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合肥市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级排污费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做到排污费应收尽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级排污费的征收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征收的排污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项资金管理。
第四条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收支预算管理,与市环保局、市发改委根据年度排污费收缴情况及年度环保治理重点来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环保局负责市区范围内排污费征收的组织管理和全市排污费稽查;负责专项资金项目的征集,组织专家筛选项目,提交市发改委立项;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发改委负责对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立项审批;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政府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公共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排污费征收、专项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公示意见等监督检查工作。
市审计局负责对排污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市招管局等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年度计划。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二章 排污费的征收
第七条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原国家发计委、财政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经贸委第31号令)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应当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市财政。
第八条 排污费征收种类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及危险废物排污费等。
第九条 排污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环保局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条 排污费征收数额由市环保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核定。排污费征收核定第三方机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产生,具体管理办法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排污费征收核定第三方机构应当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等规定,于每月或者每季终了后7日内,核定排污者应交纳的排污费金额,并将核定情况报送市环保局,作为排污者的缴费依据和市环保局的收费依据。
市环保局应当将排污者应缴纳的排污费数额通过公共媒体或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
第十一条 排污费按月或者按季收缴。除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费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收缴外,其他排污费按照属地征收的原则和对排污者的管辖权限,由相应的环保部门负责收缴。
第三章 项目库的建立
第十二条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
市环保局应当结合环境特点和环境保护需要,研究拟定环境污染防治重点,提出使用专项资金项目,建立市级项目库。
本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的机构和企业或者向市环保局缴纳排污费的企业,其污染防治项目,均可申请列入市级项目库。
国控、省控企业和市属单位污染物防治项目,由项目单位直接向市环保局申请列入市级项目库。
县、区(开发区)环保和财政部门可以从本级项目库中,按照规定条件择优选择部分项目统一申报列入市级项目库;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对县、区(开发区)申报的项目进一步筛选后,录入市级项目库,实行分类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未纳入市级项目库的项目,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他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
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公共污染防治项目。包括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绿色创建项目、生态示范建设项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项目、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项目等。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示范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包括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和监测标准化建设及能力提升项目、环境保护技术支撑项目等。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项目: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技术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技术项目;
(二)属于新、扩建项目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设施(即“三同时”项目),或者属于“三同时”配套应建而长期未建的项目;
(三)没有配套资金来源的企业污染治理项目;
(四)环境卫生、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先建后补”项目。“先建后补”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二)不属于政府全额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
(三)项目已经建成运行或者试运行;
(四)项目建成后须经专家评审,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
第五章 资金使用申请和拔付程序
第十七条 各县、区(开发区)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与所管辖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由各县、区(开发区)环保、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从本辖区列入市级项目库的项目中筛选,于每年1月底前联合向市环保局提出当年度专项资金使用申请。
国控、省控企业和市属单位于每年1月底前直接向市环保局申报当年度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所报项目须从市级项目库中选取。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局窗口受理。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使用申请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包括企业名称、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投资、建设地点、环境效益等。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
(三)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及相关证明。
(四)属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示范项目的,应提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证明材料。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九条 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进行项目立项审核或资金申请报告审核,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资金使用方案应当由市环保局在公共媒体或者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公告无异议后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进度拨付资金,专项资金的拨付按预算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使用资金额度较大或启动资金困难的项目,在项目开工时,拨付50%使用资金;在污染治理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将剩余50%使用资金拨付到位。
对“先建后补”的项目,污染治理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一次拨付资金。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验收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落实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并接受环保、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制度。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应当按月向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展和成效、招投标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管理措施等。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并取消使用计划、停止拨付或者收回使用资金: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使用资金的;
(二)截留、转移、侵占或者挪用使用资金的;
(三)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的;
(四)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的;
(五)排污单位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不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的;
(六)违反财经纪律,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
(七)项目建设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八)项目因主观原因未按时开工或竣工验收的。
第二十四条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制度和验收结果公示制度。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由市环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及专家组成验收小组,根据建设方案对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做出全面评价,形成验收意见。农村污染治理项目应当征求所在地村委会意见。
验收结果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在公共媒体或政府网站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7日。
第二十五条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验收等资料及时归档,做到“一项目一档案”。
