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村级“一事一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村级“一事一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实施当中面临很多问题。只有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强化民主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做到规范操作,才能真正发挥“一事一议”制度的作用,建立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
[关键词]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农村公共产品;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5―0060―03
一、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及其运行中的问题
“一事一议”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一些乡村开始试行。但其广泛推广并得到农民认可,还是在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2000年,全国率先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该省的试点方案规定,在逐步取消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村内举办公益事业要通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研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从此,“一事一议”作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筹资方式和表决形式,正式进入了操作层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这一制度逐渐推广到全国。“一事一议”实际上就是以乡(镇)或村为社区,让社区全体成员对其公共需要进行公共选择、并为其选择的公共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分担生产成本的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是在农村“三提五统”取消后,在国家和集体意愿不足或无力投入的情况下,由村民民主参与,采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根据农村各自的资源状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筹资筹劳,以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的制度安排。
“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是从根本上治理农村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然而,经过近年的实践,尤其是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一事一议”这个原本意蕴很好的政策,却由于受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户对公共物品需求差异、村级组织领导权威下降等诸多因素的严重制约,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据对陕西省25个县1000个农村住户的调查,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额人均仅1.4元,按人均筹资15元的上限匡算,真正开展了“一事一议”行政村的筹资比例,也就是10%左右。调查同时显示,农村实际筹资额并没有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一事一议”的广泛推行而增加,与2004年的人均1.6元相比,2005年人均筹资额反而下降了12.9%,村级公益事业兴办状况极不尽人意。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地方根本就没有真正开展“一事一议”,而只是在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强,集体能够拿出资金,村级干部作风比较过硬的村,“一事一议”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群众也比较满意。可见,“一事一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致使许多本应该开展的村内公益事业遇到了尴尬局面。究其原因:
1、“一事一议”操作程序较为复杂,“有事难议”。“一事一议”是以村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能干多少,纯粹是村一级全体农民自己的内部事务,加之不同村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禀赋不一,村情更是千差万别。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议事效率,上级政府只要作出原则性规定就可以了。然而各地在推行过程中,基于对控制农民负担的考虑。制订了从村内议事、申报审批、征缴管理、决算公布到审计监督的严格操作程序。具体到村内议事,又要经过项目的提议、论证、审议、实施等多个环节,要召开全村干部、村民代表会,部分村民会,村两委会,全体村民大会等多次会议,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质量监管、材料、财务等效个分组,要完成筹资筹劳方案、分户负担卡等大量的文件表格卡片报告。众多的环节中哪一个被忽视了,都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在一些地方,甚至连何时召开何种议事会、会议规模都有明确规定。通过这种繁冗而且每个环节近似一致性同意的操作,“一事一议”过程中的农民负担固然是得到了控制,但议事效率如何,能有多少村级公益项目得以投建,就可想而知。特别是实行撤乡并村改革后,一个村动辄方圆数十里、上千户、数千人,即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每10―15户一名代表计算,开会人数少也在百人之多,同时,不少村民对村内的事情也关心不够,知道不多。“一事一议”广泛存在的集中开会难、会场安排难、意见统一难、经费筹集难等诸多矛盾,更为紧张和突出。
2、“一事一议”实行筹资筹劳上限控制,难办大事。作为一种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事一议”乃是一个村民自己出钱、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过程。只要遵循了民主要求,则筹资额高一点、筹劳多几个工作日、以资代劳或是以劳代资等等,都不能算是增加农民负担,不能视为超过了必要的筹资筹劳的政策界限。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均实行严格的上限控制,年人均筹资不得超过15元,筹劳不超过10个标准日,以此作为农民负担增加与否的数量界限。以资代劳、以劳代资、劳资减免等等,则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这种人为规定的上限与农民负担挂钩的科学性如何姑且不论,单从实践看,反映最多的矛盾之一就是15元的上限的确办不了什么事。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一事一议”只是筹集村内兴办集体和公益事业的部分资金,而其余资金来源既无明确规定,更无其它保障,“一事一议”事实上成了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的唯一渠道。以2000人的村子为例,“一事一议”能够征收到的资金的上限,不过区区3万元,这样的上限应付小额的开支还可以,遇到乡村道路硬化、兴修水利等稍微大一点的开支,或者一年有几项公益事业开支,就只有望事兴叹。
3、“一事一议”议而难行。在目前的一事一议制度下,不要农民掏钱的事相对好议,而要农民掏钱出劳的事就比较难议,即便是议了也是议而不决、决而难行。据对陕西省25个县的调查,有67%的农户认为,一事一议议不起来,也议不成事;有22.6%的人认为只要给大家做好工作,筹资数额不大,真正为村民办好事还是能议起来的;有10.4%的人认为无所谓。尤其是一些村民对待兴办公益事业的态度,往往采用实用主义、本位主义,凡是自己直接受益、眼前受益、靠近自家或在本组的事就同意,否则,就坚决反对,讨论中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特别是几个村共用的道路、桥梁、涵闸等覆盖范围较广的公共设施,就出现“众人老子没人抬”的局面。对一些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即使在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部分人讨论通过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当初没有同意的人就迟迟不肯拿钱,形成“谁同意谁掏腰包”的情况,甚至有些原来开会讨论时
