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分批次农转用征地申请表范本
上海市分批次农转用征地申请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 │报送│
│
报送单位│
│ │单位│
│
联系电话│
│ │(盖│
│
│
│ │章)│
│
│
│ ├──┼─────────────────────┼──────┼────────┤ │报送│
│
邮政编码│
│ │单位│
│
│
│ │通讯│
│
│
│ │地址│
│
│
│ ├──┼─────────────────────┼──────┼────────┤ │填报│
│
填报人│
│ │ 人 │
│
联系电话│
│ │姓 │
│
│
│ │ 名 │
│
│
│ ├──┼─┬─┬─┬─┬─┬───┬─┬─┬─┬─┼─┬─┬─┬┴┬─┬─┬─┬─┤ │填报│ │ │ │ │ │
│ │ │
│ │ │ │ │ │ │ │ │ │ │ 人 │ │ │ │ │ │
│ │ │ │ │ │ │ │ │ │ │ │ │ │身份│ │ │ │ │ │
│ │ │ │ │ │ │ │ │ │ │ │
│ │证号│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区(县)
年第 批次农用地转用征用
│ │事项│
│ ├──┼────────────┬───┬───────┬─────┬──────┤ │申请│
公顷 │农用地│
公顷│ 其中耕地│
公顷│ │用地│
│
│
│
│
│ │总面│
│
│
│
│
│ │ 积 │
│
│
│
│
│ ├──┴────────────┴───┴───────┴─────┴──────┤ │
提交资料清单(打钩表示)
│ ├──┬────────────────────────────┬───┬────┤ │序 │
提 交 资
料 名 称
│ 性 质│
数 量│ │ 号 │
│
│
│ ├──┼────────────────────────────┼───┼────┤ │[ ]│区县政府关于申请农用地转用征用的函
│复印件│
│ │ 1 │
│
│
│ ├──┼────────────────────────────┼───┼────┤ │[ ]│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的相关文件
│复印件│
│ │ 2 │
│
│
│ ├──┼────────────────────────────┼───┼────┤ │[ ]│规划部门项目批文或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规划征询复函
│复印件│
│ │ 3 │
│
│
│ ├──┼────────────────────────────┼───┼────┤ │[ ]│建设项目拟征占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复印件│
│ │ 4 │
│
│
│ ├──┼────────────────────────────┼───┼────┤ │[ ]│房屋土地权属调查报告书附勘测定界图(同时提供电子版格式)│原 件 │
│ │ 5 │
│
│
│ ├──┼────────────────────────────┼───┼────┤ │[ ]│地籍图
│原 件 │
│ │ 6 │
│
│
│ ├──┼────────────────────────────┼───┼────┤ │[ ]│“一书三方案”
│原 件 │
│ │ 7 │
│
│
│ ├──┼────────────────────────────┼───┼────┤ │[ ]│上海市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审核意见书
│原 件 │
│ │ 8 │
│
│
│ ├──┼────────────────────────────┼───┼────┤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批准文件
│复印件│
│ │ 9 │
│
│
│ ├──┼────────────────────────────┼───┼────┤ │[ ]│上海市新增耕地确认书或补充耕地申请书
│复印件│
│ │ 10 │
│
│
│ ├──┼────────────────────────────┴───┴────┤ │备 │
│ │ 注 │
│ └──┴─────────────────────────────────────┘
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名称请按规范的全称填写。填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应准确无误。
2、提交资料是复印件
的,加盖公章并备原件校验。如需提交规定以外的补充资料,请填写在相应空栏中。
3、本表填报的内容及所提交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否则要承担因虚假而引致的法律责任。
若为委托申请或代理申请,需附委托书或代理资格证书。
第二篇:农转用申请报告
关于非转农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熊*,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年8月1日。身份证号码为******。我父亲***,母亲***都是湖南省**县***镇**村委会**组居民,父母双方的户口性质都是农业户口。我从1984年出生到2003年,我的户籍都是在户主***(父亲)名下,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2003年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把户口从**县**村委会迁出,户口迁往学校,2007毕业时户口迁回,户口性质变更为非农户口。本人毕业至今一直与父母都生活在**县**村,未被任何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区属集体企业正式录取。本人未来想留在农村发展,现申请将本人户口性质转为农业户口,享受村民同等待遇,履行村民同等甚至更多的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望领导给予批准为盼。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熊* 2014年1月14日篇二:非转农申请书范本
非转农申请书 xxxxx派出所:
我是xxxxx,性别:xx,年龄xxx岁,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自2007年7月1日从xxxxxx学校毕业后,在xxxxxxxxxxxxxx居民171号落户,落户后一直处于无固定职业状态,为生活计,本人自愿申请转为农业户籍,即从xxxxxxxxxxxxxx居民171号迁至xxxxxxxxxxx队266号,村委会同意接收,请派出所审核同意迁出至本人原户籍地落户是荷。同时承诺,所提交的证件及相关材料均属实、合法、有效,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此致
敬礼
附申请材料:
1、户口复印件
2、身份证复印件
3、毕业证复印件。
申请人:xxxxx 2014年 4 月 2 日篇三:要求户口非转农申请报告
要求户口非转农申请报告
××市未就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办理户口“非转农”
申 请 报 告
××市公安局 派出所:
本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现
户口登记在,因
年考取 院校,户口从 迁往学校,迁出时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年,从该院校毕业,毕业后因未曾被×××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正式录用,现要求把户口迁往,并转为农业户口。
随迁人员:
申请人声明:我保证上述所填报资料准确无误,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申请人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篇四:2013版农转资金申请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公章)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单位所在地区:省(市)市县(市、区)推荐单位:(公章)填报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三年制
填写说明
一、本申请书适用范围
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各类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技型企业。
二、填写要求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为申请单位申请转化资金项目的重要文件。申请书一律实行网上填报,在线打印。纸质材料按要求签字盖章后,与其它材料一起报送各省、市科技厅(委、局)、部门科技司(局)。2.表中文字叙述要重点突出,词语简练。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3.单位名称需填写全称(并与银行开户的户名一致),开户银行的名称必须填写完整(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海淀支行紫竹院分理处),银行帐号必须填写完整(不能缩位、简化)。4.申请单位应认真填报每一项内容(项目立项后,合同书由申请书内容自动提取,不允许修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申报信息一旦在网上提交成功,其内容将无法修改。
