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

时间:2019-05-14 12:1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

第一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试行)

(粤高法发[2009]68号,2009年8月31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操作流程,促进公正、公开,提高执行效率,防范违法违纪执行风险,加强执行队伍廉政建设,树立人民法院公正执行的形象,结合我省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执行立案

第一条 执行案件的立案工作统一由立案庭负责,实行信息化流程管理。

第二条 立案庭电脑排定执行案件承办人。

电脑排定承办人后,承办人有正当理由提出更改承办人申请的,报执行局长或执行局内设机构负责人审批。同意更改的,指定新承办人,并与立案庭沟通,由电脑重新排案。

第三条 电脑排定承办人后3个工作日内,立案庭应当将案卷材料流转到承办人。

承办人应当自执行立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

第四条 依申请执行人撤销案件的申请或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二百一十四条规定,裁定撤销案件的,需经执行局合议庭合议,并层报主管院领导批准。

二、财产调查和控制

第五条 承办人应当自执行立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和财产报告表,责令被执行人在收到报告财产令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报财产。

承办人自收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财产报告表副本和相应的财产权属凭证副本送达申请执行人。

第六条 各级法院应推行执行财产集约查控方式,成立财产查控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调查、控制被执行财产。

被执行人逾期不报告财产、报告无财产可供执行或申报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的,承办人应当及时推进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工作,主动将相关材料移送财产查控小组或专门人员。

第七条 申请执行人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的,承办人应当及时将相关材料移送财产查控小组或专门人员,负责查控工作的承办人应自接到线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采取查控措施,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采取查控措施。

第八条 财产调查、控制措施应当自案件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完成。因特殊情况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完成财产查控措施的,经执行局长或主管院领导批准,可以延长调查、控制期限,但延长的期限不应超过1个月。

三、财产处置

第九条 各级法院应推行执行财产集约处置方式。拟对涉案财产作出拍卖、变卖处分的,承办人应当自涉案财产被控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交合议庭讨论决定。决定拍卖、变卖需对涉案财产委托评估的,承办人应在作出拍卖、变卖裁定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交司法委托管理机构办理。

决定对涉案财产拍卖、变卖的,承办人应当自接到评估报告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交司法委托管理机构办理。情况特殊不能按期移交材料的,应层报执行局长批准。

第十条 各级法院确定年度受托机构,应通过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布评估、鉴定、拍卖年度受托机构数量和入选条件。凡符合条件并申请加入法院年度受托机构数超过公布数量的,以摇珠方式选定。摇珠时应当通知申请加入的机构和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到场监督。第十一条 选定具体案件的受托评估、拍卖机构,统一采取摇珠方式。

摇珠选定执行标的物评估、拍卖机构以后,法院无正当理由不得收回委托指定其他机构评估、拍卖。

第十二条 各级法院要积极探索推行执行标的物拍卖统一管理模式。中级法院和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可以在法院审判法庭设立拍卖场所,中介机构拍卖执行标的物原则上要求在法院设立的拍卖场所或当地政府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进行,加强对拍卖过程的监督。

第十三条 拍卖执行标的物应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确定拍卖保留价和流拍后的降价幅度,应当经合议庭合议并层报审批。标的物价值巨大或案情复杂的,应当经执行长会议讨论,并层报主管院领导批准。

第十五条 承办人应当于动产两次流拍、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三次流拍后3个工作日内,征求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是否愿意接受以物抵债。

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愿意接受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告知被执行人及有关权利人。

第十六条 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因三次流拍但申请执行人、其他执行债权人不愿意接受以物抵债的,必须于7个工作日内发出变卖公告。

四、债权分配

第十七条 多个债权人对同一被执行人申请执行或者对执行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承办人应当自执行款到达法院执行专用账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制定财产分配方案提交合议庭讨论,及时推进财产分配程序。

第十八条 执行标的数额巨大或案情复杂的,财产分配方案经合议庭讨论后,应当提交执行长会议讨论决定,并层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五、执行款管理

第十九条 承办人应当及时办理执行款划付手续。执行款到达法院执行款专用账户后,无需经财产分配程序处分的,应当自执行款到账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划付。

需作财产分配的,应当自最后确定的财产分配方案送达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划付。

各级法院应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院划付执行款的审批制度,按照划付执行款的数额分别层报执行局内设机构领导、局领导和主管院领导批准。

