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
【发布单位】科学技术部/教育部 【发布文号】国科发高字[1999]385号 【发布日期】1999-09-13 【生效日期】1999-09-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
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
(国科发高字〔1999〕3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教委(教育厅、高教厅),教育部各直属高等学校:
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争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大学科技园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地发展,科技部、教育部决定抓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注重实效。首批拟选择十个左右有较好工作基础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二、试点单位的选择,由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高校提出申请(参见附件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教委(教育厅、高教厅)推荐,每省(自治区、直辖市)限推荐1个,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视情况可推荐2个,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择优确定。试点申请报告及推荐文件(一式两份)请于1999年10月15日以前分送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和教育部科技司。
各地在组织申报、推荐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起。对于选定的试点单位,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重点联系和指导,积极为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环境条件。
三、1999年7月30―31日,科技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召开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现将会议纪要(附件二)印发给你们参阅。
四、为了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级织领导,决定成立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三。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产业发展、推进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和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抓出实效。
附件: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申请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二、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三、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一九九年九月十三日
附件一: 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申请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为了便于编写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申请报告,特提出本参考提纲。由于各地大学科技园已有基础、发展阶段和模式有所不同,编写申请时可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依托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对建立科技园的认识和态度;
2.科技实力(科技人员数量、研究开发机构;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任务情况;研究开发活动与成效等);
3.学校发展科技产业情况(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成效;产业发展规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和贡献等)。
二、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
1.主要任务、功能和作用;
2.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
3,科技园建设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4.今、明两年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以及进度计划。
三、当地政府及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措施
1.硬环境方面的支持措施(用地、交通、通讯等);
2.在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措施;
3,其他扶持政策和措施。
附件二: 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
1999年7月30―31日,科技部、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15所大学的主管校领导、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科技部徐冠华副部长、教育部韦钰副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民重视技术创新的形势下,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启动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前一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任务,并着重就新形势下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意义、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与发展模式以及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徐冠华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涉及国家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领域,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相应的智力、信息等要素,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从而带动一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新兴中小科技企业,引导他们由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水平、壮大规模。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我国研究开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据初步估算,“九五”期间高等学校承担了1/2左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1/3左右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1/4左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创造条件,把蕴藏在大学中的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对于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进一步指出:当前举国上下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国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近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将要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对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行全面部署。兴办大学科技园,是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企业的有效形式。高等学校要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办好大学科技园作为投身科教兴国大业、促进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从软、硬两个方面创造环境条件,为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
韦钰副部长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中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并对大学科技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她指出:综观中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园创立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迅速,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具有紧迫性。高等学校要站在新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与发展大学科技园,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下一步发展,一是要统筹规划,通过研讨,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积极为大学科技园发展创造条件,是政府、学校的主要任务。同时,大学科技园选址不能离学校太远,应便于创业者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二是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把国家目标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集体主义精神与个人积极性结合起来,允许科技人才先富起来;三是坚持市场导向,讲求经济效益。要立足国际市场选择发展方向,形成特色,以促进产品最终占领市场、获得利润为首要目标;四是扩大开放。大学应大胆地开放人才、技术、信息、基地、有形无形资产等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国外开放。只要有效管理,完全可以处理好教学、科研、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会议经过充分、认真、深入的研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办好大学科技园的信心。会议认为,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措施;是面向2l世纪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培
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客观要求。发展大学科技园,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国内也有一定基础,在当前全党全民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形势下,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认真总结十多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以往相对自发、分散的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科技部、教育部从国家层次进行统筹规划和推进,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会议就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和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认为,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窗口。要深入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的内涵,把大学科技园办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会议强调,办好大学科技园,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一是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政府的职责是创造环境,制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多扶持,少干预;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支持探索多种办园模式。既可以办成综合性的,也可办成专业姓的,既可以一校多园,也可以多校一园,既可以与地方政府合办,也可以与企业合办,还可以与国外合办;三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不能一哄而起。应选择有基础、有代表性的大学或园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四是坚持开放式、产学研结合的办园方向。大学科技园不能自我封闭、自成体系,要向社会、向国外开放,只有把学校资源与其它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大的发展;五是以改革促发展,加强制度创新,坚持市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办科技企业;六是加强协同和集成,发挥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大学多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有关工作的集成,把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技术创新计划和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结合起来,共同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会议对近期如何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进行了研究。会议认为,未来几年是我国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关键时期,应当抓紧当前发展的良好机遇,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大学科技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实现新的飞跃和发展。会议议定:
