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重点试验室开放课题申报指引2016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16年申报指南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2008年12月经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组建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秦志光教授。目前,实验室主要定位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前瞻性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与数据安全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现代密码学、软件确保与逆向工程)、海量数据安全保障基础理论与技术(其中包括大数据隐私保护、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挖掘)、下一代互联网及安全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安全、移动网络应用与安全、物联网应用与安全、云计算应用安全)、计算机辅助诊疗(其中包括医学图像处理、可视化辅助诊疗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和基地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本着“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设开放课题,支持与本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一、重点资助领域
2016年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主要支持以下研究方向(不限于): 1.移动互联网及其安全
(1)移动终端用户行为感知与操作优化(2)移动操作系统及应用安全(3)终端用户信誉机制研究 2.大数据应用及安全(1)大数据环境下的可信排序(2)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消亡(3)金融大数据中的应用研究 3.社会网络
(1)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网络社团结构发现
(2)满足动态多样用户需求的服务推荐模型与算法研究 4.新应用环境下的密码理论与技术(1)属性及函数加密(2)代理重加密及签名(3)身份基公钥密码体制 5.量子安全通信理论与技术
(1)免疫噪声的多自由度连续变量量子隐形传态关键技术研究(2)基于量子计算的轨迹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二、申请要求
1.申请资格
开放课题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内仅限在站博士后申请。申请课题应符合申报指南,并有明确的前沿性、开拓性、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新颖的研究内容。2.申请和审批程序
课题申请者填写《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提交电子版向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申报。重点实验室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申请项目先进行初审,再交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评审,根据评议情况择优资助。3.资助经费及研究周期
实验室2016年接收申请1次,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2016年拟资助重点课题2~3项,面上课题4~6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重点课题资助额度6~10万元人民币,面上课题资助额度为2~5万元人民币。资助经费按年度划拨,拨款视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评审情况而定。
4.课题任务要求
重点课题结题须以“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在JCR分区4区或CCF C类以上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其他SCI检索期刊论文1篇或者EI检索期刊论文2篇或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面上课题结题须在以“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1篇或者EI检索期刊论文2篇或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
三、项目管理
1.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费用开支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每项课题在执行一年后填写《开放课题中期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论文、成果简介、鉴定或获奖证书复印件等;由实验室汇总,分送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视评审结果给予表彰或批评。对于进展良好或超额完成任务的,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实验室主任批准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对于进展不良或不按实验室有关规定执行的开放课题,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实验室主任批准,可中断或取消对该课题的资助。
3.课题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应随意更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如需变动,必须由申请人在课题研究期限的一半时间前(一般为一年前)提出申请,报实验室主任审批。开放课题研究期满,必须在2个月内提交结题报告,并附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和正式发表的论文(可稍后提交)。
4.课题完成后需提交总结报告,由学术委员会对课题完成质量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实验室对完成课题优秀的申请者按有关规定实行奖励,特别优秀的可以继续给予资助。
四、成果管理
1.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由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发表学术论文时按以下格式共同署名,署名排序由研究者和依托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双方在工作中的贡献,并依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讨论确定。发表学术论文中须标注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
(1)中文论文: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2)英文论文:“Network and Data Security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China 610054”。
2.所有科研资料由本重点实验室统一保存。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聂旭云 电
话:86-28-83201203 传
真:86-28-83201203 E-Mail: xynie@uestc.edu.cn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四号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邮
编:610054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岩土力学重点试验室IRSM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
201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根据教育部对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为使国内外同行专家、青年学者了解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以便向本实验室申请课题,特制定201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课题申请范围
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是数据或信息从采集到应用的两个关键环节。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SDMIS)是以多源、异构数据,特别是大容量、多尺度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对象,探索地理过程建模和遥感信息机理的基础理论,发展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新方法,研发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共享服务、可视化表达与虚拟仿真的前沿技术;开展数字省/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和信息化应用成套关键技术,建立信息与知识共享平台,推进政务大数据的共享与服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地理决策、地理知识云服务、虚拟地理环境等应用支撑软件系统;开展资源环境与生态、新型城镇化、文化传承与公共事业的信息化应用示范,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实验室重点接受以下学科方向的开放课题申请:
1、资源与环境遥感:
(1)高光谱高分辨遥感影像(“双高影像”)城市地物自动识别(2)遥感影像稀疏表达及其时空融合方法(3)高光谱亚像元目标探测、定位与超分辨制图(4)分布式环境下的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高性能计算方法(5)面向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的专题信息提取与动态监测研究
2、地理过程建模与分析:
(1)复杂地理过程的核心算法及其应用
(2)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决策模型的分布式、并行化技术(3)空间数据的产品增值服务技术方法(4)大范围、高复杂度自然场景的几何建模与实时绘制技术(5)面向地理问题求解的分布式地理建模环境
3、地理信息共享服务:
(1)空-天-地一体化应急监测数据的获取、组网与融合服务技术(2)语义网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技术(3)面向语义Web的地理信息服务组合关键技术问题研究(4)海量异构地理信息的自动语义标注技术(5)地理大数据网络共享服务与高效表达技术(6)地理空间决策云服务技术
(7)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指标体系与业务模型研究
4、时空数据处理与决策理论方法:
(1)空间数据仓库模式与多尺度挖掘算法(2)基于约束的空间聚类分析算法(3)非均衡地理大数据的分类挖掘算法(4)大容量、高维数据集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5)面向多源数据的数据挖掘原型系统(6)顾及停车的路径规划与优化方法研究
5、地表变化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及其在土地执法中的应用研究(2)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与数据更新方法研究(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人地关系研究
二、选题原则
1.瞄准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的前沿课题; 2.解决区域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3.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4.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
5.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的基础理论; 6.面向相关学科交叉的新方法、新手段等
三、申请条件与要求
1.在实验室发布的开放课题指南范围内,凡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海内外教学科研人员(含在职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在生产应用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人员原则上也可以独立申请;
2.申请者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基础; 3.申请者能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城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课题执行没有科研不端行为,并能根据“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开放基金管理暂行条例(2016年修订版)”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四、申请办法及审批手续
1.课题执行周期为二年,资助强度为2.0-4.0万元。
2.申请时间为5月1日至7月30日,逾期不受理。申请书需申请人依托单位签署意见。依托单位根据公章填写全称,具体所在单位请写到院(系)、处、所、中心。
3.课题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或函审通过,实验室主任批准即生效。
4.重点实验室鼓励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提出好的申请,并优先考虑充分利用本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课题申请。
5.必要时,可由实验室聘请客座专家,直接组织有发展前景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应当是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认的学科前沿重大课题。
6.申请者按如下地址来信来电索取课题申请书及开放课题系列文件,或从本所网址下载:http://lsdmis.fzu.edu.cn;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福建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试验室2018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
2018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围绕社会服务以及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物联网与智能控制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为了进一步聚集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工作条件,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发布2018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海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12项课题,其中,一般项目8项,每项资助2万元;重点项目4项,每项资助5万元。
二、开放基金支持方向
根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领域科学前沿以及福建省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发展需求,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2018开放基金项目支持方向如下:
1、图像处理
2、文本语义分析
3、机器视觉
4、模式识别
5、工业机器人
6、物联网技术
7、大数据处理
三、开放基金的申请要求和程序
实验室诚邀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申请课题,本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实验室初审、专家委员会评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课题。
1.申请条件及要求
(1)项目申请者应在国内有固定的受聘单位且聘期覆盖该基金项目实施期限。
(2)重点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与课题相关研究基础。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需由两名本领域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一般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年龄在40岁以下。
(3)项目申请者承担本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未结题者须结题后方能再次申请。
(4)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及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应与申请指南方向一致,鼓励发展前沿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2.申请程序
(1)申请者填写《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申请书》(见附件1)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盖章后于2018年5月15日前寄送至实验室,同时将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24212033@qq.com。
(2)实验室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开放课题基金项目资助建议名单,提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最终审定。
(3)经评审后确定资助的项目,实验室签发立项通知书,将在一个月内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按要求填 写《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合同)(见附件2),报送本实验室。
四、开放基金验收与结题
1、项目立项时发放经费
基于《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立项时下发放课题经费的70%。经审核项目成果符合《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要求时,下拨经费的30%。