三、填写说明 1.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2.组织机构代码: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标识代码。它是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所赋予的唯一法人标识代码。3.信用等级:指由本单位的开户银行核定的信用等级。4.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指1999年1月1日以后地市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独立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整建制转型为科技企业或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企业。5.科研院所办的企业:指地市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创办领办的企业。6.大专院校办的企业:指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并颁发学历证明的大专院校创办领办的企业。
7.涉农科技型企业:指具有农业技术开发与转化能力的企业。8.国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经由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农业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单位总收入:对于企业,是指企业全年的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售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对于事业单位,是指事业单位全年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收入、技术收入、试制产品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附属单位交款、其他收入、经营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10.科技开发总收入:对于企业,是指技术性收入和试制产品收入的总和;对于事业单位,是指技术收入、试制产品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普活动收入以及附属单位交款中科技开发收入的部分等收入的总和。11.项目起始时间:指项目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生成。12.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予以特别支持的重大项目一般不超过3年。13.投入人月数:指项目满月度工作量人员数。(例如:有5人参加该项目,其中2人工作量为10个月,3人工作量为15个月,则投入人月数为: 2×10+3×15=65)14.项目执行期内计划完成的指标:项目执行期指项目从项目起始到结束的时间段。项目执行期内计划完成的指标是指在项目执行期内该项目实际可实现的累计指标,而不是达到的生产能力。此指标是项目验收时的主要考核依据。其中,获专利数量、动植物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是指已经获得授权或审批的数量。15.产量单位:重量单位统一使用“公斤”,面积单位统一使用“亩”,其他统一使用本领域的规范单位。16.附件清单:对申请材料中提供的附件进行简要描述。推荐单位对主要附件进行扫描上传。
第三篇:农转用土地报批知识
1.2 建设项目用地程序
1.2.1 一般项目
1、用地前期工作(1)规划选址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2)用地预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或核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审申请,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3)环评审批
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4)项目审批(或核准、备案)
根据项目的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由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办理项目核准、备案)。
(5)企业法人登记注册
新设立企业的,向工商主管部门申请企业法人登记注册,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如属外商投资企业,之前还必须由外资主管部门审批合同、章程及核发企业批准证书。
(6)初步设计审批属项目审批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7)规划许可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规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8)林地审核
建设项目需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9)社保审查
建设项目需占用耕地的,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08]28号)和《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工作的通知》(闽劳社文[2008]274号)规定,做好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审查。
2、用地审批
涉及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的,必须按下列程序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审批手续;不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直接按法律规定办理供地手续。
(1)申请
由建设项目业主向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提出用地申请。(2)征地调查
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劳动保障、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拟用地的范围、面积、地类、权属、征地补偿安置、被征地单位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被征地涉及的农户、人口数、征地前后被征地农户人均耕地数量等有关情况调查。
(3)征地和社保意见告知
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保障意见、安置方式等;同时告知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4)确认征地调查结果
国土资源部门对拟征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的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及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5)组织征地听证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征地听证记录和纪要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6)组织报批材料
县、市国土资源部门拟定一书四方案(即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及供地方案),并组织征地报批的相关材料。
(7)报批用地
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批准权限,根据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的位置,分城市批次用地、村镇批次用地或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形式上报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
(8)缴纳有关税费
用地经批准后,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省国土厅收取的费用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两种),税费缴清后领取用地批文(省国土厅代批)或上报省政府、国务院。
3、批后实施征地
(1)征地公告(第一次公告)
