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人员系统内调整承诺书
事业单位人员系统内调整承诺书
我叫,现为平度市(单位、职务),申请调入 工作。编制调整后,本人自愿放弃原单位、岗位工资及有关待遇执行标准,工资及其它待遇按新单位、岗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承诺人:
年 月 日
第二篇:2017非法集资试题--A卷(系统内人员)
2017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专题测试
系统员工考试试题
A 卷
一、单选题
1.本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的主题及内容,不包含以下()
A.应在宣传月内快速开展合规教育,提升高管人员合规意识,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B.宣传月活动以“树立风险意识,远离非法集资”为主题
C.应围绕活动主题,强化落实非法集资风险防控责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D.应引导社会公众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2.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开展()
A.重在从正面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 B.重在从反面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 C.既要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又要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社会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利弊权衡
D.既要宣传获得保险服务的正规渠道、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技巧,又要宣传从事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
3.以下对非法集资发生风险损失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B.发生损失后,广大公众采取有序集会、上访等活动合理表达诉求,则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补偿的部分损失
C.保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应树立“理性投资、风险自担”的意识 D.产生非法集资的损失,并不由保险机构或政府买单
4.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应提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责任意识。下列保险机构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A.要切实承担人员管控、风险管控、监测预警、风险处置、系统防控的主体责任
B.各保监局要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辖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公司落实主体责任
C.加强对辖内保险机构非法集资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D.为有效处置风险,防止媒体不当炒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公众的非法集资风险宣传
5.关于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各保险机构要将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B.各保险机构应制定与业务种类、规模及性质相适应的非法集资风险管理制度
C.各保险机构要建立包括承保监测、理赔监测、投诉监测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D.各保险机构要创新风险监测预警方法,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加强非法集资风险识别预警
6.各保险机构要建立常规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机制,其中风险排查包含方式,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应定期针对所有问题、所有机构、所有人员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B.针对主导型案件,重点排查公司单证印章管理、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个人借贷和资金往来情况
C.针对参与型案件,重点排查基层机构高管和销售人员社会兼职、代销第三方理财产品情况
D.对被利用型案件,重点排查公司承保验标、保单批改和外部机构利用公司名义虚假宣传情况
7.各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范围内发生2起(含)以上同类同质非法集资案件或涉案金额超过100万的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后,应采取的下列措施不包含()
A.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人员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B.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C.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福利发放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D.应及时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比照已发生案件,对该省级分公司及其下属分支机构财务、资金及相关管理情况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8.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经营场所的管理,以下做法不包含()
A.要通过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发动员工自觉防范风险 B.要建立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强化正面激励 C.要强化职场管理,防范风险滋生
D.切实避免交叉销售业务管控,避免出现行业间风险防控漏洞
9.各保险机构要坚持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以下错误的是()
A.协助管控资产,借助公安司法机关力量,做好涉案资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防止涉案资产流失
B.积极配合侦办,协调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案件调查和侦办工作,但无权对涉案关键人员采取控制措施
C.积极维护稳定,妥善应对客户投诉,引导受害人合理合法表达有关诉求,切实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D.及时报告总结,加强信息报送,确保沟通顺畅,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10.各分公司发生重大案件或发现重大风险线索时,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开展风险排查,并在排查结束后()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及总公司报送专项风险排查报告()A.6 B.8 C.9 D.5
11.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6〕51 号)要求,为避免保险机构出现思想认识不到位、风险排查缺乏有效性、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和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 当做到的以下要求,其中错误的是()
A.强化责任意识,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作为风险防控的重点 B.强化风险排查监测,把防范非法集资的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
C.加强宣传针对性,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D.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打早打小、打防结合的短期机制
12.非法集资的形式不包括()A.通过会员卡、消费卡的形式非法集资
B.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C.利用网络技术虚拟“电子商铺”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D.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债券
1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合法、合理的表达诉求()。
A.散播虚假信息、进行虚假宣传、从事集资串联活动,扰乱社会秩序 B.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门前或交通要道上堵塞、阻断交通或非法聚集
C.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D.通过网上信箱、信访办以及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咨询举报电话等形式,理性表达诉求
14.关于非法集资的一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C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
15.关于一般的非法集资犯罪伎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主要包含刚性兑付+高回报+企业背书(商业增信)黄金三要素 B.不法机构往往承诺一定期限内给予投资人还本付息 C.不法机构往往允诺高额回报
D.不法机构假借国家发展政策,或用地方政府批文、担保(保险)合同 作为背书。
16.关于非法集资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B.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5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D.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2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30 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17.关于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标准。A.10万 B.30万 C.100万
D.500万
18.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多发,以下呈现特征表述错误的是()A.传统的主导型案件占比上升 B.参与型案件占比上升 C.被利用型案件风险加大 D.新的作案手法时有出现
