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法建设案件办理程序2009
违法建设案件办理程序
一、违法建设处罚立案准则
除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其它的违法建设行为应该立案依法查处。
二、违法建设的认定
违法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规划、土地部门批准,或不按批准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在规划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违法建筑:
1、未依法取得土地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2、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3、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造型以及其他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4、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5、其他违反城市规划进行的建设。
三、违法建筑的认定
1、识别规划总面图。规划总平面图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之一,与许可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表明一项建设工程总体布置情况的图纸,它是在建设基础基地的地形图上,把已有的、新建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绿化等按与地形图同样比例绘出来的平面图。主要包括平面形状、层数、面积和室内外地面标高,道路、绿化、排水和管线的布置情况。另外,还表明原有建筑、道路、绿化等和新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等。规划总平面图是新建房屋、构筑物、道路等定位、施工及平面布置的依据。
2、计算建筑面积。掌握计算建筑面积的方法,是正确判定规划违法行为性质,合理确定处罚尺度的必要条件。因为确认违法建筑、擅自扩大建筑面积等行为需要计算建筑面积,核定罚款额度也需搞清楚建筑面积。对一般违法工程的处罚,需要实地丈量后运用几何公式即可计算出超建面积,遇有复杂案件则需要遵照关规定进行过细计算,掌握计算面积的范围。
3、临街建筑是否符合道路控制红线、绿线、建筑红线等技术规定;
4、防火间距;
5、日照标准等
四、违法建设的办案程序
1、立案:
规划监察检查人员发现或者各种渠道反映来的违法建设案件,就应当从速查处,及时到现场制止,责令违法建设立即停工,并下达停工通知书、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注明违法建设具体位置、现状、在场人,笔录结尾处检查人员及当事人分别签名,如当事人拒不签字,将情况记入笔录,必要时要采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的强制措施,制止违法建设行为继续实施,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在发现违章建筑并下达停工通知书后,应对违法建设活动进行立案登记,将违法建设活动的项目名称、所在具体位置、建设规模、发现时间、停工通知书的送达时间、现场取得的视听材料等记录在案。
立案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附上相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停工通知书、违法事实初步材料等),调查报告中应写明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名称、建设项目地点、名称、栋数、层数、面积、工程进度、违法情节及影响城市规划程度,并注明案件来源,经过深入调查后根据违法事实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审核签署意见后由主管领导批准,2、调查取证:
违法案件经领导审批立案后,规划监察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查取证,现场勘验收集有关证据;调查时制作的笔录应使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执法文书,逐项填写,要求字体工整、清晰,并将与违法建设案件有关的内容如实完整地记录在笔录里。执法人员调查案件时不得少于2人。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调查取证内容:规划监察执法人员对违法案件的取证内容主要包括:①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②现场笔录,③现场勘验笔录及勘验结论,④对违法当事人的调查询问笔录,⑤违法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违法单位当事人应提供身份证明、法人证明或身份证明及单位法人授权委托书),⑥违法建设的放、验线报告单,⑦违法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规划平面图,⑧违法建筑的建设工程造价书、工程预算书、施工合同等,⑨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案件调查询问笔录: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应当制作笔录,应将与违法建设案件有关的内容如实完整地记录在案,笔录内容包括被询问人基本情况、违法建设情况、建设工程造价、违法事实以及有关法律依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补正。
勘验笔录:经立案的违法建设案件,现场勘验应有2名以上执法队员共同进行,现场勘验应制作勘验笔录,内容应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勘验情况和结论,应将违法建设的单位或个人总名称、详细地址、栋数、层数、高度、建筑面积(包括长宽高尺寸)、走向及建筑结构、工程进度以及违反法律的依据等记录清楚,如有建筑纠纷还应将与纠纷有关的情况记录在案,同时制作违法建设案件现状位置平面图。勘验笔录结尾处有勘验人、记录人、当事人、应邀参加人分别签名或盖章,执法人员要写明所持的行政执法证号。如当事人或成年家属拒绝签名时,应将情况记入笔录。
注:执法人员收集以上与案件有关的证明材料时,原则上应该提供原始凭证,但有些不容易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复制,但复印件应当表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有出具签名或盖章。
3、作出处罚决定:
在做好以上违法案件证据的整理收集,并确定违法建设活动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后,依法告知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填写处理审批表上报上级机关签署意见后,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利,申请听证权利(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以及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以前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提出听证,应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当事人意见。
注:较大数额罚款指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罚款一次达到或者超过3000元;
4、送达:
作出处罚决定后,执法人员应七日内把处罚决定书直接送受送达人,并必须有送达回执,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如拒绝接收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到现场见证,在送达回执注明留在受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其他情况,可按民事诉讼法送达程序送达。
5、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已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如不服处罚决定,可在收到之日起60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执法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结案、归档:
处罚决定书下达后,承办人应及时归档,将所需的材料根据档案目录要求按顺序填写,处罚决定执行完结后,承办人填写“结案审批表”一并上报存档。
市规划监察支队法制监察室2010年5月21日
第二篇: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受
理
1、范围:
①上级交办
②其他部门移送
③群众举报
2、登记:
对受理的案件,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3、处理:
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在七日内作出如下处理:①符合立案件的,立案查处;②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③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④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
二、立
案
1、立案条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行政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①有明确行为的人;②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③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④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
2、立案步骤
⑴审查。对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听取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及群众意见,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内容:①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可*;②案件的违法性质和情节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③是否应由本级、本部门管辖等。经过初步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查处。⑵立案: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填好以下有关内容:案由、违法单位(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主要违法事实及性质、受理人建议、受理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⑶上报: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调
查
1、指派承办人。对承办人有关要求:
⑴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⑵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⑶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2、询问有关人员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关系人询问。询问结束,制作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认笔录无误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
3、勘验检查
现场勘验,制作勘测笔录,由勘测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4、收集证据
证据包括:⑴物证;⑵书证;⑶视听材料;⑷证人证言;⑸当事人陈述;⑹调查笔录和现场勘测笔录;⑺鉴定结论;⑻其他
5、责令停止
承办人经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且正在进行的,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6、起草调查报告
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四、处
理
1、集体审议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集体审议,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2、处理
调查终结的案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⑴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对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⑵认定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⑶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⑷认定非法批地的,撤销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⑸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⑹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无权处理的,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附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⑺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五、告
知
1、在立案调查后,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复议和提出诉讼的权利,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2、听取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按照行政处罚告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规定的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
3、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六、听
证
1、承办人拟作出拆除、没收、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且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听证。