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征地批复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照法定程序在项目所在地发布征地公告。
(2)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被征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3)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劳动、农业等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地上附着物等进一步核实,制定征地补偿、人员安置、社会保障及地上附着物拆迁等具体的方案。
(4)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第二次公告)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和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征询意见的期限为15日。确需修改的,应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5)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经修改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6)实施征地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征收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其中应该补偿给被征地农民的部分,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被征地农民名单和征地补偿费的分配方案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
4、供地、办理土地登记
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福建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现行供地政策办理项目供地审批手续。供地前还需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认和是否压覆矿产资源审查手续。
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新开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依法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1.2.2 经营性项目
以招拍挂出让的经营性用地,一般应由土地收储机构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办理收储用地规划条件、收储项目立项、林地审核等用地前期工作。
1.用地前期工作(1)确定规划条件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招拍挂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
第四篇:韶关市辖三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办法
【法规标题】韶关市辖三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08年第48号 【颁布时间】2008-7-10 【法规来源】http:// 韶关市辖三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
《韶关市辖三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5月20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郑振涛
二○○八年七月十日
韶关市辖三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管理,保证国家建设项目用地需要,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市辖三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项目用地,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用地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征地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和经济发展与稳定农业基础的关系。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第五条 建设用地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定额供地。
第六条
韶关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市主管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的职能部门,负责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工作的审核和报批。征地补偿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除市政府另行委托外,由被征地所在的区人民政府负责;征地工作中的土地调查、勘测定界等事务性、技术性工作,由市征地服务中心或其认定的具有资质的部门(单位)承担。
第七条 严格执行省下达我市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第二章 农用地转用和征地
第八条 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农业用地依法转为建设用地,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手续。征地是指合理补偿给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后,依法将农村集体所有权转为国有。
第九条 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一)征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用地的;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本集体农用地的;
(三)使用国有农用地的;
(四)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的其他土地。
第十条 农用地转用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项目用地单位因建设需要占用农用地的,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同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市国土资源局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并根据预审结果和土地利用计划核定用地指标,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未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立项审批和规划许可等手续。
(二)用地单位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办理立项审批和规划许可等手续后,持以下材料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用地的正式申请:
1、发展和改革部门立项批文;
2、市城市规划部门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其他需要提出的材料。
用地单位在提交以上材料的同时,将预计需要的征地补偿款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款专户,确保用地报批和征地补偿款能及时足额兑现,预计需要的征地补偿款由市国土资源局按规定核定。
(三)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拟定农用地转用、征用的方案,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核,再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征地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一条 市国土资源局受理项目用地单位的用地申请后,委托被征地单位所在区人民政府实施征地。