19.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向客户直接推介销售包括第三方理财产品在内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或者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对于此类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销售活动可同时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B 暴露出销售行为不规范、金融风险交叉传递等问题 C 有些销售活动甚至已经构成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 D 有些则以介绍客户等方式间接从事相关销售活动
20.关于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销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于现在某些网络非保险金融产品,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可以不经监管部门批准直接开展销售
B 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对非保险金融产品有销售资质要求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在销售前符合相应的资质要求,而保险公司可直接开展
C 保险公司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
D 保险公司省分公司及中支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二、判断题:
1、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统一授权和集中管理,禁止分支机构擅自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2、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应当向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得采取违背客户意愿搭售产品的方式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不得向客户销售超出其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非保险金融产品。()
3、当前社会上非法集资形势严峻,但案件防范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公司和行业形象,但还不至于影响到社会稳定。()
4、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降低了识别非法集资风险的难度。()
5、当前虽然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尚未化解,但增量风险已经逐渐减少。()
6、保险从业者和保险产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业内非法集资风险向业外渗透转移的风险隐患加大。()
7、对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构成犯罪的不法分子,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不作处罚。()
8、投资者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不传播、不轻信所谓的一夜暴富神话,是减少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的又一间接途径。()
9、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分支机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授权和管理,特殊情况下分支机构可自行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10、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逐步暴露,保险业涉及到的案件数量还会大幅增加, 保险业已成非法集资重灾区。()――――――――――――――――――――――――――――― 答案:
一、选择题
1.A 全员意识 长期宣传 2.D 正反两方面宣传 3.B 损失风险自担
4.D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非法集资风险宣传教育。
5.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要建立包括资金监测、舆情监测、投诉监测、人员往来监测在内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6.A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定期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机构、重点人员开展常规风险排查
7.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并无福利发放检查
8.D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险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保监稽查〔2015〕263号):加强交叉销售业务管控 9.B
10.D
11.D 注:打防结合的长效机制 12.D 注:合法形式 13.D
14.D 注:D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15.A 注:A主要包含刚性兑付+高回报+政府背书(商业增信)黄金三要素
16.B 注: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或者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A 注: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18.A 注:传统的主导型案件占比下降 19.A 注:不可搭售 20.C 注:《中国保监会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保监发〔2014〕90号)A需经批准;B与中介一样应符合要求;D不可自主决定
二、判断题 1.√ 2.√
3.× 将影响社会稳定
4.×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加大了识别非法集资的难度
5.× 保险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存量风险尚未化解,增量风险还在增加 6.×保险从业者和保险产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业外非法集资风险向业内渗透转移的风险隐患加大 7.×还包含行政处罚、内部问责 8.×加强自身防范意识,是根本途径 9.×须经授权,不可自行销售 10.√
第三篇:关于举办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应用
关于举办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应用
培训班的通知
市直各事业单位:
根据《关于全面启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的通知》(穗人社函〔2012〕546号)的部署,为配合我市6月起全面启用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上线业务报送工作,保证系统运行有序高效,拟定于2012年5月举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培训安排
培训时间
第一期
2012年5月22
日 9:00-11:30
第二期
2012年5月22
日 14:30-17:00 培训对象 教育局、卫生局和属下负责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业务管理人员。培训人数 120人 其他市直事业单位负责人员管理的业务管理人员。120人
参加培训人员请登陆“从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通知公告”栏目中下载培训材料并自行打印与会。
二、培训内容
主要针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培训,重点包括:系统权限申请及权限管理、单位数据采集及人员数据采集、编制及领导职位设置业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案申报、考核业务的系统操作及网上业务报送。
三、培训地点
从化市街口街河滨南路42号劳动就业大厅2楼会议室。
四、培训报名
请参训单位于5月17日前将填写好的报名表传真至87962212或发电子邮件至rck@chrs.gov.cn。
附件:1.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报名表
2.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系统培训教材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联系人:涂云博;联系电话:87933821)
第四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涨工资 养老金待遇调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涨工资 养老金待遇调整
事业单位改革:今年以来,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中心经过3个月的努力,为市直133个参保单位、2952位市直离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待遇,补发放养老金1200万余元。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为了按照新标准发放养老金并尽可能补发放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心积极进行数据测算,在向财政部门报告并申请补发放资金的同时,督促各参保单位及时审批本单位离退休人员调资标准并填报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表。中心人员利用晚间加班及周六日的休息时间积极做好待遇调整工作,目前除了在淮省属事业单位及市直参公事业单位暂未调整外,其他参保单位人员养老金已基本调整并补发放到位。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数码学习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1005、1006 电话:010-51650199
第五篇:事业单位人员
事业单位人员抵触养老改革:为什么不改公务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大势所趋。2009年,改革方案公布,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然而,4年多来试点改革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的普遍质疑。养老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有哪些担心?为什么不赞成?
怕待遇降低
养老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最怕什么?
