨论后,决定办理方案:

(1)主要事实不能认定、改变定性案件;(2)涉外案件;

(3)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的案件;

(4)主任认为需要汇报研究的案件和法律事务。

3、集体研究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承办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接受集体讨论决定的案件,主任可另行指派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

4、涉及社会稳定的群体案件应及时向主任汇报,由主任提交所务会议讨论,主任应当向主管司法局汇报。

5、集体研究案件时,由承办业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负责纪录,并将最后形成的意见整理归卷,妥善保存。

(七)例会制度

1、基层法律服务所每周六召开一次案件讨论和业务培训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法律服务工作者和辅助工作人员的例会,学习法律法规,讨论案件,总结本月工作情况,公开财务和民主管理所务,改进工作方法,研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2、要求全体人员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3、对重大、疑难案件,随时召开所务会议,集体讨论研究解决案件问题的结症和方法,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对涉及所务紧急会议,主任可以决定召开临时会议,讨论决定事项。

4、学习、例会、讨论案件时,不准迟到和早退,有特殊情况要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请假必须要有书面的请假条,坚决禁止霸王假,霸王假视同无故缺席。凡迟到者罚款50元,缺席者罚款100元。在开会时非经会议主持人同意不得接打电话,违反处罚10元/次。

(八)学习制度

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

2、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原则;

3、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业务学习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4、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

5、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所有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6、不定期与本区和外区县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并根据需要和个人业务特长,外派听取最高法院及政法学院专题讲座,提高业务知识能力和承办案件的技巧。

7、每人做好学习笔记,并随时接受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洁有序的环境。

4、如果经检查不合格的,每次给予10元处罚,3、每个承办人应当每周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案件质量监督人报告案件的办理(包括证据调查及分析、使用法条、法学理论依据及案件)情况,疑难案件由主任提交会议讨论,在出庭之前,承办人还应当报告出庭的基本思路和代理词草案,并如实填写好《案件进程表》。

4、案件质量监督人员应当根据承办人员的报告,与当事人进行核实。在结案后如实填写《代理案件反馈表》,并接受核查,如有不实的,每次给予50元处罚。

5、承办人员在庭前向案件质量监督人汇报个案承办情况的,每缺一次,给予50元处罚,未如实填写《案件进程表》的,每发现一次,给予50元处罚。

6、未在庭前书写案件代理词草案和庭后代理词以及结案总结的,每件给予50元处罚。

7、每个案件的承办人对自身承办的案件责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十二)出庭行为规范

1、出庭前准备

(1)提交委托手续齐全,包括授权委托书和所函。授权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人、受托人、案由、代理权限和审级,并由委托方签章;所函应载明代理人姓名、案由及当事人并加盖法律服务所印章;

(2)认真整理证据,编制证据目录,遵守举证时限,按对方当事人人数和法院需要提交证据份数;

(3)按时到达开庭地点,保证准时出席。

2、庭审过程

(1)遵守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2)首次发言应说明出庭身份。陈述起诉,答辩意见时应观点明确、说理清晰全面。

(3)举证、质证应围绕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有针对

性地发表意见。

(4)庭审辩论中应围绕争议焦点,运用证据和法律进行论证,重点突出,观点鲜明。

(5)及时掌握庭审变化情况,对新的辩论焦点进行针对性答辩。(6)休庭后认真阅读庭审笔录,需要补正的及时申请补正。(7)承办人员应有书面的代理意见和辩护意见,并提交法庭。(8)尊重审判人员,非因审判人员明显违反法定程序不得当庭评论庭审活动。对于庭审中出现的问题,可在休庭后向其提出。

3、庭审礼仪

(1)应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风度,尊重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有不恰当的,过激的言辞和行为。

(2)出庭参加诉讼活动、仲裁活动一律应整齐、正规着装。鞋子统一为黑色皮鞋。

考核制度

为了实行所务规范化管理,夯实所务内部管理基石,使之对每个职工的考核实现量化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一、业务创收

所内根据每个职工的业务能力,在年初规定每个职工的业务创收指标,合伙人的创收指标原则上一致,其他的聘用人员由所里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如果没有完成业务创收任务的,应当补足差额部分,如果合伙人补不足差额部分的,在合伙资金里面扣除,合伙人应当自动补足差额合伙资金,否则,将自动丧失合伙人资格,进行相应清算退伙。其他人不补足业务创收差额部分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二、案件办理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如实申报案件办理情况、交纳代理费。对收取当事人所有费用必须出具相应票据,包括实际支出费用。否则,未出

票部分视为私自收费,没收非法所得,按照私自收费的1倍给予处罚。并且在考核中视为不合格。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得收取合同约定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和财物,否则,将按照前述处罚办法和标准给予费用和财物价值处罚。

三、遵守纪律

应当遵守所内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3次以上(含3次)的,视为考核不合格。对拒不服从所内工作安排3次(包含3次)以上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四、参加所务会议

按时参加所内组织的各类所务会议及学习,非因病或外出办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之外,不得请假,请病假必须凭医院诊断证明。必须事先请假,不得请霸王假。连续无故缺席3 次(含3次)以上的,视为考核不合格。

凡是违反上述规章制度的,必须在1周内书面抄写规章制度1次,其他的按照上述规定给予处罚。

五、学习

所内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并将根据学习情况,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书面考试,对按100分制计算考试不及格的,可以进行三次重考,还不及格的,视为考核不合格。所内可以根据情况实行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

凡是考核不合格的,所将对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不予进行下执业注册,并将考核不合格情况通报区司法局和市司法局。

服务承诺六要六不准

一、要坚持原则,联系客户,遵纪守法,不准徇私舞弊,以权谋私;

二、要依法办案,文明执业,热情服务,不准冷横硬推,吃拿卡

要;

三、要公平公正,诚实守信,耐心细致,不准偏听偏信,倚权压人;

四、要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办事公开,不准急事缓办,激化矛盾;

五、要有询必答有案必接,有求必应,不准搪塞扯皮,上交矛盾;

六、要严格程序,严谨作风,坚守岗位,不准混淆是非,擅离职守。

法律服务工作者守则

一、遵纪守法、热忱服务

二、立足基层、服务社会

三、依法办事、维护权益

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五、廉洁自律、维护声誉

六、认真学习、加强修养

七、勤奋工作、与时俱进

第四篇: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文丰律师】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汇编

