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15:3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第一篇: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5.开发完成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控制中心、安全网关、智能防火墙等原型系统,具有隐私保护能力、深度感知与检测能力,相关原型系统应通过权威部门测评,并得到试点应用;

6.专利不小于10项。

1.2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技术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工业控制系统(ICS)主动防御技术体系,抵御跨越信息物理空间的未知威胁;研发主动防御安全网关、安全管理系统、未知威胁主动发现系统、控制运行系统与编程编译系统等相关组件、工具与控制装备,改进提高相关组件、工具与控制装备的行业工程适应性;研究开发典型行业主动防护的设备驱动组件集与工程应用模板;研究ICS综合安全评估认证技术,建立综合安全定量评估体系;从基础设备安全、实时控制行为安全、业务流程作业安全等维度,构建结合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操作安全,覆盖ICS 管理层、监控层、控制层、器件(部件)层,贯穿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深度安全主动防护体系;突破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深度融合场景下的工控安全防护难题,保障ICS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在电力、冶金、石化等重点行业关键场景进行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相关行业示范的安全测评报告与深度安全的主动防护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 1.针对电力、冶金、石化等重点行业关键场景,考虑高可用性、强实时性、大规模化、广域全局协同等工业控制系统的典型工程特征,完成3类关键行业领域的3~5套控制系统安全脆弱性测试;

2.针对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设备(控制器、变送器、执行机构、工作站、网络设备等)以及关键控制数据交互的安全需求,构建覆盖控制系统基础设备安全、实时控制行为安全、业务流程作业安全的主动防护安全技术示范体系,覆盖控制系统管理层、监控层、控制层与部件层的各层次,实现总体功能覆盖率不少于90%,形成示范验证报告;

3.分析评估深度安全保护技术对工控系统功能流程及性能指标需求的影响,以及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与威胁事件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对系统功能业务流程无影响,深度安全主动防护功能对运行态实时性能影响<10%,对编程态性能影响<25%;提出工业控制系统综合安全评估认证技术方案,建立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现场的安全性定量评估体系;

4.应用试点工业控制主动防御示范场景不小于3个,包括电力、冶金、石化等,其中至少1个高可用性与强实时性的局域万点级示范场景,该场景的工业数据不少于10000点,工业控制节点不少于30个,各类控制终端不少于100个,典型控制周期50-100ms,快速控制周期5-20ms;至少1个大规模化与广域全局协同的万点级示范场景,该场景工业数 据不少于30000点,信息域不少于5个,控制节点不少于100个,各类控制终端不少于300个,典型控制周期50-500ms,跨域数据同步0.5-10s。

2.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1非受控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关键技术类)研究非受控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安全传输和交换技术,重点突破非受控环境下的隐蔽通道构建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多节点联动隐通道建立与协同技术途径,解决非受控环境的隐蔽数据传输与重构问题;研究适用于非受控环境下重要文件数据的安全存储技术,研究面向大数据的自动化数据隐藏与提取技术;研究可否认加密技术,解决受迫环境下的数据保护问题;研究威胁情态下的关键数据快速无痕销毁技术;研制具有一定规模的原型验证系统,实现数据从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利用的全流程安全保护方案,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效率等。

考核指标:

1.完成非受控网络环境下的数据隐蔽传输与重构原型系统,能抵抗现有的隐蔽通道发现与分析技术,支持用户透明的隐蔽文件传输,且有效数据传输率不少于0.1消息比特/传输字节;

2.提出非受控环境下数据的新型安全存储与保护技术方案,解决重要文件数据的保护及隐藏、分析与利用等问题,实现数据从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的全流程监管保护;

3.完成多级可否认加密原型系统研发,可否认加密系统支持EXT4、NTFS、FAT等文件系统;

4.完成关键数据与代码的无痕销毁原型系统研发,支持紧急情况下的关键数据及相关代码的秒级无痕销毁,销毁后的系统能抵御代码分析,不遗留销毁痕迹。

2.2移动互联网数据防护技术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类)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国产密码算法,从云、管、端三个层面布局移动互联网数据防护保障技术,完成试点示范。研究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防护技术和基于终端的高安全鉴别技术,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安全存储、数据安全计算、数据安全擦除、数据访问控制与安全鉴别方案,防范各种软件攻击和终端丢失情况下的关键数据泄露;研究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方案,保护用户的身份和属性隐私、位置隐私、交易隐私;选择有代表性的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应用,研究移动设备管控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软件管理技术、文档内容管理技术,支持多级安全策略管理,实现国产密码技术在移动设备管控系统中的深度融合;研究移动高速视频服务中的数据加解密技术,实现透明化的、无缝接入的数据加解密服务;针对移动设备管控、移动高速视频服务等应用完成试点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 1.完成移动终端数据与隐私保护技术方案设计开发。技术方案全面支持国产密码算法,能够抵御操作系统内核攻击,安全原理简洁易证,并在至少2款商用移动终端系统中得到应用部署,实现万台规模的试点应用;

2.示范应用中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签名速度不大于50ms,关键数据的加解密速度不少于10M/s;

3.在移动管控领域开展试点应用。移动设备管控的应用部署不小于2家应用单位,支持30款以上主流移动终端;

4.在大型的移动高速视频云服务系统中得到部署,终端加解密时延不大于8ms,示范终端数量不少800;

5.申请发明专利20项。

3.网络空间数字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3.1互联网+环境中基于国产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与监管技术(关键技术类)