1.成立由科技部徐冠华副部长、教育部韦钰副部长为首,两部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组织领导;
2.选择十个左右基础较好、不同类型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进而指导面上的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建设10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3.启动一个软件课题,总结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经验和发展模式,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
4.明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十五”期间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出台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并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
附件三: 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一、指导委员会
主任:徐冠华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韦钰 教育部副部长
副主任:李健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
张尧学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马德秀 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司长
成 员:石定环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正司级)
齐 让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刘燕华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
谢焕忠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冯记春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张景安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陈清龙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郑家亨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
于维栋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
邹祖烨 北京市政协常委
蒋仲乐 东北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
二、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 任:杨威武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处长
副主任:武贵龙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处长
成 员:张超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处长
董维国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处长
戴国强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处长
刘 燕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处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 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科学技术部/教育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11-27 【生效日期】2000-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
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教育厅(教委),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和管理,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法》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加速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科技部、教育部将根据这一试行办法,于明年一季度首先对15个试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估,对其中进展较好的正式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请各试点单位抓紧准备《评估申请报告》,经所在地省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一式十份,于2001年1月底前报送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附件: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大学科技园持续发展,做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机构。它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第三条 科技部、教育部负责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归口管理,并成立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组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和考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进本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并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申报和日常指导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评估与授牌程序
第五条 通过自我评价,认为基本具备条件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建的大学科技园,可以申报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六条 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应认真填写《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详见附件一),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后,在每年2月份共同行文将《申请报告》一式十份报送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原则上可申报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七条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申请报告后,组织专家组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详见附件二)对提出申请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估。
第八条 指导委员会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进一步审核,提出建议名单并报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批准后,对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标牌,并列入国家相应计划予以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标牌由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九条 凡申请评估的单位经国家评估未予批准的,原则上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三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统计年报制度。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二月将上科技园建设进展报告和统计报表报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抄报全国大学科技园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评估制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依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每二年进行一次评估。
第十二条 根据评估意见,经指导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教育部对成绩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子以表彰;对发展不良、管理不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责令其限期整顿。经整顿无效者,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格。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教育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封面样式)
×××国家大学科技园
所在地:
申请单位:
主管部门:
负责人:
电 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电子信箱:
申请日期:.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申请报告
(编制大纲)
一、在建大学科技园基本概况(地点、孵化场地、商业计划、市场策划、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风险投融资能力。已进驻有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税、法律等服务、具有一定商誉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投融资机构情况)
二、大学科技园依托的大学或大学群体的科技实力(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三、依托大学领导对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重视程度(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激励高校科技人员与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切实措施、效果)
四、地方政府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的环境条件(用地、基建、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金融、财税等配套优惠政策、管理指导作用)
五、在建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领导班子和运行机制)
六、大学科技园业务方向和发展规划
七、国际合作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情况