第二篇:“一事一议”制度
坎河村委会“一事一议”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二、“一事一议”事项在每年初先由村委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经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公布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三、审议正式议案的村民会议须有本村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参加或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采取记名投票方法签字认可。
四、村民负担“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力(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
五、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要按规定填写有关表格及决议书,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入《监督卡》。
六、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票据。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后,村委会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好项目决算,并向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提交决算报告。经审定后,以公开墙形式向村民予以专项公布。
坎河村民委员会
2008年3月25日
第三篇:水利工程“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管好水利设施,用好水利设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缴纳水费是每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为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现制定农民用水协会“一事一议”制度如下:
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鼓励协会会员自觉自愿参与本村协会且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务的实施。
二、协会必须把有关用水、水费征收、出资和投工投劳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建设的“议事权”通过召开协会全体会员大会,交由会员集体讨论商议。
三、由会员大会通过的有关事宜,会员应积极履行、参与和配合完成。
水利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我县境内的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和水利工作的综合效益,促进节约用水,解决当前和今后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水管体制改革,规范水利管理工作,促进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二条
县水利部门是县人民政府水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县的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灌溉管理、防洪抗旱、水土流失治理、改水防病等工作。各乡镇场水管站是县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水利部门对全县的水利工作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
第三条
水利部门负责全县的水利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和经营管理,并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全县的水资源,做到适时适量保障供给,加强运行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第四条
水利部门要通过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做好水费收缴工作。
第五条
水利部门要根据灌区改革的思路,积极推行“配水到组(户)”工作,在试点基础上,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供水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调,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的水利管理制度。
第三章
灌溉制度
第六条
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性有关的水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水利为本县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努力做好全县的水利灌溉管理工作。
第七条
水利部门要根据州水管处下达的限额供水指标,结合我县第二轮土地承包的灌溉面积和综合毛灌溉定额分配灌区水量指标,制定全县的水资源平衡方案和乡镇(场)的灌溉供水计划和轮灌计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灌区配水实行“总量控制、限额供水、水量包干、超引加价,节水扩灌”的原则。根据巴水字【2001】420号《关于全州地区水费实行统一征收分级管理的通知》规定,对于超定额用水和零星用水加收一倍水费。
第八条
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本着农民受益、减轻负担的原则,加强用水管理,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措施。农业灌溉实行用水申报制度,采取倒计数的办法向用水单位和用水户发布用水情况和超计划用水警报,指导、督促节约用水。在灌溉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到灌区田间征求群众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和落实。
为保证用水和供水的良性运行机制,水利部门必须按照“四不配水”的原则做好水量条配工作,即一是水费不交清不配水;二是渠道不清淤、水利工程不养护不配水;三是日浇夜退、上浇下退的不配水;四是村(组)无接水员不配水。
第九条
水利部门要加强业务管理,做好水量、水费的核算工作,在各村组设置水费公开栏,是公布水用情况和收费情况,做到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
第十条
个乡镇(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大力支持水利部门的工作。按照水利部门制定的配水计划和轮灌计划,积极配合水利部门维护用水秩序,促进节约用水,做好灌溉管理与水费收缴工作,并将灌溉管理和水费收缴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第十一条
水利部门要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在水源保证的情况下,按照轮灌计划必须做到保证农田适时适量灌溉,无特殊情况由不影响用水户的灌溉需求。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十二条
县境内的灌排渠道及配套工程设施、量水工程设施、防洪抗旱设施、改水防病设施、水土流失防止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设施。我县境内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已根据自治区土管局、自治区水利厅【1993】18号文件规定进行确权划界,人人都有管护的职责和义务。水利部门要对灌区内的现有水利配套工程及新建工程进行登记造册,建档案卡,确保水利工程真正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十三条
