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对排污单位的稳定达标实行长效管理,推动和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工作,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安县对“十五”期间如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全面调查、核准上一年度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情况的基础上,遵循“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分级发证、分类管理、按证排污、全面发证、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排污许可证动态管理系统,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完成“十五”期间总量控制任务、实现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技术培训
目前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转制、改制、重组,企业的环保队伍很不稳定,人员变动大,另一方面从企业、乡镇环保人员队伍总体素质来看,应该说水平不高,一些人员缺乏环保专业知识。而排污许可证申请是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排污单位和管理的诸多方面,要搞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认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意义,了解排污许可证申请的技术要求,掌握排污许可证申请的程序、获得数据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有利于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的开展。推进全面发证,实行分类管理 3.1 全面发证
“九五”期间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仅对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这次推行的许可证制度由环保部门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排污总量计划,把允许排污的量层层分解到所有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要求排污,没有排污许可证,排污者被视为非法排污。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体现了管理上平等、公正,为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开拓了新的道路。
3.2 抓住重点
对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以不高于排放标准为前提,按申请与核定的现状排放总量核定排污指标。排污单位进行改制、改组或者兼并的,其排污指标不超过原核批的指标值。
4.1.2 环评审批核定原则
新建项目、扩建、改建项目,必须在区域内互相调剂、有偿转让或向集中控制设施投资等的基础上核发排污指标。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按照环评审批量及试生产情况核定排污指标。
4.1.3 排污总量削减原则
凡区域内排污总量超过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须实施排污总量削减,以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较差的单位为重点。达标排放单位并不免除污染物削减任务,以多排放多削减、少排放少削减为原则进行分配。
4.1.4 预留发展总量原则
在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各排污单位时,原则上所有排污单位允许的排污总量不高于总量目标,并预留适量作为经济发展指标和调节指标。
4.1.5 不予分配原则
发生以下情形的排污单位不予分配相应排污指标:不按规定利用城市集中供气、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或生产的产品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超标排放经限期治理,逾期仍不能达标排放的。
4.2 严格按程序发放排污许可证 4.2.1 发证
环保部门收到相关资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对排污单位排污行为逐一核实,核准排污指标,并按规定发放相应的排污许可证。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申请环保设施试运行时,须申领《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到申报材料(扩、改项目的单位须同时提交原有的排污许可证)后,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4.2.2 换证
持证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须重新换领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到持证单位的申报材料后20个工作日(收到“三同时”验收项目申报材料15个工作日)
环保部门根据持证单位的年度排污情况总结、环境监理部门的现场监理报告、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督性监测报告和经审核的企业月报、季报报表等,对持证单位的排污总量进行审核,并建立持证单位排污情况动态数据库。
5.6 考核制度
环保部门每年对持证排污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中结合排污申报登记年审、企业环境行为公示、排污收费、清洁生产审计、污染治理等工作。对模范执行许可证制度的单位,予以表彰。思考与建议
6.1 企业排污量的核定手段还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排污单位虽然已实施了排污口整治,但仅是初步的。废水排污量的核定,主要靠污水流量仪及监测站提供的监督监测数据,仅极少数重点源安装了COD在线仪。而且,目前的污水流量仪及在线监测仪的运行不够稳定。因此,污染源的实际排污量核定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排污许可证制度只能留于形式。建议在已实现达标的形势下,应将污染源治理资金重点用于补助企业添置自动监控设备,或者制订政策,由社会化营运机构投资统一装备、统一管理。
6.2 以地区环境容量作为核定排污许可证的依据
目前,核定排污许可证的总量依据,主要是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总量。随着总量控制管理手段的完善,要从目标总量控制过渡到容量总量控制。以区域环境容量作为核发排污单位允许排污量的依据。
6.3 排污许可证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
排污许可证要彻底摆脱附属于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现状,控制项目也应从水、气、固体废物向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等污染物领域扩展,不仅要将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满足污染物总量目标作为发证条件,还要将履行“三同时”制度、缴纳排污费、排污申报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纳入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一证”对外,进一步规范环境管理行为,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提高行政效能。
6.4 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必须加强。
