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校: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老师:朱元珍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1442101201474 姓名:冯霞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2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弊端„„„„„„„„„„„„„„„„„2-5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2-3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3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3-4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4-5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5-8
(一)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原因„„„„„„„„„„„„„„„„„5-6
(二)幼儿专业教师的缺失使得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6
(三)幼儿园脱离办园宗旨和原则„„„„„„„„„„„„„„„„„6-8 三.消除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对策及要点„„„„„„„„„„„„8-10
(一)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8-9
(二)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并实施儿童发展计划„„„„9-10
(三)社会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改革,加强宣传,使幼儿园教育健康化发展„„„„„„„„„„„„„„„„„„„„„„„„„„„„„„10
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10-11 结语„„„„„„„„„„„„„„„„„„„„„„„„„„„„„„11-12 参考文献„„„„„„„„„„„„„„„„„„„„„„„„„„„„„12
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由于受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危害 原因 对策 借鉴
【前言】不同的时代、地域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存在的形式、作用的发挥、追求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用的方法等的不同。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启蒙作用。在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教育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使得幼儿教育不断发展,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思路。幼儿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也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可以说,从纵向历史发展脉络看,幼儿教育是越来越体现出科学和人性化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比如很多地方幼儿教育中,重视制度管理轻视人格培养,重视整体要求轻视个体差异,重视智能发展轻视全面发展。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突出,这制约了幼儿全面发展,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还待纠正。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影响和 1 功利化的追求。在教育领域,虽然素质教育口号都在提倡,但中小学教育中的应试倾向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甚至愈演愈烈。学校和家长都在为提高孩子成绩想尽各种办法。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让孩子提早学习文化知识,在起跑线上先人一步,因此在入学前,家长就重视孩子知识的教学,幼儿园如果能较为系统的教授文化知识,更能被家长所认可。对于幼儿园,进行基本的文化课教学,比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更易操作。同时,一些小学入学的考试,也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为了在入学时就先人一步,家长和幼儿园也形成了这种默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了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任由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必然会违背幼儿教育方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现在教小学三年级,我们班上有好些学生到现在握笔的姿势都不正确,我 反复纠正了好多次都纠正不过来,后来和家长谈过以后才知道,在幼儿园的时候 四岁就开始学写字,那时候手上的骨骼和肌肉都没有发育好,所以怎么也捏不好 笔,但每天的写字作业必须要完成,慢慢的就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后来就怎么也改不过来,而且有的孩子的手指也有变形的迹象,看来这错误的握笔姿势要伴随他们一生了。这是我对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的伤害的最切身体会。孩子不仅幼儿期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及错误的写字笔顺,得不到纠正,上小学改起来特别困难,而且从小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不端正,错字连篇,多数人一生难改。另外,由于感到疲劳,而趴桌子看书、写字;注意力不集中, 2 经常溜号;学习、做事“磨洋工”等等不良习惯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法庭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振翅翱翔。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好好的反思一下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状态。现在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向我抱怨,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所以,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 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 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如今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对幼儿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带给幼儿的压力和负担
尽管许多地方不允许小学入学考试,但是据了解,仍有部分小学还设有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入学考试的成绩对分班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促使家长选择过早让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在孩子升入小学后,一些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使得家长认为现在 “跟不上”是因为在幼儿园没有打好基础。
一位小学老师也说:“幼儿园多教一点知识也好,这样的话孩子升入小学后也学得轻松,我们老师也能轻松些。”小学老师这种图轻松的心理,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长期的教育中,考试一直作为教师与家长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的主要标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会进行定期的测试,以此来检测学生学习成 绩。甚至有的地方在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来择取符合 自己入园标准的成绩较优异的幼儿,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给幼儿增添本不属于那个年龄段应有的压力,并且这种现象也使得家长变得忙碌起来,更加对幼儿的基础教育高度紧张。使得家长极其重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多过于关注生活健康发展情况。只要这种考试制度一天没有得到完善和发展,幼儿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得不要和考试挂钩,就不得不承受学习各种学科和接受各种技能的压力和负担。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学习,然而当孩子面对的是种种压力时,会在自动的封闭自 我的同时,也会减少与外界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学校时沉默寡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些孩子甚至排斥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不愿意与父母呆在一块,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幼儿长期的学习,导致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变弱,另外,长时间缺少运动的学习会使孩子发育不良。
(二)幼儿专业教师的缺失使得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
如今,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经过非专业性学习和培训出来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锻炼,如今的幼儿教师缺少教学理念和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更加在教学方法上只是遵循按照小学教师的标准,准时给幼儿上下课,而在教学内容上,只是一味的注重灌输,注重幼儿掌握知识的程度,但是从未将教育和幼儿自身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相结合统一起来。大都是迫于无奈,也就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没有能够把准确的完善的幼儿教学理念带到实践教学中去,使幼儿的教育失去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鲜明的教学结构,使幼儿一直禁锢在陈旧的教学形式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育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三)多数幼儿园脱离办园宗旨和原则只为迎合家长。
“我不喜欢上学,我不喜欢上学。”我在在黄陂区解放红黄蓝幼儿园门口,见到刚刚放学的一个4岁的小姑娘,面对我的询问,她满脸愁容地连连摇头。小姑娘的父亲姜先生向我苦道:“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后,我们都监督她做一个多小时的作业,但是孩子就是不能安静地坐下来,不停地调皮捣蛋,隔几分钟就跑了,我有时训斥几句,有时还打一顿,她回来写几分钟,又跑去玩了。我现在提起她写作业就心烦!”姜先生说,他孩子本来天生活泼,爱唱爱跳,而现在每天上学都满脸愁云,性格似乎变得有点内向,和她的年龄不相符。和小姑娘同时从校门口出来的小朋友个个背着书包,我上前问小朋友喜欢做家庭作业吗?几乎所有小 朋友都摇摇头,有的干脆回答:“不喜欢。”可是接孩子的家长却抢答:“喜欢。”面对家长的说法,不明就里的孩子满脸困惑。
明知是因为过早地接受教育,让幼小的孩子对学校产生逆反心理,可是不上教功课的幼儿园,姜先生担心孩子的教育落在起跑线上:“我也看着孩子可怜,本来不想让她过早地学习,可是人家孩子都学,她不学怎么办?”有同样心思的家长很多。“我觉得这家幼儿园在教育方面还是不错的。”一位来幼儿园接孩子的女士说,“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我家小姑娘3岁半,每天幼儿园教认5个汉字,一个月算算就得认多少字啊!”她觉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家长比较放心。另一位来接孙子的老大爷还饶有兴致地给我讲,现在孙子在幼儿园大班已经开始学习珠算、英语,并且进行简单的阅读训练,他每天回家听孙子给他讲今天学了许多许多知识,心里特别高兴。
诚然,当自己的孩子在邻居羡慕的眼光中流利地背出古诗时,家长肯定会感觉很骄傲。这也不能怪家长,其实,每一个家长的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首先培养出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与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开心快乐地成长。我们也知道,在现有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家长做出接受小学化教育的选择实属无奈。但是,让孩子如此早地接受小学化教育是否真的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呢?却很少有人关心。
有一位认识的私立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对幼儿园来说,更加关注和重视的应是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结合多种现代因素以培育出更适合社会的多元化人才,给予幼儿更多地机会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但是,如今的幼儿园大多数都脱离了最初的办园宗旨,违背了办园原则。为了迎合家长对教育的超前需求,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为了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多数幼儿园偏离了办园初衷,过早的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去,而不去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热爱程度、年龄特征等因素。忽视了幼儿在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一标志性原则,而遵循”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的上课模式,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手段,严重的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 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三、消除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对策及要点
那么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要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逐渐改变到彻底杜绝这种现状,这就要从幼儿园小学化产生原因入手,需要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的努力。
(一)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
目前,新闻媒体不断的在报道我国一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问题,并且相关部门还不断突击检查。但在我们农村,有些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长时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拔苗助长”的心理我们一时难以根除,但是,我园首先是统一我们老师和年轻家长的思想,做到稳步前进。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在意识上、教育理念上一定要有一个更新,一个定数。好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根据一些幼儿园的实践证明,部分年轻的家长在道理上还是能讲通的,但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耐心的宣传,他们也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但是,那些年老的隔代家长,还是要进行耐心的宣传,要利用各种活动 让老师和家长进一步认清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和危害,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与此同时,父母应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和社会、幼儿园达成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 小学化的状况得以改观。
我认为,要想在育儿观念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识,必须首先找准与家长合作的基点与分歧点。我们合作的基点是:我们与家长的教育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材,但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 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要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二)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并实施儿童发展计划。