2、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下列资料: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2)经费决算表。
(3)已发表及已正式录用的符合实验室署名要求的专著、学术论文。
(4)其它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软件、数据库、成果报道、知识产权证书、获奖成果证书等)。
3、成果要求
(1)项目负责人享有著作权及著作发表权(保密论文除外),其研究成果由实验室、负责人依托单位共享。
(2)发表开放基金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署名“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英文:“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Minjiang University)”,同时注明得到“闽江学院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英文:“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Minjiang University)(Grant No.******)”。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研究成果,不得作为开放基金项目成果用于结题验收。(3)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每个重点开放课题一般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2篇,其中,期刊论文至少一篇;一般开放课题要求发表SCI或者EI收录的论文至少1篇;且用于结题的论文,作者列表中须含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有关说明
1、开放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本项目实施起止时间为:2018.5.1-2020.4.30。
2、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按“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管理条例(试行)”(见附件3)文件执行。
六、联系方式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溪源宫路200号闽江学院工科大楼A座5楼
邮编:350121 联系人:梁礼燕
电话:0591-83761847、*** E-mail:524212033@qq.com
附件1: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申请书 附件2: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 附件3: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开放基金管理条例(试行)
福建省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2018年4月15日
第四篇:江苏农业气象重点室2018开放课题申报(xiexiebang推荐)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2018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10月的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实验室,由我国著名农业气象学家冯秀藻先生创建。2010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涵盖气候变化与农业、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
为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提升科研水平,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以支持与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实验室2017开放课题申请工作已经开始,欢迎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开放课题资助对象面向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业务单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中青年科研人员。
二、主要资助范围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2018开放课题将重点资助以下研究领域: ● 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预警 ● 作物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 ●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 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 气候变化与农业 ● 生态气象
三、申报要求
1.根据课题申请指南,申请人需认真填写《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表》一式三份(A4纸打印)。经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并盖章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2.开放课题研究期限为两年,外单位申请者要求至少与一名本实验室研究人员联合。3.本拟资助课题经费额度约为2-4万元/项。实验室将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初审,并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最终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报校科技处审批备案。4.项目经费以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形式发放。对于符合标注要求的项目科研成果,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执行项目经费,奖励总金额不超过所资助的课题经费额度,具体办法见附件。
5.获得课题资助者应按要求签署相关协议或合同,课题结束时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发表论文的复印本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有效证明材料。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要求至少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篇,同时对文章进行如下署名和标注:
论文的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第一单位)须署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China)”,同时注明受该课题资助。
符合上述要求的课题方可结题。
四、注意事项
1.请按要求填写《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2.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10日(以寄出邮戳为准)。申请者需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及电子申请书。
3.联系人:江晓东,电话:025-58739957,E-mail:jiangxd@nuist.edu.cn 4.邮寄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邮编: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2018 年9月6日
第五篇: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
2013开放课题研究基金申请指南
一、实验室简介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委于2007年10月批准立项,依托天津科技大学建设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拥有国内海卤水化学资源及利用、海洋生物质资源及利用领域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条件,实验室用房面积2560平方米。现有中试装置和实验系统近百项,研究内容涉及:
(1)海水(包括盐湖及地下卤水)化学资源的丰度、存在形态及其在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迁移变化规律;
(2)海洋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富集与提取基本原理与技术、复杂水盐体系相分离原理与技术、海水净化与处理技术等;
(3)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化工产品精细化;
(4)海洋化工产品、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工业结晶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控制技术,膜分离技术;
(5)海洋光合生物生长发育的生化过程及其调控、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及光合作用产物的能源化利用技术;