面向互联网+环境中媒体融合及4K超高清视频播控以及虚拟现实(VR)对多媒体版权保护与监管的新需求,研究互联网+环境中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方案;研究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多媒体版权保护技术,重点研究新一代视频加密授权技术、基于硬件安全的智能终端版权保护技术、融合媒体智能终端安全认证技术、融合媒体版权监管技术及测试评估方法等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研究VR和超高清视频版权保护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研发支持国产密码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关键装备及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研发智能电视终端芯片;选择至少3个具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资质的机构开展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技术试点示范,全面提升我国融合媒体版权保护支撑保障能力。

考核指标:

1.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关键装备研发,包括支持基于国密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实时转码加密系统、基于容器的版权保护授权系统等,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证书;

2.完成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电视终端芯片与超高清电视一体机等原型设备研制,支持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智能终端硬件信任根、基于硬件安全的安全启动与安全升级,以及视频内容解密、解码、缓存、播放、显示、输出全流程的硬件级别安全保护;

3.完成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互联网电视数字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研发,支持4K超高清视频及VR内容的实时转码加密、智能终端分布式实时授权等版权授权服务,支持版权追踪溯源与实时版权监测服务,其中版权授权服务响应时间小于5秒;

4.制订超高清视频版权保护总体要求、信任与安全体系、终端安全性要求、接口协议、测试方法等方面行业标准规范5项,集成研发支持国产密码的融合媒体版权保护产品与系统测试评估平台,支持对应用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 频内容版权保护系统、智能终端及芯片等的安全评估与测试;

5.选择至少3个具有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资质的机构开展不少于50万用户的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超高清视频内容版权保护技术试点示范,验证系统有效性;

6.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以上。

3.2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国产密码应用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类)

面向卫星直播及互联网广播环境下,数字电视系统盗播、插播严重,追究困难的问题,研究安全、高效的条件接收系统,研究盗播、插播监管与追踪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数字条件接收层级密钥管理技术;开发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条件接收系统前端设备、终端安全芯片和终端设备;建设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密钥管理平台,包括密钥保护技术、密钥传输技术和芯片序列化技术等;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开展支持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规模应用示范,解决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产业化的瓶颈问题,形成国产密码算法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应用实施方案;研究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设备的检测技术。

考核指标: 1.完成一套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适应卫星及互联网环境的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研制,具备可证明的防盗播、防插播技术特性,单套系统支持4亿以上用户,终端开机密钥初始化时间不大于30秒;

2.完成支持国产密码算法的新一代条件接收系统前端系统,终端安全芯片和终端系统研制,相关系统及芯片获得主管部门的产品证书;

3.密钥管理支持密钥保护、密钥传输和芯片序列化等; 4.在至少2个省级广电网络中开展新一代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示范;

5.提交4项专利申请,完成至少8项软件著作权,提交至少两项行业标准草案。

3.3支持全程电子化的电子发票及服务系统试点示范(应用示范类)

面向“互联网+”应用环境,开展全程电子化的安全电子发票及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研究安全电子发票服务运行机制,搭建规模化的电子发票服务与监管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针对税务类电子发票、财政类票据等,研究基于通用平台的电子发票承载、验证和传递设备;搭建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发票第三方可信验证平台,完成企业电子发票报销、财务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应用的试点示范。

考核指标: 1.完成至少5个电子发票服务系统的建设与试点应用,电子发票开具量达到1亿张/年,实际环境中,单张发票开具时间不少于10s,可离线验证的单张发票数据量不大于5K Byte;

2.完善基于通用平台的电子发票承载、验证和传递系统,在不少于10家应用单位进行部署;

3.研制完成电子发票第三方验证系统,并发访问数为5000 时,单张凭据验证请求的响应时间小于2秒;

4.电子发票开具服务覆盖至少20个省或直辖市,电子发票应用单位数达到300个;

5.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草案不少于3项,并获得国家或行业标准主管部门立项或批准。

第二篇:“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7项目(编制大纲)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7

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 — 2 —

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成原理验证。

2.研发两类以上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样机应在允许攻击方基于白盒构造测试样例的前提下,设定防御方不掌握测试漏洞/后门具体特征且不得进行增量开发的测试环境中,能在

不降低主要性能指标的同时,抵御90%以上测试漏洞和后门带来的安全威胁。

3.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

4.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型样机,支持基于商业软硬件构筑风险可控的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商业推广价值。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控制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新的重大挑战,亟需系统性地从理论模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及测试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研究。针对工控系统攻击机理和工程特征,研究建立工控系统网络入侵与攻击模型;研究工控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安全漏洞深度利用技术;研究具备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动态重构机制及方法;研究支持多种工控网络协议的可编程嵌入式电子设备以及实时控制与监控软件等工控系统组件的动态防护关键技术,提高工控系统内核及应用安全性;研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研制工控系统漏洞挖掘、攻防侦测、安全加固、评估分析等工具与装备,研制具有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形成工控系统深度安全防护整 — 4 —

体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1.典型工业装臵主流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监控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控制站嵌入式软件等核心部件的漏洞新增发现不少于60个,漏洞利用样本新增不少于30种,建立至少包含检验篡改组态数据、伪造控制指令、实时欺骗、获取超级权限等4类漏洞类型的测试样例集合。

2.研发不少于3类典型工业装臵、6种国内外主流工控系统的深度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平台,能有效验证以上四类漏洞,并支持不少于5种国际主流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和安全技术测试验证。

3.研发具有可动态重构、异构冗余、随机多样化特征的动态防护工控系统组件(组态软件、监控软件、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工具不少于10种,测试方可基于该系统组件的源代码设臵攻击测试用例,且防御方不掌握具体漏洞成因、特征信息与利用细节的条件下针对上述(第1条)4类漏洞的防御成功率达到80%以上(进行双盲测试),同时对控制系统功能不产生影响,且对实时性性能影响与部署前相比不超过5%。

