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平面管理制度
施工总平面管理制度
为了弘博热电工程建设能够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始终在安全、文明、有序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杜绝水、电、路乱接乱开的现象,实现施工安全和工程优质高效,创造一个良好文明有序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施工总平面管理制度。1 总平面管理制度
1.1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参照厂区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等,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节约用地、交叉配合、文明有序、紧凑合理的要求完成场地的划分,各种临建及功能设施的布设。
1.2施工承包商要根据该工程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等情况制定各种可能发生的危及现场施工安全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3施工承包商应加强现场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交叉做好场地的功能转换。
1.4施工承包商应及时将各种材料的下脚料、废弃料清理出现场,提高现场使用率。1.5为了配合现场管理,施工承包商物资部门应严格按工程材料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材料的仓储管理,严禁材料长期占用场地。同时要尽量做到设备到货与安装和施工场地的协调一致,减少二次转运。
1.6承包商进入施工现场前,在合同所规定承建的工程范围内,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充分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切实可行的总平面图,做好场地的施工全过程以及过程阶段性的场地使用规划。该施工总平面随同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单独)报监理公司审核,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1.7承包商应在施工场地各功能区,设备做出标示,严格按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总平面布置图构建临时建筑,不得随意乱建、乱拆、移动、堆放材料等,更不能占用道路施工。
1.8施工场地随着施工阶段的变化和承包商的实际需要,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可根据情况统筹安排,重新调配使用,施工承包商应予以配合。
1.9承包商要严格根据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做好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安全、防火、道路和排水系统的畅通工作。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各种污水排放都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乱放、乱排。同时做好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
1.10各施工承包商在施工时严禁私自断路、断电、断汽。确实需要中断时,必须提前3天提出书面申请,经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批准后执行。承包商必须在批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予恢复,如不能按时完成并影响其他各施工承包商施工时,其后果由当事承包商负责赔偿损失或承担必要的罚款。
1.11各类履带式机械、重型压路机械及超重件运输机械进厂路线,施工承包商必须按批准的、指定的路线通行,并做好对道路的保护,由于保护措施不利造成的路面及地下设施的破坏,由承包商负责修复,并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1.12承包商使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电源、汽源时,应事先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指定地点和容量联接并应按承包合同的规定向建设单位交纳相应费用或在每月的工程进度款中扣除。
1.13建设单位按计划需要停电、停水、停汽时,应事先提前2天通知承包商,作好施工安排。意外发生断水、断电、断汽事件时,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研究,采取必要措施,在短期内尽快予以恢复。
1.14承包商应严格按平面竖向布置图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土方量的平衡,并形成书面资料,严禁随意取土弃土,更不得转卖。施工中挖掘的多余土方,应及时运到建设单位指定的地点,不得乱堆弃土,堵塞道路及排水系统,弃土堆放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
1.15现场车辆应限速15公里/小时,特殊车辆限速5公里/小时,飞溅物要进行覆盖,散落的砂土等杂物要有专人及时清理。
1.16设置在施工现场的永久测量标志,各施工承包商应予保护,不得损坏和移动。1.17施工承包商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后,应迅速撤离施工现场,并及时拆除其所建临时建筑和各项临时设施或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合理调配给其他承包商使用,不得借故拖延或私自处理。
1.18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均设专人管理施工总平面,各施工承包商对有关施工场地的使用、临时设施的建设、现场道路及各种力能管线布置,安全、防火、排水等措施的实施,必须接受监督与管理。
1.19施工承包商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要求划分本标段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并安排专人对责任区域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管理,时刻保持区域内的安全文明局面处于良好状态。
1.20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统一对施工区域内的“五牌一图”进行规划,各施工承包商的“五牌一图”布置必须符合建设单位规划的要求。【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平面图】
1.21本规定未明确的总平面管理事宜,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视现场情况研究解决。
1.22各施工承包商和有关部门应结合各自单位的情况与特点,根据本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1.23设计单位应尽量减少平面竖向布局的变更,避免由于变更引起的现场返工。
2施工现场管理
2.1建设单位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工程现场范围内的施工组织与指挥。
2.2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现场各施工承包商之间,现场力能及机械互相协作借用、总平面管理、交通堵断等问题有权经过协商后作必要的调度,各施工承包商应予协助,有关费用双方协商解决。
2.3现场管理应充分发挥工程承包单位的内部协调能力,做好专业间的施工配合。
3现场力能管理
3.1现场给水、排水、蒸汽、电、通讯等主要力能干线,应标示明显,由施工承包商按照合同的约定和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原则,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力能干线和设备进行管理,负责日常的检查和维修,相应的费用自理。
3.2施工承包商主干线停止使用时,应事先通知有关各方进行必要的准备。4.进入电厂生产区域作业的管理承包商人员进入电厂生产区域作业,应按电厂有关规程办理安全生产工作票,按规定的路线进出生产区,并按照电厂安全生产规程和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按照批准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工作完工后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并按工作票要求办理作业终止手续。
5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5.1承包商应严格按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施工,严格按工程有关安全文明策划文件进行管理,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5.2 根据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公司将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检查,对检查情况发书面检查通报,施工承包商按期整改。