第十二条 除市政府另行委托征地实施单位外,市国土资源局与项目用地项目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签订《征地补偿委托协议》,将征地补偿工作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并同时将征地红线图、补偿安置标准等征地资料移交给该区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区人民政府受托实施征地补偿工作后,应当拟订、发布征地通告,并对征地范围内出现的抢栽、抢种和抢建等现象进行制止。同时,应当根据征地工作需要,协助被征地村委组织召开村委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户代表会议等会议,做通农民思想工作,确定外业清点、丈量、登记被征土地上青苗附着物工作的具体时间。
第十四条 在征地通告规定的期限内,由韶关市征地服务中心或其认定的具有资质的部门(单位)会同区人民政府、被征地村委、青苗附着物权益人共同核定被征土地的权属,现场清点、丈量、登记被征土地上的青苗附着物。对拒不到场配合登记的权益人,由市征地服务中心会同区人民政府、村征地工作人员共同核定、登记,视同该权益人到场。
第十五条 外业清点、丈量、登记被征土地上青苗附着物过程中,征地工作人员与权益人就青苗附着物的种类、规格、价格、数量等发生争议的,由区政府及时按规定负责协调、处理,确保按时完成外业调查工作。
第十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区政府根据有关征地补偿规定和现场登记的征地补偿统计数据,拟订征地协议书和制订青苗附着物补偿清单等征地补偿方案,并予以告示,广泛听取被征地村委、村民对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
第十七条 市国土资源局和区人民政府根据被征地村委、村民的合理意见,共同补充完善征地协议书和青苗附着物补偿清单。区政府督促被征地村委和青苗附着物权益人分别签订征地协议书和审核同意青苗附着物补偿清单。
第十八条 根据征地协议书约定,征地补偿款支付给被征地村委和村民后,区政府按征地协议书约定的时间将被征土地交给用地单位使用。
第十九条 被征土地存在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青苗附着物归属等发生争议的,由区人民政府及时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将土地补偿款保全,并同时依法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和青苗附着物归属进行处理。
当事人对区政府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认可的,向人民法院起诉。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青苗附着物归属等争议不影响被征土地的交付使用,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处理结果及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款。
第二十条 因征地引发的农民上访,由区人民政府及时调查处理,并组织答复上访的有关材料、图件。
第四章 征地补偿和安置
第二十一条 征地补偿款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附着物补偿费。
第二十二条 韶关市征地服务中心负责将征地补偿款支付给征地所在区人民政府。青苗附着物补偿款等属农民个人的所有部分,实行实名支付制度,由征地所在区人民政府根据将青苗附着物的补偿款以存折方式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征地所在区人民政府转账支付给被征地村委。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分配,在区政府的指导和协助下,由被征地村委根据法律法规和本村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方案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村委依法出租责任地以外的土地被征用,其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村委和承租人双方已签订合法有效合同的,双方应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分配;双方没有签订合同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属被征地村委集体所有,承租人投入种植、建设的青苗附着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补偿费,属承租人所有。承租人应得的补偿费由征地所在区人民政府以存折的方式直接支付给承租人。
第二十四条 安置被征地农民的途径有,货币安置、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就业安置、留用地安置、征地补偿费折资入股等方式。
(一)货币安置是指根据被征地村委制订的征地安置补助费分配方案,被征地村民领取安置补助费。
(二)用于失地无业农民就业的培训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结算以及基地促进就业的资金,从土地出让的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划出资金予以安排。有关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订。
(三)失地农民基本养老险,有关的适用对象、基本养老保险的征集、享受养老保险的条件、养老保险待遇、老年生活津贴、政府补贴等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订。
(四)失地农民的就业、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积极支持和引导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有关失地农民就业方面的管理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订。
(五)留用地安置,是指政府充分照顾和平衡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双方的利益,根据城市规划,按国家规定,给予被征地村委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用地,用于被征地村委发展集体经济。
1、原则上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应按城市规划使用被征地村委村小组自己的土地。使用被征地村委村小组自已土地的,经济发展用地的安置补偿费、青苗附着物补偿费、办理用地手续有关规费等纳入征地成本,由用地项目负担,政府给予办理用地手续;如城市规划等因素导致被征地村委村小组不能使用自己土地的,经市政府同意,另行选址安排,土地取得费用由纳入征地成本,由用地项目负担,政府给予办理用地手续。
2、经济发展用地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加油站建设,允许以出让、转让和出租的方式进行流转,但流转所产生的收益必须归集体所有,用于集体发展生产、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社会保障等。
(六)政府鼓励被征地农民集体、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征地补偿费折资入股,不承担风险,每年按折资入股数额的5%享受固定红利,并在规定的时间取回本金,具体规定按《印发关于韶关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征用农地折资参股意见的通知》。
第二十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有关政策的兑现落实,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监督。被征地单位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以及收益的分配,由市辖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并由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监督。
第五章 拆迁和住宅安置用地
第二十六条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住宅用房、生产用房等拆迁补偿工作,由管辖被征土地的区政府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十七条 拆迁补偿标准和被拆迁房屋的安置分别参照《关于西联新城区非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复函》和《关于同意〈西联新城区失地农民房屋安置优惠办法〉的复函》执行。
