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12: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WCDR-2012-01005

望政办发〔2012〕110号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

《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日

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

暂 行 办 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规范土地报批与土地供应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报批与土地供应工作。

第三条 区人民政府成立土地报批与土地供应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土地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区土地报批与供应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主管国土资源工作副区长

土地报批成员单位:政府办、发改局、监察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商务局、住房保障局、文体广电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环保局、水务局、工务局、经开区、城建投、铜官循环工业基地、农科园、各乡镇(街道)

土地供应成员单位:政府办、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商务局、住房保障局、发改局、建设局、财政局、监察局、征地办、经开区、城建投、铜官循环工业基地、农科园、各乡镇(街道)。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国土资源局内),区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本季度用地报批与土地供应工作情况,布置下一季度用地报批与土地供应工作任务。实行重大工业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重点项目用地报批与土地供应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用地报批与土地供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会议纪要或会议备忘录。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五条 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区发改局每年初制定的政府投资项目和区工务局制定的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按照城市建设的需求,结合望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供应潜力等,于每年度12月之前,编制下一年度用地报批计划与土地供应计划,按程序报领导小组研究并报土地发展委员会批准后,按计划、分步骤实施。

第六条 区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配合,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土地供应计划、使用林地计划,为全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确保完成土地收益目标任务。

第七条 年度用地计划与供地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因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调整及国土基金收入完成情况需要调整的,分别由区发改局、财政局、商务局及相关招商主体单位报领导小组审议,经领导小组批准后调整计划。

第三章 用地报批

第八条 建设用地报批原则上采取统一归口管理的方式进行,由各项目责任主体单位将基础资料提交区国土资源局统一组卷上报。

第九条 各用地报批责任单位必须明确具备一定业务素质且相对固定的用地报批工作人员,提供报批基础资料,筹措资金,及时缴纳相关税费,确保在领导小组规定的时限内获取省、市人民政府的审批。

第十条 建设用地报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各用地申报主体根据年度用地计划或调整计划提出用地申请。

2.各用地申报主体根据项目审批权限提请各级发改部门批准立项或核准、备案。

3.各用地申报主体报区城乡规划局划定规划蓝线。

4.各用地申报主体报区国土资源局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5.各用地申报主体按预审权限报省、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用地预审。

6.各用地申报主体提交完整的符合要求的报批基础资料至区国土资源局,区国土资源局以集中办公、联合会审方式完善相关资料后组卷上报。

7.区国土资源局将用地卷宗上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并及时跟踪,各成员单位配合,加强协调,争取批地。

第十一条 区国土资源局应组成固定专业队伍,负责全区用地报批的基础资料收集、编制、综合组卷、卷宗报送、跟踪协调和审批、红线取回等全过程工作。

第十二条 区人民政府根据年度用地报批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用地报批工作人员工资、补助和相关工作,由区国土资源局实行专款专用。

第四章 土地供应

第一节 土地划拨

第十三条 符合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下列土地,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第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划拨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用地者与区人民政府签订《划拨用地协议》;

2.用地者申请供地;

3.区城乡规划部门下达《规划设计条件》;

4.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查与呈报审批;

5.区人民政府批准划拨供地;

6.区财政部门核收相关税费;

7.区国土资源部门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8.区国土资源部门核发《划拨土地决定书》;

9.交地与登记发证,资料归档。

第十五条 划拨土地价格的确定由区国土资源部门根据评估价格和成本费用提出划拨价格测算方案报区地价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其中,属于基础设施用地的,按不低于拆迁安置补偿费和土地报批税费两项成本之和予以确定;属于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用地的,按出让土地市场评估价扣除土地纯出让金的原则予以确定,但不得低于前述两项成本费用之和。

第二节 协议出让

第十六条 经依法批准,下列土地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

1.政府供应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外用途的土地,其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

2.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改变原用途等土地使用条件,且符合规划,申请办理协议出让手续的;

3.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协议出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协议出让按以下程序进行:

1.接受用地申请,确定供地方式;

2.编制协议出让方案;

3.地价评估、确定底价;

4.协议出让方案、底价报批;

5.协商、签订意向书;