目 录

——整理人: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 王伟平律师2012.01.26

一、综合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6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11-12...................................................................14 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规则2006-11-9.....................................18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03-5-27.............................2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实施办法2009-2-5...................................................................29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3-16.33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2006-3-3.........35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2000-3-15...................................38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9-28...............42

中央

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2-23.......................45 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6-7....4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2004-6-7.......................................................49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7-6............52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收购活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8-3................53 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2004-8-24.........................54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6-6..................................57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06-6-28.............................66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2006-7-18.....................68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2007-6-27.....................71 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008-8-18.........................73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6-14.....................79 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2011-6-14.........................84 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1999-9-27.................................86

地方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9-19.............90 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 2011-3-31.........................97 河南省省属企业重大投资事项备案程序(试行)2005-12-22..............101 郑州市市属企业重大投资事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6-8-2...............104 郑州市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2008-5-20........................107 郑州市市属国有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2008-8-1.......................111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1996-4-2.......................................................1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解释2001-2-16..1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9-21.........................................................1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处分被执行人国有资产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复函2001-12-27...................................1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债权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2002-4-12.........................................................117

二、国有资产登记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1996-1-25............................118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0-4-6.....................120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1998-5-8.............128 关于规范开展股份制企业股权登记托管工作的通知1999.................130 关于做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1-26..........131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2004-10-30.......................132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通知2005-4-25................138 郑州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通知2005-5-30....140

三、国有资产转让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3-12-31...........................142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2004-2-6...............148 关于做好产权交易机构选择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7-14..............150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8-25......................152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2005-4-11........................154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2005-8-29........................157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2009-2-16............................160 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2005-11-17.............163 治理产权交易中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2006-4-6.......................166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6-12-31.....................169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2009-3-17............................172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2009-6-15................................181 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1-26..............186 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9-7...................188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2002-5-29........190 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试行)2005-7-12...........192 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规程2005-10-19.............................194 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工作的意见2006-12-31...............198 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办法2007-4-9.......................202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2004-1-18................207

四、国有资产评估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1991-11-16...................................210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1992-7-18..........214 资产评估准则 —— 无形资产 2001-7-23..............................222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1-12-31.........................225 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2001-12-31...........................227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管理办法2001-12-31...........................229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2001-12-31...........................232 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办法2001-12-31...............................234 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2003-9-13............................236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2004-2-25.........................................................244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5-8-25............................248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12-12.........253 中央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工作指引2010-5-25........................255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07-10-12...................259 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1-6-16..........264 河南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规范2004-4-5.......................267 资产评估机构选聘工作暂行办法2004-4-27............................271 河南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2004-8-6..................................................................274 河南省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条例2004-11-26.............................276 关于贯彻国务院国资委12号令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12-31........................................................281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发产权〔2006〕274号文件的通知2007-2-28..................................................................283

五、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待补充)

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清理和界定的暂行规定1992-11-10........................................................284 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清产核资中不良资产处置委托工作的通知1996-12-2.........................................................287 财政部关于做好日常清产核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9-21............288 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关于中央管理的移交企业清产核资中资金核实申报办法1999-4-26.........................................................291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2003-9-2...................295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3-9-9.....................................299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2003-9-13..............304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2003-9-13................................311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2003-9-13........................321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 2003-9-18..........324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一)的通知2003-11-11...............330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二)的通知2004-2-12................332 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

(三)的通知2004-4-29................335 河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2004-2-17......................341 郑州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试行)2004-12-17............344 郑州市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试行)2004-12-17......................347

六、国企改制、并购重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1-3..........................................................352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2003-11-30...........................356 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2004-3-8...359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12-19...............362 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06-12-5............367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2008-9-16....................371 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3-24..................................................................374 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0-8-28........................376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2003-4-17..................................................................381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2003-4-30...............384 关于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4-30....389 关于加强省属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规范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3-28..391 省直部门所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般程序2005-9-15....................393 关于建立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审核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的通知2006-8-15 396 关于省直单位所属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8-15..................398 关于加强和改进省管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12-12.....399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的通知2008-10-31........................................................403 河南省省管国有企业监事会职工监事管理暂行办法2009-1-20............40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8-19.........................................................408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意见2003-5-29..........412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2005-2-17......416

七、国有股份管理

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5-19....419 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的意见2003-2-17..............422 商务部、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1-21..........................................42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的通知2004-12-30.................................................426 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5-30......................428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2005-6-17..430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9-17.........................................................431 商务部、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外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5-10-26........................................................43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1-27............43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9-30............440 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2007-6-28....................446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2007-6-30................450 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10-21.457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意见2009-6-16..................461 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2009-6-24....463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9-6-24..........................................465 河南省国资委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权管理工作程序的通知2005-9-26.........................................................468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境内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2-1.................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保障国有资产权益,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第三条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第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国务院确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出资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的国家出资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五条 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第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第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

第十条 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第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

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

第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第十九条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

国家出资企业的监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二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所出资企业的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其出资人权益。

第四章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下列人员: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

(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

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良好的品行;

(二)有符合职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三)有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或者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

第二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拟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考察。考察合格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者建议任命。

第二十五条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经营同类业务的其他企业兼职。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二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对企业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不得侵占、挪用企业资产,不得超越职权或者违反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不得有其他侵害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立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对其任命的企业管理者进行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对企业管理者的奖惩。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任命的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标准。

第二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十九条 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企业管理者,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的,依照其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本章规定对上述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奖惩并确定其薪酬标准。

第五章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条 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第三十一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

第三十二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除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决定。

第三十三条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有本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

第三十四条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事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本法所称的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

第三十五条 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经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国家出资企业投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与他人交易应当公平、有偿,取得合理对价。

第三十七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事项参照本章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节 企业改制

第三十九条 本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

(一)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三)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第四十条 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 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将改制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一条 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

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置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第四十二条 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

企业改制涉及以企业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折价财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价格作为确定国有资本出资额或者股份数额的依据。不得将财产低价折股或者有其他损害出资人权益的行为。

第三节 与关联方的交易

第四十三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关联方不得利用与国家出资企业之间的交易,谋取不当利益,损害国家出资企业利益。

本法所称关联方,是指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

第四十四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不得无偿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不得以不公平的价格与关联方进行交易。

第四十五条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

(二)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三)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企业,或者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

第四十六条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有关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

公司董事会对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作出决议时,该交易涉及的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第四节 资产评估

