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

时间:2019-05-14 13: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

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

一、填空题

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 可行性论证 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报告。

7.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 或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和 生物因素。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 于60min。

11.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 30日,最长不得超过 180 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12.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 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对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4.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 最高容许浓度 三类。

15.袋式除尘器属于 过滤式 除尘器。

1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 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8.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 粉尘 可导致尘肺病,化学因素 可导致职业中毒,噪声 可导致职业性耳聋。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 从业人员 的职业健康。

21、生产经营单位 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23、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24、厂区总平面布置: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25、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26、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 30%。

27、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 4m。如低于 4m 时,应采取防止 冷风吹向工作地点 的有效措施。

28、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 综合防暑 措施。30、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助站 或 有毒气体防护站。

31、在空调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为≥30m3/h。

32、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 ≤0.5s,间隔时间 >1s,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A)的噪声。

33、手传振动是指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 机械振动 或 冲击。

34、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35、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

选定 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36、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个

37、高温的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 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4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 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3.呼吸防护用品从设计上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

45.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 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 1h 以上的采样。

46.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 红色 警示线,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 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 处。

47.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分为 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

48.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4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主要为 准备 阶段、实施 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 阶段。

5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计单位、设计人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 负责。

52.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53.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54.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 55.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

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56.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因此必须使用3 L/min的采样流量。

59.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

60.计数符合下列条件的纤维:其长度大于5μm,宽度小于3μm,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1的石棉纤维。

二、判断题

6.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5 m3为宜。(√)

7.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8.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13.《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

措施的提示卡。(√)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1.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

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52.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53.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被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

55.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57.虽然一些职业病治疗较为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但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58.有害物质空气检测,检出限由方法和仪器决定,最低检出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集体积决定。(√)

62.职业性中暑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63.屏蔽高频电磁场辐射源时,选用的材料最好是铜材。(√)

64.石棉纤维可以导致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两者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6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72.人体通过清除粉尘的各种功能,只有1%-3%的尘粒沉积在肺内。(√)7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76.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79.职业健康检查是医学筛选过程,通过健康评价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患者,达到预防为主和早期诊断的目的。(√)

80.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明确了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待遇,对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未能康复的职业病患者,需要根据必

要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81.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

8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85.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四、名词解释

1.职业病危害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工作地点: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火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4.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极可能的健康影响。

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8.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9.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10.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11.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12.WBGT指数: 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参量(经验指数)。分别测量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13.呼吸性粉尘: 是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集效率为50%,简称呼尘。

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5.“三同时”原则: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6.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

17.职业病目录:我国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①尘肺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③职业中毒 ④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 ⑥职业性皮肤病 ⑦职业性眼病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⑨职业性肿瘤 ⑩其他职业病。

18.噪声:从主观需要来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

19.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20.工程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水平,为剖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时空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筛选主要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提供依据。

21.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和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22.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23.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排除非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生产满负荷和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24.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2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

2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简答题

7.防毒技术措施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

答: 预防措施(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度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密闭化);治理措施(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净化措施(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个体防护措施。8.简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内容?

答:

1、总论;

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10、结论;

11、建议。9.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

11.简述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其中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粉尘防治的8字方针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中革∶即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水∶即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 风∶即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即加强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教∶即宣传教育;查∶即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和对生产场所防尘浓度进行检测。

主要的粉尘的防治措施: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含尘气体的净化。

六、计算题

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C1T1+C2T2+C3T3。。CNTN)/8;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相互作用按下式计算进行评价:C1/L1+C2/L2。。CN/LN=1;L1,L2...,LN为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不足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C1T1+C2T2+C3T3。。CNTN)/15;

七、论述题

2.一供热锅炉使用的燃料是煤,人工上煤。采用管道蒸汽供热,湿式捞渣

机捞渣。锅炉用水采用工业盐一体化软水设备进行软化。锅炉烟气经湿式脱硫除尘(脱硫除尘使用生石灰)后由烟囱排入大气。请识别该供热锅炉工作场所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并阐述各工作场所应设置什么样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位置,应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

答:1)在锅炉房工作的岗位受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

人工上煤岗主要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

由于锅炉烟尘气经湿式捞渣机捞渣,所以除渣岗主要危害因素:噪声; 脱硫除尘岗主要危害因素:氧化钙; 巡检岗: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维修岗:噪声;

2)因为存在一氧化碳这类高毒物品,应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锅炉房外缘不少于30cm处;

应在锅炉房进口处标有“禁止入内”的禁止标识;

应在锅炉房入口处和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注意粉尘”、“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戴护耳器”“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在锅炉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在脱硫除尘区醒目位置设置氧化钙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3)在锅炉的人工上煤岗附近安装无机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应配备救援用的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服或者棉布服; 配备应急通风设施;在脱硫除尘区配备冲淋洗眼器。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那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什么,有哪些程序,包括哪些内容与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里讲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和其他有关资料。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见预评价流程图)。