六、执行分权制约

第二十条 执行权实行分权制约行使。执行立案权由立案部门行使,执行中涉及对执行当事人实体权利的执行审判权由审判部门行使,执行审查和执行实施权由执行部门行使。

第二十一条 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审查权分别由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审查机构行使。执行审查权由执行法官行使,执行实施权既可由执行法官行使,也可由不具备法官资格的执行人员行使。

第二十二条 办理执行审查事项,承办人应提交合议庭讨论决定。

七、指定执行和委托执行

第二十三条 指定执行原则上按照《全省法院开展“结对帮扶、共同发展”活动实施方案》,指定对口法院执行。

第二十四条 案件指定执行,承办人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个月内办结。

第二十五条 受指定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办结。第二十六条 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在执行法院辖区以外的,委托主要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或报请上级法院指定被执行人主要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执行法院和被执行人主要财产所在地法院不属于同一地级市的,委托主要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或逐级报请省法院指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在外省需委托外省法院执行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办理。

八、结案管理和法律文书上网

第二十八条 执行结案时,登记报结和审批必须通过审判流程系统办理。

第二十九条 案件中止执行不得作为结案方式。

第三十条 各级法院要积极推行执行法律文书上网。对符合上网条件的文书,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上网公开。

九、质效监控

第三十一条 立案庭负责执行期限跟踪、预警、催办。

第三十二条 延长执行期限,须层报主管院领导批准。

延长执行期限的申请和审批通过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进行。

第三十三条 各级法院绩效管理部门负责对执行案件质量的评查考核和执行工作效率考核。

第三十四条 执行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执行人员办案业绩档案记录,作为年终考核评比和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十、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防范操作风险的“六个重点环节”和“十项措施”

防范操作风险的“六个重点环节”和“十项措施”

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六个重点环节。

还有

防范操作风险的 “十项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银行业犯罪的打击力度。研究并提请有关部门修订《刑法》相关条款,明确有关司法解释;研究修订《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加大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在《企业破产法》中明确有关债权保护条款,充分保障债权机构的合法权益;研究有关延伸检查权问题,增加有效监管手段。

(二)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级领导责任。银监会将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银行业重大案件责任追究规定》。

(三)加强任职履职管理,对高管人员实行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管办法》。

(四)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力量,增强自我纠错能力。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帮助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现阶段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

(五)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监管,提高信息科技水平。

(六)完善会计统计相关制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

(七)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研究制定《案件损害控制办法》,努力控制和减少银行业案件可能造成的经济与声誉的损害,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八)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九)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做好资产管理公司案件治理工作。

(十)提高银监会有效监管水平,发挥专业化监管优势。

第三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粤高法发[2009]91号, 2009年12月15日印发)

第一条 为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司法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的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是指本院在办理一审执行、执行监督、执行复议等各类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确有需要的案件当事人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性、应急性、一次性救助金。

第三条 按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纳入省级司法救助体系。

本院接受执行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查应当给予司法救助的,提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拨支付。

第四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应坚持定向救助、有限救助和适度救助的原则。

第五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对象为,因案件无法执行到位而经济极度困难的债权人或与案件执行标的相关的利害权利人,且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或抚恤金的;

(二)申请执行养老金、社会保险金或劳动报酬的;

(三)权利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的;

(四)权利人为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五)权利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六)权利人为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的;

(七)权利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的;

(八)权利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具有其他特殊情形确需救助的。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司法救助:

(一)执行标的额已全部执行到位的;

(二)通过执行法院协调,已获得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慈善捐助或其他救助的;

(三)不同意放弃无理申诉上访的;

(四)已获得司法救助并同意不再申诉上访,无正当理由又继续缠诉缠访的;

(五)其他不宜司法救助的情形。

第七条 司法救助的金额,应结合案件标的额执行到位情况、申请人的家庭负担、经济情况、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具体情况,在未执行到位的案件标的额以内确定具体金额。一般情形的,参照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金计算一至三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情形突出的,计算五至十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情形特别突出的,可在十年以上确定司法救助金额。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其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有关情形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执行人员制作口头申请记录。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本院申请调查取证。

第九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司法救助的申请后,由执行案件的承办人负责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合议庭评议,并层报至院领导批准。

第十条 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的,以本院名义向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申请核拨司法救助金,具体核拨、领取手续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经本院审查不予司法救助的,或本院报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后审批不予核拨的,口头或书面告知申请人有关理由。

第十二条 司法救助的申请、调查、核拨、支付等有关材料,应随执行案件材料入卷归档备查。

第十三条 执行法院对已经给予司法救助的执行案件,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应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司法救助的,应当依法追回,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院财务部门配合本院执行局做好执行案件司法救助经费的申请和支付工作。