6.公示;

7.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公布结果;

8.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交地;

9.办理土地登记;

10.资料归档。

第十八条 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具体价格的确定,由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情况等提出价格测算方案报区地价领导小组会议集体决策。其中属于新增建设用地的,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拆迁安置补偿费(区征地办核定)、土地报批税费(区国土资源局核定)、基础配套费(区发改局核定)、按政策规定必须计提的基金(区财政局核定)和土地纯出让金等五项之和;属于原划拨土地申请协议出让的,按拟出让时的出让土地使用权评估价格缴纳规定比例的土地纯出让金。

第三节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

1.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

2.其他土地出让方案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

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不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

4.出让土地使用权改变用途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

1.确定供地方式;

2.编制、确定出让方案;

3.地价评估,确定底价;

4.编制出让文件;

5.发布出让公告;

6.申请和资格审查;

7.招拍挂活动实施;

8.签订合同,公布结果;

9.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交地,办理土地登记;

10.资料归档。

第二十一条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底价以评估价为参考,由区地价领导小组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其中评估价由区国土资源局公开委托有资质评估公司按规划条件进行现值评估,出让底价(标的)由区国土资源局按区地价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的净用地单价乘以净用地面积加测绘、评估、勘界费用核算,并列入出让方案,报区土地发展委员会批准后,以底价作为起始价予以公示,不再另设底价。

第五章 供后管理

第一节 土地交付与使用

第二十二条 土地供应后,由区国土资源局牵头,征地办、乡镇(街道)支持配合,及时做好土地移交各项工作,及时申报区人民政府与受让人签订《交地确认书》。

第二十三条 土地招拍挂成交后,竞得人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与出让方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必须明确土地出让面积、用途、经济技术指标、交地时间、开竣工时间、价款缴纳时间、违约责任处理等事项。

第二十四条 受让人必须在出让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支付出让价款的50%,全部出让价款必须在一年内付清;特殊项目经区土地发展委员会批准后可以延期一年支付。

第二十五条 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各园区及职能部门做好项目用地基础配套建设;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应督促其管辖范围内已供地项目单位按期按条件开工建设,并定期对已供土地的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查处各类闲置土地。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部门应会同房产、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建设项目履行出让合同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条件变更

第二十七条 出让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经依法批准后,改变为非经营性用地的,可以协议方式出让;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一律由区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后,按新的规划条件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二十八条 出让国有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的,按《望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望城县出让国有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管理规定>的通知》(望政办发[2010]71号文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出让房地产用地申请调整商业、住宅用途比例的,经依法批准后,应按调整比例前后市场评估价格补缴土地差价。

第三十条 出让土地因道路、绿化等规划调整需增加出让面积的,经依法批准后,可以协议方式出让,协议出让价格可参照近期(两年内)周边地块相同性质的土地招拍挂成交价格执行。

第三十一条

出让土地周边零星地块经批准转征后,属于不能进行单体设计或单独使用的,可以协议方式出让,按增加面积和市场评估价补缴出让金;属于可以进行单体设计或单独使用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区绩效办会同相关部门随时了解土地报批和土地供应工作动态,发现并督促其成员单位解决问题,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的单位和个人由监察部门实行行政问责。

第三十三条 各成员单位在土地报批与出让过程中滥用职权、循私舞弊、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由区纪检、监察部门视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 工作人员在土地招标、拍卖、挂牌活动中,接受贿赂、泄露秘密、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竞买人或投标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国家赔偿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颁布施行后,望政办发[2007]99号文件同时废止。实施过程中,国家法律、法规有新的规定的,依照新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衡阳市城区拆迁安置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城区拆迁安置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衡政发[2005]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衡阳市城区拆迁安置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2005年第2次(12届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衡阳市城区拆迁安置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城区、南岳区拆迁安置用地的管理,根据《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城区内实施建设,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涉及房屋的拆迁安置用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安置用地和因公益事业涉及的城市居民拆迁安置用地,适用本办法。国家、省重点工程另有规定的,按国家、省规定执行。

第三条 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要解决好失地失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第四条拆迁安置用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原则;