第四十七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符合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应当报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事项的,应当将委托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第四十九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资产评估机构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不得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评估作价。

第五十条 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托评估有关资产,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评估执业准则,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受托评估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评估报告负责。

第五节 国有资产转让

第五十一条 本法所称国有资产转让,是指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损失,不得损害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三条 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

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第五十五条 国有资产转让应当以依法评估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者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

第五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可以向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或者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转让的国有资产,在转让时,上述人员或者企业参与受让的,应当与其他受让参与者平等竞买;转让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披露有关信息;相关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转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

第五十七条 国有资产向境外投资者转让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五十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取得的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第五十九条 国家取得的下列国有资本收入,以及下列收入的支出,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

(二)国有资产转让收入;

(三)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

(四)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第六十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单独编制,纳入本级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向财政部门提出由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

第六十二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章 国有资产监督

第六十三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其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国家出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十六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十七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者通过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由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照法定的任职条件,任命或者建议任命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

(二)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出资企业的资金或者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收入的;

(三)违反法定的权限、程序,决定国家出资企业重大事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有其他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第六十九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一)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的;(二)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的;(三)在企业改制、财产转让等过程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平交易规则,将企业财产低价转让、低价折股的;

(四)违反本法规定与本企业进行交易的;

(五)向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的;

(七)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执行职务行为的。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前款所列行为取得的收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归国家出资企业所有。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

第七十二条 在涉及关联方交易、国有资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该交易行为无效。

第七十三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者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七十四条 接受委托对国家出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执业准则,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者审计报告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十七条 本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11-12

国资发法规[2008]194号

各中央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现就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意义

《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国有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宪法》第7条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富强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积累了数量巨大的企业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法》作为国有资产监管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权益归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出资企业及其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国有资产的监督等基本问题作出了规定,《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国有经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二)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改革方向,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3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并依据国务院授权对中央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200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行政法规的方式确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人民政府相继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分别依照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对相关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五年多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目标。《企业国有资产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目前,以《企业国有资产法》为龙头,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以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公布的21个行政规章和115个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包括各省市国资委起草制定的1800多件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国有资 产监管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完善国有资产立法取得重大进展。认真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必将进一步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为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党的十七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实践证明,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以来,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逐步到位,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逐步健全,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进入了全新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遏制了改革改制过程中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企业国有资产法》吸收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基本做法,对于国家出资企业管理人选任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等作出了进一步规定,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二、全面理解《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调整对象。《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其调整对象为企业国有资产,即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从企业所涉及的领域看,不仅包括工商企业,还包括金融企业。从企业组织形态上看,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等各类国家出资企业。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确立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出了相应规定:一是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二是明确规定了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三是明确了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三)《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及其职权和责任。《企业国有资产法》在总结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在第二章明确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并对其依法享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有权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委派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会议等。同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保障出资人权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四)《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了国家出资企业的财产权及其对出资人的相关责任。《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的国家出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同时,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法经营管理,接受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国家出资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国家出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五)《企业国有资产法》确定了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相关规则。选择并考核国家出资企业的管理者,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重要职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任免或者建议任免的企业管理者的范围,从品行、任职能力、身体状况等方面对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履行职责的要求作出原则规定。同时,为保障和督促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履行忠实和勤勉义务,《企业国有资产法》对管理者兼职问题作出限制,规定了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考核与奖惩等内容。

(六)《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涉及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企业国有资产法》立足于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立场,要求国家出资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同时,还分别就企业改制、与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重点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对于保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利益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依据。

(七)《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相关原则。为充分保障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收益权,《企业国有资产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取得的国有资本收入及其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同时,还就编列预算的收支项目、预算编制方法等作出原则规定,授权国务院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八)《企业国有资产法》强化了国有资产监督。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保障全民利益的根本措施。《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资产相关工作进行监督。企业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应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此外,《企业国有资产法》还对有关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相应规定,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三、认真做好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各项工作

(一)立足于本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积极做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要将《企业国有资产法》列为本集团、本企业“五五”普法的重点学习内容,企业领导人要带头组织专题学习,通过专家辅导解读、企业员工自学、开展知识竞赛等各种方式,借助企业内部局域网络、电视、电台、报刊、宣传活页等各种有效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实质内容。在学习宣传过程中,要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注重分析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寻找解决方法。

(二)依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企业通过建立董事会试点、整体改制上市等途径,不断探索创新,锐意进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持续推进,在提升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应当看到,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等因素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中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营业务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及重要自然资源领域。中央企业应当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加快改革步伐,明确产权关系,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三)依法决定企业改革与经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利益,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严格遵循《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在企业改制、上市、合并分立、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上,依法行使决策权,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利益,依法维护债权人、企业职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不断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各中央企业在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企业贯彻实施法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国务院国资委反映情况,为完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作出贡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规则2006-11-9

国资发[2006]197号

各厅局,直属单位、直管协会:

《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规则》已经国务院国资委第44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九日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发[20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28号)和《国务院工作规则》、《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规则。

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

三、国资委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四、国资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有关规定,及时修订和废止不相适应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依法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 职责任务

五、国资委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国资委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二)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四)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拟订考核标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五)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六)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六、国资委党委主要职责:

(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决定在国资委监管企业的贯彻执行。

(二)讨论和决定国资委的重大问题。

(三)负责国资委监管企业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负责国资委监管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协助中央组织部做好中央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的有关管理工作。

(五)负责国资委代表国家派出的监事会监事的管理工作。

(六)监督检查国资委监管企业领导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情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七)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根据国资委“三定”规定,国资委设立各职能机构(以下称各厅局)。各厅局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八、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依法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九、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协调性,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要求,研究战略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工作目标,做好工作安排,并认真执行。

第三章 领导人员

十、国资委领导人员(以下简称委领导)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十一、国资委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领导国资委工作,是第一责任人。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主任委托,负责其他方面工作或完成专项工作。

十二、党委书记主持国资委党委工作,党委成员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十三、主任、党委书记出访、出差外地一周以上或在京脱产学习一个月以 上时,由主任、党委书记指定一位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工作。

第四章 会议制度

十四、国资委实行主任办公会议、党委会议、专题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制度。

十五、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和主持,委领导参加,秘书长、副秘书长列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研究讨论和决定国资委重要工作,落实国资委主要职责;

(二)讨论审议国资委制定公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公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讨论通过上报国务院的重要请示、报告,以及发送中央企业、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文件;