八、在建大学科技园绩效(在孵企业和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企业性质、年技工贸总收入、利税、就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附件二: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
一、依托大学条件和政策措施
1.学校资源对科技园开放度
2.对师生兼职创业的激励政策措施
3.科研开发基地、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4.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及专利数量
5.科技产业规模及收益
6.其他
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1.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情况
2.对科技园的财税扶持政策
3,用地、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情况
4.资金投入情况
5.其他
三、科技园规划和建设
1.发展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2.园区建筑面积
3.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
4.信息、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程度
5.其他
四、科技园创业环境
1.现有孵化场地面积
2.风险投融资能力
3.工程类研究开发机构数
4.商务、市场、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能力
5.其他
五、科技园发展绩效
1.在孵科技企业数
2.孵化育成企业数
3.园内企业技工贸总收入
4.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数
5.科技园自身收益
6.其他
指标编制的原则说明:1.体现导向性。引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基地。2.突出重点,指标少而精。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4.动静结合。既评价发展现状,也评价建设和发展速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指标,以适应国家大学科技园不同发展阶段的 目标要求。5.体现分类指导。用统一指标评价,根据需要分类公布评价结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命名“全
【发布单位】科学技术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发布文号】国科发政字[1999]309号 【发布日期】1999-07-26 【生效日期】1999-07-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国科协
关于开展命名“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工作的通知
(国科发政字〔1999〕3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党委宣传部、教委(教育厅)、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广泛地向青少年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决定于1999年第四季度命名首批100个“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授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方面具有示范功能和较大影响的单位或机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宣传部、教委、科协共同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推荐、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推荐、申报和监督、检查工作。申报条件和命名办法详见《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申报和命名暂行办法》。推荐名额分配表和申报表附后。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可在分配名额之外多推荐一至两个候选单位,供评审时选择。部门推荐的单位不占地方指标,地方在推荐工作中,对当地的中央和地方单位要同等对待,共同参加推选工作。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应认真做好推荐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各地的推荐工作由科委会同宣传、教育部门和科协按照申报条件、名额和有关要求,提出基地候选单位,并于1999年10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报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一式五份)和声像资料等。
4.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将聘请专家组成“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审委员会,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价验收暂行标准》、各地、各部门推荐意见和申报材料评出被命名单位,报四部门领导审批后,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并颁布资格证书和牌匾。
附件: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申报和命名暂行办法
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价验收暂行标准
科学技术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中国科协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件一: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申报和命名暂行办法一、一、“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名称授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方面具有示范功能和较大影响的单位或机构(包括博物馆、科技文化场馆、青少年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动植物园区、海洋馆、自然保护区、科技名人纪念场馆、自然遗产、文化保护地和其他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的单位)。
二、二、申请条件
凡申报“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单位或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已被命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部门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或科普教育基地的成建制的科普教育机构;
2.有明确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规划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计划,并设置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计划的落实、执行;
3.根据场所的优势和特点,经常举办适合广大青少年参与的科学技术实践活动;
4.有相应的科技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和与之相配套的指导性资料,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器材;
5.有相应配套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经费。建立经常性的对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
三、三、申报和命名办法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科委牵头,会同宣传、教育、科协等部门按照申报条件、名额和有关要求,提出本地推荐单位;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提出本部门的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申报材料报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一式五份)和声像资料等。
2.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将聘请专家组成“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审委员会,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价验收暂行标准》、各地、各部门的推荐意见和申报资料评出命名单位名单,报四部门领导审批后,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四、四、监督检查和奖励
1.“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自命名之后第二年起,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工作报告一式四份送中国科协育少年工作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分送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备案。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宣传部、教委、科协和各有关部门按照《全国青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价验收暂行标准》,每教两年分别负责对本地、本部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结果分报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
3.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有关司局(部)根据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检查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工作突出的基地,四部门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
附件二: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价验收暂行标准
┌──┬─┬──┬─┬─┬──────────┬──────┬───┬──┐
│ │标│指 │编│标│ │ │ │ │ │100 │ │ │ │准│ 具体内容、要求 │ 依 据 │量值 │ │ │ │ │ │ │ │ │ │单位 │得分│ │ │准│标 │号│分│ │ │ │ │ ├──┼─┼──┼─┼─┼──────────┼──────┼───┼──┤
│ │ │领导│ │ │将青少年科普工作列入│提供有关文件│有/无│ │ │ │ │意识│01│5 │本单位日常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录│ │ │ │ │ │ │ │ │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 │、专职人员简│ │ │ │ │ │ │ │ │ │况 │ │ │ │ │ ├──┼─┼─┼──────────┼──────┼───┼──┤
│ │ │ │ │ │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工│有/无│ │ │一 │ │计划│02│5 │切实可行的青少年科普│作总结、活动│ │ │ │ │基│落实│ │ │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简报 │ │ │
│ │本│ │ │ │实施 │ │ │ │ │ │条├──┼─┼─┼──────────┼──────┼───┼──┤
│ │件│人力│ │ │基地有领导分管、有专│证明材料 │人数 │ │ │25 │ │投入│03│5 │(兼)职讲解、接待、辅│ │ │ │ │ │ │ │ │ │导人员 │ │ │ │ │ │ ├──┼─┼─┼──────────┼──────┼───┼──┤
│ │ │财力│ │ │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青少│证明材料 │金额 │ │
│ │ │投入│04│5 │年科技活动 │ │ │ │ │ │ ├──┼─┼─┼──────────┼──────┼───┼──┤
│ │ │物力│ │ │有固定的青少年科技教│场所面积、设│数量 │ │ │ │ │投入│05│5 │育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备清单 │质量 │ │
│ │ │ │ │ │施和器材 │ │ │ │ ├──┼─┼──┼─┼─┼──────────┼──────┼───┼──┤
│ │ │项目│ │ │实施项目责任制,制定│文件 │有/无│ │
│ │ │责任│06│5 │管理规章 │ │ │ │ │ │ ├──┼─┼─┼──────────┼──────┼───┼──┤
│二 │ │协调│ │ │建立基地和有关部门、│文件 │有/无│ │ │ │ │联络│07│5 │学校的协调联络制度或│ │ │ │ │ │管│ │ │ │共建制度 │ │ │ │ │ │理├──┼─┼─┼──────────┼──────┼───┼──┤