5.3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设备事故时,施工承包商应及时通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施工承包商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和研究处理工作,并按规定报告有关上级单位。
5.4承包商应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使安全工作日常化。
5.5承包商安全管理部门应按年度制定安全活动计划,分解到月,并按期开展安全活动。
5.6承包商安全管理部门要接受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及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
5.7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任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5.8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的安全部分进行认真审核。
5.9承包商应按有关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建立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制定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计划,全面开展文明施工管理。
5.10各施工区域材料应堆放整齐,并做好材料状态的标示。车辆按规定停放,并按指定路线通行。现场杂物有序堆放,定期清理。
5.11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组织现场文明施工检查(可与安全检查同时进行),对不合格项目下达书面检查通报,责任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6.消防、安全管理
6.1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工作由施工承包商负责,并进行管理,保卫部门、消防部门要定期进行抽查和监督。
6.2各工程分包商均应建立专门的消防保卫组织,制定严格管理制度,编制消防保卫工作计划,全面开展有关消防、保卫工作。主管消防与保卫工作的专职人员对现场消防和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存在问题的单位应制定有关措施,及时予以改正。
6.3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隐患,限期整改,保证安全。
7.现场道路管理
7.1施工承包商必须保持自己的施工范围内道路的畅通和路面的清洁,并定期对路面洒水降尘。
7.2 施工承包商必须派专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道路维修,保证排水边沟、涵管完整畅通不积水,做好暴雨或其它灾害的抢修予案。
7.3 施工承包商必须在分管区域内设立必要的路标,安全标志,警告牌,限速,限载标志,安全宣传板等。
7.4 所有进入工地现场的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停放。
7.5 现场施工道路不得任意开挖或拦截,凡遇正式工程需要破路或从中间跨越时,施工单位必须提前两天向监理公司提出书面申请,经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批准后,安排改行路线,并在施工段两端设置路障及警示标志后,方能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应限期清理障碍物,并将排水沟、路面恢复原状,直至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行。
7.6 所有施工承包商及个人,不得在路面及两侧各两米宽范围内长时间停置车辆及机械,更不得堆放材料。
7.7 已铺正式路面的道路(砼、沥青路面)禁止履带吊、推土机等可能破坏路面的车辆通行。特殊情况需向监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同时附上防护措施,防护措施费由申请单位负责,经批准后实施。
7.8 道路维护、管理费用由各分管施工承包商自行负担。
7.9施工承包商未按时对道路维护,建设单位有权另行指定有能力的单位进行维护。相应费用从责任单位的维护费用中扣除。
7.10监理单位根据现场情况有权安排改行路线,各施工承包商应根据工程下发通知执行。对铁路施工线平交道口各施工承包商不得随意改变、抬高,否则工程技术部有权对施工承包商进行处罚。
第二篇:平面管理总原则
平面管理总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各分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性施工重点、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的,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材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场调整计划。同时,制订以上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依照所制定的总平面管理程序和奖罚条例,实施施工平面的科学、文明管理。平面管理保证项目
基础施工阶段重点保证项目
场区内外环卫;安全用电;场内道路有序安排使用;排水系统通畅。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重点保证项目
垂直运输安全管理;料具置场点有序调整、管理;材料、机械进退场、使用的科学调度;施工作业面工人区域化管理。
本工程总平面管理及文明施工管理方法的特点为“目视管理法”。
目视管理法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和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
1、目视管理法的优点
(1)形象直观、简单方便、管理效率高;
(2)透明度高、便于配合、监督和促进,发挥激励和协调作用;
(3)能够科学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2、目视管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
(1)生产任务和完成情况要公开化、图表化
按工期下达的计划指标要定期层层分解,按班组和个人落实,并列表张贴在公告栏上,或用小黑板将该班组的生产指标、质量要求以及关键问题写上,挂在作业场所让大家都知道。实际完成情况出来以后要相应按期公布,并用直方图或曲线图表示,使大家看出各项指标完成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与施工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要上墙公布,展示清楚
凡是与施工现场工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定额等,都要公布于众。与岗位工人直接有关的部分,应分别展示在岗位上,如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图、工艺卡等,并始终保持完整、齐全、正确、洁净。
(3)以清晰的、标准化的信息显示,落实施工平面布置
在施工现场上,应按施工平面图布置的要求,采用清晰的、标准化的信息显示符号,将各个区域、通道、物资的摆设位置鲜明地标示出来。施工机械设备和各种辅助器具,均应运用标准颜色,不得任意涂抹。
(4)施工作业控制手段要形象直观、使用方便
用简便适用的信息传导信号,使操作工人及时了解当天生产计划能否完成及各部分的质量要求。
(5)现场各种物品的码放和运送要实现标准化
现场堆放材料做到一头齐。在库房管理中,实行“五五码放”原则,即五五成堆、五五成层、五五成方、五五成包、五五成串、五五成行。使一目了然,方便准确。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1)建筑设计总平面,基础施工平面;
(2)国家、地方省市有关施工规定、规程及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和规定;
(3)业主提供的用地范围、水电接头位置、所有建筑物外的施工场地;
(4)现场踏勘情况。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有序的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1)依据工程特点和各施工阶段施工管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平面实行分阶段布置和管理;
(2)方便总承包商进行管理和服务;
(3)紧凑有序,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布置总平面,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场地;
(4)按专业划分施工用地,尽量避免各专业用地交叉而造成的相互影响干扰, 保证场内施工道路通畅;
(5)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和市政府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美观、实用、节约的原则进行建设规划临时设施;
(6)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7)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8)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结构施工与粗装修的交叉施工原则
