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007年05月29日 15时17分 939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专项资金”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财建[2007]13号
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财政局、环境保护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我们制定了《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年度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年度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
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二篇:四川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甘肃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甘肃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来自: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7-1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完成我省主要污染减排指标,加强省级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和省级排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是污染物减排的主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减排机制。
第三条 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与省环保厅按照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共同实施管理。
第四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确定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总预算;
(二)会同省环保厅确定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
(三)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资金预算;
(四)监督检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 省环保厅主要负责减排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科学制定减排规划和分减排计划,明确建设要求,落实实施进度;
(二)根据减排规划和计划并结合预算,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审查;
(三)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省财政厅提出预算建议;
(四)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责任制,会同省财政厅开展项目绩效考评。
第六条 省级主要污染物减排资金的来源为省级财政预算。具体年限根据国家关于污染减排的任务要求确定。市(州)、县(区)人民政府也应在同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污染减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污染减排工作。省级排污费专项资金的来源为缴入省级国库的排污费。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七条 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工业企业污染减排、重点流域区域环境保护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履行政府职能而推进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具体包括:
(一)列入全省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内的项目;
(二)支持省、市(州)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以及监督性监测运行费用的补助;
(三)支持农村集中式或分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
(四)在兰州市的省属行政事业单位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项目;
(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确定的与主要污染减排有关的重点环保工作经费补助;
(六)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确定的有利于污染减排的其它项目。
第八条 省级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主要采取拨款补助方式。
第三章 申报条件、程序和资金安排
第九条 建立公开透明的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机制。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以及财务单独核算的独立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
省财政厅、环保厅将确定的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及申报要求以文件形式通知各市(州)、省直管县(市)。凡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单位,均可提出资金使用申请,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隶属关系和属地化原则由各市(州)、省直管县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后,向省财政厅、省环保厅提出申请。项目实施单位为省属的,由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向省财政厅、省环保厅提出申请。第十条 项目所在地市(州)、县(区)环保、财政部门及省属企业的主管部门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一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企业污染类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研究确定支持项目。其他污染类项目及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建设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研究确定。
第十二条 对确定支持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局联合下达资金文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办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规定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对截留、挤占、挪用及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取消下一专项资金申报资格。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环保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正在实施的补助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区)环保、财政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实施情况检查,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抽查,并将检查情况汇总书记面报告省环保厅、财政厅。省环保厅、财政厅将不定期进行抽查。
第十五条 对进度缓慢和逾期未完成的项目,各地财政、环保部门要责成项目单位限期完成。
第十六条 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因客观情况确需变更或需要暂缓实施的项目,应及时按程序向省财政厅、环保厅提出变更或暂缓实施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逐级上报省环保厅,由省环保厅组织验收或者委托市(州)、省直管县环保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单位和企业,三年内不得申请减排资金项目,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郧县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办公室 来源:县政府办 更新时间:2010-2-2 10:50:56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郧县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郧政办发[2010] 7号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郧县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郧县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县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财政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专项资金是指县财政每年从县排污费收入中筹集的污染防治资金。
第三条 县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参与环境保护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报和初审,组织项目的会审、审批,下达专项资金项目的支出预算,办理专项资金拨付,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日常财政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
县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和初审工作,参与对申报项目的会审和审批,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和“一事一议”的原则,当年结余的专项资金累计结转到下一年。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等渠道的投入。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下列项目:
(一)县内跨流域、跨地区的重大污染治理项目。
(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等项目,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大环保基础科学研究项目。
(三)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以及化工、冶金、医药、建材、机械等重点工业行业的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四)环境污染监测监控和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建设项目。
(五)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六)县政府决定的其它环境保护事业需要支出的事项。
第七条 申请专项资金财政补助的项目,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条例》、《办法》和我省有关环境保护行政规章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项目已经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环境保护有关规划、计划。
(三)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减少流域或区域污染负荷,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四)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项目申报单位,按照规定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并无重大环境违法行为。