幼儿园“小学化”也误导了社会教育风气,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拔苗助长”,要求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部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违背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标准的指导作用。《纲要》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指南》又对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咯年龄段作了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幼儿园应该把《纲要》和《指南》作为指导性教材,并定期集中学习与讨论。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传达和学习上级部门关于防止“小学化”倾向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都应发展幼儿的知 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根据这一内容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幼儿园的 教学计划,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
(三)社会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改革,加强宣传,使幼儿园教育健康化发展。
《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以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 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其中的质量意识显而易见,质量内涵清晰可辨,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明确到位的。
国家除了要建立健全关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机制,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每年对幼儿园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幼儿发展状况进行抽查。全面提高办园质量,严格办园标准,提高个体幼儿园的整体水平,防止因个别园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而导致的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要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中追求功利性、忽视幼儿自身发展要求的错误思想,逐渐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还要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园树立积极导向。减轻幼儿教育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压 力,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向幼儿教育渗透,使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美国:注重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东西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老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例行内容。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孩子们会学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老师会给孩子们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做手工。10 英国: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法国: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
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 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日本:室外体育运动是重要科目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
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必须清楚深刻的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专业的教育人员,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使广大家长及社会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应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自觉防范、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使幼 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孩子自由健康快 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辨析 [J].幼儿教育,2002.[3]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4]余晓红.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第二篇:浅析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农村幼儿园(含学前班,下同)小学化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显而易见:一是扼杀了幼儿天性。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极易使幼儿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二是严重干扰了小学正常教学秩序。幼儿接受的小学知识往往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到小学正常教学进度。三是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不规范现象,使部分幼儿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四是形成不良的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是“应试教育”错误理念的延伸,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保育活动中必须予以避免和纠正。
二、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保障在园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应当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园长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体现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规范办园行为。要提出明确、符合大纲要求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反对幼儿园小学化,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严格选择幼儿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和幼儿学习材料,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密度合理,无科学性错误。教学设计新颖,有创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游戏为主、趣味性要强。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声音清晰,普通话标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态亲切自然。教具学具设计合理,便于幼儿操作、示范、演示,讲解正确,操作规范,问题设计合理。努力达到幼儿活动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的教学效果。
2.幼儿园要遵循大多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教育保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在园作息时间。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那么在卫生健康、语言、社会品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凡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所涉及的领域,就应当有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坚持以游戏为主,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不随意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3.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幼儿园教育保育环境。首先,幼儿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保育理念,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创设区域活动空间,配备新奇的玩具、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引人入胜的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其次,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养成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培养。要主动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的环境。
具体地说,幼儿园要做到安全无危害。在新建或者改建农村幼儿园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园舍的安全问题,坚决不能使用危旧房,包括围墙、厕所。地面要平整。还要注意控制噪声危害,在房屋建筑中使用隔音好的材料。树木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幼儿园栽培的花草树木要漂亮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石蒜、紫茉莉、仙人掌、牵牛花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活动室、寝室要清洁卫生,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紫外线灯。卧具要干净,被褥要勤洗勤换,玩具教具也要经常清洗。碗筷、炊具保持干净,定期煮沸消毒。“四害”要勤除勤灭,坚持不懈。厕所要符合卫生要求,有墙有棚,粪便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垃圾要及时清理。电器、电线布置要合理,不得使用电热毯取暖,用完电器后要及时拔掉插销。天冷的时候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楼梯、过道畅通,严禁在楼梯、过道上堆放杂物。室内外玩具都必须安全耐用。幼儿玩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看护好。
在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方面,要特别加强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理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幼儿的很多心理问题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比如,部分幼儿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幼儿容易形成孤独、自卑的性格等等。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团结、和谐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形成幼儿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形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就是把幼儿当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无知的孩子。幼儿的身体是相对脆弱的,幼儿的心理同样是脆弱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轻易地批评幼儿,不能过分地批评幼儿。要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往,大胆发言,敢于批评不良行为。积极参加班队组织的各种活动。要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教给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不能搞小学化的东西。关注个体差异,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幼儿。比如,留守幼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弱智残疾孩子等。教师要经常跟外出务工的家长打电话,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4.创设名师工作室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学习、研讨、发展的平台。名师工作室可以为热爱幼儿音乐教育、乐于研究、期待专业成长的幼儿教师提供学习、研讨、发展的平台,在名师的带动下,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开展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教育科研活动,使工作室成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基地和幼教音乐教学研究的基地。着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由教育教学“小学化”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转变;由“教师唱独角戏”向“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5.做好幼儿园与小学部双向衔接研究。农村中小学多为幼儿园、小学或幼儿园、小学、中学学段一贯的综合型学校。抓好幼小衔接的实验研究,对有效开发儿童智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要成立“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组,研究“幼小衔接”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组织人员具体实施。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是为了让幼儿顺利过渡,愉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使他们在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理能力、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得到和谐、整体的发展。
6.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育本来就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获得知识,但是一些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上教育观念落后,经常要求幼儿园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甚至要求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进入小学随班就读,对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纠正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自觉抵制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总之,要通过科学教育保育,积极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在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 田彩霞)
第三篇:幼儿园“去小学化”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钱志亮 讲座讲稿[1] 幼儿园“去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n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小学化:听说读写
n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小学化:课堂教学为主,取代了幼儿的游戏
n幼儿园教室布置的小学化:课桌与小学一样摆放,桌椅占满活动室,没有活动区 n幼儿园评价方式的小学化:停留在写多少字、学多少加减法上。
n幼儿园生活方式的小学化:幼儿背书包上学,幼儿园开始布置家庭作业、进行多种考试竞赛
在小学工作时的困惑: n为什么好多孩子上学之前已经认识好多汉字、会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拼音和英语,但是领跑不到两个月就“泄气”? n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入学就厌学?