为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必须采取砌筑工程提前插入的原则,以保证装修、安装有充裕的时间。结构施工与粗装工程有很多交叉矛盾,施工中要注意解决这些矛盾:
1、工作面交叉
粗装修插入后要与结构工作面适当隔离,划分区域,有一定的独立性,避免过多的干扰。以不影响结构施工为原则。
2、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交叉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局部防护设施妨碍施工,在此情况下可申报现场安全总监请求临时拆除,施工完后再恢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严禁私自拆除必要的防护设施,以保证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为原则。
粗装修与机电安装之间的交叉施工
装修与机电安装之间的交叉施工,工作面大,内容复杂,如处理不当将出现相互制约、相互破坏、相互扯皮的不利局面,土建与机电安装的交叉问题是一切交叉中的重点,必须重点解决。解决此矛盾的原则:
机电安装进度必须服从总体进度计划,保证主导工序的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机电施工的插入时间,根据总体进度计划进行统一组织、安排和协调,使整个工程形成一个和谐高效的有机整体。
室内外装修的交叉施工
进入装修阶段后,室内和外墙装修同样存在许多交叉点,但总体遵循的原则为:先外后内,内装修要为外部装修特别是外窗的安装提供条件和创造工作面,但在外窗基本封闭后,精装修要尽快插入,因此一切内装修施工前的工作都要为保证外装修特别是外窗安装的施工进度为前提。
安装、装修与室外管道、道路、绿化和总图的交叉施工
由于室外工程施工多数由专业承(分)包商施工,为保证工程能按期竣工,在工程收尾阶段,安装、装修与室外的立体交叉施工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在场地布置、工序安排、现场道路、临电、临水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室外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第三篇:厕所施工总平面规划
厕所 施工总平面规划
1.1
施工总平面的总体布局规划 1、本工程根据动静分区的原则,将加工场地等工作场所与甲方、监理办公室划分开来,分清工作区与生活区,同时布置现场临时设施。同时布置现场混凝土搅拌机械及砂浆搅拌机械等。
为了便于施工管理,本公司拟定整个工程现场采用封闭式施工,使施工区与办公区隔开。现场临时设施布置主要包括设立项目经理办公室、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和质安部、材料部、甲方办公室、监理办公室及可容多人的会议室(兼阅览室)各一间。
2、施工现场的布置结合本项目根据创文明标化样板工地的具体措施,力求现场卫生做到干净整洁,公司将加大对本项目的硬件投资,完善工地办公室的硬件环境,另外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一定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确保职工的生产质量。
1.2
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水、用电规划方案 一、施工临时用水规划方案 1、施工用水管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埋地地沟内敷设,以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本工程水源的接入点暂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所示,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作业区用水量计算和管径的选择 对作业区的临时用水和生活区用量进行了计算,供水均少于工地消防需要的供水量,根据对施工现场用水量的计算,我方将从甲方提供的水源接入点接入管径为 50mm 的施工用水总管,进入作业区的施工用水支管选用管径为 25mm。
二、施工临时用电规划方案 1、施工照明配电与施工动力用电分箱布置,生活区的线路不得与施工用电箱混合,所有用电线路实行三级保护。
2、根据本工程区块划分情况,在施工时设一个施工用电面总配电箱和照明用电总配电箱。施工时各楼层的配电箱均从总配电箱中引出设立楼层的总配电箱,楼层施工用电统一由楼层总配电箱内用分电箱接出。
3、机电设备必须设有一机一闸一漏装置,并明显地分开 加以标志。
4、施工现场采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应采用 TN—S 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采用保护零线连接。按 JGJ46—88 标准和有关规定,动力和照明分开,布电线路、配电箱,有电设备一律按 TN—S 三相五线制进行布线。
1.3
施工现场场容场貌规划方案
1、施工现场设立整洁的办公区和硬化道路。
2、施工现场材料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整洁,对 钢筋架空分类搭堆场,砂石料采用砖墙分隔堆放。
3、在工地周边摆设盆栽、清洁环境、美化生活。
4、围墙、大门按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的规定做统一设计。
5、在入口处设立五牌四图(工程概况图、企业简介、安全生产纪律、施工管理网络、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目标、现场卫生制度、安全生产标识图、施工进度网络图),并注明工程项目的有关质量、安全的监督电话。
第四篇: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
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
1办公及生活设施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业主已在南面用红砖砌有一排两层砖混结构临时房约400m2,计划在其二层屋顶用钢管、彩板瓦增加一层。该临时房一层用作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仓库和机修间、食堂、卫生间;
二、三层用作职工宿舍,可供约160人居住。其他人员住公司基地,用交通车接送。
2生产设施由于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地下室施工时,不可能在施工现场周围堆放施工用料及加工,所以,一层以下施工时,钢筋加工和焊接、预埋件制作、模板加工等全部在公司生产基地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型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分批、及时运送,确实需要焊接而又超长的钢筋,拟在地下室基坑下搭设一个活动棚,安装一台对焊机边焊接边安装;施工周转材料随用随进;当一层裙房拆模并且地下室周围土方回填平后,周边可以适当堆些施工用料,钢筋加工可在一层裙房内进行。
3临时用水
业主已在西南角接好DN80供水管及水表。计划在南面临时生活设施前面用红砖砌一个1.5×3×1m消防水池,在东面入口旁边用砖砌一个2×3×1m加压及清洗水池,并安装一台扬程120m的加压水泵,以便高层供水及清洗出场车辆。具体走向及管径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临时用电
甲方在西南角已设有一台400KVA变压器。但为了防止停电给工期和质量带来影响,准备设一台120KVA备用发电机并安装在西南角配电房旁边。
所有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且从配电房到分配电箱采用架空线路,从分配电箱到机具用电缆线路,具体走向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线路大小和容量另见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前编制)。
5临时消防设施本工程除在南面生活设施前面设消防水池外,另需挂设20个灭
火器(干粉15个,泡沫5个),并在每楼层安装一个消防水龙头,楼层消防管和加压泵连通。
6临时道路围墙大门外的临时道路已形成;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通道,待地下
室土方回填完后才能形成。为了确保不污染附近路面,场内临时道路要硬地化(铺设级配碎石及石粉共2000厚)。
第五篇:消防工程师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一节 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一般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体量及火灾危险性等,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一、建筑选址
(一)周围环境
各类建筑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工厂、仓库选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企业和居民的安全。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二)地势条件