4.研发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DCS、PLC等工业控制系统一套,通过测试样例集合的验证,在具有IO信号点超过1万点、控制站超过20个、操作站超过60台规模的大型电力、冶金或炼化等工程系统中进行示范应用,主动防御功能达到:通信健壮性达到Achilles level 2 认证要求或同等能力;具有通信加密措施,— 5 —

防止通信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具有硬件、网络、数据全冗余和实时诊断措施,单一故障不影响工业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4.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提交国家或国际标准不少于3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适应网络信道条件复杂、通信资源受限、节点高速运动、链路间歇连通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空天安全接入控制技术,确保空天业务连续无缝安全切换;研究天地一体化多域网络安全互联控制技术,保证天地一体网络不同网络域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拓扑复杂、高度异构、实体类型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全网密码资源的跨域联合管理、密码与协议配臵;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认证解决方案,研究真实可信的设备地址和用户身份的验证管理方法及鉴权机制,实现资源异构情况下的安全认证;研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和态势感知体系,综合展示空天信息网络安全威胁与安全态势;研究支持空天网络安全分析的信息网络仿真技术;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动态重构技术,提高抗攻击能力。

考核指标:1.提供多链路安全接入防护功能,能够对典型业 — 6 —

务终端的身份进行鉴别、并根据入网权限实施终端入网控制,抵御重放欺骗、篡改、伪造等攻击,支持大规模并发安全接入认证以及无缝安全切换,支持高速节点的接入认证,实现空天节点身份的可信保持与服务的连续性。

2.提供多域网络互联安全控制功能,提供基于分域策略和IP地址的数据传输控制能力,提供对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能力。

3.密码资源管理应全面支持我国国产密码算法,并可兼容国际主流密码算法的资源调配,密码资源动态调配、切换导致业务系统性能降低不超过10%,相关密钥管理、密码算法实现的软硬件模块安全性达到密码行业标准《密码模块安全技术要求》三级(及)以上。

4.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实体认证解决方案,验证环境可支持合法设备的无缝漫游,实现针对10类不同实体的认证技术。

5.实现全网的威胁情报处理和态势感知,态势及威胁情报信息交付率不低于99%,系统发生故障或错误的恢复时间小于2小时。

6.研制完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仿真平台,覆盖空间信息网络传输链路和地面系统的全部设备和安全组件,覆盖导航、遥感等不同卫星,支持1万以上卫星终端、10万以上通信链路的实时通信仿真,支持1000条以上安全事件的并发仿真,支持10万用户实时在线、百万并发数据的大规模仿真测试。

7.支持对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安全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支持

基于任务的动态安全策略管理,实现安全事件格式及语义的归一化解析。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1 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构建面向海量数据和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保护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包括涉密信息保护、数据使用授权、敏感数据保护、隐私风险评估、数据匿名发布、数字水印和溯源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大数据环境中数据保护理论模型,包括基于新型密码算法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加密数据的关键词搜索方法、存储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方法、敏感数据的细粒度分级和智能分类保护方法等,保护数据在生成、存储、发布、应用、消亡等生命周期的安全,支持涉密数据的流转控制、隔离和交换;研究大数据环境中隐私保护理论模型,包括隐私数据刻画和甄别、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标识符匿名保护、位臵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脱敏处理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制定大数据隐私保护标准规范;研究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隐私隐藏理论,包括图像和视频隐写分析、数字水印和溯源、多媒体同态隐私加密、加密音视频数据检测等 — 8 —

方法。

考核指标:1.提出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保护理论模型,提出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法,提出支持多用户多关键字的密文数据和数据库搜索方法,提出多敏感属性的分级分类数据保护模型。

2.建立大数据环境中的隐私保护理论模型,提出一系列隐私甄别和保护方法,至少包括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标识符匿名保护、位臵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脱敏处理等5种。

3.提出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隐私保护模型,实现高效的多媒体同态隐私加密算法,密文膨胀率不超过30%。

4.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篇以上,其中SCI/EI检索论文不少于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起草行业或国家标准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3.1 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技术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面向国家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的需求,研究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技术,为国家开展网络空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适应多种环境的异构实体身份标识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行为分析的多级可信、多因子身份鉴别系统与技术;研究具备隐私保

护特性的网络实体真实身份证明与鉴别技术;研究具备身份联合能力的统一身份管理、授权与服务技术;研究身份联合与管理服务的互操作评估技术与系统;研究实体行为追踪溯源与安全审计技术与系统,研制网络身份管理与服务可信等级的评估评价标准与工具。

考核指标:1.身份管理系统应支持亿级规模的身份管理,百万级并发、1000个应用条件下,单个身份鉴别延时不大于3秒,身份鉴别应采用国产密码算法,支持安全可定制的不同级别的鉴别方式,至少包括:口令、电子凭证、生物特征、个体行为、先验知识等方式及其组合。

2.完成真实身份的证明与核验服务系统,10万级并发条件下的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支持X.509证书、二代身份证、eID等不同的电子身份证件。

3.支持不同安全域的身份联合,在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域间的互联互通,支持不少于2个主流身份联合协议,支持国产密码算法,具备与国内、国际身份管理系统联合的能力,并经过联合验证。