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项目建设资料进行归档,做到资料真实、完整。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县、区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二篇: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排污费征收、使用的管理,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污水排污费。对不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排污者不缴纳污水处理费,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四条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条 排污者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进行核定。
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小型排污者以及其他无组织排放的排污者,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的抽样测算办法核定排污量。
对拒报、谎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排污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如实申报;逾期不如实申报的,可以依据国家和省规定的测算办法直接核定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
第七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的排污费由油田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征收。
核定和征收排污费应当予以公告并书面通知排污者。
第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污费征收工作的稽查。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费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足额征收;逾期仍不足额征收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核定和征收。
第九条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需要申请减缴、免缴排污费,或者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排污费需要申请缓缴排污费的,按照《条例》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辖市、县(市)国库部门应当将所收缴排污费总额按10∶10∶80的比例分别缴入中央、省和本级国库,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具体使用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下一全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省辖市、县(市)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二条 排污者需要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向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上一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家已有处理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排污者逾期不如实申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
(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核定、征收、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法规标题】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发文字号】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 【发布日期】2003.10.18 【实施日期】2003.10.18 【唯一标志】16826107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78号)
《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10月9日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李成玉
二00三年十月十八日
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排污费征收、使用的管理,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污水排污费。对不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排污者不缴纳污水处理费,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四条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条 排污者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进行核定。
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小型排污者以及其他无组织排放的排污者,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的抽样测算办法核定排污量。
对拒报、谎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排污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如实申报;逾期不如实申报的,可以依据国家和省规定的测算办法直接核定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
第七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的排污费由油田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征收。
核定和征收排污费应当予以公告并书面通知排污者。
第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污费征收工作的稽查。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费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足额征收;逾期仍不足额征收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核定和征收。
第九条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需要申请减缴、免缴排污费,或者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 期缴纳排污费需要申请缓缴排污费的,按照《条例》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辖市、县(市)国库部门应当将所收缴排污费总额按10∶10∶80的比例分别缴入中央、省和本级国库,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具体使用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下一全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省辖市、县(市)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二条 排污者需要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向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上一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家已有处理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排污者逾期不如实申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
(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核定、征收、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吉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促进污染物排放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改善经营管理,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排污费包括超标准排污费和排污水费。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征收和使用排污费,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下列污染物排放者必须按照本办法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一)向大气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向水体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四)超标准释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五)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依法需要缴纳排污费的。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环境监理机构具体实施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财政、物价、工商、公安、审计、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征收排污费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全面、足额的原则。
第七条对在征收排污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排污申报与核定
第八条排放污染物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者应当按规定向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并提交有关资料。
重点排污单位每月申报一次;一般排污单位每季度申报一次;个体工商户每年申报一次;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15日前申报。
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发生变化时,排污者应当随时申报。
第九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监测单位对排污者申报的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强度)应当及时进行核定,其核定后的数据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对不易监测和计量的污染物,按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排污量。
排污者未按规定和要求申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核定排污量。
第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核定后的排污量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标准核定排污费。排污费每月核定一次。
第十一条排放污染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以下方法计征排污费:
(一)同一排污口超标准排放两种以上污染物的,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计征。
(二)超标准污水排污费和排污水费,按收费额最高的一种计征。
(三)燃煤电站(大于65t/h)超标准排放烟尘的,按电站煤粉标准计征。
(四)炉窑超标准排放烟尘的,按工业及采暖锅炉烟尘标准计征。
(五)核定超标准环境噪声和工业及采暖锅炉烟尘排污费时,监测的噪声超标值和林格曼黑度值均四舍五入取整数。
(六)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物,或者有组织排放但排气筒低于规定高度的,均按超标准排放污染物计征。
(七)有组织排放沥青烟气的,每超标准排放10立方米按0.10元计征;无组织排放的,按每公斤原料0.05元计征;直接喷涂的,按每公斤原料0.06元计征。
(八)试油、井喷或其他原因造成地面原油污染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1?D5元计征。
第十二条排污者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从开征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5%。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原超标准排污费基础上加倍征收排污费:
(一)1979年9月13日以后新建、扩建、改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的工程项目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加收1?D3倍超标准排污费。
(二)有污染物处理设施而不投入运行或者擅自拆除污染物处理设施,造成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加收3?D5倍超标准排污费。
(三)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管理不善,致使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加收1?D3倍超标准排污费。
(四)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者未在限期内搬迁、转产,致使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加收2?D3倍超标准排污费。
(五)未按排污许可证规定超量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按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核定,加收1?D3倍超标准排污费。
第三章 排污费征收
第十四条 排污费按月或按季征收。
第十五条排污费实行分级征收。中央部属、省属单位排污费,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市(州)属单位排污费,由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污费,由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排污费。委托征收时,委托单位应当会同同级财政与被委托单位签定委托书。
排污费不得重复征收。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核定后的排污费,应当向排污者下达缴纳排污费通知书。
排污者应当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之日起20日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排污费。逾期不缴纳的,每天增收1‰的滞纳金。
第十七条排污者如对应缴纳的排污费有异议,可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也可在接到缴纳排污费通知书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拒缴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复议、诉讼期间不影响排污费的征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的,可申请免、减或缓缴排污费:
(一)遭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排污者,在恢复生产前可减免排污费。
(二)长期无力支付职工工资的排污单位,可暂缓缴纳排污费。
(三)大中小学校(不含校办工厂、职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暂不征收排污水费。
第十九条申请减免和暂缓缴纳排污费的审批权限,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征收排污费稽查制度,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进行稽查。
第四章 排污费使用
第二十一条征收的排污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专款专用,年终结余转下使用。
第二十二条征收的排污费80%部分作为环境保护基金贷款,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
第二十三条环境保护基金贷款实行有偿使用。凡具有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缴纳排污费单位、治理环境污染单位和其他单位,均可使用环境保护基金贷款。
使用环境保护基金贷款的单位,应提出贷款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下达贷款计划,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贷款单位签订贷款合同。
第二十四条贷款利率按照国家规定利率执行。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贷款项目,经环境保护和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免一定数额的贷款利息。
第二十五条征收的排污费20%部分及提高征收标准收费、加倍收费、滞纳金、补偿性罚款等资金,可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测仪器设备购置、业务活动补助、环境监理人员业务补助、综合性治理措施和示范科研补助,也可用于环境监理工作需要的用房项目补助。
第二十六条各市(州)、县(市、区)从本级业务补助经费中提出收缴排污费总额的5%上缴省财政,由省按规定使用。
第二十七条排污费的使用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计划,统筹安排。
第二十八条排污费财务管理按国家征收超标准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排污者缴纳排污费并不免除其应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损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排污单位谎报或拒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事项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并处以300元以上至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30元以上至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排污单位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处以1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工商户处以100元以上至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排污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也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排污者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擅自减免排污费,坐支、截留、挪用排污费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乱罚款、乱收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二)排污费,是指排污者排放污染物,造成对环境的损害和外部不经济性所承担的经济补偿。
(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四)无组织排放,是指气体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弥散型无规划排放。
(五)物料衡算,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物料平衡的计算。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78号 2003年10月18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排污费征收、使用的管理,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排污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污水排污费。对不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排污者不缴纳污水处理费,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四条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环境保护执法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条 排污者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进行核定。
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的小型排污者以及其他无组织排放的排污者,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开的抽样测算办法核定排污量。
对拒报、谎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排污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如实申报;逾期不如实申报的,可以依据国家和省规定的测算办法直接核定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
第七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排污费的核定和征收。
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的排污费由油田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征收。
核定和征收排污费应当予以公告并书面通知排污者。
第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排
污费征收工作的稽查。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费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足额征收;逾期仍不足额征收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核定和征收。
第九条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需要申请减缴、免缴排污费,或者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排污费需要申请缓缴排污费的,按照《条例》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辖市、县(市)国库部门应当将所收缴排污费总额按10∶10∶80的比例分别缴入中央、省和本级国库,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具体使用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下一全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省辖市、县(市)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指导环境保护资金的申报和使用。
第十二条 排污者需要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
在每年12月15日前,向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上一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家已有处理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排污者未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排污者逾期不如实申报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批准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
(二)截留、挤占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或者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核定、征收、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2003年10月22日,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执行<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建[2003]112号)要求,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从2003年7月1日起全省排污收费及资金管理工作按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排污收费及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78号)及其配套的其它相关文件执行,停止执行河南省人大分布实施的原《河南省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2003年11月15日前,各市、县已征收的第二季度排污费及追缴以前的排污费原办法管理,不参与体制分成。按新《办法》征收的排污费要按照新的使用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