(四)研究国务院交办的有关重要事项;

(五)通报和讨论其他事项。

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会议内容可安排有关厅局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六、国资委党委会议由党委书记或党委书记委托的副书记召集和主持,党委成员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

(二)讨论决定国资委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人事任免事项;

(三)讨论通过上报党中央的重要请示、报告,以及发送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文件;

(四)研究党中央交办的有关重要事项;

(五)通报和讨论其他事项。

国资委党委会议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根据会议内容可安排秘书长、副秘书长及有关厅局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七、提请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和党委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分管委领导协调或审核后提出,分别报主任和党委书记确定。会议议题和召开时间应提前通知有关参会人员。会议纪要由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起草,会议主持人签发。

十八、因故不能出席会议须向会议主持人请假;请假人数超过半数,会议可暂缓召开;讨论人事任免事项,请假人数超过三分之一,会议可暂缓召开。

十九、专题会议由委领导主持召开,专题研究解决有关具体工作事项。会议组织工作由有关厅局负责,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协助。会议纪要由有关厅局起草,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审核,会议主持人签发。

二十、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出席人员为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委领导,监事会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厅局主要负责人;列席人员为直属事业单位、直管协会、监事会各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根据会议需要,邀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提出在中央企业的贯彻落实意见;

(二)总结和部署中央企业的工作和阶段性工作;

(三)交流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四)讨论和通报其他工作事项。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

二十一、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出席人员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委领导,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厅局主要负责人;监事会主席列席。根据会议需要,邀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提出在国资监管系统的贯彻落实意见;

(二)总结和部署国资监管系统的工作;

(三)交流国资监管系统的工作经验;

(四)讨论和通报其他工作事项。

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

二十二、国资委实行会议计划制度,各厅局根据工作职责组织召开的全国性工作会议要列入会议计划,由办公厅(党委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按照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高效、节俭的会议形式。

二十三、国资委会议原则上不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国务院批准。除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有明确要求的会议外,一般不邀请中央企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确需邀请的须报国资委主任批准。

二十四、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有关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工作。

第五章 公文审批

二十五、国资委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公文统一管理和重要公文督办工作。

二十六、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件和交办事项,要根据内容与分工,分别报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或其他委领导阅批。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主送国资委的公文,按职能分工分送有关厅局研究处理,厅局研究处理的结果意见,要报分管委领导审定;重要公文呈送委领导阅批。

二十七、各厅局起草公文应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国资委有关公文处理的具体要求。各厅局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拟定的公文进行严格把关,办公厅对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商有关厅局修改或退回主办厅局重新办理。

二十八、各厅局主办的公文必须经本厅局主要负责人审签后报出,主要负责人离京期间,由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签。以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国资委办公厅、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呈报委(厅)领导签发前,必须送办公厅审核,并经办公厅领导审签后报出。凡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公文,必须经法规局审核、会签。

二十九、公文的签发,实行权责结合的原则。

(一)以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名义报上级机关的公文,分别由国资委主任、国资委党委书记签发。

(二)以国资委名义公布的规章、决定和命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公告,人事任免事项等经国资委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国资委主任签发。其他公文,由国资委主任签发或授权副主任签发。以国资委办公厅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办公厅主任签发或授权副主任签发,重要公文核报国资委主任或副主任签发。

(三)以国资委党委名义公布的决定、规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作部署,人事任免事项等由国资委党委书记签发或授权副书记签发。其他公文,经国资委党委书记授权,可由其他党委委员签发。以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由党委办公室主任签发或授权副主任签发,重要公文核报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签发。

十、国资委要进一步精简公文,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制定的可公开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及时公布。

十一、国资委要重视公文办理的时效性,严格办文程序,提高办文效率。

第六章 公务活动

十二、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重要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根据会议、活动的要求,按规定程序协调安排委领导及厅局负责人出席。委领导出席地方、企业的会议、活动,要本着精简规范的原则。厅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与业务相关的会议、活动,须报主管委领导批准同意,同时送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备案。未经批准不得参加。

十三、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对重大会议、活动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及时通报,对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要及时组织传达。

十四、国资委调研工作由研究室负责归口管理,委领导调研由办公厅(党委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各厅局要加强调研成果的应用和共享,避免重复或无序调研给企业增加负担。

十五、各厅局要重视企业和地方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和地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具体意见和建议,有关厅局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及时沟通和反馈。不能如期答复的,要及时向企业或地方解释说明。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重要事项的督办工作。

十六、委领导一般不以个人名义为部门、企业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情况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十七、主任离京出访、出差和休养,应事先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由办公厅(党委办公室)通报其他委领导;其他委领导离京出访、出差和休养,应由本人事前向主任报告,并由办公厅(党委办公室)通报其他委领导。各厅局主要负责人离京出访、出差和休养,需事先向主管委领导请示,经批准后,送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备案。

十八、新闻宣传工作由宣传局(党委宣传部,下同)负责归口管理,委领导参加有关活动的新闻报道,新闻单位采访委领导或以国资委、委领导名义发表文章,由宣传局审核后报委领导批准。重要会议、活动的新闻通稿,由宣传局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和主管委领导审定,如有需要,报主任或党委书记审定。

十九、国资委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宜公开的信息要及时通过国资委网站和有关媒体公开报道。凡以国资委名义公开发布的各类规章和文件,须送宣 传局统一组织对外发布。各厅局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以国资委名义接受采访、发表文章。

十、外事活动,按照外交部和国资委外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 工作决策

十一、国资委要建立健全研究、决定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十二、重大决策,必须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或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需要听取监事会主席意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经过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评估和法律分析;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对涉及企业、地方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先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征求意见。

十三、重大决策要集体讨论决定。

十四、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直管协会、监事会各办事处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委的重大决策,确保政令畅通;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决策贯彻的有效性;要注重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八章 作风纪律

十五、国资委领导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国资委要定期组织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讲座,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理论培训,鼓励和提倡干部自学。

十六、国资委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内部提出,在未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委领导代表国资委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国资委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需经国资委主任或国资委党委书记审定,必要时可提交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或国资委党委会议研究讨论。

十七、国资委领导及各厅局领导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觉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十八、国资委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资委有关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各级领导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在国内出差和调研,要减少陪同人员,简化接待,轻车简从。