2、听证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处罚决定之前进行,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专门人员或机构的主持下,由直接参与案件调查取证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为一方当事人,被认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将受到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另一方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等共同参加,口头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护、质疑和要求,以进一步澄清事实、核实证据。
3、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日内提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听证的七日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
七、决
定
1、经过告知和听证之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⑴当事人确有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都应依法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⑵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⑶当事人有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行为;⑷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依法不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⑸认为依法应当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的,依法直接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结果应当抄送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⑹对于冲击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暴力威胁或围攻、殴打、侮辱执法人员,拒绝、阻碍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
2、对于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应该制作《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3、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被处罚人应当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案,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结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八、送
达
1、送达时间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
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2、送达方式
①直接送达
②留置送达
③委托送达
④邮寄送达
⑤公告送达
3、送达回证
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并签名盖章,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时,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负责送达人员、见证人签名盖章。
九、执
行
1、当事人自行履行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履行了的,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笔录》。
2、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结
案
承办人在违法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填写《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结案后,承办人应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件及照片等编目装订,立卷归档。
重大案件和上级交办的案件结案后,应当将下列文书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①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②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附人民法院判决书副本。
第三篇:土地违法案件办案程序
土地违法案件的办案程序
一、土地违法案件的受理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巡查发现、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对受理的违法案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符合条件的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举报人。
二、土地违法案件的立案
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填写《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立案。
三、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
土地违法案件经批准立案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指派承办人,承办人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二人,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调查取证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包括:
1、对当事人和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
2、进行现场勘验、检查;
3、进行证据收集,及对证据进行审查。
四、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的告知和听证
1、告知:行政机关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应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听证: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为违法案件的利害关系人提供机会,对特定问题进行论证、辩驳的程序。当事人如不放弃听证权利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召集承办人、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参加听证会,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护、质疑和要求。
五、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和送达
1、决定:经过告知和听证之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是否行政处罚的决定。当事人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做出处罚决定。
2、送达: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当事人不在场、不签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七日之内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采取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将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3、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一经做出,并依法送达被处罚人,则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工作即告结束。行政处罚决定即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和约束力,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如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不自觉履行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结案
承办人在违法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填写《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结案。结案后,承办人应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件及照片等编目装订,立卷归档。
呼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
第四篇:违法建设案件调查报告
违法建设案件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组织调查单位: “两违”整治办公室
规划建设监察队
调查人:
案由:
单位(法人)或当事人:
地址:
调查事实:年月,未经规划建设主管部
门批准,在未办理报建手续的情况下在城市规划。
处理意见:擅自搭建的未办理报
建手续,属于违法建筑物,而且不符合的要
求,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第40条规定,应给予限期拆除的处罚决定。
年月日
第五篇: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程序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程序
1、立案。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为有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并且需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决定作为国土违法案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性活动。
立案的条件:①有明确的行为人,即法人或自然人;②有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事实;③依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④属于自己管辖的。
立案的程序:①审查立案材料,包括信函、笔录或者检查报告等;②填写《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③主管领导批准;④批准立案后,通知违法当事人。
2、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是查明案情、收集证据而进行的程序性活动。
调查的准备工作:①及时指派办案人员,不得少于2人;②办案人员熟悉材料,审查案情,确认违法当事人,制定调查方案,经主管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包括违法当事人。
调查方法和要求:①向举报的单位或个人要求提供其他证明违法的有关材料,并要求他们做出说明;②对当事人和证人进行调查,并进行现场勘测;③委托其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调查。
3、审理。审理是对调查终结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进行审查和处理的程序。
审查内容:一是对案件调查情况进行审查、核对,即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手续是否完备、合法;二是对案件进行分析,确定性质,并提出处理意见。
4、告知。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5、听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处理,同样涉及听证程序。
需要听证的,应先发出听证告知书。当事人在收到告知书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听证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6、处理。处理是指在调查取证、经过审理的基础上,对案件的性质、危害程度作出正确判断,决定给予法律制裁的程序性活动。
处理的方式:①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②提请当事人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处理;③提请公安机关处理;④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处理的方法:①撤销立案;②行政处罚;③行政处分;④治安管理处罚;⑤刑事处罚。
7、送达。送达是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定方式,将案件处理文书送交当事人的行为。需要送达的文书包括:①《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②《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告知书》;③《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④《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⑤《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
8、执行。执行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实现其对当事人的行政处罚所从事的程序性活动。
执行方式。一种是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另一种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结案。结案是指案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将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材料综合整理、立卷归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