第十六条 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20091215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粤高法发[2009]91号

2009年12月15日印发

第一条

为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司法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的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是指本院在办理一审执行、执行监督、执行复议等各类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确有需要的案件当事人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性、应急性、一次性救助金。

第三条 按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纳入省级司法救助体系。

本院接受执行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查应当给予司法救助的,提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拨支付。

第四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应坚持定向救助、有限救助和适度救助的原则。

第五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对象为,因案件无法执行

到位而经济极度困难的债权人或与案件执行标的相关的利害权利人,且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或抚恤金的;

(二)申请执行养老金、社会保险金或劳动报酬的;

(三)权利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的;

(四)权利人为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五)权利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六)权利人为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的;

(七)权利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的;

(八)权利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具有其他特殊情形确需救助的。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司法救助:

(一)执行标的额已全部执行到位的;

(二)通过执行法院协调,已获得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慈善捐助或其他救助的;

(三)不同意放弃无理申诉上访的;

(四)已获得司法救助并同意不再申诉上访,无正当理由又继续缠诉缠访的;

(五)其他不宜司法救助的情形。

第七条

司法救助的金额,应结合案件标的额执行到位情况、申请人的家庭负担、经济情况、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具体情况,在未执行到位的案件标的额以内确定具体金额。一般情形的,参照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金计算一至三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情形突出的,计算五至十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情形特别突出的,可在十年以上确定司法救助金额。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其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有关情形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执行人员制作口头申请记录。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本院申请调查取证。

第九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司法救助的申请后,由执行案件的承办人负责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合议庭评议,并层报至院领导批准。

第十条

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的,以本院名义向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申请核拨司法救助金,具体核拨、领取手续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经本院审查不予司法救助的,或本院报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后审批不予核拨的,口头或书面告知申请人有关理由。

第十二条

司法救助的申请、调查、核拨、支付等有关材料,应

随执行案件材料入卷归档备查。

第十三条

执行法院对已经给予司法救助的执行案件,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应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司法救助的,应当依法追回,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院财务部门配合本院执行局做好执行案件司法救助经费的申请和支付工作。

第十六条

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

法发[2005]6号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已于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5年4月5日

第一条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 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第四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可视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减交、免交诉讼费用。决定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免交诉讼费用。

第七条 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报庭长审批;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

第八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法律文书中列明。

第九条 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拒不补交的,以妨害诉讼行为论处。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二:

广东省法院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

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办法

粤高法发[2006]9号 2006年4月12日

为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法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规定》第二条所称“诉讼费用”是指案件受理费和财产保全费。

第二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或上诉时,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交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书面申请。

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书面申请司法救助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制作笔录,交当事人签名,同时告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三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二)、(四)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颁发的孤寡老人、孤儿、农村“五保户”、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的身份证明材料。

(二)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出具的残疾人或患有严重疾病,且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材料。

(三)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七)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当事人实施见义勇为或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证明材料。

(四)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出具的当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

(五)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当事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材料。

(六)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二)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有关部门正在给予当事人法律援助的证明材料。

(七)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本单位属于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证明材料。

(八)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与申请事由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四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立案庭审查。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延长缓交期限、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申请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庭审查。

第五条 当事人提出上诉后,向一审人民法院递交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的,一审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当加盖收文章,注明收到日期,并将申请书连同案卷移送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审查。

第六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书面答复当事人。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第三条规定情形的,立案时应当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具有确需减交、免交诉讼费用情形的,立案时可以准许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符合《规定》第三条第(二)、(九)项规定情形的,立案时应当准许免交诉讼费用。

第八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不准许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在收到预交诉讼费用通知后七日内,足额交纳诉讼费用,逾期不交纳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第九条 当事人收到人民法院不准许其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通知后,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审查。

第十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应当书面

通知当事人缓交的具体期限,缓交期限不得超过案件的审理期限。缓交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未足额交纳诉讼费用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准许减交诉讼费用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应当缴纳的具体数额。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但在缓交期限届满前,不宜对案件作出裁判。

第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人民法院立案时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案件,对方当事人胜诉的,由审判庭按照《规定》及本办法决定是否对申请司法救助的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不予准许的,由审判长审批;独任审判的由庭长审批。准许缓交诉讼费用的,由庭长审批。准许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主管院长审批。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准许一方当事人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对方当事人上诉的,应全额交纳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对一方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二○○六年五月一日起施行。本院于二○○一年十月十日施行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实施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本院以前下发的文件与本办法相冲突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协调执行争议案件若干规定(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风险防范的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