水利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维护以支渠为界,支渠以上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水利部门负责筹资、建设和维修养护;支渠以下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村(组)受益单位负责筹资、建设和养护,村(组)受益单位在筹资建设上坚持“一事一议”原则。各灌区四级渠道(干、支、斗、农)的清淤工作由乡镇(场)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农牧民负责实施。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
水费是水利部门的经营性收入,是维持水管工作正常开展的经济支柱,依法向用水单位和用水户收缴水费是水利部门的职责。灌区水价必须认真执行州人民政府的水价政策,严禁加码和搭车收费。
第十五条
为了保证灌区的正常供水,水利部门在水费的收缴上,实行放水前预交全年水费的30%;当年8月30日前预交到全年水费的80%,12月30日前将全年水费全部交清。对无故拒缴、拖欠水费的用水户,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的规定,水利部门可以限制供水或停止供水,对此造成的后果及经济损失由用水户自负。第十六条
县域内承担的防汛抗旱、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等社会公益性事发的成本费用,原则上由财政列入预算支出。
第十七条
根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利工程水价、计收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水费主要用于水利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购置设备和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办公、交通费用的开支及宣传、培训、试验研究、技术推广、奖励等业务费用。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严格执行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计划管理。
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水费之外加收其他与水费无关的任何费用或挪作它用,也无权为用水户减免水费。
第十八条
水利部门要从全县水费留成总额中拿出15%的水费,用于支渠以上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全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第十九条
支持和鼓励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水利部门要从收取的水费中按收费面积每亩拿出0.5元,用于协会组织工作人员和村(组)配水员的劳务补贴。
第二十条
全县水费实行二级管理、以一级核算,水利部门要于年初编制水费收支预算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年底做好水费收支决算。县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水费价格、水费收支、水费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
水利部门要从全县水费留成总额中提取千分之3—千分之5的水费,用于奖励用水管理好、水费收缴好、工作服务好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二条
水利部门要加强对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在收缴水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不准”原则:不准给用水户“打白条”收水费;不准先收钱后开票;不准截留挪用水费;不准用食物缴纳水费。
第四篇:村一事一议制度
村一事一议制度
一、主要内容
1、公共卫生事业
2、水利设施维修完善
3、突发事件抢救及防火护林事宜
4、义务植树 二、一事一议的要求
1、凡遇上述事项要提前或过后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研究。
2、在此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并作为此项工作实施的监督员,一要监督干部,二要监督村民。
3、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当好宣传员,充分发动群众,上门入户,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二、“一事一议”事项在每年初先由村委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经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印发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三、审议正式议案的村民会议须有本村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参加或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采取记名投票方法签字认可,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决议》。
四、村民负担“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力(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三年过渡期内要执行过渡期间每年义务工的劳务积累工的规定标准)。
五、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要按规定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审批表》、《筹资筹劳决议》、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入《监督卡》。
六、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票据。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后,村委会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好项目决算,并向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提交决算报告。经审定后,以公开墙形式向村民予以专项公布。
第五篇:村委会“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二、“一事一议”事项在每年初先由村委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经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印发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三、审议正式议案的村民会议须有本村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参加或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采取记名投票方法签字认可,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决议》。
四、村民负担“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力(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三年过渡期内要执行过渡期间每年义务工的劳务积累工的规定标准)。
五、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要按规定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审批表》、《筹资筹劳决议》、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入《监督卡》。
六、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票据。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后,村委会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好项目决算,并向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提交决算报告。经审定后,以公开墙形式向村民予以专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