(6)海水有机废水的处理、清洁能源——氢气和生物柴油制备的耦合技术与过程调控;
(7)藻类功能物质的富集与分离技术,海洋生物功能物质产业化技术。主要仪器设备总价值2400多万元,包括:蒸发结晶器及控制系统、激光粒度分析仪、低温恒温水浴、原子力显微镜、气质联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燃烧总有机碳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离子色谱仪、密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核酸蛋白分析仪、折光仪、系统显微镜、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氧电极、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心机、冷冻干燥器、特快恒温冰冻切片机、倒置显微镜、多功能膜分离实验装置、PCR基因扩展仪、非分散红外测油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型体视显微镜、凝胶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COD及多功能水质仪、CFD软件和工作站、显微照相系统、超纯水器、离心浓缩仪、工业结晶实验系统、程序温控冷却器、结晶实验控制系统、激光扫描粒度分析仪、图像粒度分析仪、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蒸发结晶控制系统;同时拥有配套的各种软件系统。
实验室主要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现有两个研究方向:(1)海、卤水化学资源及利用;(2)海洋生物质资源及利用。
二、基金重点资助研究领域、资助对象和资助强度
(一)基金重点资助的研究领域
1、海、卤水化学资源及利用
(1)
水盐体系相平衡及析盐规律及基础数据的测定(2)
海水、盐湖卤水、地下卤水资源综合利用(3)
海水淡化浓液制盐技术(4)
海卤水常量元素的分离提取技术(5)
海卤水镁、锂资源利用技术(6)
海水净化和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7)
海卤水微量元素的富集及分离提取技术(8)
工业结晶及颗粒过程的规律和控制技术(9)
自然蒸发结晶过程的规律及控制技术
2、海洋生物质资源及利用
(1)高效产氢微生物的筛选及高效产氢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株的开发(2)光-暗耦联发酵制备氢气技术(3)微生物制氢与有机废水处理耦合技术
(4)重要经济微藻-----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积累机制及其分离技术(5)微藻生物量形成与二氧化碳减排技术(6)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与分离技术(7)盐田经济微藻优良藻株的筛选与鉴定(8)蓝藻基因工程制备海洋药物的关键技术
(二)基金重点资助对象
本基金80%以上向本实验室以外人员开放,凡具备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以上规定的范围内提出申请。
也鼓励本单位副教授以下青年学者积极申请,支持刚留校的博士(博士后)保持活跃的学术思维,跟踪国际前沿,积极开拓创新,在本基金资助的研究领域内提出高质量的研究申请报告。
(三)资助强度
资助金额:重点项目为每项2万元,拟资助1项;一般项目为每项1万元,拟资助4项,总资助金额6万元。实验室欢迎和鼓励获得项目资助的申请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或派研究生到本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申请者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原单位进行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
三、基金项目的申请
1.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1)符合《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的研究;
(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有一定时间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4)经费预算实事求是;
2.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2012本研究基金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20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一式三份)寄送到实验室;邮寄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29号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300457,收件人:程鹏高;同时寄发电子版一份,电子邮箱:cpg@tust.edu.cn
4.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四、基金项目的审批与立项
1.实验室各研究方向的研究室负责人或学术带头人负责基金项目的初审,然后送外单位同行进行函评,最后由学术委员会进行终评。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建议不予资助: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2)不符合基金资助范围;
(3)申请者或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项目数,连同在研资助项目数超过两项;(4)与同类研究低水平重复;
(5)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明显不清,无法进行评审;(6)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或申请者不可能到本实验室工作;(7)申请经费过多,基金无力支持;(8)已从其它部门获得充足的经费;
(9)申请者对已获资助项目,不执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补正的,或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发表一篇论文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2.对通过初审的每项申请,选择至少两名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熟悉被评项目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情况、学风严谨、办事公正的同行专家进行书面评审。
3.实验室负责人在初审、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对申请项目进行复审,提出客观的项目评审意见及资助强度,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终审。
4.学术委员会听取初审和复审报告,对所有申请项目进行审查,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实验室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备案。
5.实验室主任于2013年12月签发评议结果,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6.课题负责人应于2013年12月底前,根据批准通知,填写《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开放基金课题资助合同》,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实验室,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五、项目结题和成果标注
1.基金资助项目完成后,请认真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交实验室主任签字通过、存档,并作为下一期申请的依据之一。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
中文: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英文: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hemistr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300457, Tianjin, China
并在中文论文首页标注“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外文论文在ACKNOWLEDGEMENT处必须标注“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No.****)of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hemistry(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China)字样,在成果鉴定和申报各类奖励时也必须作出同样的标注。否则,不计入该课题成果。
2.自带项目和经费在本实验室工作取得的成果或发表论文需注明“天津市海洋资 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完成”。
3.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及本实验室所有。
六、本申请指南由本实验室负责解释。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天津科技大学)
2013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