(二)就近安置、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

(三)鼓励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的原则。第五条拆迁安置用地方案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相关部门拟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 城镇房屋拆迁安置用地

第六条 城镇居民住房,农业人口进城购买的商品房,已经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手续的为城镇房屋。

第七条 城镇房屋拆迁的面积、用途、产权属性的认定,以《房屋产权证》为准。第八条因公益事业拆迁城镇房屋的安置用地可划拨供地。供地的面积为实际需要安置面积(不含货币安置)除以容积率。第九条被拆迁的城镇房屋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是按出让方式供地的,赔偿的房屋继续办理出让手续不再交纳出让金,出让年限应相应核减已使用年限,是按划拨方式供地的,被拆迁人可申请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三章 农村村民房屋拆迁安置用地

第十条 农村村民在本组有村民户口和责任田者,其住房为合法村民住房。农村村民房屋的拆迁安置,按照衡阳市人民政府衡政发〔2002〕1号文件所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住房面积、用途、产权属性的认定,以《农村房屋产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定的数据和性质为准。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住房的拆迁安置采取统规统建、集中安置和统规自建两种方式。统规统建、集中安置方法,是指建设用地单位根据规划要求统一建设或委托建设安置房。农村村民住房的安置标准,每户只安排一套住房,每人平均不超过55平方米。统规统建的村民安置房小于村民符合法规要求的原有住房面积部分,按衡政发[2002]1号文件的规定可高于补偿价的10%进行收购。村民安置房面积超过符合法规要求的村民原有住房面积部分,按成本价由村民支付。自行建设是划地给农民自行建设,安置地面积不得超过《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每一户用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180平方米,人平房屋建筑面积不超过55平方米。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用地

第十三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征收或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征地后人均耕地在0.2亩以下的或一次性征收或征用耕地面积超过征地前耕地总面积50%的,采取留地安置的方式解决生产出路问题。留地安置的标准,按该次征收或征用该集体组织土地总额的10%进行留用;若无地的,按该次征收或征用该集体组织土地总额的15%留用。

第十四条 城市集中拆迁安置20户以上的村民安置必须统规统建,统规统建要按照“集中用地、统一安置、综合开发”原则进行。

第十五条 拆迁安置中土地补偿费的75%用于生产安置留用土地的开发。生产安置留用的土地,必须是当地村组用于生产的开发建设,可按使用集体土地的性质进行报批和管理。报批转为国有土地,作为商业、服务和综合用地建设的,可补办出让手续。按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的,需按规定缴纳报批规费并可补交土地出让金。生产安置用地需减免土地出让金的,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 其他

第十六条 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房屋拆迁奖励标准:在规定期限内按时搬迁和拆迁者,奖励房屋补偿总额的2%;提前五天完成搬迁和拆迁者,奖励房屋补偿总额的3%;提前十天完成搬迁和拆迁者,奖励房屋补偿总额的4%。

第十七条 农村房屋拆迁安置用地报建(含公益事业建设的城市房屋拆迁安置用地的报建)涉及土地、规划、建工、消防等市本级的报批规费全免;不改变集体土地性质的生产留用地上建设的涉及土地、规划、建工、消防等市本级的报批规费全免;生产留用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报建费用未经市政府同意,一律不免。第十八条 被拆迁者对所拆迁的房屋有异议,由建设单位、土地或房产管理部门、被拆迁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但拆迁争议不得影响土地交付使用和工程建设的进行。

第十九条 衡阳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该《办法》的实施管理和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发布部门:衡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02月22日 实施日期:2005年02月22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建设用地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

建设用地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从事土地管理的工作者,必须熟悉建设用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律和政策,掌握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原则、要求和基本程序。主要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有关原则和制度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1、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2、建设用地的特征

3、建设用地的取得途径 ①依法拨用国有建设用地;

②依法拨用办理了农用地转用的国有农用地; ③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

④依法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农民集体农用地; ⑤有偿使用国有土地;

⑥依法办理了农用地转用的农民集体农用地,常指乡(镇)村集体企业、公益事业和农民建房用地。

(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原则

1、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2、实行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的原则