“最怕待遇降低。”石教授是浙江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月收入近7000元。据他了解,近几年学校退休了的教授,平均每月的养老金也有这个数,和他们在职时差别不大。如果不改革,石教授相信,随着收入增长、教龄增加,自己到60岁时,领取的退休金水准应该和从前的同事差不多。
浙江是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虽然当地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还延用老办法,但许多人在了解目前的试点方案后,对改革顾虑颇多,普遍担心养老金下降。
石教授说,按已公开的试点方案,事业单位人员要和企业人员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在工资不变的前提下,首先导致当前月薪少一块。一直以来,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按退休前月收入、结合职位、职称、工龄等按一定比例确定,通常高校里的教授能拿到在职工资的80%—90%,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会有明显降低。现在比照企业的养老保险办法,退休待遇与缴费多少、社会平均工资等联系,肯定要降不少。
北京事业单位集中,虽然并非试点区域,但事业单位人员对此普遍关注。张教授年过五十,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多年,目前月收入1万多元,去掉绩效的部分有6000多元。他仔细研究过试点地区的方案,“除了强调有职业年金外,其他方面和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如出一辙。”公开资料显示,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按制度设计不到60%,实际不到50%。倘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依此推进,他估计退休后可能只拿到在职时基本工资的六成,意味着退休后收入大幅降低。至于职业年金,乍一听很好,但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比如这笔钱从哪儿来、额度多少、会不会逐年增长,事业单位的人员普遍没信心。
除了担心待遇降低外,还有人谈到,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等,最终影响退休后的养老待遇。王丽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她的不少同事辞职下海,近两年相继达到退休年龄,才发现在事业单位工作时被认可的缴费水平极低,现在只能领到几百元养老金。
怕不公平
事业单位人员对改革有抵触,还因为感到“不公平”。
“为什么改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公务员?”吴女士在北京某部委下属培训中心工作,事业编制。她没有详细了解过相关改革方案,“不用去了解,要是真好,机关肯定会一起改。现在,机关不改,再怎么说好,也没说服力。”
浙江的石教授说,改事业单位不改机关“非常欠妥”。他认为,从单位性质上看,许多事业单位直接承担着国家授予或委托的公共职能,还有的直接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还有的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性质上、职能上与许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并无二致。如果真要改革,不应该只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向企业去靠拢,而不同步改革政府机关及公务员。何况,许多事业单位人员是从政府机构分流或交流来的,如果不同步改革,必然会引起一系列不公平问题。
有人提出,既然企业职工可以接受改革,为什么事业单位人员就不能接受?而事业单位人员则认为,目前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高于企业是事实,但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宜简单类比。
58岁的李老师在杭州一所高校任职,月收入约7000元。如果不改革,他估计退休时能领到6000元,如果两年内改到自己所在学校,就很难说了。在他看来,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收入固定,而企业员工在职时期的收入上不封顶,可以很高,按同样的方法确定养老金并不公平。据了解,在杭州这类经济发达的城市,企业里的资深工程师年薪普遍能达到20多万元。
不少事业单位员工有类似想法。袁先生40出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20年来一直在研究所从事广电方面的技术研究,全部月收入8000元左右。他对比过到企业工作的大学同学待遇,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作为技术方面的骨干,年收入基本在20万元以上,有的还有股份。“他们只要按实际收入交养老保险,退休后不会比事业单位的低。”
接受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几乎都认为,已退休的人员,事业单位的待遇明显高于企业的待遇,这其中有不公平的因素在,但后续的改革应是致力于提高企业偏低的退休待遇,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也拉低了。
忐忑“中人”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关心、最紧张的主要是事业单位中40岁以上的人员。
回顾当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多数认为,改革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现在领多少退休金以后还能领多少。一些细心的人会担心,改革后有可能在退休待遇的调整上受些影响,调整的频率可能放慢、幅度可能减少。“咱都退休了,这事儿也不管了。”刚从一家报社退休的黄女士笑着说。
“70后”、“80后”对改革的心态也比较放松。“离退休还有20多年呢,20年后的事儿,谁能说得准,兴许连事业单位这个名称都改没了。”一家广播电台的年轻记者说。“我倒希望早点改制成企业,那样大家干得好就能挣得多,不像现在工资管得这么死。”北京一家部委下属出版社的年轻编辑说。
中间的这部分员工心态则很复杂。前几年,曾有事业单位人员怕改革后待遇下降而想方设法提前退休,接受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都表示理解。浙江的石教授认为,“这是在转型时期,最大限度自我保护的具体体现和无奈选择。”北京的吴女士说,“老同志还能赶在改革前退休,我们中间这批人想退也退不成呀。”
一些年长的事业单位人员还表示,在事业单位干了20多年,长期工资不高,以后收入出现巨大增加的机会也不比年轻人,因此这不是“淡定不淡定”的问题。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复杂性还在于一部分人员是从机关转来的,这部人纷纷表示,照目前改革方案,要求回去继续当公务员。据了解,在一些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各地均出现过这种情况,主要是些年龄偏大、拥有一定行政级别的人员。
尽管有种种不满,但事业单位人员普遍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至于应当怎么改,人们没有清晰而具体的想法。有的人说,“只要把公务员拉进来就行,反正他们是政策制定者,亏不了。”多数人强调,不管怎么改,公平公正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