n为什么不少聪明的孩子老师上课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n为什么好多孩子的习惯越来越差? 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原因 n政府的“无为”:择校泛滥 n小学的“无耻”:转嫁压力
n幼儿园“无能”:不务正业 n家长的“无知”:揠苗助长 n社会的“无情”:急功近利 n孩子的“无奈”:童年消失
一、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n⒈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0-2岁 n⒉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2-7岁
n⒊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7-11岁
n⒋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11-16岁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特点
n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n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n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3-6岁儿童的前运算阶段思维特征
n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儿童深信自己想的也就是别人所想的,自认为自己的思想永远是对的;
n思维的中心片面化:儿童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该事物最突出的、最感兴趣的一面,忽视其全貌;
n思维转换性的无能:儿童忽视、而且也不能把握事物从始至终的整体的变化; n思维的不可逆性:儿童不能沿原来思想的相反思路回到原来思考的出发点
——傅统先译.(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51 认知阶段理论对“去小学化”的启示
n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的,还不能进行过多的抽象逻辑思维 n决定了幼儿园过于抽象逻辑化的教育内容如较复杂的算术、大量的写字练习都不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二、拉马克的进化论
n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Lamark, 1744-1829)n1809年发表了自己的进化化观点 n1809年达尔文出生 进化论
n认为千百万年来的生命进化为每一种生命的出生和成长都设计了不可或缺的程序,每一种绕过生命必须程序的行为都有可能是在损害生命,会阻断了进化的可能性,甚至使其惨遭淘汰
过早教育、过度教育
n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当生理成熟度未达到时,给予超常训练,希望能提前获得成熟阶段所具备的能力、技巧是违反生理学规律的
n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会阻滞、打击潜能的表达,有时造成潜能不表达或异常表达,所产生的伤害是进化链上的终止信号——被损伤的潜能是无法恢复的,不可能再进化到更高一级
人类正在为“逾道”科技付出惨重的代价 n“三月肥”喂大的猪 n吃过瘦肉精的牛羊 n含激素配料的肉鸡 n蛋鸡都注射黄体酮 n吃避孕药长大的鱼 n转基因食品后遗症 n儿童少年发育速率加快 n近30年初潮提前了π年 n剖腹产新生儿越来越多 n男子的不孕提高了14倍 n老年病开始困扰青少年 n厌学情绪流传到幼儿园
三、格赛尔的成熟理论
n格赛尔基于他的双生子实验研究提出,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成熟。
n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
n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的加速孩子的发展,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状态
n在儿童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
n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 董奇,边玉芳.儿童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成熟理论对“去小学化”的启示
n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格塞尔“双生子爬台阶”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过早教育、过度教育都是属于“揠苗助长”的摧残行为 n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
n不能超越幼儿已有的发展与成熟水平,强迫幼儿学习超越他们成熟水平的知识与技能。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n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面临八个心理危机即心理社会阶段
n每种危机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发展中的个体在生命的特定时间点所经历的生物成熟和社会需求决定的,每种危机必须顺利解决才能成功过渡到下一个危机 n在他的理论中3-6岁儿童所面临的危机也称心理冲突是:主动对内疚。
——麦克德维克等著,李棋等译.儿童发展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年幼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世界的工具 n游戏使得幼儿可以在少有批评和失败的情况下尝试新的技能
n游戏还会创造一个小的儿童社会组织,儿童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到共同目标
n一旦儿童有了自主感,并在离开父母的时候感到安全,他们就变得更加放松,更加投入地尝试新事物——主动 反之,n儿童在早期受到太多来自成人的威胁、批评或者惩罚的时候,产生过多的内疚感。n此时,学前儿童为掌握新技能而开展的丰富游戏以及大胆尝试都会遭到破坏——内疚 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对“小学化”的启示
n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脱离了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以及兴趣,一味地以成人严重的 “好处”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强迫幼儿学习枯燥无味的识字与算术 n幼儿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只是被迫地完成成人给予他的任务而已。
n如果此时成人再对幼儿所作内容表示不满意或者责备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内疚或者反叛——对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阻碍作用。
五、高尔顿的差异理论
n高尔顿是英国科学家、探险家和“差异心理学之父”。他出生于一个金融世家,1884年于剑桥大学毕业。他 爱好发明,多才多艺,学术兴趣超过同年代的许多学者,包括人了人类学、地理学、力学、气象学和心理、统计学等 差异的种类:
n群体差异:依据不同标准划定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n个体间差异:群体中每个个体之间生理、心理上的差异 n个体内差异:自身发展各方面的不均衡性 儿童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
n影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孕期、出生)、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 n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
差异理论对“去小学化”的启示 n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
n有的孩子早慧,适合提前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早慧 n统计学告诉我们,真正早慧的孩子约占2.28% n不要让多数孩子成为少数早慧的孩子陪伴牺牲品!