从“九五”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来,排污许可证对于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
第二篇: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环境容量既然作为一种功能性资源,排污指标应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排污指标被企业无偿占有,其弊端有二:一是失去了用经济手段调整污染项目的市场准入功能,二是企业占用的现有排污指标无法流通,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
继1987年原国家环保局在上海、杭州等18个城市进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试点之后,1989年的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新制度提了出来。鉴于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正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列入“九五”期间的环保考核目标,并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各省市再层层分解,最终分到各排污单位。总量控制是“十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目前上海市已经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出台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规定”,其管理的基本程序是:排污申报登记;排污审核、核发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复审。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给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除了个别情况下基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需要而由国家通过法律设立特别许可外,规定不得随意将许可证制度与创收相联系,不得滥设许可证乱收费。但排污许可证制度却有其特殊性,即行政主体不仅是作为监督管理者,而且是作为公众环境权益的监护人,作为环境容量资源公共所有者的代理人。资源是有价的,环境容量资源也不能无偿获得,在管理、转让这种环境容量资源时,既要尽到管理者的职责,又要行使代理人的权利,向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支付相应的行政成本和保护、改善环境的费用。
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后,容许排污权交易是国内环保制度的重大创新。排污单位经治理或产业(包括产品)调整,其实际排放物总量低于所核准的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部分,经环保部门批准,允许进行有偿转让。但是,由于在现行的管理安排中,采取的是由政府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是一种非市场化的配额办法,而不是使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所以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将排污权的交易具体化为一项可以操作的制度安排,并加以实际实施,需要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2001 年9月,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在山西省太原市26 家企业试点,首开国内排污权交易之先河。
某种非所有人都有权涉及受限制的行为或事件,相关权利机构授予起相关权利的书面证明!英文用a license;a pass;a permit;a permit card 表示!
一:许可证制度是在环境管理中,国家环境主管部门要求开发建设、生产排污等具有影响环境的活动行为者进行活动申请,并批准、监督其从事某种活动而采取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多以某种凭证即许可证形式进行,故称“许可证制度”,也称“许可制度”它一般包括许可证申请、审核、批准、监督、中止、吊销以及作废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根据管理对象不同要求,可分有规划、开发、生产销售和排污许可证等类型。许可证制度可保证对环境有影响作用的管理对象遵守国家管理环境的有关规定,从而将其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限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践表明,它是国家强化环境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一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
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大致分为:申请、审查、决定、监督、处理。
二、许可证制度的作用:是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
★在国外,有人把环境法分为预防法和规章法两大类,许可证制度在规章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在环境管理中被广泛采用。
★许可证制度有下列优点而在环境管理中发挥显著作用:
A.便于把影响环境的各种开发、建设、排污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把各种影响环境和排污活动严格限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
B.便于主管机关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规定具体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各种法规、标准和措施的执行更加具体化、合理化,更加适用.C.便于主管机关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制止不当规划开发,及各种损害环境的活动,及时发现违法者,从而加强国家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的行使,促使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D.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造,采取无污染、少污染工艺。E.便于群众参与环境管理,特别是对损害环境活动的监督。
三、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许可证制度:《城市规划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农药登记规定》、《文物保护法》、《渔业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等均有相应规定。
四、我国在水环境理方面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程序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A.排污申报登记。(发放许可证的重要基础工作)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发放许可证最核心的工作)
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许可证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首先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检查制度,包括排污单位定期自行检查和上报排污情况的制度和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其次重点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都要配备监测人员和设备,逐步完善监测体系,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专业管理人员,健全许可证的管理体系。