(五)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点源污染防治项目前期工作基础较好,已按有关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重大污染治理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具备开工条件或正在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区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项目规划,具备实施条件或正在实施,规划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六)污染治理项目已经获得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需地方政府配套的项目。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不支持下列项目:
(一)属于新建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项目)。
(二)环境影响评价认定对社会自然环境有明显不良影响的项目。
(三)环境卫生、绿化、新建企业的污染治理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项目。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国家产业政策不支持或明令淘汰、禁止的项目。
第九条 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县内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均可申请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十条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项目形式申报。县环保部门和县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订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指导申报工作,并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
第十一条 项目申报工作每年5至6月集中进行。不按规定的时间上报的,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县环保、财政部门对项目的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真实性以及项目的环境效益等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统一纳入项目库管理,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拟定资金安排实施方案,确定补助的项目和金额。
第十三条 县财政部门将专项资金纳入预算,并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及其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县财政部门会同环保部门联合下达项目预算,项目涉及政府采购的按有关规定统一进行政府采购,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到项目施工单位。
第十四条 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并正式实施后,项目单位根据有关文件,向环保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环保部门视项目前期准备情况进行审批后报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由财政部门先拨付补助金额的30%项目启动资金。以后按工程进度拨付,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资金的95%,一年后再拨付5%的质量保证金。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或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并在项目竣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绩效报告。凡变更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必须报经环保、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专项资金应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六条 县环保、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县环保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县环保、财政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财政、环保部门按照《条例》有关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调整项目预算、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该项目单位申报专项资金资格等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二)专项资金到位之日起2个月内项目无故不开工建设或无故不按计划建设的。
(三)因自筹资金不落实或无故停止项目建设的。
(四)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达不到质量标准、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的。
(五)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六)验收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 县财政、环保部门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以权谋私。对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依法依纪处理。
第二十条 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环保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合理地管理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我省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自主创新,在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资助对象是省属及中央在黔企事业单位以及省知识产权局认为需要资助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各市、州、地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本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来源:贵州省财政预算拨款。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用途包括:
(一)资助在中国大陆申请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资助向港、澳、台地区申请并已受理的发明专利;
(三)资助向国外申请并已受理的发明专利;
(四)资助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地理标志的申请、登记或注册;
(五)资助发明专利实施及产业化;
(六)资助知识产权研究工作;
(七)用于专利行政执法建设和重大专利案件办理工作;
(八)用于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
(九)用于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十)其他确需资助的知识产权事业。
第五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省知识产权局每季度集中受理一次;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资助的,每年4月30日前受理立项申请。
第六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项目,应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列入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可以提前予以资助,具体资助办法由省知识产权
局另行规定。
第七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申请人应填写相应的“贵州省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申请表”和提供知识产权权属证明、相关费用证明等材料。
第八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资助的,应在获得专利授权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第四条第(四)项规定资助的,应在申请登记、受理或注册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第九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发明专利,其法律状态应稳定,权属无争议,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符合国家及我省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和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资助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另行规定。
第十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规定资助的,申请人应填写“贵州省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利权属证明;
(二)专利法律状态证明;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省知识产权局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请人为法人的,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明;申请人为自然人的,须提供身份证明。
第十二条 申请资助的专利项目,如有实施许可的,应到省知识产权局备案。未备案的,不受理资助申请。
第十三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以当年省财政安排的资金额度为限,用完为止,如有节余转下一使用。
第十四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负责编制专项资金的财务决算。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违反财经纪律的,将严肃查处。
第十六条 申请资助的单位或个人如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除全额追回已资助款项外,并终身取消该单位或个人申请资助的资格。
第十七条 省知识产权局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资助过程中不得滥用职权,如因此造成专项资金重大损失的,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黔知通[2002]7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河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推荐)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10-01 【生效日期】200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规范省级预算管理的意见》(冀政〔2003〕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用于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和政策补贴方面的专项性支出资金。包括一般预算内专项支出资金、政府基金和预算外等财政性专项资金。