第二十八条 经市政府同意,大面积征地需要进行“村改居”的,“村改居”的有关规定由市民政部门另行制订。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四条,擅自与乡镇级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有关征收土地文书一律无效。已非法取得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征地工作人员在实施征地工作中,行贿、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敲诈勒索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克扣、截留、挪用、挤占被征地单位或个人征地补偿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违反国家和省的规定,坚持无理要求,阻挠或破坏征地工作,有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征地工作经费列入用地成本,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坚持无理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拒不交出土地的,征地单位可将按规定计付的各种征地补偿款额直接汇入村民委员会帐户,并通知当事人限期交付土地。仍不按期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征地及农转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13年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征地及农转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01-08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征地及农转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京国土征〔2013〕649号
市国土局各区县分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根据市政府取消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前期工作和集体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审批事项、《建设用地批准书》下放区县国土分局办理的决定,为做好农用地转用和集体土地征收中市局和分局的分工,规范征地结案、理顺《建设用地批准书》办理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条例》、《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148号令)等相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征地公示、拟定《一书四方案》
(一)各分局要在建设(一级开发)单位取得立项和规划批准文件并完成钉桩、勘测定界工作后,对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征地双方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填写征收土地情况调查表、办理《林地审核同意书》等方面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二)各分局要在建设(一级开发)项目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后,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征地公示公告程序的通知》(京国土征〔2004〕238号)相关规定,将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主要内容在被征地村予以公示。被征地农村村民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依法举行听证,并将听证纪要随征地材料上报;征地公示期满后,由分局依法草拟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区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国土局审核。
(三)各分局要将拟定建设项目《一书四方案》、开展征地补偿安置公示等纳入日常性工作。要组织相关科室(两人以上)进行现场核勘,对于项目用地不符合规划、用地地类面积不准确、土地权属存在争议、征地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征地程序不合法、已经开工但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的要协助申报单位予以完善后再行申报。各分局要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就项目用地拟定建设用地审查意见(见附件1)作为申报材料同时上报(其他申报材料见附件2、3)。
(四)我局监管平台仍将保留分局工作人员接入端口,在建设(一级开发)单位提供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坐标后,由分局工作人员开展带图作业工作。
二、关于办理征地结案
(一)经我局和市地税局决定,将原在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时审核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的环节调整到办理征地结案环节。在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时,不再审核相关内容。各分局在办理征地结案时,对于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之日)后经批准征地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我局和市地税局《关于加强耕地占用税管理工作的公告》(2013年20号)审核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并建立征地结案及耕地占用税台帐(调整后的办理程序和征地结案表见附件4、5)。
本通知印发执行前已受理未办结的建设项目征地结案按本通知规定办理。
(二)为做好工作衔接,落实耕地占用税税收征管,市局或各分局需按照以下情况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建设项目供地手续: 2008年1月1日前经批准征地的建设项目且未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的,仅审核《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结案表》;2008年1月1日后经批准征地的建设项目,本通知印发执行前办理征地结案且未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的,除审核《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结案表》外,还需审核耕地占用税申报表、缴纳凭证;本通知印发执行后办理征地结案的,审核《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结案表》。
对于采用招拍挂方式供应的土地,各分局应按照上述规定,在土地供应前审核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并出具书面意见。
三、关于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
(一)将《建设用地批准书》下放各分局办理并调整到供地环节之后,各分局要按照我局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要求,切实做好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工作(具体办理程序见附件6)。
(二)按照简化审批环节的精神,建设(一级开发)单位在本通知印发执行前已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在批准的期限内有效,到期后可继续使用,不再另行办理延期手续。本通知印发执行后办理的《建设用地批准书》自批准之日起至建设项目竣工止有效。
四、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2006年10月12日印发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前期工作的通知》(京国土征〔2006〕656号)和2012年11月22日印发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规范建设用地报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征〔2012〕565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
1.关于***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意见(范本)
2.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批准申报材料
3.征收集体土地批准申报材料
4.集体土地征收结案办理程序
5.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结案表
6.《建设用地批准书》办理程序
7.征收土地情况调查表
8.建设项目用地权属(地类)情况汇总表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649号文附件.rar
201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