★审批发放排污许可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时要求排污者必须遵守的条件:(多选题)A.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
B.规定排污口的位置、排放方式和排放最高浓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征费制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这项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能使污染者承担一定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
★ 我国首次提出实行“排放污染物收费制度”的文件是:1978年12月国务院原环保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 1982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 《水污染防治法》第15条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 2003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其目的是加强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的管理。
二、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
★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的根本办法是调动企业加强管理和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三、征收排污费的办法 ★征收排污费的范围: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户,都应按规定交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污都要交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要交纳超标排污费)。不再缴纳排污费的情形有:
A.向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缴纳污水处理费的;
B.排放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地并符合环保标准,或者原有设施、场地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各地在执行中,一般是对废水、废气(包括烟尘)、废渣收费,不少省、市规定对噪声污染也收费。
★排污费的征收:应当按下列规定缴纳排污费
A„„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
B.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超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加倍征收排污费
C.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缴纳排污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危险废弃物排污费;
D.产生噪声污染超环境噪声标准的,依照《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
★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以附表形式规定了收费标准,分为废气、废水、废渣三项。按下列因素确定其的收费额:
A.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序,分为一般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和剧毒污染物,收费标准逐项提高;
B.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计算某一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按照超标倍数累进收费,超过标准越高,收费越多。
C.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物质时,按收费高的一种计算,也有的省市规定,同一排污口的各种污染物要相加累计计算。
收费的计算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颁布了地方标准的地区,执行地方标准。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把收费标准适当提高。
在排污单位自身监测的数据与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不一致时,应以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或其指定单位(如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或经他们核准的数据作为收费的依据。
★可以申请减免及缓交排污费的条件:
排污者遇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时遭受重大损失,可以减免或缓缴排污费(最高减免不超过一年应缴额);
遇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排污者正在申请减免排污费,正在批复期间,或者,排污者因经营困难破、闲、停、半停状态,可以申请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排污费的,;
★排污费的使用
征收的排污费要纳入预算,作为环境保护补助的专项资金,作为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的下列项目: A.重点污染防治项目。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D.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染防治项目。
★征收排污费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征收排污费的性质问题:是运用法律手段,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目的在于促使污染的治理。收费标准的确定问题:收费额一般不应低于正常处理费用(包括污染物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转费用)。对于收费标准的改革,应当逐渐将单位浓度收费向浓度和总量相结合转变;从超标收费向排污就收费,超标加倍收费转变。
收费额的提高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A.物价指数的变化; B.环境要求的提高;
C.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D.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应有所不同。
收费的法律效力问题:从宏观上看,排污收费是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污染防治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看,是一种限制污染的手段,又是一种筹集环境保护资金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节约资源,治理污染。对排污者来说,排污收费的法律效力,并不是免除治理责任,也不免除因污染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更不是用排污费买得企业的“污染权”。
多种污染物收费计算方法问题
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有害物质时,收费按最高的一种算。
这种收费办法容易产生两种弊端:
A.使排污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B.削减污染物种类,对排污者没有实惠。不利于污染控制和刺激经济发展。
收费的使用问题
从排污费用于补助重点污染单位治理污染源的资金中提取20%——30%,设立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该项基金设在省、市、县环保部门,实行分级管理,独立核算,有偿使用,委托银行贷款。
贷款对象为缴纳排污费的企业,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三废综合利用
第三篇:美国排污许可证制度
美国排污许可证制度
在实现企业守法证明方面的机制设计
排污许可制度可以系统地整合对企业守法监测、报告和守法证明的要求与方法,为促进企业自我报告守法状况提供了支持。美国排污许可证集合了对企业守法的管理要求,明确了企业的信息报告责任,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排放信息的报告、检查和追责体系,从而保证了企业实际排放和环境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环保监管机构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决策的排放源数据,也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环保协会就美国排污许可制度在强化企业守法主体责任方面的相关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关成果附后,供参考。
排污企业是否守法通常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获知:一是企业在明确知晓自己法律义务的前提下,就守法状态如实报告;二是无论企业是否知道自己的守法义务,监管者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检查获知。美国倾向于采用前者,而我国采用的是后者。第一种方式优势明显。这种方式强调企业的守法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在良好的制度设计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报告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企业报告,可大大减少监督的成本和责任。但前提是企业要诚信,要清楚自己的各项法律义务且有能力报告。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明确的、一致的、被认可的监测方法和报告方法,可以供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系统地整合了对企业守法监测、报告和守法证明的要求与方法,为促进企业自我报告守法状况提供了支持。
美国许可证制度在强化企业守法主体责任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以许可证的形式明确守法义务和守法能力
排污许可制度将对排放源的环境管理要求集成在一个许可证当中,既便利了企业守法,也为执法提供了依据。许可证的发放是以企业具备守法能力和自我守法证明能力为前提的。
企业守法证明义务主要由监测记录、监测报告、守法报告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些义务事实上并不是许可证中规定的,而是法律的一项独立要求,只是许可证将其变成可执行的要求。《清洁空气法》规定,监管者要求企业,一次性、周期性或者持续地建立和维护记录,提交报告,安装、使用和维护监测设备以及使用审计程序或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和设备获取样本数据。在污染源监测不可行时,应保持控制设备参数、产值变量或其他间接数据记录。提交守法证明以及其他监管者要求的必要信息。
《清洁空气法》规定,上述监测和报告义务是许可证颁发的前提条件。许可证管理机构—美国联邦环保局(EPA)要建立许可项目,且许可项目要求中必须包括监测和报告。也就是说,只有包括监测报告的许可证才是符合法定要求的许可证。同时,这也是许可证中包括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法定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清洁空气法》许可证部分中关于企业监测报告的要求,只是许可证的一项程序性要求。对企业的报告义务和报告内容的实体性要求则分布在不同的条款中。许可证是针对具体设备对应的排放源发放的,由于排放源的性质和管控要求不同,许可证中关于报告事项的要求会有差别。此外,各州是许可证的颁发者,其他州的污染管理要求也要载入许可证,报告事项也会有所差异。
而对于申请建前许可证的企业来说,需要提交的信息更多,而且这些信息的监测与报告规定都会被写入运营许可证。如要求某些污染源必须安装达到特定报告要求的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保存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记录及其启动、停止和故障的记录。有超量排放行为的,每季度必须提交关于超量排放的书面报告。对于有害空气污染物(HAPs)国家排放标准管控下的污染源,则有比常规污染更复杂的报告要求。对于不达标地区,需要防治严重恶化的污染物还需要在设施建设前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进行监测。
二、许可证细化守法监测报告与证明能力
许可证将法律中规定监测、记录保留、报告、守法证明和违法后果等一系列企业守法证明的链条当中的条款,针对特定企业进行详细的规定。
一是规定监测与记录保留要求。许可证会列出监测的数据要求与方法,企业应建立并维护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包括相关的监测数据、图表,或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以证明其实际排放量。这些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期限,不同地方规定不同,一般3至5年不等。
二是规定报告规则。许可证会规定报送的对象和时间以及其它报告事项要求。许可证会明确要求数据的报送期限,如按月、季、半年报送一次。除了常规污染物的报告之外,此后的一些法规还可新增一些报告事项,并额外规定报告规则。如温室气体强制报告规则于2009年9月22日发布,要求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进行强制报告。对符合报告条件的设施,2010年4月1日要制定完成监测计划,每年3月31日提交上一报告。除上述常规情况报告外,许可证持有者应在发现任何背离许可条件但未达到紧急事件标准的情况下,向主管部门报告。
三是规定守法报告。企业需提交《守法证明/报告》文件,并对文件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企业每年需要提交《守法证明/报告》,报告需要企业负责人签署,并在证明文件中做出“叙述和信息都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承诺声明。守法证明通常包括如下内容:梳理许可证中规定的相关要求,确定守法方法、在报告期内采用上述方法测定的守法状态、以及其它任何许可证所要求的特定信息。守法证明需要同时向当地环境管理机构和EPA区域办公室提供。
四是企业有接受检查的义务。企业报告需要接受执法机构检查。执法者有权进入企业进行检查、监测,这是《清洁空气法》赋予监管部门的权力。可进入、可检查也是许可证中规定的内容。
五是说明违法后果。对于违法行为可能受到的处罚,许可证中也会载明。企业依法提交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违法报告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虚假报告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违法者除受到实体违法(虚假信息和报告企图掩盖的非法排污行为)惩处之外,还要承担同等严重的法律责任。例如,《清洁空气法》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可进行按日连续处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清洁空气法》对于故意制作虚假声明、陈述或证明资料,忽略信息来源,更改、隐藏、未能提交与维护守法证明材料的行为,将给予2年有期徒刑和/或罚金。如累犯或随后被定罪则加倍处罚。