十九、国资委工作人员要规范监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九章 工作监督

十、国资委要自觉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接受全国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执法监督;接受全国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遵守党章及党内各项规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纪检部门和党员的监督;加强内部监察 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自觉接受企业的监督,保障和维护企业对国资委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十一、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委领导及有关厅局负责同志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协调处理重大群体性上访问题。

十二、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对重大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查处、整改,并分层次报告,各厅局向委领导报告,国资委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十三、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便于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2003-5-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8号)本法规已经被 id340933 法规修改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五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 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

第六条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较少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第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

第九条 发生战争、严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紧急情况时,国家可以依法统一调用、处置企业国有资产。

第十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投资设立的企业,享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

(二)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三)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

(四)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

(五)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六)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除前款规定职责外,可以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义务是:

(一)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二)保持和提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三)探索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四)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

(五)尊重、维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自主权,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五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 企业负责人管理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的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七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的任免建议;

(三)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建议;

(四)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参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的任免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确定所出资企业中的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的企业负责人的奖惩。(未完待续)

第四章 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审核、决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重大事项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

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需由所出资企业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兼并破产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安置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订所出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调控所出资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

第二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章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第三十一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三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务院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监事会的组成、职权、行为规范等,依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参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第三十六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

第三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按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或者违法干预所出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并对其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对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负有责任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造成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者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权利和义务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工会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施行前制定的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行政法规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政企尚未分开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加快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的企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

息公开实施办法2009-2-5

国资发[2009]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各中央企业,委内各厅局、直属单位、直管协会:

为了提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们制定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二月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国资委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以下简称国资监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资委在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过程中,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相关国资监管信息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国资监管信息,是指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授权的国家出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按照《条例》的有关要求,国资委成立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研究解决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办公厅),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下称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另行制订。

第四条 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准确、及时、便民的原则。公开的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商业秘密。

第五条 国资委发布信息涉及其他部门或者企业的,应当与有关部门或者企业及时沟通、确认。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六条 国资委公开国资监管信息的形式,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第七条 国资委应当主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以下信息:

(一)国资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办事程序;

(二)国资委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国资委拟发布需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国资委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所出资企业董事会试点、法制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有关工作情况;

(五)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有关情况;

(六)所出资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

(七)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统计信息;

(八)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

(九)所出资企业负责人职务变动及公开招聘有关情况;

(十)突发性事件的处置情况;

(十一)国资委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条件、程序、结果;

(十二)国资委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十三)国资委办公地址、总机电话;

(十四)投诉、举报、信访途径;

(十五)国资委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应当依法主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的信息。

国资委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已经解密的国资监管信息,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及时公开。

第八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主动公开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资委申请获取相关可以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

第九条 发现虚假或者不完整反映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予以澄清。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条 国资委主动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通过下列途径公开:

(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二)国资委网站;

(三)新闻媒体;

(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汇编;

(五)国资委规定的其他公开方式。

第十一条 信息公开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资委有关保密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不能确定信息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 国资委机关应当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等场所、设施,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提供方便。

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

第十三条 拟主动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应当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十四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国资监管信息,一般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行政法规对国资监管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组织编制、定期更新适用本办法的国资委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

国资委信息公开指南,包括国资监管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国资委信息公开目录,包括国资监管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向国资委申请获取国资监管信息的,应当填写《获取国资监管信息申请表》,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

该申请的机构代为填写。

国资监管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十七条 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统一受理国资监管信息公开申请,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予以明确;

(四)依法不属于国资委公开或者该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第十八条 申请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第十九条 申请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条 收到国资监管信息公开申请,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国资监管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期限内。

第二十一条 国资委依申请提供有关国资监管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申请公开国资监管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二条 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纳入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保障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 国资委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编写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

第二十四条 建立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二十五条 国资监管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对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认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国资委指导地方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十七条 国资委相关部门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驻国资委监察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二)未按规定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

(三)在公开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四)公开不应当公开的信息;

(五)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资委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参照本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3-16

国经贸企改(2001)2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财政厅(局),国务院各部门,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规范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操作程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理企业管理关系变更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

(二)有利于产业结构、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三)有利于精干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有关各方协商一致。

二、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办理审批手续:

(一)中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整体并入另一中央企业、中央企业整体交地方管理、地方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地方企业)整体交中央管理,报国务院决定。

(二)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划入另一中央企业,由划入方提出申请,划出方出具意见,报国家经贸委并商财政部审批。其中,划转双方均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含授权经营企业,下同)的,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决定,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备案。

中央企业的子企业的所属企业变更管理关系的,由中央企业决定。

(三)中央企业接收地方企业,或中央企业的子企业交地方管理,由划入方提出申请,划出方出具意见,报国家经贸委并商财政部审批。其中,中央企业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与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备案。

中央企业的子企业接收地方企业,或中央企业的子企业的所属企业交地方管理,由中央企业与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四)地方企业之间划转,由划转双方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的部门或机构审批。

三、办理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手续,需国家经贸委审批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划入方关于企业管理关系变更的申请,内容包括划入方、划出方及管理关系变更的企业(以下简称被划转企业)的基本情况,变更企业管理关系的理由等。

(二)划转双方签订的资产划转协议。

(三)被划转企业的意见。

(四)被划转企业经中介机构审定的上一财务审计报告。

(五)被划转企业及划入方企业的产权登记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其他有关文件。

四、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根据本通知第二条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划入、划出双方应依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财管字〔1999〕301号)到财政部办理资产划转手续,并依据有关规定办理税务、劳动、人事、产权等关系变更手续。

2001年3月16日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

2006-3-3

国资发群工[2006]21号

各试点中央企业:

为推进中央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职工董事在董事会中的

作用,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4]229号)精神,我们制定了《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

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六年三月三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中央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职工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企业建立董事会试点的国有独资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职工董事,是指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并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同意,作为职工代表出任的公司董事。

第四条 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1名职工董事。

第二章 任职条件

第五条 担任职工董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较好的群众基础;

(三)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保守公司秘密;

(四)熟悉本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具有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参与经营决策和协调沟通能力;

(五)《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公司职工董事:

(一)公司党委(党组)书记和未兼任工会主席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

(二)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第三章 职工董事的提名、选举、聘任

第七条 职工董事候选人由公司工会提名和职工自荐方式产生。

职工董事候选人可以是公司工会主要负责人,也可以是公司其他职工代表。

第八条 候选人确定后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其他形式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选举产生职工董事。