4.形成身份管理的互操作及可信等级评估规范和工具,对不少于5个身份管理系统的互操作能力及可信等级进行评估,完成评估报告。

5.开发支持亿级实体的行为关联分析系统,支持100个以上 — 10 —

身份管理系统的行为元数据汇聚,实现秒级的实体追踪与定位。

6.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建议稿10项,软件著作权20项,申请专利20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4.1 网络空间数字虚拟资产保护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虚拟货币、数字版权、网络游戏等网络空间数字虚拟资产的安全问题,研究数字虚拟资产保护基础理论体系,包括数字虚拟资产的数学模型、威胁感知、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研究现有网络空间数字虚拟资产的分类以及各类网络资产的表达方法,研究并提出新形势下数字虚拟资产的安全表示方法;研究数字虚拟资产基础数学模型,包括属性、颁发者、使用权限、使用范围、数字签名、加密、防伪等,并建立数字虚拟资产的识别和描述模型;研究数字虚拟资产安全管理模型,包括数字虚拟资产登记、用户身份认证、数字虚拟资产安全存储、数字虚拟资产安全交易、数字虚拟资产使用控制、数字虚拟资产追踪溯源等;研究数字虚拟资产动态风险控制模型,包括主动调整系统的防御策略,动态风险控制策略知识库、动态风险控制引擎等;研究虚拟资产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真实资产的影响。

考核指标:1.提出数字虚拟资产基础数学模型、数字虚拟资产安全威胁自适应发现模型、数字虚拟资产安全威胁变化实时定量感知模型。

2.数字虚拟资产表达方法应涵盖现有主流的资产类别。3.提出数字虚拟资产身份认证和安全存储模型,数字虚拟资产安全交易、使用控制和追踪溯源模型,并提出数字虚拟资产动态风险控制模型。

4.实现数字虚拟资产安全管理与交易原型系统,支持至少3种已有的数字虚拟资产(包括虚拟货币、数字版权、网络游戏等)。

5.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篇以上,其中SCI/EI检索论文不少于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网络空间测评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5.1 网络系统安全度量方法与指标体系(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研究网络系统安全度量的影响因素和体系模型,包括各种安全机制的有效性评估方法、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方法、攻击威胁模型及攻击影响计算方法,以及以上因素的时间变化规则和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网络系统安全特性的量化表达方法和参考框架,包括各种安全特性的定义、制约关系、服务影响和性能影响的量化表达方法;研究网络系统安全参数的采集方法和机制,— 12 —

包括自动化和半自动采集方法、基于渗透攻击的采集方法、非破坏性的采集方法、大规模系统的安全参数组合机制等;研究攻击技术的破坏能力量化评估机制,包括各种攻击方法和原理的隐蔽机制分析、对不同安全特性和服务性能的影响分析、攻击技术的伸缩性、安全事件的连锁反应机理等量化评估;研究网络系统安全度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验证,包括网络真实攻击和防御历史事件的分析、攻击技术和防御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及其对网络系统安全程度的影响;针对典型应用场景,研究安全度量的参考操作流程和指标的参考体系。

考核指标:1.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框架,给出每项指标的明确定义。

2.度量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既可用于孤立、隔离的系统,也可用于广泛互联的系统。

3.针对指标体系框架中提出的每项指标,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至少应涉及测量对象的定义;量化依据,及其客观性分析;具体流程、数据采集方式、计算方法等的设计;复杂测量方法应给出技术性、资源可行性、管理可行性的分析。

4.度量结果应是量化的,结论客观;同一场景下的不同系统的度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同一系统的不同时间点的度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5.度量方法输入包括系统结构、防御方案、系统脆弱性、攻

击现状、安全事件影响。

6.完成3种典型网络系统的量化评估,给出评估报告;完成10种典型攻击技术的破坏能力量化评估,给出评估报告。

7.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篇以上,其中SCI/EI检索论文不少于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网络仿真与效果评估关键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网络安全试验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包括试验基础设施能力体系、系统架构、技术体制、应用模式等,制定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从顶层规约试验基础设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安全试验基础设施构建技术,包括:大规模网络高逼真快速复现、用户行为复制、资源自动配臵与快速释放、试验安全隔离与受控交换、面向任务的引擎构建、面向虚拟网络的真实流量回放等关键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包括网络安全度量理论及攻击仿真工具智能化调用、攻击仿真脚本自动化生成、网络安全自动化测试、安全效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等理论与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活动仿真演练技术;研究网络虚拟节点行为监控技术,包括基于主被动自省结合的虚拟机监控技术,实现高效的虚拟节点行为动态监控。

考核指标:1.网络复现可实现网络拓扑、操作系统、业务系 — 14 —

统以及人员行为复现。

2.可以并行开展2个以上不同安全等级试验任务。3.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仿真应综合考虑攻防成本、攻防技术性能、攻防前后系统性能等因素,形成不低于3级分级的攻防效能评估与安全体系度量指标体系。

4.网络安全体系度量,可度量包含3级结构、10000个节点的网络系统网络空间安全性。

5.可支撑3种典型网络场景下的网络安全活动仿真演练。6.能够对虚拟节点进行系统调用粒度的实时行为监测,虚拟节点行为监测技术引入的性能损失不超过10%。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第三篇: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建议-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附件3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 2018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

1.1 高安全高比能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乘用车高集成度要求,开展基于整车一体化的电池系统的机-电-热设计;开发先进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