六、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nHoward Gardner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n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 n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n《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n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幽默
n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n教育的任务在于 n开发学生的潜能
n各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去小学化”的启示
n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只是语言智力与数理逻辑智力
n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会在一种智能中很有表现很突出,而在另外的智能中则表现平平
n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幼儿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智能,而不是拿着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两把尺子量死掉一大批的儿童。
——Gardner, H.(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York: Basic Books.七、斯米兰斯基的游戏理论
n莎拉 斯米兰斯基(Sara Smilansky)研究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其重点在于研究幼儿如何通过游戏来学习,以及游戏与幼儿未来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斯米兰斯基把游戏分为四种类型: n功能性游戏:探索了解 n建构性游戏:目标引领 n扮演性游戏:假扮角色 n规则性游戏:认知自控
n——[美]卡罗尔 格斯特维奇著,霍力岩等译.发展适宜性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游戏就是幼儿建构积累的过程
n在游戏中,既有想象、直觉、兴趣、意愿、爱好、情感、意志等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存在的理智判断和逻辑思考 n在游戏中,幼儿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n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 游戏理论 “去小学化”启示
n游戏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n而“小学化”了的幼儿园教育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机会,这不仅不能很好地以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来学习与探索新事物,而且对于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教之父福禄蓓尔的幼教内容
n游戏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组成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童年时代生活中最快乐的一种现象。
n恩物是一种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活动玩具。“恩物”主要有6种,基本形状是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整套恩物体现了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的法则,展现了自然事物的性质、特征,是幼儿理解周围客观世界和形成对万事万物的主观认识的媒介 n作业是为幼儿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例如,绘画、纸工、刺孔、用小木棒拼图、串联小珠等,在作业的方法上,要求从简到繁循序进行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四个方面: n运动训练:幼儿各种运动和体操 n感官训练:敏锐的感觉和观察能力 n实际生活训练:
n与幼儿自己有关的:自我服务的工作 n与环境有关的:管理家务的工作
n初步知识教育: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会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八、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
n社会化大生产解放了人,给每个人带来了闲暇,闲暇的学习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 n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n《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94 n 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n[ 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P.683 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
n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
n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n——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三条
n“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发展心理学层面的个体发展要让幼儿教育回归到纯真的本位 n价值取向由“知识学习”“智力开发”走向 “全面发展” n培育孩子真善美的价值观 n发展幼儿的生存能力 n建立幼儿的自信自尊 n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 n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n丰富个性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n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n激发好奇探索乐于学习的动机 片面发展之 重喂养 轻教养
n喂还是“瞎喂”“海吃胡塞”:不考虑进食方式、时间地点、种族特点、营养结构 n教养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品位 n教养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精神状态 n教养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社会阶层定位 片面发展之重认知轻运动
n很多幼儿智力量表都把运动能力作为评估个体智力的重要组成部份,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多能力都是从运动协调能力迁移过来的 n忘记了“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被认知的表面现象迷惑住,急功近利关注送幼儿园能学什么
n导致孩子
n入学后会在空间定向、身体意象等方面出现困难 n应用精细肌肉书写调控不灵敏、仿画图形时困难 n调节眼球周围六条肌肉不灵活而导致阅读障碍 n动作笨拙,常有不随意动作
n缺乏肌肉记忆能力和肌肉位置感等
片面发展之重能力轻习惯
n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培养孩子“能力”
n以为听说读写就是能力,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呢
n在学业上比别人“抢跑”,除非孩子有非常强的自制能力,否则上学后一定是老师“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n好习惯是一个孩子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个孩子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务 n任何生活习惯都是要向学习习惯迁移的!片面发展之重规范轻道德
n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只要没有人监督,道德底线就被随意突破 n什么道理都懂,就是管不住自己——道德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转化不了行为 n根本在于幼儿时期家长骄纵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迁移 片面发展之重结果轻过程
n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忽视了对孩子体验过程的引导,导致孩子打小厌学
n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生命在于过程 片面发展之重成材轻成人
n一个孩子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如果学会了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好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那么即便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将来他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充实与幸福,甚至大有作为 n
n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 n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
n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片面发展之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 n经典的¡°猕猴实验¡±
n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n20元的故事
片面发展之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
n智商是一个人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的总和 n情商是一个人的与人交往能力
n现实:高智商的人给高情商的人打工 片面发展之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
n智慧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n一个孩子与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和游戏的多少对其智慧影响特别大 n智慧源自于智力,高于智力 n大智慧一定高智商,但高智商未必有智慧 n常见高智商人办蠢事——没智慧!片面发展之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 n高分低能
n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 n有欲望无节制、有目标无理想 n有个性无合作、有心动无行动 n唯权利弃义务、认契约丢道义 n重效率轻公平、有灵活无原则 幼儿园片面发展的孩子在小学里 n视知觉发展不力¡ª不明:书写糟糕、阅读不良、丢三落
四、不修边幅、马马虎虎、一听就会、一考就错
n听知觉发展不力¡ª不聪:不会听讲、记忆缓慢、运算出错、思维发散不好、不善言表、大智若愚
n运动协调发展不力¡ª不灵:书写障碍、共济失调、毛手毛脚或笨手笨脚、经常闯祸、碰杯打碗、体育不好
n情绪情感发展不力¡ª不通:触觉过敏、芒刺在背、六神不安、脾气糟糕、性情古怪、或矛盾儿或边缘儿,干部和三好生没人选他 有必要重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
n健康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
n语言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n社会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能遵守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n科学目标:对周围的食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表达、交流探索的结果。能从游戏中感到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资源。
n艺术目标: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艺术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现实对幼儿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
n“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 爱弥尔》
n受竞争日益激烈化、低龄化的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期待越来越高,急于求成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得家长恨不得孩子幼儿园就能把大学的内容都学完——忘了他们还是个孩子 —— 钱志亮:《 学前早知道 》
家长的虚荣心被市场炒作得急剧膨胀 n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 n望子成龙不是梦、别输在起跑线上 n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n你可以不是天才,但是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亲
n孩子可以一天包学游泳、三天学会拼音、五个月识字,两岁应该识两千字,三岁应该识三千字,可以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
n胎教大学、神奇闪卡、天才宝贝、早期MBA、零岁方案、全程超越、早期分享阅读、幼儿快速珠心算……都粉墨登场
今天的家长为什么容易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被“忽悠” n成长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 n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
n看到了社会贫富差距的过程:知识 n尝到甜头的希望下一代获得更多 n没得到好处的看到了别人有很羡慕 80后家长的特点
n有良好的教育、学历高:好沟通、讲科学 n大多自身就是“独一代”:自我中心难免 n责任心、耐心相对欠缺:“甩手爹娘” n工作、生活压力相对大:疲于奔命
n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爱学习家长不用担心孩子读大学的问题!