公司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董事可以由公司全体职工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公司总部全体职工和部分子(分)公司的职工代表选举产生。

第九条 职工董事选举前,公司党委(党组)应征得国资委同意;选举后,选举结果由公司党委(党组)报国资委备案后,由公司聘任。

第四章 职工董事的权利、义务、责任

第十条 职工董事代表职工参加董事会行使职权,享有与公司其他董事同等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第十一条 职工董事应当定期参加国资委及其委托机构组织的有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第十二条 董事会研究决定公司重大问题,职工董事发表意见时要充分考虑出资人、公司和职工的利益关系。

第十三条 董事会研究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职工董事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全面准确反映职工意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董事会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职工董事应当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董事会上予以反映。

第十五条 职工董事应当参加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小组(或者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定期到职工中开展调研,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职工董事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履行职工董事职责的情况,接受监督、质询和考核。

第十六条 公司应当为职工董事履行董事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职工董事履行职务时的出差、办公等有关待遇参照其他董事执行。

职工董事不额外领取董事薪酬或津贴,但因履行董事职责而减少正常收入的,公司应当给予相应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提出,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职工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相应的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职工董事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载于会议记录的,可以免除责任。

第五章 职工董事的任期、补选、罢免

第十八条 职工董事的任期每届不超过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第十九条 职工董事的劳动合同在董事任期内到期的,自动延长至董事任期结束。

职工董事任职期间,公司不得因其履行董事职务的原因降职减薪、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职工董事因故出缺,按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补选。

职工董事在任期内调离本公司的,其职工董事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第二十一条 职工代表大会有权罢免职工董事,公司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罢免职工董事的权力由职工大会行使。职工董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罢免:

(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考核评价结果较差的;

(二)对公司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者参与公司编造虚假报告的;

(三)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者为自己及他人从事与公司利益有冲突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的;

(五)不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工作或者连续两次未能亲自出席也不委托他人出席董事会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予罢免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罢免职工董事,须由十分之一以上全体职工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联名提出罢免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第二十三条 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罢免职工董事事项时,职工董事有权在主席团会议和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理由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

第二十四条 罢免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后,由主席团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表决。罢免职工董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第二十五条 罢免职工董事,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过半数的职工代表通过。公司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须经全体职工过半数同意。

第二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罢免决议经公司党委(党组)审核,报国资委备案后,由公司履行解聘手续。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试点企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200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3号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已经2000年2月1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朱镕基

2000年3月15日

第一条为了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企业名单,由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监事会管理机构)提出建议,报国务院决定。

第三条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监事会与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事会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条监事会管理机构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监事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的联系,承办国务院交办的事项。

第五条监事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检查企业财务,查阅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验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检查企业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运营等情况;

(四)检查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并对其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第六条监事会一般每年对企业定期检查1至2次,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第七条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企业负责人有关财务、资产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汇报,在企业召开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查阅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核查企业的财务、资产状况,向职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必要时要求企业负责人作出说明;

(四)向财政、工商、税务、审计、海关等有关部门和银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

监事会主席根据监督检查的需要,可以列席或者委派监事会其他成员列席企业有关会议。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配合监事会的工作,向监事会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九条监事会每次对企业进行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作出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企业财务以及经营管理情况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评价以及奖惩、任免建议;企业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议;国务院要求报告或者监事会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监事会不得向企业透露前款所列检查报告内容。

第十条检查报告经监事会成员讨论,由监事会主席签署,经监事会管理机构报国务院;检查报告经国务院批复后,抄送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

监事对检查报告有原则性不同意见的,应当在检查报告中说明。

第十一条监事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经营行为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监事会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监事会管理机构提出专项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监事会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相互通报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定期、如实向监事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报告重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不得拒绝、隐匿、伪报。

第十三条监事会根据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需要,必要时,经监事会管理机构同意,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

监事会根据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可以建议国务院责成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审计。

第十四条监事会由主席一人、监事若干人组成。监事会成员不少于3人。

监事分为专职监事和兼职监事:从有关部门和单位选任的监事,为专职;监事会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派出代表和企业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为兼职。

监事会可以聘请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监事会主席人选按照规定程序确定,由国务院任命。监事会主席由副部级国家工作人员担任,为专职,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

专职监事由监事会管理机构任命。专职监事由司(局)、处级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

监事会中的企业职工代表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报监事会管理机构批准。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监事会中的企业职工代表。第十六条监事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其中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不得在同一企业连任。

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可以担任1至3家企业监事会的相应职务。

第十七条监事会主席应当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原则,廉洁自持,熟悉经济工作。

监事会主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

(二)负责监事会的日常工作;

(三)审定、签署监事会的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

(四)应当由监事会主席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监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并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具有财务、会计、审计或者宏观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三)坚持原则,廉洁自持,忠于职守;

(四)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文字撰写能力,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第十九条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实行回避原则,不得在其曾经管辖的行业、曾经工作过的企业或者其近亲属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企业的监事会中任职。

第二十条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拨付,由监事会管理机构统一列支。

第二十一条监事会成员不得接受企业的任何馈赠,不得参加由企业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活动,不得在企业中为自己、亲友或者其他人谋取私利。

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不得接受企业的任何报酬、福利待遇,不得在企业报销任何费用。

第二十二条监事会成员必须对检查报告内容保密,并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三条监事会成员在监督检查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监事会成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直至撤销监事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企业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者严重失职的;

(二)与企业串通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

(三)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撤销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拒绝、无故拖延向监事会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等有关资料的;

(三)隐匿、篡改、伪报重要情况和有关资料的;

(四)有阻碍监事会监督检查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企业发现监事会成员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时,有权向监事会管理机构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七条对国务院不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的规定,决定派出监事会。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向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派出的监事会,依照《国有重点金

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9-28

国资发监督[2006]174号

为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以下意见:

一、适应改革进程,拓展工作思路

对国有企业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实行这一制度以来,监事会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监事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对监事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监事会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握出资人监督的定位,紧紧围绕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完善监督职责,提高监督时效,改进工作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要认真总结监事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适应变化的形势,抓紧做好《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修订工作。

二、切实履行职责,增强监督功能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监事会工作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的监督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监事会工作要适应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挥监事会作用要作出明确的制度性安排。在考核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拟订制定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研究决定企业改制重组、产权变动和业绩考核等重大事项时,要征求监事会或监事会主席意见并适时通报结果。要健全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机制,加大处理落实和参考利用的力度。