第四篇: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引建议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重大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4项任务,2016年已启动项目数70个,2017年预计启动67个。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和2017年立项情况,2018年启动任务如下:任务1.1前沿技术创新中先进治疗和诊疗一体化技术,任务1.2共性技术创新中相关工程化技术和生物学效应评估,任务2重大装备研发中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研发,任务3应用解决方案研究中新服务模式解决方案,任务4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中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同时根据前期部署情况,对未部署完成的医学影像设备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医用电子仪器评价等方向补充部署,加强对新的成像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等方向部署。1.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 1.1 先进医学成像技术 1.1.1 先进显微内窥镜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多模态显微内窥医学成像1 技术,实现消化道疾病内窥镜成像的重大突破,解决明光显微与常规等多模态内窥镜同时成像的难点问题。考核指标:多模态成像分辨率覆盖1-100μm,成像深度2mm,实现消化道疾病大范围筛查与小视野定点的同时融合精准成像,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原创专利池。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1.2 先进颅脑超声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模态颅脑超声医学成像技术,实现颅脑的超声成像的从无到有的突破,解决超声血流脑功能和脑梗成像技术中的重大难点问题。考核指标:实现超声穿颅B形或断层成像和多普勒血流成像,空间分辨力达到1mm和血流分辨力达到30-36cm/s,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原创专利池。实施年限:2018-2020年。2 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1.3 先进磁共振成像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模态太赫兹增强磁共振医学成像技术,实现磁共振成像在生物样本临床病理成像的应用新突破,解决临床精准诊断重大需求难点问题。考核指标:MRI空间分辨率0.05mm,MRS灵敏度提高不低于500倍,与现有影像模态相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 先进治疗技术 1.2.1 先进植介入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基于混合现实、智能传感、机器人等技术的精准、微创、高效的植介入技术及其装置,解决器械介入和可视化交互达到精确一致等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先进治疗。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3 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2 新型物理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物理因子及复合物理因子的无创肿瘤新型物理治疗技术及其装置,实现电磁学和光学的肿瘤治疗重大突破,解决无创肿瘤治疗的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2.3 先进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基于心电和脉搏等生理信息的生物反馈血液循环治疗技术及其装置,特异性地改善微循环、组织灌注或器官灌注,实4 现无创生物反馈治疗重大突破,解决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循环系统障碍相关的疑难杂症的康复治疗。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 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1.3.1 精准微创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先进的活体在线精确诊断的微创植入和介入一体化诊疗技术及其装置,解决精准微创植介入临床重大需求难点问题的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5 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2 精准外科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医学影像精确诊断、手术规划和实时导航的一体化外科装置,解决精准外科临床重大问题的新型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3.3 精准放射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代谢、灌注、免疫和肿瘤标志物的分子医学影像的放射治疗计划的一体化诊疗技术,解决肿瘤乏氧精准放射治疗临床重大问题的新型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6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4 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 1.4.1 医学影像设备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医学影像设备的可靠性与工程化瓶颈问题,开展核心部件的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及预防措施、加速寿命试验与验证评价方法等可靠性技术研究;开展整机可靠性设计、建模、仿真和验证技术研究;建立医学影像设备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模型库和数据库,开发相关的软件工具和专用可靠性检测装备;探索可靠性与工程化技术共享推广服务模式。考核指标:建立核心部件失效模式库和寿命加速模型,开发2类以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寿命加速试验装置,与项目起始期相比,可靠性检验效率提高20%以上;形成整机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技术标准规范,并在1家以上企业验证,与项目起始相比,促进企业医疗装备可靠性水平提升10%以上;建立企业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并在2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提交应用测试规范和运行报告;完成不少于6项标准草案或省级以上监管机构认可的可靠性评价规范及指导性原则,建立2类以上核心部件的可靠性测试平台;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国家认定的专业检测机构牵头,企业、科研院所参与7 联合申报,支持国家级开放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1.5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1.5.1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数字诊疗装备的生物学效应评价难点问题,开展机械通气、辅助血液循环、声学力学治疗等装置相关生物学效应评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体系。考核指标:建立新型数字诊疗装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发相关的测试评估装置,并提交测试规范和应用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2.重大装备研发 2.1 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 2.1.1 新型多参数眼科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高频相控阵换能器新型多参数眼科超声成像系统,实现高频眼科超声探头及核心部件国产化。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探头中心频率不小于20MHz,阵元数不小于192,-6dB相对带宽不小于70%,图像纵向分辨率不大于0.1mm,横向分辨率不大于0.2mm;实现眼科多段声速匹配生8 物测量,测量误差不大于0.05mm。A型、B型、P型、D型等成像模式,测量参数包括前房、晶状体、玻璃体、眼轴、角膜厚度等参数测量。眼科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中探头及主要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2.1.2 新型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新型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实现乳腺超声成像系统核心部件国产化。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乳腺多参数超声成像系统中主要核心部件需实现国产化,多参数须包括多普勒、B型、衰减系数、速度断层、弹性等成像参数等。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特异性与灵敏度高于钼靶X-射线成像和B型超声成像,接近MRI造影。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9 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2.1.3 其它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 研究内容:研发其它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实现对现有放射介入治疗、精确诊断等临床技术的替代,具有临床显著效果。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新型专科超声成像系统中主要核心部件需实现国产化。具有替代传统技术的临床显著效果。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临床机构须承担临床验证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3.应用解决方案研究 3.1 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3.1.1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诊断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医学影像(含病理数据)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10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医学影像大数据和云平台的疾病筛查诊断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不少于3种主要病变(如肺癌、肝癌、脑癌、乳腺癌、心梗、脑梗、动脉斑块病变等)影像学筛查诊断,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不少于3种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医学影像诊断知识库;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2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理信号诊断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生理信号(含生化参数)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生理信号大数据和云平台的疾病筛查诊断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不少于5种主要疾病(如恶性心律失常、心衰、慢阻肺等)筛查诊断,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不少于3种疾病11 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生理信号诊断知识库;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3 基于人工智能的危重监护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呼吸机、血压监测仪、血氧监测仪、脑电图仪、心电图仪、麻醉机、麻醉深度检测仪等重症和手术监护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系统及其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于各类医疗机构和人群的完整的基于重症和手术监护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危重事件预测和干预提示的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算法实现主要重症事件(如窒息、昏厥、呼衰、心衰、死亡等恶性事件)预测报告和干预提示,准确率不低于90%,假阴性率不高于0.1%。获得不少于4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完成主要重症事件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算法研发;测试数据需要从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获取至少连续三个月以上5000例以上接诊病人临床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生成规范化报告、危重事件预测与干预知识库;所有数据要12 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4 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面向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发基于基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等生物计算、认知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及其覆盖全就医闭环流程的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基于临床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专家辅助诊疗新型云服务模式,其中包括与世界最新医学结合的临床指南系统作为临床知识仓库,覆盖中国和WHO现阶段认知的98%疾病种类,并且支持即时加入每年新的疾病类型、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指南;优先建立县级医院不少于5种最常见疾病临床数据库,数据完整性要求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个阶段,可有效支持医生、药剂师、保险和教学研究的需求。综合使用临床指南和临床标准术语集,智能引导采集判别病历信息,以达到专家辅助诊疗的标准化和智能化;结合专家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建立3个大数据分析模型应用于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辅助疾病护理计划;辅助决策支持准确率不低于90%。获得不少于4项的技术发明专利,软件获得产品注册证,测试数据需要从5个县级二级医院和2个地市以上三级医院的5000例13 患者数据;建立可自动获取相关信息、智能提取分析数据、形成规范电子病历和报告;所有数据要确保安全。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合作,须有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自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4.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 4.1 创新诊疗装备产品评价 4.1.1 医用电子仪器评价 研究内容:系统开展医用电子仪器(至少覆盖机械通气、麻醉深度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不含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的临床效果、临床功能及适用性、可靠性、技术性能和服务体系等评价研究及培训。所评价的产品须为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厂家的,以国产创新产品为主,进口产品参考的代表性产品。考核指标: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规范和评价体系,评价产品包含所有主流国产设备,每种产品完成不少于 5 个型号的评价,每个型号在不少于3 家三甲医疗机构和3 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评价。针对相关的医用电子仪器完成评价及培训体系文件、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产品评价规范和产品评价报告,完成不少于 30 人次培训。实施年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4 有关说明:三甲医院牵头,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牵头单位须安装国内上市的主流产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能独立进行统计评价,主要参与医疗机构须已安装至少 1 种待评价的国产数字诊疗装备。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