n30年前,中国大学生占同龄人口不到0.2%,现在到了32% n30年前,中国高考升学率不到5%,现在到了75% n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再过5年、10年、15年,那时上大学还难吗? nWTO世界教育资源的开放——出国读大学 n读大学已经不是独木桥!升学绝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压力 n传统思路:考中国的大学
n解放思想:加入WTO后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
n 小学阶段可以通过移民的方法让孩子直接到国外接受教育
n 初中阶段瞄准报考国外高中或国内高中国际部
n 高一:转学国外读高中、国际交换生;早规划语言背景等为申请常春藤大学做准备
n 高二:申请世界前100 大学录取绿色通道
n 高三:留学双录取(语言和专业申请)、留学高考双保险
家长不要以为早教就是开发智力
n不惜钱财为孩子购买电动玩具、昂贵绘本、IPad等,还教孩子背诗、识字、数数等 n其实:智力只是成才条件之一
n品德、性格等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关键作用 n 品德决定着成才的方向
n 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毅力等是重要保证
n 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
幼儿园别以为早教就是教知识 n教绘本——亲子阅读 n教拼音——提前阅读 n教认字——分享阅读 n教英语——国际接“鬼” n教算术——20以内加减法 要让幼儿教育回归到纯真的本位 n价值取向由“知识学习”“智力开发”走向 “全面发展” n培育孩子真善美的价值观 n发展幼儿的生存能力 n建立幼儿的自信自尊 n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 n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n丰富个性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n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n激发好奇探索乐于学习的动机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n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 n——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n“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n——《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21条 生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n蛹在变成蝴蝶以前,需要一个表面看来静止的、停息的、休眠的状态 n儿童表面的幼稚下面隐藏着极富意义的很有价值的生活,那是他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 n儿童只是在表面无所事事中的好奇、探索、涂鸦、幻想、游戏、哼哼唱唱、蹦蹦跳跳中悄悄地构造一个未来的他自己、未来的那个成人,绝对不是无聊、浪费生命 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
n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n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并不仅仅止于逃避现实或从现实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解放与自由,而是进一步朝向自身的“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n游戏是“假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反主体性”的统一;是“我在”与“无我”的统一;游戏具有双重性格,是多样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
n——王小英 《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 《学前教育研究》 2006年第10期 孩子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n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
n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过程、赢在终点 我们的孩子正在变成没有童年的一代
n除了每天的户外活动以外,在很多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上很难找到长度为45分钟¡ª¡ª1小时的幼儿户内的自由游戏活动时间。n以集体上课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的¡°课程¡±替代¡°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n从小开始的各种知识技能训练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n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充塞着幼儿在幼儿园园里和放学后的生活。如今幼教课程花样百出:
n幼儿英语、幼儿科技、幼儿书法、幼儿拼音、幼儿舞蹈、幼儿识字、国学启蒙、情商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挫折教育、礼仪教育、蒙氏算术、数学启蒙、思维训练、珠心算、n 纸工创意、泥工创意、多彩创意、创造力培养、奥尔夫音乐、感统训练、少儿武术 幼教乱象
n一些投资多、规模大的幼儿园在商业运作特色——实验、双语、艺术、特色 ——增加幼儿学习负担
n规模小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的幼儿园低价抢生源——提前下放小学教材——摧残幼儿 n“快速成才”“双语教育”“早期识字阅读”“珠心算” 充斥幼教市场
n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负化教育倾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前教育中愈演愈烈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n在孩子的教育上,常常是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期望大相径庭,父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往往是徒劳无益,甚至伤害了孩子
n过度教育——得不偿失
n表面上似乎是丰富了给孩子的心理刺激,实际上却造成刺激剥夺的后果
n过早或过度教育剥夺了婴幼儿以健康心理走向成熟的机会,也妨碍了父母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到孩子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去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
n感觉的发展、运动的协调、语言的表达、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等等
n算题、认字、背诗、拼音、外语是上小学后还要学的
n现在很多幼儿园不知道该教什么,于是把小学的内容拿来教,以为“抢跑”就能赢!n该发展的没发展,学了一大堆将来还学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厌学 为什么3岁再去幼儿园?
n语言沟通能力基本到位:说得清
n对亲人的依恋基本固定:情感不会太伤害 n“去自我”意识开始形成:集体生活教育 n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基本自理
n神经髓鞘化完成70-80%:感觉运动基本统合 n……
为什么6岁才上学?
n思维发展开始由具体思维转向形象思维 n书写汉字所需的44条精细肌肉基本到位 n辨析形近字所需的视觉辨别能力基本具备 n认知发展客观要求书写与阅读实现自我学习n国家义务教育法律的规定 n……
幼儿教育应该:立足长远兼顾近期
n长期目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n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急功近利的典型:幼儿教育“小学化”
n鼠目寸光送孩子上学前班,把小学课程先学一遍,这样上小学后就“赢在起跑线”——殊不知领跑不会超过一学期,由于关键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此后大批沦为“仲永之流” n 为应付小学入学考试,大班课程小学化
n 更有甚者改户口提前上学、八月底剖腹产……
n幼儿园小学化是穿着世界上最华丽的外衣来摧残儿童 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n给孩子以自由 n把孩子当人看 n生活自治自理 n让孩子面对冲突
n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n给孩子幸福、欢乐和愉快 n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契约关系 n允许孩子发泄、争执、打架 n学习宽容、自制以及自我肯定
国家的政策:——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n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认字、书写、拼音、算术、外语等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n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n伦理角度: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孩子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亵渎童年
n生理角度:过早过度教育与使用童工的性质其实是相同的——摧残,神经系统会产生自我保护性抑制
n认知角度:严重破坏原本的认知过程,束缚孩子的独立个性、想像力和创造力
n人格角度: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挫败感,甚至丧失自信心,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n兴趣角度:泯灭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产生退缩、厌学畏惧情绪,会扼杀学习积极性 n习惯角度:被强制灌输导致“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老师“一讲就会一考就错”——浮躁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
n园长郑润华“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n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想“救孩子”恐怕还得先“救大人”
n今天孩子被寄予无限期望,父母未实现的梦想,就千方百计放在孩子身上实现,大人们做不到的事情,却偏要孩子们做到。
n于是,学前教育——人生的所谓“起跑线”,便被赋予“万能”的色彩:父母五音不全,却希望音乐班能把孩子变成“贝多芬”;父母数学不及格,却希望奥数班能把孩子变成“陈景润”;父母上学时作文写不好,却希望语言班能把孩子变成“茅盾、巴金”…… 童话大王郑渊洁
n“孩子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青年的事,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学前班是培养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 苏霍姆林斯基说:
n“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压力损害儿童大脑发展 n长期的压力导致对神经细胞造成伤害的激素过量释放,这种激素会像酸液一样流遍整个大脑,阻碍突触联系的生长,导致脑部皮层(负责情绪、依恋的区域)和边缘系统区域受损 n会给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留下除不掉的印迹,形成消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并持续终身(例如,自闭症、抑郁症、攻击性、冲动性、行为不良、活动过度、吸毒、酗酒)。n长期的压力改变大脑细胞结构
孩子的入学准备不是靠抢跑,而是练好基本功!