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等。

1.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制定评价方案

在掌握相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概况;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3.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

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⑤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⑥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4.实施预评价

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类比调查,可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包括: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或强度);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及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3)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拟评价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

①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②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③定量分级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有关卫生标准。

具体评价内容和指标有:

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②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③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④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⑤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对以下设施的评价:除尘设施、排毒净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事故应急设施、噪声控制设施、防暑设施、防湿设施、振动控制设施、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⑥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卫生设施。

⑦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5.编制预评价报告

此阶段完成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或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向主管行政部门申请审核或备案。主管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服务范围,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况等。

相关阅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要求,具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可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于2006年6月发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实行分类监督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出职业卫生防护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重要措施,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对于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评价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

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工程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和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

第三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1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2.3 准备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 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工程分析;

b.职业卫生调查;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 1 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没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 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2.4.2.1 收集资料

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4.2.2 类比调查

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

a.选址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

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问、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f.组织管理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

g.专项经费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2.4.3 分析和评价

2.4.3.1 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2.4.3.2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a.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b.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c.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已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2.4.3.3 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2.4.3.3.2 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

2.4.3.3.3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 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 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2.4.3.3.5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a.除尘设施

b.排毒净化设施

c.通风换气设施

d.事故应急设施

e.噪声控制设施

f.防暑设施

g.防寒设施

h.防湿没施

i.振动控制设施

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 应急救援设施

2.4.3.3.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 卫生设施

2.4.3.3.9 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 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2.5 预评价报告编制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

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2.6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

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

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 评价方案编制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 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 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 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 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 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 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 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3.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5。

主要评价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85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6、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16910-1997

7、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90

8、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9、高温作业分级

GBT/T4200-1997

10、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

11、冷水作业分级

GB/Tl4439-93

12、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7

14、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654-89-GB1l666-89

GB18053-2000-GB18083-2000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16、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84

17、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18、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GB10434-89

1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89

20、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

21、其它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程和规范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

字/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测试点设置原则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1.1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奏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1.2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著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语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2.1.2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1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3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区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0mnl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1、封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月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4、封四

目录,按照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标准、建设项目概况、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评价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等内容的顺序排列。

5、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30行/页,30字/行。

第四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1.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1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

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2.3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

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工程分析;

b.职业卫生调查;

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

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

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

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

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2.4.2.1收集资料

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4.2.2类比调查

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

a.选址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c.职业病危害现状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强度)。

d.职业病防护设备

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

e.职业病发病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

f.组织管理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

g.专项经费

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2.4.3 分析和评价

2.4.3.1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评价标准见附件2。采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2.4.3.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a.检查表法

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b.类比法

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c.定量分级法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

依据有关标准,新建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同类企业类比调查,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根据已有测定资料,分别取得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等数据,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指数。计算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

2.4.3.3评价内容和指标

2.4.3.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

2.4.3.3.2选址、总平面布置按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

2.4.3.3.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a.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

b.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

c.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d.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2.4.3.3.4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a.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b.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c.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

2.4.3.3.5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

a.除尘设施

b.排毒净化设施

c.通风换气设施

d.事故应急设施

e.噪声控制设施

f.防暑设施

g.防寒设施 h.防湿设施

i.振动控制设施

j.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k.电离辐射防护设施

2.4.3.3.6应急救援设施

2.4.3.3.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4.3.3.8卫生设施

2.4.3.3.9职业卫生管理

2.4.3.3.10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2.5 预评价报告编制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a.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

b.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2.6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格式见附件3),其主要内容包括: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

b.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

c.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

d.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e.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f.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1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2 评价方案编制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3.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3.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

3.4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4。

3.5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第五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第六条 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第七条 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实行专家审查制度。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国家和省级专家库,专家库按职业卫生、辐射防护、卫生工程、检测检验等专业分类,并指定机构负责管理。

专家库专家应当熟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建设项目评价相关的专业背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专家参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查,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审查意见负责。

专家库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八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由卫生部负责备案、审核、审查和验收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取得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第九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或设计文件,按照职业卫生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公正、客观。

评价报告的形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复杂程度确定。投资规模较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的应当编制评价报告书,其它项目可编制评价报告表。评价报告规范另行颁布。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

三、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下载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病危害评价题库及答案共11页(简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办法

    辽宁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职业 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1. 总则 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总局令第47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广西磊大安全服务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单位委托贵公司对本单位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 评价性质:建......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明确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九条、......

    某橡胶轮胎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版)

    某橡胶轮胎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台资企业新建一橡胶轮胎生产车间,我们对该项目竣工后试生产阶段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l 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