。15 1

定向择优项目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以“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开展“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研究,形成规范化示范效应,促进国产创新诊疗装备在医疗机构的普及应用,打造国产诊疗装备品牌。2018拟以定向择优方式遴选“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研究承担单位,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具体指南内容如下:

1.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1.1 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不同区域的重大临床需求,突出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区域常见多发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前期实施“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广、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的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基层医疗机构新配置解决方案、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包括诊疗、筛查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 产品的示范应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开展5个示范点的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示范,每个省区建设不少于5个典型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形成1份应用示范报告,每个项目形成1份应用示范综合报告;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每个项目至少完成2个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的跨省区示范(不少于2个省)和不少于1种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应用示范。示范地区的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增加二十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基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覆盖面达到1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包括联动的省)。

实施年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项。

有关说明:各省级科技厅(委)可推荐1个项目(2017年已经立项的省市除外);每个项目由1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会同本省的基层医疗机构(县、乡镇、村、社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组成示范网络;鼓励企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地方财政投入和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小于1: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与本省/市示范工程的实施整合推进。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鼓励跨省区联合示范应用,鼓励项目牵头省与薄弱地区的省份联动实施,鼓励军民融合。申报单位需提交省/市里认可的实施方案。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课题之间内容不交叉、技术不重复,“1.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类项目的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其它每个项目的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2.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3.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第五篇: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引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高新技术

2013年科技攻关专项申报指南

科技攻关专项重点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支持开展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解决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突出的科技问题。

一、电子信息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新型显示技术研发(编号:1101)

重点支持TFT、LCD、电子纸等新型显示器件和产业链相关配套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OLED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高世代面板生产、彩色滤光片、偏光片、LED背光源、专用模组等产业链关键配套环节的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3D成像显示技术、空间三维显示技术、触控技术和大屏幕液晶显示产品质量保证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为面板及模组等平板显示产业链产品提供交易服务的公共平台。

专题二:高端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2)

重点支持移动多媒体应用芯片,3D图像处理芯片,低功耗、绿色节能的LCD、LED、OLED驱动控制芯片,无线音响专用微控制器、编解码和传输芯片,TD-LTE及TD-LTE-Advanced终端和基站基带及移动智能终端射频功能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支持新一代低功耗高性能云计算终端和服务器CPU芯片,基于国产CPU内核的SOC芯片及相应的数控、工控系统,汽车电子、车载信息系统、互动应用平台、总线标准体系和软件质量评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和应用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编解码和识读芯片、中间件、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平台、认证和安全体系、信息集成平台、数据网关、绿色网络和自动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专题三: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3)

重点支持基于LTE和LTE-Advanced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系统、家庭基站、自组织网络(SON)产品、天线、射频元器件和物联网网关的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新型专用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宽带接入设备、无源光网GPON系统、接入交换路由设备、骨干交换路由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和适用于多网融合的关键技术研发。其它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服务平台的开发。

专题四:电子音响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4)

重点支持一体化数字环绕声场处理系统、多点激励声梁系统、无线广播系统、移动互联无线音响、基于DRA标准的数字音频编解码系统和兼容DiiVA接口的产品研发。多通道数字音频网络传输及处理技术,新一代音响高带宽与低功耗设计、专业功放设计和音频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筑声学材料及设计改良与更新。支持电子音响领域中介机构为业界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

专题五: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5)