n非专业人员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认字、算术、外语、拼音——这些上学后老师还要再教,提前学习无异于浪费生命的宝贵时光,是对孩子童年生活的亵渎!n专业人员看到的是孩子的能力本质:入学能力准备好了没有? n 例:语言能力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
nChildren’s Maturity for Schooling
n对个体入学身心准备状态的一种描述,是指个体进入小学时的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要求 n 包括: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 n专注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迁移
n入学成熟水平更多指向儿童自身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准备,而不是单纯地指向学业准备。孩子达到了“入学成熟水平”
n在行为自控/学习掌握知识、语言表达、理解教师暗示(语言、眼神及动作)等方面会十分迅速
n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会多些
n教师的积极评价会影响着同学对孩子的评价 n同时就决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n从而孩子的自我定位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n进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
如果孩子未达到“入学成熟水平”
n尽管孩子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影响孩子的发展 n导致
n“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
n迟缓、多动、违扭等行为问题 n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
n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您的意见或建议我愿意听!
n电子信箱: 2258865038@qq.com n联系电话:(010)58807927-801 n周二 & 周三 8:00-12:00 Am n
n 办公地址:北京师大英东教育楼 418 n 讲稿下载:
nblog.china.com.cn/qianzhiliang/blog
第四篇: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科学启蒙,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绽放智慧
——浅谈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问题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的及其不利。因此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被国家教育部门强烈要求防止与纠正的错误的教育倾向。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应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教育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精心设计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措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字】:
幼儿教育
去“小学化”
创设教育活动
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以拼音、写字、数学计算为主的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大多数幼儿园都采取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幼儿教育应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就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也是一种很糟糕的重复性的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成长的及其不利。因此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被国家教育部门强烈要求防止与纠正的错误的教育倾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既做过幼儿园老师,又做过小学老师,我的孩子也刚刚从幼儿园的大门跨进小学,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我深有感触。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身边很多的幼儿园已经停止了识字﹑拼音﹑算数等教学。幼儿教育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幼儿的教育呢?这是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的一些观点。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上,一名记者采访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很多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获奖感言”,直到今日仍给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带来众多的感悟和启迪。
幼儿园教育并不是为小学教育服务的,它应该是着眼于幼儿一生的教育,从道德品质的熏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智力潜能的开发,幼儿教育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描绘出绚烂的底色。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国家对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越来越重视,《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的《指南》明确指出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就要求幼儿要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实施者,必须对幼儿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应在《指南》指导下,创造性的设计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以行为本”,因地制宜地开发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感知世界,健康成长
“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再次品味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生活教育理念,我认为,幼儿教育要“以行为本”,走生活化教育发展之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应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开发教育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精心设计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措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养成受益终生的品质和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开发潜能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师生共同动手、共同搜集,尽量使用一些废旧物品,或者是现成的廉价材料。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生事物,对同一种物品的专注时间很短,可以说他们时刻在搜寻不同的东西,在孩子眼里,永远都是没玩过的东西最有吸引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一个瓶盖。因为孩子玩的东西需要频繁的更新换代,而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充当孩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活动兴趣,例如:泥、沙、植物秸杆、蛋壳、火柴盒、纸箱、塑料瓶、玉米皮、各种粮食、线、纸等等。我们应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
例如自然角,它是为幼儿提供认识自然界的窗口,通过组织自然角的活动,能够增长幼儿的知识,而且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对自然角的管理,能使幼儿学到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在自然角里,不但可以种植了各种不同的花草,还可以养小鱼、小螃蟹、小螺丝等小东西,并可以相应开发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可以让小朋友收集各种种子,让幼儿熟悉种子,如: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黄豆是圆圆的,有许多营养等。还各自写上名字、收集人的姓名及简单的种子介绍。孩子们通过自然角不但了解了自家的种子,还向同伴了解他们的种子。《种子的秘密》当他们了解了各种种子,就可以设计“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让孩子们收集各种食物来寻找它们的种子。在寻找、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知道种子藏在瓜瓤里,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兴趣很浓,在投入的玩乐中,幼儿了解了自然,学会了探索,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的更聪明。可以让孩子用手头的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可以有小布片片,制做如“沙包”、“香袋”、“缝鞋垫”、“做鞋子”、“小衣服之类”。在活动中孩子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强身健体,完善感觉系统
结合环境,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这对完善幼儿的感觉系统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摆脱课堂和课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春天来了,领着孩子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树都绿了,桃花开了„„这样的发现会使孩子们欣喜万分。带幼儿到现场学习,在孩子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内容丰富的教育,崇尚自然,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语言。其次就地取材,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器具。如,“赶球”、“贴膏药”、“石头剪子布”、“跳房子” 等这类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利用竹子做成高跷,用梯子搭成小路,用稻草当成小山,以及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堆积,在玩耍中,既增强了幼儿体质,又完善了孩子的感觉系统,大大降低了入学儿童患感统失调的几率。为小学教育做好了准备。
3、循序渐进,开展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幼儿拥有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习惯,可以先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做的好的孩子当小老师上台表演,等全班同学都学会了,就分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记录每一个孩子的可圈可点之处,在比赛总结时,予以表扬,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这项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当然,幼儿需要培养的好习惯有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依据《指南》,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教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进步,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激励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乐此不疲。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好习惯悄悄地养成了。
4、科学启蒙,在玩乐中渗透学科知识,开发智能,做好幼小衔接。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其过于侧重学科知识的灌输,以及教学方式小学化,才会导致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后,并不代表不学习学科知识,而应当把学科教育知识的所占的比重合理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启蒙幼儿,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让智能得到有效地开发。
以数学为例,《指南》中数学学习的目标中有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作为教育者,就应依据目标,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会知识,发展潜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家里带5个自己喜欢的同一种物品,让幼儿到幼儿园里开“物品博览会”,让幼儿先从5个物品中拿出一个,并让幼儿告诉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依次拿出,然后再小组内互相展览,最后可以物品互换,上台介绍自己用几个什么,换了谁的几个什么,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因为好玩,所以玩得很有兴致,在不知不觉中,会数数了,会用语言描述数字,并懂得了数字守恒这一重要的数学原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在科学的教育启蒙下,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幼儿教育才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用好玩的活动来学习学科知识,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真正意义上把幼小衔接落到了实处。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着眼儿童未来的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指南》为教学依据,依据每一部分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发教育主题活动,科学启蒙,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绽放智慧,还给幼儿一个有阳光、有乐趣、生活多姿的童年生活。