3、“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流”为主的原则

4、依法补偿、妥善安置的原则

(三)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相关制度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征收土地公告制度

4、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6、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

7、建设用地备案制度

二、农用地转用管理

(一)农用地的概念和范围以及农用地审批的地位和作用

1、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农用地转用——是指现状的农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变成建设用地的行为,又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3、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地位和作用

(二)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权限、依据和条件

1、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权限 国务院审批

①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按土地利用计划申请城市分批次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①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

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在50万以下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按土地利用计划申请城市分批次用地。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

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的,则该乡(镇)所在地的镇区及所属村庄、集镇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2、农用地转用审批与土地征收审批的关系

3、农用地转用审批的依据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土地利用计划;

③建设用地供应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

4、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条件 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纳入了土地利用计划;

③已履行或能够履行耕地占补平衡的义务;

④占用林地的经有批准权的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领取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5、符合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三、土地征收管理

(一)土地征收的概念、特证、基本原则

1、土地征收的概念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2、征地行为的特征

①统一性。②控制性。③补偿性。④强制性。

3、征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①落实土地基本国策,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的原则; ②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为标准;

③完善征地公开制度,增强征地工作透明度的原则。

(二)依据

(三)征地程序,实行“三公告一登记”制度 ①告知(拟征地情况公告)

②确认(拟征地调查结果)

③各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一书四方案 ④征地批准 ⑤征地方案公告 ⑥征地补偿登记

⑦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及组织听证 ⑧征地实施

⑨备案

(四)征地批准时效

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批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

(五)关于腾地问题

一般情况用地经依法批准,并全额支付了征地补偿安置费后,被征地单位应清场腾地。对于征地补偿费用全额支付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拒不领取征地补偿费用,拒不腾地的,由市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责令限期腾地;逾期不腾地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六)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1、补偿原则及依据

①《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而不是根据征用土地之后的用途来确定。②补偿费用的计算

年产值:按湘政办发〔2005〕47号文件规定的统一年产值为准。

倍数:按《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郴政发〔2002〕20号文件规定执行。最低倍数,执行湘国土资发〔2007〕22号文件规定。

2、其他相关费用

①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②耕地开垦费 ③耕地占用税 ④防洪保安资金 ⑤植被恢复费

⑥新菜地开发基金

⑦专业鱼池,精养鱼池开发基金

(七)被征地农民的安置

1、安置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2、安置途径 ①保险安置 ②货币安置 ③留用地安置

④投资入股安置

⑤农业安置(移民安置)⑥招工安置

四、临时用地管理

依据《土地管理法》和《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一)临时用地范围

1、工程项目的材料堆场、运输通道和其他临时设施确需临 时使用土地的;

2、架设地上线路、铺路地下管线、进行地质勘探等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3、采石、挖砂、取土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4、为选择建设地址对土地进行勘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5、因从事经营性活动需要搭建临时性设施或者存储货物临时使用土地的;

6、其它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二)临时用地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较长,一般不超过3年。

(三)临时用地批准权限:审批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临时使用基本农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临时使用其他耕地,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临时使用其他土地的,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临时用地的审查报批资料

1、书面申请报告;

2、临时用地的地形图(或勘测定界图);

3、临时建筑平面位置图;

4、临时用地合同及支付临时用地土地补偿费凭证,有青苗的还应支付青苗补偿费;

5、环保、林 业、规划等其他有关部门意见;

6、占用耕地的,要提交土地复垦计划书。

(五)注意事项

1、审批机关: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3、临时用地在10日以内,且不改变地形地貌的,可免办批准手续;

4、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还应当依法确定临时用地补偿方案;

5、临时用地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转让、抵押。

五、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及资料组织

(一)依据

(二)建设用地的报批可以分以下四种情况组织资料

1、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

2、城市(乡镇)“圈内”单个建设项目用地

3、乡(镇)村集体建设项目只转不征建设项目用地

4、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

(三)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的组织

即经省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用地,涉及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实行分批次办理,报省审批。

城市(乡镇)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报批单;

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批次用地报批的主体即申请用地单位为市、县人民政府; ④建设拟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⑤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开发利用论证报告; ⑦建设用地预审报告;