三、区分违法报告与违法排放两类违法行为
美国对违法行为采取连续处罚,处罚可以往前追溯至违法的起始时间,以及往后可以证明的未来违法持续的日期。
首先,区分两类不同的违法行为。实体违法(如超标排放)和程序违法(如虚假报告)是两类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适用于不同处罚。在企业同时构成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的情况下,则分别追溯其违法的起始时间,分别追究其法律责任,互不影响。那么就有两种违法情况,实体违法如实报告和实体违法虚假报告。美国法律中对程序违法规定了严厉惩处措施,也就是从动机上减少了以掩盖实体违法为目的而虚假报告的违法行为。同时为鼓励对违法情况的自我报告,具体执法过程中,EPA设置了一些激励政策。对于主动报告属于非强制性要求上报违法行为的企业,给予全部或部分处罚减免。
其次,处罚由执法者举证。违法起始时间的推定是从首个“可证明”的违法日期(可往前追溯)起至企业可证明其未来能达到守法状态的时间为止。因此,企业上次报告行为的真实与否并不会成为追溯违法行为的依据。但因企业报告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报告的资料证明企业违法,那么这种违法行为可被用于执法证明。虽然执法者举证,但企业也有质证的权利。如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数据证明该违法行为不是连续的,则违法持续时间可进行调整。这点在联邦环保局发布的处罚政策中有详细规定。
四、启示与说明
美国排污许可证集合了对企业守法的管理要求,细化了企业的信息报告责任,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排放信息的报告、检查和追责体系,从而保证了企业实际排放和环境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环保监管机构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决策的排放源数据。虽然对于企业守法证明义务的一系列规定是在法律中规定的,但是许可证将这些制度整合在对企业的统一要求中,便利了企业的守法,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果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也试图建立企业的自报制度,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梳理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监测记录与报告的要求,确保现有法律可以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在许可证中对监测记录保存报告守法证明等给予明确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加强对报告违法行为的追责,虽然环保法已对数据造假行为做出了处罚规定,但对于其它报告违法行为并没有处罚规定,这需要在立法上予以补充。
第四篇:排污许可证申领审核制度
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制度
一、为了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制定本制度。
二、受理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申请后,减排办要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核工作。
三、排污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
(二)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排污申报登记材料以及申请前一年内合法有效的环境监测报告;
(三)按相关规定设置规范化的排污口及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的证明材料;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环境评估报告、审批意见、试生产批复、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及意见;
(五)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及相关资料;
(六)近三年排污费缴费收据或排污费征收机构出具的近三年排污费缴纳证明;
(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列入清洁生产的企业,应提供清洁生产相关资料)。
(八)实行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提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削减指标证明文件;
(九)新建项目提供环评审批文件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材料(含监测报告);
(十)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单位提供向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污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污染物委托处理协议等资料。
四、对于申请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法定的形式和要求的,要一次性告知其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下达《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受理日期为村料全部补正的日期。
五、经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核,对于基本符合要求的排污单位,减排办填写《排污许可证审核表》,出具发证部门意见。
六、将排污许可证申请资料和核查资料提交排污许可证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核,审核通过后报主管局长审批。
七、以上工作在受理排污许可证申请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五篇:排污许可证承诺书
承诺书
河北定州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分局:
我单位已经了解《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知晓本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我单位不位于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区域内,不存在依法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对所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规范运行管理、运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开展自行监测、进行台账记录并按时提交执行报告、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要求或者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限期达标规划、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生变化时,我单位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要求,并及时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一旦发现排污行为与排污许可证规定不符,将立即采取措施改正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我单位将自觉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如有违法。违规行为将积极配合调查。并依法接受处罚。
特此承诺。
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