第五篇: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1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现状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
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英语单词、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
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经验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原因
(一)竞争意识错位。
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
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
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
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
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渠道,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
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和繁荣幼儿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要特别关注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倾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支持。要积极、大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配齐配全合格的师资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让适龄儿童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的环境里茁壮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作为的主导,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关照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2摘要: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正日益危害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师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成长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环境之一,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像是一颗隐形毒瘤存在于幼儿教育中,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刻不容缓。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具体体现在:
一是行为规范要求上,如上课要注意听讲,坐姿端正,精神集中,不许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话要听从,不许插嘴,不经报告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教师摆设陈列基本仿照小学模式,定期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总之就是按照小学生规范来要求幼儿,使得幼儿少玩少动、老气横秋、缺失幼儿应有的天真活泼。
二是学习的内容上,幼儿的世界是全新的、无规则的,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不需要额外的为幼儿添加不适应的内容,然而“小学化”的标准却是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分科教学,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规规矩矩的听课、写作业忽视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谓之甚的是开设幼儿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这种做法违反了《纲要》的规定。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由来的原因
一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问题。由于现在的幼儿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不顾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增加幼儿的学习量,在幼儿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取社会的认可、增强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2、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幼教是幼儿在幼儿园直接、间接都必须接触到的,幼教的素质则关乎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成败。今年来,“虐待儿童”、幼教说弹唱跳画能力较低、幼儿园安全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幼教的素质提高已是刻不容缓。
首先,幼儿教师的编制体制不完善,现在的幼儿园大多属于个体私立办园、集体办承包给个人的形式。这种体制的幼儿园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在幼儿教师的选任中会出现家庭包干、任人唯亲的状况,中国是个礼尚往来的国家,“凡事大不过一个情字”更是会导致幼教师资水平降低。而对于幼教的聘用、调配、管理、工资待遇、退养等问题都无法很好解决,幼教的素质能力提高岂非妄谈?
其次,幼儿教师素质偏低。据了解,我市的大部分乡镇集体、私人办的幼儿园教师为小学教师或者经过简单的幼教培训而速成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担任幼儿教师虽然在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看顾孩子的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小学教师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区分小学生和幼儿之间的区别。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近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上个世纪,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大部分的学校一个教室可以兼容一个高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即现在的幼儿班),完全不同年龄状况的孩子竟融于一室,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难免会多了一点老气横秋少了一点活泼开朗。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的今天,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也被提上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却仍是只有小部分转变为幼儿教师的小学教师得到一定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在从业幼教都只是凭借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就进入幼教大军,所以一部分的教师说、唱、弹、跳、画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另外一部分的经过简单学习的新生的幼教队伍,年轻的一代说唱弹跳等方面的能力较好,可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幼儿的能力不足。
再次,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幼教队伍组成单一化。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虐待儿童”事件、幼儿教师上班期间一心两用、高材生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愿从事幼教事业。近年来,教师队伍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学校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园,男性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孩失去应有的“野性”、男孩倾向“女性化”。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注意男女比例,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应重视男女比例。我曾经查阅新家坡的幼儿教育资料,尊师重教、广纳教育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相应取得的成绩也就较好。
幼儿教师素质问题的由来是复杂的,是众多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
3、家长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千年来每个父母的期望,这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这些过早的期望却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从某种程度而言,家长就是幼儿教师的大Boss,所以幼儿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也渐渐陷入了一个误区,片面的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孩子进行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于是,各幼儿园就争相开展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奥数班等特长教学,并且家长还会以此为评价幼儿园师资的根据。就这样相互影响,“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当然,还有一种来自家长的问题就是,家长之间以孩子为媒介的攀比。在现在的一些家庭、友人、商业等聚会上,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听见张三在夸自己的孩子聪明、李四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有时你也会看见一些家长、孩子羞赧的低下头。有调查证明,大部分的人成为父母以后,相互之间的话题就是“宝宝今天长高了没”、“宝宝会独自拼图了”“宝宝聪不聪明”之类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来是一件充满温馨和爱的事,可是当这种关注被放大了之后,却是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限制。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恰好反应了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同样,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要尊重儿童天性发展。他认为幼儿的智力处于感性阶段,还没有理智,还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对于幼儿不应当急于向儿童灌输知识。他认为儿童好动、好奇,不仅通过感觉,而且通过接触实物或事物的活动,通过做、思考与探索来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能更有效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情操。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会将儿童本身所具备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龟缩为单一的、无活力的狭小空间。
幼儿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威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是两个至关重要又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忽略了对幼儿的保育,幼儿每天在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几个小时,容易导致幼儿的疲劳,这就会严重阻碍幼儿骨骼、视力等机能的发育,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上的潜在危机。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受到束缚,3~6岁的儿童思维个性属于未定型的、最为活跃、全新的状态,如果此时对其加以遏制,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养成而培养出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幼儿园时幼儿社会学初步形成的时期,“小学化”使幼儿局限于小小的教室,严格的规定则又使幼儿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交往,这样会导致幼儿逐渐走向孤僻、自闭的状态。儿童智力的发展将会被制约,幼儿时期思维主要靠表象来进行,于是就需要幼儿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实物,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然而,“小学化”制度下,幼儿局限在无趣味的算术和拼写中,逐渐的儿童对外界新奇事物的好奇就会被消磨掉,对事物的接触期望也就可能越来越低,幼儿的思维会逐步走向僵化,儿童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四、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想法
1、强化幼儿园的管理,加大监督和评估的力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化,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考察、培训。通过政策鼓励部分男性进入幼教大军、充溢幼教队伍、引进专业幼教师资。
2、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相当的认可度。士为知己者死,幼教是社会的一部分,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心理压力会相对减少、会对这个职业报以更大的热情。并且由于社会给予了幼儿教师认可度,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使命公开化,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增强其责任心。
3、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向导,大多数孩子都想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都想博得爸爸妈妈的夸奖,只有家长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来自外界的压力才会减小,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为孩子留下一个创建童年美好回忆的机会。