⑧拟征土地的公告及组织听证的相关材料,被征地农民不要求听证的,需出具书面意见; ⑨规划、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①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土地利用现状图;须标明拟占用地的位置和范围,并加盖国土资源局公章或土地权属认定专用章。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乡(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复印件;须加盖国土资源局或规划审核章。④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采用1:2000实测图)。

(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的范围:一般指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申请用地规模必须符合行业用地定额标准,供地方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单; 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③建设用地申请表;

④建设项目用地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 ⑤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

⑥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其他项目批准文件; ⑦初步设计批准文件或其他设计批准文件;

⑧是否压覆重要矿床证明材料和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 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⑩拟征土地公告及听证相关材料,被征地村组不要求听证的要出具书面意见; ⑾规划、财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①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拟占土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补充耕地位置图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 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复印件;

⑤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或线型工程平图。

(五)城市(乡镇)“圈内”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报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市、州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报批单;

②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 ④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未颁分土地权证的,加附土地权属证明); ⑤按权限划分的省或市、州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充分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

⑦计划、规划、财政、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注:计划部门意见是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基建投资计划等。

2、图件材料

①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②拟占用土地的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明拟占用地块位置和范围,加盖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印章或土地权属认定专用章);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附相关部位复印件,加盖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印章或规划审核章); ④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⑤补充耕地位置图(在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和补充耕地竣工验收图(采用1:2000实测图)。注:耕地补充边补边占的,附补充耕地位置图和补充耕地协议;涉及规划局部调整的,加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报告、说明和方案。

(六)乡(镇)村集体建设项目只转不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

1、文字材料

①市、州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报批单;

②市、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呈报)意见;

③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④建设拟占地土权属 情况汇总表;

⑤按权限划分的省或州、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 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汇总表;

⑦规划、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意见或手续。

2、图件材料

除农民建房用地外,其他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图件材料要求同附件一,农民建房涉及占用耕地的,应有补充耕地位置图。

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查报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28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17号)

5、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土资发〔2000〕78号)

6、《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7、《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

8、《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

9、《征用土地公告办法》

10、《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4〕238号)

1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湖南省征地年产值标准的通知》(湘政办发〔2005〕47号)

12、《湖南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0〕17号)

13、《划拨用地目录》

14、《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国土资发〔2006〕296号)

15、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16、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建设用地定额指标》(试行)的通知

17、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

18、《湖南省征地程序暂行规定》(湘政办发〔2005〕51号)

19、《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0、《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通知》(中办发〔2003〕3号)

第四篇:陕西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试行办法

陕西省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试行办法(新)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法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用地项目包括分批次报批的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在内的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项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第五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建设用地审查内部会审制度。

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项目应当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农村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及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村镇建设规划。

第七条 项目的农用地转用批准权限和征用土地审批权限相一致的一同报批,不一致的应分别报批。

第二章 用地预申请

第八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或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用地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并向建设用地单位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建设用地单位提出用地预申请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情况,拟占用土地的区域位置、用地数量、地类,拟用地的时间及土地利用计划、耕地开垦方案及经费的落实等。

第三章 用地申请

第九条 建设用地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

第十条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及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文件;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的途径和方式;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

(八)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环保、文物、林业等的,应当由相关部门提供有关文件;

(九)在城市规划区以内要附具城市规划部门的城市建设规划许可文件。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由村民个人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办理有关报批手续。申请的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姓名及身份证件、家庭人员结构、申请理由、申请面积以及现宅基地面积、旧宅基地处理办法等并附具是否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有关文件。乡(镇)、村(或村民小组)两级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农民集资联办企业、农民个人出资办企业以及农民集体与其他单位和个人联办企业及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提出,经村(或村民小组)、乡(镇)审核后,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申请的内容参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办理。

第四章 审查程序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建设单位的建设用地申请后,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项目用地的位置,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按不同的程序和权限完成审查报批。