监事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出资人要求,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出资人关注的重大事项和企业执行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政策规定情况,深入开展检查,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服务。对国资委及职能机构征求的有关意见,积极予以配合,认真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

三、加强当期监督,提高监督时效

从2007年开始,监事会由当年检查企业上情况逐步调整为监督检查当

年情况,次年上半年提交监督检查报告。体现现场监督和直接监督的特点和优势,把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列席企业有关会议、分析企业月度财务快报、查阅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资料和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随时了解、掌握和跟踪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作出评估,对企业重大决策及其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作出评判。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每年对企业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并与企业财务决算审计相衔接。已由监事会安排检查的企业财务决算,不再重复审计。如遇重大问题或急需检查的事项,要及时安排力量进行检查。

坚持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原则,对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不直接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经营行为、重大决策不合规、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风险,以及监事会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情况,要及时提交专项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加强与企业交换意见工作,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需要企业自行纠正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

中央企业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监事会工作,自觉接受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企业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党委(党组)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工作会议等有关会议,要提前通知监事会。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投融资、产权转(受)让、重大并购、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监事会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有关经营管理资料,要及时向监事会提供。

四、探索分类监督,突出检查重点

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积极探索分类监督的有效形式,突出检查重点,优化配置监督力量,提高监督效率和水平。

按照企业地位作用、资产规模和管理状况等,确定一批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在检查力量、检查时间和检查资产比例上予以保证,重点企业名单动态调整。对其他企业也要保持监督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监督检查报告内容可以适当简化,重点反映企业资产和效益的真实性,揭示事关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事项,评价企业负责人。

针对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制定试点企业监事会工作规程。要把董事会和经理层履行职责情况作为监督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对决策过程、决策执行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

五、利用审计结果,形成监督合力

坚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把对企业的财务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年报审计结合起来,充分参考和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重点分析和复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受审计手段限制难以查清的问题线索,进行重点检查,必要时可另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专项审计。

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协调,对审计方案和审计重点提出建议,对审计过程进行跟踪,对审计结果作出评价。对在年报审计中存在舞弊行为或重大错漏情况的会计师事务所,监事会可以建议财政部予以处罚。

加强与审计、纪检、财务等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和合作,相互通报信息,形成监督合力。

六、深入开展检查,提高报告质量

要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深入检查,不断提高监督检查质量。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全面了解企业情况,掌握企业真实动态,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确定检查的重点事项和重要子公司。要增强监督的灵敏性,善于发现问题,认真进行核查,检查结果要经得起检验。要研究制定监督检查作业准则,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程序,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监督检查报告和专项报告是监事会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监事会主席对报告负责。要在深入开展检查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报告,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对报告中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要做到事实清楚、数据确凿、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建议可行。要进一步规范报告内容,简化审核程序,提高运转效率。

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报告的综合汇总,做好每年一次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工作。要组织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其形式、特点和根源,提出治理对策,提供决策参考。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能力

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监事会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始终恪守“六要六不”行为规范,经常对照检查,做到警钟长鸣,维护监事会队伍清正廉洁的形象。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建立学习制度,制定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既要抓好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法规和会计审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监督检查实务和运用财务信息化手段等操作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履行监事会职责所必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

要根据监事会工作和监事会队伍的特点,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研究制定和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评价标准,促进提高工作质量。要增强服务意识,为监事会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2-23

国资发产权[2004]180号

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推进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决定》,深刻领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出资人层层到位的重要基础,也是明确相关主体权利和责任、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前提。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决定》,深刻领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树立产权观念、强化产权意识、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管理,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二、高度重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等产权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产权归属清晰、资产估价科学。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资产评估是产权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产权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依法确认国有资产权属关系,企业通过产权登记取得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是确认企业产权归属的法律凭证。各中央企业在对外投资、资产划转、产权转让、合并分立、企业改制等经济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是维护国有产权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评估结果是资产作价的基础依据。中央企业发生国有产权变动行为时应当认真做好资产评估工作,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资产评估结果运用的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过程中,严格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对产权转让的全过程管理:一是要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二是要按规定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值作为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三是要坚持产权转让进入市场并公开披露有关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杜绝暗箱操作;四是要选取适当的转让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五是要注意保护职工权益;六是要及时进行转让鉴证和产权变更登记,做好转让收益管理。

四、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切实维护国有股权益。各中央企业要按照有关国有股权管理法律法规要求,正确行使股东权利,依法履行股东义务,承担相应责任,指导和督促全资、控股子企业做好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在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变动、增资扩股、配股、国有股质押等重大事项时,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在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中,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有效方式,广泛选择受让方,促进形成市场发现价格的有效机制,最大可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受让上市公司社会法人股时,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严格受让股份行为的内部决策程序,确保合理定价,并及时办理股份性质变更的审批和过户登记手续。

五、认真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中的资产处置工作。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重要途径,也是盘活资产、做强做大主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改制中,各中央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界定辅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认真组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保证资产价值真实可靠。在使用净资产支付安置职工费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标准,确保职工合法权益。需要核销国有权益的,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并根据批复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六、加强投资和资本运作的管理。认真做好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程序,防范投资风险。各中央企业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管理级次,要适当集中投资决策权,杜绝散乱现象,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防止债务风险。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培育优良资产,防止盲目扩张。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投资形成的产权关系,要及时进行产权登记。

七、大力发展股份制,优化企业产权结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从搞活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出发,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促进形成不同产权主体间多元投资、互为补充的产权结构,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在股份制改革中,各中央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行为审批、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股权界定等各项工作;股份公司设立后,中央企业要严格履行股东职责,正确行使股东权利,认真做好股权收益收缴等工作。

八、认真做好资产划转工作。资产划转是指国有资产产权在国有单位之间的无偿转移。各中央企业要着眼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以实现国有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认真做好资产和产权划转的可行性研究,严格规范划转工作,确保资产和产权划转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在划转中,要严格报批手续,切实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注意处理好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劳动人事关系及其他相关事宜,并保证职工的妥善安置。

九、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各中央企业在向境外投资设立企业,或将境内资产转移、转让到境外,以及将境外资产转移、转让时,要做好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同时要严格履行报告制度和审批程序。对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分支机构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OO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6-7

国资发改革[2004]229号

各中央企业: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依法规范地行使出资人权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决定选择部分中央企业进行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的目的