4、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设计相应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按照《纲要》的规定,幼儿园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例如,设定实物观察课程,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设定踏青活动课,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接近大自然的美妙,而不是沉迷在网络小游戏和电视中;多举办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活动,活动需率性而为,而且无输赢之分。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教育有关部门、家长和幼师的关注。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3幼儿教育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往前看,幼儿教育与婴儿教育衔接,往后看,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的后半段或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幼儿需要接受的教育不包括各种应试教育考查的内容,比如:汉字、拼音、英语和心算等课程,更有甚者将小学教材发放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作其上课内容,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一辈子都在和人比,那才是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手段会过早地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在之后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打不下良好的心理建设。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1、扭曲的幼教理念,固化的办园观念。
扭曲的幼教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有的老师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培养;重成绩,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在老师自身的影响下,家长们也开始急功近利,放学回家检查作业,热衷于教孩子唐诗三百首、数学心算和手算等等应试教育的考查内容。除了扭曲的幼教理念,还有幼儿园方面固化的办园理念。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少的幼儿园关心儿童的内在心理感受,反而以家长评价和社会风气评价来决定幼儿园的体系架构、办学形式和幼儿管理理念等基本管理方式,忽视了儿童的成长轨迹。有的幼儿园还以儿童掌握数学运算的速度、难度为儿童是否聪明的判断标准,这是教育水平的倒退与不成熟。
2、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
为了应付高考,很多家长准备从娃娃抓起,抱着“打好基础,提前准备”的理念,无形中掠夺了孩子本该轻松愉快的童年。随着家长和教师理念的转变,应试教育准备时间的`前移和高考压力的下移,各个商家也看准商机,积极迎合大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开办了一系列所谓的“幼升小”辅导班,内容涵盖五花八门:加减乘除,长单词,展示科学的化学实验等等,多种多样离奇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教材难度随着时间推移逐届递增,无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范围,无法融入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去。
3、教育方式简单、教学体系混乱。
教育方式简单主要体现在幼儿数目过多的情况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幼儿数目在教育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随着国家开放二孩政策,这样的状况会在各地频繁出现。在幼儿园规模庞大的地区,儿童多,教师少,即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资质,有满腔的教学热情,也无法顾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生活式的、游戏式的教学无法展开,也就只好作罢。在教学体系上,有的教师不具有专业资质,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通常会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而采用较为小学化的教育手段——班级授课、满堂讲解。在有些地区甚至同时进行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复式教育,大大地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教育为什么会小学化
1、非理性竞争意识持续蔓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各行各业都不断向前发展推进,同时各个行业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建筑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等,教育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园所体制的改革,公立幼儿园受到冲击,大量民办幼儿园如繁星般涌现,大大加剧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自身幼儿园的竞争水平,扩大自身知名度,幼儿园不断扩招彰显实力,而且不断提高幼儿教育难度以期能够吸引拔苗助长的家长的眼球,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幼儿园行业的非理性竞争。除了幼儿园方面的作用,家长也在幼儿园的非理性竞争中添了一把火,正是他们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心态才使不良竞争趁虚而入,破坏了孩子们健康的成长环境。
2、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的素质也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小学教师转变过来,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幼儿沟通技巧,缺少必要的幼儿管理经验,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这批教师还是沿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容易忽略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娱乐性特征,易用对待小学生的一套来对付幼儿,这是不科学的,也过于简单粗暴,不关注儿童内在态度。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当前的幼儿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多数家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滋生了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的错误思想,这样不知不觉地就会用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期望他们在幼儿阶段就学习小学知识,加入了小学阶段的内容。这样不当的做法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无趣,为了家长学习,为了父母学习等。其实孩子的童年应当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不应过早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4、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幼儿教育的资源分布不均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虽然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中国地域宽广,不能保证面面俱到,更不能保证下发资金用到实处。在一些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缺少充足的幼教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等都不能称之为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城市子女差异等等。
三、如何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
1、组织有效合理的教学。
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好的幼儿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及智力开发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蒙引导作用。所以,必须要总结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合理的去展现出儿童在成长中的特质。在组织教学方面需要尤其用心,需要合理有效的安排一天中需要存在的活动内容,劳逸结合,既要让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性,又不能过分要求遏制他们的积极性,要以辅助开启儿童的自然天性为主,让他们尽可能的自由发挥,这样就能更早的凸显出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天分,所以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有趣的、自主性强、团体配合性强的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团队意识。
以笔者真实的实践为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上午安排的活动课,会组织小朋友玩跳跳球和呼啦圈做晨间活动,接下来就是趣味性比较强的科学活动“豆豆变啦”和户外观察活动“小蝌蚪的生活”,下午则是收工活动和听音乐做游戏环节。幼儿阶段本身有着其独特的主要特征,所以,幼龄教育要结合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去作出相应的合理设计,力争科学有效,保证教育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起到自己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幼儿教育应该多元化,启蒙化以及趣味化。应该具有科学性和适当性。在幼儿到小学的这个衔接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幼儿教育独立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小学教育为进入小学打基础,更应该意识到是为了培养幼儿独立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多样化的活动去适应儿童的特点,培养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其对学习充满兴趣,为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优质的心理基础。
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国家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提高幼儿园质量,在幼儿的教育中,要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过于看重结果,应该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幼儿园样让孩子养成自助学习的优良习惯,不应该单纯盲目的开设一下生硬的小学课程,惊醒强制硬性的知识灌输。对于老师的遴选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教师从业资格证,要定期的对园内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其专业技巧科学合理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是很好,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里面很多都来自小学教育专业,有的甚至是通过个人关系走进来的非专业老师。
3、重视宣传引导,提倡科学幼教。
科学幼教,需要从家长和老师做起,热门需要保持积极的好心态,摒弃以前的狭隘观念和竞争意识,要注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丰富其成长途径,意识到儿童发展的长远发展。需要强调科学幼教在全社会的认知,注重实践为主,规范引导,减少在儿童培养中的竞争性比较。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推广符合儿童发张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让科学幼教的理念走进人们的内心。
4、深入开展落实幼教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需要长远执行发展的政策,需要不断持续的推进,不仅仅要淡村的将高等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拓展,而且应该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让成长成才的渠道更加的丰富,慢慢的去轻化各级考试的前移影响,从源头上解决为了考试升学去学习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格局,必须要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其基础地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合理的幼儿教育招生宣传,避免园区间的相互比拼而加大幼儿的学习压力,形式化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幼儿的素质教育。
5、提高幼儿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改变传统观念。
绝大多数家长都在意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学习了什么传统的有用知识,诸如,熟背九九乘法表,唐诗三百首,却没有在意孩子在学校这一天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望子成龙心切。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所以,社会和学校应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育儿知识培训,让他们尽快摒弃传统就思想的束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相应的进行孩子的辅助教育工作。
四、结语
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教育都应具有娱乐性质,目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有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家长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观念,重视孩子发展过程,淡化结果的影响;幼儿园需要理性面对不良竞争,培养具有专业幼儿教育资质的教师团队;国家应完善合理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估系统,弱化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