第十三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应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项目分批次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用土地方案、编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实施城市规划,有条件对一定区域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招标、拍卖的,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城市分区功能和有关批准文件等分批次编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补充耕地方案和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报批。征用土地工作完成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要求,设定使用条件,确定使用方式,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不办理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个人建设占用土地,应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项目分批次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七条 建设只占用国有农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建设只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建设只占用国有未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只需拟订供地方案;同一建设项目占用上述不同地类的土地,应按不同地类的规定分别拟订方案,一并报批。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施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应当同其他永久性用地一次申请,确实需要单独申请的或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由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向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临时用地申请,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提供项目的有关设计文件、用地范围、时间、工期及工程结束后的复耕方案。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九条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对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建设单位依法缴纳的耕地开垦费或开垦保证金后5日内下发批准文件。

耕地开垦费的缴纳标准: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和城郊未划入保护区的水地、菜田每平方米20-30元;

(二)基本农田以外其它耕地每平方米15-25元。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接到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文件后,应当在5日内通知建设单位依法缴纳有关税费,正式签订有关协议、合同。未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及其他有关税费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批准建设用地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其开垦耕地工作应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检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其中开垦耕地工作由各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每月月底,要将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征用土地和建设用地项目供地的情况向国土资源部备案。

地区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每月底以前将本级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和各县、市建设用地项目供地的情况向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因生产和建设对保护区内基本农田造成破坏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造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

限期恢复,并按《土地复垦规定》第十四条,向遭受损失的一方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无法恢复的,按《土地复垦规定》第十二条第一、二款处理,并按本细则第十三条规定,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细则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批准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的单位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占用的土地,按非法占地处理;由此给用地单位、被征地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批准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赔偿。

第三十条 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超过一年未使用权的,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征收相当于征地费用或出让金总额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逾期未缴纳土地闲置费的,除按期追缴外,并按日加收3‰的滞纳金。承包经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个人弃耕抛荒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承包经营权。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房、建厂、建窑、建坟或者擅自挖砂、采石、取土、开挖渔塘,严重毁坏种植条件以及擅自将耕地变为非耕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并处被破坏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细则第十五条

(二)、(三)、(五)项规定,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陕西省农业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令直接责任者限期治理,可以并处造成经济损失二至三倍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向基本农田提供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肥料或者城市垃圾、污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造成经济损失的一至二倍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阻碍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或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基础设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基本农田破坏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有关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用地文本编制

第二十四条 《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填写、统一编号,加盖编制单位公章、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呈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经批准的最新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城镇地籍图;

(二)由建设单位提交的、被土地管理部门认定的、有测量资格的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三)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以有偿方式供地的,还应当提供草签的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及说明和有关文件;

(五)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城市规划图和村庄、集镇规划图。第二十五条 建设用地项目的有关方案按以下程序编制: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加盖编制机关公章,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补充耕地方案》上报时要同时附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补划基本农田位置图。《征用土地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经编制机关加盖公章和主管领导签字后,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该方案前要在被征地范围内对征用土地的现状进行调查,填写《征地调查表》,由被征用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字,并经乡(镇)村签署意见后汇总填报《征用土地情况调查表》,涉及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填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安置情况表》。在上报《征用土地方案》时还应附具:

①省、市、县人民政府对耕地以外其它地类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的有关规定;②用地单位对本方案的意见;

③因项目建设涉及的迁建用地需征用土地的,可按本方案的要求另行填写。

《建设用地项目供地方案》由项目用地所在地、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加盖编制单位公章,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按有关规定报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该方案上报时应同时附具:①供地范围图;

②初步设计有关项目总平面布置及用地图件和技术说明资料;

③超出建设用地指标的供地方案,应附有关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④有偿方式供地的,应附草签的有偿使用合同草案或招标、拍卖方案和土地评估报告及初步审查意见。

第五篇: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成国土资发[2008]356号)

第三条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将原有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原集体建设用地面积扣除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面积后,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方式集中用于城镇建设的行为。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依据审批权限不同分为:由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以下简称挂钩项目);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以下简称拆院并院项目)。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由拆旧区和建新区(包括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城镇建新区)两个部分构成,也可只安排拆旧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由市、县国土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第四条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保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并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四)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加合理,集约节约用地水平逐步提高。