建筑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生产和储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应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三)主导风向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二、建筑总平面布局
(一)合理布置建筑
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
(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厂和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
第二节 建筑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建筑物起火后,其内部的火势在热对流和热辐射作用下迅速扩大,在建筑物外部则会因强烈的热辐射作用对周围建筑物构成威胁。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可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造成强烈的辐射和烟气影响。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一)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其他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耐火等级低,受热辐射作用易着火而致火势蔓延,所以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对低层建筑,使用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需要使用曲臂车、云梯登高消防车等车辆,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三)节约土地资源
确定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既要综合考虑防止火灾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和灭火救援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节约用地的因素。如果设定的防火间距过大,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四)防火间距的计算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的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二、防火间距
(一)厂房的防火间距
1.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和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1的规定在执行表2-4-1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2.2的规定执行。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2-4-1的规定减少25%(见图2-4-1)。甲、乙类厂房(仓库)不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3.3.5条规定外的其他建筑贴邻。
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
4)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的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6)当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符合以上第2)条和第3)条的规定。2.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3.厂房外附设有化学易燃物品设备的防火间距
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时,其室外设备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相邻厂房外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1的规定。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室外设备,可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总容量不大于15m3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外,且面向储罐一面4.0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二)仓库的防火间距
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2的规定,设置装卸站台的甲类仓库与厂内铁路装卸线的防火间距可不受限制。
2.乙、丙、丁、戌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3的规定。
在执行表2-4-3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层、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m。
2)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6m;
丁、戊类不应小于4m。两座仓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总占地面积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3.3.2条一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除乙类第6项物品外的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表2-4-2中甲类仓库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4的规定,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髙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示意如图2-4-2所示。
在执行表2-4-4的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检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如图2-4-3所示。
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如图2-4-4所示。
5)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 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如图2-4-5所示。
6)相邻建筑通过底部的建筑物、连廊或天桥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7)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的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8)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3.4.5条、第3.5.3条、第4.2.1条和第5.2.2条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当防火间距由于场地等原因,难以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补救: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
第三节 建筑平面布置
一座建筑在建设时,除了要考虑城市的规划和在城市中的设置位置外,单体建筑内,除了考虑满足功能需求的划分外,还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快捷疏散和火灾扑救等因素,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以防止火灾和烟气在建筑内部蔓延扩大,确保火灾时的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一、布置原则
1)建筑内部某部位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在(或通过)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保护。
2)建筑物内部某处发生火灾时,减少对邻近(上下层、水平相邻空间)分隔区域受到强辐射热和烟气的影响。
3)消防人员能方便进行救援、利用灭火设施进行作战活动。
4)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设备设置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贵重设备造成影响或危害;或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及时控制灾害的蔓延扩大。
5)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他库房。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二、设备用房布置