重点支持新型智能数字视听产品,包括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物联网电视、3D电视、智能手机、高清播放器、高清机顶盒、家庭影院、微投影,智能家居监控及监测系统、家庭网络产品、智慧社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基于DRA、AVS、DiiVA标准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数字电视机顶盒和超媒体家庭智能终端等音视频终端的研发。人机会话智能接口和视听产品质量保证及提升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向家庭提供服务的平台开发和数字内容服务研发。

专题六:新型电子元件、组件和专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编号:1106)

重点支持片式电子元器件、柔性印刷电路板、敏感元件和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新型机电组件、绿色电池、高精度振荡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光通信器件、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高性能专用仪器仪表、低成本光纤光缆、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专题七: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和支撑平台建设(编号:1107)

建立面向电子信息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数字家庭、嵌入式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企业的产品开发、标准研制、检测、试验、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提供共性技术服务。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一)项目内容

专题

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编号:1108)

面向新型网络应用需求,重点支持新一代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开发,研发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等网络化关键软件;支持电子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等服务平台的开发。

专题

二、基础软件技术(编号:1109)

重点支持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桌面操作系统、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突破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和移动互联环境下跨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应用环境下的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形成基于开源模式的产业生态系统。

专题

三、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编号:1110)

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过程控制系统(PC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

重点支持面向制造、商贸、金融、通信、物流、医疗、教育、交通运输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发、应用和优化各类业务支撑与管理系统、企业管理软件和商业智能软件;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网络教育、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专题

四、嵌入式软件技术(编号:1111)

重点面向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视频监控和环保监测等重点领域,支持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加快研发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专题

五、软件测试与信息安全技术(编号:1112)

重点支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测试工具、安全基础产品、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支撑工具等,研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安全技术产品。

专题

六、数字内容处理技术及平台开发(编号:1113)

重点支持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技术的内容制作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平台开发;在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数字学习、空间地理信息等领域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支持数据编辑、整理、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

三、先进装备制造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高端精密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4)

高速、高精度、复合化多轴联动数控加工装备关键技术及关键功能部件,高性能数控系统,特种精密加工装备及关键技术,高精度测量装备及关键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专题二: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5)

汽车发动机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动力总成匹配及应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及应用,轨道交通机动车辆制造与维修,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轨道交通屏蔽门控制设备,轻轨车辆空调机组、列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

专题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零部件技术(编号:1116)

船舶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船用辅机及船用大型窗口盖构件等,船舶电子系统、动力定位装置,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技术,海洋钻采平台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辅助装备技术等。

专题四:重型机械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7)

大型石化成套与关键设备、工业锅炉及原动机制造、大吨位液压机械等关键技术研发、高能耗行业节能电源装备制造技术等。

专题五:新型轻工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编号:1118)

智能化注塑、模塑成型装备、啤酒灌装生产线、高速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现代制药生产线、印刷包装机械成套装备和木工机械成套装备等。

专题六:新一代工业及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编号:1119)

具有视觉、触觉、力觉的智能化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技术、多机器人协调作业技术、重载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产品在线检测机器人等;以及从事维护、保养、清洁、保安、救援、监护和医疗康复等的服务型机器人。

专题七:智能化仪器、仪表、设备关键技术(编号:1120)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智能化电工仪器仪表和试验机、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电子式电度表、电工电气行业专用检测仪器设备、汽车仪器仪表和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以及高层高速智能化电梯、新型节能电梯、智能式立体停车设备、智能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和现代安防系统等。

四、新材料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1)

用于汽车、家电、石化等主导性制造业的高性能结构钢,高强、耐蚀、耐候、耐磨合金钢,大规格工业铝型材,异型铝、铜加工材,铝镁合金铸件,汽车用铝、镁等合金材料及节能环保型复合铝型材,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利用钢铁、陶瓷固体废弃物开发高强超轻隔热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储氢、发光材料,金属高效节能、表面处理与再制造技术等。

专题二: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2)

高韧、抗磨、耐蚀陶瓷粉末与涂层,碳基复合储能材料,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医用高性能硬组织植入材料,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智能型混凝土,高性能建筑物隔热隔音材料,水处理或大气净化用高活性光催化材料,吸附与离子交换材料,碳基复合储能材料等。

专题三: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编号:1123)

电子级环氧树脂与聚酰亚胺,耐高温尼龙等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合金,封装材料,高性能全降解塑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LED与新能源等产品的关键配套材料;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应用技术;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等。

专题四: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编号:1124)

环保型涂料、胶粘剂及油墨,船舶防腐、防污涂料,密封材料,高级润滑材料,环保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加工助剂,石化助剂,电子化学品,电子浆料等。

五、新能源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编号:1125)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系统集成技术,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及其系统集成,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化转化、生物质固化技术,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燃料燃料和化工品、藻类制备生物柴油等技术,生物质燃料使用的推广与应用。

专题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编号:1126)

具有分布式电源和供能/储能系统的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满足智能变电站和智能化高压设备的相关智能变电技术、以及具有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的智能输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智能电网管理系统、路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

专题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研发(编号:1127)

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组)、储能电池(组)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究,氢的生产和储存、新型储能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及新型传热材料等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电池技术,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材料(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电芯、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等。

专题四:生产过程中的高效节能降耗技术(编号:1128)

高效节能设备的关键部件和技术,余热回用技术、工业锅炉窑炉的高效蓄热燃烧技术和生物水处理、烟气脱硝关键技术、液体替代燃料技术、天然气利用相关技术,汽车余热吸附式制冷空调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埋存和有效利用等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专题五: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编号:1129)