第五条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的项目申报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的项目申报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第六条 各区(市)县应在开展土地资源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本区域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并根据实施时序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未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和项目区实施规划的,不予批准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工作。

第七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可由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出资成立的国有公司直接投资,也可由项目区域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引入的社会资金投资。

第八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申报应具备以下要件:

(一)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和项目区实施规划(含文本、图件、附件及电子文档);

(二)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资金证明;

(三)专家论证意见;

(四)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村社、乡镇政府签章同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的意见书,以及按《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成国土资发〔2007〕390号)规定拟定的权属调整初步方案;

(五)被拆迁农户同意拆迁的意见书;

(六)拆旧区整理前现状影像资料;

(七)区(市)县规划部门出具的建新区(包括新农村建设)规划意见;

(八)乡(镇)政府对农户搬迁意愿的落实方案;

(九)标明项目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与变更调查上报数据对应);

(十)项目区范围内以村为单位的土地统计台帐及电子版(与变更调查上报数据对应)。

第九条 挂钩项目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向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转报国土资源部批准;拆院并院项目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向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批准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按下列要求负责拆旧区拆迁补偿、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建设用地复垦:

(一)拆迁补偿。拆旧区的拆迁补偿按批准的项目实施规划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构)筑物及其它附着物的补偿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征地拆迁补偿办法执行,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标准按照不低于区(市)县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体建设用地最低保护价执行。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实施时,应优先按项目实施规划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标准按《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的意见》(成委发〔2008〕5号)执行。进入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的农户,可按统规自建的方式按规定标准建房,也可按成本价购买项目实施单位修建的统建房。农户自建房或统建房的占地成本由建房或购房的农户负担。

(三)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拆旧区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构)筑物及其它附着物拆除后,应及时按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要求将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

第十一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验收应具备以下要件:

(一)项目区实施规划(含文本、规划设计图、单体图册及预算);

(二)项目区竣工验收请示及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检意见;

(三)项目区竣工报告;

(四)项目区竣工图;

(五)项目区批准文件和经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

(六)项目区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

(七)权属调整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八)标明项目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项目区范围内以村为单位的土地统计台帐及电子版;

(九)项目区实施后的土地勘测定界资料,包括《技术报告书》、土地勘测定界图、图斑面积量算表,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等;

(十)项目区招标、监理、廉政建设有关资料,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施工许

可证;

(十一)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含有验收资质单位出具的房屋验收报告)及耕地质量分析有关材料;

(十二)资金使用、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

(十三)指标使用情况报告;

(十四)项目竣工后,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初验的资料。

第十二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拆旧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实施完毕的,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自验后向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提出验收申请。挂钩项目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初验后转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拆院并院项目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按项目区实施规划进行综合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第十三条 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的,由区(市)县人民政府对其房屋及其它附着物按照不低于当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对其宅基地使用权按照不低于区(市)县政府公布的集体建设用地最低保护价进行补偿。

农户自愿放弃的宅基地,由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建立专门台帐,在条件具备时,将该地块纳入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统一实施。

第十四条 5.12地震后,农村地区灾毁住房重建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集体建设用地集中使用

第十五条 实施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照“拆旧区”与“建新区”对应的原则直接使用,或由市、县国土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 直接使用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区或发展预留区使用。挂钩项目的“建新区”可根据需要报征为国有或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拆院并院项目的“建新区”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

第十七条 统筹安排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区或发展预留区使用。其中,挂钩项目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可跨乡镇或跨区(市)县使用,拆院并院项目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使用。

挂钩项目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和拆院并院项目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八条 拟流转使用权的集体土地现状为农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批准农转用或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为挂钩项目区,才能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关规定进行流转。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经省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涉及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及时对“拆旧区”和“建新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变化的,依法办理相关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台帐,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数据、图件、实地一致。

第二十一条 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工作,由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纳入

土地管理目标,在每年年底以区(市)县为单位进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 挂钩项目或拆院并院项目应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从立项至验收合格,挂钩项目不得超过三年,拆院并院项目不得超过两年。对未按规划或未按规定期限完成项目实施的区(市)县,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停止开展下一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工作,并扣减其下一相应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沙市望城区建设用地报批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