由于建筑规模的扩大、用电负荷的增加和集中供热的需要,建筑所需锅炉的蒸发量和变配电设备越来越大,但锅炉和变压器等在运行中又存在较大的危险,发生事故后的危害也较大,特别是燃油、燃气锅炉,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发生故障产生电弧时,将使变压器内的绝缘油迅速发生热分解,析出氢气、甲烷、乙炔等可燃气体,使压力骤增,造成外壳爆裂而大面积喷油,或者析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电弧或火花的作用下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变压器爆炸后,火灾将随高温变压器油的流淌而蔓延,造成更大的火灾。
(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当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应采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或半地下。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l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当确需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开。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中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7)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的有关规定。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干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
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爆炸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9章的规定。
(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A符合下列规定。
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0m3,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房分隔;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5)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消防控制室布置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显示控制中心,是扑救火灾的指挥中心,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要害部位之一,应设在交通方便和发生火灾后不易燃烧的部位。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宜布置在靠外墙部位,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四)消防设备用房布置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中;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通风、空调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间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消防水泵房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电梯机房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
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
(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建筑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或二、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搂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2)—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3)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等灭火系统。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歌舞厅、卡拉0K厅(含具有卡拉0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确需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2)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2。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这里的“一个厅、室”是指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一个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
3)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
(三)电影院、剧场、礼堂
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3)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5)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四)商店、展览建筑
商店建筑、展览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营业厅、展览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不应经营、储存和展示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四、特殊场所布置
(一)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
老年人及儿童行动不便,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易造成严重伤害,火灾时无法进行适当的自救和安全逃生,一般均需依靠青壮年人的帮助来实现逃生。因此,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不应超过三层;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二)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
医院和疗养皖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三)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
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五、住宅建筑及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进行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6.2.5条的规定。
2)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 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6.4.4条的规定进行分隔。
3)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该层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5.17条表5.5.17中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室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
六、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
(一)办公室、休息室
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ooh的防爆墙隔开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l.OO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且不应贴邻建造。
4)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仓库内。
(二)液体中间储罐
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3。设置该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三)附属仓库
1)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