│ │制│ │ │ │建立对外接待制度,保│文件、告示 │有/无│ │ │15 │度│对外│ │ │证服务质量,公布开放│ │制度;│ │ │ │ │接待│08│5 │时间和内容;对青少年│ │开放 │ │ │ │ │ │ │ │收费优惠或免费 │ │时间/ │ │ │ │ │ │ │ │ │ │年 │ │ ├──┼─┼──┼─┼─┼──────────┼──────┼───┼──┤
│ │ │教育│ │ │参观、动手实践、交互│活动设计、资│有/无│ │ │ │ │方式│09│15│式活动并提供资料 │料样本 │质量 │ │ │三 │ │ │ │ │ │ │ │ │ │ │形├──┼─┼─┼──────────┼──────┼───┼──┤
│ │式│ │ │ │结合实际设立1―2个可│活动记录、时│数量 │ │ │ │内│ │ │ │供青少年参与的专门课│间、人数、内│质量 │ │ │30 │容│活动│ │ │题;每年组织2场以上 │容、辅导情况│ │ │ │ │ │内容│10│15│有专业特色讲究实效的│ │ │ │ │ │ │ │ │ │科技活动 │ │ │ │ ├──┼─┼──┼─┼─┼──────────┼──────┼───┼──┤
│ │ │获奖│ │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获│证书 │数量 │ │ │ │ │情况│11│10│得地市级以上奖励 │ │ │ │ │ │ ├──┼─┼─┼──────────┼──────┼───┼──┤
│四 │ │新闻│ │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得│剪报或复印件│数量 │ │ │ │ │报导│12│5 │到地市级以上媒体报导│、录像带 │ │ │ │ │效├──┼─┼─┼──────────┼──────┼───┼──┤
│ │益│ │ │ │ │年青少年参加│ │ │ │30 │ │社会│ │ │接待青少年人数、场次│人数、场次记│数量/ │ │ │ │ │效益│13│10│、活动种类 │录 │年 │ │ │ │ ├──┼─┼─┼──────────┼──────┼───┼──┤
│ │ │示范│ │ │ │ │ │ │ │ │ │作用│14│5 │活动推广、经验推广 │材料 │有/元│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教育部公布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地区和学校
教育部公布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地区
和学校
http://.cn2010年12月16日19:51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刘奕湛)为了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教育部16日公布了一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据介绍,试点地区从6方面开展工作,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将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将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从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此外,黑龙江省,浙江省,厦门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长春理工大学将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的试点工作。
清华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在试点工作方面,湖南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黑龙江省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部分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实施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将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健全科学发展保障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与政府、社会监督并举的体制机制。
湖南大学将制定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浙江省的目标是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准入、培养、选拔等机制,创新并界定总会计师制度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中的职责内容与履职范围,增强高校财经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高效性,促进浙江高等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第五篇:关于印发《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
通知
豫科〔2013〕8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科技局、教育局,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豫发[2013]7号)精神,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我省大学科技园的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省科技厅、教育厅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实施工作。
附件: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豫发〔2013〕7号)、《河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和《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豫政〔2009〕78号)精神,规范和加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提高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加
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 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金融投资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章 组建、认定与管理
第七条 省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组建、认定、管理及考核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协助做好“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拟建或在建的大学科技园,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组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期为3年);已建或组建的大学科技园,通过自我评价,认为具备条件的,可以申请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
第九条 高等学校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主要依托单位,鼓励高等学校与高新区、省定产业集聚区合办大学科技园。申报组建、认定“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应填写《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组建申请报告》或《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由大学科技园依托单位分别向省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
1.与高新区或省定产业集聚区合办,或建设在省级以上高新区或省定产业集聚区内,发展方向明确,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实际运营时间在1年以上,运营状况良好。
2.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职管理机构,机构设置合理,经营管理团队健全,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
3.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占6500平方米以上。
4.所在地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依托高校在园区内建设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5.园内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
6.园内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7.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交流、融资、商务等多方面的服务。
8.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9.为社会提供3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第十四条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园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对大学科技园推荐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符合立项条件的,在各类科技计划中给予优先支持;优先推荐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省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工程专项资金将优先支持高等学校在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先将在孵企业作为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进行培育。
第十八条 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托的大学和产业园区应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将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其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将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其在孵、在园企业。
第十九条 依托高校要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向大学科技园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鼓励师生到园区创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师生进园孵化的项目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鼓励把大学科技园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二十条 组建、认定的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要加强与省内外各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1、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包括整体规划内容、与区域经济或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依托大学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2、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环境、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等。
3、科技园绩效情况:包括园区内各类企业情况、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情况、成果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依托大学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从业人员的素质及水平情况等,并提供若干个典型的孵化企业、技术转移或者风险投资的案例。
4、大学科技园管理水平:包括科技园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依托高校的支持情况:包括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激励高校科技人员与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资源开放程度,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等。
6、地方政府的支持情况:包括用地、基建、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金融、财税等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对科技园的投入情况。
7、建设特色和创新点:如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等因地制宜、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