(一)对于可以实行有效的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促进企业加快股份改革和重组步伐,并为多元股东结构公司董事会的组建和运转奠定基础

(二)对于难以实行有效的产权多元化的企业和确需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大型集团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将国资委对国有独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点放在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管理,既实现出资人职责到位,又确保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

二、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将忠实代表所有者利益、对出资人负责、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作为董事会建设的根本宗旨。

(二)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使董事会能够作出独立于经理层的客观判断。充分发挥非外部董事和经理层在制定重大投融资方案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董事会中应有经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

(三)以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内部改革决策和选聘、评价、考核、奖惩总经理为重点,以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完善董事会运作制度为支撑,确保董事会对公司进行有效的战略控制和监督。

(四)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向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监事会依照《公司法》、《国有企

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职责。

(五)按照建设完善的董事会的方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平稳过渡,逐步推进,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三、试点工作的推进

(一)选择若干户企业启动试点工作,再逐步增加试点企业户数。2007年底前,除主要执行国家下达任务等决策事项较少的企业外,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企业均应建立董事会。

(二)试点初期外部董事不少于2人。根据外部董事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在平稳过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外部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

(三)优先考虑对试点企业授权经营,即将出资人的部分权利授予试点企业董事会行使。

(四)对拟股权多元化的试点企业,选聘董事要为建立多元股东结构的公司董事会创造条件。集团公司主业资产若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注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选聘试点企业董事要与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提名的董事相协调。

(五)国资委将逐步建立健全对董事会和董事的管理制度,积极开发外部董事人力资源,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四、试点企业的选择试点企业选择的基本条件是:属于国有经济应控制的大型企业,企业投融资等重大决策事项较多,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符合上述条件且企业有意愿或现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将换届的,可重点考虑作为试点企业。

五、试点企业的主要工作

(一)依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报国资委审批。

(二)按照本通知的有关要求,参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见附件1),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有关董事会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有关董事会的职责、组成、下设专门委员会和办公室、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会议制度,董事的权利与义务、责任,董事会秘书的职责,董事会与出资人的关系、与总经理的关系等内容要纳入公司章程。

(三)依照有关规定民主选举职工董事,并由国资委聘任。

(四)召开董事会会议,任命董事会秘书,设立董事会办公室,组建各专门委员会。

(五)自第一次董事会会议起满1年后,对董事会运作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提出完善董事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报告报国资委。

(六)对于董事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国资委报告。

六、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国资委成立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业改革局。

附件: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

见(试行)

2.第一批试点企业名单

二00四年六月七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2004-6-7

国资发改革〔2004〕229号

为指导大型中央企业开展国有独资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加强董事会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董事会的职责

(一)董事会依照《公司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行使以下职权: 1.选聘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中央管理主要领导人员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下同),并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负责对总经理的考核,决定其报酬事项,并根据总经理建议决定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的报酬;

2.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含投资设立企业、收购股权和实物资产投资方案),以及公司对外担保;

3.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4.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6.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7.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或者撤销; 8.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二)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董事会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1.审核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 2.决定公司的经营目标;

3.决定公司的风险管理体制,包括风险评估、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法律风险控制,并对实施进行监控;

4.制订公司主营业务资产的股份制改造方案(包括各类股权多元化方案和转让国有产权方案)、与其他企业重组方案;

5.除依照《条例》规定须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

委)批准外,决定公司内部业务重组和改革事项;

6.除依照《条例》规定须由国资委批准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外,依照法定程序决定或参与决定公司所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有关事项;

7.制订公司章程草案和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三)国资委依照《公司法》第六十六条和《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授予董事会行使出资人的部分职权(另行制定)。

(四)董事会应对以下有关决策制度作出全面、明确、具体的规定,并将其纳入公司章程:

1.应由董事会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和数量界限(指可量化的标准,下同),其中重大投融资应有具体金额或占公司净资产比重的规定。公司累计投资额占公司净资产比重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公司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投融资项目等决策的程序、方法,并确定投资收益的内部控制指标;

3.对决策所需信息的管理。其中提供信息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对来自于公司内部且可客观描述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应承担责任;对来自于公司外部且不可控的信息的可靠性应进行评估;

4.董事会表决前必须对决策的风险进行讨论,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应作出自己的判断;

5.董事会对董事长、董事的授权事项应有具体的范围、数量和时间界限。

(五)董事会履行以下义务: 1.执行国资委的决定,对国资委负责,最大限度地追求所有者的投资回报,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2.向国资委提交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3.向国资委提供董事会的重大投融资决策信息;

4.向国资委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财务和运营信息;

5.向国资委提供董事和经理人员的实际薪酬以及经理人员的提名、聘任或解聘的程序和方法等信息;

6.维护公司职工、债权人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7.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资委规章在公司的贯彻执行。

二、董事及外部董事制度

(六)董事通过出席董事会会议、参加董事会的有关活动行使权利。

(七)董事履行以下义务:

1.讲求诚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承担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义务;

2.忠实履行职责,最大限度维护所有者的利益,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勤勉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行使职权;

4.关注董事会的事务,了解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独立、谨慎地表决;

5.努力提高履行职务所需的技能。

(八)董事对行使职权的结果负责,对失职、失察、重大决策失误等过失承担责任,违反《公司法》、《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致使公司遭受损失,投赞成

第五篇:专项资金材料范文

一、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的数额:1000万元RMB具体建设内容:

3配套资金筹措方案(具体数额)保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

二、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项目具体治理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所选择的技术路线和项目设计深度量化项目的具体目标和环境效益(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的削减量)6明确分季度的实施进度和资金投入计划

三、技术文件(有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工业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其它项目提交可研报告

四、相关证明文件在建项目的环评批复项目所在地市环保局的正式意见

五、

下载专项资金法律条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项资金法律条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旅局法律七进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

    文旅局法律七进工作计划范文“法律七进”活动是依法治县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力度,将促进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的提......

    2013电大法律文化形考作业2-0002(五篇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法律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朝着(5)个方向发展 2、 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律现象) 3、 法律文化作为法律上层建筑的代名词,主要的有两大部分构成:(法律......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兰州威特焊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合理、有效、规范使用专项资金,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流程, 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合理使 用,根据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有关制度......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2012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Xxx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

    专项资金制度[本站推荐]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合理、有效、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根据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有关制度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为切实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 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转账核算、专项使用”。 二......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紫金县人民医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粤府〔2006〕37号),现结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