第三条第三条 专项资金整合是指按照省级专项资金分类分口切块限额,打破现行预算科目和分管部门的界限,统筹各类(口)专项资金安排相关项目。
第四条第四条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跨资金性质整合,将同类(口)中的预算内、预算外和政府基金整合使用;二是跨部门整合,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同类(口)资金整合使用;三是部门内部整合,将同一部门内不同处室管理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第五条第五条 省级各类(口)财政专项资金都应整合使用。根据《河北省省级专项资金预算分类分口切块管理办法》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分类,以及现行预算科目和目前各项专项资金设置情况,各类(口)专项资金整合的重点分别如下:
(一)社会管理类。该类资金用于社会管理专项事务支出,使用时要在各口(党政群团口、政法口、外事口、社会管理机构基本建设口)专项资金内统筹安排。
(二)公共事业发展类。该类资金用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用时既要统筹考虑该类资金下各口的专项资金,又要统筹安排各口下的有关专项资金。农业事业口,主要整合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气象支出中的事业发展部分专项资金。
教育事业口,主要整合教育支出、地方教育附加支出、高校预算外支出等项资金。
科学事业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科学支出资金、科研单位组织的预算外支出等项资金。
卫生事业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医疗卫生支出(包括卫生支出、中医支出)和医疗单位组织的事业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等项资金。
人口与计划生育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手术费、购置避孕药具经费等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资金。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药品抽检、设备购置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项资金。
文体宣传广播事业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文化事业费、文物事业费、体育事业费、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精神文明专项资金、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以及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体育彩票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用广播电台电视台预算外收入安排的专项支出等项资金。
旅游事业口,主要整合一般预算内安排的旅游事业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其他事业口,主要整合其他事业发展支出中一般预算资金和有关事业部门用组织的事业收入安排的专项资金。
此外,基本建设支出中用于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要统筹安排用于以上各口。
(三)社会保障类。该类专项资金基本上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安排,使用时要按照政策规定和要求,在大类分口(民政口、劳动和社会保障口、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口)限额内统筹安排。
(四)经济建设类。该类资金主要是指直接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使用时既要统筹考虑该类资金下各口的专项资金,又要统筹安排各口下的有关专项资金。
农村农业口,主要整合农业支出(含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中的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资金、扶贫支出(包括以工代赈资金)、水利基金支出、育林基金支出、水资源补偿费支出、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耕地开发专项支出等项资金。
经济调控口,主要整合一般企业挖潜改造资金、重点企业技改贴息、产业研发资金、煤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等项专项资金以及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项资金。
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口,主要整合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和省直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
市场建设口,主要整合商贸流通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市场建设资金、机电产品贴息专项资金等项资金。
国企改革口,主要整合国有企业破产补助资金、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补助资金和其他国有企业改革资金等项资金。
环境保护口,主要整合环保专项资金、排污费支出等项资金。
城镇建设口,主要整合城市维护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交通建设口,主要整合养路费支出、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运管费支出以及通行费支出等项资金。国土资源口,主要整合海域开发建设和场地使用费支出、矿产资源补偿费支出、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价款支出、耕地开发专项支出等项资金。
科研开发口,主要整合用于产业研发资金之外的科技三项费用、省校合作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项资金。
经济基本建设口,主要整合基本建设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要统筹安排用于以上各口。
(五)政策补贴类。该类专项资金基本按照国家有关补贴项目和政策测算安排,使用时要在各补贴项目限额内统筹安排。
第六条第六条 国富农业投资集团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建设投资公司、经济贸易投资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政府投融资机构投资资金的使用,应与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相衔接,共同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七条第七条 每年8月份,省政府按照分类分口切块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研究确定分类分口专项资金限额。主管副省长对所负责的分类分口限额资金,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进行整合(详见附图二)。
第八条第八条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共财政原则。各类财政性资金属于公共资源,必须破除部门所有、部门支配的观念,服从政府战略部署、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配置应符合公共财政投资方向和方式。
(二)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通过预算安排有计划地分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问题。
(三)零基预算原则。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打破部门、项目的“基数”概念,在分类切块、向部门分配和部门内安排项目等各环节实行零基预算。
(四)项目管理原则。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以项目为依托,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项目管理。
(五)相互匹配原则。同类(口)专项资金要相互匹配,实行综合预算,预算内外资金相匹配,一般预算资金与政府基金相匹配。
第九条第九条 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实行主管省长负责、集体决策制度。各类(口)专项资金限额确定后,省财政厅根据各部门报送的预算建议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于9月初提出各类(口)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的建议,包括预算安排的重点投向、重点项目和各项资金匹配计划,分别报主管副省长审定(省委所属部门管理资金整合使用情况报省委主管领导同志审定)。其中,基本建设支出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商省财政厅提出整合使用的建议,报主管省发改委的副省长。
主管副省长组织或委托主管副秘书长召集有关厅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论证分类分口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方案,报主管副省长审定。其中涉及省委所属部门管理资金的整合问题,主管副省长应与省委有关领导沟通。
9月15日前,各位主管副省长根据分管各口专项资金切块限额、政府基金和预算外数额,确定各部门一般预算内专项资金限额,明确重点项目、重点投向和重点项目资金匹配计划。
9月底前,各部门根据主管副省长意见,在限额内调整、编制项目预算,按要求及时报送省财政厅审核汇总。10月10日前,各位副省长审定省财政厅审核汇总的部门专项资金支出项目预算。
10月中旬,省财政厅将各位副省长审定的部门专项资金预算分别编入政府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草案(其中,涉及跨部门匹配资金的项目明确一个项目主管部门,其他有关匹配资金按项目预算一并编入主管部门预算中,由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报省政府常务会审定。
10月底前,省政府研究确定省级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草案。
第十条第十条 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体现四个重点倾斜:一是向重点领域(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行业、企业)倾斜;二是向重点项目(即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劲拉动作用的项目和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的项目)倾斜;三是向重点地区(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该类资金重点支持的市县)倾斜;四是向解决重点问题(即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倾斜。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时要充分考虑与中央专项资金配套要求,按国家有关政策优先安排配套资金,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支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时要妥善解决与各项专项资金有关政策衔接问题,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明确支出政策要求的,要优先予以安排。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类(口)所需预留配套资金,由主管副省长根据项目安排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分类(口)专项资金限额中确定。其中,预留配套资金总额一般不超过前三年实际配套数额的平均数。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各部门各项支出都要归类归口,所有应办事项(包括偿还债务)都要在相应的预算限额内,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各类(口)必办事项没有足额安排前,在分类(口)限额内不得预留机动金,年初预算安排不能留有硬缺口。限额内不能安排的项目,原则上在下预算安排时统筹考虑。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