功率型高亮度蓝光LED芯片/GaN基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照明级蓝光LED芯片及其规模化生产工艺;具集成功能的LED芯片光源技术。高质量LED芯片/外延片国产化、本土化生产;功率型LED器件设计及可靠性研究;用于LED照明与显示的关键材料制造及产业化;标准化LED光源模组设计和制造;高端LED通用照明产品、大尺寸LED-TV背光源、LED舞台灯具、LED汽车照明技术开发;数字智能化LED照明控制系统开发;半导体照明规模化系统集成技术;功率型LED自动化封装工艺研发;大功率LED照明驱动芯片、电源管理、散热技术等的研发。

六、生物产业、医药卫生与健康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现代医药及生物关键技术研究(编号:1130)

支持开展生化药、基因药物、抗体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海洋药物、疫苗等新药创制中合成、优化、评价、制剂等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二: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技术、新装备研究(编号:1131)

支持开展提高心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肾移植疗效的临床研究;肺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研究;胰岛微囊化及临床移植应用;高血压脑出血内镜微创手术系统装置研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分期和预后的标志分子研究;恶性肿瘤细胞计算机自动搜寻诊断系统研究;数字人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疾病导向型肠内营养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临床用新型覆膜支架研究;新型青少年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研究;可降解食管支架材料的研发。

专题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研究(编号:1132)

支持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规范及优化;中医、中西医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研究;中医、中西医适宜技术的筛选规范整理研究及示范推广;中医药疗效评价新技术、新模型及临床方案研究;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及经验方研究开发等。

专题四: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技术研究(编号:1133)

支持开展避孕节育新技术监测与评价和新器械开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重大疾病影响因素综合预防、干预、监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偏离的病因学研究;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系列研究;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干预研究;预测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模型研究。

专题五:营养卫生与运动健康研究(编号:1134)

支持具有显著降糖降脂、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等作用的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开发利用研究;运动对骨骼肌增龄性萎缩及其细胞死亡机制的影响研究;亚健康人群体育康复及相关仪器设备开发。

七、农业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1135)

支持水稻、蔬菜、水果、花卉、园林苗木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

专题二: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及配套产品研发(编号:1136)

支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新型高效安全疫苗、兽药生产技术及产品,快速诊断技术及配套产品;主要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及产品。

八、生态环保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广州地区自然生态保护、林业与园林绿化技术研究及示范(编号:1137)

支持有特色、适应南方栽培气候绿化植物种类驯化、繁育及产业化开发;人工湿地保育与水生植物开发技术;林木资源高效培育、利用技术及产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群落建植技术、天桥和立体花坛绿化美化植物栽培模式、节约型养护管理、居住区环境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技术、城市绿地生态恢复。

专题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编号:1138)

支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装备研究;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成套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无害化技术;开发废旧机动车、废旧塑料等环境无害化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专题三:废气、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编号:1139)

支持针对典型工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行业排放硫化氢、氨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恶臭有害废气,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以深度净化为目标的废气治理技术、催化/吸附材料和设备;低能耗、低运行费用、高效率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及设备;污水资源化技术及设备;河涌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海洋环境与水质检测及综合评价技术;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楼宇和医院等生活污水单元处理及回用技术;污水处理复合絮凝药剂;节水器具等节水高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专题四: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新技术及设备研究(编号:1140)

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与节水新技术及设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垃圾、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九、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核心。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到2015年,重点培育100家骨干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30个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本专题主要开展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研究与应用、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培育等工作,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素质,推动广州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

2013年申报采取自由申报和组织申报两种方式。

(一)项目内容及要求

专题

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编号:1141)

项目内容:

1.建立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以科技服务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服务业行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加强行业互动合作,面向各类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培训交流等服务,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素质与能力。

2.建设与完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有效联动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资源,面向社会提供集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服务、检测分析、投融资等科技创新服务,以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和提高科技服务资源利用率。重点支持面向区域性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现代物流、会展、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项目要求:整合和提高社会科技服务资源效果明显,面向区域或行业性提供公共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能形成一定服务规模,其中每年面向社会提供不少于1000家次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或每年提供不少于300家次的专业性服务。

申报要求:公益性明显,服务资源丰富,在区域或行业整合资源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机构。

专题二: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研究及应用(编号:1142)

项目内容:

1.研究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出推进广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建议,激励政策包括体制机制、税收优惠、人才建设等。

2.技术市场发展动态研究。技术市场作为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化生产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持续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国内外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分析广州技术交易最新特征与趋势,总结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提出推进广州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3.研究适合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典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科技服务业务。

项目要求:项目要求提供研究成果。

申报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单位资格,从事于科技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

2.信誉良好,服务素质高,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业务;

3.有较好的政策理论研究功底和有为政府有关部门服务的实施案例和前期研究成果。

专题三: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培育(编号:1143)

项目内容:

1.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培育区(市)园区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创业辅导、企业孵化、技术交流与技术产权交易、专有设备技术服务等专业性科技服务或综合性科技服务。重点支持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以及数字家庭、创意设计、软件及动漫等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延伸专业服务链条。

2.培育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基础设施(基建类除外)、服务能力等方面建设,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投融资等综合性科技服务。

3.培育专业性检测机构,围绕中小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需求,开展检测、分析、诊断等专业性技术服务。

项目要求:园区科技服务机构能形成一定服务规模,每年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交流与技术产权交易、专有设备技术等各类服务不少于100家;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每年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不少于1000家;专业性检测机构每年为企业提供服务不少于100家次。

申报要求:

1.以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共类科技服务机构;

2.在科技服务行业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业绩;

3.服务群体宽,服务成绩出众,行业品牌形象好;

4.在行业内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

5.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2。

下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